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上月通過把綜合社會保障援助計劃的標準項目金額、公共福利金計劃下的高齡津貼(生果金)、長者生活津貼及傷殘津貼的金額上調2.6%,並追溯至2月1日起生效。 在今年10月《施政報告》中,亦已宣布計劃將兩層合併,津貼金額定於「高額長者生活津貼」的水平,而資產上限則定於「普通長者生活津貼」的較寬鬆水平。 現時「高額長者生活津貼」是每月3,815元,而「普通長者生活津貼」的收入及資產上限,以單身人士來計,分別為每月10,330元及36.5萬元。
申請人毋須經入息審查,申請門檻低得多,不過津貼金額則比普通長者生活津貼少一半,每月津貼金額為$1,475。 筆者並不同意津貼財政來源一定是來自入息稅的,而且這樣的論述是可能增加長者和納稅人(指入息稅)的矛盾。 其實政治成本便是指資產審查無可避免引起一些分化的作用,減低社會上的和諧氣氛。 筆者希望提出了一些概念和它們之間的關係後,大家便可更有效地討論這問題。 除了這兩項失誤外,資產審查的行政費用一般都比全民性的津貼為高。 另外,一些市民提到長者可能在申領前把資產轉移,令自己的資產合乎審查條件。
綜援資產轉移: 申請方法
鄧先生表示,保險是留作未來退休金,還有6年就供完,「現金價值」亦處於倍增期,無奈只能放棄申領綜援。 未能親自提出申請的人士如申請人未滿18歲而沒有家長或法定監護人,或申請人年滿18歲但經醫生證明身體狀況不適宜親自提出申請,其申請可由社署署長委任一名受委人代其辦理。 申請方法申請人可親自前往其區內的 社會保障辦事處、或用電話、傳真、電郵、郵遞或網上表格方式提出申請,或由政府部門或其他非政府機構轉介。 在接到申請後,社會福利署(社署)職員會安排約見申請人和進行家訪,以查核申請人的實際情況及所提供的資料。 如閣下正領取公共福利金計劃下的傷殘津貼或高齡津貼,並希望轉為領取綜援,請聯絡負責你傷殘津貼或高齡津貼個案的 社會保障辦事處查詢詳情。 綜援資產轉移2025 申請長者生活津貼時,申請人年齡必須為65歲或以上,以及資產及入息必須低於津貼計劃的限額,方能通過資產審查和入息審查。
- 根據政府的現金發放計劃簡介,綜援受助人及長者生活津貼受惠人在計劃下獲發的款項不會作為入息計算,由受助人領取款額起計的24個月內,該筆款額亦會獲豁免,不被計算為資產。
- 但自住物業、將來自用的骨灰龕、玉器、金牙及保險計劃現金值豁免。
- 相對其他轉移資產的方法,離岸儲蓄戶口擁有最高流動性:你可以立即以Online Banking/支票形式提取財富。
- 有關個別個案所獲發的援助金額,請向 社會保障辦事處的職員查詢。
- 在游說的過程中,我發現有部分議員,甚至政黨對計劃目的不是很清楚,存有誤解。
- 單身長者的每月總入息不可超過6,880元,而夫妻不可超過10,940元;資產總值方面,單身長者不可超過19.3萬元,夫婦則不可超過29.2萬元。
- 1968年,社會救濟不以現金援助,一家四口只提供20斤米/月(當年絲苗米0.12元/斤)。
