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港铁回复并未提供包括问题墙身的范围、导致事故的原因、工程监管的情况及对结构的影响等资料。 路政署在同月11日再去信港铁,不满港铁未能及时通报有关事故,对此感失望及不能接受。 馬頭角十三街由13條街道組成,當中有11條全直街道,街名字首分別以11隻寓意吉祥的瑞獸,龍、鳳、鹿、麒麟等命名。 十三街歷史悠久,這一帶的樓宇樓齡逾半世紀,龐大的唐樓群外表並不光鮮,但七彩顏色勝在夠特色。 樓上民居,樓下車房遍地,左右有茶記、小店,共冶一爐,湊成香港舊區獨有的味道。
- 自港鐵於2009年5月摒棄沿土瓜灣道興建沙中綫的「下路方案」,將土瓜灣站改設於鄰近宋王臺的位置起,已有居民認為此站應改名為「宋王臺站」[18]。
- 施工期間,車站地盤曾掘出大量來自宋元時期及清代的文物,以及保存完整的方井、建築物結構等[3][4],引起社會關注。
- 乘客只須以同一張備有可用票值之八達通,並於1小時內於香港站、九龍站或青衣站轉乘至機場快綫或任何港鐵之車程,即可享免費港鐵接駁服務(如途經尖沙咀站或尖東站轉綫,必須於30分鐘內完成)。
- 而大堂内近A、B出口之间的位置设有5间商店;而C出口旁亦设有7-11便利店。
- 2022年1月3日,隨上述車費優惠結束,港鐵在欣榮商場設置適用於此站及宋皇臺站的港鐵特惠站,為使用成人八達通的乘客提供港幣2元車費優惠[8]。
- 此外,若先乘任何一條龍運A線循「龍運機場巴士及九巴轉乘計劃」轉乘九巴路線,其後則不能再享用此優惠。
- 又例如,2006年市建局發言人表示,1998年宣布的25個重建項目並不包括土瓜灣北部馬頭角十三街。
因應古蹟辦要求,考古工作進一步擴大至整個土瓜灣站建造範圍,最終2014年9月完成。 港鐵公司按沙田至中環綫環境影響評估報告的建議,在土瓜灣站工程展開前,在工地指定範圍內進行相關考古工作,於2012年11月至2013年12月期間進行。 車站開放初期,不少市民到場參觀文物展櫃,以致須不時實施人潮管制措施,限制在指定範圍內近觀展品的人數,並播放廣播呼籲市民在其他時間前來[13]。 由於展櫃處於已入閘區內,乘客若駐足細賞文物,有逾時出閘之虞,港鐵在展櫃附近設置流動拍卡機,供乘客查閱入閘時間及出閘時限(入閘時間起計150分鐘)[14]。 大堂沿襲顯徑站與啟德站的做法,在通車前將已建成的客務中心改為「智能客務中心」,不設職員當值,僅設預載MTR Mobile的平板電腦供乘客查詢乘車資訊,以及連接車站控制室的視像通話裝置。 本文整理了土瓜灣好去處,趁現在還來得及,不妨有空到這區欣賞一下昔日的香港面貌。
土瓜灣站出口地圖: 工程
又例如,2006年市建局發言人表示,1998年宣布的25個重建項目並不包括土瓜灣北部馬頭角十三街。 [10] 而實際上十三街位處馬頭角,因土瓜灣/馬頭角本有新山作天然分界線,但後來新山被削平而變得不明顯,造成地名擴散/縮細的爭議,尤其以沙中綫宋皇臺站/土瓜灣站命名爭議最盛。 土瓜灣(英語:To Kwa Wan),古稱土家灣[1],是位於香港九龍半島東南部的一個海灣。 土瓜灣行政上屬於九龍城區的五個分區之一(即紅磡、土瓜灣、九龍城及九龍塘、何文田和啟德)。
而港鐵沙中綫土木工程總經理黃智聰表示,已指示承建商鑿開涉事兩幅牆壁總約320平方米牆身,以確保符合圖則[24]。 2022年1月3日,隨上述車費優惠結束,港鐵在欣榮商場設置適用於此站及宋皇臺站的港鐵特惠站,為使用成人八達通的乘客提供港幣2元車費優惠[8]。 土瓜灣站為一座地底車站,L1層為車站大堂;L2層為1號月台(屯馬綫往屯門);L3層為機電層;而L4層則為2號月台(屯馬綫往烏溪沙)[1]。
