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理想的廚房中,其實我們不需要多餘的物品,每次使用後把烹調器具放回原位,做好「清潔、整理、收納」3 大步驟。 開放式收納美學、烹調器具的選擇,是這篇文章的核心內容,透過簡單容易的整理訣竅一起展開新生活。 近年更關注環保議題,學習更多重複使用的想法,希望透過以身作則改變大眾對環保的既定印象。 在環保意識方面我還在虛心學習,如果說斷捨離是更認識自我的過程,環保永續是對地球友好的生活方式。 以下分享的 Low Waste Challenge 是我新增的年度目標之一。 住戶只需把可回收的物料(如廢紙、金屬和塑膠)分類好,然後放置於屋邨或大廈內的回收桶或指定回收地點便可,非常方便。
- 在理想的廚房中,其實我們不需要多餘的物品,每次使用後把烹調器具放回原位,做好「清潔、整理、收納」3 大步驟。
- 換句話說,Reduce是個源頭,當Reduce做得很徹底時,我們就不用花很大的力氣去做Reuse與Recycle。
- 綠色團體和一些以學生和居民為服務對象的青少年團體/社區組織,獲前臨區局的「塑膠回收再造資助計劃」資助,推行了多項塑膠廢物回收再造計劃。
- 香港科技大學成功試行兩項由「賽馬會綠續.源園」計畫設計的減碳措施——人工智能可重用餐盒借用系統及智能「慳水」花灑頭,這兩項措施將於2023年秋季在香港可持續校園聯盟(聯盟)旗下八所資助大學全面推行。
- 在九九年四月至十一月,環保署派員出席了約30次區議會及轄下小組委員會會議,並協辦樓宇管理講座和嘉年華會,介紹「減少廢物綱要計劃」,爭取區議會支持減廢行動 。
- 為確保廢塑膠得到妥善處理,承辦商需實行一個全面監察計劃,包括於收集車輛安裝全球定位系統、備存電子化的數據紀錄,及於處理廠房安裝監控鏡頭系統。
此外,綠色生活嘉年華、二手家品市場、環保清潔劑工作坊、環境考察團及講座亦在36個屋邨舉行。 第9期活動更成功招募超過2千名義工擔任綠屋邨大使,以協助這些減廢活動的進行。 獎勵計劃旨在推動物業管理人員及清潔員工,更積極推動及協助參與屋苑的回收工作,因此環保署鼓勵居民組織及物業管理公司合適地分發獎賞禮品予所有參與回收物收集、分類、清理等工作的物業管理人員、清潔員工等人士。
減廢: 廢校大海嘯!少子化衝擊200所國小恐廢校 教育部提解方
除這類廢物外,各堆填區每日現接收大約9,000公噸都市固體廢物和1,000公噸特殊廢物。 減廢2025 在九八年十二月,我們向各委員簡介九八年十一月五日發表的「減少廢物綱要計劃」,就計劃的目標作說明;委員並知悉,當局將籌組減少廢物委員會,推行這份綱要計劃。 在九九年二月,減少廢物委員會正式成立,經協定後,本委員會每年將會向環境諮詢委員會提交報告,闡述年度內「減少廢物綱要計劃」的進展。
雖然本委員會工作進展良好,但仍有不少重大問題尚待解決。 首先,我們要說服公眾,尤其要使立法會議員明白,實有必要按「污染者自付」原則,在堆填區徵收費用,因為沒有收費措施配合,難望消減廢物量,推行回收再造。 市民如想減少廢物,為環境出一分力,不妨選購一些包裝較簡單的產品,還有自備循環再用的購物袋,而棄置的廢紙、金屬及塑膠則應分類回收。
減廢: 減少廢物及廢物重用
