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紅色小巴行走的路線並非固定,收費亦有可能按車程長短而調整,不少紅色小巴路線均實行「下車付費」的收費安排。 小巴2025 乘客須按上車時價錢牌所標示的車資,然後於下車時付費;若司機中途決定延長車程(如司機原定目的地為「大丸」,駛至灣仔時決定繼續行駛往筲箕灣)時,如乘客繼續乘坐至延長路段方下車,其車費則以原來車資加以新標示車資之和為準。 小巴2025 1967年香港發生暴動,巴士司機罷工,不少九巴路線與部份中巴鄉郊路線因人手短缺而暫停服務,港九各地交通陷於癱瘓。 原為客貨車的非法「白牌車」[5]應運而生,愈來愈受市民歡迎,政府為減低市民出行影響,故此容許營運。 據1968年一項調查,當時約有2,150輛白牌車,每天載客52.8萬人[6]。 香港早喺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已經有公共巴士行[4],喺1920年代,香港有多間巴士公司,包括九龍嘅九龍汽車公司(以下簡稱九巴)、啟德汽車公司、中華汽車公司(以下簡稱中巴),香港島嘅香港大酒店、香港仔街坊汽車等等,而香港電車亦曾經經營巴士服務。
- 截至2022年12月底,九龍巴士(1933)有限公司(九巴)經營365條九龍和新界區的巴士路線及68條過海路線。
- 香港小型巴士(簡稱小巴,英語:Minibus/Mini Bus)主要分為公共小型巴士及私家小型巴士,前者作為公車和鐵路的輔助及接駁交通工具。
- 2011年底,九巴喺其中一架冇冷氣巴士貼上「再見熱狗巴士(2012)」嘅廣告,隨後亦有幾個巴士迷組織喺第二啲冇冷氣巴士賣形形式式嘅送別廣告。
- 走在香港的大街上,你很容易分辨出香港两种不同的小巴(Minibus):绿色小巴和红色小巴。
「滿客(Moonca)」零售價為200萬元,比一般柴油小巴的價格70至80萬,高近一倍。 信興新能源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吳福強指,200萬元為當時向環保署投標的估價,金額與其他投標商的估價相若。 純電動超充小巴亦配備可以快速充電的高效能鈦酸鋰電池(LTO),充電由10%至90%大約18分鐘,速度比一般磷酸鐵鋰電池快。
小巴: 小巴數目上限
此外,若車輛停泊在路的左邊,司機亦要將軚盤扭到左手邊,就算以上停車步驟出現遺漏,都能避免車輛溜前。 2013年初,九巴自中國大陸公司比亞迪汽車引入一架K9A電動單層巴士,係全香港第一架全電動專營巴士,架車喺同年9月開始做運作試驗一個月,年底退返畀車廠。 隨住九巴剩低嘅冇冷氣巴士車齡越嚟越高,九巴淘汰冇冷氣巴士嘅程序喺2010年代初去到尾聲。 2011年底,九巴喺其中一架冇冷氣巴士貼上「再見熱狗巴士(2012)」嘅廣告,隨後亦有幾個巴士迷組織喺第二啲冇冷氣巴士賣形形式式嘅送別廣告。 2012年5月9號凌晨九巴最後一班冇冷氣巴士喺16線開出之後,九巴剩低4條有用冇冷氣巴士行嘅巴士線(5A、16、93K、98A)都改晒做全冷氣,自此香港再冇冇冷氣嘅專營巴士行[6]。 小巴2025 2009至2010年,九巴同埋城巴由亞歷山大丹尼士同埋富豪車廠接收總共五架兩軸雙層巴士,係香港嘅專利巴士公司二十年嚟第一次接收兩軸雙層巴士。
- 過去曾有司機在報案後遇襲,令不少受害司機擔心遭報復影響生計,而沒有向警方舉報,使問題持續困擾公共小巴業界多年。
- 香港嘅小巴(公共小型巴士)係載客量16人嘅冷氣載客車輛,作為巴士同埋鐵路嘅輔助同埋接駁交通工具。
