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赦可赦免『部分』或『全部』的暫時罪罰,依此可分為『限大赦』和『全大赦』。 我們不只為自己,而且為煉獄的靈魂,也可以獲得大赦,使他們獲得暫罰之赦免,早日升天。 天主教聖物2025 東方禮天主教會遵循東方基督宗教的傳統和靈性,並且是與天主教會完全交流的教會,或者在東西方分裂和早期分裂之後的幾個世紀中選擇重新進入完全共融的教會。 這些教會的儀式反映了不同的歷史和文化影響,而不是教義的差異。
- 天主教會認爲,主教是由天主制定繼承宗徒位者,藉賜於他們的聖神被立為教會中的牧人,使之成為教義的導師、神聖敬禮的司祭和治理的服務者[25]。
- 按照圣经中耶稣所吩咐的,饼和酒被祝圣为耶稣的身体和血分给信徒,為使祂在十字架上所在的救世犧牲和祭獻,藉聖餐的方式永存人間,讓信徒藉領受主的聖餐而得到其實益,能與基督合成一體,在祂內生活。
- 在受到痛苦、疾病和死亡,和犯罪之後,教會為信友提供兩件聖事治療心靈與肉身上的疾病或創傷–修和聖事與病人傅油。
- 所以,每次教會舉行感恩祭,司祭以基督代表的身分,說出基督的這些話,都是超越了時空,在此時此刻重現這個奧蹟。
對羅馬人來說,在一次會議完結後,便打發人回家。 彌撒與聖體聖事實是一個統一的整體,聖體只能在感恩祭中被祝聖。 按照圣经中耶稣所吩咐的,饼和酒被祝圣为耶稣的身体和血分给信徒,為使祂在十字架上所在的救世犧牲和祭獻,藉聖餐的方式永存人間,讓信徒藉領受主的聖餐而得到其實益,能與基督合成一體,在祂內生活。
天主教聖物: 生活反省及實踐
不遲於公元三世紀[23],在埃及出現了最早奉行與世俗隔離的,禁食、祈禱的信仰團體[24]。 經過聖本篤的改革,在歐洲各地出現了許多男、女修道院。 從外表形態來看,餅仍然是餅,酒仍然是酒,所以這不是指餅酒的外表會變成人的肉或血。 但教會相信當祝聖之後,餅與酒卻產生了實質的改變,教會稱之為「實體轉變」,宣布這是「信德的奧蹟」。 被宣聖的有:董文学司鐸[95];福若瑟司鐸[96];在日本殉道的華裔教友鄭安道和在菲律賓訓殉道華裔教友李樂倫。
1952年由傳教區改制為從屬於聖座的聖統制度,成为中国天主教会的第21个教省。 主教由教宗親自任命,通常負責管理一教區所有事務。 天主教聖物 天主教會認爲,主教為十二宗徒的繼承人,合法繼承人將被授予完滿的神權,有權祝聖新司鐸。
天主教聖物: 香港聖髑安放地
在中國大陸,很多人誤將修會說成教會,這是一種誤解。 修會有屬於國際性的團體,也有隸屬教區的團體會(教區修會,如一些修女會)。 在世界各國有不同形式的修會團體,但都是屬於天主教會的體系之內。 天主教聖物2025 當人們走進天主教堂時,馬上會被其美麗莊嚴的耶穌十架、聖母與聖人像,有關聖經故事的雕刻、繪圖和彩窗,和其他種種宗教裝飾,如聖體龕和燭臺所吸引。
- 有些修會的修士都是司鐸,修士可以晉鐸,甚至被選為教宗、主教,他們都宣發神貧、服從和貞潔三個聖願。
- 耶穌屈尊就卑降生為人,又將自己隱藏在餅酒形中。
- 民進黨籍總統陳水扁於2005年訪問羅馬,出席教宗若望保祿二世的葬禮,成為首位到訪教廷的現任中華民國總統。
- 李嘉堂紀念出版社的成立,正值慈幼印書館結束之時,因此李嘉堂紀念出版社的徽號,是在一棵斷樹上再長出新芽,象徵無論環境如何艱巨,也要延續教理書籍的出版工作。
- 教會稱聖體聖事是「整個基督徒生活的泉源與高峰」,因為基督徒在這聖事內,找到生命的活泉源,在那裏,有飲之不盡的活水(救恩),人不再覺得口渴,因為天主的恩寵和愛情也是富裕的,永不止息。
