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月 13 日,也就是在社福界號召罷工與警民暴力衝突的隔天,166 位香港社福機構總幹事及前任總幹事發表聯署聲明,要求特首暫緩修訂《逃犯條例》,重啟社會諮詢。 尚未定罪的「疑犯」不能被引渡到內地,此法令對許多香港人來說,並非如某些人所傳,是香港司法中的「漏洞」,反而被認為是英國治下在回歸前為香港設下的「防火牆」,使在港中外人士不會被輕易「送中」。 沒想到,今年 2 月 13 日,港府藉潘曉穎命案正式提出修改《逃犯條例》與《刑事互助條例》,意圖刪除上述引渡地區限制。
被告不服上訴,指陳嘉信法官的判辭超過98%內容均來自原告的書面陳辭,餘下的2%也沒有一句完整句子是由陳嘉信親自撰寫,質疑陳履行司法職能時欠缺獨立思考,沒有給予充份理由。 香港社會工作者總工會(社總)總幹事許麗明強調,社福界罷工雖然不是空前,但也極為罕見,且此次無論是人數或動員力都鮮少如此團結。 過往讓社福界走上罷工一途的,除了 2014 陳嘉和香港2025 年的雨傘運動,近期只有 陳嘉和香港 2007 年為了抗議政府針對社福界「整筆撥款」制度而起。 此次決意罷工,最終目的當然是要求政府撤回《逃犯條例》,且工會已決定若真的情況「壞到底」,政府執意通過,將連緊急社會服務都停下。
陳嘉和香港: 電影作品
2022年3月,她在拍攝劇集《回歸》期間確診2019冠狀病毒病,但其後康復[14];同年6月由基本藝人合約改簽經理人合約。 她憑《愛上我的衰神》「潘小渝」一角在《萬千星輝頒獎典禮2022》首度入圍「最佳女主角」及「最受歡迎電視女角色」最後五強,另外亦入圍「飛躍進步女藝員」最後十強。 羅燦又透露,上周五一班無新聞部同事有一個飯局,陳詠賢亦有出席,且表現得很開朗,至翌日周末,新聞部的同事原有另一聚會,但當日陳詠賢卻爽約沒有出席。 陳詠賢在九七年畢業於浸會大學傳理系,隨後加入亞洲電視新聞及公共事務部,起初負責一個叫《九八新里程》節目的採訪工作,後轉做《時事追擊》,及後曾在香港電台及《東方日報》當記者,去年七月加入無電視新聞及資訊部公共事務科工作。 這份聲明由香港社會服務聯會(社聯)發出,社聯是由 400 多個社福團體集結而成的聯盟,其會員組織工作涵蓋香港近 9 成的社會服務,各組織平日互動非常緊密,且活躍成員大部分皆為各組織管理層。 此次聲明雖以各機構總幹事個人名義聯署,但聯署人皆為社福領域資深前輩,且以社聯代表發出,實則已相當於各社福機構的表態,這在過去是鮮少未見的。
- 檢調目前正積極偵辦,除將儲氏父子及相關業務員列為被告,並查扣儲的名車等資產千餘萬元,但對照被害人投入逾百億元的金額仍是杯水車薪。
- 被告原審時亦有呈上36頁結案陳詞及37頁附件,但陳官並未在判辭提及,令一個合理的人絕對難以相信法官能夠運用他的智慧,處理本案爭議議題。
- 此外,陳嘉和事業版圖廣泛,有香港紅酒商品牌、友盈金融、駿盈馬業、和樂控股、泓亞金融及美國上市公司Aspac II等事業體,透過以上種種身份,加上長期奮力參與公益活動,可稱其為「善盡社會責任之企業典範」,使得台灣投資人對他充滿信心。
- 且許多社會工作者雖迅速響應,但考量到受服務對象的權益,很「貼心」的以輪班、調班等方式,同事間互相支援著停工。
- 6 月 13 日,也就是在社福界號召罷工與警民暴力衝突的隔天,166 位香港社福機構總幹事及前任總幹事發表聯署聲明,要求特首暫緩修訂《逃犯條例》,重啟社會諮詢。
