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脾胃為後天之本」,脾氣虛弱,會引發所有各式各樣的疾病,從中醫的立場來看,脾胃虛弱就是萬病之源。 日常可以多食用健脾食物如白米、紅米、淮山、薏米等等;而中醫認為黃色食物在五行中與脾一樣屬土,能調節新陳代謝,保護脾胃健康,所以也可多吃南瓜、蕃薯等黃色食物,益脾健胃。 脾虛導致新陳代謝減慢,消耗營養的能力下降,同時難以將廢物和水分排出體外,形成肥胖身型,減肥變得特別困難。 運動時體內寒濕隨着汗液排出體外,減輕了脾胃運化水濕的負擔。
亦可用於多發性神經炎、血管神經性水腫、特發性水腫、慢性腎炎、高血壓、高血脂症、單純性肥胖等屬於濕濁內盛有上症者。 脾虛濕重症狀 外在環境的濕氣,抽濕機或許只能解決燃眉之急;遇有脾虛濕困的內濕,需要健脾化濕:生活規律、勞逸結合、怡情養性、飲食調護等,推動和促進脾胃機能,自能運化水濕,排走體內濕邪。 作用:補脾緩急,潤肺止咳,潤腸通便。 宜於脾胃虛弱胃痛,津虧腸燥便秘,近代用於消化性潰瘍。
脾虛濕重症狀: 疾病百科
所以肥人多痰導致高血脂的基本原因,就是「痰濕中阻」,使血液運行速度減慢而造成,所以這種體質就容易罹患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中風等病。 中醫認為水液的代謝與肺脾腎這三個臟腑最有關係,其中脾的運化水濕出了問題,就會造成肥胖。 人體內脾主運化水濕,是津液代謝的樞紐,一旦脾虛不運化,就會產生痰濕,因此,有「脾為生痰之源」的說法。 有的人覺得自己的體重莫名其妙就增加很多,肚子也變大了,平時飲食都有在注意,明明沒有吃很多,體重卻一直上升,甚至感覺連喝水都會胖。 其實身體大約70%都是水做的,所以有時候體重的增加並不是脂肪的增加,而是水分的代謝出了問題,一旦水液的代謝出現問題,輕則造成體重增加,重則會形成水腫。 中醫文獻有「肥人多痰」的論點,不是我們所認識的感冒咳嗽有痰的「痰」,這裡所指的「痰濕」更廣泛,包括痰、水、組織液,還包括血液中的膽固醇、三酸甘油酯過高等。
先煮熬取汁,再將汁與麵粉500克及適量的糖製成糕,適用於胃呆納減,大便溏薄。 脾虛濕重症狀2025 脾虛濕重症狀2025 藥點、藥飯是將穀物與某些食物和藥物一起製作成飯、糕、餅、包子、饅頭等主食或點心,用以防治疾病的一種方法。 忌食食物:性質寒涼,易損傷脾氣的食品,如苦瓜、黃瓜、冬瓜、茄子、空心菜、芹菜、莧菜、茭白、萵筍、金針菜、柿子、香蕉、枇杷、梨、西瓜、綠豆、豆腐、莜麥等。 宜食食物:具有補脾益氣、醒脾開胃消食的食品,如粳米、秈米、鍋巴(焦鍋)、薏米、熟藕、粟子、山藥、扁豆、豇豆、牛肉、雞肉、兔肉、牛肚、豬肚、桂魚、葡萄、紅棗、胡蘿卜、馬鈴薯、香菇等。
脾虛濕重症狀: 脾虛濕困的臨床症狀或疾病
因此若有白帶不正常的現象,最好還是至婦產科尋求診治。 白帶與中醫的「濕」是最有關係的,中醫的理論認為濕流下焦,影響帶脈(中醫的經脈,通常與婦女疾病有關),而致帶下。 中醫的「濕」有纏綿不易去除的特質,導致白帶在治療上無法快速根治,而且容易反覆發作,所以病患必須有恆心,並且設法改善體質因素,才可獲得療效。 另一種是長時間坐或站立,例如長時間坐辦公桌,血液循環不良,體液較易滯留在下肢,造成水腫。
