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發現越南種雖然果實較大,但原生種單株結果數多,所以總產量其實不輸。 營養價值方面,兩者的茄紅素依季節互有高低,可說是在伯仲之間。 最後關鍵一役在最直接的:食用風味,越南種有油耗味,原生種卻很清新,是淡淡不搶眼的瓜味。 今天要介紹的這種是「來自天堂的果實」外表並沒有什麼奇特,但是內部結構卻像人的心一樣,一瓣一瓣都是心型,並且果汁還很血紅,所以被越南人稱為「來自天堂的果實」。
- 後來他先嘗試了調酸的方法,搭配檸檬、金橘等將pH值降到4.6以下就可以延長保鮮期,還可以增添風味;若在不調酸的情況下,以高溫長時間的後殺方法處理,也可保存14天。
- 12月至1月上旬採收完最後一期果實後,因氣溫下降,植株會老化凋萎進入休眠期,此時可進行強剪及清園,降低病原及害蟲密度。
- 此基底醬可用於調成沙拉醬汁、製作義大利麵、燉飯等,亦可直接加水稍微稀釋成為木鱉果濃湯。
- 木鱉果營養豐富,特別是茄紅素,足足有番茄70倍以上,含量驚人。
- 木虌果为多年生草质藤本,卷须与叶子对生,不分枝;圆形至阔卵形的叶片,通常三深裂,背面密生小乳头状突起;夏季开浅黄色花,花单性、雌雄异株,花柄上具有苞叶;长椭圆形果实,表面生多数软刺,成熟时呈红色。
- 對此,王鴻薇今受訪表示,如果有同志感受到困擾,她很抱歉。
目前規模生產的木鱉果,大多來自台東區農業改良場經過六年時間培育的「台東1號」,夏季果成熟比東南亞品系節省一半以上的時間,全年於平地及低海拔地區均可種植,是早熟又豐產又抗病的新品種。 其種子的外膜(果肉)用作兒童,哺乳和懷孕婦女的強壯藥,治療“幹眼”(眼乾燥症)及夜盲。 2004年,美國農業部研究發表,木鱉果中所含茄紅素為番茄的68倍,Beta胡籮素為胡籮蔔的15倍,維生素C為橙汁的33倍,玉米黃素為黃玉米的33倍。 【記者楊旻芳台北報導】現在市面上出現一種看起來像苦瓜卻又長得像木瓜色的果實,其實它叫「木鱉果」,俗稱叫刺苦瓜,在早期原住民飲食中會出現,由於它果實內的假種皮,有非常多的茄紅素,是番茄的70倍。 木鱉果產季2025 而且小小一顆卻富含各種不同的營養素,在醫學上還能對保護視網膜及失智症患者有正面幫助,因此也被稱為「來自天堂的果實」。
木鱉果產季: 泰國夜店營業時間延長祭配套 業者需提供酒測儀
泰國的椰子品種多,其中香水椰是農民們經育種後所培養出多汁、芳香的品種,椰肉較為柔軟。 在泰國街邊普遍常見綠色的生椰子和白色去皮的椰子,後者果皮有經碳烤的痕跡,這是所謂的「碳烤椰子水」,烤過的椰子香氣特別濃郁並帶有焦香,烤過的椰肉口感比生椰肉更為Q勁彈牙。 產季為5到9月的紅毛丹,果實大小如雞蛋,毛茸茸果皮上點綴著鮮紅、淺黃與草綠色,剝開厚實果皮後,白晰果肉甜中帶酸,Q彈有嚼勁的口感讓人一吃就很難停下。
臺灣原住民族傳統作物木虌果,富含茄紅素及β胡蘿蔔素等機能性成分,是近年保健飲食新寵。 臺東區農業改良場耗時6年育成國內第一個原生種木鱉果品種,日前正式命名為「臺東1號」,此品種夏季果實成熟僅需59天,是早熟品種,每公頃年產量達43.8公噸,高出東南亞品系1倍,極具栽培競爭力。 為推廣木虌果「臺東1號」,臺東場也致力研究後續的食品加工技術,企圖打造完整的產業鏈。 早期臺灣原住民的食用方式以嫩葉與青果為主,主因是認為熟果有毒;但越南地區傳統祭典常用的紅糯米飯就是以通紅的熟果染色製作,何故?
