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有26座連同一座獨立校舍結構遠低於標準,恐有倒塌之虞,需即時安排清拆,此計劃成為「擴展重建計劃」。 由於事態嚴重,廉政公署就問題公屋事件著手調查是否有人在興建這些公屋時涉及貪污舞弊。 彩虹邨採用了類似第七型大廈的單位設計,廚廁均並排於露台旁,洗手盆設於露台,但廁所設有採光小窗通往廚房,後來由房委會興建的約27平方米舊長型大廈單位亦沿用了這款廚廁設計。 高座大廈設有24.1平方米的4人單位及30.6平方米的6人單位,低座大廈則設有佈局相若,但面積達40平方米以上的8人至12人單位,露台通風開口設計亦有分別。 現存最早落成的屋建會屋邨西環邨的大廈採用單向式設計,多數單位採用第三型徙置大廈開始大量興建的標準單位佈局,但於面向走廊的大門兩邊的起居室空間設有獨立廁所及廚房。 另外,西苑臺亦設有特別設計的7人單位,北苑臺則設有面積約48平方米並附有獨立睡房空間的單位,而東苑臺兩翼末端亦設有附有「孭仔房」的特大單位,面積可達56.32平方米。
- 實際上並不是指單一種類或設計的大廈,而是香港房屋委員會(房委會)用來泛指早期興建的各類長形大廈,因此大廈設計、外貌、單位大小及佈局均各有不同。
- 此款單位採用類似大十字型大廈及第四型徙置大廈單位的設計,不設獨立廚房,起居室需經連接煮食區的鐵門進出呈扁長方形的露台及廁所,露台窗戶與左右相鄰單位之間的距離亦較闊,例子有梨木樹邨第2座及荔景邨風景樓。
- 自今日下午約2時起,石秀樓內已進行檢測的人士如能出示陰性檢測結果電話短訊或佩戴手環以證明接受強制檢測,可在向訂明人員提供個人資料後,經由指定出口離開封區。
- 以粗體標註的樓宇設有供1-2人住戶入住的「劏房」,主要用作編配給受同邨、葵涌邨及梨木樹邨重建影響的居民。
第七型大廈單位的面積非常多元化,從2人家庭的22平方米以至逾50平方米的6人單位均有提供,而同一大廈每翼走廊兩邊單位的深度亦可有分別,以提供更多類型的單位。 因為其極具設計彈性,因此絕大多數第七型大廈均為因地制宜設計,各款大廈及單位設計可謂數之不盡,但除了少部份特別設計的單位如部份大廈的大型單位外,大多數單位的分別僅在於起居室深度,基本布局均基於下列三款設計而成。 原本政府決定把所有徙置大廈全部清拆,石籬邨第四型徙廈第10座和第11座也包括在內,計劃名為石籬邨5、6期。 石秀樓 及後,該等大廈亦在地下加裝大門鐵閘,亦是在東頭邨第22座清拆後,成為全港僅存居住徙置大廈的公共屋邨。 由於還有數百座政府廉租屋及徙置屋邨樓宇存在結構問題,為安全起見及改善居住環境,行政局在1985年通過長遠房屋策略,展開「整體重建計劃」,目標在2001年前將所有第三至六型徙置大廈及政府廉租屋清拆重建。 除了第10及11座以外,原石籬邨的所有徙置大廈已經於2001年前悉數完成拆卸。
石秀樓: 問題公屋
另外,所有採用第一款及第二款設計的大廈均延續新型廉租屋大廈於正門入口或垃圾房旁鋪設麻花石牆裝飾的設計,為此款大廈的一大設計特色。 長型大廈例子有葵涌葵盛西邨( 年落成)、沙田新翠邨新儀樓(1983年落成)、上水彩園邨彩珠樓(1982年落成)、觀塘和樂邨長安樓(1962年落成),以及提供最多單位的沙田新翠邨新芳樓(1983年落成)以及青衣長康邨康貴樓與康和樓。 而現存最早的舊長型大廈位於模範邨民順樓與民景樓,於1952年建成,樓齡已接近70年。 1983年因應機電安全法例修改細部設計,增設煤氣熱水爐通風口而不採用三相電,1984年落成的葵涌大窩口邨富強樓、1985年的葵涌石籬邨石寧樓、黃大仙竹園南邨華園樓、秀園樓、趣園樓皆屬過渡期的設計。 以粗體標註的樓宇設有供1-2人住戶入住的「劏房」,主要用作編配給受同邨、葵涌邨及梨木樹邨重建影響的居民。 此外,石籬(一)邨除石泰樓及石安樓外所有大廈均採用美式編層法(即不設1樓);石泰樓、石安樓及石籬(二)邨所有大廈則採用英式編層法(即設有1樓)。
