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期高級癌則應行根治性手術,否則難以治癒,特別是細胞學陽性者。 有主張高期高級的局限的癌病變時仍可行部分切除的手術,最後發現90%死於癌,而根治手術者死於癌僅30%。 輸尿管切除必須包括膀胱壁段,否則60%可發生膀胱癌。 一般持否定態度,因為有淋巴結轉移者很少自下而上超過一年的。
在我国,膀胱癌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占全身恶性肿瘤的3.2%,男性多见,男女比例4:1,平均发病年龄在70岁左右。 膀胱癌的致病原因很多,其中一个重要的而又常常被人忽视的原因就是吸烟。 尿瘤2025 在发达国家,吸烟引起的膀胱癌占膀胱癌总数的50%~60%。 吸烟者患膀胱癌的危险是不吸烟者的4倍,而且随着吸…
尿瘤: 临床诊断
由于肉眼与腺性膀胱炎、膀胱癌等无法区别,且有局部高复发率,术前确诊困难,常为术后病理所发现,常需要进行免疫组化才能确诊。 治疗常采用经尿道内镜,预后一般,认为恶变倾向,因此应加强复查。 低度恶性潜能尿路上皮乳头状肿瘤 是一种尿路上皮增厚且细胞学异型性极小的乳头状尿路上皮肿瘤。 PUNLMP 是一种罕见的肿瘤,患病率约为每年每 100,000 人中有 3 例 。 有很强的男性优势,男女之比为5:1;平均患者年龄为 64.6 岁 .
- 中晚期尿路上皮癌的病人,积极的治疗,能够延长1-3年的寿命。
- 雖然胰島素瘤是最常見的胰臟神經內分泌瘤,但還是很罕見,且這類神經內分泌瘤多數都不是惡性的。
- 膀胱過動症:患者在膀胱儲尿過程中,膀胱突然發生不自主的收縮而導致有一股急迫性、需立即排尿的需求,在達到廁所之前往往會有尿失禁的現象,且未有神經病變或泌尿道感染,就應該是「膀胱過動症」問題。
- 腎盂輸尿管癌有多器官發病的性質,可能存在膀胱刺激症状即膀胱腫瘤的表現。
由 Bowtie (保泰人壽,香港首間虛擬保險公司)和 JP Partners Medical(莊柏醫療,綜合醫療保健服務營運商)共同創立,利用革新的科技提供預防性、個人化的健康服務,以推動更好的醫療體驗。 Bowtie & JP Health 健康中心深信預防勝於治療,我們將深入了解客戶的整體健康狀況,提供個人化服務。 脂肪抽吸:透過針和抽吸管在病灶上打一個小洞,利用負壓把脂肪抽出來。 這種治療方法令患處的傷口小、恢復快,但仍有復發機會。 脂肪瘤雖不會發炎、或併發成膿瘡及皮膚壞死。 然而,大尺寸的脂肪瘤可壓迫周圍的組織,可能造成皮下脂肪萎縮或肌肉萎縮。
尿瘤: 骨髓瘤鉴别诊断
我们认为及早发现,及早治疗,可防止梗阻导致的一系列并发症,是治疗该病的关键。 经皮内窥镜手术 有作者使用内窥镜经皮肤通道治疗肾盂、肾盏上皮肿瘤。 采用口径较大、工作通道较宽、能见度较好的内窥镜进行手术。 对于生长在肾盏内的肿瘤,经皮入路比输尿管更易达到肿瘤部位。
有症状的患者和器官功能障碍的患者应接受药物治疗,包括皮质类固醇、化疗药物、蛋白酶体抑制剂、免疫调节剂、单克隆抗体、选择性核输出抑制剂、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以及靶向B细胞成熟抗原的细胞和抗体免疫疗法。 经常活动、补充钙和维生素D有助于维持骨密度。 诊断时,应测定维生素D的水平,并定期监测及相应调整维生素D的剂量。 镇痛剂和姑息剂量的放疗(18~24Gy)可缓解骨痛。 然而,放疗可引起明显的毒性,因为它可以抑制骨髓功能,降低患者对全身性化疗细胞毒性药物的耐受性。
尿瘤: 腎臟剖開…暴嵌「乳白玉米粒」!結石狂冒醫嚇壞:這顆已經不行了
營養師和物理治療師會指導患者培養正確的飲食和運動習慣來減重。 一般而言,以每週減重1-2磅的速度來減去原來體重的5%-10%,並長期維持,可減低患上慢性疾病的風險。 治療原則:單側應做包括患側腎、全長輸尿管及膀胱袖套狀切除,雙側時可保留一側功能較好的腎。 由於輸尿管癌復發率較高,且有腫瘤種植及多中心生長的特點,術後應按照膀胱癌治療原則做全身化療、膀胱灌註化療及定期膀胱鏡復查。 大部分睪丸癌的治療效果都很好,只是因為它是在睪丸產生的腫瘤,所以對病人造成的衝擊非常強大。
