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憐身上衣正單”,“夜來城外一尺雪”。 作者又以對照的寫法來表現賣炭翁的困苦生活。 “心憂炭賤願天寒”,是更深入一層的心理刻劃。 賣炭翁工作紙 一般人在衣單不能禦寒時,總想天氣暖和,可是賣炭翁卻在“衣正單”時“願天寒”,一怕天氣暖,炭賣不掉,衣食無所出,二想天氣寒冷,賣個好價錢。
在這首小型敘事詩中,作者以白描的手法,成功地塑造了賣炭老翁的感人形象。 “滿面塵灰煙火色,兩鬢蒼蒼十指黑。 ”這十四個字的肖像描寫,不僅準確地表現了賣炭翁的職業和年齡特徵,而且使人想到他的辛酸勞作和痛苦生活。 長期受煙火燻烤使皮膚變色,終日扒摸木炭把十指沾黑,而“兩鬢蒼蒼”又表現出賣炭翁的淒楚和衰老。 這樣拚死拚活的苦幹,只不過為了“身上衣裳口中食”,掙點錢勉強度日。
賣炭翁工作紙: 《賣炭翁》.doc – 培僑書院中國語文科工作紙〔2021-22 年度〕 八年級 1.3 表現 \ 成績: 姓名:…
牽向北:指牽向宮中。 ⒂千余斤:不是實指,形容很多。 ⒄半匹紅綃一丈綾:唐代商務交易,絹帛等絲織品可以代貨幣使用。 當時錢貴絹賤,半匹紗和一丈綾,比一車炭的價值相差很遠。
他們一看到中意的東西,就隨便付給很低的代價,或任意掠奪而去,有時還要物主把貨物送進宮內,然後倒打一耙,向物主勒索“門戶錢”和“腳價錢”。 《賣炭翁》是白居易《新樂府》組詩中的第三十二首,自注云:“苦宮市也。 ”白居易寫作《新樂府》是在元和(唐憲宗年號,806—820)初年,這正是宮市為害最深的時候。 他對宮市有十分的了解,對人民又有深切的同情,所以才能寫出這首感人至深的《賣炭翁》來。
賣炭翁工作紙: 賣炭翁
這裡形容得意忘形的樣子。 黃衣使者白衫兒:黃衣使者,指皇宮內的太監。 千餘斤:不是實指,形容很多。 賣炭翁工作紙 半匹紅綃一丈綾:唐代商務交易,絹帛等絲織品可以代貨幣使用。 系(jì):綁紮。 賣炭翁工作紙2025 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願天寒。
- ⑷蒼蒼:灰白色,形容鬢發花白。
- “天子腳下”的達官貴人、富商巨賈們為了取暖,不會在微不足道的炭價上斤斤計較。
- 注釋⑴賣炭翁:此篇是組詩《新樂府》中的第32首,題注云:“苦宮市也。
- 他們一看到中意的東西,就隨便付給很低的代價,或任意掠奪而去,有時還要物主把貨物送進宮內,然後倒打一耙,向物主勒索“門戶錢”和“腳價錢”。
- ”宮市,指唐代皇宮里需要物品,就向市場上去拿,隨便給點錢,實際上是公開掠奪。
- 牛累了,人餓了,但太陽已經升得很高了,他們就在集市南門外泥濘中歇息。
夜來城外一尺雪,曉駕炭車輾冰轍。 牛困人饑日已高,市南門外泥中歇。 賣炭翁工作紙 手把文書口稱敕,回車叱牛牽向北。
賣炭翁工作紙: 賣炭翁
⑹可憐:使人憐憫。 賣炭翁工作紙 輾(niǎn):同“碾”,壓。 轍:車輪滾過地面輾出的痕跡。 ⑼困:困倦,疲乏。 ⑽市:長安有貿易專區,稱市,市周圍有墻有門。