聖統制內各機構的相對關係,類似國家的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只不過是運用至全世界各個有教會的地方。 16世紀出現宗教改革運動,新教蓬勃發展,新教人士常使用“舊教”、“羅馬教會”的名稱來稱呼此天主教會,「羅馬公教」、「羅馬天主教」、「羅馬天主教會」等別名由此而來。 耶穌說:「誰吃我的肉、並喝我的血,便住在我內,我也住在他內。」(若6:56)在餅酒形下的是整個的耶穌,祂的天主性及人性;靈魂及肉身。
天主教聖物: 聖體聖事是共融合一的愛情標記
執事為主教的世俗事務協助者,主要以服務為主[27],也承擔宣讀聖言,協助分送聖體等工作。 有些司鐸候選人在升為神父前先被任命爲執事,但也有可允許已婚者擔任的終身執事,此職位於梵蒂岡第二次大公會議後恢復。 有些修會的修士都是司鐸,修士可以晉鐸,甚至被選為教宗、主教,他們都宣發神貧、服從和貞潔三個聖願。 公元4世紀,羅馬帝國分裂為東、西兩部份之後,羅馬主教的地位在西羅馬帝國繼續得到鞏固,但在東羅馬帝國,君士坦丁堡主教的地位漸漸上升,與羅馬主教常常分庭抗禮。 11世紀發生東西教會大分裂後,東方教會以君士坦丁堡主教(普世牧首)為首,使用正統教會的名稱,西方教會以羅馬教宗為首,繼續使用大公教會的名稱。 明朝萬曆年間耶稣会將基督信仰传入中国,經当朝礼部尚书徐光启与利瑪竇等耶稣会士讨论,取儒家古话「至高莫若天,至尊莫若主」,称其信仰之獨一神灵为「天主」,「天主教」之名由此而來。
依據教會年曆,天主教會在不同的禮儀日舉行不同的禮儀活動。 禮儀日又稱瞻禮日,瞻礼日一般都有固定的日期、内容和形式。 天主教會相信,瑪麗亞在其受孕之始就被保護,未受原罪的任何污染。 教宗比約九世於1854年宣佈其為當信的道理[79]。 天主教會相信,每個人在死亡後會立即接受私審判,從而決定煉獄、天堂或是地獄的去向[62]。
天主教聖物: 信仰生活互動坊
與基督新教比較,它們可說是天主教聖堂裝飾最大的特色之一。 但也有观点认为,一个天主教徒可以既服从政府,又在宗教上接受教宗的教导。 美国天主教出版物《Commonweal》关于中国天主教的调查认为,中国天主教爱国会是一个由中国官方領導的组织,本身并非教会,无论神父、主教、修女或平民信徒,都不属于该组织。 天主教聖物 这意味着中国三分之二的登记教会主教事实上是可以被梵蒂冈承认的。
天主教聖物: 香港與澳門
基督親自以聖事的方式,隱藏於祝聖了的餅酒之內。 當基督徒每次參與人間的感恩祭時,就是預嘗、期待耶穌許諾的天國盛宴。 至於現在的李嘉堂宗教禮品中心,它的起源是這樣的:當時高申祿神父的母親不時從意大利寄一些聖物給他,這些聖物包括聖相、唸珠、聖牌等,而高神父間中會把部份聖物出售。 後來發覺這些聖物頗受歡迎,於是他親自往意大利選購。 真想不到原先這偶然和小規模的工作,後來卻成了李嘉堂紀念出版社服務大眾的一項工作。
天主教聖物: 信徒
而每次的感恩祭,就是整個教會再在一起,一同慶祝、參與和見證基督的逾越奧蹟和愛情聖事。 耶穌屈尊就卑降生為人,又將自己隱藏在餅酒形中。 天主教聖物 無限的天主竟然為了愛人類而成了有限的形體(餅酒),讓信友觸摸到、吃到、喝到,進入信友心中。 領基督的體血,讓人能透過真實有形的物質,藉着感官領受耶穌,繼而在人的靈性和生命中,產生驚人的內在效果――與主耶穌結合、被提昇到與天主共融合一的境界。
天主教聖物: 天主教教友
