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行分配學位」中所收取的「必收類」學生,最多佔學校小一學額 30%,如有不足之數,以原本預留作「統一派位」的學額填補。 小一自行分配學位分為2類,第一類被坊間稱為「必收生」,每間學校都會預留約30%的學位予此類學生,只要申請的兒童有兄/姊在該校就讀,或父母其中一人在該校工作,則必定獲取錄。 第二類則是「計分類」,學校以「計分辦法準則」每位申請兒童評分,分數較高者可優先獲分配小一註冊學位3。 根據現行的小一入學制度,在自行收生階段,學校至少提供50%學額,當中30%預留予世襲生,包括教職員子女、在讀學生弟妹等。 若自行派位超收人數愈多,大抽獎學額就會減少,所以是家長報名統一派位的重要參考指標。
- 「自主保」更提供享悅人生增值保障選項9,讓您可在55歲10或之前可於重要人生里程碑增加投保額,例如買入住宅物業、結婚、子女誕生等,助您籌劃未來。
- 若學校未有用盡「必收生」的學額,可將剩餘的名額分配給「計分生」,換言之,若該小學「必收生」人數愈少,「計分生」獲取錄的機會就愈大。
- 2020年起,如果子女已於自行分配學位中被取錄(4月會收到該中學通知),而家長亦接受入讀該校,便不需要參加統一派位的程序。
- 進行小一入學計分時,首5項只可選其中1項計分,第六和七項亦只可2選1,所以即使爸爸是在該校小學畢業,哥哥同時又正在該校的中學部就讀,計分時亦只能計算其中一項的分數。
- 教育局指,今年約有49,749名學童提出申請,當中約46.45%(23,107名)學童在此階段獲派學位,比去年微升約2%。
以九龍區名牌校網41校網為例,多間小學均有不少統一派位學額被「世襲生」佔用,包括喇沙小學估算有11個學位被佔用、拔萃小學6個學位已被佔用。 自行分配學位分為兩類,第一類為「供有兄/姊在該小學就讀或父/母在該小學就職的申請兒童的學位」,凡屬此類別的申請兒童必獲取錄,亦即坊間俗稱的「世襲制」,此類學位約佔學校小一學額的30%。 曾為不少家長提供升學顧問服務的他,直言自己今年收到不少15、20分也獲派第一線學校的喜訊,這些一線學校有在九龍塘、北角、深水埗等等。 總括而言,今年自行分配結果與往年相約,熱門和二線頭的學校保持超收或用盡學額,而近年學校情況穩定,就算家長填統一派位時,參考同區家長上一年的填法也不會有太大問題。 每年九月教育局會公布每間小學的自行分配學額數字,這些學額是全部學位的 50%。 「自行收生」結束之後,大約到了翌年一月,教育局會公布每間小學的暫定統一派位學額。
小一自行分配學位: 世襲生侵佔統一派位額?
