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巴表示,預計較原有路線快15至20分鐘,為明早首航已準備充足人手,有需要會加強服務。 跨灣連接路是全港首條三合一海上高架橋,同時具備行車道、單車徑和行人路,除了組成區內的沿海環迴單車徑,也設有觀景台,讓市民欣賞將軍澳及東部水道的景色。 夜晚,橋拱更會亮起彩色燈光,照亮將軍澳灣,而在主要節日期間,更會有特別的燈光效果,令節日氣氛更濃厚。 新道路為香港增添新景點,更為市民提供一個新的消閒、運動好去處,切實地做到基建融入社區,提升區內居民的生活質素。
- 他又指,據過往經驗,相關新線一般只於繁忙時段服務,詳情有待與運輸署商討。
- 文件透露,運輸署計劃在2020年第三季起在各牌照事務處向登記車主派發車內感應器。
- 議員謝偉銓亦提到將藍隧道原希望分流三至四成將軍澳隧道車流,惟現時仍未達到。
- 將軍澳跨灣連接路則全長約1.8公里,連接將藍隧道與日出康城旁的環保大道,其中約1公里為海上高架橋,寬度約36米。
- 他續指平日傍晚繁忙時間,九龍往將軍澳方向,在收費廣場和隧道入口之間的路段會出現擠塞,部分車龍延伸至超過收費設施。
- 今年實體「公益金百萬行」獲政府部門支持及配合,當中包括負責推展將軍澳跨灣連接路的運輸及物流局及土木工程拓展署。
今日很高興出席將軍澳—藍田隧道及將軍澳跨灣連接路的通車儀式,與大家一起見證這兩個大型道路基建項目的落成。 他又提到,香港特區成立以來已新增逾360公里道路,包括12條新行車隧道,交通網絡四通八達,公共交通系統也位居世界前列,值得港人引以為傲。 九龍巴士(一九三三)有限公司,〈將藍隧道快線96、290E、298X 於12月12日啟航 揭開將軍澳交通新一頁〉[新聞稿],2022年11月15日。
將藍隧道: 將軍澳隧道12.11豁免收費 駕駛人士可直接駛過收費廣場
運輸署今早亦安排西貢區議會試搭「將藍隧道版」九巴296P及新巴798P線,張美雄指,試搭後發現行將軍澳隧道出市區反而快1至5分鐘,估計新舊路線快慢只涉交通燈號問題,促署方重整路線沿途站點或直接研究開新線。 將軍澳藍田隧道及將軍澳跨灣大橋今早(11日)正式通車,跨灣大橋成為全港首條三合一海上高架橋,同時具備行車道、單車徑和行人路。 沿海單車及行人徑可供遊人在大橋的沿海長廊踩單車及散步,沿途可飽覽無敵海景,啟用首日即逼爆打卡人潮,其中,「蝴蝶橋」已成為區內新地標。
興建約6年、耗資合共逾200億元的將軍澳-藍田隧道及將軍澳跨灣連接路,終於在今(11日)晨8時正式通車。 區內居民幾乎等了足足20年,期望新路紓緩將軍澳隧道繁忙時間的擠塞問題。 雖然今日適逢周日,車流較平常上班上學繁忙時間少,但不少市民對新路開通熱切期待,首試使用;加上沿路設有行人道及單車徑設施,市民亦趁機到來打卡留念。 陳帆解釋將軍澳隧道擠塞的主因,是車流量高於隧道管道設計的容車量造成,據2021年的交通數據,在平日早上及傍晚繁忙時間,隧道車流量已超出設計容量達4至5成。 以平日早上繁忙時間為例,將軍澳隧道往九龍方向,即使在將軍澳入口沒有收費設施,仍不時出現擠塞情況,車龍可從隧道入口延伸約1.6公里至環保大道近香港單車館,影響區內交通;但隧道管道九龍出口至收費廣場之間的交通暢順。
將藍隧道: 將藍隧道將軍澳跨灣連接路12.11通車!同日起將軍澳隧道免收費|日出康城去觀塘市中心快20分鐘
將藍隧道開通後,預計約3至4成自將軍澳隧道的車輛將轉用新隧道,減輕將軍澳隧道擠塞問題。 現時將軍澳居民經將軍澳隧道往九龍或港島,繁忙時間擠塞達半小時以上,將軍澳南的居民日後可改用將南隧道,而在坑口及寶琳等將軍澳北的居民,則可繼續使用將軍澳隧道。 新道路也成為現有將軍澳隧道的替代路線,因此政府藉此契機,豁免將軍澳隧道收費,令市民出行既省時間又省錢,一舉兩得。 將藍隧道轉車站(Tseung Kwan O – Lam Tin Tunnel BBI)巴士站,位於九龍觀塘區茶果嶺藍田交匯處,東區海底隧道行政大樓及工場側,為一單向西行轉車站。