賣炭翁工作紙: 《賣炭翁》.doc – 培僑書院中國語文科工作紙〔2021-22 年度〕 八年級 1.3 表現 \ 成績: 姓名:…
老翁“衣正單”,再以夜來的“一尺雪”和路上的“冰轍”作陪襯,使人更感到老翁的“可憐”。 而這一切,正反襯了老翁希望之火的熾烈:天寒炭貴,可以多換些衣和食。 賣炭翁工作紙 接下去,“牛困人飢”和“翩翩兩騎”,反襯出勞動者與統治者境遇的懸殊;“一車炭,千餘斤”和“半匹紅紗一丈綾”,反襯出“宮市”掠奪的殘酷。
賣炭翁工作紙: 賣炭翁
衣服單薄本該盼望天氣暖和,恰恰相反,被生活所迫的老人“心憂炭賤願天寒”,他寧肯忍受加倍的寒冷,以便能多賣一點炭錢。 這種矛盾的心情,深刻地表現出賣炭翁悲慘的處境和生活的艱辛。 這首詩具有深刻的思想性,藝術上也很有特色。
賣炭翁工作紙: 《賣炭翁》.doc – 培僑書院中國語文科工作紙〔2021-22 年度〕 八年級 1.3 表現 \ 成績: 姓名:…
可憐他身上只穿着單薄的衣服,卻擔心炭賣不出去,還希望天氣能更寒冷一點。 白居易在長安時親眼目睹這類弊政,心情十分憤慨。 封建統治階級為了滿足其腐朽豪奢的生活欲望,除了名目繁多的苛捐雜稅以外,還採取其他手段巧取豪奪人民的血汗。 中唐以後,朝廷里經常派人到市場上去採購物品。
賣炭翁工作紙: 賣炭翁
這是官方用賤價強奪民財。 ⒅系(jì):綁扎。 直:通“值”,指價格。 賣炭翁,伐薪燒炭南山中。 滿面塵灰煙火色,兩鬢蒼蒼十指黑。 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愿天寒。
賣炭翁工作紙: 《賣炭翁》.doc – 培僑書院中國語文科工作紙〔2021-22 年度〕 八年級 1.3 表現 \ 成績: 姓名:…
而就全詩來說,前面表現希望之火的熾烈,正是為了反襯後面希望化為泡影的可悲可痛。 開頭四句,寫賣炭翁的炭來之不易。 “伐薪、燒炭”,概括了複雜的工序和漫長的勞動過程。 “滿面塵灰煙火色,兩鬢蒼蒼十指黑”,活畫出賣炭翁的肖像,寫出勞動的艱辛,也得到了形象的表現。 賣炭翁工作紙 “南山中”點出勞動場所,這“南山”就是王維所寫的“欲投人處宿,隔水問樵夫”的終南山,豺狼出沒,荒無人煙。 在這樣的環境裡披星戴月,凌霜冒雪,一斧一斧地“伐薪”,一窯一窯地“燒炭”,好容易燒出“千餘斤”,每一斤都滲透著心血,也凝聚著希望。
賣炭翁工作紙: 賣炭翁
太監手裡拿著文書,嘴裡卻說是皇帝的命令,吆喝著牛朝皇宮拉去。 一車的炭,一千多斤,太監差役們硬是要趕著走,老翁是百般不捨,但又無可奈何。 「兩鬢蒼蒼」更能凸顯他的淒慘和衰老,這樣拚死苦幹也只為了「身上衣裳口中食」(2)。 詩人通過對肖像的描寫,還能讓人聯想到他生活中的辛酸和痛苦(1)。
賣炭翁工作紙: 《賣炭翁》.doc – 培僑書院中國語文科工作紙〔2021-22 年度〕 八年級 1.3 表現 \ 成績: 姓名:…
