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如須在網站填寫香港的郵政編碼,可考慮留空該欄或嘗試其他人士慣常使用的“000”、“0000”、“000000”或“HKG” 等方法。 中國大陸的郵政編碼制定於1970、80年代[2],因此體現了當時的行政區劃和郵路狀況。 後經政區調整及郵路新增、裁撤,造成與現今政區不統一(如內蒙古自治區西部)、編碼不連續(如重慶市)等現象。 其中直轄市配以「0」結尾的兩位數,省或自治區則配以首位代表所在区域、次位非「0」的兩位數。 下面是 上海市 (Shang Hai Shi ) 的郵政編碼列表。
台灣的郵區編號過去採行3+2制度,2020年3月3日起為改善投遞效率,將郵遞區號改為3+3碼。 普通寫前3碼即可,例如新竹市為300,若完整書寫郵遞區號可加快郵件遞送速度。 大部分地區的房屋門牌有註明所在地鄉、鎮、市、區名及其郵區編號,例外如臺北市全市門牌無標示區名和郵區編號。
大陸郵遞區號: 郵遞區號
下面是 广东省 (Guang Dong Sheng ) 的郵政編碼列表。 法国的郵區編號始于1972年,共5个数字:首2位代表省,后3位分别代表城市、地区和邮政分局。 比如北部省的阿斯克新城,邮编是59650,59是北部省的区号,其首府里爾的邮编是59000。
大部分地區的房屋門牌有註明所在地鄉、鎮、市、區名及其郵遞區號,例外如臺北市全市門牌無標示區名和郵遞區號。 中華郵政建議在國內直式標準信封背面加印郵遞區號一覽表,以便查閱。 除臺北市及其他省轄市地址有時不寫區名外(例如臺北市中正區中山南路簡為臺北市中山南路),郵政單位仍建議各市地址應寫區名及郵遞區號,以減少查閱及分揀的麻煩。 大陸郵遞區號 郵政編碼(英語:postal 大陸郵遞區號 code),中國大陸稱郵政編碼,香港稱郵區編號,是為達到郵件分揀自動化和郵政網絡數字化,加快郵件傳遞速度,而把全國劃分的編碼方式。 大陸郵遞區號2025 大陸郵遞區號2025 郵區編號制度已成為衡量通信技術和郵政服務水準的標準之一。
大陸郵遞區號: 澳洲
巴拿馬、牙買加和香港不使用郵遞區號,紐西蘭只在投寄大量郵件時才使用。 一些網站必須輸入郵遞區號,如果居住地根本沒有使用,可以填寫00000。 邮政编码(英語:postal code),简称邮编,香港称邮区编号,台湾和新加坡称邮递区号,是为达到邮件分拣自动化和邮政网络数字化,加快邮件传递速度,而把全国划分的编码方式。 郵區編號制度已成为衡量通信技术和邮政服务水准的标准之一。
- 「102008」爲2008年奧運會北京會場專用,於2007年8月1日正式公佈啟用,於2008年9月30日停止使用。
- 中國大陸的郵政編碼制定於1970、80年代[2],因此體現了當時的行政區劃和郵路狀況。
- 對於沒有大牌號的地址,根據郵政編碼,通常可以精確定位到一幢建築。
- [5][6]中國大陸与台湾和港澳特区间的邮件按国际邮务的方式处理。
香港特別行政區和澳門特別行政區境內的郵遞業務分別由香港郵政及澳門郵政獨立負責。 大陸郵遞區號 [5][6]中國大陸與台灣和港澳特區間的郵件按國際郵務的方式處理。 大陸郵遞區號 本表列出由中國郵政負責郵遞業務的中國大陸地區的郵政編碼。
大陸郵遞區號: 中國大陸
法國的郵遞區號始於1972年,共5個數字:首2位代表省,後3位分別代表城市、地區和郵政分局。 大陸郵遞區號2025 許多郵遞區號是用數字,但如英國及加拿大也有使用羅馬字及數字混用編碼,使用數字編號的位數也各有不同,如美國使用5或9位數字,墨西哥使用5位數字,澳大利亞使用4位數字,印度使用6位數字。 由於本地收件人在無需使用郵政編碼的情況下已能享有優質的派遞服務,因此香港郵政並無計劃引進郵政編碼系統。 新加坡的邮政编码为6位编码,前两位对应邮区(全国分为28个邮区),每个邮区可能有2个到6个这样的2位数号码,第3位对应一条路或一个小的街区。 政府组屋通常由大牌号表示其地址,邮政编码的后3位通常即是大牌号。