一日三餐要規律飲食,尤其注意早飯一定要吃。 粥是最好的養脾早餐,可以以小米為主,加入大棗、山藥等健脾食物。 如果氣血虧虛,如疲倦乏力、呼吸氣短、心悸失眠、面色蒼白、月經量少等,可加入蓮子,百合,如果濕氣重,如頭重、白帶多、水腫、胃口變差、腹瀉等,可加入薏米,山藥。 脾虛濕重症狀2025 水是人體的重要元素,有助維持人體各種功能。 但當外濕侵襲,或體內水液障礙,未能正常代謝排泄,令水液滯留體內,便是中醫所謂的「濕」。 濕邪的出現,既反映身體本身存在問題,亦有機會誘發其他疾病。
脾虛濕重症狀: 脾氣虛的臨床症狀或疾病
如果外界濕氣也很重,可以打開風扇、空調、除濕機,藉助這些電器保持空氣的對流。 除濕機可以改善外來的濕氣讓體表乾爽,的確對身體有幫助,但濕氣有「外濕」和「內濕」,單單處理了外濕,沒有完全解決問題。 身體的內濕和飲食不節制,喜歡吃冰冷食物、重口味或油炸食物,坐鬱過久,運動量不足,及睡眠不正常有關。 脾虛濕重症狀 唯有外濕和內濕都解決了,才能改善身體濕氣重的問題。
- 造成身體濕氣重的原因有很多,有「外濕」和「內濕」。
- 脾虛易造成體質虛弱,新陳代謝減慢,身體活力減弱,從而消耗營養的能力減低,營養不能消耗掉,加上部分廢物和水分無法及時排出體外,形成肥胖。
- ● 苦瓜:氣味苦、無毒、性寒,具有清熱祛暑、明目解毒、降壓降糖、利尿涼血、解勞清心、益氣之功效。
- 抗脂肪肝食療以疏肝、理氣、健脾、去痰、化濕、活血為主,同時應配合適當的健康飲食控制、運動和開朗心情。
- 從臨床現實分析,脾虛中又以脾氣虛、脾陽虛更為常見,每有腹脹、痞滿、消瘦、肢乏、泄瀉(或大便先硬後溏,亦有表現為脾虛便秘者)、食減、水腫等症。
宜於脾虛食少,血熱便血,胃熱嘔吐反胃,腸燥便秘。 馬鈴薯(洋芋、土豆、山藥蛋)味甘、性平。 方5、八仙糕:黃芪、白朮、山藥、山楂、茯苓、陳皮、湘蓮末、党參各5克。 先將上述藥物煎煮取汁,再與適當粳米粉、糯米粉、白糖一起蒸成糕。 脾虛濕重症狀 方4、山藥飯:山藥、蓮肉、米仁、扁豆各30克,洗淨切碎,蓮肉去皮,芯後煮爛,再與粳米一起煮飯,適用於脾虛泄瀉、食欲不振。 2、脾陽虛:大便溏稀,納少腹脹,腹痛綿綿,喜溫喜暗,行寒氣怯,四肢不溫,面目無華或浮腫,小便短少或白帶多而清晰色白,舌苔白滑。
脾虛濕重症狀: 飲食忌寒涼、「重口味」
水腫與中醫的肺、脾、腎三個臟腑最有關係。 脾不僅可以運化水穀精微,也可以運化水液,把水液運輸到身體各處,供人體使用,也可以轉輸到肺和腎,再進一步排出體外。 肺主通調水道,通調是輸通、調節的意思,水道是水液運行和排泄的道路,肺的宣發和肅降的功能,對水液的輸布運行和排泄起著輸通和調節的作用。 腎氣的蒸騰和氣化作用可主導水液的代謝運輸,人體多餘的水,可藉由腎化為尿液排除體外,腎這方面的功能與西醫泌尿系統的功能相似。 所以水腫在中醫看來有可能是肺脾或腎的臟腑功能失常,需進一步辨證治療。 飲食對脾胃的影響是最大的,養脾胃可先從調整飲食開始。
脾虛濕重症狀: 脾虛證的宜忌食物
薏米分生薏米和熟薏米(又稱炒薏米),生薏米具清熱、袪濕、利尿功效較強、消瘡排濃等功效,熟薏米性平微溫,健脾、止瀉功效佳,反而利尿功效一般。
脾虛濕重症狀: 夏季吃冰消暑退火 濕氣反而更排不出!?中醫師教祛濕3招自我保健
脂肪肝也是不正常的脂肪囤積在肝臟,造成肝臟無法正常發揮其正常生理功能,人就會容易疲勞倦怠。 古代中醫並沒有「高脂血症」的名稱,中醫對高脂血症的看法屬於「痰濕」的範圍,認為是不正常的代謝產物沒有正常排出,囤積在身體,造成身體的負擔。 脾虛濕重症狀2025 脾在五行中屬土,在五臟陰陽中屬陰中之至陰。 脾主運化,統血,升清,輸布水谷精微,為「氣血生化之源」。 人體出生後,各臟腑組織器官皆依賴脾所化生的水谷精微以濡養,故稱脾為「後天之本」。
脾虛濕重症狀: 十個脾,九個虛。「脾虛」為何物?日常飲食中如何「健脾」?
