破邊洲原是花山一角,長年受海浪侵蝕與花山分離而成海蝕柱。 此外,在破邊洲崖旁邊的獨特六角岩柱,亦是遊人經常談論的地理話題。 路上比較斜,而且路徑不明顯,不過山路已被前人開闢,只要小心低頭上山就可以了,兩邊叢林密,部分地方很滑 ,建議大家穿著長褲。 破邊洲船 不過沿山徑行走,就會到達第一個觀賞破邊洲的打卡位。 看過西貢陸上郊遊路線後,不如選擇風和日麗的日子乘船,從另一角度欣賞由億萬年前形成的地質奇景。
我很喜歡這條路線,因為幾個絕景都很近,坐航拍已經可以看到幾個地方,但因為路線會不斷上山下山,所以也有一定的挑戰性。 破邊洲船 破邊洲船2025 除了自行租船遊覽,大家可以在西貢火山探知館報名參加全程約3小時的導賞團,輕鬆遊覽多個地質公園景點。 由西貢碼頭出發,途經萬宜水庫西壩、糧船灣、天后古廟、甕缸群島及橋咀洲等等,一窺世界級的六角柱石群。 糧船灣以地理景觀聞名,並以六角狀岩柱及破邊洲最為人熟悉。 六角柱是源自果洲群島附近一座直徑達18公里的古代超級火山──糧船灣超級火山。
破邊洲船: 出發前要先定好要去那些景點
越過破邊洲後,謹記集郵被喻為「香港四大海蝕拱」的橫洲—橫洲角洞、火石洲—欖挽角洞、沙塘口山—沙塘口洞和吊鐘洲—吊鐘洞,石質造型變化萬千,大家可發揮想像力,將海蝕拱的形象用自己的方式記憶下來。 從船上看世界級景觀和拍照,相信是最好的角度,為安全起見,如果海岸沒有旅遊設施,切記不要上岸。 是香港一個島嶼,位於新界西貢區牛尾海與糧船灣海之間,處於滘西洲以南、牛尾洲以東、匙洲以西。 吊鐘洲憑著被海浪侵蝕的流紋岩所形成的海蝕洞、海岩柱、海蝕拱及海蝕隙等景觀,成為香港地質公園的景點之一。 破邊洲船 【破邊洲行山路線】破邊洲由萬宜東壩作起點,於香港地質公園範圍內,路線不易行,頗多分支路。
糧船灣原有四條村落,分別為糧船灣(包括東丫和沙橋頭)、北丫、白腊及大蛇灣。
破邊洲船: 香港地質公園
香港的六角形岩柱是在一億四千萬年前猛烈的火山噴發過程中,由大量炙熱的熔融火山物質在特殊的環境條件下冷凝收縮而形成。 由於岩石結構和化學成分有別於世界其他地區的六角形岩柱,加上分布面積廣、直徑大,堪稱世界級的地質奇觀。 橋咀洲-香港地質公園(橋咀州)(觀看趣怪菠蘿包石)、連島沙洲橋咀洲與附近的橋頭島由一條天然沙堤連接,這種海岸沉積地貌,地理上稱為連島沙洲。 橋咀的沙堤長約250米,兩側靠海處為中細顆粒的砂,夾雜貝殼碎屑,中央則由含礫粗砂組成。 滘西洲是西貢最大的離島,也是位列大嶼山和南丫島之後的香港第三大島,南北長4公里,闊度超過2公里,三個靠近的山峰全都高於200米。 它是吊鐘洲之間的海峽僅寬30米,遠看就好像連成一體,而且水很淺,因此每逢潮退,漁船和大舢舨都無法駛過。
- 路上比較斜,而且路徑不明顯,不過山路已被前人開闢,只要小心低頭上山就可以了,兩邊叢林密,部分地方很滑 ,建議大家穿著長褲。
- 噴至火山口邊的火山灰冷卻後,該處成為切面是六邊形的石柱。
- 水管網絡的分佈相當細密,更可與船灣淡水湖存水互調,使全香港淡水資源調配更加靈活。
- 費用最初預算為7.5億港元,較船灣淡水湖高出1.5億,儲水量預算可達500至750億加侖。
- 隨後返回平坦的山坳,往西南方行走,即花山山腰上走。
