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金鐘站由四大聯營工程公司(法國濬海及公共建築工程公司、何迪富公司、成德工程公司、金門(香港)有限公司)負責興建[36][37],車站於1980年2月12日隨地下鐵路修正早期系統中環至尖沙咀段通車而啟用,而金鐘站與中環站是當時在香港島僅有的兩個地鐵站[38]。 由於在建設金鐘站時已經計劃該站成為港島線的轉乘站,所以初期的金鐘站已經設立一組兩層的側疊式月台[39],並預留一側上下層月台供承建商在1981年12月進行港島線工程之用。 1982年5月10日荃灣線通車,金鐘站也被納入荃灣線的一部分[38][35]。 由於在建設金鐘站時已經計劃該站成為港島綫的轉車站,所以初期的金鐘站已經設立一組兩層的側疊式月台[39],並預留一側上下層月台供承建商在1981年12月進行港島綫工程之用。 1982年5月10日荃灣綫通車,金鐘站也被納入荃灣綫的一部分[38][35]。 由於起金鐘站嗰時已經計劃該站成為港島綫嘅轉車站,所以初期嘅金鐘站已經設立一組兩層嘅側疊式月台[9],並預留一側上下層月台畀承建商喺1981年12月進行港島綫工程之用。
每晚8時前,列車通常使用5號月台,而6號月台通常只於每晚8時後使用。 南港島綫工程期間,毗鄰金鐘站現址以東地底增建了四個月台,兩個為南港島綫使用,另外兩個則由沙中綫工程下延伸至金鐘的東鐵綫使用。 金鐘站嘅車站大堂響L1層,為方便乘客出入,車站大堂嘅收費區位於大堂嘅中間,周圍俾行人通道同埋車站商店包圍,因此車站商店主要響大堂非收費區,而收費區入面只有多組扶手電梯同埋樓梯往返月台。
金鐘站廁所位置: 大堂
為配合南港島綫及沙中綫工程,金鐘站曾進行車站擴建及多項改善工程。 金鐘站廁所位置 為配合荃灣綫通車,修正早期系統在1982年4月26日縮短至油麻地,並改稱觀塘綫,原有旺角至中環的列車服務改由荃灣綫提供。 於金鐘站試驗成功後擴展至各站,打破通車以來站內只有恒生銀行地鐵站辦事處、地利店(前稱香港電視服務站,現已併入七.十一便利店)及美心西餅等少量店舖之局面。 由於大堂東面擴建部分屬九鐵擁有,而港鐵需要按協議向九鐵繳付租金,故即使車程不涉及東鐵綫,如在該處出入閘亦會視為使用原九鐵路綫,使港鐵在原地鐵路綫之收益比率下降。 金鐘站東鐵綫月台向南亦設有有一條延伸約900米至半山寳雲道下方的越位隧道,可供停放兩列九卡車,以及可供列車調頭或停泊壞車。 列車抵達金鐘終點站到8號月台清客後,將會駛入該側綫調度,之後駛入7號月台上客前往九龍及新界。
- 荃灣綫月台地板顏色為灰白色;而港島綫月台地板顏色則為深灰色,因此在同一層月台設有兩款不同的地板顏色亦是金鐘站的一大特色。
- 香港廁所協會[38]於2005年成立,成員來自各界、包括工程師、設計師、醫生等熱心改善香港廁所的專業人士組成[39],目前會長是徐靖世先生。
- 而東鐵綫7號月台為前往羅湖/落馬洲站的上客月台;而8號月台則為落客月台,當東鐵綫列車抵達8號月台清客後便會駛往位於金鐘站以南的越位隧道,然後會以相反方向駛進車站7號月台接載乘客或返回何東樓車廠。
- 直至2002年地鐵公司重新研究南港島線,一度將終點站改為灣仔站而不前往金鐘站,惟最終為方便乘客轉車而將終點站設於金鐘站。
- 而金鐘站F出口連接太古廣場的行人隧道,乘客可經F出口前往太古廣場,或前往灣仔太古廣場三期以及皇后大道東一帶[4]。
[11] 到時乘客喺金鐘站一程車就可以去到沙田、大埔、上水等地區,預計可以舒緩荃灣綫過海段嘅壓力。 由於南港島綫東段起得快過沙中綫,沙中綫金鐘站嘅部份設施將提早連同南港島綫預早起。 地鐵公司喺2003年同香港政府及地產發展商喺太古廣場三期地底起行人隧道連接金鐘站現有通往太古廣場嘅行人隧道,長280米,隧道內有行人運輸帶,已於2007年2月26號啟用。 金鐘站廁所位置2025 乘客可以由金鐘站F出口行去太古廣場三期或灣仔星街及皇后大道東一帶。 根據1994年發表的《鐵路發展策略》,南港島線於金鐘所設的車站位於太古廣場(現金鐘站以南),並被命名為「太古廣場站」。 直至2002年地鐵公司重新研究南港島線,一度將終點站改為灣仔站而不前往金鐘站,惟最終為方便乘客轉車而將終點站設於金鐘站。
