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鐵綫古洞站將設於落馬洲站及上水站之間,位處現時馬草壟路與河上鄉路之交界,即未來古洞北新發展區的市中心。 北帝街地鐵站 擬建的古洞站將成為區內公共交通運輸樞紐,方便現有及未來古洞北新發展區居民享用高效便捷及低碳的鐵路服務。 北帝街地鐵站 此站及土瓜灣站項目合約由「三星—新昌合營」取得,由新昌營造集團有限公司建造,負責興建全長1.6公里的鐵路隧道和兩個鐵路車站,其中此站本擬名為土瓜灣站。
由於『宅谷地產資訊網』不另核實第三方提供者的身份或所提供資訊的正確性及完整性或任何資訊並非最新的,請閣下自行向有關人士及部門核實。 若有任何爭議,或因為使用本網頁的資訊而引致直接或間接損失,『宅谷地產資訊網』概不負責。 『宅谷地產資訊網』不發表任何聲明或作出任何保證,無論是明示或暗示的,就資訊的正確性及完整性作出任何保證。 北大街站位于中国陕西省西安市,地处莲湖区北大街与莲湖路交汇处,车站西侧为莲湖公园,北侧为安远门,南侧为陕西省人民政府,东侧为革命公园。 北大街站临近西安市回民街、西安市中心医院、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西安交通大学口腔医院、陕西省妇幼保健院、五四剧院、人民剧院等。 北大街站(BEIDAJIE Station),位于中国陕西省西安市莲湖区境内,是西安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管理运营的地铁车站,是西安地铁1号线与西安地铁2号线的换乘车站,因该处公交站点命名为“北大街站”而循例。
北帝街地鐵站: 街道及位置
2007年發表的合併方案將馬頭角站分拆,重設土瓜灣和馬頭圍站兩站,當時沙中綫仍是擬沿土瓜灣道地底興建。 合併方案中的土瓜灣站預期使用量仍屬偏低,但因啟德發展計劃中可能興建大型體育場館,故有關方面仍然希望於土瓜灣一帶分設兩站。 然而土瓜灣站的設立有可能影響到體育場館的人流管制安排,因此,土瓜灣站興建細節仍會受該計劃影響。 九鐵慮及即使在啟德發展後,土瓜灣站使用量仍會偏低,故提出將土瓜灣及馬頭圍站合而為一,成為馬頭角站。 1970 年 6 月,譚公道 34–38 號(九龍內地段第4038號餘段)嘅業主利棧置業有限公司向建築物條例執行處入則,希望興建一座十一層高嘅住宅大廈連商舖。 當局留意到呢個地段有大概 8 呎嘅闊度同集體運輸鐵路專用範圍(MTR Reserve,即走綫預留範圍)重疊。
- 2007年發表的合併方案將馬頭角站分拆,重設土瓜灣和馬頭圍站兩站,當時沙中綫仍是擬沿土瓜灣道地底興建。
- 從我哋搵嚟嘅圖則可以睇到,呢座大廈其中一間地舖而家係「李煥記雲石公司」,其實就係地鐵預留出口所在。
- 東鐵綫古洞站將設於落馬洲站及上水站之間,位處現時馬草壟路與河上鄉路之交界,即未來古洞北新發展區的市中心。
- 一群九龍城南角道商戶指沙中綫工程封路嚴重影響商戶生意,南角道地盤由2013年開始施工至今,該路段一條行車線被封,另一邊亦改劃為雙黃線。
