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燕儀女士為花旗環球財富亞洲區主管,負責管理花旗亞洲區內財富業務,包括區內私人銀行以及香港和新加坡的個人銀行業務。 在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就讀大眾傳播的馬宜中,31歲之前拍過廣告、新聞局的紀錄片。 離開台北後,到美國生活其實不錯,但是因為當時滾石老板的邀請,她開始操鏡。 第一個目標是之前怎麽都拍不”帥”的周華健,這一次馬宜中的出現”拯救”了華建,在給馬宜中的序中周華健特別提到了這個部分的故事。 「31歲那年,才發覺原來我也可以拍音樂錄影帶,」馬宜中回憶著1993年幫周華健拍「今夜陽光燦爛」演唱會的情景。 之後的5年,馬宜中在滾石唱片公司擔任傳播總監,替旗下歌手拍攝許多精彩的音樂錄影帶,從此與MTV產生深厚的關連。
- 馬桂宜博士 (香港大學)馬桂宜博士熱愛研究,其工作的初心正是做研究,「很高興接下來的五年能有更多時間埋首研究,『研資局研究學者計劃』讓我能擴大研究團隊,更有信心開展長遠及創新的研究項目」。
- 同時,吳議員擔任重慶市政協委員、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香港總會常務副會長兼司庫、延長石油國際有限公司獨立非執行董事、香港鐵路有限公司獨立非執行董事、旭日企業有限公司獨立非執行董事以及香港國酒茅台會會長。
- 何先生是公司法改革常務委員會成員,強制性公積金計劃上訴委員會委員,專業服務協進支援計劃評審委員會委員以及市區更新基金董事。
- 憑着有關研究成果,最近獲得「裘槎基金會優秀科研者獎2023 」,她感謝研究團隊的同行。
- 以下為數名應屆「研資局研究學者」,分享各自研究項目的願景,以及獲取計劃資助對他們的重要性。
- 麥博士現任明愛專上學院及明愛白英奇專業學校校長,帶領學院邁向聖方濟各大學。
謝女士於1989年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獲工商管理學士學位;2007年於香港中文大學取得工商管理碩士學位。 車先生於2014年領導阿里數據團隊,同年亦獲Top CIO評選為中國最佳信息化團隊,並於2017年被國家信息中心選為中國十大最具影響力大數據企業家 。 谭伟豪博士是一位科技创业者,具备30多年企业管理经验,为“快译通”电子词典的创始人,从事天使投资多年,投资的企业涵盖资讯科技、智慧制造、医疗健康等领域,对人工智能、机械人、科技金融和芯片等领域也感兴趣,同时亦致力创造培育初创企业的生态系统。 她稱,十多年前回港時,大多數人希望從事的職業都是金融、醫生、律師、沒有人會說想做科研,家人不明白自己為何要讀博士、為何每周會工作六、七天,最初更誤以為她要當抽血員,但卻會給予選擇職志的自由。 吳永嘉議員,BBS, 太平紳士,現為立法會工業界(第二)議員及執業律師,並兼任香港理工大學校董、香港大學校委會及校董會成員。
馬桂宜: 項目及活動
她表示計劃為其研究項目提供很大的幫助,因為經費可用以聘任替假教師,減少要兼顧教學和行政的時間。 馬博士知悉肝癌在香港和東南亞十分普遍,而現時的醫治方法以化療和標靶藥物治療為主,惟癌症往往很容易復發。 她期望在計劃的支援下,能研究出突破性的治療方法,令更多肝癌病者受惠。 近年政府倍增對研究發展的資助,研資局亦協助年青科學家起步,意味着新晉研究人員得到更多機會,馬博士指出「現在是科研最好的時代」。 她深知科研的道路十分艱辛,冀望藉着政府對創科的大力投資,年青人才從而得到鼓勵,讓他們看到更多的出路和晉升機會。