土瓜灣站出口地圖: 興建工程
車長在關上車門及月台門時,會走出駕駛室,確保所有門關上,且沒有乘客或任何物品被夾住,再進行指差確認,方會返回駕駛室。 TAW臨時車站於1983年8月15日啟用,現有車站於1986年4月23日啟用,當時稱為馬鞍山鐵路/馬鞍山綫/屯馬綫一期的部分則於2004年12月21日方啟用。 土瓜灣站地圖 土瓜灣站出口地圖2025 DIH車站於1979年10月1日因應修正早期系統通車而啟用,當時稱為屯馬綫一期的部分於2020年2月14日啟用。 土瓜灣站出口地圖 根據九廣鐵路公司[8]九鐵方案中,此站會和原計劃中的土瓜灣站合併(當時分別稱為「土瓜灣站」及「馬頭圍站」),並命名為馬頭角站。
当区议员查询监测点资料时,港铁以大厦沉降资料属私隐为由,称监察点数据不适合公开。 土瓜灣馬頭角的大型煤氣鼓曾是區內地標、居民的集體回憶,中華煤氣公司擁有,1956年開始投產,2015年其中一座被拆卸,現在只剩下唯一一座的煤氣鼓。 從1986年大埔廠房落成後,本地大部份的煤氣由大埔生產,馬頭角廠只作後備之用。 牛棚藝術村最具特色、最標誌性的便是以紅磚建成的維多利亞風平房,鋪瓦的屋頂、通花鐵欄裝飾、木造的天花橫梁、磚砌煙囪,充滿殖民時代的歷史氣息,2009 年被列為香港二級歷史建築。 土瓜灣以往稱作土家灣,名字源由有兩種說法,其中一種是說法是昔日這裏的海心島外形像土瓜,亦即番薯,因而得名,也有另一個說法是以前的居民主力種番薯而命名,不過現今已無從考究。
土瓜灣站出口地圖: 港鐵東涌綫及迪士尼綫
由於車站設置於繁忙的馬頭圍道地底,兩旁樓宇非常密集,因此興建車站的施工空間十分有限,故車站須採用側疊形式興建兩個月台,但每層月台仍然各有約8米的寬度,候車空間亦較何文田站觀塘綫月台寬敞[4][5]。 當中上層月台為1號月台(往屯門);而下層月台則為2號月台(往烏溪沙),而屯馬綫列車並藉着該設計進行軌道疊落交換[6]。 另外月台牆身焗漆板亦印有前地鐵公司退休建築師區傑棠所書寫的站名書法大字。 而香港中華煤氣表示證實有4條喉管沉降超出上限:一處接駁位出現滲漏;而其中兩處須更換成韌性較強的聚乙烯管:一處是聚乙烯管,因此毋須更換;而另一處沒有用戶,因此關閉喉管隔離。 車站地面出入口原設有玻璃,以讓天然光照射進出入口內,惟由於在2019年反修例運動期間,部分未啟用的車站出入口亦被破壞,港鐵其後以鐵皮遮蓋原玻璃位置,並在鐵皮髹上代表車站的藍色,及印上車站的名稱(當中其中文站名為書法字)。 當中上層月台為1號月台(往屯門);而下層月台則為2號月台(往烏溪沙),而屯馬綫列車並藉著該設計進行軌道疊落交換[6]。
工程完成後,1972年興建了現在的海心公園,島上的嶙峋怪石如魚尾石、海心石和大部份的自然景觀仍然保留,有傳拜過海心石就能有一段美好姻緣,因此吸引不少情侶前往。 海心石旁向海邊走,通過一段小橋便可到達粉色的海心亭,望向維多利亞港,是欣賞日落的好地方。 2023年6月,恆基地產以强拍統一土瓜灣落山道72至76B號及土瓜灣道72至76B號項目業權。
土瓜灣站出口地圖: 車站藝術
而根据调查报告显示,站内另一条通道的同类墙壁亦有两个位置,合共约41平方米墙面曾削筋。 港铁亦证实一名港铁监督人员对承建商削筋仍知情不报,故亦对其已开始纪律程序[23]。 土瓜灣站出口地圖2025 而港铁沙中线土木工程总经理黄智聪表示,已指示承建商凿开涉事两幅墙壁总约320平方米墙身,以确保符合图则[24]。 另外,由车站启用当日(2021年6月27日)至翌年1月1日期间,于土瓜湾站使用八达通出入闸的乘客每程亦可享港币1元(成人)或0.5元(包括小童、长者、残疾人士及学生)的车费扣减[17]。 2022年1月3日,随上述车费优惠结束,港铁在欣荣商场设置适用于此站及宋皇台站的港铁特惠站,为使用成人八达通的乘客提供港币2元车费优惠[8]。