連島沙洲是橋咀洲必探的地標景觀,它將橋咀洲和附近的橋頭島連接起來。 於潮退時,走過連島沙洲,隨即展開尋找野生「菠蘿包」的火山岩之旅。 橋咀洲潮退後,遊走於沙洲上,不難發現各式各樣的典型火成岩,貌似「菠蘿包」的石英二長岩便是其中之一。 欣賞自然景觀和地質生態時,記得觀察就好,不要破壞,更不要帶走呀。 想遊覽橋咀洲地質步道,出發前記得留意天文台的潮汐預報。 破邊洲船 最後該輔助服務獲獨立編號為9A,於2018年7月22日起投入服務,計劃實施後約3個月再作檢討。
破邊洲船: 破邊洲行山 介紹
破邊洲 破邊洲船 -於糧船灣東面,因其像被巨斧劈開的形態而成名。 木棉洞是一個海蝕拱,本身是兩邊由海浪侵蝕成為的海蝕洞,然後兩邊的海蝕洞打通就成為了海蝕拱。 來到石灘的盡頭有一條崎嶇一點的山路,這條山路可以沿著山邊走到萬柱海岸。 此路沿途只見到一班人,發現其他人都走山上的路。
破邊洲船: 香港百慕達之
萬宜水庫面積約6.67平方公里,集水區的面積僅及船灣淡水湖的四分之三,但因為萬宜水庫的水壩築得較高,因此容量比船灣淡水湖多約22%。 我們由滾石灘走過水退的岩岸,已見那個稱作十字溝的淺水池。 這淺溝雖名十字,但依筆者看,其形狀更似一隻長年困於岩岸的巨鳥,在潮退時,待岩石在猛烈的陽光下龜裂,乘勢破石而出,振翅高飛,形成低溝。
破邊洲船: 地質公園小旅行│ 西貢 海陸漫遊、逛市集、嘆美食輕鬆玩 @Miss Sunny
西壩由於位於內海灣內,衝蝕遠較東壩為少,所以未設置混凝土防波堤,而只以流紋岩石塊堆成副堤。 萬宜水庫是1970年代香港耗資最龐大的工務工程,1978年完工時用了13.5億港元,港英政府亦首次因應工務工程需要而改變地方行政區分割,將新界南約理民府分拆為西貢理民府及離島理民府,這亦成為全港範圍最廣的郊野公園。 與大欖涌水塘一樣因為山勢關係而產生出島嶼-水徑頂。 )位於香港西貢區,是香港儲水量最大的水庫,容量達2.81億立方米。 萬宜水庫由當時的港英政府興建,工程計劃於1969年展開,1971年動工,1978年11月底完工,是香港最新建成的水塘,連同香港第2大水庫船灣淡水湖已佔去全港水塘總儲水量5.86億立方米的87.2%。
破邊洲船: 香港最美沙灘
在分支處左走下降跨越小溪(右方山徑可走回東壩的紀念碑),上走至山坳。 循山坳右方的小徑下降至滾石灘,右走橫過石灘,在岩岸走至十字溝。 除了以上的著名景點外,糧船灣沿岸尚有不少獨特地貌,極具變化,而旅行界亦為這些景點命名,如滾石灘、十字溝和瀑布岩等。 糧船灣原是近岸一大島嶼,在明代曾稱為龍船澳;在清代中葉則稱作龍舡灣。 為建造萬宜水庫,政府築起兩道堤壩將西貢半島與當時的糧船灣洲相連接,後該島改稱糧船灣。
破邊洲船: 打卡點:破邊洲
平日的話,的士就是唯一的交通(週日及公眾假期下午有小巴7A來往北潭涌和東壩,中途下車),從西貢碼頭坐進去約20分鐘,約 元就能到達。 東海之洞是香港四大奇觀之一,早上乘專船往橋咀。 中午於糧船灣享用午膳,下午繼往另一個著名景點—破邊洲,位於西貢萬宜水庫東壩對開的小島,因其像被巨斧劈開的形態而成名,而崖上的獨特六角岩柱,亦是遊人經常談論的地理話題,請大家細心聆聽導賞員如何解開六角柱石之謎吧。 行走橋咀洲地質步道難度不高,唯一一段上山路線是走過連島沙洲到達橋頭島上的郊遊徑。 沿山路走到橋頭觀景台,可居高遠眺清水灣半島和牛尾海的美景。
