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質疏鬆症主要可分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和继发性骨质疏松症。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又可分为绝经妇女的骨質疏鬆症(I型)和老年性骨质疏松症(II型)。 更年期引致的骨質疏鬆症主要影響踏入更年期後的女性;隨著女性荷爾蒙的流失,骨質慢慢流失。 另一方面,因年老所引致的骨質疏鬆症則是隨著年紀老邁,鈣質慢慢流失所引致;無論男性或女性都同樣受影響。 服務主要由本會醫生跟進骨質疏鬆病程、提供藥物治療,及有關的檢查和化驗。 骨質疏鬆 免責聲明
在台灣,60歲以上的人口中有16%的人患有骨質疏鬆症。 其中又有80%為女性,原因是女性停經之後,骨質會快速流失。 初期的骨質疏鬆症不會有任何的症狀,等到因為骨折而發現患有骨質疏鬆症時,通常都是到了相當嚴重的地步了,也因此被稱為「隱形的殺手」。 患者的骨質密度減少,令骨骼結構變得脆弱,因而容易導致骨折;造成痛楚及引發其他併發症,減低患者的自我照顧能力。 楊蕙黛說明,醫學研究發現,已知有「骨質疏鬆」的患者,同時也有「肌少症」的比例較一般人更高;更進一步也認為,「骨質疏鬆」與「肌少症」有協同以及共病之關係。
骨質疏鬆: 骨質疏鬆、肌少症有關聯!醫示警:肌少症恐造成「吞嚥障礙」陷入惡性循環
對成骨細胞來說,鈣質、蛋白質、維生素D 是不可或缺的,攝取不足將使得體內破骨速率大於成骨,加速骨質流失。 女性更年期之後,由於體內可抑制蝕骨細胞活性的雌激素迅速降低,因此骨質會迅速流失。 加上女性原本的骨架和骨質量就比男性小,因此更容易罹患骨質疏鬆症。 骨骼是一種不斷新陳代謝的組織,其中的「造骨細胞」負責製造新的骨質,而「蝕骨細胞(破骨細胞)」則將老廢的骨質代謝掉。
- 如上文提及飲食可幫助攝取鈣質,一般的奶類製品,例如牛奶,芝士,乳酪都含有豐富鈣質,其次是豆類食品,堅果、芝麻,魚乾也是不錯的選擇。
- 手術後應積極復健,儘量降低臥床時間,以降低感染風險。
- 正常的骨質增長需要攝取足夠的鈣質和維生素D,及作適量的負重運動。
- 骨質疏鬆症的藥物治療主要是減慢骨組織分解的速度。
- 這就是為什麼你必須了解自己是否面臨骨質疏鬆症的威脅,以便採取預防措施:若發現具有骨質疏鬆症的危險因子,儘快就診專業醫生一起想辦法預防骨質疏鬆症或阻止骨質疏鬆症的惡化。
- 患者或因輕微碰撞,或因跌倒而股骨骨折,脊椎骨即使沒有任何碰撞也會漸漸塌陷,令背部變得彎曲,形成駝背及變得矮小,部分患者亦會出現背痛的情況。
凡於瑪麗醫院骨質疏鬆中心被診斷有骨質疏鬆問題的就診者,在情況穩定後,可選擇前往本會灣仔診所,或其他私家醫生繼續接受治療及跟進。 有別於第一類藥物,這種治療方式主要是幫助增加骨質密度,例如特利帕肽 (teriparatide) 類藥物,可透過皮下注射方式達到治療目的。 此類藥物主要是降低破骨細胞生成,減緩骨質流失速度,例如雙磷酸鹽類藥物或抑鈣素 (calcitonin)。
骨質疏鬆: 骨質疏鬆症狀
唐醫師將分享他的專業知識和寶貴建議,幫助我們提早存骨本,為健康老後打下堅實的基礎。 骨骼屬於動態組織,會在生命過程中不斷重塑,以支撐身體並保護重要器官(3)。 這樣持續性的骨骼重塑可以避免骨損傷的累積,並維持骨頭強度以及體內鈣的恆定(4)(5)。 骨質疏鬆症的藥物治療主要是減慢骨組織分解的速度。
有百分之十至二十的髖骨骨折者在首年死去,而接近百分之七十永遠失去獨立生活的能力。 超聲波可以用來分析骨質密度,通常會檢查手指、腳趾及膝蓋骨等部位,傳統的骨質密度超聲波受技術限制,只會用作初步篩驗方法,不會視為診斷骨質疏鬆的工具。 不過新式的超聲波骨質診斷儀,也可得出世界衛生組織認可的骨質密度數據「T值」、「Y值」及「骨密度」(BMD),而且非入侵性、不含輻射,檢查過程只需數分鐘。 運動是預防骨質疏鬆症的好方法,甚至可以從小做起,IOF 建議8至16歲的兒童與青少年每天從事跳繩、跳舞、網球、跑步等協助增加骨質的負重運動,每次至少40分鐘。
骨質疏鬆: 骨質疏鬆檢查幾時做?骨質疏鬆症狀及2023骨質密度檢查費用一覽