2003 年,她完成卑詩大學(加拿大)病理學和實驗室醫學碩士學位後回流香港,與家人一同生活。 詎料剛回來就爆發沙士,還令她辭去香港的第一份工作,後來便到了港大讀博士。 在投身花旗集團之前,伍女士曾於寶潔香港有限公司及中華電力有限公司擔任高管職位。
馬桂宜: 降魔的事 馬桂宜
她舉例指,過往生物醫學博士的出路,一般只能成為教師或科研人員,而現時的碩士、博士畢業生出路廣闊,可選擇投身科學園或海外的創科公司,甚至跨行業成為律師,從事需要生物醫學背景等有關專利的法律工作;或向金融領域發展,投資醫療相關產業等。 钟女士目前担任Arup Group Limited(奥雅纳全球公司)和Grosvenor Asia Pacific Limited(高富诺有限公司)的非执行董事,和恒生银行有限公司 (Hang Seng Bank Limited) 的独立非执行董事。 她亦是玛利诺学校基金有限公司主席、她的私人投资公司Clarksdale Investment Limited的主席和陈添耀陈瑛律师事务所的资深法律顾问。 过往她曾出任个人资料(私隐)谘询委员会委员、新加坡科技及设计大学校董、香港理工大学校董、香港科技大学校董及新加坡政府经济战略委员会委员及大连市政协委员。 化療是治療癌症的常見手段,但往往會傷及健康細胞,帶來嚴重副作用,而近年新推出的癌症免疫療法,則可針對消滅癌細胞。 惟現時僅約1成半病人對免疫療法有反應,港大醫學院生物醫學學院副教授馬桂宜領導研究團隊,尋找治療成功率低的原因,並獲得「裘槎基金會優秀科研者獎2023」,她冀日後開展T細胞免疫逃逸及癌幹細胞關聯的機制研究,望能轉化研究成果,切實幫助病人。
- 其他合作者包括:港大醫學院生物醫學學院助理教授黃淵華博士、澳門大學健康科學學院副教授黃冠豪博士及技術員Lakhansing Pardeshi先生。
- 而團隊發現,腫瘤中的癌幹細胞在面對化療等傳統治療手段時,都會出現治療反抗,故團隊嘗試探索癌幹細胞與免疫治療反抗之間的關聯。
- 他親自領導阿里數據團隊在大數據實踐領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包括為阿里建立集團各事業群的業務及決策分析框架,開發智能化的數據產品,成立了驅動集團數據化的營運團隊,成功發起了公共與專有數據資產管理體系,還發布了數據安全規範等。
- 在投身花旗集團之前,伍女士曾於寶潔香港有限公司及中華電力有限公司擔任高管職位。
- 他曾为香港政府、香港机场管理局、港铁、市区重建局、Public Works Canada、British Columbia Buildings Corporation、非牟利机构及私人企业等提供专业服务。
- 4月27日「 與科學家及工程領袖的約會 」第七場講座嘉賓是香港青年科學院創院院士及外展委員會主席,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副教授馬桂宜博士。
研究團隊運用其開發的CombiGEM-CRISPR 馬桂宜 v2.0多基因剔除技術平台,把多個潛在的肝癌藥物標靶基因大量組裝並進行雙基因組合剔除,同時利用基因編輯對應脫氧核糖核酸(DNA)特定的條碼序列(barcode DNA sequence)進行標記。 透過高通量測序技術來測量DNA條碼序列的頻率變化,於眾多組合中快速地找出能有效抑制肝癌細胞生長及生存的雙基因剔除組合。 與傳統的藥物組合配對篩選方法相比,這基因組合篩選方法大大提高了測試藥物配對的效率和避免繁複的細胞實驗操作,更可以將現有的抗癌藥物和一些非用於治療癌症藥物轉化並組合為新的癌症治療方案。 专职生涯以外,蔡宏兴先生还于多个专注设计、创新及社区的非政府组织和专业机构担任领导职务。
馬桂宜: 實驗室偵探馬桂宜博士 要找出惡性腫瘤的根源