- 立法會文件又提到,政府亦計劃把隧道電子收費系統擴展至其他隧道,屆時因隧道不設收費亭而令隧道收費員或要轉職,當局建議營辦商向收費員提供培訓。
- 議員楊永杰則關注,連接觀塘市中心與將藍隧道的茶果嶺道,車流量增加,有否造成阻塞。
- 運輸及物流局局長林世雄今(11日)以書面回覆立法會議員查詢時指,將藍隧道開通後,運輸署一直密切檢視其分流效用。
- 城巴表示,正計劃開辦兩條經將藍隧道及東隧過海的新路線,分別直達港島東區及中西區,正與運輸署商討具體通車日期及安排,期望可拉近康城與港島的距離。
- 新道路為香港增添新景點,更為市民提供一個新的消閒、運動好去處,切實地做到基建融入社區,提升區內居民的生活質素。
- 運輸署表示,新道路有助應付將軍澳區持續發展帶來的交通需求,並且起分流作用,估計三至四成現時取道將軍澳隧道的車輛將轉用新道路。
如果車輛沒有相關標籤,又或未能成功以自動付款方式繳費,就需採用另一種收費模式———補繳欠款,車主需在寬限期內補交隧道費,當局建議7天內,未有如期交付費用將有罰則;系統將使用該隧道的車輛偵測數據傳送到後端系統,再與運輸署電腦發牌系統配對。 中環690S路線途經環保大道、清水灣半島、峻瀅、日出康城,再進入將藍隧道,前往總站中環交易廣場;至於小西灣694S線,則由調景嶺站開出,經過將軍澳南至善街、環保大道、清水灣半島、峻瀅、日出康城,再進入將藍隧道,以後途經太古坊,再達小西灣。 政府本月就《跨越2030年的鐵路及主要幹道策略性研究》展開公眾諮詢,研究內容包括建議興建三條新的主要幹道及三條新的策略鐵路。 政府期望明年年底前整合香港未來的主要運輸基建發展藍圖,具前瞻性地配合長遠的運輸及物流需求。
將藍隧道: 相關文章
此站鄰近東區海底隧道行政大樓及工場,以及茶果嶺村,乘客可沿行人天橋步行往返東區海底隧道收費廣場巴士站。 將藍隧道 持「九巴月票」的乘客更可以每日搭十程,靈活使用轉車站,輕鬆接通港九新界。 將藍隧道2025 運輸及房屋局局長張炳良致辭時表示,隧道預計於2021年落成,將可紓緩將軍澳隧道、將軍澳道和鯉魚門道的擠塞狀況。 2016年7月11日,中國建築國際全資子公司中國建築工程(香港)和禮頓建築(亞洲)的聯營體,聯合中標將軍澳-藍田隧道主隧道及相關工程,合約總額約87.3億元。 2013年5月10日,香港政府刊憲興建將軍澳-藍田隧道,並於2014年5月30日獲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授權正式刊憲興建。 至於平日由早上7時至晚上9時,往九龍方向車流變化百分比為9%至22%,以下午2時至3時變化最大、下午5時至6時變化最少。
將藍隧道: 將軍澳藍田隧道 2021 竣工!全 RFID 電子收費劃一 $3
城巴新巴指,前往彌敦道一帶及油尖旺各區預計僅需25分鐘,較鐵路需40分鐘及轉乘至少兩次,以及途經將軍澳南的現有巴士路線所需約45至55分鐘大為縮短,並會適時按客量將兩條路線提升為全日服務。 文件指,首個車內感應器將免費派發,車主要求重發,或更換標籤則需另行收費。 當局亦計劃把隧道電子收費系統擴至其他政府隧道,建議將藍隧道通車後2至3年、約2023或2024年,陸續在其他隧道引入系統。 由於將藍隧道內行車線有分叉,分別前往東隧或茶果嶺方向,駕駛者進入隧道前要決定行車線,以免因轉線而發生交通意外。
將藍隧道: 將藍隧道料分流三至四成車量