1992年底,第二個整體重建計畫拆卸周期開展時覆檢屋建會及房委會負責興建的公共屋邨,揭發另有152座出現問題,其中華樂樓、華康樓及華昌樓需要於1996年加裝鋼架作鞏固工程以延長壽命。 採用了這款單位較後期設計的舊長型大廈包括翠屏北邨翠桃樓及竹園南邨華園樓、秀園樓及趣園樓。 值得一提,長貴邨部分鄉村式設計大廈採用了此款單位較後期的設計,大廈均採用開放式走廊設計,而廁所窗及面向走廊的氣窗亦有所加大。 除上述三款較標準的單位設計外,尚有一款源自新型廉租屋大廈及第五型徙置大廈的單位設計。 第七型大廈由前工務司署及徙置事務處設計,以新型政府廉租屋大廈為藍本。 大廈多為長條型設計,絕大多數大廈於走廊末端通風口及大廈的中央電梯大堂及樓梯位置均設有通花磚裝飾。
石秀樓: 疫情消息|石籬邨石秀樓完成強檢 揭247宗初步陽性
德榮建築(Wan 石秀樓2025 Hin & Co. LTD.)於1958年1月2日成立,除房署項目外還承包多個公私營物業發展及工務工程,例如已拆卸的荃灣運輸大樓及何文田衞理苑。 當中,多數樓宇在重大鞏固工程後不久(三個月至一年半內)已經拆卸,僅東頭邨22座(2013年拆卸)及華富邨其中三座樓宇(華樂樓、華康樓及華昌樓)可以因而延長使用壽命超過20及30年。 石秀樓2025 1982年1月9日,廉政公署接獲可靠線報,指分別於1971年11月至1973年3月間落成的葵芳邨出現樓宇結構問題,包括混凝土剝落和牆壁滲水,尤其以第6座最為嚴重。
- 除了上述兩款較常見的設計外,亦有另一款較矮且採用單向設計的第七型大廈。
- 除上述三款較標準的單位設計外,尚有一款源自新型廉租屋大廈及第五型徙置大廈的單位設計。
- 廉政公署在一年內調查3,000名人士或公司,卻未有突破性的進展,直到1987年初,有兩名涉案者願意擔任污點證人,成為破案的關鍵。
- 政府今日引用《預防及控制疾病(對若干人士強制檢測)規例》(第599J章),作出限制與檢測宣告,自下午4時半起限制在葵涌指明「受限區域」(即葵涌石籬(一)邨石秀樓)內的人士。
- 大廈外型方面,所有採用這款單位的舊長型大廈均使用單方向設計,大廈各住宅樓層只的走廊只有其中一方設有單位,另一方則設有對向戶外的開放式走廊,此款大廈亦與相連長型大廈及特別設計工字型大廈為僅有三款房屋署允許於面向走廊的窗戶安裝冷氣機的公屋大廈。
「民坊」接手後,商場部份於2020及2021年間陸續進行翻新;一期街市部份於2020年7月1日起關閉翻新,並於旁邊貨車落貨區設臨時街市,10月9日街市翻新完成重開。 一期:位於圍乪街6號,於1993年落成,樓高4層,包括停車場、社福機構設施,及位於地下的街市。 街市內設有多間南亞布藝店和裁衣店,在香港的南亞社區中遠近馳名,吸引遠至元朗、馬鞍山的南亞裔人士光顧。 石秀樓2025 石籬商場天台設有籃球場,在2021年6月翻新完成後,地面由二萬對回收運動鞋製成的Nike Grind舖設而成,並由著名插畫家James Jarvis負責設計球場地面的動態圖案。
石秀樓: 石蘺 – 石秀樓
區議員林紹輝形容街市翻新後雖然菜檔價錢較貴,不少舊商戶因無法承擔租金而無法留下,但管理大有改善。 屋邨內分別有三間超級市場位於石籬一邨石秀樓、石籬(一期)商場及石籬(二期)商場。 而附近的大白田街、和宜合道及大隴街私人住宅區,亦提供不少零售及食肆,服務石籬邨居民。 政府刊憲,就強制在公共交通工具、港鐵、指明處所及指明公眾地方佩戴口罩的規定,將繼續有效至下月8日。 今晨(23日)7時36分,有駕駛人士途經灣仔摩理臣山道時,發現一輛的士停在路上,一名女子坐在車頂、狀似瘋迷,擔心發生意外,於是報案求助。 本頁顯示的樓盤說明和相關信息均由地產代理或業主或第三方提供的樓盤資料。