2016年6月20日爭取全民退休保障聯席於2016年6月20日出席立法會退休保障事宜小組委員會舉行的公聽會並發言,聯席當天當中即場向委員會提交《爭取全民退休保障聯席:退休保障民間諮詢報告》。 綜援資產轉移2025 2013年5月由政務司司長領導的扶貧委員會(委員會)於2013年5月委託香港大學榮休教授周永新領導的團隊,就退休保障的未來發展進行研究。 2006年4月26日李卓人在立法會大會提出動議辯論「全民退休保障」,投票結果:地區直選23票贊成,2票棄權;功能組別10票贊成,1票反對,9票棄權,結果在功能組別以一票之差,動議未獲通過。 據政府統計處最新公布數字,今年1-3月失業率急升0.5個百分點至4.2%,為超過九年來高位,而就業不足率亦上升0.6%,為近十年來高位。 本港總就業人數及勞動人口按年跌幅分別為3.6%及2.2%,錄得有紀錄以來最大跌幅。 說起理財,很多人會提到資產配置,但其實並不是每個人都需要資產配置。
綜援資產轉移: 綜合社會保障援助(綜援)計劃
政府的扶貧式福利及相關審查制度令不少有需要的長者寧願每天生活在水深火熱中,也不願「搲爛臉」去申請政府福利。 綜援資產轉移2025 根據全民撐退保社福聯盟及全民養老金學者方案平台2017進行的調查,有近六成受訪長者表示即使自己或家人有經濟需要亦不會申領綜援,最主要的理由包括「負面形象」和「與家人同住」。 政府早前宣布,放寬綜合綜援計劃資產上限一倍,以協助更多失業人士合資格申請,放寛為期六個月,料額外開支涉及三十二億元。 綜援資產轉移 現時綜援申請人自住物業,首年不計入資產,健全單身成人的資產限額為三萬三千元,放寛後資產限額為六萬六千元。 社署資料顯示,截至今年二月,領取綜援的個案總數達廿二萬多宗,受助總人數逾三十萬人。
- 或許有人說「有手有腳、有骨氣」不申領綜援,但領取綜援的朋友同樣「有手有腳、有骨氣」,更是能屈能伸,大部分領取失業綜援的家庭都只是短暫需要社會的支援,渡過難關,便能自力更生。
- 中文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副教授黃於唱利用加權法,綜合7個調查的結果,顯示六成受訪者支持全民退保。
- 此外,政府會在兩年分階段下調綜援計劃的非健全受助人(即長者、殘疾人士及經醫生證明健康欠佳人士)的綜援標準金額11.1%。
綜援(全名為綜合社會保障援助(綜援)計劃),目的是以入息補助方法,為那些在經濟上無法自給的人士提供安全網,使他們的入息達到一定水平,以應付生活上的基本需要。 《經一》為有需要基層人士整合申請綜援資格、居港時間、經濟及資產要求和申請。 2018年4月14日立法會福利事務委員會召開公聽會,40多個團體出席討論高額長生津實施安排。 香港清潔服務業工會理事鍾碧梅指,高額長生津的資產限額14.6萬港元及津貼3485港元「死死聲」,是否寓意「叫長者去死」,質疑如何定出相關金額。 另外,團體爭取全民退休保障聯席在會前到政府總部外請願,團體批評高額長生津「又審又查」,長者年紀愈大開支愈多,金額不足應付基本生活,年中推出的年金計劃亦無助貧窮長者脫貧,重申要求全民退保。
綜援資產轉移: 申請失業綜援,需要準備什麼文件?