有投資人認為,百麗商品是由儲開軒經手帶進台灣,現在出問題,儲卻表示無能為力,甚至推稱自己也是受害者,完全不是原先宣傳的商品穩健獲利、匯款資金是隔離帳戶、安全有保障等,懷疑匯出的錢根本不是到澳洲專戶,卻也難以查證。 另有投資者向本刊表示,不論如何現在就是拿不到錢,跨海官司曠日費時,被害人的錢都血本無歸,難以支付龐大的官司費用,應由儲氏父子及業務員連帶負起最大責任。 上訴方指原審法官陳嘉信在該案的判辭,廣泛重覆滙豐國際信託及羅嘉瑞的陳詞,滙豐國際信託的部分陳詞更一字不漏地被引用,質疑陳官處理案件時沒有獨立考慮。 上訴庭法官引用終審法院常任法官李義在2005年判詞指,若果法官同意其中一方的陳述,接受他們的意見並沒有錯,但判詞出現如此程度的抄襲便會引發嚴重問題,法官是否放棄其司法職能、正義不能於獨立法庭上得以伸張。 高等法院原訟庭法官陳嘉信被指撰寫判詞時涉嫌司法抄襲(judicial copying),高院上訴庭6月9日頒下書面判詞,指法官理應以獨立及謹慎的批判思考方式去裁決各方事宜,如果法官抄襲任何一方的陳詞,便是走捷徑及放棄其司法職責,經考慮後下令把「黃道益活絡油」商標爭議一案交由另一法官重審。 被告提出上時指陳官疑「司法抄襲」,並附上列表,逐段比較原告陳辭及陳官裁決書的內容,並發現陳官的裁決書內容,有超過98%是抄襲原告的書面陳辭,其餘2%亦沒有任何一句是由陳官親自撰寫。
陳嘉和香港: 台灣2024總統大選:國民黨為何還沒有推舉出人選
投資人指出,這起宛如老鼠會的吸金詐騙案幕後操盤人,為香港百麗集團負責人陳嘉和,他具有中國湖北省政協委員身分,案發後失聯至今,被害人已成立自救會,準備跨海打國際官司,要向儲氏父子及陳嘉和討回公道。 有投資人向澳洲政府申訴,獲得的回覆竟是澳洲百麗集團否認有此客戶,恐是遇到詐騙;另有近百名受害人向香港警方報案,並透過兩岸民間管道,喊話希望具中國湖北省政協委員身分的陳嘉和出面解決,但至今仍無著落。 根據臺灣自救會所敘述之內容,香港百麗金融集團曾多次獲得政府機關、管理機構與民間組織頒獎肯定,該集團旗下子公司分別為百麗貴金屬、百麗國際、百麗財富管理等。 集團主席陳嘉和在香港縱橫政商圈,不但擔任許多民間社團活動主席、名譽主席,更在中共二十大當中,當選新一任湖北政協委員。
根據《香港國安法》第44條,香港行政長官應當從裁判官、區域法院法官、高等法院原訟法庭法官、上訴法庭法官以及終審法院法官中指定若干名法官,也可從暫委或者特委法官中指定若干名法官, 負責處理危害國家安全犯罪案件。 上訴方指,陳嘉信法官在該案判詞中廣泛覆述匯豐國際信託一方及羅嘉瑞一方的陳詞,並一字不漏引用匯豐國際信託一方部分陳詞,質疑陳嘉信處理案件時並無獨立思考。 香港上訴庭6月14日審理另一宗同樣由陳嘉信審理的案件,上訴方是鷹君集團羅家麼子羅啟瑞,答辯方是家族信託受托人匯豐國際信託、HSBC Trustee(Hong Kong) Ltd、三子羅嘉瑞及KSL Management Ltd。 上訴庭最終裁定陳嘉信法官的行為屬司法抄襲,批准上訴,下令案件交由另一法官重審,並批評陳嘉信法官全盤抄襲原告一方的陳辭,敗訴方自然感不滿,覺得陳是在「走捷徑」和放棄司法職責。
陳嘉和香港: 高院法官陳嘉信判詞涉抄襲原告陳詞 上訴庭下令重審「黃道益活絡油」商標爭議案
此外,陳嘉和事業版圖廣泛,有香港紅酒商品牌、友盈金融、駿盈馬業、和樂控股、泓亞金融及美國上市公司Aspac II等事業體,透過以上種種身份,加上長期奮力參與公益活動,可稱其為「善盡社會責任之企業典範」,使得台灣投資人對他充滿信心。 該吸金案8月起中止派利,投資人始知受騙,被害人遍及各行各業,有地方重量級民意代表、名醫、退休老師、警察、名媛及貴婦等,如今吸金案更從台灣引爆到香港並燒向中國,儲開軒已向檢察官認罪,指控整起詐騙案的幕後操盤人是香港百麗(BEST LEADER)集團負責人陳嘉和,並說他具有中國湖北省政協委員身分。 目前投資人想拿回本金都落空,已紛紛採取法律行動,一方面希望檢察官加速擴大查扣儲開軒名下資產,一方面打算跨海控告陳嘉和詐騙,循司法途徑追討受騙的錢財。 高院原訟庭法官陳嘉信在處理一宗涉及商標的訴訟頒判詞時,判詞內容有 98% 是抄襲原告的陳詞,並裁定原告勝訴。