木鱉果產季: #2 成熟果實
「臺東1號」夏季果熟僅需2個月,果實充分轉色後應儘速採收,並開始下一期的授粉與追肥(建議選用高氮鉀有機肥,每株施用約4公斤);若要採收青果,授粉2週後即可採收。 5~6月氣候逐漸炎熱,此時枝葉繁茂並進入開花期,可待植株覆滿半棚架時開始進行人工授粉。 木虌果花朵於清晨4~5時開放,上午10時後就會因強烈日照開始老化,傍晚即枯萎,建議於10時前完成授粉。 木虌果假種皮洗出的汁液顏色鮮紅,讓農委會臺東區改良場場長陳信言相當驚艷,使他開始對原生種木虌果產生興趣。
- 食用木鱉果的方式,建議先用刀先將厚厚的果皮切開,再以湯匙挖出紅色果肉。
- 除了假種皮之外,為了不浪費果肉,陳盈方也發展出蜜餞、木虌果酥等點心。
- 2004年,美國農業部研究發表,木鱉果中所含茄紅素為番茄的68倍,Beta胡籮素為胡籮蔔的15倍,維生素C為橙汁的33倍,玉米黃素為黃玉米的33倍。
- 這個問題困擾著副研究員陳盈方,雖說食品大廠能夠輕易地以各種加工技術延長保存期限,但他希望能夠發展出較簡易、天然的方式,讓農民可自行生產加工。
- 全年盛產的木瓜是泰國重要食材與水果,泰國的木瓜為橢圓形,熟果果肉呈現深橙色,散發淡淡香甜氣味。
- 當木鱉果成熟時,它會保持完整無缺,即使掉落在地上,仍不會破裂,它的有益成分保持在硬皮內,直到人們需要的時候。
- 站在以農為本的角度,走入生活,觸及農業、土地、食物、教育、新知、文化、環境、生態等,與農業相關的各項議題。
茄紅素屬於脂溶性的抗氧化劑,採用加油或加熱方式烹調,更容易被人體所吸收利用;相較於其他營養素,吸收率與功效都更好,因此,茄紅素含量特高的木鱉果,變成了強身健體的養生新寵。 芒果也是泰式料理中不可或缺的食材之一,與糯米飯搭配再淋上椰漿便成了知名的甜點「芒果糯米飯」。 除了熟芒果以外,青芒果切絲後也被用來當成泰式沙拉食材,像青木瓜絲一樣搭配各種調味料做成清爽料理。
木鱉果產季: 天堂來的果實-台灣原生木虌果
當木鱉果成熟時,它會保持完整無缺,即使掉落在地上,仍不會破裂,它的有益成分保持在硬皮內,直到人們需要的時候。 抑鬱症是一種嚴重的醫學疾病,使人感到非常難過,絕望和不重要,常常無法正常生活。 木鱉果產季2025 木虌果是葫蘆科苦瓜屬多年生作物,俗名「刺苦瓜」,根據美國農業部(USDA)研究指出,其茄紅素是番茄的70倍以上,還有豐富的類胡蘿蔔素、維生素E等成分,營養價值受矚。 國內栽培面積初估約5、60公頃,其中,臺東地區栽培約15公頃左右,栽培以臺灣原生種為主,嘉義、臺南及高屏地區也有種植,但西部栽培品種則以越南種居多。 台灣木虌果的產季在6~12月,將果實根據成熟度分為青果與熟果銷售。
產季為5到7月,為泰國最奇葩的水果之一,褐色外表帶著蛇鱗般紋路,上面還有細小的刺,形狀像迷你蕃薯。 木鱉果產季 木鱉果產季 木鱉果產季2025 蛇皮果散發特殊氣味,果肉的味道則是甜中帶酸,清脆口感讓人不小心就吃掉一整袋。 蛇皮果在泰國為常見的水果,有些街邊攤販會先去掉外皮裝袋販售,泰國人習慣沾糖和鹽一起吃,味道更有層次。
木鱉果產季: 天堂來的果實
身為土生土長臺東子弟的他,散發出一種文人與農人揉合的特質,黝黑的手臂洩漏了平常在工作之餘務農的習慣。 高中時期的他迷上爬山,攀登三叉山的時候,嘉明湖還沒紅起來,連山屋都沒有,後來他也曾在農委會茶業改良場工作,上山採集臺灣原生野茶。 這些經驗都讓他對本土食材情有獨鍾,奠定了推廣原生作物的基礎。 如欲煮湯,建議挑選剛轉色者(轉色20%以內),購買後盡快料理,避免軟熟後影響口感。
木鱉果產季: 泰國水果13:椰子(มะพร้าว)