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境內的郵遞業務分別由香港郵政及澳門郵政獨立負責。 大陸郵遞區號2025 大陸郵遞區號 [5][6]中國大陸与台湾和港澳特区间的邮件按国际邮务的方式处理。 其中直轄市配以「0」結尾的兩位數,省或自治區則配以首位代表所在區域、次位非「0」的兩位數。
大陸郵遞區號: 英國
中國郵政使用由六位數字組成的四級郵政編碼,前兩位表示省、市、自治區,第三位代表郵區,第四位代表縣、市,最後兩位代表具體投遞區域。 大陸郵遞區號2025 中国大陸的郵區編號采用4级6位编码制,首2位表示省、市、自治区,第3位代表邮区,第4位代表县、市,最后2位代表投递邮局。 大陸郵遞區號 以999開頭的郵政編碼是中國郵政國際(地區)業務郵政編碼,實際上並未使用。
大陸郵遞區號: 中國信封例子
「102008」爲2008年奥运会北京會場專用,於2007年8月1日正式公佈啟用,於2008年9月30日停止使用。 中国大陆的邮政编码制定于1970、80年代[2],因此体现了当时的行政区划和邮路状况。 后经政区调整及邮路新增、裁撤,造成与现今政区不统一(如内蒙古自治區西部)、编码不连续(如重庆市)等现象。 天津市區郵編後三位大致按和平 、南開 及 、紅橋 、河東 、河西 、河北 及 分配,但偶有差錯。 「102008」爲2008年奧運會北京會場專用,於2007年8月1日正式公佈啟用,於2008年9月30日停止使用。 北京市區郵編後三位大致按東城 、朝陽 及 、西城 、石景山 、宣武 、崇文 、豐臺 及 、海淀 大陸郵遞區號2025 、亦莊176分配,但多有差錯。
大陸郵遞區號: 前往 大陸(中國郵政)寄信到台灣的郵編(郵遞區號)該如何寫!? @ 淡藍
新加坡的郵政編碼為6位編碼,前兩位對應郵區(全國分為28個郵區),每個郵區可能有2個到6個這樣的2位數號碼,第3位對應一條路或一個小的街區。 政府組屋通常由大牌號表示其地址,郵政編碼的後3位通常即是大牌號。 對於沒有大牌號的地址,根據郵政編碼,通常可以精確定位到一幢建築。 中國郵政使用由六位數字組成的四級郵政編碼,四级分别为邮区(2位)、邮区中心局(1位)、市县邮局(1位)和投递区域(2位)[1]。 「100600」分配給建國門郵政支局,爲他國駐北京使領館、國際機構駐北京代表處、外國媒體駐北京記者站等外國機構專用,無論這些機構的具體地址為北京何區縣何街道。
大陸郵遞區號: 大陸快捷(EMS)大陸快捷郵件查詢單位及電話
比如北部省的阿斯克新城,郵編是59650,59是北部省的區號,其首府里爾的郵編是59000。 新加坡的郵遞區號為6位編碼,前兩位對應郵區(全國分為28個郵區),每個郵區可能有2個到6個這樣的2位數號碼,第3位對應一條路或一個小的街區。 政府組屋通常由大牌號表示其地址,郵遞區號的後3位通常即是大牌號。 對於沒有大牌號的地址,根據郵遞區號,通常可以精確定位到一幢建築。
大陸郵遞區號: 郵政編碼的作用
此編碼不適用於均有各自的郵政機關的香港、澳門,且香港和澳門未使用郵政編碼。 中國大陸的郵遞區號採用4級6位編碼制,首2位表示省、市、自治區,第3位代表郵區,第4位代表縣、市,最後2位代表投遞郵局。 其中首2位代表州、城市或幾個縣,後3位則為投遞郵局。 大陸郵遞區號 比如大山腳郵編是14000,14是威中縣東部和威南縣的區號,而使用X9XXX通常為新興城鎮或旅遊勝地、如浮羅交怡、雲頂高原、依斯干達公主城等。 台灣的郵遞區號過去採行3+2制度,2020年3月3日起為改善投遞效率,將郵遞區號改為3+3碼。