土瓜灣站出口地圖: 车站命名
土瓜灣站(粵拼:to4 kwa4 wan4 土瓜灣站出口地圖 zaam6;英文:To Kwa Wan Station)係香港港鐵屯馬綫嘅車站,喺土瓜灣馬頭圍道落山道同江蘇街之間,喺2021年6月27號正式啟用。 而香港中华煤气表示证实有4条喉管沉降超出上限:一处接驳位出现渗漏;而其中两处须更换成韧性较强的聚乙烯管:一处是聚乙烯管,因此毋须更换;而另一处没有用户,因此关闭喉管隔离。 土瓜湾站及宋皇台站项目合同由“三星—新昌合营”取得,集团负责工程主要包括建造两个铁路车站以及全长约1.6千米的铁路隧道[14]。 根据九广铁路公司[9]对沙中线的最终方案,车站会与原计划中的宋皇台站合并(当时分别称为“马头围站”及“土瓜湾站”),并命名为马头角站。
土瓜灣站出口地圖: 車站結構
這裡唐樓林立,大多都仍舊保留舊時風貌,吸引不少人周末到來打卡,感受舊香港情懷。 土瓜灣道(英語:To Kwa Wan Road)是香港九龍土瓜灣內的一條大街道,四線雙向行車,有多線巴士及小巴途經及沿路設車站。 土瓜灣站出口地圖2025 土瓜灣站出口地圖2025 土瓜灣道北起啟德機場南邊宋皇臺道,南至浙江街遊樂場遊樂場東鄰,接連馬頭圍道。
土瓜灣站出口地圖: 月台類型
事實上,港鐵內部不遲於2009年7月,已將「土瓜灣站」與「馬頭圍站」分別改稱「宋皇臺站」和「樂民站」[19],但向外發佈多份沙中綫文件時,皆刻意遮掩圖則上的內部車站新名稱。 不過港鐵與承建商或商業伙伴之溝通中,卻使用新名稱[20],多份技術文件及招標文件皆如是[21][22]。 土瓜灣站出口地圖2025 2017年9月港鐵於尖東站舉辦招聘會,在場展示的全港鐵路路綫圖將此站顯示為「宋皇臺」。
土瓜灣站出口地圖: 啟用日期
2017年9月,港鐵於尖東站舉辦招聘會所展示的全港鐵路路線圖上,車站獲標示為土瓜灣站[11],唯港鐵回覆查詢指出有關資料僅是港鐵用作內部參考用途,未能作實[12]。 然而直至同年11月,政府宣佈車站定名為土瓜灣站,讓車站名稱更符合其所在位置及地理環境。 2018年6月12日,港鐵被揭發於車站連接月台及大堂的扶手電梯與樓梯之間的分隔牆疑未依照圖則進行,結構牆兩層鋼筋的其中一層被剪走,全幅牆身大約高20至30米,但港鐵的監工未有上報。 而路政署於同月5日知悉事件後,於同日及同月7日要求港鐵公司就有關事件提供相關資料。
土瓜灣站出口地圖: 接駁交通及車費優惠
兩鐵於2007年正式合併後,港鐵在2009年5月21日宣布經修訂的沙中綫九龍城段走線,由早期建議的土瓜灣道「下路」方案,改為經馬頭涌道和馬頭圍道的「上路」定綫。 新方案下土瓜灣站改設於世運道對出啟德新發展區邊陲(即香港飛行會舊址),走綫更靠近馬頭圍及九龍城舊區,方便更多區內市民使用東西走廊(已於2018年5月正名屯馬綫)。 後來啟德機場落實搬遷,因應當局提出的東南九龍發展計劃,1994年提出之《鐵路發展策略》將東九龍綫外移以服務九龍灣填海區,建議在填海區設置兩站,當中「九龍灣填海區南」站可視為土瓜灣站之雛形。 土瓜灣站出口地圖2025 2000年政府發表《鐵路發展策略2000》,首次提出沙田至中環綫的概念,九龍灣填海區南的車站正式命名為土瓜灣站。 2018年6月12日,港铁被揭发于车站连接月台及大堂的扶手电梯与楼梯之间的分隔墙疑未依照图则进行,结构墙两层钢筋的其中一层被剪走,全幅墙身大约高20至30米,但港铁的监工未有上报。 土瓜灣站出口地圖2025 而路政署于同月5日知悉事件后,于同日及同月7日要求港铁公司就有关事件提供相关资料。
土瓜灣站出口地圖: 車站歷史