將軍澳-藍田隧道在西端以地面連接路連接2號幹線東區海底隧道、茶果嶺道和同屬6號幹線的T2主幹道,然後進入全長2.2公里的弧形隧道,穿過照鏡環山地底,離開隧道後接駁將軍澳跨灣大橋及與寶順路之連接路。 簡稱「將藍隧道」的將軍澳藍田隧道,預計於 2021 年竣工,有望解決將軍澳來往市區的塞車問題。 政府今日(14 日)向立法會交通事務委員會提交文件,文件顯示,政府認為將藍隧道是現時將軍澳隧道的替代道路,因此建議兩條隧道劃一收費 HK$3。 文件又提到,由於將藍隧道的地理因素所限,兩端出入口均無法興建收費廣場,因此建議引入電子道路收費系統。 城巴表示,正計劃開辦兩條經將藍隧道及東隧過海的新路線,分別直達港島東區及中西區,正與運輸署商討具體通車日期及安排,期望可拉近康城與港島的距離。 將藍隧道2025 今早(21日)運輸署聯同巴士公司向西貢區議員交代過海巴士線詳情,指暫訂增設兩條線,分別為坑口北往中環交易廣場的聯營路線690S,以及調景嶺站往小西灣的城巴694S線,暫定只各設早上8時及8時15分兩班車,料於3月啟航。
將藍隧道: 將藍隧道通車|茶果嶺道入口午後大塞車 迴旋處成樽頸【持續更新】
公司預計將藍隧道將帶來有效的分流作用,而行駛將軍澳隧道的路線車程平均將縮減約5至7分鐘。 西貢區議員張美雄歡迎署方開辦路線,但認為班次密度安排「太保守」,而且早上8時15分才開車太遲,早上9時上班者「喺東隧塞一塞車就遲到」,建議署方加密至早上繁忙時段約10分鐘一班車,並在傍晚繁忙時段提供港島往將軍澳服務,其後逐步全日雙向服務。 區議員方國珊亦建議署方先安排路線試行全日化3個月,讓區內居民有充足時間認識和習慣新路線,減少依賴港鐵。 另外,署方今日亦安排試車,往旺角及長沙灣的九巴296P線及往大圍的新巴798P線改行將藍隧道,惟有區議員指實測後發現行舊路線,即經將軍澳隧道車程更快,促運輸署重新規劃巴士線。 運輸署發布模擬片段,指如駕駛人士熟習路牌及行車線後,由日出康城前往觀塘市中心的行車時間最多可減少約20分鐘,降至約11分鐘,又預計由將軍澳市中心往九龍灣商貿區車程約15分鐘。 另外,由康城到將軍澳市中心,可經過將軍澳海上交匯處和跨灣大橋,路程約3公里,中途無燈位。
將藍隧道: 運輸署新設服務站助登記「易通行」 的士司機讚新安排較方便
在北京,外交部日前回應有關向俄羅斯供應武器的提問時表示,中方一直堅定站在對話與和平一邊,批評美方作為戰場的最大武器提供者,不斷抹黑中方可能向俄方提供武器,干擾和阻礙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的進程,敦促美方停止抹黑甩鍋、拱火遞刀。 另外,港島、九龍區百萬行暫定於2023年首季舉行,相關申請有待當局審批。 公益金於活動期間將實施一系列防疫措施,所有參加者須嚴格遵守防疫規例。
將藍隧道: 轉車站
將藍隧道及將軍澳跨灣連接路今日(11日)通車,九巴將於明日(12日)開辦3條將藍公路快線,而城巴新巴明日起亦開辦2條新線。 運輸及房屋局昨日向立法會交通事務委員會提交文件解釋,新安排因受地理限制,將藍隧道不設收費廣場,故政府擬引入電子道路收費,局方擬斥資3.3億元,以興建不停車收費系統。 文件透露,運輸署計劃在2020年第三季起在各牌照事務處向登記車主派發車內感應器。 車內感應器一般是貼在車輛擋風玻璃上的自動黏貼式貼紙標籤,感應器將會儲存兩項非加密的數碼數據,即標籤識別號碼和車輛識別號。 新增五條新專營巴士路線將於開通後的星期一,即2022年12月12日起開辦,並於星期一至五(公眾假期除外)上午及下午繁忙時段提供服務往來將軍澳及九龍/新界。 土木工程拓展署聯同運輸署及警務處會於明日(十一月十五日)作進一步介紹,包括將藍隧道及跨灣連接路的工程資訊、通車的交通及公共運輸安排等。
將藍隧道: 增設690S 坑口北往中環