- 合併方案中的土瓜灣站預期使用量仍屬偏低,但因啟德發展計劃中可能興建大型體育場館,故有關方面仍然希望於土瓜灣一帶分設兩站。
1985年修訂圖則中,地鐵預留出口鋪上混凝土預製組件,改為「臨時舖位」至今。 因此,李煥記雲石公司以及向馬頭角道其中兩間舖位(日 X 鮮同嫦 X 養生館)嘅下面,其實仍然埋藏住地鐵預留出口嘅結構。 財政司郭伯偉(J.J. Cowperthwaite)唔認為應該特別去處理「理想系統」嘅走綫預留。 呢三幅地皮涉及嘅集體運輸期數係第七期同第八期,屬於政府未確定起唔起嘅「理想系統」(Preferred System),有別於勢在必行嘅「早期系統」。 我哋翻查呢七座縮咗入去嘅樓嘅圖則,證實咗佢哋縮入去嘅原因,的確係同地鐵規劃有關。 而由政府檔案可以睇到,建安大廈更加係香港最初受集體運輸定綫影響而要收地、賠償嘅案例。
北帝街地鐵站: 政府檔案處歷史檔案館館藏
宋皇臺站設置島式月台,以四組樓梯與扶手電梯以及一台升降機與大堂層連接。 屯馬綫由此站至烏溪沙一段採用右上左落行車安排(承繼自原馬鞍山綫),有別於屯馬綫其餘路段與港鐵其他行車綫普遍採用的左上右落。 北帝街地鐵站 另外,大堂已入閘區一處天花亦預留位置,待在車站完工後重置的「J2古井」建成後,井槽的混凝土底板日後可更換為透明底板,供乘客在大堂仰望古井內裏結構。
- 港鐵列車以電力推動,是低碳環保的集體運輸工具;由規劃、設計、建造以至營運維修,北環綫項目的每一環,均以可持續發展為大前提。
- 在古蹟辦安排重置古井前,該預留位置的假天花貼有示意圖,方便乘客辨識。
- 本公司在未得閣下的同意之前,不能如此使用閣下的個人資料並向閣下作直接促銷。
- 而呢個正正係譚公道部份樓宇並無用盡地皮面積,反而向內縮咗入去嘅原因。
- 港鐵隨後從善如流,在車站正式啟用前已將黑色浮雕站名以白色貼紙包裹。
顧問服務範圍包括就計劃制定工程設計,擬備建造時間表、刊憲圖則和項目成本估算,以及與政府部門及其他持份者聯絡。 所有合資格學生使用「學生身分」個人八達通,可於港鐵本地服務(包括輕鐵及港鐵巴士(新界西北))全綫享有特惠車費,但不包括機場快綫、港鐵接駁巴士、往返羅湖站或落馬洲站的車程及東鐵綫頭等額外費。 北帝街地鐵站 如乘客使用之八達通或二維碼有登記乘坐頭等的記錄,但八達通或二維碼程式所顯示的進入及離開的車站均不屬於東鐵綫的車站,亦其須支付頭等額外費則相等於東鐵綫車程的最低額八達通或二維碼車費(過海車程的頭等額外費會以金鐘站/會展站為計算基礎)。 宋皇臺站(Sung Wong Toi Station)是港鐵屯馬綫上其中一站,位於九龍九龍城區啟德發展區西南角與馬頭涌接壤的地帶,服務鄰近的九龍城及馬頭圍社區。 此站為一地底車站,具體位置在世運道與德高道一帶,宋王臺遊樂場之東,香港飛行總會以北。
北帝街地鐵站: 車站佈置