石秀樓: 石籬(一)邨 石秀樓 Shek Lei (I) Estate Shek Sau House
)的石排街公園,內有排球場、籃球場及小型足球場各一,將成為葵涌地區第二個大型運動點。 53(4,7,10,13,16樓)815所有樓宇均牽涉26座問題公屋醜聞,其混凝土強度未達高層單位20.7MPa或低層單位31MPa的標準。 自1950年代起,不少難民在今石籬邨一帶築寮屋農舍定居,該地原被稱為石梨。 後來香港政府在該處開山闢地興建徙置區,並命名為「石梨新區」,後更名為「石籬新區」。 港府抗疫不力,一場新冠疫情令本港經濟衰退,民不聊生,不少打工仔不單止被裁員或放無薪假,即使保得住飯碗,每月強迫供款的強積金亦蝕入肉,去年人均帳面虧蝕逾4萬元。
石秀樓: 疫情消息|內地1600萬個快測包及2900萬個口罩到港
單位亦不設獨立廚房,僅在經縮短的廁所後方設有小型煮食區,面積與多層中轉房屋1人單位的廚房相若,僅能容納單爐頭煮食爐。 石秀樓 大部份於1960年代下旬或以後由屋宇建設委員會興建的長型大廈,採用了與雙塔式大廈A型單位格局相近的單位設計,但部分單位廚房門口改為面向大門。 此款大廈設有兩部升降機,而電梯大堂及樓梯對出位置於部分樓層亦設有兩個單位。
石秀樓: 觀塘啟田大廈及東區富欣花園等污水陽性 政府派3萬個檢測包
石籬邨於1966年落成第1期,是葵青區內第3個公共屋邨;本為香港政府徙置事務署的徙置區,原名石籬徙置區,俗稱「石籬新區」,1973年香港房屋委員會成立後改名為石籬邨。 政府今日(27日)宣布自下午4時半起,將葵涌石籬(一)邨石秀樓劃為「受限區域」,要求受檢人士在今晚8時半前接受強制檢測,目標在明日中午約12時完成行動。 另外,自5時起,將元朗天水圍天恒邨恒俊樓及恒翠樓(不包括位於地下的香港基督教服務處)劃為「受限區域」,要求受檢人士在今晚10時半前接受強制檢測,目標在明日下午約1時完成行動。 石秀樓 葵涌石籬(一)邨石秀樓下午4時半起被圍封強檢,受檢人士要在晚上8時半前接受檢測,當局目標是在明天中午約12時完成行動。
石秀樓: 沙田聚龍居及聽濤雅苑等污水陽性 政府派3萬個檢測包
1973年,屋宇建設委員會重組為房委會後,接收了17個政府廉租屋、屋建會的10個廉租屋邨(以上劃入甲類屋邨)和所有徙置大廈(乙類屋邨),這些屋邨當中有多類大廈,為方便管理,房委會將其中「甲類屋邨」中長條狀的大廈統稱為「長型大廈」。 在「新長型大廈」及「相連長型大廈」設計完成後,就返稱為「舊長型大廈」。 由於原1960年代落成的石籬(一)邨用地,在重建後大多劃為休憩或公共用地(包括今日的石排街公園、慈幼葉漢千禧小學及石籬商場一期),只有石安樓及石泰樓是在舊邨原址重建而成,因此令石籬擴展區的樓宇成為現時石籬(一)邨的大多數樓宇。 )是香港新界葵青區上葵涌兩個居者有其屋計劃屋苑之一(另一個為寧峰苑),位於梨貝街對上的山坡上,項目編號為TW24。 原為石籬邨內其中一個籃球場,毗鄰石籬邨石興樓,共有兩座樓宇,在1999年落成。 政府將於「受限區域」內設立臨時採樣站,並要求受檢人士於今日晚上8時前接受檢測。
石秀樓: 疫情消息|尖沙嘴街坊福利會接種科興疫苗服務延長至3月底
廉政公署在一年內調查3,000名人士或公司,卻未有突破性的進展,直到1987年初,有兩名涉案者願意擔任污點證人,成為破案的關鍵。 案件有3名承建商及7名現任及前任政府人員被控以貪污罪名,1988年3月11日,其中一名涉案人士(蕭漢森)共6項行賄罪名成立,入獄33個月,罰款325,000港元。 另一名承建商(潘伯勝)兩項罪名成立,被判入獄3個月,緩刑一年及罰款4,000港元。 惟根據歷史圖片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宏達樓於橫頭磡南道曾經設有公眾出入口,後來因屋邨保安因素及該樓梯被劃為商場一部分而不再開放。 石秀樓 石秀樓 「民坊」接手後,街市在2020年7月1日起關閉翻新,同年10月翻新完成重開後以舊屋邨情懷作主題,並設8檔食肆,營業至晚上12時。