新開辦的兩條路線均只單向由將軍澳過海往港島,690S暫定由坑口出發,往康城後穿過將藍隧道過海,其後經告士打道往中環。 694S則由調景嶺站出發,同樣先往康城,過海後會經民康街、英皇道、筲箕灣道,最後抵達小西灣。 鄭晴覺得,港島區上班族以後進出港島及將軍澳區多了選擇,不過每日只得早上2班,未必太多市民享受到服務囉。 藍先生跟太太推著兒子由日出康城出發,他說大約用20分鐘才行畢大半路程,笑言雖然行大橋是不錯的親子活動,但行過想難免有些攰,「如果佢(兒子)大個就會好啲,自己踩單車。」他續指,大橋現時會成為地鐵以外,由日出康城到調景嶺的選項。 13.4元位於藍田交匯處及環澳路的巴士站亦將於星期日(11日)啓用。 政府會以基建先行及創造容量的規劃方式,繼續推動運輸基建項目,釋放沿線的發展潛力,並因應交通樽頸完善運輸網絡。
將藍隧道: 將藍隧道12.11通車 往返康城及觀塘市中心節省20分鐘 新增5條巴士路線
將軍澳-藍田隧道(將藍隧道)及將軍澳跨灣連接路(跨灣連接路)將於十二月十一日(星期日)通車,以完善運輸網絡,便利市民出行。 隧道出入口駛往觀塘方向的一段車路設有行人過路處,不過由於車流多,路過市民需等待約5分鐘才能過整條馬路。 將藍隧道 港府昨日宣布,室內、戶外以及公共交通工具的口罩令今日全面取消,意味本港所有社交距離措施正式結束,香港全面回復正常。
將軍澳跨灣連接路工程早在2018年開展,將軍澳跨灣大橋落成後,將成為全港首條同時設有行車道、行人路、單車徑及觀景台的跨灣大橋,而且大橋上的單車徑將與沿將軍澳灣的單車徑連接組成5公里長的沿海單車徑,勢將成為全新踩單車好去處。 現時,土木工程拓展署及其承建商正進行最後階段的工作,包括進行系統最後測試及相關演練工作,以及將軍澳隧道豁免收費的安排。 此外,運輸署亦擬安排九巴的90線和296P線,及新巴的795X線和798P線在隧道通車後約兩至三個月,改經此隧道、茶果嶺道及偉業街往返將軍澳至觀塘繞道,不再途經將軍澳隧道及將軍澳道。 2010年8月27日,土木工程拓展署向西貢區議會提交最新的三個新方案,皆以保留天然海岸線為前提。 此外,有關單位經過多輪諮詢後,落實選定將軍澳-藍田隧道將軍澳段採用「不設收費廣場的直線走線方案」,以減少興建隧道的地質風險和填海範圍,當局亦會另行研究隧道的收費方法。
運輸及房屋局副局長邱誠武指,現時無法提供新隧道收費水平,電子收費方式亦有待研究,但承諾有方案後會諮詢立法會意見。 2013年初,香港政府將會向香港立法會申請撥款,就將軍澳-藍田隧道作出詳細設計、走線及勘探等,預計工程最快於2016年啟動。 2013年4月5日,土木工程拓展署表示為了興建高架橋連接將軍澳市中心,環評結果顯示,需要填海3公頃,另外需要臨時填海19公頃,工程完成之後會還原。
資料顯示,將軍澳跨灣連接路連全長約1.8公里,是全港首條同時設有行車道、行人路、單車徑及觀景台的海上高架橋,將連接將藍隧道和將軍澳第86區日出康城的環保大道,以應付將軍澳的預期交通需求。 當將藍隧道通車後,同時起將軍澳隧道便豁免收費,市民屆時毋須繳付現時3元隧道費。 這項工程是建造一條長約3.8公里的雙線雙程行車路,東端連接將軍澳寶順路,而西端則與啟德發展建議的T2主幹路連接,其中大約2.2公里為隧道。 將藍隧道 將軍澳–藍田隧道連同建議的T2主幹路和中九龍幹線將組成六號幹線,此幹線是連接西九龍和將軍澳的東西行快速公路。
將藍隧道: 工程效益
將藍隧道已通車兩個多月,近日遭議員質疑分流將軍澳隧道車流的作用有限。 將藍隧道2025 交通諮詢委員會主席張仁良昨日則表示,自新隧道通車後,出入將軍澳的平均車速同車龍長度都有大幅改善。 運輸署表示,新道路有助應付將軍澳區持續發展帶來的交通需求,並且起分流作用,估計三至四成現時取道將軍澳隧道的車輛將轉用新道路。 何偉基表示通車翌日(12日)起,九巴和新巴將分別開辦3條和2條新增巴士線,連接將軍澳至大埔、荃灣西、長沙灣及油尖旺區,而在開通兩三個月後,初定會有四條巴士線改道。 陳帆說,如果在將藍隧道開通前豁免將軍澳隧道的收費,會引發額外交通需求,令現時將軍澳隧道的交通更加繁忙,預計車龍會再延長而不是縮短,進一步影響地區內道路。 因此當將藍隧道開通時才豁免將軍澳隧道的收費,從交通管理的角度考量,是較為穩妥的安排。