除此之外,以品種來說,由於東南亞的陽光日照、水分充足、生長環境佳,因此在此區域種植出來的木鱉果,在外型上通常比台灣品種來的大顆,效果也較佳。 木鱉果又稱夫妻果、天堂果、長生果、刺木瓜和陰陽果,是一種鮮紅色的水果,在東南亞當地則稱為「天堂來的果實」。 又因木鱉果具有溫和不刺激的效果,在越南長期被視為體質虛弱、孩童及孕婦的保養聖品,更獲得當地居民的認可,擁有「坐月子首選食材」的美譽。 目前台灣種植木虌果的區域還不算多:台東主要種植台灣原生種,嘉義、台南及高屏地區也有栽種,不過都是越南品種居多。 100公克的木鱉果可提供17.4公克碳水化合物,1.6公克總膳食纖維,2.1公克蛋白質,36毫克鈣,0.3公克總脂肪。 木虌果一般4、5月開花,到12月休眠前,透過人工授粉可以連續採收數次。
木鱉果產季: 木鱉果樹: 豐富的營養價值
目前市面上已有少數廠商販售木虌果保健食品,原料多來自於越南種木虌果。 薛銘童分析,臺灣原生種木虌果油耗味較不明顯,未來應用更多元,也更具市場潛力。 陳信言則期待透過農改場推廣木虌果的種植與加工銷售,能在臺東地區形成木虌果產業,成為原住民或在地農民的優勢作物。 除了假種皮之外,為了不浪費果肉,陳盈方也發展出蜜餞、木虌果酥等點心。 若以鮮食料理而言,木虌果的熟果除了種子,其餘全果皆可入菜,由於茄紅素、β-胡蘿蔔素等為脂溶性營養素,因此非常適合燉排骨、雞湯。 藉由從農到食,希望將這項臺灣土地所給予的喜氣洋洋的禮物,介紹給所有住在這塊土地上的人們。
木鱉果產季: 你吃過木虌果嗎?護眼、顧心血管號稱「天堂的果實」
(3)種子:其扁形像木頭製成有甲魚(虌)的模樣,被稱為木虌果。 在中藥中稱為木虌子,具有消散和清涼性能,用於肝脾疾病,療傷,痔瘡,青腫,水腫和化膿。 果肉微有苦味外並無其他雜味,可利用熟度7至8分保有脆脆的果實,經去皮、切塊,以熱水殺菁後,加入檸檬或百香果糖液 (糖漬),乾燥後,製成蜜餞的形式。 根據行政院農委會食農教育教學資源平臺資料說明,木虌果又稱木虌子,種子呈鱉狀得名。 木鱉果產季2025 果實組成部位可分成果皮、果肉、假種皮及種子(如下圖)。 全年盛產的椰子在泰國隨處可見,炎炎夏日來杯清涼椰子水再適合不過了,椰子水喝完後,還可以挖果肉來吃。
木鱉果產季: 泰國水果11:紅毛丹(เงาะ)
三、種植方法 搭架:為了得到更多的果實,搭架是種植木鱉果的不錯方法。 木鱉果產季 另外,支撐架子的樁柱必須足夠結實,以防止大風暴雨的破壞。 在台灣的颱風季節,剛好是木鱉果的開花結果期,這點是種植木鱉果需要特別注意的地方. 在保存與選購的技巧方面,郭明哲表示,青果在常溫下約可保存約一週,熟果以報紙包好可在常溫保存2~3天、冷藏保存1週。
木鱉果產季: 「黑芝麻vs.白芝麻」怎麼選?不但防骨鬆還通血管…營養師公開:4秘訣這樣吃最有效
木鱉果為多年生草質藤本,卷鬚與葉子對生,不分枝;圓形至闊卵形的葉片,通常三深裂,背面密生小乳頭狀突起;夏季開淺黃色花,花單性、雌雄同株,花柄上具有苞葉;長橢圓形果實,表面生多數軟刺,成熟時呈紅色。 種子扁形有甲魚(鱉)的模樣,又像用木頭製成,所以被稱為木鱉果。 木鱉果產季2025 多野生,也有栽培;產於中國廣東、廣西,台灣等地,也產於越南以及周邊國家。 「小雪」是冬季的第二個節氣,因為二十四節氣的制定是以大陸黃河流域為主,所以這個節氣的特徵在台灣並不會出現。 黃河流域在進入「小雪」後,天氣越來越冷,而且開始下雪;因為剛下雪,雪量並不多,所以才有「小雪」之稱。 1砍瓜這個世界上居然有砍著吃的瓜,邊砍可以邊生長,而且不影響生長,”砍瓜”是南瓜變種,可隨吃隨砍、迅速再生的瓜類新品種,這種具有極強自愈能力的奇瓜屬於中國南瓜的一個變種。
木鱉果產季: 營養豐富的天堂果實
