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山觀音殿裡面有一座4.9米高的十一面千手千眼觀音像,第一次見這尊聖像的時候,呆了。 觀音像妙相莊嚴,靈氣逼人,怎麼說呢,就是我站在那裡,就感覺到觀世音菩薩‘在那裡’,慈悲地看著我們。 我自己第一次拜佛後就很有感應,不是菩薩立刻讓我中千萬彩票,或者立刻嫁個白馬王子,是我發現自己的運氣及心理狀態,慢慢地起了好的變化, 漸漸地脫離了厄運。 於是,除了有一年負責聯繫的S忘了通知我們外,每一年我都歡歡喜喜地參加。 羌山觀音寺 我第一次參加的時候,由於要清晨7點就在東涌地鐵站集合,而且是冬天(山上只有10度左右),所以曾經想打退堂鼓。
底層爲觀音殿,中奉觀音菩薩像,寶相慈妙壯嚴,手執法器,垂護衆生。 4.9 米高的十一面千手千眼觀音像兩旁各置八尊栩栩如生的楠木彩塑羅漢聖像,各高兩米多,構成羅漢伴觀音的妙像。 四壁有四幅自日本訂造金色銅蝕的觀音壁畫,各高 3.6米、闊5.54米,描繪觀音菩薩示現三十二應身,聞聲救苦的廣大宏願,爲寺院中罕見的佛教藝術銅畫。 右側設有鼓樓及香積廚,左側建成有鐘樓及客堂。 羌山觀音寺2025 鐘樓兼作地藏殿,殿內寺鍾重逾千斤,鐘聲清越,響徹羌山、鹿湖一帶。 觀音寺於1990年6月重建,占地八千二百平方米的。
羌山觀音寺: 大嶼山上姜山寺院群
融老當天搭上1950年由印度回港的舊的褡衣,補鏠接口隨處可現,惜福培福向後學示範,值得讚嘆。 香港巴士大典現正進行實驗性測試,部分頁面顯示效果有所不同,敬請留意。 未來將會陸續推出餘下未完成之流動版CSS及網頁翻新之更新。 每一年拜佛的天氣都很好,就算很冷,雲間也會有陽光灑落,尤其拜到觀音殿的時候,一定會陽光普照,年年如是。 如欲參觀慈興寺,須在鳳凰徑與羗山郊遊徑的交匯處向萬丈布營地方向走。
大約十分鐘便來到龍仔悟園範圍,悟園因破舊不堪,現已不准遊人進入,只能遠觀九曲橋之美。 要留意一個有路牌的小分叉路,直行才是去大澳,右轉闊一點的主徑只是往大澳道,緊記直行。 又跨越一條小溪,之後就不斷往下走,旁邊已可看到大澳的水鄉風情。 不過此段路較斜,要善用行山杖協助落山。 來到山腳後轉左,再轉右直行大約5分鐘,便是大澳巴士總站了。
羌山觀音寺: 重建大嶼山薑山觀音寺碑記 手稿版
為咗同其他觀音寺分辨,亦叫大嶼山觀音寺、薑山觀音寺或大嶼山薑山觀音寺。 重要聲明:本網站是以即時上載留言等方式運作,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 而一切留言之言論只代表留言者個人意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讀者及用戶不應信賴內容,並應自行判斷內容之真實性。 由於本網站受到「即時上載留言」運作方式所規限,故不能完全監察所有留言,若讀者及用戶發現有留言出現問題,請聯絡我們。 在觀音山上直望便是鳳凰山,右旁便是石壁水塘,而身後就是一會兒要登的幾個山峰。 原路折返落山,繼續向前進,在上另一座山峰之前,先要落一大段梯級。
- 而一切留言之言論只代表留言者個人意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讀者及用戶不應信賴內容,並應自行判斷內容之真實性。
- 三步一拜是指我們從羌山觀音寺的牌坊開始,沿著‘慈航路’上斜路,每走一步唱一句‘南無觀世音菩薩’聖號,走三步就跪地一拜,一直拜到觀音殿。
- 我第一次參加的時候,由於要清晨7點就在東涌地鐵站集合,而且是冬天(山上只有10度左右),所以曾經想打退堂鼓。
- 融老也是在該年初次到訪觀音寺,由東涌上岸,那次只住了一晚。
- 沿途極之易行,路牌不缺,跟指示走便可。
- 如欲參觀慈興寺,須在鳳凰徑與羗山郊遊徑的交匯處向萬丈布營地方向走。
