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審:需繳交 1-3 張 A1 圖面,或 中正紀念堂園區新願景概念競圖2025 3 分鐘內影像(100 中正紀念堂園區新願景概念競圖2025 MB以內),皆繳交亦可。 版面或影片中必須包含必要的設計概念呈現,任意表現法皆可被接受(如標題、圖表、草圖、3D 模擬、平面圖、剖面圖、立面圖、照片等)。 建築學者曾旭正表示,這次作品也許沒有一件可以實現,但這些「不可行」都很值得被討論,畢竟這是一項需要共識才有可能往前走的社會工程,步調也許不必太快,過程中可以讓各種想法顯現出來。
主辦單位說明,展出的作品除了平面書圖設計,特別以具體化的模型、影音模擬,讓大眾對於中正紀念堂及首都核心的發展,不再只是想像,而能具體化呈現。 台南藝術大學教授兼院長曾旭正提到,這次是概念競圖,作品不考慮現實條件,所以成果是無法立刻或短期實現的,他認為,大家基於有限的經驗發展出來的內容非常不同,是面對轉型正義的社會工程初期會碰到的問題。 舉辦這樣的活動正是鼓勵更多還沒有發出聲音的人勇於表達,讓被掩蓋的訊息與歷史更浮現出來。
中正紀念堂園區新願景概念競圖: 轉型的意義
台北人不用奔波上山、購票候位,中正紀念堂內的大漁櫻已近滿開,許多民眾趁好天氣前來賞櫻,即便周一下午也擠得水泄不通,近200株櫻花綻放,把整片天空染成粉嫩色系,映著藍天白雲,美不勝收。 此次學生組決選評選會的評審,包括Jolanta Gromadzka、Philip J. Goad、王明蘅、林曼麗、曾成德、 中正紀念堂園區新願景概念競圖 中正紀念堂園區新願景概念競圖 曾旭正、賀陳旦(主席)、黃丞儀。 整個主堂仿北京天壇來設計,以藍白色為主象徵著青天白日,仔細一查才知道當時蓋中正紀念堂也太講究了吧! 決審:針對初審內容加強、增補之 3-5 張A1 圖面,或 6 分鐘內影像,兩者擇一,皆繳交亦可。 同時園區依照四周環境來規劃,如北部鄰近學校可設運動場、南方作為商業空間的中介地帶、東方規劃森林公園。 再者,考量未來捷運萬大線開通後的人流,堂體周遭增加下沉式廣場、車站大廳、餐廳,提供更多樣的連結與功能,外牆亦加以改造、改善人行鋪面,思考整體街區關係。
競圖徵件期間,搭配系列公共論壇、講座、工作坊、成果展覽,期待打開更多的對話場合、帶動社會進一步討論,從文字進展到概念,從論述具象為圖面,凝聚社會共識,推動轉型正義的空間工程。 〔記者董柏廷/台北報導〕目前正在台灣當代文化實驗場C-LAB展出的「想像中正紀念堂的 100 中正紀念堂園區新願景概念競圖 種方式:中正紀念堂園區新願景概念競圖」成果展,延續「公共參與」理念,引發大家對中正紀念堂未來的多元想像。 為讓討論的聲量、思辨的過程持續,文化部與主辦單位台灣現代建築學會、中華民國景觀學會、中華民國都市設計學會今日宣布,展覽在C-LAB展出至9月10日,之後將移師中正紀念堂展出。 所有的入圍者及優勝者作品都將納入成果展覽,並在主辦單位安排活動場合,進行作品發表,盡可能與大眾互動。 期待參加概念競圖的團隊,都能以跨領域方式組成,除了不可或缺的空間專業者外,團隊中也能包括其他領域的專業人士,以更具包容性的方式提出方案概念。 中正紀念堂園區新願景概念競圖結果今日公布社會組與學生組各5組優勝團隊,圖為社會組優勝作品之一〈O O 中正紀念堂園區新願景概念競圖2025 O 紀念堂〉模擬圖,以中性對等的角度,創造呈現民主進程的(新)地標,取代原本只是對單一角度、人物或事件的紀念。
中正紀念堂園區新願景概念競圖: 中正紀念堂怎轉型?打造水中步道、開放居住 競圖決選直播公開