現屆政府就有關制度先後進行兩次主要的調整,讓更多低收入家庭受惠及所得津貼更多(見上圖)。 由於受惠家庭不一定是在貧窮線以下,政府於2018年4月將低津易名為職津。 至於家庭個案,家庭成員中有成人、長者或殘疾人士,其資產限額介乎兩萬二千元至十七萬五千元。 港府昨日在記者會上未有交代詳情,但提到料額外開支將涉及三十二億元。 政府和醫院管理局於2019年年初推出措施優化「撒瑪利亞基金」和「關愛基金」醫療援助項目的經濟審查機制,以減輕病人家庭的藥費負擔。
綜援資產轉移: 長者社會福利
另一種非常流行的資產轉移方法是開立離岸證券戶口,相信有買賣美股的同學大抵亦有所聽聞。 對比本港的證券戶口,離岸證券戶口不受香港證監會SFC監管,而是受美國證監會SEC,並更受到美國資產條例保障。 相對其他轉移資產的方法,離岸儲蓄戶口擁有最高流動性:你可以立即以Online Banking/支票形式提取財富。 因此,離岸儲蓄戶口普遍用於有流動性需求的人,譬如即將移居當地的人,用於提供移民初期所需生活費用。 第一種常用方法是開立離岸儲蓄戶口,即是把香港的銀行存款轉移至海外銀行。
綜援資產轉移: 失業人士申綜援 社署要求花光保險「現金價值」以符資產限額
申請人需填妥相關申請表格,並提供證明文件包括身份證副本及失業證明,並親身遞交到指定工會或地區的服務處。 工聯會職業發展服務處設立「緊急失業慰問基金」,為受新冠疫情影響,導致失業、出現經濟困難的僱員提供即時支援。 他指現時 長者生津定下如此複雜的申報準則,只會嚇怕長者,令一些原本有經濟困難的長者因擔心犯法,不敢申領。 另一些申領了長者生津的長者,可能會因不清楚申報規 定,被政府當作隱瞞資產處理,「政府係整個陷阱畀長者去踩」。 社署署長聶德權表示,申請的長者必須成為香港居民最少7年,亦要在申請日前最少連續居港一年。 聶指,長者如選擇領取生活津貼,就不可以再領取生果金、傷殘津貼及綜援。
綜援資產轉移: 周基利﹕長者生活津貼 資產審查和全民性的爭論
另外,行政長官在一月十四日宣布把普通長者生活津貼和高額長者生活津貼合而為一的建議,並把每月津貼金額劃一為高額長者生活津貼的金額(現時為每月3,585元)。 行政長官亦宣布大幅提升劃一津貼金額後的長者生活津貼單身長者資產上限至50萬元(適用於長者夫婦的上限則為75萬元)。 社會福利署(社署)今日(一月三十日)公布,綜合社會保障援助(綜援)計劃及公共福利金計劃下的資產限額將按既定調整機制於下月(二月)起調高。
綜援資產轉移: 綜合社會保障援助計劃
2019年1月7日政府宣布由2019年2月1日起,政府調高長者綜援門檻至65歲,如在2月1日前已領取長者綜援的60至64歲人士不受影響,但新申請人便要改領成人綜援,比長者綜援金額少1,060元。 2018年4月20日10多名基層婦女聯會代表到政府總部門外請願,要求落實對家務工作的肯定,包括向家務工作者提供津貼,及落實全民退休保障,以有酬工作的角度維護家務工作者的權益。 1973年香港政府發表《香港福利未來發展計劃》白皮書,並設立了「傷殘老弱津貼計劃」(後改稱「特別需要津貼計劃」),以協助75歲或以上的老人。 長者牙科服務資助項目經長者中心、社區中心和直接接受申請的牙科診所等服務單位,處理申請和為合資格長者安排首次牙科診期。 長者在完成所需的服務後不需付款,香港牙醫學會會透過其轄下的項目辦公室直接向提供診療服務的牙醫發放資助。 社署總社會保障主任伍耀興表示,詐騙綜援個案的手法層出不窮,部分個案透過前線職員揭發,其餘個案則主要透過市民舉報,社署再進行調查;亦有部分個案是透過房屋署及入境處等部門轉介。
綜援資產轉移: 資助金額及發放詳情