陳先生持有華東政法大學法學碩士銜及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之法律文憑,具備中華人民共和國律師資格及為高級經濟師。 麦先生于1991年加入政务职系,曾在多个决策局及部门服务,包括前资讯科技及广播局、公务员事务局、香港驻华盛顿经济贸易办事处及邮政署。 麦先生于2018年7月至2021年9月出任香港驻美国总经济贸易专员,并于2022年1月至7月出任庆典统筹办公室主任。
馬桂宜: 馬桂宜教授
【明報專訊】不少人聞癌症色變,偏偏有人選擇與癌症共處,希望揪出復發背後的成因。 馬桂宜2025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生物醫學學院副教授馬桂宜利用肝癌作為模型系統,了解細胞的表型可塑性及癌症幹細胞如何導致治療反抗與腫瘤復發。 憑着有關研究成果,最近獲得「裘槎基金會優秀科研者獎2023 」,她感謝研究團隊的同行。
馬桂宜: 馬桂宜博士
他樂見計劃能有系統地培養年青研究人才,例如其項目將從兩方面各培養一名博士生,以及大數據分析方面的博士後專才。 現時5G技術已逐漸普及,學者正開展6G的研究項目,期望能提升移動網絡的連接密度和速度。 黃博士談及其得獎研究項目,開發6G技術涵蓋多個範疇,包括計算、存儲、聯合通訊及感知等。 香港有世界領先地位的大學,深圳則有世界領先的高科技企業,而創科企業需要頂尖科研人員的知識來實踐科研技術,所以他對香港的研究前境充滿信心。 專職生涯以外,蔡宏興先生還於多個專注設計、創新及社區的非政府組織和專業機構擔任領導職務。
馬桂宜: 項目及設施委員會
他现为香港大学客席教授、罗得岛设计学院校董会董事、香港贸发局基建发展咨询委员会委员、理大赛马会社会创新设计院咨询委员会委员、香港大学校园发展及规划委员会委员、香港建筑师学会会长、香港城市设计学会会长及香港工人健康中心顾问。 蔡先生同时出任建造业创新及科技应用中心董事会主席,亦为香港仁人家园、香港绿色建筑议会、商界环保协会及香港设计中心的董事会成员。 馬博士去年獲頒裘槎前瞻科研大獎,她稱,香港在科研方面投放的資源、可供申請的基金,相較十多年前增加不少,除了政府有不同類別的資助,不少非政府機構頒發的獎金及基金,亦幫助到初創實驗室。
馬桂宜: 企業拓展及批租委員會
她不諱言大眾應抱持開放思維,多了解現今讀科學並不單是教書,或只能在研究室工作,科創公司需要不同方面的人才,擁有科學知識,可繼續進深律師、MBA等不同專業,其事業的發展路徑更廣。 謝女士現出任地產代理監管局成員、香港出口信用保險局諮詢委員會委員、 僱員再培訓局成員,以及香港工業總會理事。 他在核證及交易相關服務有超過29年的廣泛經驗,協助企業籌畫在香港、新加坡及其他證券交易所上市。 他亦向香港、內地及跨國公司提供與企業重組、交易、併購相關的顧問意見及協助該等公司進行相關事宜。 谭博士曾任香港立法会议员(资讯科技界)、香港天使投资脉络主席、香港生产力促进局副主席、香港公开大学校董会成员等。 曾获颁香港青年工业家奖、香港十大杰出青年、香港科技大学及香港公开大学荣誉院士等。
馬桂宜: 成員
彭博士指出,「研資局研究學者計劃」一方面為其研究項目提供可觀的資金,另一方面豁免其教學和主要行政事務,讓他無後顧之憂,於五年內有更多時間和精力專注研究。 馬桂宜2025 彭博士的研究項目主要是針對粵語的聲調,利用磁力共振造影技術,探索不同居港人士對各粵語聲調特徵的相應腦神經模式。 馬桂宜2025 彭博士的研究對象包括以粵語為母語者、第二語言學習者和本港長者等不同背景的居港人士,而他們對聲調加工的腦神經模式各有不同。 他希望藉着此項研究,能找出改善學習粵語聲調的有效方法,以及減緩長者在聲調加工方面的退化。