將藍隧道: 將軍澳-藍田隧道
T2主幹路及茶果嶺隧道屬六號幹線的中間路段 ,西接中九龍幹線,東連將軍澳-藍田隧道(將藍隧道)的主隧道。 此外,政府推行不停車繳費「易通行」,下月會先在青沙管制區實行,可望令交通更暢順。 羅淑佩表示,「易通行」會陸續擴展到所有政府收費隧道,計劃2月底至3月將擴展至獅子山隧道及城門隧道,並逐步取代人手收費。 另外,今早區議會亦與運輸署及巴士公司試行路線,兩條新線與現有296P線(尚德往返荔枝角站),以及線798P(將軍澳工業邨往返大圍站)相若,但改行將藍隧道。 將藍隧道 至於將軍澳跨灣連接路方面,開通後每晚7至9時有彩色燈光,遊人可於橋上「打卡」欣賞優美海景。 橋上設有測風儀器,若風速達時速25公里便會廣播警告;達每小時40公里則會封閉行人路及單車徑;而八號風球會封閉行人路及單車徑。
公益金百萬行2022個別步行人士同普通隊伍名額已爆滿,最新消息請留意公益金網站和Facebook專頁。 除日常生活溝通受阻,三年疫情也導致不少包括聾人在內的殘疾人士失業。 根據香港復康會等團體於去年進行的調查,疫情下超過四成的受訪殘疾人士及長期病患者失業,遠高於政府當時公布的百分之七失業率。 本刊去年訪問聾人張詠姸,她有嚴重程度的聽障,但佩戴助聽器加上讀唇後,可以像常人一般與別人溝通。
將藍隧道: 香園圍口岸停車場爆滿 運輸署籲市民改搭公共交通
新隧道及新路開通後首日雖然為星期天,但茶果嶺迴旋處已經出現塞車情況。 立法會議員李世榮指早上到該處視察後,批評政在設計該迴旋處未有考慮附近違泊和汽車流量的問題。 而《明報》記者下午1時半起發現在觀塘往隧道方向開始出現車龍,龍尾到下午2時更延長至偉業街。
實政圓桌召集人、立法會議員田北辰質疑花費逾150億元開通將藍隧道的成效,指只為疏通交通,形容塞車如同塞血管,指開通將藍隧道只為「通一通血管」,又指明白理想和現實是有差距,但認為差距太大。 將藍隧道 將藍隧道開通後,只分走將軍澳隧道300架次車流,將軍澳隧道早上繁忙時段仍有超過2700架次車流,超過設計容量,質疑將藍隧道分流作用有限。 針對塞車解決方案,柯指當局應盡快落成T2主幹道及茶果嶺隧道的興建,緩解路面情況,又指政府目前應擴寬迴旋處線路至3條,及增加泊車位以緩解違例泊車情況。 李世榮透露,當局曾向他表示萬一出現問題可就道路進行改善工程,認為政府在設計道路時理應要考慮有關情況,不應在開通後才處理有關問題。
九巴稱,會在將藍隧道開通初期觀察市民出行習慣的改變,2至3個月後再調整或增加路線,希望能更加便利乘客。 另外,3條新巴士快線首航當日,九巴將會向乘搭早上班次的乘客派發紀念品。 全車車身裱上3條路線廣告的巴士,將分別於將軍澳區的巴士總站,九巴安排首航打卡工具,供乘客打卡留念。
將藍隧道: 巴士路線數目
根據初步的觀察,將藍隧道開通後,將軍澳隧道公路及環保大道往將軍澳隧道方向於繁忙時間的擠塞情況有顯著的改善,過往在上述道路及其連接道路出現的車龍已大為縮短。 將軍澳—藍田隧道(將藍隧道)和將軍澳跨灣連接路通車3個月,至今只有5條只在繁忙時間服務的巴士路線使用。 運輸署今日(21日)向區議會提交初步方案,透露暫擬增設坑口往中環的690S線,以及調景嶺往小西灣的694S線,料最快下月投入服務。 他引述數據指,早上往九龍方向車龍由2公里縮減至650米,最低平均車速亦由10公里增至45公里,又指區內居民來往觀塘時間可節省19分鐘,符合當局預期。 相信隨著T2主幹道及茶果嶺隧道即將落成,預期道路網絡可配合區內已規劃發展項目的交通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