破邊洲船: 西貢 海路漫遊:出海親睹地質真貌
行破邊洲的難度很高,如果是行山初哥要考慮清楚才前往。 這一帶的地質於約1億年前嘅侏羅紀時期形成,當時有多次火山爆發,熔岩同火山灰積聚,造成六角石柱的地質。 直到現在破邊洲的懸崖及海島,仍能清楚欣賞到這種獨特的石柱。 西貢每逢周末,交通比較擠塞,入去郊遊的話最好提早出發,避免午後才入西貢。
破邊洲船: 行程
獨站在崖邊駐足觀看,悄然無聲的破邊洲,卻自有一股轟隆隆的勢狀。 上一次行走糧船灣,看過山友的瀑布岩照片後,一直念念不忘其震撼的畫面。 破邊洲船2025 這個週末,天清氣朗,而且白天的潮水會退至0.4米,正是我們這些不好涉水的行山人士的好時機。 經過小山之後就來到萬柱海岸,萬柱海岸有大量的石疊。 來到花山,右邊會明顯見到一條非常崎嶇的斜路,這條路是通往一個叫撿豬灣的石灘。
破邊洲船: 香港之心
全部輸水隧道於1975年完成,使船灣淡水湖的存水,亦可透過輸水系統,引至萬宜水庫。 水管網絡的分佈相當細密,更可與船灣淡水湖存水互調,使全香港淡水資源調配更加靈活。 在興建主壩之前,首先要在建築堤壩地點建造圍堰,將海水隔開,抽乾海床範圍內的海水,挖除黏土和沙,才可以築堤壩,使主壩能穩固地建造在堅硬的岩石上。 除主壩外,糧船灣洲、西貢半島建有3條規模較小的副壩,以此封閉相鄰的山谷,並防止水庫滿溢。
破邊洲船: 西貢
當火山爆發後,熔岩冷卻,其表面張力減少,無法承受原來的面積,因而形成裂隙,亦即節理。 由於擁有豐富的地理景觀,糧船灣在2009年被劃為中國香港地質公園──糧船灣景區。 香港於1.4億年前曾經是火山地帶,火山爆發時形成了大量的六角柱石,而這些六角柱石現在還遺留在西貢東部的糧船灣。 有一些六角柱岩的位置就成為了萬宜水庫東壩的旅遊勝地,雖然東壩可以坐車前往,但其實東壩的六角柱岩只是其中一部,更多的六角柱岩位於的萬柱海岸,就需要行山路前往。 如有機會自己租船去,可參考建議路線:於花山近觀氣勢磅礡的六角柱群以及因海浪侵蝕而與花山分離而成的海蝕柱——破邊洲。
為了對抗外海海浪的侵蝕,東西兩條主壩每條都以主副壩形式建立,以主壩攔蓄淡水,同時以副壩(弱波堤)對抗海浪侵蝕,主壩和副壩間由緩衝區隔開。 東壩以其副壩上的巨大複雜混凝土製防波副堤而著名。 東壩防波堤以超過2,500個各重25公噸的雙T形混凝土消波塊組成,直接面向外海。
東霸 – 建築是為了保護西貢萬宜水庫免被巨浪破壞,它用了七千個混凝土弱波石,是世界上面臨海洋最巨大的堤壩之一。 【東霸】的建築是為了保護西貢萬宜水庫免被巨浪破壞,它用了七千個混凝土弱波石,是世界上面臨海洋最巨大的堤壩之一。 為求儘快離開,竟有人願意額外付40大元,讓人傻眼。 由於天性「孤寒」,自覺乘坐的士已算奢侈,不願多給,最終等了個多小時才能離去。 上一次已是2004年,噢,已有整整10個年頭。 這次正值黃昏時分,在溫暖的色調下,岩柱更具層次 (拍的照片繼續讓大家笑話,不過不要笑的太過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