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所見的香港大會堂紀念花園,已不是Ronald Phillips的原來設計,除保留原來的長廊及大戰紀念龕外,總體上的設計在1992年至1993年間曾經歷過大翻新,是由馮永基團隊重新構思的,跟從前的紀念花園已有所不同。 一是把整體布局分割為兩區:「靜態」綠林區及「動態」流動區,給游人兩種截然不同的觀感享受,令兩者不受干擾,并藉此疏導婚禮中因大量人群而引致的阻塞問題;二是以中軸線強化紀念龕的重要性;三是以水體營造安寧祥和氣氛,改為現在所見的花槽。 四是進入低座音樂廳大堂的琴鍵地鋪圖案,采用描繪表演藝術的琴鍵符號。 中環是香港商業核心,亦是文化熔爐,你會在轉角發現逾百年歷史的唐樓,忽爾遇上街頭塗鴉,再到文青蒲點參觀藝術展,或許找一個晚上,在舉杯暢飲之間體驗港式夜生活。
- 他任職政務司四年半後,至1989年10月退休,職務由曹廣榮接任。
- 香港開埠初期,治安惡劣,需要龐大的警隊鞏固由少數英國人管治的一個華人社會。
- 涉及售出物業為鰂魚涌柯達大廈二期13樓3號室(包括儲物室),物業面積約2,,250平方呎,呎價約13,333元,從價印花稅將由買方支付,預計8月18日完成。
- 我想像一下,如果江澤民逝世,或者某隻小熊因貪吃蜜糖被叮到過敏死去,我應該會毫無感覺,甚至可能喜聞樂見,因為那種因著利益而服從的關係,叫做援交。
- 毛妹原名袁經綿,“毛妹”是她的乳名,也是她參與其父的電影作品時用之藝名。
滙豐銀行日前任命廖宜建為亞太區環球銀行業務主管,出任後將直接向滙豐銀行亞洲區行政總裁王冬勝,以及滙控環球銀行和市場業務聯席主管Greg Guyett匯報。 長久的殖民時代,香港的硬幣其中一面都刻有大英君主的肖像——伊利沙伯女皇二世(台譯:伊莉莎白二世)——隨著每一次買賣,硬幣都會流通在每個人的手中。 硬幣上,女皇陛下的面容也會隨著歲月而更動,例如愈晚鑄造的硬幣,愈顯得更成熟或是更蒼老一點。 廖本懷 在訪問過程中提到父親廖本懷時,他多次反問記者:「可否不問這些?」但事實上,父親廖本懷卻是引導他成為建築師的源頭。 近日Netflix大熱紀錄片《以神之名:信仰的背叛》熱播,揭開韓國攝理教教主鄭明析借宗教之名,性侵近千名女信徒,受害人包括方力申女友葉萱Maple,事件引起極大迴響。 捷克首都布拉格有反政府示威,要求解決高通脹問題,並終止對烏克蘭的軍事援助。
廖本懷: 香港回歸儀式當中,中國升旗手朱濤响…
近年香港對文化保育的呼聲高唱入雲,問及對古蹟的歷史意義,廖本懷正色道:「古蹟之意義完全不能夠用金錢衡量,它們有特別的地位,絕對須予以保存。」由1867年的德格拉斯堡,至拿撒勒樓時代,到1956年正式啟用,大學堂已經走過一個甲子。 春去秋又來,今天,千塊頑石疊成的百年古堡仍在山上巍然屹立,仍然有很多很多的明天。 我想像一下,如果江澤民逝世,或者某隻小熊因貪吃蜜糖被叮到過敏死去,我應該會毫無感覺,甚至可能喜聞樂見,因為那種因著利益而服從的關係,叫做援交。 然而,對於我這代在香港出生,受英國殖民教育長大、曾經活在英式但在地化的社會制度,也又沒有英國歸屬感的港人來說,卻還會因為英女皇逝世而傷心,歸根結底的原因應該是「愛」。 女皇陛下以及英國皇室本應是遙不可及,但又那麼接近我們的生活。