金鐘站廁所位置: 車站佈置
乘客可使用有關設施,為其手提電話或流動裝置充電以應付旅途所需。 當時駕駛該列車的車長張振斌決定將列車駛往金鐘站,並以廣播通知乘客準備疏散。 逃生期間,季詩傑與其他乘客試圖截住該名老翁但未成功,該名老翁於早上約9時15分逃離金鐘站,並於翌日中午約12時25分返回其住所[53]。 而於2014-2016年期間,港燈曾為金鐘變電站進行加裝及更換變壓器工程,以應付港島綫西延所增加的用電量,並將壽命屆滿的兩個舊變壓器換走[24]。
- 當中,旺角站和太子站的客用洗手間已於2015年1月啟用;金鐘站新設洗手間亦已於2016年12月配合南港島綫通車啟用;調景嶺站、油塘站、荔景站及中環站的客用洗手間亦已於2019年啟用;油麻地站及北角站的客用洗手間亦已於2020年啟用。
- 金鐘站共設有8個已裝設全高式月台門的月台,當中港島線及荃灣線共用1組島疊式月台;南港島線採用1組島式月台;而東鐵線則採用2個分離式月台[4]。
- 港鐵早在擴建金鐘站時已預先於L5層設置預留予東鐵綫使用的兩個月台,兩個月台會採用分離式月台設計,而同樣東鐵綫的調頭隧道亦會設於金鐘站以南。
- 在一些不能興建公廁的偏遠地區,以及節假日人流特別多的地點,例如夏日週末的泳灘,在清明節及重陽節的部分墳場,政府會為這些地點提供流動廁所。
- 而擴建部分的中庭亦設置由美國藝術家Talley Fisher創作的懸浮雕塑《引領前行》,設計概念源自港鐵路線圖,象徵金鐘站四綫匯聚(即荃灣綫、港島綫、東鐵綫及南港島綫)[15][4]。
- 乘客可通過香港站經轉乘通道前往中環站轉乘港島線,在平日繁忙時間起到分流作用,然而由於東涌線在離峰時間的班次疏落,故分流效用不太高。
- 由於皇后大道東、金鐘道及軒尼斯道交界(灣仔大佛口一帶)客流量極高,以往若從金鐘站前往皇后大道東及星街一帶,只能經太古廣場及地面道路徒步前往,於太古廣場三期落成後擁擠情況更甚。
轉車大堂會以扶手電梯連接大堂嘅擴建部份,與及荃灣綫同港島綫嘅月台。 金鐘站廁所位置 東鐵線過海段於2022年5月15日啟用後,金鐘站成為四線匯聚的「超級轉乘站」。 每次平日繁忙時間轉乘人流極高,乘客往往要輪候多班列車才能登車,月台擠迫情況非常嚴重。 前地鐵在1994年應乘客要求進行加設洗手間可行性研究,並在其中一個車站之大堂某處角落作試驗;惟加設洗手間涉及衛生臭味保安及渠道問題,並會參考其他國家地鐵之做法,研究在1994年内完成。 [1]港鐵亦曾仔細研究在現有車站加建公共洗手間的可行性,結果顯示存在相當技術困難,包括排污系統容限、鄰近高壓電流設施和裝設獨立通風系統的需要。 前地鐵方面,大部分市區綫車站均於上世紀七、八十年代興建,當時考慮到車程較短,通常約為半小時,而且市區內大部分商廈及商場均設有洗手間,因此,那個年代地鐵車站的設計並沒有設置公共洗手間,只在非公眾範圍設有職員洗手間。
金鐘站廁所位置: 列車服務
您可以按需要選擇停泊於正義道旁、經由太古廣場4樓平台進入柏暉徑停車場,或經由皇后大道東駛入永豐街之太古廣場三座停車場。 金鐘站廁所位置 重要聲明:本討論區是以即時上載留言的方式運作,香港討論區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 而一切留言之言論只代表留言者個人意 金鐘站廁所位置 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讀者及用戶不應信賴內容,並應自行判斷內容之真實性。 於有關情形下,讀者及用戶應尋求專業意見(如涉及醫療、法律或投資等問題)。 由於本討論區受到「即時上載留言」運作方式所規限,故不能完全監察所有留言,若讀者及用戶發現有留言出現問題,請聯絡我們。
金鐘站廁所位置: 金鐘變電站