馬桂宜: 主席
社會大眾聞癌色變,香港大學生物醫學科學院副教授馬桂宜博士則每天與癌細胞打交道,抽絲剝繭要找出惡性腫瘤的根源。 近年也投放時間在社區教育工作上,希望中小學生也能培養對科研的熱誠及興趣。 他熟悉公共和私人發展項目;他相信設計和建築的力量可提升社會的競爭力。 他曾為香港政府、香港機場管理局、港鐵、市區重建局、Public Works Canada、British Columbia Buildings Corporation、非牟利機構及私人企業等提供專業服務。 同年,他獲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頒授銅紫荊星章勛銜,以表揚他致力推動香港的創新及科技發展,並獲授銜香港理工大學院士。
馬桂宜: 與科學家及工程領袖的約會 – 馬桂宜博士
研究資助局(研資局)於2019年同時推出了「研資局高級研究學者計劃」和「研資局研究學者計劃」,每年各頒發10個獲獎名額,為正教授級和副教授級得獎學者提供教學及行政職務的持續支援,使他們可專注於研究及發展工作。 馬桂宜2025 計劃涵蓋所有學科,每名得獎者可於為期60個月的資助期內,獲發放經費來聘任替假教師及支付研究項目開支。 研資局就每名得獎者冠予「研資局高級研究學者」或「研資局研究學者」名銜,並向其所屬大學發放約港幣$780萬元或$520萬元經費。 得獎學者經計劃獲得支援以專注於研究及發展工作的同時,研究生及年輕研究人員亦得到機會參與計劃下的研究項目,讓他們師承教授的指導和累積研究經驗。 以下為數名應屆「研資局研究學者」,分享各自研究項目的願景,以及獲取計劃資助對他們的重要性。 馬桂宜博士 (香港大學)馬桂宜博士熱愛研究,其工作的初心正是做研究,「很高興接下來的五年能有更多時間埋首研究,『研資局研究學者計劃』讓我能擴大研究團隊,更有信心開展長遠及創新的研究項目」。
馬桂宜: 董事會成員
葛女士曾获任多项公职,包括创新及科技咨询委员会委员、创新及科技基金小型企业研究资助计划项目评审小组委员、联合国资讯通信与发展全球联盟高级顾问团成员、数码21资讯科技咨询委员会委员及个人资料私隐专员公署咨询委员会委员等。 他曾任南丰发展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Foster and Partners董事、香港国际机场建築师及多个赤鱲角基建项目的认可人士。 香港国际机场荣获世界十大建築成就奖,自啓用後屡获殊荣,其中包括多次获选为全球最佳机场。
電視劇中,醫生是對抗病魔的主角;現實中的醫療戰場,參戰的除了醫生護士,還有在實驗室默默鑽研病理的生物醫學專家。 早前憑發現肝癌幹細胞能夠釋出蛋白質令癌細胞具抗藥性,研發出令這些蛋白質失效的藥物,成功奪得專利之餘,更獲頒「裘槎前瞻科研大獎」,獎金高達五百萬元。 研究團隊針對肝癌幹細胞的基因靶點,通過CombiGEM-CRISPR v2.0多基因剔除技術平台,成功地篩選出兩組能有效抑制肝癌細胞生長和更新的雙基因剔除組合。
馬桂宜: 十位傑出學者獲裘槎基金會頒授「前瞻科研大獎」及「優秀科研者獎」
麥博士擁有豐富管理經驗,為企業及非政府組織出謀獻計,與政府丶立法機關及傳媒緊密合作,曾參與大型項目,足跡遍布歐洲丶澳洲丶香港及中國。 何正德先生現任美國科技創投基金S28 Capital的創辦人兼總裁,管理著1.7億美元的資產。 何先生曾投資的初創公司,包括現已上市的:Palantir丶Coupang丶Zoom丶Plangrid(被Autodesk收購)及Noom。 