天主教會認爲,主教是由天主制定繼承宗徒位者,藉賜於他們的聖神被立為教會中的牧人,使之成為教義的導師、神聖敬禮的司祭和治理的服務者[25]。 天主教聖物 聖體聖血就是基督親自給信友的永恆保證――「我住在你內,你住在我內。」基督的許諾在聖體聖事中得到實現。 教會稱聖體聖事是「整個基督徒生活的泉源與高峰」,因為基督徒在這聖事內,找到生命的活泉源,在那裏,有飲之不盡的活水(救恩),人不再覺得口渴,因為天主的恩寵和愛情也是富裕的,永不止息。 所謂「大赦」,就是教會憑耶穌給予的權柄,藉著主耶穌所受的苦難功勞,及聖母和諸聖人聖女多餘的功勞,免除我們教友已赦免的罪,所改受的暫罰,即所應做的補贖。 天主教聖物 教友於告解時,他的罪已獲得赦免,可是還必須以加倍善功來賠補他的罪,這就是他該做的補贖。 由於耶穌所建立的教會是一個奧體,天上的諸聖,煉獄的靈魂和世上沒有大罪的教友,共享一個超性的生命,彼此都有連帶關係,因而按教會的規定,只要我們做一些可得大赦的善工,就能獲得大赦。
天主教聖物: 聖經的記載
如此,藉著入門聖事,他們常能更豐盛地接受天主的生命,並且邁向愛德的成全。 [74] 除非已領受聖洗聖事,不能領受其他聖事。 天主教會基於諸聖相通的教義,認爲仍在現世的信友,可以通過祈禱、奉獻感恩祭、行施捨、得大赦和做補贖幫助處在煉獄中的靈魂[70]。
天主教聖物: 天主教會
「至公」和「至一」、「至圣」、「宗徒」一起被視為正統的基督教會所需具備的特徵(在宗徒信經中即有一條是“我信圣而公之教會”)。 圣髑[註 1](拉丁語:reliquiae)即宗教上的聖人的物品或遗体遗骨,在敬奉(veneration)之气氛下被作为实体的纪念物小心保存。 圣髑是天主教、佛教、印度教、巫覡宗敎等许多宗教的一些类型的重要方面。 天主教聖物 拉丁语reliquiae意为”remains”(剩余物,遗体遗骨)。 天主教聖物2025 圣髑盒(reliquary)是保有一个或数个圣髑的朝圣地(shrine)。 基督的體血陪伴門徒去面對世上的風雨和內心的掙扎,給予力量去跨越。
天主教聖物: 香港 中環 干諾道中15-18號 大昌大廈2字樓
現在,我們進一步講述聖體聖事,這聖事完成基督徒入門過程。 中世紀基督宗教改革時,反天主教者遵循字面的狹義聖經詮釋,把供奉聖像等同於偶像崇拜,而抗拒在聖堂放置與懸掛宗教雕塑和繪畫,特別是聖母和聖人的圖像。 中国天主教目前由官方控制的中国天主教爱国会及中国天主教主教团管理,即所谓的“中国天主教一会一团”。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二章第三十六条规定:“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的支配。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据此要求所有中国天主教徒敬拜仪式必须在政府批准的教堂内合法进行。
所以,人領受的是整個的基督,因而人也分享祂的天主性、天主的生命,這是聖體聖事帶來的主要效果。 麥麵餅與葡萄酒是聖體聖事的必然標記,因為耶穌在逾越節晚餐選擇了它們作為自己的身體及血的「質料」。 教會忠於主的命令,為紀念祂,繼續做祂在受難前所吩咐的:「祂拿起餅來……」,「祂拿起一杯葡萄酒……」,直到祂光榮地再來。
此後沿襲下來的羅馬的主教也因此享有各地教會的領袖地位。 因此天主教會是從伯多祿開始一脈相承,是以羅馬主教為領袖的普世教會。 1912年中華民國建立後,因為據《中華民國臨時約法》中保障宗教信仰自由,早年北洋政府在保障信仰自由上對於教會發展有一定容忍。 1922年,教廷派任首任宗座代表剛恆毅駐節於北京,並於1942年與國民政府建立正式外交关系。