富戶政策推出多年,不少公屋家庭為了避免面臨收回單位或繳交額外租金,都會透過將子女戶籍除名,子女們需遷離公屋單位,令長者在年老後不能居家安老。 因此,富戶政策不但未達政府的預期效果,更違背老有所養及居家安老的社會政策,亦成為為政黨多年反對收緊的最大理由。 政府現時提出的年金計劃屬自願性質的,但有些人士卻提出「強制性」年金計劃。 而年金計劃的概念就是壽命較短的補貼壽命較長的參與者,從而去分擔風險。 因此,若政府推行「強制年金計劃」,從以上推論,很大機會以較貧窮、壽命較短的參與者補貼較富有、壽命較長的參與者,最終就會出現「劫貧濟富」的現象。
綜援資產轉移: 政府涼薄「失業可領綜援」
自力更生支援計劃是綜援計劃下的一項計劃,主要目的是為 15 至 59 歲,身體健全的失業人士或是每月從工作中所賺取的入息或工作時數少於社署所定的標準的人士提供現金援助的同時,鼓勵及協助他們尋找有薪的全職工作,達致自力更生。 在住屋方面,未能負擔租住私人樓宇單位的低收入家庭可申請入住公屋。 政府亦提供居屋和其他形式的資助出售單位,協助中低收入家庭自置居所。 現時全港有超過一半的長者居於公營房屋單位,包括出租公屋和資助出售單位。 而香港房屋委員會(房委會)設有多項長者配屋的優先計劃亦縮短了長者輪候公屋的時間。
綜援資產轉移: 香港房屋委員會及房屋署
他又指出,最低工資實施後,難免令工作量增加,但相信調查組人員應付得來,但他呼籲綜援受助人如入息有變,應主動向社署申報及更新資料。 申請失業綜援,基本需要準備身份證明文件、結婚證書或離婚文件(如適用)、資產證明、入息證明、與其他家庭成員的經濟關係證明等。 愛心齊抗疫失業緊急援助計劃向由2020年2月至今,因疫情而失去收入的家庭,提供一次性的生活援助金。 由即日起至善款用完之前,合資格家庭可提出申請,名額為200個家庭。 申請人可透過電話﹑傳真﹑電郵、郵遞或親臨社會保障辦事處提出申請。
綜援資產轉移: 長者生活津貼2021(長生津)
或許有人說「有手有腳、有骨氣」不申領綜援,但領取綜援的朋友同樣「有手有腳、有骨氣」,更是能屈能伸,大部分領取失業綜援的家庭都只是短暫需要社會的支援,渡過難關,便能自力更生。 在這個艱難時刻,是社會伸出援手的時候,為有經濟需要的家庭提供所需現金支援。 根據政府的現金發放計劃簡介,綜援受助人及長者生活津貼受惠人在計劃下獲發的款項不會作為入息計算,由受助人領取款額起計的24個月內,該筆款額亦會獲豁免,不被計算為資產。 至於將會派發的消費券,社署亦已同意,綜援受助人及長者生活津貼受惠人在計劃下獲發的消費券不會作為入息計算,同時由受助人領取消費券起計的12個月內,該批消費券亦會獲豁免,不被計算為資產。
交通意外傷亡援助計劃暴力及執法傷亡賠償計劃緊急救援基金由社署管理的四個主要慈善信託基金,為面臨經濟困難(如失去供養家庭成員或無法籌措足夠殮葬費)的家屬,提供臨時的經濟援助。 發出有關證明書,批准證明書持有人從死者銀行戶口支用款項,以支付死者的殯殮開支或死者生前贍養的人士的生活費,以及檢視死者的銀行保管箱。 自《2005年收入(取消遺產稅)條例》於2006年2月11日生效後,已故人士的親屬毋須就該日或之後去世人士的遺產繳交稅項,也毋須遞交遺產申報誓章或呈報表,或領取遺產稅清妥證明書以申請遺產承辦書。 然而,於2006年2月11日之前去世的人士,其親屬仍須為死者的遺產繳交遺產稅。 填妥並簽署申請表格,連同近照 2 張及有關證明文件的副本(見下文),郵寄或親身遞交至社會保障辦事處。 政府早前按既定機制,因應社會保障援助物價指數的變動,建議把上述各項金額調高2.6%,建議已於今年2月25日獲得立法會財務委員會通過。
綜援資產轉移: 家庭成員中有健全成人的個案
簡單來說,「逆按揭」能夠提取的貸款,取決於申請「逆按揭」時的樓價,即當時的市場狀況,退休時如遇上經濟不境或樓價泡沫爆破,所得的貸款金額便會大大減少。 而且「逆按揭」的金額亦是與通脹脫鈎的,實質購買力隨著日子會越來越低。 香港政府將於2018年中推出終身年金,首批規模達100億元。 香港按揭證券公司的香港終生年金計劃的設計是以65歲或以上人士為對象,投保人在存入一筆過保費後可即時開始提取年金直至終老。