- 本書以自傳形式,對馮永基豐富的建築知識、官場經驗及人生閱歷作出回顧。
- 日本放送協會引述福岡縣警方表示,今天上午7時左右在筑紫野市發現一名男子死亡,經確認是「大丸別莊」前社長,現年70歲的山田真。
- 當時陪同英女皇落區視察的前政務司廖本懷接受傳媒訪問時,形容對方友善、無架子。
- 前特首梁振英在任內《施政報告》提出重建華富邨,重建計劃幾經波折後,工程訂於2020年開展。
- 我們訪問廖建築師,講及華富邨時他便非常雀躍,細說他如何以一位家庭主婦的角度來設計,如何以雙塔式的設計提供經濟效益,亦增強鄰舍之間的守望相助。
- 內地及香港市場為滙豐重要的盈利貢獻地區,諸位競爭人選當中,滙豐亞太區環球銀行業務主管廖宜建及滙豐中國行長兼行政總裁王云峰呼聲最高,未來有望掌舵該集團重要市場的業務擴張。
第十二輯【香港故事】,主持李志剛,透過十集節目,帶出地道的建築物如何建構了屬於這裏的生活面貌,並藉著有份參與設計與規劃的建築師,道出香港的建築故事。 香港舞蹈發展基金有限公司每年舉辦獎學金比賽,頒發獎學金予傑出的年輕舞蹈家,又經常邀請國際著名舞蹈家來港舉辦講座及課程,還為年輕舞蹈家提供各項舞蹈進修、贊助他們出國交流、演出及比賽,藉此提升香港舞蹈文化水平。 談起香港公共屋邨建築的經典範例,歷史悠久而且設計獨特的南區華富邨定必榜上有名。
廖本懷: 香港房屋委員會及房屋署
廖宜康曾就讀英國的伊頓公學及美國康奈爾大學的建築系,畢業後回港工作,後來創立了個人的建築師樓。 廖本懷2025 他曾取得西九設計比賽亞軍,只敗給國際建築大師Norman Foster,因此在建築界打響名堂。 多年來他有份參與的著名工程包括澳門新葡京酒店、灣仔服務式住宅Garden East、北京星源匯等,活化計劃則有大澳警署以及薄扶林伯大尼修院。 廖本懷表示,英女皇首次訪港時,他正擔任房屋署署長,當時陪同對方到訪剛落成的何文田愛民邨,探訪居民及到街巿視察,對方都很高興。 第二次訪港時,廖本懷以政務司身份陪同視察當時的沙田隆亨邨、沙田新城市廣場,以及到沙田馬場欣賞賽事。
日本放送協會引述福岡縣警方表示,今天上午7時左右在筑紫野市發現一名男子死亡,經確認是「大丸別莊」前社長,現年70歲的山田真。 報道又說,警方在停泊在附近的汽車上,發現疑似是遺書內容的便條,從遺體及現場狀況等判斷他是自殺。 廖本懷2025 福岡縣政府早前發現「大丸別莊」內的大浴池一年只換兩次水,一度檢測出退伍軍人菌最高含量超標3700倍。 福岡縣政府日前以涉嫌違反「公眾浴場法」提出刑事起訴,警方到旅館及山田真的寓所搜證。 名媛蔡天鳳疑遭前夫鄺港智一家殺害分屍案,鄺的女友人潘巧賢涉協助罪犯經水路逃走,早前在內地被捕,其社交網不乏與明星的合照,當中更有多張與關楚耀的合照,經常一齊食飯之餘,仲不時頭貼頭表現親暱,似乎關係匪淺。 近日再有眼利網民發現原來潘女曾與關楚耀媽媽合照,並稱呼對方為契媽:「to my leng leng 契媽愈來愈靚最緊要身體健康開開心心!愛你!」意味住關楚耀係其契哥,難怪咁親密。
廖本懷: 香港首批雙塔式大廈