尿瘤: 病理改變
虽然局部进展性肿瘤患者(T3/T4或N+)的预后相对较差,但一般认为采用根治性肾输尿管切除+淋巴结清扫也可使这些患者受益。 对于已发生远处转移的患者,则应该优先考虑采用全身治疗。 上尿路尿路上皮癌包括肾盂癌和输尿管癌,其最常见的病理类型为移行细胞癌。 尿瘤 UTUC是一种相对少见的泌尿系统恶性肿瘤,占泌尿道上皮肿瘤的5%—10%。 7%—17%的UTUC可合并膀胱癌同时发病。 22%—47%的UTUC患者有膀胱复发的风险,而对侧上尿路的复发率为2%—6%。
尿瘤: 预后
如果是中晚期的尿路上皮癌,虽然经过手术治疗、化疗、放疗、靶向药物治疗、生物治疗等等综合治疗的情况下,也只能够控制病情,减轻症状,延长寿命,彻底治愈的可能性不大。 中晚期尿路上皮癌的病人,积极的治疗,能够延长1-3年的寿命。 另外,肝肾功能受损常见:11(15.7%)人在第一周期出现ALT升高,其中1人达255U/l,12人出现(16.7%)BUN升高,17人(23.6%)出现Cr升高,其中1人 umol/l。 在第二周期中,骨髓抑制和肝肾功能受损的不良反应均有不同程度下降。 此外其他毒副作用则随着化疗周期的增加有所增多,包括胃肠道反应23人(恶心、呕吐、便秘、食欲不振),发热伴尿路感染11人,明显脱发14人,耳鸣、皮疹、水肿、红斑、视力重影、哮喘、头痛、失眠、室早心梗各1人。 随着腹腔镜下根治性肾输尿管切除术和膀胱袖口状切除术在治疗UTUC中越来越受欢迎,有研究表明,侵袭性较强、肿瘤体积较大的UTUC患者腹腔镜术后预后较差。
尿瘤: 健康問答網關於腎盂腫瘤和輸尿管腫瘤的相關提問
HER2 IHC2+且FISH+或IHC3+患者的ORR为62.2%,HER2 IHC2+且FISH未知患者的ORR为55.6%,HER2 IHC2+且FISH-患者的ORR为39.6%。 结果提示RC-48可显著提高既往接受过至少一次全身化疗的HER2过表达(IHC 2+或3+)尿路上皮癌患者的缓解率。 除胃癌之外,荣昌生物还开展了多项针对不同实体瘤类型的临床研究,包括尿路上皮癌、乳腺癌。 骨痛、骨骼变形和病理骨折 骨髓瘤细胞分泌破骨细胞活性因子而激活破骨细胞,使骨质溶解、破坏,骨骼疼痛是最常见早期出现的症状,约占70%,多为腰骶、胸骨、肋骨疼痛。 解答:颅内生殖细胞瘤(IGCTs)治疗方法的选择依赖于肿瘤的部位、大小和病理性质等诸多因素,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也不同。
尿瘤: 手術治療
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应给予低钠、低蛋白或麦淀粉饮食,以减轻肾脏负担。 如有高尿酸血症及高钙血症时,应鼓励病人多饮水,每日尿量保持在2000ml以上,以预防或减轻高钙血症和高尿酸血症。 患病之后,保持乐观情绪,性情勿大怒、勿大悲伤,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是战胜疾病的重要一环。 注意身体锻炼,顺四时而调形体,可采取气功、太极拳等方法,以增强体质,预防疾病发生,或配合本病治疗。
尿瘤: 免疫学分型
不過,腫瘤太大或臨近視神經等重要構造時,放射線手術的效果較差且較容易產生併發症。 药物灌注疗法 文献报道有使用丝裂霉素C灌注治疗输尿管下段癌伴有膀胱输尿管反流的患者。 肿瘤切除后用噻替哌或BCG作上尿路灌注治疗以及用灌注疗法治疗上尿路原位癌,亦可取得一些疗效。
尿瘤: 骨髓瘤家庭护理
世界衛生組織定義肥胖為過量的脂肪堆積,並對健康構成風險。 肥胖症可以引發心血管疾病、中風、二型糖尿病、高血壓、退化性關節炎、腎病及部份癌症等。 神經及周邊血管疾病 – 病徵是小腿疼痛、腳部麻痺或潰瘍,當血循環受阻,潰瘍難癒合,嚴重者需截肢。 所謂腫塊指的是在器官上鼓起的東西,其中分為良性和惡性。
尿瘤: 膀胱癌都有哪些致病的危险因素?
