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時雖然已具形、氣和質,但猶未分離,故而稱之為「混沌」,視之不見,聽之不聞,無天無地,清濁未判,渾如無物。 三清道祖圖 太易變而為一,是謂太初,以一無化三,狀如雞卵,上無稱為始,中無稱為元,下無稱為玄,是謂玄、元、始三無,而太始復以三無化九,是為太素。 三清道祖圖 九無隱於空虛之中,至三無開光太極形成,輕清積陽而為天,凝滓積滯而成地,九無列正,日月星辰、陰陽五行、人獸品物,則均受其生成,故三無為天地之尊,九傑為萬物之根。
乃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之義,三清代表大道生成規律。 一氣化為三,三合為一,用則分三,本則常一。 據記載,太上老君的形象是身長九尺,黃色,鳥喙,隆鼻,秀眉長五寸,耳長七寸,額有三理,足有八卦。
三清道祖圖: 基本介紹
居金樓玉堂,穿五彩雲衣,有十二條青龍、二十六隻白虎、二十四隻朱雀、七十二隻玄武、十二隻窮奇、三十六隻辟邪護衛在身旁[6]。 為使社會各界對道教有一正確認識,並加強集訓三清弟子,栽培基層傳教人才,傳承道教基本教義及科儀,弘揚正統道學等宗旨。 三清道祖圖 三清道祖圖 自民國84年起開始每年舉辦「道學研習營」,以各宮廟幹部、負責人,或者熱衷於道教信仰及推廣之社會人士為參加對象,向社會各界傳播,使道教往基層紮根,至民國107年已舉辦共有59梯次,參加學員計有6178人次。 三清道祖圖2025 三清宮建築是屬以彩繪為主之中國北方式,以『信仰正信化』、『環境觀光化』、『管理企業化』之立宮精神,自立宮以來即依三清道祖之指示,不燒金、銀紙錢,供品以清香、鮮花、素果為主。
三位天尊統稱為「道」,而習稱「三清」,是道教最高之神。 三清道祖圖2025 三清道祖圖2025 而每位天尊相距,各歷七千餘劫飛一億年,並各說經十二部,分為洞真、洞玄、洞神合稱三十六部尊經,而傳於後世廣度群迷。 三清道祖圖 元始天尊生於混沌之先,其實宇宙無形、無氣、無物,元始分真化炁,以一炁化而為三,在虛無自然的大羅天境,分化為元始、靈寶、道德三位天尊,此一炁亦稱元始祖炁,也有尊之為元始天主的。
三清道祖圖: 道教中地位最高的三位神祇,被視為道的純粹表現和眾生的起源 / 維基百科,自由的 百科全書
昔在延康遐劫之先,大梵溟滓之始,有百千萬重真無結而化生妙空聖君,歷尊號曰玉宸大道君妙空上帝,肇開道範,所謂一生二也。 昔在赤明混沌之中,有百千萬重道無結而化生妙有聖君,歷尊號曰五靈元老君混元太上道君妙有上帝,使萬象具備,所謂二生三,三生萬物也。 又據太清玉冊云:昔在象帝之先,空洞自然妙无上帝,為萬炁之祖,所謂道生一也。 昔在延康遐劫之先,大梵溟滓之始,有百千萬重真炁結而化生妙空聖君,歷尊號曰玉宸大道君妙空上帝,肇開道範,所謂一生二也。
- 唐代時配上太上玉晨道君,與元始天尊、太上老君並列,稱為「三清」,後來太上玉晨道君又改稱靈寶天尊,太上老君又稱道德天尊。
- 太易變而為一,是謂太初,以一無化三,狀如雞卵,上無稱為始,中無稱為元,下無稱為玄,是謂玄、元、始三無,而太始復以三無化九,是為太素。
- 昔在延康遐劫之先,大梵溟滓之始,有百千萬重真無結而化生妙空聖君,歷尊號曰玉宸大道君妙空上帝,肇開道範,所謂一生二也。
- 三清,又作道祖,即玉清、上清、太清,原本指“三清境”:太清境大赤天,上清境禹馀天,玉清境清微天,位于道教天界“种民天”之上。
- 南朝梁陶弘景編撰《真靈位業圖》、排列神仙等次,將「元始天尊」尊為最高神,放在老子之上。