骨骼的新陳代謝是一個延續過程,骨質在35歲後會逐漸流失。 因此,無論男女老幼,一生都應注意預防骨質疏鬆症。 使用智能電話和平板電腦時,你只需在螢幕上滑動手指便能放大或縮小圖文。
骨質疏鬆: 脊椎壓迫性骨折
當兩者的平衡被破壞,破骨細胞的作用大於造骨細胞時,就可能導致骨質疏鬆症等疾病(7)。 骨質疏鬆症患者最常發生的骨折是脊椎壓迫性骨折,佔所有骨質疏鬆症骨折的一半以上。 多數是脊椎體受到壓迫變形,可能會造成身高變矮、駝背、背部疼痛等症狀。
骨質疏鬆: 骨質疏鬆檢測 – 驗血
骨質疏鬆症初期並無特別症狀,患者通常於骨折後才知道已患上此病症。 根據世界衞生組織的標準,骨質疏鬆是一種漸進及系統性病變,其特徵為骨質密度低及骨骼組織變稀疏, 從而引致骨骼變脆和增加骨折的機會。 DEXA是目前最受醫學界認同的檢查方法,可說是公認的診斷骨質疏鬆症標準。 DEXA是利用兩道不同能量的X光束,穿透腰椎及股關節這兩處最易發生骨折的身體部位,得出T值(T-score) 來計算骨質密度。
骨質疏鬆: 骨質疏鬆症 FAQ
關心自己也關心我們的家人朋友,即使年歲漸長,我們還是能過著有品質的「肌」智銀髮生活。 受骨質疏鬆症影響,患者的骨頭結構比一般人來的脆弱,其骨折的機率也相對較高,又以髖骨與脊椎兩處最容易出現骨折併發症。 若是正常代謝過程失衡,使得骨質流失的速度大於再生,就會造成骨質疏鬆症。 無論男女,大約從40歲起,我們的骨質每年流失速度約為1至2%,這個過程是沒有徵兆可循,直到不幸面臨人生第一次骨折,才會意識到自己的骨頭早已脆弱不堪。 雌激素有減緩骨質流失、增加骨質密度的作用,但也可能會增加其他疾病的風險,如乳癌、子宮內膜癌、心臟病、腦中風。
骨質疏鬆: 骨質疏鬆症(骨鬆)有哪些症狀?
而有超過6.6成的台灣人,體內維生素D不足。 T 評分如果在 +1 與 –1 之間,表示你的骨質密度正常或骨質健康。 T 評分如果在 –1 與 –2.5 之間,表示你的骨質密度低,但是尚在邊緣位置,並未低到被診斷為骨質疏鬆症的程度。 T 評分如果是 –2.5 或更低,即會被診斷為患有骨質疏鬆症;而 T 評分的負數值越大,表示骨質疏鬆症越嚴重。 醫生會以健康並且相同性別的 30 歲成年人最佳或最顛峰的骨質密度與你的檢查結果作比較,從而計算出一個比較值,這個比較值稱為T-Score (T 評分)。
骨質疏鬆: 預防方法有哪些?
正常的骨質增長需要攝取足夠的鈣質和維生素D,及作適量的負重運動。 由於骨質須在年輕時奠定基礎,所以預防骨質疏鬆症,一生都要注重適當飲食和運動。 骨質疏鬆症本身並沒有任何病徵,若感到痛楚,一般都是由於骨折所致。
骨質疏鬆: 骨質疏鬆有什麼症狀?誰是高危一族?
对于维他命D水平低的人群,可能需要根据医嘱攝取补充剂。 获得钙的最好方法是吃富含钙的食品,如:乳品、豆类、鱼和钙高的蔬菜和水果。 如上文提及飲食可幫助攝取鈣質,一般的奶類製品,例如牛奶,芝士,乳酪都含有豐富鈣質,其次是豆類食品,堅果、芝麻,魚乾也是不錯的選擇。 市售鈣片多含鈣質與維生素D,依等級可分食品級與藥品級,依鈣鹽成分可分碳酸鈣、磷酸鈣、檸檬酸鈣與醋酸鈣,其中「藥品級磷酸鈣」為最接近骨質鈣成分,具有療效高與副作用低的功效,為搭配骨鬆藥物的首選鈣片。 灰指甲是常見的指甲疾病,也稱作甲癬,是由真菌感染引起的。 通常開始於指甲的頂端或側面,逐漸向下擴 …
骨質疏鬆: 藥物影響
若是嚴重的骨質疏鬆或是受到的外力衝擊過大,也有可能造成爆裂性骨折或是位移性骨折。 由於人體吸收鈣的效率有限,補充鈣片時應注意,每次不超過500~600毫克,每天不超過1500毫克 建議同時服用維生素D增加鈣質的吸收 如果服用鈣片會引起脹氣、便秘,可以在服用前多喝水,或是隨餐服用。 較嚴重的骨質疏鬆有可能出現腰酸背痛、駝背或身高變矮等。
年輕時造骨能力較強,所以骨頭會生長而且骨質會一直增強,但到了30歲左右,骨質的破骨工作會高於造骨工作,隨著年紀增長,骨質就漸漸的變疏鬆了。 骨質疏鬆2025 此現象在男女均會出現,但對於更年期後的婦女,骨質流失的速度是最高的,因而較易患上骨質疏鬆症。 骨質疏鬆2025 老年人有可能因為視力不良、步行障礙、藥物影響、肌無力、肢體不協調、暈眩等因素而增加跌到風險。
骨質疏鬆: 沒有骨痛是否代表沒有患上骨質疏鬆症?