工程耗資四千多萬元,得到胡文虎夫人陳金枝女士及李嘉誠先生爲紀念愛妻壯月明捐款,及各方籌集,1993年1月3日舉行重建落成開光典禮。 重建後的觀音寺系參照北京頤和園佛香閣爲重建藍本,故不但氣象壯嚴典雅,建築佈局在香港梵宇中更獨樹一幟。 海山法師,湖北黃陂人,十七歲披剃於湖南相國寺,次年於南京寶華山慧居律寺圓具,後遍遊名山,飽參知識。 1941年,在上海華嚴大學親近月霞法師求學。 1952年,在蔡兆垣居士協助下,重修舊殿,將門匾新題爲“觀音殿”,寺院正名“觀音寺”,海山法師升座爲住持。
羌山觀音寺: 香港大學將成立「陳廷驊學院」,內設禪修室,是該校首間以佛學理念為本的住宿學院⋯⋯
到了山腳,抬頭凝望着山峰,默默地向前走,一級一級的上。 羌山觀音寺 近山峰處的石級較大,上完石級後其實只是高原,而不是到頂,還要穿過兩個小山峰,才到達羌山。 「羌山」、「羗山」、「薑山」都是通用的,前兩者現在比較常用。 「羌山」位於大嶼山以西,大澳與石壁之間,高海拔459米,其西南方連接「靈會山」,高490米,東北方則與「觀音山」連接,高434米。 觀音山、羌山、靈會山三個山峰組成一線,相連全長5公里,山勢起伏,可盡覽石壁及大澳一帶的風景。 於深屈道出發,先上觀音山,再上羗山,之後可選擇走靈會山或直接去萬丈布及龍仔悟園,最後在大澳作終點。
融老也是在該年初次到訪觀音寺,由東涌上岸,那次只住了一晚。 1951年聖照法師(體敬法師第二弟子)邀約長老、東蓮覺苑明生法師和一位來自海南的老法師一起到大嶼山巡禮清修道場,成就了融老與觀音寺再結法緣。 1990年觀音寺經歷一次重建,在各方捐助下,一座24米高的三寶殿在舊殿後面落成。 之後會經過萬丈布營地,接下來幾個路口都是按指示牌的方向向下走。
羌山觀音寺: 大嶼山觀音寺介紹
星期天(12月14日)是法源精舍舉辦,一年一度的‘三步一拜’上羌山觀音寺活動,今年是我第四次參加了。 三步一拜是指我們從羌山觀音寺的牌坊開始,沿著‘慈航路’上斜路,每走一步唱一句‘南無觀世音菩薩’聖號,走三步就跪地一拜,一直拜到觀音殿。 整個過程要三個多小時,對於很多人來說,是匪夷所思的。 羌山觀音寺 龍仔悟園建於1962年,是已故紡織商人偉倫紗廠董事長吳昆生的私人別墅。 吳氏篤信佛教,法號悟達,故取名「悟園」。 園中布局,山水花木、亭榭廊廡,配合有緻,是江南建築風格庭園設計的建築,曾被稱為「香港最富東方色彩的庭園」。
羌山觀音寺: 觀音寺
觀音寺(Kwun Yam Monastery)巴士站,位於新界離島區羗山羗山道大嶼山觀音寺通道以東,是一個西行單向中途站,為羗山道最西面的巴士站。 可惜的是我一直不曉得中層的藏經閣可以進去,內裡還供奉了觀世音菩薩、文殊菩薩及普賢菩薩,下次去的時候一定要抓緊時間進去禮拜。 未曾係佛門地之前,為先天道修道之處。 由於奉觀音菩薩,大澳水陸居民叫觀音廟。 觀音寺,香港一寺,喺大嶼山西南薑山。
羌山觀音寺: 香港
羌山有標高柱,有座標牌,寫着「羗山 459m 羌山觀音寺 GE970613」。 小休片刻繼續行程,沿路山徑非常明顯,可說是完全沒有分叉路口。 當見到分叉路口時,要注意靠左上靈會山,旁邊也有路牌指示,跟着行便對。 羌山觀音寺 羌山觀音寺2025 起初是平坦路,其後只是小暗斜上山,一點也不崎嶇陡峭。
羌山觀音寺: 香港巴士大典
觀音寺初建於1910年,至今剛滿一百年一十年。 這座古樸的建築物原為先天道的淨室,由葉善開女修士開山,稱為「蓬瀛古洞」,又名「靜室之家」。 因當地居民常往參拜洞內供奉之觀音大士,故俗稱「觀音廟」。 羌山觀音寺2025 1940年,葉善開去世,其他信眾皈依寶蓮寺的筏可大和尚,道場從此轉為佛寺,至今又滿八十年。 1950年,海山老法師自泰國弘法回港,駐錫於此宣講《華嚴經》,後更多次辦華嚴七法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