陳嘉和香港: 法官陳嘉信涉司法抄襲 湯家驊:側重陳述一方令人感覺不公正
上訴庭又指,終審法院在2005年已就「司法抄襲」的問題有清晰的判詞,但有關情況至今仍然成為上訴的理據,更形容情況是「踩鋼線」(sailing close to 陳嘉和香港2025 the wind)。 上訴庭引述數宗涉及司法抄襲的案件,當中包括兩宗案的原審法官均是陳嘉信。 上訴庭另引用英國及加拿大案例 ,指法官大篇幅複製與訟方的陳詞到判詞,會令人覺得法官沒有自行思考及決定案中的爭議。 就法官陳嘉信涉及「司法抄襲」,上訴庭已下令重審有關案件,並引用終院案例指,法官在審理案件時應有獨立思考,大量抄襲其中一方陳詞,難免會引起外界懷疑該法官有否考慮另一方的理據。 2021年,法官陳嘉信裁定星洲藥業侵犯「黃道益活絡油」的商標,星洲藥業隨後提出上訴。
陳嘉和香港: 香港反修例示威歌曲《願榮光歸香港》禁令 法院7月21日審理
終審法院首席法官張舉能表示事件絕不能接受,認為抄襲行為對訴訟雙方不公平,亦影響到公眾對司法的信心。 國安法高院指定法官陳嘉信,被指在審理一宗侵權案時「司法抄襲」(judicial copying),把原告的陳詞「搬字過紙」地抄到其裁決書上,並佔其判辭的98%,餘下2%亦沒有一句是法官用自己文字寫的完整句子。 敗訴的被告不服裁決,早前提出上訴,上訴庭3名法官認為,陳官做法令外界覺得他是在「走捷徑」,其抄襲的質素,難令人認為法官有運用其智力去得出結論,在別無選擇下,唯有裁定被告上訴得直,下令將案件交予另一名法官審理。
陳嘉和香港: 終審法院及高等法院首席法官嚴肅訓誡陳嘉信
其後她選擇在新聞界發展,於2013年加入now TV新聞部任主播,至2014年3月被時任無綫電視新聞及資訊部總監袁志偉邀請加入無綫新聞出任主播[8]。 上訴庭副庭長關淑馨則指,上訴方提出的質疑,上訴庭在早前在侵權案中已處理同一議題,相信與訟各方亦知悉上訴庭的看法,望各方善用時間,重點處理其他理據。 關官亦指示,處理是次上訴案時,就陳官的判辭只會給予很少比重,或不會給予比重。 是次上訴案涉及鷹君集團羅氏家族信托基金,上訴方為羅家么子羅啟瑞,答辯方則是家族信託受託人滙豐國際信託、HSBC Trustee(Hong Kong) Ltd、三子羅嘉瑞及KSL Management Ltd。
陳嘉和香港: 電視節目主持(ViuTV)
然而社會福利界做的是緊急救助與社會保障等工作,一旦罷工,受影響的都是相較之下更沒有聲音的邊緣弱勢族群。 僅管臺灣陸委會即刻表示,不會同意香港政府修改引渡條例,多次重申不會接受在此前提下的移交,但香港政府在特首林鄭月娥與親中建制派議員主導下,即使面對 6 月 9 日香港史無前例高達 103 萬人上街遊行抗議修法,依然執意將條例強闖立法會三讀通過。 中場休息期間,司長在桃花源粵劇工作舍總監陳善之、葉家寶,導演吳國亮等人的陪同下,到後台與一眾演員會面。 而駙馬梁兆明和公主陳咏儀,也剛換好戲服,得知司長到來,立即過去向司長致謝。 陳嘉寶擁有法國和中國血統,外祖父外祖母都是中國人,祖父祖母都是法國人[2]。 她因拍攝邦民日本財務廣告而有「邦民女」的稱號,小學時就讀於保良局陸慶濤小學,中學時期就讀於迦密主恩中學,在中學會考取得18分的成績[3],於香港樹仁大學新聞及傳理學系畢業。
陳嘉和香港: 國安法官陳嘉信涉司法抄襲 判辭98%抄原告陳詞 上訴庭下令重審