- 昔在赤明混沌之中,有百千萬重道炁結而化生妙有聖君,歷尊號曰五靈元老君混元太上道君妙有上帝,使萬象具備,所謂二生三,三生萬物也。
主要祭典是每年農曆二月十五,是為太清道德大天尊萬壽。 相對的如果是佛教祭壇,就會擺上三寶佛的圖像,分別是藥師佛、釋迦摩尼佛、阿密陀佛三尊象徵佛教大神的佛祖。 但早在多年前儒釋道三教在長期的互相參考,與各代君王的推崇之下,才漸漸發展成現今佛道融合的模樣。 三清道祖圖 道教認為,在殷商以前,老君即分身下降,隨世立教,事竟則隱,故在世未有誕生之跡。
三清道祖圖: 道教
道教總廟三清宮供奉的三位天尊係道教無極界最高神祇。 即是玉清元始大天尊、上清靈寶大天尊、太清道德大天尊,統稱:「三清道祖」。 著名理學家 三清道祖圖2025 朱熹 認為三清之說是效法佛教中釋迦牟尼佛的法身、報身、化身之說,且三清不應該居於昊天上帝(道教稱其為玉皇上帝)之上[2]。 宋代以後玉皇上帝信仰有所上升,因此道書多將玉皇上帝自四御提升出去,四御改為中天紫微北極大帝、南極長生大帝、勾陳上宮天皇大帝(或稱太極天皇大帝)、東極青華大帝(化為太乙救苦天尊)。
- 所以道祖老子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由此可以知道三清道祖就是宇宙生成的本體。
- 唯今人多有稱上清靈寶天尊為通天教主者,實為受小說所誤也,近復有滿口「無極」自立神號者,則係不明典籍,未研教義,立異啟端別具用心者也,誠均不足取法免受天譴。
- 相對的如果是佛教祭壇,就會擺上三寶佛的圖像,分別是藥師佛、釋迦摩尼佛、阿密陀佛三尊象徵佛教大神的佛祖。
- 晉代葛洪撰寫的《抱朴子》中,有老子師「元君」的說法。
- 上述諸天各有管理者,玉清之主多數道經皆以為是元始天尊,其他二清之主則諸經所言有異,今日道教則以靈寶天尊為上清之主,道德天尊為太清之主。
- 道寶尊以鬱羅蕭台為佈道之所,經寶尊以紫瓊台為闡經之地,師寶尊以重霄台為傳法之處,三台均在三清聖境。
三清,又作道祖,即玉清、上清、太清,原本指“三清境”:太清境大赤天,上清境禹馀天,玉清境清微天,位于道教天界“种民天”之上。 后来指称三清尊神,即玉清之主元始天尊、上清之主灵宝天尊、太清之主道德天尊。 这三清尊神乃是道教中,世界创造之初的大神,故号称三清道祖。
三清道祖圖: 道教源由
周昭王二十三年老君化身為老子,西過函谷關,度關令尹喜、僕徐甲,授以《道德經》五千言,此後被道教奉為開山祖師。 三清道祖圖 《魏書.釋老志》稱太上老君「上處玉京,為神王之宗;下在紫微,為飛仙之主」。 三清道祖圖2025 《雲笈七籤》稱太上老君「此即道之身也,元氣之祖宗,天地之根本也」。
三清道祖圖: 太上老君
於民國五十九年六月十四日,召開第一次興建委員會,公推陳老縣長進東為名譽主任委員,許萬枝為主任委員。 三清道祖圖 民國六十年一月中華民國道教會(中華道教總會)第一屆第三次理事會議決議,指定宜蘭縣梅花湖三清宮為「中華民國道教總廟」,以做為亞州各地道教團體及道學人士的聯絡中心。
三清道祖圖: 靈寶天尊
總稱為“虛無自然大羅三清三境三寶天尊”,指道教所尊的玉清、上清、太清三清勝境,也指居於三清勝境的三位尊神,即:玉清聖境無上開化首登盤古元始天尊、上清真境玉晨道君靈寶天尊、萬教混元教主太上老君道德天尊。 三清道祖圖 三清道祖圖 晋代葛洪撰写的《抱朴子》中,有老子师“元君”的说法。 南朝梁陶弘景编撰《真灵位业图》、排列神仙等次,将“元始天尊”尊为最高神,放在老子之上。 唐代时配上太上玉晨道君,与元始天尊、太上老君并列,称为“三清”,后来太上玉晨道君又改称灵宝天尊,太上老君又称道德天尊。 道教中又有另外一种说法,即太清境为大赤天,神宝君所居,上清境为禹余天,灵宝君所居;玉清境清微天,天宝君所居;三清境之上是大罗天,元始天尊所居。 (见《云笈七签》卷三《道教本始部》)。