木鱉果果實從外到內由厚實的黃色中果皮包圍,其後是紅色假種皮(種衣)和中間的黃色核心。 當中所存在的維生素,β-胡蘿蔔素和其他物質有助於改善人的視力,並預防白內障和其他視力問題。 【木鱉果】許多人都會將水果當作料理食材,不僅可以增加風味,也可以變出不少佳餚。 台灣一名女網友日前就收到朋友送給她的一種果實,造型顏色有些奇特,讓她不知道該如何料理,於是貼文求助網友的意見,不少老饕一看就知道這是「木鱉果」,還分享料理方法。
木鱉果產季: 泰國水果3:蒲桃(ชมพู่น้ำดอกไม้)
經臺東場研究之後,發現其實僅成熟的種子具致腹瀉之微毒性,不宜食用,其餘的部分皆為可食,其中最具機能性營養素的,正在於熟果中那鮮紅的假種皮。 木鱉果產季2025 木鱉果產季 原產於台灣、東南亞的「木鱉果」外表橘紅鮮豔、外皮帶刺,其營養成分相當豐富,讓它有「天堂來的果實」美稱,是越南相當有名的水果,在當地被稱為「小波羅蜜」。 值得一提的是,木鱉果的茄紅素含量是番茄的70倍,相當驚人。
臺東農改場負責輔導農民種植木虌果的研究員薛銘童說,木虌果的推廣有2種型態。 栽培歷史及來源:木鱉子為台灣、中國南部、東南亞等地原生種植物。 木鱉子的種子扁平圓板狀,中間稍隆起,外觀似鱉甲,又像用木頭製成,因而得木鱉子之名。 國民黨昨(2)日正式徵召台北市議員王鴻薇,參與北市第三選區立委補選,不過同黨台北市議員秦慧珠昨逆風發文,在臉書透露自己做了24小時的備援投手,似乎不滿白忙一場。 木鱉果產季2025 對此,王鴻薇今受訪表示,如果有同志感受到困擾,她很抱歉。
不同於山竹或龍宮果,紅毛丹的果皮堅韌,需要很大的指力才能剝開,建議用小刀幫忙會比較順手。 100公克的木鳖果可提供17.4公克碳水化合物,1.6公克总膳食纤维,2.1公克蛋白质,36毫克钙,0.3公克总脂肪。 果实可与姜、红枣、鸡肉一起炖汤,味道如香菇鸡汤[1]。 在越南常以糯米与鸡肉料理,于农历新年及婚宴时招待客人食用,越语称之为“xôi 木鱉果產季2025 gấc”[2][3]。
而雖然原生種木虌果原住民早有栽培,但要經濟量產卻有許多困難必須克服。 木鱉果產季2025 首先是種子發芽率低的問題,「怎樣就是不發芽,土都發霉了種子還是沒動靜。」冬季情況尤甚;但若不在農曆年前完成育苗,就會錯過春季氣溫回暖的定植黃金期,遑論經濟量產。 另一個問題是木虌果為雌雄異株,且幼株難辨雌雄,非得等到開花才揭曉,難以得到穩定的產量。 經過多方嘗試,研究團隊研究出在低溫條件下育苗種子的關鍵技術,並使用嫁接的無性繁殖法掌控雌雄比,開始能夠進入量產模式。 隨後又測試了各種棚架的搭設方法,發現籬壁式、A字型棚架的瓜果會有晒傷之虞,水平棚架則會有二期花授粉困難的問題,最後發展出拱形的隧道式棚架。 木鱉果產季2025 「我在(民國)97年當技術士時就看過木虌子(果),那時候的原住民是吃青果、嫩葉,配蝸牛煮湯,味道很特別。」臺東場的場長陳信言,一面看著同仁親手書寫的資料,一面語速沉緩地說。
研究團隊將這個品系小心呵護,在2020年6月23日,正式命名為「臺東1號」。 木鱉果產季 直到幾年後,有一次陳信言看見同仁在洗木虌果的假種皮,那洗出來的水紅得過分,讓他相當驚艷。 他開始查資料,發現正如施教授所言,這木虌果在東南亞的風行正是在於它的「紅」,茄紅素是小番茄的80倍以上、β-胡蘿蔔素是胡蘿蔔的10倍以上。 看著這些資料,同仁洗木虌子那「越洗越紅」的畫面反覆在腦海播放,突然「天然濃縮茄紅素」一詞一閃而過,他認為這果實除了一般性食用,還可以朝生技產業發展,便下定決心投入木虌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