2012年以後,由於聖座與中國政府就任命主教問題的分歧,中國官方教會停止祝聖主教。 天主教聖物 2012年11月中共十八大召開,習近平當選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翌年3月,教宗方濟各就职,兩人曾互通信件。 2014年3月,教宗方濟各主动向媒体谈及此事。
天主教聖物: 教會組織
天主教傳入臺灣,始於西班牙及荷蘭殖民臺灣的時期,至明鄭時期後中斷,19世紀中葉以後再度傳入臺灣。 天主教聖物 在日治時代,雖然日本以神道教為國教,但在宗教自由上仍有一定的容忍,臺灣的教會體制逐漸完備。 天主教會認爲,人死后灵魂上没有大罪,只有小罪或暂罚尚未补偿,既不该受永罚下地狱,又不能立刻升天堂,則可至炼狱中受苦作补赎,直至償還罪債完毕为止[68]。 天主教聖物2025 修士及修女並非聖職人員,而是修道者,即願意以其獨特方式(如按不同神恩以服務或祈禱的方式)渡奉獻生活的平信徒。 在耶穌行增餅奇蹟時,祂(拿起餅)祝謝後,擘開,然後交給門徒分派給數千名羣眾,使他們吃飽,最後還剩餘了十二筐(參閱若6:1-15)。 這奇蹟預示了耶穌賜予的食糧使人飽足,而且十分豐裕。
天主教聖物: 聖體聖事在初期教會
現時本中心已成為東南亞貨品齊全及最多品種的一間宗教物品供應中心。 李嘉堂宗教禮品中心是慈幼會的附屬機構,屬不牟利性質,所得收益,扣除開支後,撥作慈幼會的教育牧民工作用途。 中世紀西方開始盛行壁畫和雕塑,教堂內也出現大量宗教藝術品。 入門聖事為基督徒只是個開始,在人生的旅途上,難免有一些不足,或有些犯罪之處。 在受到痛苦、疾病和死亡,和犯罪之後,教會為信友提供兩件聖事治療心靈與肉身上的疾病或創傷–修和聖事與病人傅油。 天主教會認爲,天主不预定任何人去下地狱,墜入地狱是人甘愿犯大罪离开天主、至死不肯悔改的后果[67]。
在奇蹟後的第二天,耶穌更預告祂將為他們準備另一種更重要的永生食糧,就是祂自己。 李嘉堂紀念出版社的成立,正值慈幼印書館結束之時,因此李嘉堂紀念出版社的徽號,是在一棵斷樹上再長出新芽,象徵無論環境如何艱巨,也要延續教理書籍的出版工作。 高神父對教理的熱愛,亦是他一生獻身侍主的動力。 直至近年,誓反教的情緒降溫以後,他們開始比較理性的對待聖像問題,也才接受它們所具有的宗教與藝術價值。
但經宗座批准,主教團可以將某些當遵守的慶節取消或移至主日[84]。 除誦讀聖經外,在日常生活中,誦念禱詞也是天主教信徒經常進行的宗教活動之一。 天主教聖物2025 亦可呼求聖人转祷(代祷,如:聖方濟各,為我等祈)。
神父(司鐸)為主教的聖職協助者,可舉行彌撒聖祭,施行聖事(除祝聖司鐸和施放堅振外),協助主教牧養天主的子民(即管理堂區事務與教導教友)。 天主教會認爲,司鐸擁有獻祭和赦罪的權力,基督在信徒中設置了某些人為司祭,作爲宗徒繼承人的主教,也相應地將職務分擔給司鐸[26]。 這是天主教會的核心信仰之一:因着基督的所言所行,以及聖神的德能,也就是祂在十字架上一次而為永遠所完成的祭獻,以聖事的方式,臨現於餅酒的形態下。 天主教聖物2025 所以,每次教會舉行感恩祭,司祭以基督代表的身分,說出基督的這些話,都是超越了時空,在此時此刻重現這個奧蹟。