- 而紅色公共小巴更長期被戲稱為「奪命紅van」,過快的車速更成為公眾形象,司機老化問題背後的風險,實在不容忽視。
- 由於紅色小巴所行走的路線並非固定,收費亦有可能隨路線長短而有所變動。
有關2012年修訂的《道路交通條例》(第374章)、《道路交通(車輛構造及保養)規例》(第374A章)、《道路交通(駕駛執照)規例》(第374B章)和《道路交通(公共服務車輛)規例》(第374D章),請詳閱【條例修訂】。 小巴 小巴2025 為使公共小巴的營運安全和服務質素得以持續改善,政府於2011年建議修改《道路交通條例》(第374章)及其附屬法例。 《2012年道路交通(修訂)條例》(條例)已於2012年4月13 日生效。 近年由於小巴司機的收入低、工時長,考到相關牌照的年輕人會優先考慮每月收入近2萬元及有家屬福利的巴士司機職位,導致小巴司機年齡老化。 運輸署提出放寬商用車輛牌照限制,由現時必須持有駕駛執照最少3年,改為1年,以吸引更多合資格人士駕駛小巴。
小巴: 公共小巴
2020年3月,政府向立法會交通事務委員會提交文件,建議小型巴士長度限制由7米放寬至7.5米,最高重量限制由的5.5公噸放寬至8.5公噸。 載有上述修訂的《2020年道路交通(車輛構造及保養)(修訂)規例》於同年7月5日實施。 公共小巴日常運作不受政府監管,造成不少紅色小巴總站容易被黑幫組織控制,司機要向黑幫組織繳付「入線費」、「清潔費」及「保護費」等巧立名目的費用,才可使用總站上客,亦即「站頭車」;否則只能變成「公海車」,如的士般在街上四處兜客[68]。
[12]由於紅色小巴出現「紅頂」的俗稱,相對綠色專綫小巴便俗稱「綠頂」,一般稱為綠色小巴或專綫小巴。 隧道平均每日行車約為2 300架次,收費由50元至250元不等。 隧道以「建造、營運及移交」形式興建,於1991年通車,並於2018年移交政府。 隧道平均每日行車量約56 200架次,收費由 15 元至 35 小巴2025 元不等。 隧道以「建造、營運及移交」形式興建,於1989年通車,並於2016年移交政府。
小巴: 香港小型巴士
條例亦將電子數據記錄儀(俗稱黑盒)列為紅色公共小巴的其中一項基本裝備。 紅色公共小巴因路線不受政府規管,所以路線較有彈性,往往可以使用更暢通的路線以更快抵達目的地(例如由新界往旺角/佐敦道的路線會取道介乎界限街和柏樹街之間的大南街),對於乘客和經營者而言,「靈活」是紅色公共小巴的優點。 小巴2025 但因應城市發展,不少紅色公共小巴路線一般都已經固定下來。
方便市民一站式搜尋不同出行方式的路線、行程時間及交通費用等資訊,並獲取即時交通消息、小巴預計到站時間等等。 小巴 雖然本路線途經九龍市區的心臟地帶,但行車路線沿線多為舊區(且上述地區為人口老化地區,當時新填地街入夜後治安亦較差),因此人口變化不大,除繁忙時間外,客量只是一般,唯一優勢是本線的分段收費比起巴士及港鐵便宜。 2017年,本線換入第7代長陣柴油小巴(可載19座乘客),以取代原313線的二手4代小巴,成為「曬命線」。
小巴: 香港巴士大典
1984年,當時以經營中港直通巴士為主嘅城巴率先買入12米雙層冷氣巴,呢個就係香港首架後置引擎雙層冷氣巴。 而往來荃灣同埋觀塘嘅40號線收費就係全程過海巴士嘅20%(即係$0.2)。 運輸署在完成核實申請人所提交的資料後,有關補貼一般將於一個月內以自動轉帳形式發放至申請人提供的本地銀行帳戶內,相關銀行會在補貼發放後透過電話短訊/電郵通知你。 運輸及房屋局局長已在憲報指明所有在2014年12月1日或以後首次登記的公共小巴必須安裝電子數據記錄儀。 電子數據記錄儀是以數碼方式記錄和儲存車輛行車數據的裝置,當中包括感應器(用作感應行車數據)、車載記錄器(用作傳送數據至記錄媒介)、記錄媒介(用作儲存數據),以及由分析軟件和閱讀器組成的分析系統。