在小一「自行分配學位」,全港所有官津小學會各自把 50% 的學額作自行分配,每名學生只可以申請一間小學,但申請不受地區限制。 請記著,由於在「自行分配學位」時,每名學生只可以申請一間小學,因此不是每間小學的自行分配學位都會給用盡,剩餘的「自行分配學位」會留給「統一派位」用。 根據教育局於 2022 年 9 月公布的官津小學自行分配學額數字,我們可以推算小一學位總額,因為在小學「自行分配學位」,所有官津小學會各自把 50% 的學位作為自行分配。 各區學校今日將小一自行分配學位結果上載至學校網頁,TOPick記者翻查了逾百間各區熱門學校,發現大部分熱門學校仍有超收。
- 孖生子女的家長只要在填寫各自的自行分配學位表格時,在「本人有超過一名子女在自行分配學位階段向同一間小學申請」一欄,填上另一子女的小一入學申請編號,教育局便會知悉並盡量安排學位。
- 除了「統一派位」外,近年愈來愈多學生經「自行分配學位」升讀心儀小學,人數更由2017年度約42%上升至2022年度約48%1、2。
- 2023年度超過260間學校有「世襲生」蠶食了統一階段學額,亦即在首階段自行收生已「超收」,合計涉逾1,800個學額。
- 而且,剩下的「自行分配學位」會留給「統一派位」用,這大大減少了申請的激烈率。
- 如果有些學校著重操練成績,家長自己不想如此,那就可考慮不要報名了。
- 如沒有填上,教育局便會按一般程序處理,子女就未必能同時入讀相同學校。
直接資助計劃(直資)小學、私立小學及英基學校協會屬下小學的小一學位並不在小一入學統籌辦法之內。 小一自行分配學位2025 家長如希望子女入讀此類學校的小一班級,可自行向這些學校申請。 2020年官立及資助小一自行分配學位結果今日(11月18日)公布,今年的申請人數稍為回升至52,473人,共有23,340人獲分配學位,成功率約44.5%。 不過,大部分熱門學校仍有超收,當中以大埔、沙田、元朗及油尖區較多,而位於大埔的香港教育大學賽馬會小學原定自行派位學額只有38人,但今年超收57人。 小一自行分配學位 「計分辦法準則」是用計分辦法決定名單,前題為報名人數多過學額,根據報名學童客觀條件計分,每項5至20分,包兒童父或母是校友、宗教信仰與辦學團相同等,最高可獲35分。 校方在甄選自行分配學位的申請兒童時,不可進行任何形式的面試或筆試,並要以分數高低依次錄取,同分人數多於學額,則會抽籤決定。
小一自行分配學位: 小一自行分配學位│ 升學專家教家長選校攻略 10大填表注意加分位
連同較早前(2022 小一自行分配學位2025 年 9 月)公布的自行分配學額數字,我們整理了這些數字及製作了以下列表,以便你了解及分析每間學校的競爭形勢。 請輸入校名或校網去篩選顯示的學校,例如輸入 小一自行分配學位2025 SN62 後,只會顯示該校網的數據。 在2020年之前,即使學生在自行分配學位階段已獲取錄,亦不會在7月前獲得通知,而且亦要參與統一派位。 如果獲派中學是學生在自行分配學位階段和統一派位階段都有選擇,學生是不會知道派獲該中學是基於自行分配學位還是統一派位。 家長可透過統一派位學額,推算學校自行階段收生情況,若家長看到統一派位學額,學校剩餘學額多於一半,即自行分配學位時,學校仍未用盡自行學額。 同時,有部份學校更不是因為自行分配學位收不夠生,只是教育局有時會臨時就學位調動,臨時增加了學額而已。
小一入學「自行分配學位」是現行小一派位機制的第一階段,這裡將詳細分析申請時要注意的一些重點。 如果你想了解整個小一派位機制的概要,請閱讀:小一入學統籌辦法。 小編提醒各位參加小一入學統籌辦法的申請兒童只能使用一張申請表向一所官立或資助學校遞交申請,如家長已取得一式三份的印刷版本申請表,則無須下載網上版本的申請表。 想增加入讀心儀學校的機會,要事前好好了解整個小一入學申請,做好準備功夫方為上策! 小編整理了2022/23年小一自行分配學位的資訊,讓家長可以容易地做好報讀前的準備。
小一自行分配學位: 申請時間