天主教徒相信人生到最后要面临四件事:一、死亡。 天主教聖物 自圣奥思定开始,天主教会在给候洗者和信徒的教理讲授中,「十诫」占着优越的地位。 在十五世纪,人们习惯把十诫的规条写成有节奏的词句,以便背诵并采用积极的形式。 天主教聖物2025 十诫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其中每一句「话」或每一条「诫命」都涉及整体。 天主教會由宗徒時代開始由首任教宗——圣伯多祿宗徒領導,並由伯多祿的繼承人帶領教會,經歷一千多年,直到現在。
前任副總統、現任行政院長陳建仁為天主教信徒,是聖大額我略教宗騎士團勳章及耶路撒冷聖墓騎士。 天主教聖物 天主教會認爲,既然耶穌基督作為一個真人、真天主,那麽祂的母親瑪利亞應被称为“天主之母”,因為耶穌基督的人性和天主性是不可分開的。 其中聖洗聖事、堅振聖事和聖體聖事乃入門聖事,這些聖事為人準備入教奠定基礎。 信徒透過聖洗而重生;藉著堅振而堅強,並在聖體聖事中領受永生之糧。
天主教聖物: 聖體聖事是共融合一的愛情標記
雖然有不同的傳統,但它們都因與教宗共融而被視爲天主教的一員。 最大和最著名的是拉丁教會,這是唯一的西方傳統教會,全世界有超過10億信徒。 與拉丁教會相比,23個自治的東方天主教會信徒相對較少,截至2010年,其信徒總數為1,730萬。 [35][36][37][38]此外還有其他與教宗共融的教會。 耶穌的體和血能保存、增強並更新基督徒受洗時所接受的恩寵生命,這能幫助信徒以基督的眼光看萬事萬物,以基督的心懷去愛主愛人。 信友不再視自己為生命的中心,反而按基督的心意去生活,這樣他們的生活就成為「生活祭品」,聯同基督的祭獻,在感恩祭中,一同呈獻給天主聖父。
天主教聖物: 天主教會
《玫瑰經》(《聖母聖詠》)、《三鐘經》、《耶稣聖心禱文》天主教東方禮的《耶稣禱文》等也是天主教信徒常用的禱文。 中共控制的教会普遍开展了三自爱国运动,强调教会自主。 天主教会相信耶穌基督的宗徒伯多祿(彼得)接受基督的託付,建立教會,成為教會的基石[16],是羅馬教會的第一位主教,並在這個職位上領導各地教會。
天主教聖物: 聖母誕辰慶日
教宗庇护十二世在1950年正式宣佈其爲當信的道理[81]。 為不同神恩和傳統而設立的修道團體,稱為修會,這是因應不同的時代及社會需要而成立的修道團體。 天主教中著名的修會有本篤會(祈禱及學術)、方濟會(面向貧窮人)、道明會(面向城市居民)、奥斯定會、耶穌會(從事學術)、巴黎外方傳教會(注重向外傳教)和慈幼會(面向青少年)。 天主教會的自治團體,主要分為由修道士或修女組成的各種男女修會、以及由平信徒組成的各種善會。 在教會法上,教會的自治團體需要獲得教會當局的批准方能建立[21][22]。 聖體聖事既是完成了基督徒的入門過程,也是入門聖事的高峰,這聖事奠定了整個基督徒的生命――與主結合的生命,分享天主的生命,亦與基督的教會結合。
天主教聖物: 祈禱
是故天主教會認爲自身符合《尼西亞信經》中“唯一、至聖、至公、從宗徒傳下來的教會”的特性。 天主教奉耶稣為全人類的救世主、「默西亚」(彌賽亞)、「基督」,救贖萬民,免其受苦。 基督一词来自希伯来语「默西亚」(希伯來語:מָשִׁיחַ,羅馬化:Mašíaḥ)的希腊文翻譯,解作「受膏者」。 天主教會相信,耶稣就是是天主向以色列所预许的默西亚,既是真正的天主也是真正的人類[58]。 天主教會相信,爲了挽救墮落的人類,天主的聖言成為血肉[56],由童貞女瑪麗亞誕生[57],是為聖子,即耶穌。 天主教會的組織團體分為依據聖統制建置的教會科層機構(一般俗稱為「教會當局」)、以及自治團體兩大類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