工程期間,世運公園曾被徵用作為工地,以建設連接九龍城的地下通道(即B出口)。 而連接世運公園的部分行人隧道並同樣被翻新及重建,以接駁B出口,同時亦加建升降機連接行人隧道。 另外,港鐵亦在欣榮商場設置適用於宋皇臺站及土瓜灣站的港鐵特惠站,為使用成人八達通的乘客提供港幣2元車費優惠;同樣港鐵亦提供宋皇臺站與城巴22、22M、E23/E23A(往慈雲山方向)綫、綠色專綫小巴25A、25B、49綫的八達通轉乘折扣優惠。 當中B2/B3出口連接九龍城衙前圍道一帶,由車站大堂步行前往B2/B3出口需時約5分鐘,而通道內並設有扶手及座椅供市民休憩;而B1出口設於世運花園下,連接站外的行人隧道。 土瓜灣(北帝街)(To Kwa Wan )公共小巴總站,位於九龍城區土瓜灣馬頭涌北帝街75-83號永德大廈外,欣榮花園對面,介乎木廠街與新山道之間,設有兩組公共小巴總站,乃土瓜灣至旺角線及美孚至土瓜灣線的總站。
北帝街地鐵站: 香港太子站站点出口信息
供奉神像出巡後,該區的瘟疫便告停止;因此,當地居民於一八九八年籌建三太子廟以作紀念。 三太子(哪吒)廟建於光緒二十四年(一八九八年),是香港唯一一間以哪吒為主神的廟宇;而隔鄰的北帝廟則於一九二零年由該區漁民所興建。 全港No.1免費報紙《頭條日報》,每日發行量約821,000份1,於港九新界超過1,500個派發點,網絡更遍及港鐵東鐵#、西鐵及馬鐵、逾1,000個屋苑、Esso油站、新渡輪碼頭及各區上班人流熱點,全面接通全港上班族及優質讀者。 到2017年9月港鐵於尖東站舉辦招聘會所展示的全港鐵路路線圖,改稱為土瓜灣站。 不過港鐵回覆傳媒指,有關資料僅是港鐵作為內部參考用途,並未作實。
北帝街地鐵站: 紅磡北帝古廟
B出口行人隧道牆身則張貼有《大地陶詞》的簡介及創作歷程紀錄。 車站開放初期,不少市民到場參觀文物展櫃,以致須不時實施人潮管制措施,限制在指定範圍內近觀展品的人數,並播放廣播呼籲市民在其他時間前來。 由於展櫃處於已入閘區內,乘客若駐足細賞文物,有逾時出閘之虞,港鐵在展櫃附近設置流動拍卡機,供乘客查閱入閘時間及出閘時限(入閘時間起計150分鐘)。 宋皇臺站內裝以黃色作為主要色調,源於「皇」字與「黃」同音;輔以紫藍色於月台兩端及大堂部份牆身使用。 通車前夕,港鐵在月台紫藍色柱身亦裝上與黃色部份一致的黑色浮雕站名,因顏色對比不大導致辨識度較差,被網民譏為「色盲(色弱)測試」,而在開放日當天,亦有市民認為難以看清楚站名。 港鐵隨後從善如流,在車站正式啟用前已將黑色浮雕站名以白色貼紙包裹。
北帝街地鐵站: 車站多目標大樓開發專區
由酒店徒步至港鐵宋皇臺站只需6至8分鐘路程,酒店更設免費穿梭巴士來往港鐵黃埔及紅磡站,以及尖沙咀區,5分鐘直達黃埔購物娛樂中心,10分鐘到達商業旅遊區。 酒店設免費穿梭巴士來往港鐵黃埔及紅磡站,以及尖沙咀區,5分鐘直達黃埔購物娛樂中心,10分鐘到達商業旅遊區。 港鐵公司歡迎政府按《鐵路條例》(第519章),在憲報刊登東鐵綫古洞站的相關鐵路方案。 公司將全力配合及履行工程展開前的法定程序,以按計劃於明年動工。 港鐵公司2009年7月15日於九龍城區議會席上之沙田至中環綫九龍城段簡報投影片,部份圖則顯示「Sung Wong Toi 北帝街地鐵站2025 Station」及「Lok Man Station」。
北帝街地鐵站: 月台類型