金益鼎指出,新竹二廠預計2024年初商轉,主要處理廢棄的太陽能板,並配合政府的政策將處理後的太陽能板資源化。 強調將持續關注未來電池製造的主流方向及成分,進而研發廢棄電池處理回收技術,整體營運可望隨著太陽能板及電動車廢電池的回收處理業務持續成長。 科大亦於今年2月起在學生宿舍試行智能「慳水」花灑頭,鼓勵宿生縮短淋浴時間,節約用水。 智能花灑頭內置水力驅動 LED 指示燈,可按照實際用水量轉換顏色,提示使用者趕快完成;同時每分鐘的出水量低至 6.6公升,表現比「用水效益標籤計畫」最高評級的傳統花灑頭更勝一籌,節省用水多達26%。
「綠在區區」社區回收網絡由回收環保站、回收便利點及回收流動點所組成,至今已有超過160個公共收集點,接收塑膠、玻璃樽、小型電器、四電一腦、慳電膽/光管、充電池,以至廢紙及金屬等常見的回收物。 所收集的回收物會交給下游回收商妥善處理,轉廢為材。 除了支援社區回收,「綠在區區」亦會透過舉辦多種環保教育及宣傳活動,從多角度把綠色生活文化注入社區。
減廢: 減少廢物
今天出席記者會的親子共學促進會理事長閔柏陵也分享了個人經驗:她跟共學小孩聊天,請大家帶橡皮筋來實驗套在西瓜上的切西瓜方法,小朋友回應她,不用帶,因為公園到處都是橡皮筋,隨便撿就有。 閔柏陵呼籲環保生活就是將「一次性」轉變成「多次性」使用,讓我們從「自備餐盒」開始。 更嚴重的是,這些紙容器為了防水、防熱,大多加了一層塑膠淋膜,所以回收時不能視為一般紙類,必須再經過特別處理才能除掉淋膜,因為能處理的廠商太少,所以絕大多數的紙容器只能送進焚化爐。 人工智能可重用餐盒借用系統由自動售貨機及逆向自動售貨機組成,分別用作借出及歸還餐盒,是首個於亞太地區高等院校推行的同類型系統。
環保署於2007年推出工商業廢物源頭分類計劃,鼓勵物業管理公司方面發揮帶頭作用,在不同類型的工商業處所內建立及推行合適的廢物回收機制,讓業戶/租戶可於工作場所內輕鬆地參與廢物分類回收。 我們亦須採用先進科技縮減需要處置的廢物體積,以保留珍貴的堆填區空間。 經過詳盡的研究,我們正計劃發展以焚化為核心技術的綜合廢物管理設施,大幅減少廢物的體積以及回收能源。 減廢2025 另外,我們會發展有機資源回收中心,把已被源頭分類的有機廢物轉化為有用的產物。
減廢: 減少廢物計劃
由於這類設施選址時往往遭當地社區反對,因此需要較長時間才能落實。 醫療廢物包括根據《廢物處置條例》第2條及附表8界定的各種從醫療、化驗所和研究等業務產生的廢物。 醫療廢物必須妥善管理,以盡量減低其對公眾健康構成的危險或對環境造成污染的風險。 建築廢物包括來自建築、裝修、拆卸、土地挖掘及修路等建造工程所產生的廢物。 透過廢物分類處置,惰性廢物可用作填海物料,非惰性廢物會被運往堆填區。
減廢: 香港書展2023︱「綠在會展」回收近2,300公斤廚餘 將送往O・Park1轉廢為能
透過各種渠道,例如攝影比賽、吉祥物設計比賽、「廢事話你知」問答比賽、活動網站、減廢教育海報及專家分享工作坊,向居民發放減廢信息。 於都市固體廢物收費實踐計劃推行期間,在參與的公共屋邨住宅大廈內的公共地方展示宣傳海報及免費模擬指定垃圾袋。 香港人口眾多,加上廢物處置設施會在不久將來飽和,因此減少及回收廢物實在是非常重要。 本文將介紹回收再造的重要性、政府如何鼓勵各界人士積極參與、廢物回收的方法,以及獲取更多相關資料的途徑。 減廢2025 今天出席記者會的離島餐飲業者/澎湖海鮮皇族共同創辦人何欣潔表示,餐盒廢棄物在離島的問題比在台灣本島嚴重。
減廢: 回收計劃
該社已在幼稚園舉辦了近百 個減廢工作坊,多次進行廢物回收比賽。 長春社又為教師、屋邨管理人員和家庭傭工安排了近20個訓練工作坊。 此外,約有80名青少年參加了長春社的訓練計劃,其後在所屬屋邨舉辦展覽,進行問卷調查,或登門拜訪住戶,藉以宣揚減廢信息。