1841年,法國病理學傢Rayer首先描述輸尿管腫瘤。 1902年,Albarran報道第1例在術前明確診斷的原發性輸尿管腫瘤。 尿瘤2025 截至1976年,世界文獻報道僅為2200例,而國內主要文獻統計原發性輸尿管惡性腫瘤,至1996年8月共報道280餘例。 陰莖癌好發於年紀較大的長者,由於陰莖細胞是一個不太分化的細胞,發生機率也相對很低,往往是因為運氣不好,或者有其他因素,才會不巧讓陰莖細胞癌化。
一般來說,即使神經內分泌瘤已經轉移,用手術移除原始腫瘤還是可以減少症狀的嚴重程度。 如果腫瘤無法全部用手術清除,還有標靶治療、化學治療等方式可以輔助。 若神經內分泌瘤只在局部、尚未轉移的話,預後較好,已經轉移他處的較為棘手。
尿瘤: 陰莖太短被嫌棄?1招無痛增長術 泌尿醫:恢復2~3公分
如果尿液表面漂浮着一层细小的泡沫,且久久不散,则很可能是蛋白尿。 自己鉴别的最好方法是,取一支试管装20毫升尿液,用手来回振荡,如尿液表面出现细小而久不消散的泡沫,可能是蛋白尿,不过还是要以尿液检查为准。 虽然蛋白尿通常表现为尿中出现大量泡沫,但泡沫尿并不意味着就是蛋白尿,偶然检测出尿蛋白异常,也不能说明肾脏一定有损伤。 正常人在寒冷、高烧、剧烈疼痛、情绪紧张、剧烈活动等情况下也可出现少量蛋白。 尿瘤 目前较为明确的两大致病危险因素是吸烟和长…
尿瘤: 骨髓瘤
主要的腦下垂體腫瘤由前葉長出,可分為無功能性腺瘤及功能性腺瘤。 T3期的肾盂癌由于肾实质可作为防止进一步扩散的屏障,其预后比T3期输尿管癌好。 多年来学者们企图寻找与预后有关的分子标志物。
尿瘤: 膀胱癌诊断
缺点是破坏了尿路的完整性,癌细胞可从经皮通道散漏,曾有1例发生癌接种的报道。 Jabbour等报道61例尿路表浅上皮癌患者用经皮治疗。 采用24号肾镜,钕-YAG激光烧灼肿瘤。 尿瘤2025 随访48个月(9个月~12年),总的癌特异生存率为95%,其中Ta期100%,T1期80%。 对健康良好,对侧肾正常的患者,经皮治疗为可选的治疗方法。 减少环境和职业暴露可能会降低发生尿路上皮癌的危险。
這個神經內分泌瘤絕大多數長在腎上腺,腎上腺髓質能合成腎上腺素,大家應該都聽過「看到失火,我腎上腺素整個飆升,跑到像飛的一樣奪門而出!」腎上腺素是會讓我們血壓升高,心跳速度變快。 有些患者則是表現持續的高血壓,吃藥也降不下來。 過去神經內分泌瘤曾被稱為「類癌」,因為神經內分泌瘤造成的病程比較緩慢、溫和,比起一般看到的癌症來說殺傷力比較小,但目前是以「神經內分泌瘤」這名稱取代類癌。
尿瘤: 診斷
攝護腺肥大:就是男性尿道周圍腺體增生,或形成腺瘤。 攝護腺肥大好發於50歲以上族群,在80歲以上的男性年長者則有80%患有攝護腺肥大症,可能會造成頻尿、夜尿的情況。 尿瘤 正常的人每天都得排尿,這是自然的生理反應,只要喝下足夠的水,平均每天排反6-7次都屬正常。
在颅顶骨中骨髓瘤的典型x线征象为分布不规则的多发穿凿形缺损,一见即可识别。 但长骨骨干发病时,骨质的破坏有时与此不同,根据x线照片无法与溶骨性骨肉瘤或转移瘤区别。 [治疗]化学治疗对多发性骨髓瘤具有一定疗效,对有严重贫血者可输血,有截瘫者施行椎板切除术,有病理骨折者施用适当的外固定。 约占膀胱肿瘤 0.06% ~ 0.33%,好发于膀胱三角区,好发年龄为30~40岁,组织学上起源于膀胱壁副神经节细胞,占全身嗜铬细胞瘤发生率的1%。 症状典型者出现与排尿有关的血压变化、间歇血尿及发作性高血压三联征,表现为排尿时血压升高、头痛、心悸及 大汗,甚至晕厥,数分钟后症状可缓解,约半数患者可出现间断性肉眼血尿。