這篇詩沒有像《新樂府》中的有些篇那樣“卒章顯其志”,而是在矛盾衝突的高潮中戛然而止,因而更含蓄,更有力,更引人深思,扣人心弦。 這首詩千百年來萬口傳誦,並不是偶然的。 黃衣使者白衫兒:黃衣使者,宦官。 白衫兒,即跟隨宦官的市井打手。
賣炭翁工作紙: 賣炭翁
這首詩一開頭就把讀者帶到當時的京城長安附近的終南山上,讓讀者看到一個燒炭的老人過著的十分窮苦的生活。 “賣炭翁,伐薪燒炭南山中”。 燒炭的老翁連一寸土地也沒有,全部賴以為生的東西,只不過是一把斧頭、一掛牛車,再加上十個被煙火燻黑的手指頭。 他沒有妻子也沒有兒女,孤苦伶仃的一個人,在南山上伐薪、燒炭,弄得“滿面塵灰煙火色,兩鬢蒼蒼十指黑”,勞動的艱苦是可想而知的。
賣炭翁工作紙: 《賣炭翁》.doc – 培僑書院中國語文科工作紙〔2021-22 年度〕 八年級 1.3 表現 \ 成績: 姓名:…
那得意忘形的騎著兩匹馬的人是誰啊? 是皇宮內的太監和太監的手下。 賣炭翁工作紙2025 太監手里拿著文書,嘴里卻說是皇帝的命令,吆喝著牛朝皇宮拉去。 一車的炭,一千多斤,太監差役們硬是要趕著走,老翁是百般不舍,但又無可奈何。 那些人把半匹紅紗和一丈綾,朝牛頭上一掛,就充當炭的價錢了。
賣炭翁工作紙: 《賣炭翁》.doc – 培僑書院中國語文科工作紙〔2021-22 年度〕 八年級 1.3 表現 \ 成績: 姓名:…
詩人以“賣炭得錢何所營,身上衣裳口中食”兩句展現了幾乎瀕於生活絕境的老翁所能有的唯一希望。 其他一切描寫,都集中於這個詩眼。 在表現手法上,則靈活地運用了陪襯和反襯。 以“兩鬢蒼蒼”突出年邁,以“滿面塵灰煙火色”突出“伐薪、燒炭”的艱辛,再以荒涼險惡的南山作陪襯,老翁的命運就更激起了人們的同情。 而這一切,正反襯出老翁希望之火的熾烈:賣炭得錢,買衣買食。
當賣炭翁“曉駕炭車輾冰轍”的時候,占據著他的全部心靈的,不是埋怨冰雪的道路多么難走,而是盤算著那“一車炭”能賣多少錢,換來多少衣和食。 要是在小說家筆下,是可以用很多筆墨寫賣炭翁一路上的心理活動的,而詩人卻一句也沒有寫,這因為他在前面已經給讀者開拓了馳騁想像的廣闊天地。 賣炭所得的錢用來幹甚麼? 買身上穿的衣裳和嘴裏吃的食物。
這首詩,在藝術上較多地體現了自居易《新樂府》的創作特點:形象鮮明,主題突出,語言通俗而生動,敘事簡潔而完整。 這兩句詩,從章法上看,是從前半篇向後半篇過渡的橋樑。 “心憂炭賤願天寒”,實際上是期待朔風凜冽,大雪紛飛。 “夜來城外一尺雪”,這場大雪總算盼到了! 也就不再“心憂炭賤”了! “天子腳下”的達官貴人、富商巨賈們為了取暖,不會在微不足道的炭價上斤斤計較。
賣炭翁工作紙: 《賣炭翁》.doc – 培僑書院中國語文科工作紙〔2021-22 年度〕 八年級 1.3 表現 \ 成績: 姓名:…
這燒炭的老人對生活並沒有過高的要求,“賣炭得錢何所營? 賣炭翁工作紙 賣炭翁工作紙 身上衣裳口中食”,他僅僅希望有吃有穿,維持一種最低的生活。 按理說,一個人養活自己一個人,並不是什麼困難的事情,可是就連這樣一個願望,他也難以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