雖然廖本懷沒有成為著名的建築師,但他卻成功啟發了長子廖宜康對建築的興趣。 廖本懷2025 看廖宜康贏得西九文娛藝術區設計比賽亞軍,到近日完成了廣受矚目的中環潮人服務式住宅Yin,就知道何謂青出於藍勝於藍。 冇幾耐,佢先升任屋宇建設處處長,1973年,他成為首任房屋署署長,並推行居者有其屋計劃。 去到1980年代,廖本懷已經係當時政府重要嘅官員之一,兼任立法局、行政局官守議員,最高峰嘅時候仲做埋政務司,係第一位華人做到呢個職位。 畢業之後廖本懷先係擔任講師助教,去到1960年先加入政府,任職屋宇建設處負責參與新建屋計劃樓宇設計,喺華富邨嘅設計上更加體現到佢嘅功力,令到大部分單位都可以面海之餘,仲運用咗首創雙塔式大廈令平整地基工作較為方便。 前房屋署署長廖本懷見證了香港的蓬勃發展;在他眼中,香港確實「快高長大」。
廖本懷: 頭先阿史提及過1991年演藝界主動發起「演藝…
廖本懷說,在行程完結時,英女王對他說「I like what I saw」,表示喜歡訪港的所見所聞。 廖宜康自從於○二年打敗不少國際大行贏得西九文娛藝術區設計比賽亞軍後,即成為城中炙手可熱的設計師,繼成功活化百年古迹薄扶林伯大尼修院後,連政府都邀請他商討景賢里的復修方案。 喺介紹到早期香港公共屋邨嘅歷史果陣,經常都會提到一個人人名,佢就係廖本懷,唔少著名嘅屋邨好似馬頭圍邨、和樂邨、福來邨及華富邨等,都係由佢設計。 為回顧邨內歷史,華富邨今日舉辦「華富半世紀歷史文化之旅」,現場設有攤位遊戲,亦有團體在台上表演,為即將重建的華富邨道別。 有份設計華富邨的本港首位華人政務司、前房屋署署長廖本懷,及運房局常任秘書長兼房屋署署長應耀康亦有出席。
廖本懷: 美國年輕人讀大學數目大跌
我從小便不吃餅乾,他不喝牛奶,每晚我都跟他用一塊餅乾換一杯奶。 華富邨是香港及世界建築史上很重要的一個高密度建築群典範,若如之前的蘇屋邨般完全拆掉,實在是太可惜了。 廖本懷2025 廖本懷 廖本懷2025 光大新鴻基財富管理策略師溫傑指,滙控是一間大機構,不會因個別人員交替有大影響,加上遴選職位僅為地區高層,料不會引起過度關注,認為將具中國背景納入候選人標準為正常,「亞太區找一個熟悉當地市場的人好合理」。
廖本懷: 女王與狗:英國女王的「最後一隻柯基」
活動包括:獎學金選拔賽、邀請世界出色的舞蹈家來校教授暑期舞蹈班、爵士舞蹈班等。 學校又積極參與各項大型活動的演出:「花車巡遊賀新歲」、 「七一回歸周年大巡遊」、「健康快車」及「奧比斯」等公益活動。 英女皇伊利沙伯二世逝世,她曾經在1975年及1986年兩度訪港。 當時陪同英女皇落區視察的前政務司廖本懷接受傳媒訪問時,形容對方友善、無架子。 如果我們從高空鳥瞰整個華富邨的佈局,會發現建築師廖本懷的設計心思。
廖本懷: 曾陪同英女王落區視察 廖本懷形容對方友善無架子
毛妹亦是香港芭蕾舞團創辦人,多年來擔任該團執行委員會主席及副主席。 此外,她也曾擔任香港演藝發展局委員及其轄下舞蹈委員會主席、香港賽馬會音樂基金主席、城市當代舞蹈團委員及顧問。 廖本懷 學校曾培育出許多世界級芭蕾舞巨星,包括皇家芭蕾舞團及其他國際芭蕾舞團的多名主要舞蹈員,以及愛德林真尼金獎得主及全中國芭蕾舞桃李盃優勝者。 英女王伊利沙伯二世逝世,享年96歲,她在任期間,曾經在1975年及1986年兩度訪港。 當時陪同英女王落區視察的前政務司廖本懷,形容對方友善、無架子。 Main content華富邨1968年正式揭幕,今年已屆50周年。
廖本懷: 香港十八區景點