「中正紀念堂園區願景概念競圖」自2022年7月1日起公開徵件,至11月10日交件截止日止,共有學生組97件、社會組45件符合交件規格之作品進入評選,其中有15件海外作品。 初審評審委員在所有匿名作品中,挑出學生組、社會組優選作品各15件,並於2月22日、23日連續兩天,邀請入選團隊至現場報告、答問,密集公開評審,在入圍的作品裡挑選出社會組與學生組各15組決選名單,並於昨日上午公布優勝作品與團隊,評審委員也於現場講評審過程的觀察。 相關「首都之心,城中轉正」中正紀念堂園區新願景概念競圖」詳細資料與報名辦法,請瀏覽台灣現代建築學會FB粉絲頁、中華民國都市設計學會FB粉絲頁、中華民國景觀學會FB粉絲頁。 策劃中正紀念堂園區新願景概念競圖主題為「首都之心,城中轉正」,設計議題聚焦在【使用營運的轉變】、【空間場域之更動】和【意義詮釋上的新生】,期望透過這三項議題的相互交織,讓中正紀念堂園區轉型後,將在臺灣當代城市生活的形塑和社會價值的再造上,扮演更開闊高遠的角色。 考量基地的區位特殊性及首都城市文化策略的前瞻性,提案需針對中正紀念堂園區的空間形式與空間性格,提出可具體闡述使用機能與意義的構想,在探究具體建築樣式與空間關係時,同時需考量公共空間與市民社會之間的互動、基地周邊社區及生態環境相連結的都市紋理。
- 高鼎翔建築師事務所The Left-Right;孫啓榕建築師事務所「福爾摩沙基地」;BK Taiwan「自由日常,民主開箱」;納悶工作室「OOO紀念堂」。
- 參加資格
- ︎︎︎社會組
- 評審團獨立運作,將以公開、公正和透明的理念,選出優秀的園區轉型概念提案。
- 為讓討論的聲量、思辨的過程持續,文化部與主辦單位台灣現代建築學會、中華民國景觀學會、中華民國都市設計學會今日宣布,展覽在C-LAB展出至9月10日,之後將移師中正紀念堂展出。
- 有關「中正紀念堂園區新願景概念競圖」詳細資料與報名辦法,可以到現代建築學會、中華民國都市設計學會、中華民國景觀學會FB粉絲頁查詢。
- 中正紀念堂園區的轉型與改造是個深受社會矚目的議題,位於台北市中心面積廣達26公頃的這個絕無僅有的大型公共空間,除了因乘載許多歷史與記憶而擁有高度象徵意義外,也是促使首都台北市邁向更好的都市發展之絕佳機會,對未來影響深遠。
- 還有人提案保留堂體建築,但將銅像搬出空間,讓銅像位置降至跟民眾「平起平坐」,有走下神壇的意象。
中正紀念堂正面的自由廣場牌樓是遊客們必拍必打卡的背景畫面,高30公尺,寬80公尺,距紀念堂中心線470公尺,氣勢雄偉。 上面題字原本是「大中至正」,在2007年陳水扁執政時更名為「自由廣場」,雖然這樣的轉型正義有著意識形態操作的爭議,但我覺得也是台灣民主意識的展現。 中正紀念堂交通非常簡單,地點在台北市中心搭捷運就到,推薦大家可以走捷運5號出口,出來就抵達中正紀念堂自由廣場。
中正紀念堂園區新願景概念競圖: 【藝術文化】中正紀念堂穹頂探祕 轉型的100種想像
通過自由廣場牌樓走進來,兩邊充滿中國風情的建築物是國家兩廳院(國家音樂廳&國家戲劇院),裡頭是中正紀念堂這裏舉辦各種藝文活動、劇團展演、音樂演奏的空間,同時也是很多新人婚紗、攝影師外拍喜歡的熱門取景點。 中正紀念堂和自由廣場牌樓是具有代表性的台北景點,當時是為了紀念蔣公(蔣介石總統)而建造,中正紀念堂衛兵交接時間總是吸引大量觀光客來朝聖,中正紀念堂展覽活動也是相當熱門,從中正紀念堂捷運站出來馬上就抵達,想來玩交通非常方便。 1975年進行中正紀念堂公開徵圖,設計要點:清楚表達「中國文化」的精神、創造新穎的設計、莊嚴獨特的風格,同時涵入現代工程技術。 中正紀念堂園區新願景概念競圖2025 李永得表示,雖然最後優勝的作品不代表最後的解決方案,但他相信會成為未來最終解決方案的概念之一。 以上就把中正紀念堂玩樂重點簡單紀錄,自己來當然是想待多久待多久,但如果時間不多想要只衝台北重要景點,或者想要幫家人朋友甚至重要客戶安排台北旅遊行程,那預約參加底下的台北一日遊行程也是不賴,有專車和導遊帶超級輕鬆。