肥甘厚味等油膩食物,一方面不易消化,容易造成腸胃悶脹,而油炸食品會讓身體產生過氧化物,加重炎症。 脾虛濕重症狀2025 肉類尤其是肥肉在中醫屬於肥膩之品,容易形成身體的負擔。 脾胃一旦虛弱,濕氣就會來臨,養護脾胃,就先得從日常的飲食開始做起,脾胃良好才能有效防止濕氣。 腸胃功能好壞關係到營養及水分代謝,最好的方式就是適量、均衡飲食。 每個人一天可以排便1∼2次是最理想的狀態,如果三天以上才排一次便,那就是便秘了。 但是有的人的大便就是比較軟、不成形,甚至會很粘,容易粘馬桶。
脾虛濕重症狀: 脾虛嘔吐
最好多吃清淡、好消化、和多樣化的食物。 由於脾五行屬土,對應五色為黃色,因此脾虛嚴重的人,會面色發黃,且不太明亮,無光澤,同時嘴周發白,頭髮色黃乾燥。 ● 竹筍:具有低糖、低脂及豐富的纖維等特性,能降低體內對油脂的吸收,因此成為想要瘦身的人最好的選擇。 石醫師表示,最簡單的袪濕方法是煲薏米水飲,可添加茯苓、眉豆、赤小豆以增強袪濕功效。
脾虛濕重症狀: 中醫診斷證候
脾虛濕困時容易出現中醫所說的「痰飲證」,這是因為脾氣虛時運作能力不強,體內水濕不化,體內津液停聚濕而成飲。 若影響到肺臟,就會咳嗽且痰量多,色白而稀,伴隨脾虛濕困的所有症狀。 由於上述原因,肝和脾的功能受損,便會導致肝和脾失調,令氣鬱滯不暢通,加上濕熱內藴在體內,化火化熱,日久鬱結成痰成瘀血,阻滯人體的水液運行,便會導致阻塞肝臟脈絡,令脂肪聚積。 因此,「肝鬱脾虛型」和「痰濕瘀結型」兩大體質較易患脂肪肝。 外濕是源自外界的濕氣,與氣候、環境、飲食等因素息息相關。
脾虛濕重症狀: Q4.整天都提不起精神到底是「濕氣重」還是「氣虛」?