「在政府里有很多明清兩代的藝術品,我當時剛好做這個項目,所以其中多了自己的一個態度,拯救了很多藝術品。」馮永基談到香港大會堂時說道。 華富邨位於南區瀑布灣,鄰近的住宅建築除同屬公共屋邨的華貴邨外,還有私人屋苑貝沙灣與置富花園。 華富邨乃香港首個市鎮式屋邨,設有獨立的商場、圖書館、街市、停車場及學校,當時可說是史無前例的創舉。 邨內的薄扶林公共圖書館雖地方不大,惟卻是繼香港大會堂公共圖書館後,第二個在港島區設立的公共圖書館,頗具歷史意義。 要說華富邨的最大亮點,肯定是坐擁一望無際的廣闊海景:部分樓宇的單位和邨內不少位置,都可清楚看到對岸的南丫島,毗鄰的數碼港和貝沙灣也只是眺望同一個景觀。 這類雙塔式大廈中央設有巨大天井,有利空氣流通,故此又俗稱為「井型公屋」。
廖本懷: 國際
中六至港大畢業之間的4、5年間曾拍攝8部電影,後赴英國皇家芭蕾舞學院深造芭蕾舞。 1963年與廖本懷結婚;1964年創立毛妹芭蕾舞學校;1987年獲委任為非官守太平紳士;2009年獲香港演藝學院頒授“榮譽院士”榮銜。 毛妹(廖本懷夫人)是香港著名舞蹈家及舞蹈教育工作者,毛妹芭蕾舞學校創辦人。 毛妹原名袁經綿,“毛妹”是她的乳名,也是她參與其父的電影作品時用之藝名。 我在香港大學主修英國及法國文學,畢業後,於拔萃女書院任教英文科一年。 儘管當時我已獲得大學學位,而且在電影界的前途一片光明,我發現自己自始至終最喜愛的還是芭蕾舞及與孩子相處,於是我開始嘗試教導孩子學習芭蕾舞和感受芭蕾舞的美。
廖本懷: 建築師
廖本懷先生,以首位華人政務司、房屋署署長及華富邨設計者等聞名,而其實他亦是當年一手改建香港大學大學堂的設計師。 適逢舍堂60周年誌慶,堂友特與廖本懷先生晤談並撰此文,讓時光回到1954年,娓娓敘述大學堂創建的故事。 廖宜康的父親為廖本懷,是殖民地時代少有的華人高官,曾擔任政務司及房屋司,當年以三十九歲之齡當上屋宇建築處處長;六十年代興建設計概念嶄新的華富邨,被譽為世界知名度最高的公共屋邨,就連英國廣播公司等海外傳媒亦爭相報道。 許多人記得前高官廖本懷,都是因為他曾於回歸前擔任高官,卻忘記了他是讀建築出身。
廖本懷: 香港有甚麼魅力? 1
廖本懷(1929年10月29號—),曾經係香港畫則師,又係香港前政府高官。 佢嘅大仔廖宜康亦係一位畫則師,細仔廖宜建係滙豐銀行亞太區聯席行政總裁。 「培您童行」步行籌款由國際培幼會於2012年首辦,過去兩年在社會上亦得到很大迴響,去年的參與人數更是首年的三倍! 有見及此,今屆「培您童行」步行籌款將移施到新的場地舉行,讓參加者能有更多體驗,為活動增添更多富教育意義的元素。
廖本懷: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金彰華彩」:跨越3000年、逾200件古代金器,看朝代變更、黃金製品的發展史
廖博士指出,華富邨屬首個採用市鎮概念興建的屋邨,是他設計的多個公共屋邨中最喜愛的。 毛妹為本港著名芭蕾舞蹈家,今次獲頒榮譽院士,丈夫廖本懷親自捧場外,從事建築界嘅大仔廖宜康及二女廖宜菁都有到場為媽咪打氣。 年屆七十九歲嘅廖本懷,在政府打滾三十年,廣結人緣,現在有好多高官都同佢共事過,其中一個舊下屬就係孫公。 孫公尋日到場一見到廖本懷呢個舊上司兼好朋友,就一個箭步上前握手,寒暄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