區氏將土瓜灣站名寫成「圡瓜湾」,其中「土」字多出一點,是跟從古字的寫法,並稱有助彌補字的平衡。 2014年4月21日,明報報道有工人在此站近宋皇臺公園位置發現南宋時期方形石井,包括6個古井及幾千件文物,當中有陶瓷器碎片、錢幣及鐵塊等。 而古物古蹟辦事處表示,鑑於考古發現重大,已要求港鐵擴大考古範圍至周邊土地,港鐵亦決定將研究範圍擴至啟德工地內的宋皇臺站及地底車站,當時預計考古工作於2014年第3季完成。 同月26日,古物古蹟辦事處證實,此站地盤在考古監察過程中,再發現宋元時期的方井。 北帝街地鐵站2025 古蹟辦隨即派員到場視察,檢視所發現的文物,並與考古學家討論保護方案,確保遺跡及文物受到妥善的保護,不會受到工程而破壞。 唯時任發展局局長陳茂波在網誌表示,目前只有其中一個完整古方井獲得允許原址保留,並考慮將方井與宋皇臺公園作綜合規劃;但另四個宋元至晚清的石井及200多件遺址,古蹟辦與港鐵商討後,只作記錄便將遺址破壞,有外界質疑是為了遷就加快工程。
北帝街地鐵站: 巴士站位數目
大部份港鐵站內的大堂都設有街道圖,指示出港鐵站鄰近的酒店、文娛設施、購物中心、主要大廈及其最近港鐵站出入口。 1970年《集體運輸計劃總報告書》發表後,政府當局隨即察覺到當時有一啲發展樓宇嘅申請,會同報告書建議嘅集體運輸鐵路走綫牴觸,如果按照發展商則師入嘅則去起,日後落實起集體運輸鐵路時可能會有所妨礙。 根據助理輔政司鍾逸傑(David 北帝街地鐵站 Akers-Jones)喺檔案中留下嘅紀錄,政府總部打算向行政局呈交文件,由總督會同行政局下令採取行政手段對全綫集體運輸定綫作出預留(protection)。 而喺呢份文件上到會之前,政府傾向逐一個別處理同集體運輸定綫相關嘅收地同賠償個案。
北帝街地鐵站: 車站結構
(優惠只限由港鐵轉乘往慈雲山方向巴士,不適用於巴士轉乘港鐵)$4.8$1.0成人優惠細則撮要: 1. 65歲或以上長者使用長者八達通或個人八達通(包括「樂悠咭」)及合資格殘疾人士使用「殘疾人士身分」個人八達通乘搭機場快綫,有關車程將收取成人八達通車費;而往返羅湖站及落馬洲站的車程及東鐵綫頭等額外費。 一組車站藝術品設置於宋皇臺站月台的柱身,名為《大地陶詞》,由本地陶藝家黃麗貞創作。
北帝街地鐵站: 港鐵公司歡迎政府通過古洞站鐵路方案
位於宋皇臺道與木廠街之間的北帝街通路的2個旅遊巴士收費錶停車位將遷移至宋皇臺道與木廠街之間的九龍城道西面路旁行車線的位置。 太子站设有不同类型的车站商店,包括便利店、面包糕饼店、外卖店、时装店、洗衣店等。 站内亦设有各样自助服务,包括自动柜员机、自动售卖机和自动照相机。 北帝街地鐵站2025 此外,站内亦设有香港邮政邮箱方便乘客在车站内投寄邮件、“iCentre”免费上网服务设施供乘客浏览万维网的内容,以及“e分钟著数”机,供乘客登记为港铁友礼会会员、查阅奖分、换领奖赏及购买互联网用代币和点数卡。
港灣$7.2或以下$0.5成人49順天邨↔九龍城碼頭$3.9以上$0.5成人$3.9$0.3優惠細則撮要: 1. 使用「上水/烏溪沙—尖東全月通加強版」、「東涌—香港全月通加強版」、「東涌—南昌全月通加強版」、「迪士尼綫月票」或「機場快綫旅遊票」的乘客乘搭港鐵免費車程或只支付頭等額外費並不會享有此項優惠。 使用單程票的乘客如欲經尖沙咀站或尖東站轉綫,將被視作兩程車程。 乘客須先購買一張前往該站的車票,車票於該站出閘時會被閘機收回,乘客須再另購一張車票,繼續餘下車程,但兩程的合計車費會高於使用一張單程票前往同一目的地。 持有二維碼的乘客如欲經尖沙咀站或尖東站轉綫,將被視作兩程車程。