研究指出,骨質疏鬆症患者接受藥物治療,可以有效增加骨質密度、降低骨折風險以及降低死亡率。 美國梅約醫學中心的研究指出,骨質疏鬆症的婦女,如果服藥順重性低於50%,效果等同沒有服藥。 醫生會將你的骨質密度與同齡及同性別人士的平均骨質密度進行比較。 經計算得出的比較值為 Z-Score(Z 評分)。 年齡較大的成年人骨質密度普遍較低,如果醫生只是將你的骨質密度與同齡人的平均骨質密度進行比較,結果可能會有所誤導。 因此,醫生主要根據 T 評分診斷骨質疏鬆症或骨量減少。
膠原蛋白是人體中最重要的蛋白質之一,佔全身總蛋白量的30%。 猴痘,這是一種由猴痘病毒(Mpox virus)所引發的疾病,最早在1958年首次從研究用猴子身上被發現。 骨質疏鬆2025 在二零零一年,香港中文大學一項研究顯示超過兩成年齡六十五歲或以上的男士患有骨質疏鬆症。 注意自己生活中或過去的病史中,是否有骨質疏鬆症的危險因子。 (如抽菸、飲酒過量等),若有,則應儘早戒除。 骨質疏鬆 许多人没有足够的维他命D水平,特别是在冬季。
骨質疏鬆: 骨質疏鬆怎麼辦?專科醫師帶你認識骨質疏鬆症症狀、治療與飲食注意
骨骼由有機物(蛋白質)與無機物(主要是磷酸鈣)構成,有別一般想像,人體的206塊骨頭其實是有生命的,從嬰兒時期便逐漸成長,約在20至25歲時最為強壯。 因骨骼內的「破骨細胞」會溶解舊有骨質,再由「成骨細胞」製造新的骨質,在平衡的狀態下,骨骼的品質逐漸攀向高峰。 骨質疏鬆症 (Osteoporosis),即患者骨頭結構異常,其質量與密度低於常人,一旦罹患骨質疏鬆症,你的骨頭將不再堅若磐石,反倒脆如薄冰。 睡眠呼吸中止症是一種常見的睡眠障礙,指的是患者可能在睡覺時發生短暫呼吸中止 (apne … 另一方面由於可以減緩疼痛,所以對於因為骨質疏鬆引起的疼痛也有效果。 醫生一般會安排檢驗的血液成份包括:血球常規、肝功能、肌酸酐、血鈣、血鏻、甲狀腺素、空腹血糖、血脂常規、尿酸及維他命D。
骨質疏鬆: 骨質疏鬆症
這就是為什麼你必須了解自己是否面臨骨質疏鬆症的威脅,以便採取預防措施:若發現具有骨質疏鬆症的危險因子,儘快就診專業醫生一起想辦法預防骨質疏鬆症或阻止骨質疏鬆症的惡化。 骨質疏鬆症(英語:osteoporosis)是一種因骨質密度下降而令骨折風險提高的疾病。 骨質疏鬆 起因是礦物質大量流失,導致骨頭中的鈣質不斷流失到血液中;骨質疏鬆症也是中高年齡族群最常見的骨折原因[1]。
戶外運動幫助更大,因為陽光有助身體吸收維生素D,而維生素D是幫助身體吸收鈣質的必要工具。 透過運動改善肌力,增強平衡力,這能有效地防止摔倒,並降低骨質疏鬆骨折的風險。 一項針對停經骨質疏鬆婦女的大型研究指出,接受第三代雙磷酸鹽類藥物(一年一針)治療可降低7成的脊椎骨折、4成的髖骨骨折風險,同時能減緩患者腰痠背痛和身高變矮的機率。 根據國際骨質疏鬆症協會在2012年公佈的資料顯示,台灣髖部骨折的發生率為亞洲第一。 台灣健保資料庫顯示,髖部骨折後一年內死亡率近兩成,主要原因為長期臥床引發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