大陸郵遞區號: 邮政编码
郵遞區號最早由烏克蘭發明、於1932年12月啟用,但在第三年被放棄使用,後來德國將其再次採用。 比如大山腳郵編是14000,14是威中縣東部和威南縣的區號,而使用X9XXX通常為新興城鎮或旅遊勝地、如蘭卡威、雲頂高原、依斯干達公主城等。 大陸郵遞區號 郵區編號(英語:postal code),中國大陸稱郵政編碼,臺灣和新加坡稱郵遞區號,是為達到郵件分揀自動化和郵政網絡數碼化,加快郵件傳遞速度,而把全國劃分的編碼方式。 郵區編號最早由烏克蘭發明、於1932年12月啟用,但在第三年被放棄使用,後來德國將其再次採用。 郵遞區號(英語:postal code),中國大陸稱郵政編碼,香港稱郵區編號,是為達到郵件分揀自動化和郵政網絡數位化,加快郵件傳遞速度,而把全國劃分的編碼方式。 郵遞區號制度已成為衡量通信技術和郵政服務水準的標準之一。
大陸郵遞區號: 郵編庫
对于没有大牌号的地址,根据邮政编码,通常可以精确定位到一幢建筑。 其中首2位代表州、城市或几个县,后3位则为投递邮局。 比如大山脚邮编是14000,14是威中县东部和威南县的区号,而使用X9XXX通常为新兴城镇或旅游胜地、如浮罗交怡、云顶高原、依斯干达公主城等。 以999开头的邮政编码是中国邮政国际(地区)业务邮政编码,实际上并未使用。
大陸郵遞區號: 郵區編號
郵件享受優先揀選(並專設翻譯處負責翻譯各種不同文字的非中文收件地址)、優先遞送服務。 新加坡的郵區編號為6位編碼,前兩位對應郵區(全國分為28個郵區),每個郵區可能有2個到6個這樣的2位數號碼,第3位對應一條路或一個小的街區。 政府組屋通常由大牌號表示其地址,郵區編號的後3位通常即是大牌號。 對於沒有大牌號的地址,根據郵區編號,通常可以精確定位到一幢建築。 許多郵區編號是用數字,但如英國及加拿大也有使用羅馬字及數字混用編碼,使用數字編號的位數也各有不同,如美國使用5或9位數字,墨西哥使用5位數字,澳洲使用4位數字,印度使用6位數字。 法國的郵區編號始於1972年,共5個數字:首2位代表省,後3位分別代表城市、地區和郵政分局。
大陸郵遞區號: 城市
中華郵政建議在國内直式標準信封背面加印郵區編號一覽表,以便查閱。 大陸郵遞區號2025 除臺北市及其他省轄市地址有時不寫區名外(例如臺北市中正區中山南路簡為臺北市中山南路),郵政單位仍建議各市地址應寫區名及郵區編號,以減少查閱及分揀的麻煩。 中華郵政建議在國內直式標準信封背面加印郵區編號一覽表,以便查閱。 台灣的郵區編號過去採行3+2制度,2020年3月3日起為改善投遞效率,將郵區編號改為3+3碼。 普通寫前3碼即可,例如新竹市為300,若完整書寫郵區編號可加快郵件遞送速度。 中國大陸的郵區編號採用4級6位編碼制,首2位表示省、市、自治區,第3位代表郵區,第4位代表縣、市,最後2位代表投遞郵局。
中國郵政使用由六位數字組成的四級郵政編碼,四級分別為郵區(2位)、郵區中心局(1位)、市縣郵局(1位)和投遞區域(2位)[1]。 郵遞區號(英文:Postal Code,又稱:郵政編碼,簡稱:郵編)最早是由烏克蘭發明,在1932年12月正式啟用。 是用於一個國家或地區為實現郵件分揀自動化和郵政網絡數位化,加快郵件傳遞速度,而把全國劃分的編碼方式。 在1980年7月1日(農曆五月十九),大陸開始推廣郵政編碼製度。 巴拿馬、牙買加和香港不使用郵區編號,新西蘭只在投寄大量郵件時才使用。 一些網站必須輸入郵區編號,如果居住地根本沒有使用,可以填寫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