石秀樓: 大廈資料:石籬(一)邨 石秀樓
由於部分第一型及第二型徙置大廈於1985年醜聞揭發前經已拆卸,因此問題公屋總數實際可能遠超公佈數量。 彩園邨彩玉樓翼尾採用與美東邨美寶樓相似的設計,但兩邊均為特別設計,面向彩蒲苑一邊設有4個單位,而面向石湖墟一邊則設有3個單位及垃圾房。 有部份採用這款單位的舊長型大廈已透過租者置其屋計劃出售,為眾多款式的舊長型大廈單位中,唯一獲出售的款式。 而在2007年的選舉劃界中,石籬中轉房屋的第11座獲劃入私樓為主的大白田選區,而石籬選區納入數幢私人樓宇,在2011年香港區議會選舉則改回原狀。 兩期商場之間設有天橋連接,原本皆由房委會持有,後來在2005年被售予領匯(現名為領展)。 2017年,領展將石籬商場等17個物業轉售基滙資本,現時由基滙資本旗下的「民坊」品牌營運。
石秀樓: 大廈及單位設計
因宏達樓只有一層住宅樓層共18個單位及兩間餐廳員工宿舍,因此為全港極少數不設大堂及現時唯一不設公眾出入口的公屋大廈,居民及訪客須經以平台相連的宏順樓出入,單位信箱亦設於宏順樓電梯大堂。 應坊間要求善用公屋資源及提高公屋供應的要求,房屋署已於2018年將宏旭樓及宏樂樓走廊末端的士多房改爲住宅單位,共可提供30個面積為19.94平方米的1-2人單位及23.8平方米的2-3人單位。 其餘551座樓宇存在結構問題,當中118座被列為第二至三等的樓宇須進行鞏固工程,加上不少不合規格的公屋為政府廉租屋或徙置屋邨樓宇。 因此行政局在1987年通過長遠房屋策略,在2001年前將所有第三至六型公屋大廈(徙置屋邨)及政府廉租屋清拆重建。 而此等「整體重建計劃」下受影響的樓宇,隨著牛頭角下邨(二區)於2011年清拆,全部已經拆卸重建。 石秀樓 1985年11月21日,政府公佈有577座公屋結構在1982至4年間出現問題,需要維修。
石秀樓: 重建
實際上稱為長型的大廈,包括了屋宇建設委員會興建的樓宇、計劃中稱為「第七型徙置大廈」的長型公屋(政府廉租屋與徙置區共用樓宇設計)、新型政府廉租屋大廈及房委會興建的長型。 第七型徙置大廈早在房委會成立前已完成設計及動工興建,但因這些大廈在房委會成立之後才落成,當時已無分「徙置區」或「政府廉租屋」,房委會便把其統稱「長型大廈」。 政府今日引用《預防及控制疾病(對若干人士強制檢測)規例》(第599J章),作出限制與檢測宣告,自下午4時半起限制在葵涌指明「受限區域」(即葵涌石籬(一)邨石秀樓)內的人士。 受檢人士須在其處所等候,直至「受限區域」內所有已識別的受檢人士完成檢測,而相關檢測結果亦已獲大致確定,方可離開其處所。 1989年起,政府逐步為當時現存徙置大廈及政府廉租屋進行大規模維修。
石秀樓: 疫情消息|污水樣本呈陽性 石籬一邨石秀樓圍封強檢
強積金計劃備受爭議,有工會調查顯示,近九成半指去年強積金計劃結餘出現虧蝕,逾八成打工仔不滿意強積金的回報、未能應付退休生活開支,工會認為結果反映強積金制度未能有效保障僱員的生活質素,且未能發揮「保底」作用。 行動中分別發現58、179、182、124、118和247宗初步陽性檢測個案,另有50宗個案檢測結果不確定。 均利建築有限公司於1966年11月23日註冊成立,其時為江德仁(1920年–1988年)旗下建煌新記建築置業的附屬機構,由余大鵬、余嘯天父子主政,曾承包多個公私營物業發展及工務工程,2004年10月20日解散。 入獄3個月,緩刑一年及罰款港幣4,000元譚榮亨前任工務局助理工程監督491970年2月15日至1971年5月14日間,就安利公司承建何文田邨時,兩次收受男子李柏明300至500元賄款,作為給予工程上方便的報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