北帝街地鐵站: 香港太子站设施服务
由於車站附近宋元遺蹟需要原址保留,導致整條行人隧道的走綫受到嚴重影響,需要另覓替代路綫,故未有隨同車站一併興建,暫時以臨時地面通道代替。 此站月台牆身的搪瓷板印有由地鐵公司退休建築師區傑棠書寫的站名書法大字,是首批不在原地鐵系統上印有由他書寫的書法字的車站。 有鑑於宋皇臺一帶的歷史底蘊,區氏選用宋代最為流行的行書呈現此站站名。 本人已查閱貴公司的 私隱政策和 收集個人資料聲明,並同意貴公司使用本人於此所填寫的個人資料作直接促銷。 根據「市區重建策略」,市建局將會在北帝街項目提供「樓換樓」安排,作為現金補償外的另一替代選擇。
北帝街地鐵站: 車站用途
由 1967 年嘅沙田綫到後來嘅東九龍綫、沙中綫,土瓜灣街坊經過 54 年,終於一圓地鐵夢。 路過土瓜灣譚公道,好多人都會對唐樓側邊斗大嘅「新南風飱廳」大字行注目禮,雖然餐廳嘅舖位已經轉手過好幾次,但佢嘅店名一直豹死留皮。 筆者觀察呢五個藝術大字嘅時候,無意中留意到隔離嘅建安大廈(地舖有創興同恒生銀行),行人路闊度足足係兩個新南風嘅騎樓咁闊,所以即使嗰度設有紅 van 站,行人走動空間依然充裕。 『宅谷地產資訊網』只提供資訊媒介平台給予網絡使用者放盤或搜尋樓盤,資訊內容由第三方提供者提供或由『宅谷地產資訊網』從其他參考資料或來源獲取。 本網頁中涉及任何人士、產品或服務的資訊,不得視為『宅谷地產資訊網』推薦或認可。
根據九廣鐵路公司對沙中綫的建議,馬頭圍站會和土瓜灣站合併,命名為馬頭角站。 在2007年7月的運輸及房屋局的合併方案建議中,重新建議興建馬頭圍站。 北帝街地鐵站2025 另外,當初建議興建馬頭圍站和土瓜灣站的位置,都比現時建議的偏東。 土瓜灣站共設有5個出入口,分別位於江蘇街、落山道、落山道遊樂場,以及建有兩個相鄰的出口的馬頭圍道/土瓜灣道花園。 香港古物諮詢委員會成員及多名專家亦批評考古工作受趕工影響變得零碎,部分全被破壞,難助重塑宋元全區面貌,最理想是保留6井再研保育方案;而時任公共專業聯盟召集人黎廣德批評港鐵做法離譜,政府應接管港鐵之考古工作,並容許民間專家參與,以提高透明度。 根據古諮會文件,港鐵於2012年末展開首輪考古工作,範圍為約15萬呎,結果找到200多個遺跡,其中一個宋代方井獲原址保留,但文件並再無交代其他遺跡狀況。
北帝街地鐵站: 月台
而行政長官、港鐵主席歐陽伯權及行政總裁金澤培等由月台步入大堂時,司儀李志剛要求在場嘉賓立刻起立,有記者即時揚言「咩事呀,洗唔洗呀(幹麼?不用吧?)」、「升國旗咩依家(現在升國旗嗎?)」及「做多咗啦(幹多了!)」等語句。 2017年6月,港鐵提交宋皇臺站最新設計方案,並且在古物諮詢委員會討論。 港鐵建議在車站頂設混凝土井槽,作為原址重置宋元古井及晚清水槽。 在車站大堂的部分假天花範圍改為透明玻璃,讓公眾仰視觀賞,而大堂內亦會設置展櫃供展示文物。 不過有不少委員認為港鐵無心設計,認為不能表達昔日歷史,欠缺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