在解釋如何閱讀個別學校的競爭形勢之前,先舉幾個例子,確保你明白以上說明。 假定一間小學有 100 個小一學額,按規定「自行分配學位」便有 50 個,而「統一派位」有 50 個,以下有三個實際例子。 什麼是「計分類」:學校小一學額的 20% 至 50%,會根據「計分辦法準則」所計得的分數,去決定派位的優先次序,簡單來說,分數愈高,被取錄的機會愈大,用這個方法錄取的學生,叫「計分類」。 由於教育局會在優先處理甲部所有的派位後,才開始處理乙部的派位,家長們若只有一所心儀小學,想提升成功的機會,在填寫甲部表格時,便應只填第一格,留空第二及第三格,然後在乙部時把該心儀小學填寫在第一格。 如您在甲部的第二、第三格填上一些次選學校,便有機會因在甲部已獲派往次選學校,而喪失了在乙部再次抽籤的機會4。 假設家長於自行分配學位時以某天主教小學為目標,媽媽剛好在該校幼稚園任職老師( 20分),子女是適齡兒童(10分),又是首名出生子女(5分),加上全家多年來都是天主教徒(5分),就代表會有35分在手,入讀該校機會大增。
簡單來說,現行的機制分為「自行分配學位」及「統一派位」兩個階段。 家長如希望子女入讀直資小學或私立小學,可自行向有關學校申請。 家長須留意,凡獲直資小學取錄的學生,在接受直資小學小一學位後,將不能透過小一入學統籌辦法獲派小一學位。 小一自行分配學位2025 派位過程基本上是以家長的選擇為依歸,若個別學校的申請人數多於其小一學額,電腦會按申請兒童的「隨機編號」決定分配學位的優先次序,務求公允。 電腦首先會依據「隨機編號」次序審閱所有申請兒童在甲部填寫的第一選擇。
小一自行分配學位: 結果公佈
小一入學流程分為2個階段,一為「小學自行分配學位」,二為「統一派位」。 小一自行分配學位 全港每間官立及津貼小學都可將其約50%的小一學位作自行分配,餘下的學位則會由教育局於「統一派位」時分配。 情況一:「暫定統一派位學額」多過「最初自行分配學額」或接近「小一總派位名額」,這說明該學校在「自行分配學位階段」收不足學生,把剩餘的留給「統一派位」用。 教育局根據每所小學的小一總派位名額,減去每所小學在「自行分配」階段已分配的學位而得出一個剩餘學額,這個剩餘學額要再視乎每間小學是否要保留一些學額用作留班用途,最後扣除這些留班位後便計算出「暫定統一派位學額」。 小一入學申請電子化:為配合「智慧政府」策略,教育局會由2023年起分階段將小一入學申請電子化。 預計家長最快可於2023年度小一入學「統一派位」階段透過電子平台辦理選校手續及獲悉派位結果。
小一自行分配學位: 私立小學
在「自行分配學位」階段,家長可按自己的喜好申請一間官立或資助小學,學校會根據教育局制訂的準則分配學位。 孖生子女的家長只要在填寫各自的自行分配學位表格時,在「本人有超過一名子女在自行分配學位階段向同一間小學申請」一欄,填上另一子女的小一入學申請編號,教育局便會知悉並盡量安排學位。 如沒有填上,教育局便會按一般程序處理,子女就未必能同時入讀相同學校。 透過本方法分配學位,可自由在香港十八區中自行選擇兩所中學,並填寫於教育局於每年12月中向小六學生派發的申請表(俗稱「四聯」)及申請中學的申請表。
小一自行分配學位: 申請人數少導致比率上升 有15分成功入一線學校
小一自行分配學位是小一派位的第一階段,全港官津小學會各自拿出一半學位給「自行申請」,而每名學生只可以申請一間小學。 由此可見,表面上是 53,678 人競爭 24,273 個「自行學位」,但這些學位有約一半是留給「必收生」的。 扣除這些學額,每名申請者實際成功率可能少於 30%,如果加上按「計分準則」所得的分數不及同校競爭者高,成功機會更是微乎其微!
小一自行分配學位: 了解有關FWD自主保定期保障計劃
位於大埔84校網的香港教育大學賽馬會小學,根據教育局網頁資料顯示,原定小一自行派位學額為38人,最終錄取了95人,足足超收了57人。 2020年起,如果子女已於自行分配學位中被取錄(4月會收到該中學通知),而家長亦接受入讀該校,便不需要參加統一派位的程序。 當然,你仍可為你的子女申請入讀私立或直資小學,這類學校自行決定小一收生辦法。 下圖簡介將於 2023 年升讀小一的學生會經歷的不同途徑及各個階段。 如果喜歡的學校不是校網內、是在區外,梁永樂建議家長也要立定決心,在自行分配學位報名該校後,即使在自行分配失敗,應該在統一派位甲部中照報。
小一自行分配學位: 小一自行分配學位以外,如何增加入讀心儀學校機會?
