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股溝 點至地面的下肢長;這個點近似于股骨小頭的頂點。 實際工作中通常使用一些更易測量的數據表示腿長 ,即廣義的腿長,從大到小依次為髂嵴高、臍高、髂後上棘高、髂前上棘點高、大轉子點高、恥骨聯合高、會陰高、身高減坐高、臀溝高 。 也有用上述各種立姿高度減去內踝高或外踝高表示腿長的,如臍高減內踝高 ,髂前上棘點高減內踝高 ,大轉子點高減外踝高 ,會陰高減內踝高 等。 學術上一般採用身高減坐高表示腿長,採用馬氏軀幹腿長指數反映上下半身比例。
- 尤其不利的是骨盆前傾明顯的被測者,用此法量得的下肢長數值低于骨盆前傾不明顯的被測者。
- 減內踝高。
- 男性為91,女性為87;
- 坐骨結節
- 從這個角度看,長腿也不是女性第二性征,腿過長可能是
- 被測者有的臀部肌肉緊湊,有的鬆弛下垂,因肌肉形態不同而對“臀位”高低的觀感產生影響,但臀部肌肉形態並不改變臀溝高度。
、泰國等東南亞地區人群的馬氏指數高于中國、日本、韓國等東亞地區的人群,其中泰國男性為91.49,女性為87.74。 雙膝過肩 與否、 馬氏軀幹腿長指數 腕線過臀線
馬氏軀幹腿長指數: 相關數據
還有一種解釋是,由于媒體在理想身材流行方面起著重要作用,這樣就會更加大了男女對異性理想身材喜愛之間存在的誤解。 (1)Sorokowski(2010)的研究中,27個國家的3103名參與者對7名男性和7名女性的身體特征進行了評估,短腿和過長的腿被認為是缺乏吸引力的。 馬氏軀幹腿長指數2025 (二)除了Swami早期的兩篇論文認為女性腿越長、男性腿越短越有吸引力 ,后續的研究基本和Sorokowski的研究結果類似。
解剖學、人體測量學上的嚴格定義的腿長學名全腿長(total leg length,M54) ,是狹義的腿長、真正的腿長,包括股骨與脛骨的長度 ,系指下肢除去足以外的長度 ;等於大腿長加小腿長 ,或下肢全長減內踝高 。 (4)Frederick、Hadji-Michael、Furnham 與Swami 等人(2010)將樣本再擴大,並做了三次實驗。 解剖學、人體測量學上的嚴格定義的腿長學名全腿長 ,是狹義的腿長、真正的腿長,包括股骨與脛骨的長度 ,系指下肢除去足以外的長度 ;等於大腿長加小腿長 ,或下肢全長減內踝高 。 馬氏軀幹腿長指數 解剖學、人體測量學上的嚴格定義的腿長學名全腿長 ,是狹義的腿長、真正的腿長,包括股骨與脛骨的長度 ,系指下肢除去足以外的長度 ;等於大腿長加小腿長 ,或下肢全長減內踝高 。 解剖學、人體測量學 上的嚴格定義的腿長學名全腿長,是狹義的腿長、真正的腿長,包括股骨與脛骨的長度 ,系指下肢除去足以外的長度 ;等於大腿長加小腿長 ,或下肢全長減內踝高 。
馬氏軀幹腿長指數: 相關概念
也就是說,當男人和女人在考慮什么是自己最理想的身材時,均和他們明確知道的最健康的身材是不同的。 舞蹈演員要求形體修長,下肢長度與軀干差距有嚴格標準,芭蕾選材更為嚴格,要求下肢比軀干至少長12cm。 測量如下:由第7頸椎與第1 胸椎
- 也就是說,盡管人類經過長期演化,客觀上腿身比平均值、極端值男性大于女性,但主觀上的審美偏好卻可能有所不同,畢竟生物適合度以外的許多因素都可能影響形態偏好,如暫時性的、文化方面的影響。
- Sorokowski與Pawlowski(2008a)認為Swami、Einon與Furnham(2006)的實驗做得不夠精密,沒有排除乾擾因素。
- 他們以之前的研究為基礎,進行了修改版(剪影圖)的腿身比的研究。
- Sorokowski與Pawlowski(2008a)認為Swami、Einon與Furnham(2006)的實驗做得不夠精密,沒有排除干擾因素。
- 、髂前上棘點高、