年金是在大學修讀統計學時進行一項有關人壽保險的研究時所涉獵的範疇之一。 年金的概念加上上述有關強積金累積金額的問題,便是後來倡議成立公共年金的基礎。 在決定一個家庭是否符合資格領取綜援時,社署會考慮整個家庭的資源和需要。 換言之,社署會把所有家庭成員的每月收入和所需開支一併計算。
綜援資產轉移: – 綜合社會保障援助計劃
如綜援受助人經公共醫療機構醫生證明為需要經常護理,並經社署社工了解受助人的情況及其家庭的支援後,如獲推薦受助人可獲發「特別護理費津貼」,以支付他們在家中使用特別護理服務必須的費用,包括聘請照顧者必須的實際開支。 不過,正如羅致光以「高齡海嘯」來形容本港的老齡化問題,政府估算目前高齡長者約為17萬人,預料到2041年將急增至51萬人。 可以預見,佔綜援個案超過6成的年老個案,在未來亦會急速增長,政府也必須及早預備相應資源,不能掉以輕心。 綜援計劃的目的﹐是以入息補助方法﹐為那些在經濟上無法自給的人士提供安全網﹐使他們能夠應付生活上的基本需要。 綜援的審批機制嚴謹,對申請人的入息和資產限額都有明確限制,其中單身長者的資產限額只有47,000元,案中的黃女士在申請時虛報自己只有3,000元現金及1萬多元儲蓄,更在其後幾年與社署的12次定期會面中,繼續隱瞞和虛報。 直到2013年9月中才偶然「自爆」有隱瞞戶口,之後承認隱瞞了7份保單和10個銀行賬戶。
根據現行政策,綜援受助人不論是受僱當長工或臨時工,都須向社署申報。 受助人薪金的首800元可獲豁免計算,其後所賺的「一分一毫」,都需要與社署「對分」,豁免上限為2500元;換言之,如果月入超過4200元,超出的薪金都會在綜援金內扣除。 以一個四人家庭為例,如果援助金額為9300元,當戶主找到一份月入5000元的工作後,獲豁免計算2500元入息,須扣除2500元,援助金實際只有6800元,連同薪金的5000元,家庭總收入為11800元。 如超出「長者生活津貼」的資產上限,而又年滿70歲,可改為申請俗稱「生果金」的高齡津貼。
這篇文章我將會與你分享我們使用Binance的用後感和評價,如果你也是剛開始投資虛擬貨幣的話,希望這篇文章能對你有一點幫助。 若你對買賣美股/環球股票有興趣,那開立美國離岸證券戶口十分吸引:這種戶口多會受到美國SIPC 存款保障,如果證券商倒閉將有最多50萬美金的保障金。 他又表示,現時領取生果金的29萬長者將會首批獲長者生津,於4月5月自動發放,追溯至去年12月1日,扣除期間的生果金後,會收到6,550元。 有議員 已揚言會在預算案撥款中再拉布,但聶德權無回應一旦撥款受阻時,長者生津能否如期發放。 綜援資產轉移2025 1 現時仍在立法會財務委員會輪候審理的多項綜援改善項目之一,便是將最高豁免入息上限大幅提升六成至每月4,000元。
綜援資產轉移: 申請資格:
至今年9月底,一共有4 065人領取長者生活津貼同時有購買公共年金。 當中,26.7%是單身人士領取長者生活津貼及購買公共年金;31.2%是長者生活津貼下的夫婦個案3,當中一人購買公共年金;而更多(42.1%)的是長者生活津貼下的夫婦個案,而兩夫婦均有購買公共年金。 過半數(55.3%)的年金本金為30萬元或以下,有五分之一(21.2%)的年金本金是10萬元或以下。 到2011年,當前一屆政府的中央政策組在探討如何改善退休保障時,我是首次提出由政府成立「公共退休信託基金」,這便是後來簡化成為日後提倡的公共年金。 不過,當時的提議,除了在研討會上有討論,社會上基本沒有討論。 如有需要,社署會向衞生署署長/醫院管理局行政總裁索取醫事報告,以及向申請人的僱主和前僱主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