自行分配學位的學額設有上限,官立中學及津貼中學都可預留百分之三十的中一學額用於自行分配學位,餘下的學位及未能用盡的自行分配學額都會劃入統一派位。 申請私立和直資小學的分別:獲私立小學取錄的學生,仍可參加官津小學的「小一入學統籌辦法」;但接受直資小學學位的家長,就要簽署一份承諾書,答應放棄參加官津小學的「派位」。 不過,該承諾書卻無要求家長放棄其他直資小學的學位;故此,家長仍可讓子女參與其他直資小學的面試。 「小一入學統籌辦法」是香港特區政府統一管理所有官立及資助小學取錄學生的一套機制,如果你想你的子女享用免費小學教育,你便要及早了解這套小一派位機制。 梁永樂坦言,在小一自行分配學位階段,其實是否獲派心儀學校,結果完全與學生能力無關,因為這階段沒有筆試、沒有面試。 在小學「自行分配學位」這階段,全港所有官立/資助小學(統稱「官津小學」,佔整體學校約九成),會各自把 50% 的學位作為分配,每名學生只可以申請一間小學,但申請不受地區限制。
小一自行分配學位: 計分制
2022/23年度的小一自行分配學位日期將於九月開始報名,適齡學童的家長必須留意,升學專家梁永樂表示,家長別以為尚有許多時間作準備,但原來七、八月份暑假為黃金時期,家長必須把握關鍵三大策略。 為了子女在統一派位能提高入讀心儀學校的機會,很多父母不惜「孟母三遷」,搬入熱門的校網,如41網的九龍塘及12網的灣仔區等,始終大抽獎靠運氣,所以一般家長都會為子女報讀直資和私小做後備。 第一,父或母在該小學就職,而職位並無規限,所以不必為教師或校長,無論是文員、校工、資訊科技助理,只需是全職被僱用便可。 第二,申請學童的兄或姊於該小學就讀,例如在 2021 年申請 2022 年入學,兄或姊必須在 2022 年仍在該小學就讀。 我們製作了「2022 年度全港官津小學學額分佈」網頁,希望可以幫助家長了解每間小學以往的競爭形勢。 在例子二裡,由於「必收類」申請者已佔用了 30 個「自行分配學位」,這使競爭更加激烈,160 個「計分類」申請者,競爭 20 個「自行分配學位」,而「統一派位」學位只剩下 40 個,有 10 個學位給「必收類」侵佔了。
小一自行分配學位: 資助小學
除了「統一派位」外,近年愈來愈多學生經「自行分配學位」升讀心儀小學,人數更由2017年度約42%上升至2022年度約48%1、2。 如果家長有意為子女申請小一自行分配學位,記得留意以下分享的小一自行分配學位申請流程、重要日期及計分方法等,讓各位家長為來年小一註冊做好準備。 至於不參加中學學位分配辦法的學生,包括新來港兒童及就讀於不參加中學學位分配辦法小學的學生,可直接向心儀學校申請入學。 參加中學學位分配辦法的官立、資助、按額津貼及直接資助計劃學校一般於每年一月份接受下年度的入學申請。
小一自行分配學位: 統一派位
另外,留意獲派人數最終不等於可供申請的「自行學位」總數,原因有二:一是有些學校會「超收」,即是動用了留作統一派位的學額來滿足「必收生」需求;二是有些學校會「收不足」,即是沒有足夠人數申請「自行學位」。 小一自行分配學位2025 根據現行的小一入學統籌方法,在「自行分配學位」階段,主要分為「必收類」和「計分類」。 不少直資及私立學校已經開展2023/24年度的小一入學申請,而有意選取官立和資助小學的家長,一般可在9月開始領取小一入學申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