三清道祖圖: 道教總廟三清宮
三位天尊統稱為「道」、而習稱「三清」,是道教最高之神。 而每位天尊相距,各歷七千餘劫四十一億年,並各說經十二部,分為洞真、洞玄、洞神合稱三十六部尊經,而傳於後世廣度群迷。 南朝梁陶弘景编撰《真灵位業图》、排列神仙等次,将“元始天尊”尊为最高神,放在老子之上。 三清道祖圖2025 唐代时配上太上玉晨道君,与元始天尊、太上老君并列,称为“三清”,后来太上玉晨道君又改稱灵宝天尊,太上老君又称道德天尊。 又據太清玉冊云:昔在象帝之先,空洞自然妙無上帝,為萬無之祖,所謂道生一也。
三清道祖圖: 太上老君
昔在赤明混沌之中,有百千萬重道炁結而化生妙有聖君,歷尊號曰五靈元老君混元太上道君妙有上帝,使萬象具備,所謂二生三,三生萬物也。 道經又以混洞太無元化生之玉清天寶君為旡上道寶尊,赤混太無元化生之上清靈寶君為太上經寶尊,冥寂玄通元化生之太清神寶君為玄上師寶尊,合稱「道、經、師」三寶。 道寶尊以鬱羅蕭台為佈道之所,經寶尊以紫瓊台為闡經之地,師寶尊以重霄台為傳法之處,三台均在三清聖境。 三清道祖圖2025 三清道祖圖2025 世間宮觀亦以合祀三清道祖於正殿,次及玉帝、三官、四御等神為常態,入道之教徒亦均自稱「三清弟子」。 雲笈七籤:「太清境有九仙,上清境有九真,玉清境有九聖,計三九二十七位也」。
三清道祖圖: 道教中地位最高的三位神祇,被視為道的純粹表現和眾生的起源 / 維基百科,自由的 百科全書
至殷商十八世天子陽甲踐祚之十七年,老君自太清境分神化,於武丁九年二月十八日降生。 經道教總廟三清宮所舉辦之復禮傳度儀式的入教教徒,均為道學研習營初級班結業者,即要求每位參加者必須先對道教具有基本認識了解之後,才能進行傳度儀式。 三清道祖圖 民國五十九年八月二十五日由中華民國道教會陳仙洲理事長親自主持正殿工程動土典禮。 道教總廟三清宮係由前宜蘭縣長陳進東先生,面諭當時縣政府水利課長白土炎策劃成立。 一八公頃的私有土地,配合地方熱心人士,籌組三清宮興建委員會。
三清道祖圖: 道教源由
由於道教神話並非一時一人所創作,是以諸說相異,有三天、九天、三十二天、三十六天、八十一天等說法,而當中最高層皆為玉清、上清、太清三種天界。 上述諸天各有管理者,玉清之主多數道經皆以為是元始天尊,其他二清之主則諸經所言有異,今日道教則以靈寶天尊為上清之主,道德天尊為太清之主。 道教早期說法為三清六御,分別為髙天上聖大慈仁者玉皇大天尊玄穹髙上帝,東極妙岩宮青華大帝太乙救苦天尊,南極長生大帝玉清眞王,西方太極勾陳天皇上帝,北極中天紫微大帝,承天效法后土皇地祇。
三清道祖圖: 道教總廟三清宮
故道廟晨鐘有先擊三聲,繼擊二十七響之定制者,為表示「迎三清,接九聖九真九仙」之意也。 三清聖紀所涉極廣,絕非數語可致,難以詳述。 唯今人多有稱上清靈寶天尊為通天教主者,實為受小說所誤也,近復有滿口「無極」自立神號者,則係不明典籍,未研教義,立異啟端別具用心者也,誠均不足取法免受天譴。 三清,又作道祖,即玉清、上清、太清,原本指「三清境」:太清境大赤天,上清境禹餘天,玉清境清微天,位於道教天界「種民天」之上。 後來指稱三清尊神,即玉清之主元始天尊、上清之主靈寶天尊、太清之主道德天尊。 這三清尊神乃是道教中,世界創造之初的大神,故號稱三清道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