謝尚亨認為,在去年秋季急轉直下的情勢下,香港百麗金融即使表面正常營運,但主席陳嘉和、財務長洪素芳、特助曾啟洪及總經理施滄海四巨頭,卻消失得無影無蹤,彷彿人間蒸發般,拋棄台灣4000多個投資人及上萬個家庭,讓累積超過5.8億美金的投資,暴露在血本無歸的風險中。 據了解,臺灣投資人已組成「百麗受害投資人自救會」,透過港台律師團向香港百麗集團進行聲討,並經由檢調深入調查之法律行動,迫使香港百麗集團主席陳嘉和及臺灣市場負責人儲開軒現身面對投資人,即便該事件也經媒體披露後也未見百麗高層出面回應,現今港台兩地檢調單位已相繼採取法律必要行動,以確保投資人的投資權益,還給投資人一個公道。 儲氏父子以年息10到12%吸金30億元,投入香港百麗集團金融商品,經過半年調查,發現受害人數逾4,000人、受騙金額超過185億元,其中不乏民代、名醫、貴婦及警察受騙上當,恐血本無歸。
陳嘉和香港: 電視劇監製作品
陳嘉寶因於2014年參演無綫電視劇集《女人俱樂部》飾演李若彤角色「巫小詩」的少女版而獲觀眾關注,亦與同劇演員賴慰玲、黃山怡、吳燕菁、吳嘉熙、陳瀅及王敏奕成為好友[4]。 在銷售安盛保險產品時,經辦代理人須作出聲明,確認曾親自向申請人詢問列於保單申請書上的問題、核對申請人的身分,以及見證申請人簽署保單申請書。 成功出售保險產品後,經辦代理人及其上線經理可各自從安盛收取佣金及主管佣金,並賺取各種花紅。 港九分區委員會及地區撲滅罪行委員會、地區防火委員會委員的代表是香港選舉委員會的其中一個界別分組,這個界別分組於2021年香港選舉委員會界別分組選舉首次設立。 自2021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在選舉委員會新增此界別分組,以取代港九區議會界別分組。
陳嘉和香港: ‧ 恭喜!體操亞錦賽「台灣女團」奪史上首面銅牌 獲世錦賽資格
法官陳嘉信是《國安法》指定法官,原定有份審理民主派初選47人案,惟今年1月時因健康理由,不能再繼續參與案件審訊,由法官李運騰接手,令案件押後1星期才開審。 陳嘉和香港 陳官近日則負責處理律政司申請禁制歌曲《願榮光歸香港》的案件,該案押後至7月21日正式審理。 上訴庭三位法官同意上訴方觀點,認為會令人懷疑,陳嘉信是否有獨立恩考自行處理中的爭議,因此決定將案件交予另一名法官重審。 謝尚亨會長強調,在處境艱困的情勢下,自救會也將採取多方行動,從行政院的陳情、立法院的揭舉到監察院的追訴,展開全面的聲討行動,並透過國際刑事組織向臺灣、香港、中國大陸及澳洲展開必要的法律行動,逼迫百麗高層現身面對受害的投資人及家庭,尋求補償及賠償的作為與方案。 謝尚亨會長公開向陳嘉和喊話,要求陳嘉和出面與他對話,否則自救會將採取嚴厲與全面的法律行動,以捍衞臺灣受害人的投資權益。 陳嘉和香港 本刊至截稿前撥打陳嘉和辦公室及個人電話皆無人接聽,無法取得陳嘉和本人的回應。
陳嘉寶(英語:Anjaylia Chan Ka Po;1990年1月8日—),香港女演員兼廣告模特兒,前無綫電視基本藝人合約演員[1]。 控罪指6名被告涉嫌於2014年11月25日至2017年9月28日期間,一同串謀詐騙安盛,即不誠實地及虛假地表示經辦代理人在保單申請書上所作的聲明屬實,從而誘使安盛批核該等保單申請,並向其中4名被告支付該等保單的相關佣金及花紅。 是次上訴案涉及鷹君集團羅氏家族信托基金,上訴方是羅家么子羅啟瑞,答辯方則是家族信託受託人滙豐國際信託、HSBC Trustee(Hong Kong)Ltd、三子羅嘉瑞及KSL Management Ltd。
上訴人的律師團隊逐段比較判詞與原告的開案和結案陳詞,指陳官頒布的判詞有超過98%內容與原告書面陳詞相同,剩下2%亦沒有一句完整句子是由陳官用自己的說話撰寫,故認為陳官涉嫌司法抄襲(judicial copying)。 上訴庭法官在判辭指,司法抄襲在過去20年成為本港、英國和加拿大等地法院的討論議題。 上訴庭並引用一個終院案例指,法官在審理案件時應有獨立思考,大量抄襲其中一方陳詞,難免會引起外界懷疑該法官有否考慮另一方的理據。 該法律又指,行政長官在指定法官前,可徵詢香港特區維護國家安全委員會和終審法院首席法官的意見。