小巴: 政府建議放寬小巴車身長度及重量
專綫小巴901綫於2018年10月24日正式投入服務,甫開辦即提供24小時服務,該路線並不會在凌晨時段收取較高車費,創全港小巴業界先河。 另一方面,綠色專線小巴團體希望放寬政府小巴座位上限,根據小巴團體委託香港大學民意計劃所作調查顯示,六成半人認為放寬有助縮短候車時間,以及紓緩擠塞[24]。 但政府仍然拒絕有關建議,運輸署官員質疑業界會否遵守凍結費用承諾,但資深大律師湯家驊指,署長有權力否決違反承諾的加價[26]。 香港有兩間專線小巴營辦商響應政府「無障礙運輸」政策,於2017年引入Optare Solo SR。 當中進智公交的一輛正在瑪麗醫院路線54M上試行,成為全港首輛低地台以及後置引擎的公共小型巴士。
小巴: 小巴獨有叫落車方式5.「小巴站有落」
本港有23條行車隧道(包括三條沉管式海底隧道及一條在海床底下鑽挖建造的海底隧道),其中20條是政府隧道,三條是私營隧道。 截至2022年12月底,運輸署轄下10個多層停車場約有4 000個私家車/客貨車泊位及600個電單車泊位,亦有一個旅遊巴士露天停車場,這些停車設施現交由兩間私營公司管理。 除此之外,估計現時另有約 個非路旁停車位,其中約 個供公眾使用,其餘約 個車位位於商業、住宅及工業樓宇內供私人使用。 九巴有3 901輛領有牌照的空調巴士(大部分是雙層巴士),是東南亞規模最大的陸路客運公司之一。 小巴2025 以車輛密度而言,每公里道路約有365輛領有牌照的車輛行走。
小巴: 巴士: 15號新巴巴士
市區路線的收費由3.5元至14.2元,新界路線的車費由2.2元至50.5元,過海路線的車費則由10.9元至42元不等。 乘客可下載運輸署流動應用程式「香港出行易」,查閱有關路線隨後抵達指定中途站,或由總站開出的 3 個班次的預計到站時間,相關數據亦會透過「資料一線通」發布予公眾免費使用。 根據《道路交通條例》(第374章)第40 (5A) 條規定,公共小巴在道路上行駛的最高車速為每小時80公里,違例者屬犯罪。 雖然最高車速定為每小時80公里,任何人士在道路上駕駛公共小巴時仍須遵從駛經路段交通標誌所示可能低於時速80公里的車速限制。
小巴: 九巴
乘客登上專綫小巴一刻,須即時繳付車資,現金車資必須投入錢箱,不設找贖,並且不得交由司機親手收取。 小巴2025 乘客亦可以八達通等電子方式付款,部份路線設分段收費,使用電子支付的乘客如需享用分段收費,須先通知司機,待收費器顯示正確車費後才付款;部份小巴的八達通機設有「分段」按鈕,乘客繳付分段收費前,須自行按下「分段」鍵,調整車費至所須繳付的分段車費即可。 運輸署於2021年9月曾就應否維持公共小巴原有數目上限徵詢公共交通業界的意見。
小巴: 小巴椅背廣告
綠色小巴都有固定路線、服務時間、班次和收費,大部份路線設有固定車站,並需接受運輸署監管,不得隨意更改。 除了在一些地方實施停車限制和劃設禁區外,政府自1970年代中起限制紅色小巴不能在已有完備鐵路及巴士網絡的新發展地區和新落成的快速公路提供服務[16],例如佐敦道以南之尖沙咀、黃埔花園、青衣、鴨脷洲。 大部分於1990年代以後開發的新市鎮或全新房屋發展區,例如馬鞍山、將軍澳、天水圍等,一律禁止紅色小巴駛入[17],禁止紅小駛入的道路多會豎立交通標誌(俗稱金剛圈)以作識別。 小巴 所有公共小巴營辦商必須取得運輸署署長簽發的客運營業證,方可經營載客服務。
小巴: 小巴站牌廣告