文化部及主辦單位指出,將盡力克服開放空間展出的困難,將展覽移師中正紀念堂,期待以「現地對照未來想像」,激發更多的參與及討論。 (二)「社會組」:不限個人、社團、法人或公司單位,以空間專業為佳,需至少一位成員為空間專業者(建築、景觀、都市規劃等專業領域)。 不限國籍地區之報名者參加、不限個人或多人組隊,亦鼓勵組成多元背景團隊參加。 評審團以跨領域方式組成,包括空間、轉型正義、藝術文化等領域之專業者,共同組成兩階段評審。
中正紀念堂園區新願景概念競圖: 文化新聞
註:為了讓更多創見得以發揮、更多意見可以加入社會溝通,提案者提出的轉型方案,暫時不須考慮文化資產、都市計畫、都市設計相關空間管制規範。 中正紀念堂園區新願景概念競圖2025 參加資格 ︎︎︎學生組
中正紀念堂園區新願景概念競圖: 設計議題
對象為高中職以上在學者或2022 年取得學位之應屆畢業生。 不限國籍地區之報名者參加,不限個人或多人組隊,亦鼓勵組成多元背景團隊參加。 中正紀念堂園區新願景概念競圖2025 公共性成為空間主體,威權意象已悄然鬆動,社會中不同角度與聲音,皆期待此空間的轉變。 中正紀念堂園區啟用40年後,最初崇敬緬懷領袖之意,已隨時代變遷而淡化。
中正紀念堂園區新願景概念競圖: 邰智源歪打正著 中正紀念堂今起全面禁菸
入圍團隊中,再經決選選出優勝者5 名,每組頒發新台幣 30 萬元,所有入圍及優勝作品將展出於後續展覽。 (二)「社會組」:初選入圍 15 名,每組頒發新台幣 15 萬元。 中正紀念堂園區新願景概念競圖 入圍團隊中,再經決選選出優勝者 5 名,每組頒發新台幣 30 萬元,所有入圍及優勝作品將展出於後續展覽。 入圍團隊中,再經決審選出評審推薦優秀作品 5 名,每組頒發新台幣 30 萬元(含作品材料製作費),所有入圍及推薦優秀作品將展出於後續展覽。 入圍團隊中,再經決審選出評審推薦優秀作品5 名,每組頒發新台幣 30 萬元(含作品材料製作費),所有入圍及推薦優秀作品將展出於後續展覽。 台灣現代建築學會理事長黃俊銘表示,徵圖時不設限,範圍是以中正紀念堂園區的整體來考量,當然也包括兩廳院,但期望設計是以都市核心考量為概念,所以也希望參賽競圖者「不要只是考慮圍牆以內的事,應該整體去思考未來在都市裡面要扮演的角色」。
中正紀念堂園區新願景概念競圖: 中正紀念堂園區新願景明年見 民間辦競圖、文化部提未來解方
台灣現代建築學會理事長黃俊銘表示,本計畫「以專業的形式、跨領域團隊組成、社會參與為核心,促進公共討論」的理念,讓社會大眾透過空間專業者組成團隊的良性競爭,用空間的語言來思辨歷史留下的複雜課題,讓中正紀念堂園區做為城市空間轉型的指標,也讓市民得以和環境、歷史有更多元的連結與視野。 中正紀念堂園區新願景概念競圖 3個發起單位都期待此次競圖可以變成一個全民運動,對此議題思考、展開對話。 文化部表示,中正紀念堂園區新願景概念競圖由國內三大空間規劃設計專業學會共同發起,透過徵圖徵件、公眾參與,將臺灣社會討論已久的中正紀念堂議題具象化,並試圖引起更大規模的「公共參與」,由下而上的由空間專業界、社會大眾,尤其作為城市空間主人的青年學生,共同激發想像力及創造力,參與都市公共空間改造過程。
中正紀念堂園區新願景概念競圖: 誰可以參加「首都之心,城中轉正」中正紀念堂園區新願景概念競圖?