陳先生現爲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的收購及合併委員會成員,及收購上訴委員會成員,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的上市覆核委員會成員,律師紀律審裁團副召集人,以及香港會計師公會紀律小組A成員。 查博士於1988年畢業於美國羅徹斯特理工學院,取得商學理學士學位,並分別於2007年及2010年,取得香港中文大學行政工商管理碩士學位及香港城市大學工程學博士學位。 香港创新基金服务涵盖不同范畴,包括「Go Code程式小先锋」及奥海城OC STEM Lab等教育计划、提供沙池平台及促进共同研发的信和创意研发室,并提供共享空间,支持初创企业,同时研发专项产品,如得奖项目「城市空气净化系统」。
4月27日「 與科學家及工程領袖的約會 」第七場講座嘉賓是香港青年科學院創院院士及外展委員會主席,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副教授馬桂宜博士。 也討論幹細胞特性與癌症的關係,治療癌症的標靶藥和免疫治療,和生物醫學科畢業生的出路。 何先生一直推動會計行業發展,他在2015 年擔任香港會計師公會會長,並積極參與香港特區政府的多個專業委員會和法定機構。 何先生是公司法改革常務委員會成員,強制性公積金計劃上訴委員會委員,專業服務協進支援計劃評審委員會委員以及市區更新基金董事。 他被中國財政部聘任為香港會計咨詢專家,他亦是香港特別行政區選舉委員會成員。
香港國際機場榮獲世界十大建築成就獎,自啓用後屢獲殊榮,其中包括多次獲選為全球最佳機場。 鍾女士於IBM服務超過20年,是IBM第一位亞洲女性高管被委任為IBM董事長及首席行政官的全球策略委員會委員,負責全球策略。 鍾女士於IBM出任多個高管職位,包括東南亞區域總經理;中國香港總經理;亞太區法律總顧問等。 馬桂宜 同年,他獲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頒授銅紫荊星章勛銜,以表揚他致力推動香港的創新及科技發展;並獲授銜香港理工大學院士。 查博士於2022年獲城市大學授銜榮譽院士;於2021年獲委任為太平紳士;也早於2004年榮獲香港青年工業家獎。
麦博士拥有丰富管理经验,为企业及非政府组织出谋献计,与政府丶立法机关及传媒紧密合作,曾参与大型项目,足迹遍布欧洲丶澳洲丶香港及中国。 麦博士现任明爱专上学院及明爱白英奇专业学校校长,带领学院迈向圣方济各大学。 麦博士毕业於西澳洲大学工程系,获一级荣誉,是剑桥大学哲学硕士及博士,并於伦敦城市大学修毕工商管理硕士学位。 麦博士具备多项专业资格,包括英国特许注册工程师丶英国土木工程师学会会员及英国轮机工程及海事科技学会特许工程师会员。 他熟悉公共和私人发展项目;他相信设计和建築的力量可提升社会的竞争力。 他曾为香港政府、香港机场管理局、港铁、市区重建局、Public Works Canada、British Columbia Buildings Corporation、非牟利机构及私人企业等提供专业服务。
直到大學三年級,她都在摸索自己的興趣,試過修讀藥劑師,曾在廣華醫院實習,但她感到悶,不符她個性;最後選擇了研究癌症,與她祖父母的經歷有關。 原來馬桂宜的爺爺在她出世前已因食道癌過身,婆婆和公公在她中學時先後因肺癌和肝癌離世,在她二十多歲時,嫲嫲也因為肝癌病逝。 婆婆當年所受的痛苦,她歷歷在目,「婆婆肺癌入骨,打嗎啡也沒幫助,痛到叫救命,那情景很震撼。」她決定在實驗室研究癌症,最初是研究前列腺癌,回港後才開始研究肝癌。 Stephanie現時除了任教生物醫學本科,也會教導一、二年級的醫科學生,近年更積極參與社區教育活動,期望帶出科學充滿趣味,非遙不可及的信息,推動更多人接觸科學。 馬桂宜 她曾走進中小學為「裘槎科學周」進行科學表演,與小朋友面對面,事前更就成為一個科學表演者作特別訓練。 「每一個科學家都會想見到自己嘅研究有轉化到嘅成果。」作為科研人員,馬桂宜亦期望在有生之年,可與不同創科公司合作,轉化研究成果,切實幫助病人。