公共小巴客運營業證規定,持證人須促使在每輛提供服務的公共小巴內展示公共小巴司機證。 這項規定旨在提升公共小巴司機的專業形象和公共小巴的服務質素。 小巴2025 公共小型巴士的数目,规定最多为 辆,每辆的座位最多为 19 个。 有些公共小型巴士行走固定路线(绿色专线小巴),有些则行走非固定路线(红色小巴)。 時至今日,豐田Coaster已成為大部分小巴的車款,但亦有少量三菱Rosa小巴行駛。 香港小巴主要使用Coaster的原因,就是因為維修成本較低,購買零件容易,保養良好情況下壽命可接近20年,耐用程度遠較其他小巴甚至專利巴士優勝。
紅色小巴往往集中在繁忙街道上行走和接載乘客,容易造成交通阻塞,使用道路的效率比專營巴士低,當局對紅小實施若干營運限制,以加強交通管理。 西區海底隧道於1997年通車,連接西營盤及西九龍,實施雙程三線行車。 隧道以「建造、營運及移交」形式興建及經營,現時由香港西區隧道有限公司管理,而其30年專營權將於2023年8月屆滿。 隧道公司現正提供優惠,每程收費實為25元至200元不等。 城巴有限公司(城巴)根據兩項專營權分別經營兩個網絡的巴士服務。 其中一個網絡包括51條港島線、三條九龍線、七條新界線及44條過海路線,有710輛領有牌照的空調巴士,平均每日載客約 人次註1。
而且,有報道早已提及,「紅Van」營運存潛在規則,若想增設服務地點,需額外支付「入線費」及「埋站費」,即向「有勢力人士」支付費用。 金額是司機入職時繳付近數十萬元,然後每月支付1,000元。 若小巴司機拒絕繳交費用,便不能隨意駛進該路線,相反小巴司機若支付了「埋站費」,才能獲得上落站的機會。
港英政府在同年12月成功平息暴動後,決定將白牌車規範化,同意白牌車登記為合法載客車輛[11],作為輔助專營公車服務之用。 雖然紅色小巴可以自行決定行車路線及收費,但服務區域及路線範圍都受到運輸署署長的規定[11],可停車上下客的道路範圍亦受到限制。 小巴因為載客較少,故較適合作為班次要求密的短途接駁線,或為人口疏落的偏遠地區服務,這亦是政府對綠色專線小巴的定位。 小巴2025 綠色小巴設有固定的路線,即使司機可根據載客情況及交通狀況略為調整行車路線,但仍然需要滿足乘客在指定車站上落的要求。 經營上也遠遠沒有紅色公共小巴那麼靈活,綠色小巴由於受到政府較多監管,調整收費或削減班次都需要先經運輸署批准,故此經營的路線不受歡迎,也不能以改變營運方式挽救,只能繼續經營至合約期結束,部分綠色專線小巴營辦商為節省開支,疏於更換旗下殘舊的小巴。
小巴: 小巴獨有叫落車方式3.「禁區有落」
由於公共小巴在繁忙街道行走時容易引致交通管理問題,加上公共交通服務有相當改善,政府遂於1976年決定,應盡量鼓勵小巴提供固定路線服務,以輔助主要公共交通工具(如鐵路和巴士)服務。 2017年4月7日,政府就《2017年道路交通(修訂)條例草案》刊登憲報,將小巴的座位上限由16個增至19個;2017年6月28日,立法會下午三讀通過草案,於同年7月7日起生效。 有關上限並非強制,如果需要容納19個座位,小巴長度至少要達到7米。
小巴: 政府擬批約600優質的士 電召APP叫車杜絕揀客
現時任職Uber司機的陳先生指,曾了解過小巴司機的入職條件及代遇,發現不但考牌程序繁複,而且收入微薄。 陳先生亦明言因此才投身到新型的交通工具,選擇靠自己的努力,「走多幾轉」賺多一點,總好過做小巴司機,工時長但收入低微。 小巴行業缺少新血,青黃不接的景象反映行業在面對新的競爭者時對內對外都處於下風。 有巴士迷指出,部份長途專綫小巴路線在繁忙時段已接近飽和,更應該轉為專營巴士路線,而且專營巴士時常敵不過小巴的車海戰術和快捷,運輸署助長專綫小巴發展之舉,將會扼殺專營巴士生存空間。 然而,有小巴營運商認為,運輸署拖延處理小巴路線修訂和接辦其他公共交通工具已計劃取消路線的申請,影響業界生態和市民權益。 法例規定,每部公共小巴及私家小巴,須在車身左右兩側,清楚及正確地以劃一大小而高度不少於100毫米的中英文字體,標明提供給乘客的座位數目,而公共小型巴士更須以同樣大小的字體標示「公共小型巴士」、「Public Light Bus」的中英文標誌[42]。