部分毛狀星細胞瘤發生於下視丘與視神經交叉位置,臨床表現類似顱咽瘤,手術治療僅能部分切除,必要時再佐以化學治療來控制腫瘤進展。 其他常見的惡性腫瘤尚包括室管膜瘤(ependymoma)與生殖細胞瘤(germ cell tumor)。 室管膜瘤好發於小腦,另亦可見於大腦與脊髓,主要治療方式為手術切除與放射線治療,而化學治療效果較不顯著。
尿瘤: 腎盂腫瘤和輸尿管腫瘤
低级别乳头状尿路上皮癌的不良预后因素,超出 WHO/ISUP 组织学分级,包括多灶性疾病、肿瘤大小和伴发的尿路上皮原位癌 ). 多灶性疾病与疾病进展和较高的疾病相关死亡率有关。 高 MIB-1 增殖指数与不良预后相关 。 FGFR3 和 PIK3CA相关肿瘤的突变显示较低的复发率 ;而具有PTEN缺失的肿瘤显示复发率增加 。 在组织学上,这些肿瘤表现出尿路上皮的小梁和吻合索,内生生长模式内陷到固有层中( 图 1B )。 这些肿瘤通常为 CK20 阴性且显示低 Ki-67 增殖指数( 表 1 )。
小華(化名)是一位4歲的小男孩,3歲左右開始出現偶發性頭痛,另有左眼視力模糊情形。 因為突發性意識障礙與全身乏力被帶至臺大醫院急診室就醫,經腦部核磁共振檢查(MRI)發現有3.5公分的腦部腫瘤,位於蝶鞍上方,診斷為顱咽瘤(craniopharyngioma)。 視力檢查發現右眼正常,但左眼僅剩光感;腦下垂體功能檢查顯示生長激素分泌不足。 開顱手術順利將腫瘤完全切除,術後由小兒內分泌科醫師定期給予賀爾蒙補充治療;眼神經科醫師評估視力狀況維持穩定;手術後迄今5年,定期影像追蹤顯示無腫瘤復發跡象,身高體重發育達到同年齡兒童水平。 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的复发率为1%~7%,且多以尿路上皮癌的形式复发。
因此當輸尿管有腫瘤的時候,千萬不可以掉以輕心。 當確定輸尿管的腫瘤是惡性時,通常我們會建議病人採取單側腎臟及輸尿管全部切除,並且要清除該側後腹腔的軟組織以及局部的淋巴腺,以確保腫瘤不會有蔓延的情形。 然而在某些情況我們也會採取保守的手術方法,例如病人的另外一側腎臟及輸尿管發育不良,或是已經無功能,或是已被手術切除後只剩下患側的腎臟,此時切除腎臟及輸尿管勢必會讓病人面臨洗腎的命運。
上尿路上皮癌传统的治疗方法是开放性肾、输尿管全切除。 随着腔内泌尿外科的进展,有采用创伤较小的或较姑息性的手术方法,包括腹腔镜肾、输尿管全切除、输尿管镜或经皮内镜手术。 一般来说,高分化、低分期的肿瘤施行姑息性或根治性手术,疗效都较好;中分化肿瘤根治切除术疗效较好;低分化、高分期肿瘤用两种方法预后都较差。 内镜检查 影像学检查未能确诊的患者,对确实有血尿的一侧作输尿管肾盂镜检查,可发现较小的病灶。 软输尿管镜可到达各个肾盏,但视野较小,即使持续冲洗,有时观察亦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