減廢: 廢物的種類
我們計劃發展廢物能源回收設施,每日處理6,000公噸廢物,可行性 研究將於二○○○年初完成,隨後便會諮詢公眾意見。 如獲撥款,首項廢物能源回收設施可望在二○○七年落成啟用。 為解決這問題,在廢物的產生和回收再造等事宜上,政府部門必須加強合作,並且增設公眾填土區。 在一般日子,香港每天仍然產生接近50,000公噸固體廢物,其中約30,000公噸惰性 拆建廢料運往公眾填土區傾倒,另有8,000公噸拆建廢料運往3個策略性 堆填區棄置。
減廢: 教育及宣傳支援
同時,環保署正積極推動就廢電器電子產品及玻璃飲料容器引入強制性生產者責任計劃,並分別在2015年3月及7月就兩項計劃的立法建議提交立法會審議。 我們亦同步推行各項所需的輔助措施,包括發展廢電器電子產品處理及回收設施,以及逐步擴大玻璃容器的回收網絡。 根據可持續發展委員會的建議,我們制定了都市固體廢物收費的框架方案建議,並於2015年2月向立法會介紹。
減廢: 綠色建築 : 生態、節能、滅廢、健康 = Green architecture
在這計劃下,設立了高層次的委員會(即「減少廢物委員會」),並為各界別成立減廢工作組,以制訂和促進減廢工作。 界別工作組是政府與業界的有效溝通渠道,透過直接聯絡,可得知業界對減廢措施效用的即時回應,了解業界在參與減少廢物和循環再造方面,需要什麼協助。 至於生產者責任計劃方面,在2009年7月,塑膠購物袋環保徵費計劃正式實施,成為在《產品環保責任條例》(第603章)下首個強制性生產者責任計劃,透過直接的經濟誘因,以減少濫用塑膠購物袋的情況。 基於計劃有效減少受規管零售界別所派發的塑膠購物袋,我們進一步就擴大計劃的建議諮詢公眾,並獲得社會普遍支持。 在立法會通過相關的法例修訂後,塑膠購物袋收費在2015年4月1日全面實施。
減廢: 參與方法
網上及宿舍大堂亦會實時顯示宿生平均淋浴時間和耗水量等數據,提高宿生的「慳水」意識。 現時科大在兩座學生宿舍安裝了 減廢2025 85 個智能花灑頭,超過1,000名宿生可使用新裝設的花灑頭;而計畫將進一步於八所成員院校一共17座學生宿舍安裝895個智能花灑頭,估計可讓近6,000名宿生使用。 過度消耗即棄用品及水資源,不但對環境造成嚴重負擔,更會增加碳排放,加劇全球氣候暖化。 現時的堆肥以禽畜廢物為原料,在新界沙嶺生產,九九年的堆肥量超過7,000公噸。 2020 年創辦『生活的基本』生活風格媒體,致力推廣極簡生活,把有整理的價值傳遞出去。 減廢2025 對生活品質有所追求,喜歡簡單的事物,嗜好是整理收納、縫紉鉤織、閱讀寫作,與你一起有意識地過生活。
減廢: 減少廚餘運動
極簡後減少不必要的消費,間接降低過量包裝和運輸的碳排放量。 現有的物品只要還未損壞便持續使用吧,以一物多用為原則為物品想出新用法也可以,「重複使用」比「回收再造」更有價值,真的不能再使用的東西才丟棄。 減廢 經「綠綠收」收集的可回收物會交由環保署指定的下游設施轉廢為材。
面對過去衝動購買的物品,才發現自己擁有很多非必需品。 實踐少物生活的過程,重新審視物品與自己的關係,逐一整理心底裏屬於過去的情感。 在俱備生活感的空間展現「人情味」,了解物品對自己的價值是什麼,為何選擇保留下來? 當你在規劃空間時,以減少自己的負擔為首要任務,繼而以「一個動作即可完成」為重心,減少拿取的步驟。 因為嘗試可重用化妝棉,我下定決心不再買普通化妝棉。 卸妝或使用化妝水都可以用,之後使用化妝水盡量改為用手上。