小巴: 香港文匯網
大嶼山的士首兩公里或其任何部分收費22元,其後每200米或其任何部分/每1分鐘等候時間或其任何部分收費1.7元,直至款額達175元。 小巴 除專營巴士和公共小巴外,截至2022年12月底,本港還有6 905輛已登記的非專營公共巴士,主要承辦接送遊客、學生、僱員和住客的服務。 除禁區外,紅色小巴可行駛香港各區,沒有固定的收費和路線。
小巴: 小巴獨有叫落車方式9.「呢度落」
公共小型巴士(簡稱公共小巴,又稱小公共、小巴、粵語Van仔等)是指一些載客量比較少的大眾交通工具(公共汽車),一般載客量約8至19人不等。 在城市中運營的公共小巴多為大巴的輔助,路線與大巴相同或與大巴互補。 翻查資料,該輛小巴其實是一輛可換電池的低地台19座小巴SoluBus「金路通」,由本港汽車製造商「瑞昌汽車」和政府生產力促進局轄下汽車科技研發中心共同研發,亦是環保署「電動公共小型巴士先導試驗計劃」下6款電動小巴之一。 據製造商向政府提交的文件,「金路通」小巴有3個型號,充滿電後續航力分別為77公里、130公里和200公里,售價由180萬至240萬元不等。 原則法律並不容許小巴公司保留失物,必須在 6 小時內交往警署。
他坦言,不少小巴線蝕本經營,以26號線為例,每名乘客每程收費6.1元,若全程只有20名乘客乘坐,走一轉也只袋122元,連油費也倒蝕。 鑑於現時香港整個社會都面對人口老化問題,老年人口未來會再倍增,銀髮司機只會有增無減,而政府和業界就此亦提出不同意見。 政府近年與業界研究引入可供輪椅上落的低地台小巴,建議首先在醫院線作測試[41]。 至2018年1月,首輛低地台小巴Optare 小巴 Solo SR(VF7558)落地,行走港島專綫小巴54M線。
其實,石油氣小巴佔有率超過一半的原因除了得到政府資助之外,還有就是從2002年起,豐田Coaster的柴油版小巴只有長陣,普通短陣只能提供石油氣版,對於著重車輛靈活性的業內人士有所局限。 台灣的小型公車有兩種起源,一種主要用於山區、偏遠路線行駛,例如山區的產業道路,就很適合這種20人座的小型巴士行駛,另一種則是早年公車未裝設冷氣空調的年代,在無空調的大型車之外以裝設冷氣空調的小型巴士提供高級服務。 但進入公車全面裝設冷氣空調的時代後,小型巴士主要是用於一般路線的離峰時間。
為此,所有通宵服務的專綫小巴營辦商已由2001年11月底開始展示司機證;2003年6月1日起更規定全港公共小巴司機均須在車廂當眼處展示司機證。 運輸署由2003年8月起,指定三間駕駛改進學校,為公共小巴司機開辦六小時基本「公共小巴司機訓練課程」,以改善駕駛行為及態度;署方更與職業訓練局在技能提升計劃下合辦陸路客運業的「高級公共小巴司機訓練課程」,由政府資助七成學費,於2004年4月推出。 有評論指政府此舉乃偏幫長期壟斷的士與小巴新車市場的皇冠汽車,其代理的豐田Coaster未有在前軸位置安裝第20個座位而通過運輸署的車輛檢驗;其主要競爭對手三菱Rosa則可輕易在車廂加裝這兩個座位[32]。 小巴 至於長度6.99米的豐田Coaster B50及車門較接近前軸的6.97米金旅XML6701J18,加裝座位亦輕而易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