鬆動空間的是1990年代社會運動,和隨後的藝文活動、各式集會與日常生活使用,多元的意義、觀點、記憶轉化了空間性格,也打開轉型契機。 展出期間,確實看見更多「公共參與」的可能,因此,文化部及主辦單位宣布,將盡力克服開放空間展出的困難,將展覽移師中正紀念堂,期待以「現地對照未來想像」,激發更多的參與及討論。 (中央社記者邱祖胤台北12日電)「中正紀念堂園區新願景概念競圖」日前公布結果,為中正紀念堂的未來提供多種想像,同時展開設計成果論壇,邀請民眾參觀及參與。 (一)「學生組」:初選入圍 15 名,每組頒發新台幣 15 中正紀念堂園區新願景概念競圖 萬元。
中正紀念堂園區新願景概念競圖: 中正紀念堂衛兵交接時間&參觀建議
中正紀念堂園區為臺北市中心一處重要的開放空間,為市民活動重要場所。 〔記者凃盈如/台北報導〕由台灣現代建築學會、中華民國都市設計學會、中華民國景觀學會共同發起的「中正紀念堂園區願景概念競圖」昨公布最後優勝名單,選出社會組、學生組各5組優勝名單,可以再獲得30萬元的工作獎金,繼續發展作品的細部設計和論述、製作模型,於未來展覽期間更完整呈現。 中正紀念堂園區新願景概念競圖2025 當公共性成為都市空間的主體,包容社會中多元的想像,社會將共同期待中正紀念堂園區的空間轉型。
中正紀念堂園區新願景概念競圖: 「首都之心,城中轉正」:中正紀念堂園區新願景概念競圖 _競圖辦法
帶著經年累月的日常使用心得,及美好公共空間的願景,社會對中正紀念堂園區轉型的呼聲此起彼落,不論是從歷史背景、城市中心再發展、當代文化發展路徑、轉型正義、日常生活、社區營造等不同的角度,都期待此空間的轉變。 競圖對象分「學生組」和「社會組」;期程則是報名自7月1日起,初選交件截止日為11月10日,評審團預訂於12月1日公布初選入圍者社會組、學生組各15組,每組入圍者頒發新台幣15萬元獎金;入圍者需於2023年2月15日前繳交決選作品,再由決選評審團選出各5組優勝者,每組頒發新台幣30萬元獎金。 中正紀念堂園區新願景概念競圖2025 預計於2023年3月上旬公布優勝者並舉辦成果展覽,所有的入圍者及優勝者作品都將納入展覽,並安排進行作品發表。
中正紀念堂園區新願景概念競圖: 暗黑設計!談中正紀念堂轉型 建築師:蔣介石銅像移到角落反省
戰後仍延續軍事用途,設聯勤總司令部、陸軍總司令部、憲兵司令部等機關。 評審團主席:賀陳旦 中正紀念堂園區新願景概念競圖 中正紀念堂園區新願景概念競圖2025 (一)初選評審 :林芳慧、侯志仁、郭瓊瑩、陳翠蓮、曾旭正、賀陳旦、黃海鳴、黃聲遠、詹偉雄、蔡詩萍(依評審姓氏筆畫排序)。 中正紀念堂園區新願景概念競圖 (二)決選評審:王明蘅、林曼麗、林靜娟、曾成德、曾旭正、賀陳旦、黃丞儀(依評審姓氏筆畫排序,另預計再邀請國外人士擔任此階段評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