陳嘉和香港: 法官陳嘉信涉司法抄襲 在另案再受質疑 上訴庭指不依賴其判辭
探究各種公益善行、社會保障、社會設計、社會創新,關注非營利組織(NPO)、非政府組織(NGO)、社會企業等各種推動共好的行動與團體,也支持各種無畏高牆或障礙,力圖扶持雞蛋的倡議與服務。 即使至 6 月 16 日特首林鄭月娥公開致歉並承諾暫緩修法後,因不滿「暫緩」並非「撤回」,且民間多項訴求皆被忽略,社福界隔日(6/17)仍持續發動罷工,已有數百名社工響應。 擁有曾鈺成及葉國謙兩位建制派重量級人馬坐陣董事會、屬新界社團聯會名譽主席陳嘉和旗下的紅酒批發公司House of Connoisseur,早前正式遞交上市申請,計劃在GEM板掛牌。
終審法院首席法官張舉能表示,抄襲行為絕不能接受,已就抄襲一事對陳嘉信作出「嚴肅訓誡」,對方表示明白和同意。 上訴庭副庭長關淑馨甫開庭就表示,上訴方指原訟庭的判詞整合律師陳詞,而上訴庭早前在陳官被指「司法抄襲」的「黃道益活絡油」一案中,已處理相同爭議,本案與訟方「應知道我們對此的看法」,她不會阻止答辯方爭議這並非上訴理據,但希望各方善用法庭時間,集中處理其他理據。 涉及的案件是黃道益活絡油控告「星洲藥業」,指「黃道人活絡油」涉侵犯原告的商標。 法官陳嘉信在 2021 年 4 月裁定黃道益勝訴,但星洲藥業指陳官的判詞,有 98% 與原告陳詞的內容一樣,其餘只是修飾性改變,例如英文縮寫「P」替換為「the plaintiff」、將「Ds」改為「被告」等,剩下的 陳嘉和香港 陳嘉和香港2025 2% 沒有一句是完整句子由自己的話說撰寫,認為陳嘉信涉司法抄襲(judicial copying)。 大律師公會主席杜淦堃表示,不會評論個別案件,但認為長期以來,香港司法機構的工作量比鄰近國家多,法官一直面對沉重工作壓力,業界繼續支持司法機構的工作,將對香港保持亞太地區爭議解決中心的地位無往而不利。 上訴庭又引述終審法院在龔如心案中指出,法官不單止須於司法職能中擁有獨立思考,還必須讓人相信他是這樣做的。
陳嘉和香港: 香港文匯網
湯家驊認為,將Judicial copying意會成「司法抄襲」並不正確,法庭訴訟涉及複雜而冗長的文字,亦有大量法律字眼,控辯雙方會援引不少案例,為確保用字準確無誤,會複製(copy)雙方陳述文字加入判辭,因此「copy and paste」(複製及貼上)本身並沒有問題。 張舉能及高等法院首席法官潘兆初已就抄襲一事,對陳嘉信法官作出嚴肅訓誡,陳法官表示明白和同意。 張舉能亦已指示司法學院,特別針對判案書不可抄襲方面,加強對法官和司法人員的培訓。 根據被告呈上的列表,陳官的裁決書只是對原告陳辭作了些許修飾,例如將「原告」和「被告」英文簡寫轉為全寫、把「背景」改做「簡介」等,其餘都是「搬字過紙」。 被告原審時亦有呈上36頁結案陳詞及37頁附件,但陳官並未在判辭提及,令一個合理的人絕對難以相信法官能夠運用他的智慧,處理本案爭議議題。 他認為,抄襲行為對訴訟雙方不公平,亦影響到公眾對司法的信心,絕不能接受。
抄襲情況在香港司法界罕見,事件引起外界質疑其公信力,特別是陳嘉信近日負責審理《願榮光歸香港》歌曲禁制令案。 2019年,陳嘉慧曾與其他在《解決師》飾演中學生的演員被報道[11][12];2020年4月成為兒童節目《Think Big天地》其中一名主持,同年7月因於劇集《迷網》飾演變臉情婦「牛嘉碧」一角而受關注[1][7]。 2021年,她獲監製方駿釗賞識,在劇集《愛上我的衰神》首度擔任女主角[10][13];同年9月投資逾十萬在銅鑼灣合亞廣場開設頭髮護理店「Dr. Hair plus Beauty」[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