此外,若先乘任何一條龍運A線循「龍運機場巴士及九巴轉乘計劃」轉乘九巴路線,其後則不能再享用此優惠。 乘客只須以同一張備有可用票值之八達通,並於1小時內於香港站、九龍站或青衣站轉乘至機場快綫或任何港鐵之車程,即可享免費港鐵接駁服務(如途經尖沙咀站或尖東站轉綫,必須於30分鐘內完成)。 免費港鐵接駁服務包括羅湖站及落馬洲站,但不適用於輕鐵、港鐵巴士、港鐵接駁巴士)及東鐵綫頭等額外費。 如使用市區預辦登機服務,免費港鐵接駁服務只適用於前往市區預辦登機服務之前一程港鐵車程。
土瓜灣站出口地圖: 工程期间照片
在2009年7月沙田至中環綫公眾諮詢大會的投影片,已經提及有地區人士和居民關注車站及出入口遠離九龍城舊區,故他們要求走綫更靠近九龍城舊區。 土瓜灣站出口地圖2025 2018年8月8日,有傳媒揭發2017年中港鐵撰寫的顧問內部報告,指出土瓜灣站附近出現大沉降。 引發多達23幢周邊樓宇及地下喉管沉降超出容許上限,當中有7個位置超標;另有3處喉管沉降超標,但港鐵未有通知煤氣公司。 不過港鐵及承建商未有按機制停工並繼續工程,而且沒有通報受影響居民。
土瓜灣站出口地圖: 车站构造
而於2017年9月,港鐵於尖東站舉辦招聘會所展示的全港鐵路路線圖上,此站獲標示為宋皇臺站,唯港鐵回覆查詢指出有關資料僅是港鐵用作內部參考用途,未能作實。 而同年11月,立法會交通事務委員會視察沙中線工地,港鐵工程總監黃唯銘對外回應時仍繼續使用原稱。 爲了不影響區內遺跡,港鐵公司修改了隧道鑽挖機豎井的設計及調整豎井建造工序。
土瓜灣站出口地圖: 月台
到2017年9月港鐵於尖東站舉辦招聘會所展示的全港鐵路路線圖,改稱為土瓜灣站。 土瓜灣地鐵站地圖 不過港鐵回覆傳媒指,有關資料僅是港鐵作為內部參考用途,並未作實。 土瓜灣站出口地圖 根據九廣鐵路公司對沙中綫的建議,馬頭圍站會和土瓜灣站合併,命名為馬頭角站。 在2007年7月的運輸及房屋局的合併方案建議中,重新建議興建馬頭圍站。 本香港地鐵地圖/路線圖可查詢觀塘綫、荃灣綫、港島綫、南港島綫、東涌綫、將軍澳綫、迪士尼綫、東鐵綫、西鐵綫及馬鞍山綫的車費。 一群九龍城南角道商戶指沙中綫工程封路嚴重影響商戶生意,南角道地盤由2013年開始施工至今,該路段一條行車線被封,另一邊亦改劃為雙黃線。
土瓜灣站出口地圖: 通車前開放日
建議修訂後的走綫,可以服務更多土瓜灣、九龍城及啟德新發展區的人口,讓區內大部分的住宅、學校和工商業區,都位處車站出入口附近500米的步行範圍之內。 九鐵新方案提出不久,政府即研究兩鐵合併之可行性,並要求兩間鐵路公司提出沙中綫合併方案。 2007年發表的合併方案將馬頭角站分拆,重設土瓜灣和馬頭圍站兩站,當時沙中綫仍是擬沿土瓜灣道地底興建。 合併方案中的土瓜灣站預期使用量仍屬偏低,但因啟德發展計劃中可能興建大型體育場館,故有關方面仍然希望於土瓜灣一帶分設兩站。 然而土瓜灣站的設立有可能影響到體育場館的人流管制安排,因此,土瓜灣站興建細節仍會受該計劃影響。 土瓜灣站出口地圖2025 土瓜灣站出口地圖 由於車站附近宋元遺蹟需要原址保留,導致整條行人隧道的走綫受到嚴重影響,需要另覓替代路綫,故未有隨同車站一併興建,暫時以臨時地面通道代替。
現時宋皇臺站設有一組車站藝術品位於車站月台,均為由香港藝術家黃麗貞創作的《大地陶詞》;另外,B出口通道設有攝影拼貼展示藝術品的研究、準備及創作過程。 大堂亦設有兩個展櫃展示逾400件文物,當中包括宋代貨幣、陶瓷器,建築構件以及19世紀末至20世紀中車站一帶的地圖、照片及日常用品。 車站大堂設有智能客務中心,並設置多個輕觸式熒幕可供乘客查詢行程及車站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