金益鼎今年發放現金股利1.88元,金益鼎表示,整體營運可望隨太陽能板及電動車廢電池的回收處理業務持續成長。 金益鼎6月營收達2.88億元,月減10%,年減21.8%;今年上半年營收18.08億元,年減2.3%。
減廢: 廢物
換言之,香港超過八成人口可使用其居住地方的回收桶,進行廢物源頭分類回收。 棄置的廢物數量減少,代表無須再增加堆填區的面積,珍貴的土地資源便可更有效地利用作改善我們的生活環境。 擬進行的工作,可協助本地的回收再造業發展,並進一步向公眾推廣減少廢物和回收再造,詳情請參閱附件III。 在九九年下半年,長春社的工作重點是教育新一代關注減少廢物。
減廢: 宣傳品
我們在30個屋邨舉辦深化教育課程,安排各式各樣的推廣活動,包括同樂日、講座、工作坊及教育推廣的參觀活動。 我們透過「綠樂無窮在屋邨」計劃第七期,招募了約2,600位綠屋邨大使並完成培訓。 另外,在全港700多條鄉郊村落的垃圾收集站都已設置了三色回收桶,收集村民送來的回收物料。
觀點舉隅甲同學:我認為教育市民如何減廢,最有效達到減少廢物。 因為市民有減廢的意識和行動,才能根本性地源頭減廢。 當市民知道如何 把垃圾分類,把廢物棄置於適當的回收箱和垃圾筒,便能回收部分的垃圾,循環再造,減少廢物。
除了以上「走飲管」和「帶備環保袋外出」這兩個項目,在 2021 年開始更重視環保意識,接下來會分享由 2020 年尾開始的小改變。 六個屋邨分別採用自助或「桶換桶」的收集方式回收廚餘。 物業管理公司,業主立案法團或業主委員會可於網上填妥 報名表 或下載 減廢 申請表 並在填妥後經傳真或電郵遞交給環保署。
減廢: 減廢指引
物管公司可掃描專用二維碼填寫網上電子表格提出其它服務要求,包括額外的回收物收集服務、申請回收桶或宣傳海報等。 「媽盟」理事長陳藹玲表示,大家對環保3R耳熟能詳,包括:Reduce、Reuse、Recycle,Reduce屬於預防措施,而Reuse與Recycle比較屬於救措施。 換句話說,Reduce是個源頭,當Reduce做得很徹底時,我們就不用花很大的力氣去做Reuse與Recycle。 減廢2025 另外,自備餐盒也比較安全,因為外帶的紙餐盒或塑膠餐盒,在高溫下可能釋出三聚氰胺;塑膠袋直接裝熱食更有塑化劑的疑慮;防水防熱的包裝紙,經常含有PFAS(全氟烷酸類)這類持久性污染物質,危害免疫系統。 證書持有者更可在由環運會舉辦的「香港環境卓越大獎」中獲得額外分數。
減廢: 服務
因為澎湖人口約十萬人,但夏天觀光季會有上百萬人湧入澎湖,每年產生高達約2.4萬公噸的垃圾,這麼多的垃圾都需要仰仗船運運回台灣處理或在澎湖就地掩埋。 台灣各縣市垃圾處理不易,難有餘力協助處理澎湖的垃圾,就地掩埋則造成澎湖環境與海洋生態破壞。 她表示,從源頭減少是必要的解方,因此才會號召澎湖的店家和攤販一起響應自備餐盒,希望呼籲民眾、觀光客都能從自身做起,一起保護離島環境。 香港會議展覽中心(管理)有限公司於今年香港書展首次推行的「綠在會展」廚餘廢物回收行動,共回收接近2,300公斤的廚餘,廚餘將送往政府屬下廚餘處理設施O・Park1,轉廢為能。 年內,我們檢討了海外及本地的堆肥技術,並對堆肥的市場潛力進行研究。 在考慮是否興建額外設施生產都市固體廢物堆肥時,我們需要更多有關堆肥產品質量及市場潛力的資料,並且有必要把堆肥與其他減少廢物體積的方法作一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