- 盡管大轉子形狀突現于人體表面,但它是一個球面,很難定出測點。
並且,身高越高,身高坐高指數越小,腿身比和馬氏軀幹腿長指數越大。 由于股骨頭深嵌于髖臼內,其頂端不能捫及,故大腿的上端無法準確確定。 人類學家根據研究結果,常以髂前上棘點或恥骨聯合點進行測量,並推算出一個常數來求得大腿長和全腿長的近似值。 從兩性差異上看,男性肩寬臀窄,女性肩窄臀寬;男性胸部寬闊、軀幹厚實,顯得腰部以上發達,女性臀部寬闊、大腿豐滿,顯得腰部以下發達;男性脂肪多半集中於腹部,女性脂肪多半集中於臀部和大腿;男性身體重心位置相對比女性高。 在進化心理學中,用“腿身比(LBR,Leg-to-Body 馬氏軀幹腿長指數2025 Ratio)”來研究腿長跟人體吸引力之間的關係 馬氏軀幹腿長指數 。 舞蹈演員要求形體修長,下肢長度與軀幹差距有嚴格標準,芭蕾選材更為嚴格,要求下肢比軀幹至少長12cm。
馬氏軀幹腿長指數: 比例分布
如圖所示:同身高,女性會陰高大于男性;但由于(會陰高/身高)×100與身高正相關,身高越大,(會陰高/身高)×100也越大;因此,(會陰高/身高)×100平均值男性略大于女性。 馬氏軀幹腿長指數2025 如圖冊所示:同身高,女性會陰高大于男性;但由于(會陰高/身高)×100與身高正相關,身高越大,(會陰高/身高)×100也越大;因此,(會陰高/身高)×100平均值男性略大于女性。 生活中,人們通過對一些個體的目測和對比,判斷出同身高女人腿更長,進而錯誤地認為“腿身比女性大于男性”。
馬氏軀幹腿長指數: 大腿圍
、 馬氏軀幹腿長指數2025 腰臀比 (男性遠大于女性)等明顯的性別二態性特征不同,在樣本量較大的前提下,腿身比平均值男性僅僅略大于女性。 盡管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但效應量(Cohen’s d)不大(d<0.8)。
馬氏軀幹腿長指數: 身高坐高指數
北京與重慶人的身高坐高指數在52.97至54.73之間,符合蒙古人種的特點,白種人的身高坐高指數為52-53左右,黑種人平均在50-52左右 。 (3)身高坐高指數也可以間接地反映出被測試者的軀幹與腿長的比例,但它在反映人體腿長比例方面不如馬氏軀幹腿長指數更直接、更明確、更敏感。 它的指數值與腿長成反比,使用時不如馬氏軀幹腿長指數方便 。 馬氏軀幹腿長指數2025 由於股骨頭深嵌於髖臼內,其頂端不能捫及,故大腿的上端無法準確確定。
馬氏軀幹腿長指數: 標準數據
男子與女子雖然全身長度的標準比例相同,但他們各自的軀干與下肢相比,女性的軀干部較長,腿部較短,但是腰節高(( 腰圍高 馬氏軀幹腿長指數2025 /身高)×100比男性大),臀部大( 股上長 較男性大)所以穿的褲子比男性要長而男子的腿部卻較長。
馬氏軀幹腿長指數: 會陰高
,可以推算出,身高同一百分位數(不是同身高)所對應的馬氏指數男性略大于女性。 在11-16歲時期同年齡、同身高的男、女生,馬氏指數是男生比女生大;11歲之前、16歲之后,馬氏指數是女生比男生大。 從馬氏軀干腿長指數平均值來看,美國白人男性為88.93,女性為87.02;美國黑人男性為95.20,女性為91.83。 非洲黑人大于美國黑人,有的地區男性甚至達到115,女性達到113。 東非地區的肯尼亞、坦桑尼亞、蘇丹的男性分別為102.61、103.57、108.34。 馬氏軀幹腿長指數2025 (3)身高坐高指數也可以間接地反映出被測試者的軀干與腿長的比例,但它在反映人體腿長比例方面不如馬氏軀干腿長指數更直接、更明確、更敏感。
馬氏軀幹腿長指數: 相關查詢
髂后上棘高 、髂前上棘點高、 大轉子點高 、恥骨聯合高、 會陰高 、身高減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