謝女士於1989年加入香港中銀集團並歷任不同管理職務;2008年至2012年,她獲委任南洋商業銀行(中國)有限公司副行政總裁,負責企業金融及資金業務;2012年8月至2016年2月則擔任集友銀行副董事長兼行政總裁,負責銀行整體業務及營運管理。 吳議員除了為香港-台灣商貿合作委員會主席和香港特別行政區護照上訴委員會主席外,亦擔任香港特別行政區競爭事務委員會委員、選舉委員會委員、獨立監察警方處理投訴委員會副主席、強制性公積金計劃管理局非執行董事及香港按揭證券有限公司非執行董事。 伍女士現為以下機構的董事會或委員會成員:外匯基金諮詢委員會轄下的金融基建及市場發展委員會、財資市場工會議會、香港總商會金融及財資服務委員會副主席、及良師香港顧問委員會。 何先生擁有美國斯坦福大學工商管理碩士及美國杜克大學經濟學學士;他亦獲聘為北京大學最年輕的名譽校董。 何先生亦積極參與多項社會公職;包括香港上市公司怡園酒業控股有限公司獨立非執行董事,及曾任香港貿易發展局創新科技咨詢委員會。 他曾任南豐發展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Foster and Partners董事、香港國際機場建築師及多個赤鱲角基建項目的認可人士。
查博士於2023年獲香港中文大學頒授榮譽院士銜及於2022年獲城市大學授銜榮譽院士; 他於2021年獲委任為太平紳士,以及早於2004年榮獲香港青年工業家獎。 是項研究由港大醫學院生物醫學學院系助理教授黃兆麟博士及副教授馬桂宜博士共同領導並為聯合通訊作者。 第一作者為港大醫學院生物醫學學院博士後研究員徐峰博士及研究助理教授唐旻博士,並得到技術員唐思慧小姐、博士生陳迦靜小姐、博士後研究員褚愷宜博士、博士後研究員黃天樂博士、博士生方凱俊先生、技術員張秀霞小姐及麥獻文小姐和博士後研究員蔡正姿博士的協助。 其他合作者包括:港大醫學院生物醫學學院助理教授黃淵華博士、澳門大學健康科學學院副教授黃冠豪博士及技術員Lakhansing 馬桂宜 Pardeshi先生。
馬桂宜: 項目及設施委員會
相關研究成果現已於國際科學期刊《Cancer Research》上發表(按此瀏覽期刊文章)。 香港創新基金服務涵蓋不同範疇,包括「Go Code程式小先鋒」及奧海城OC STEM Lab等教育計劃、提供沙池平台及促進共同研發的信和創意研發室,並提供共享空間,支援初創企業,同時研發專項產品,如得獎項目「城市空氣淨化系統」。 馬桂宜自2003年從加拿大回港深造,並在2007年取得香港大學博士學位,已在港從事生物醫學研究10餘年,對於香港近年科研環境的變化亦深有感觸。
馬桂宜: 企業拓展及批租委員會
陳先生爲企業與併購律師,專門從事企業併購和收購、私募股權交易、上市及資本市場融資,以及證券監管調查事務。 多年來,陳先生曾為衆多不同本地、內地及環球行業領域的客戶提供法律服務。 馬桂宜2025 陳先生在《國際金融法評論1000强》、《錢伯斯亞洲》及《錢伯斯環球》亦多次被評為傑出律師。 麥先生於1991年加入政務職系,曾在多個決策局及部門服務,包括前資訊科技及廣播局、公務員事務局、香港駐華盛頓經濟貿易辦事處及郵政署。 麥先生於2018年7月至2021年9月出任香港駐美國總經濟貿易專員,並於2022年1月至7月出任慶典統籌辦公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