但是如果其他生活習慣不好,例如居住的環境較潮濕、不通風,或是自己懶得運動,這些也會讓自己濕氣變重。 所以除了少喝冷飲之外,還要繼續尋找濕氣重的原因,並且努力進行改善。 濕疹發生的原因還不十分明確,它與皮膚過敏和遺傳有關。 有少部分的人對奶類製品會過敏,也有人對羽毛、灰塵等物質敏感而引發濕疹。 濕疹初起容易侵犯頭頸部及肘關節皮膚皺摺處,以群集的小水泡、丘疹皰為主,針尖到粟米大小。 濕疹搔抓破皮,形成點狀的糜爛,滲出液體,乾燥後皮膚變成黃色的結痂斑片,若不治療容易反覆發作,範圍亦會逐漸擴大。
所以應少食魚生、西瓜、少飲凍飲等,宜進食性平溫和的食物,保持飲食清淡。 眼袋大不一定是因為睡眠不足,當脾胃功能減弱,水濕運化不暢,皮膚和肌肉便會因缺乏營養而變得鬆弛無彈性,久而久之使眼瞼下垂,形成眼袋。 脾虛濕重症狀 本書除了教導穴道按摩以及倡導食用除濕效果佳的中藥材之外,最重要的是從平日的飲食上去著手去濕。 四十五道湯品和茶飲,吃出最佳的去濕效果。
脾虛濕重症狀: 改善脾氣虛的常用方劑
「Cigna」和「Tree of Life」標誌是 Cigna Intellectual Property, Inc. 在美國和其他地方經授權使用的註冊商標。 所有產品和服務均由營運子公司提供或透過其提供,而非由 Cigna Corporation 提供。 運動時,體內寒濕會隨着汗液排出體外,減輕脾胃運化水濕的負擔。 而適量的體育鍛煉亦有助腸胃蠕動,改善胃腸道的血液循環,促進消化和營養吸收,從而加強脾胃功能。 中醫所指的脾,並非單指脾臟,而是整個消化系統。 當我們進食時,食物會由脾胃吸收及分解營養,再將營養輸送到身體其他部位,所以脾胃可說是全身的能量來源。
作用:補脾健胃,補腎強筋,活血止血。 脾虛濕重症狀2025 脾虛濕重症狀2025 方6、砂仁藕粉:砂仁5克,三七2克,藕粉30克,白糖適量,將砂仁、三七研為細末,拌勻即成。 方3、紅棗益脾糕:紅棗30克、白朮10克,乾薑1克,雞內金10克。
濕證、濕熱證、胃脹腹脹、嘔吐、便稀者忌食;不宜與蔥、萵苣同食。 脾虛濕重症狀 宜於脾胃虛弱,疲乏,納食不香,慢性泄瀉。 作用:補氣健脾,養陰益肺,補腎固精。
脾虛濕重症狀: 脾虛水腫
主要指脾氣、脾陽或脾陰不足所呈現之各種癥候。 另外,也要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防止糞便阻塞大腸,影響膀胱排空。 年紀愈大胃腸道消化、吸收功能會變差,所以,停經後千萬不可節食、減肥,以免營養不良,而影響身體健康。 竹筍西瓜皮鯉魚湯鮮甜可口,具健脾利水、祛濕降濁的功效,同時能適應於濕腳氣,症見足脛浮腫麻木,沉重無力,身重睏倦,小便短少,大便不暢。
脾虛濕重症狀: 脾虛症狀
【症見】帶下綿綿,量多色淡黃或色白如涕唾,無臭,並且面色淡黃,精神疲倦,不思飲食,腰酸腹墜,或下肢浮腫、便溏等。 當咀嚼食物時,大腦會傳遞訊息給胃部以分泌胃液,減輕腸胃的負擔,所以充分咀嚼食物,有助消化和分解食物。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英文簡稱為COPD,COPD 的人主要的表現是咳嗽,他們的咳嗽是慢性咳嗽,很難痊癒。 追溯起來,大都有抽菸的病史,年輕的時候喜歡抽菸,一抽就是20年、30年、40年,抽煙時不覺得會怎樣,只是時間一久,幾年後才知道,抽菸其實對氣管及肺部的傷害很大。
根據國際更年期醫學會的建議,有症狀的婦女要盡早治療,才不會惡化成無法回復的生殖泌尿道萎縮,而且必須持續治療才能維持療效。 治療方式包括荷爾蒙補充、調整生活作息及飲食、骨盆底肌的運動、控制慢性病、陰道雷射治療等。 呂謹亨提醒,熱潮紅等更年期症狀,多數會隨時間自行改善,但是生殖泌尿道症狀反而相反,發生率會1年高於1年,影響近9成的停經後婦女,提醒患者一定要接受治療,症狀才會改善。 抗脂肪肝食療以疏肝、理氣、健脾、去痰、化濕、活血為主,同時應配合適當的健康飲食控制、運動和開朗心情。 脾虛濕重症狀 體型正常、胸脅脹滿疼痛、喜嘆息、精神抑鬱、心煩易怒、頭痛、口苦咽乾、易疲倦乏力、食慾不振或減少、黃疸、腹脹、大便溏泄或腹痛大便秘結、舌質紅苔薄等。 此湯治症乃因濕濁蘊聚脾胃所致,治宜化脾之濕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