又因為當時的「重男輕女」社會文化,女性較少外出工作,因此不少地底公廁均只設男廁,不設女廁[3]。 而重置後的E出口設於已重建的夏慤花園下方,而出入口於2016年已重新開放,但初期只設電梯連接車站,直至2022年5月15日東鐵線過海段通車後其餘部分才正式開放。 由於金鐘站原址為一大片船塢空地,所以當時地鐵公司在金鐘站規劃了大型的轉運站[35]。 南港島線通車後,新建之電梯可通往樂禮街地面以及連接夏愨花園與通往中信大廈、政府總部、立法會綜合大樓、金鐘廊、統一中心及海富中心一帶的人行天橋[25]。
金鐘站廁所位置: 月台類型
其中7號月台部分空間已率先在2021年10月8日開放作緊急用途。 金鐘站廁所位置 另外,原有的車站大堂亦將會向東面擴建,並設有中庭及巨型天窗,該處會設有多條扶手電梯連接已重置的E出口、大堂及車站各月台層。 其中一組4條扶手電梯可由L1層大堂直達L4層的轉車大堂,乘搭該段扶手電梯需時約1分鐘。 根據1994年發表的《鐵路發展策略》,南港島綫於金鐘所設的車站位於太古廣場(現金鐘站以南),並被命名為「太古廣場站」。 直至2002年地鐵公司重新研究南港島綫,一度將終點站改為灣仔站而不前往金鐘站,惟最終為方便乘客轉車而將終點站設於金鐘站。
金鐘站廁所位置: 隨機 公廁資訊
前區域市政局於九十年代開始,把附近設有下水道的旱廁改建成沖水式廁所。 金鐘站廁所位置2025 為探討改建轄下旱廁的可行性[10],區局曾從外國引進真空廁所及化學循環運水式沖廁系統試驗,並於1998年年底在其中4個鄉郊廁所安裝[11]。 2011年,建築署開始為其負責維修的現有政府樓宇和設施內進行改善工程,包括為公廁增設或提升無障礙設施,預計大部份會於2012年6月30日前完成。 7期工程已於2014年11月完成,共改建了441個旱廁,有21個旱廁因位處私人土地或受其他工程影響而被剔出改建計劃[28][29](其中11個已進行原址翻新,4個已拆卸)。 在第7期改建計劃完成後,餘下的53個旱廁將會按其他計劃改建成水廁、原址翻新、拆卸或另地重置[30],這53間旱廁在2010至2019年間,其中3間已改建,8間已原址翻新,5間已重置,2間正在重置,10間已拆卸。
金鐘站廁所位置: 大堂及中庭
由於港鐵的收費區是不能進食,因此大部分販賣飲食的商店位於大廳非付費區[原創研究? 金鐘站L1層大廳曾進行多次翻新,而翻新工程亦逐漸增加大廳商店的數目,以方便乘客及增加港鐵公司的非車務收入。 如果任何人因使用此充電服務而發生任何事故及/或導致他/她的流動通訊裝置或任何財物損壞,一切有關風險及責任均由有關人士承擔。 香港鐵路有限公司一概不會承擔任何一切因使用此充電服務而引致之任何責任或損失。 而重置後的E出口設於已重建的夏慤花園下方,而出入口於2016年已重新開放,但初期只設升降機連接車站,直至2022年5月15日東鐵綫過海段通車後其餘部分才正式開放。
金鐘站廁所位置: 港鐵路綫圖
大堂亦設數碼服務站,供MTR Mobile用戶列印禮品換領券;已入閘區中央設iCentre互聯網中心,提供免費上網服務;非付費區設郵箱,供乘客投寄信件。 金鐘站現時共有八個月台,分別以三組島式月台和一組同層分離式島式月台排列。 L2、L3兩層舊有月台每層設荃灣綫及港島綫月台各一,L5層兩個月台則為東鐵綫使用,L6底層兩個月台則為南港島綫所用。 目前金鐘站只有一部連接車站擴建大堂東部和地面及夏慤花園平台的站外升降機;港鐵解釋,礙於地理環境所限,金鐘站只可裝設一部站外升降機。 當列車離開尖沙咀站,駛入維港下面嘅地鐵隧道去金鐘站嗰陣,嚴金鐘喺列車頭卡車廂(肇事車卡冧巴:A167;現已修復),用打火機點著一個裝有天拿水(Thinner,即稀釋劑)嘅膠樽。
金鐘站廁所位置: 通車初期
車站東面擴建部分位於太古廣場及夏慤花園地底,設施集中於L5與L6層。 其中L5層同時作為東鐵綫南端終點站和轉車通道,由於考慮到金鐘站擁有港島綫、荃灣綫、南港島綫超級龐大客流的轉乘需求,因此在L5設有轉乘通道,供往返荃灣綫/港島綫部分及東鐵綫/南港島綫部分的人士使用,同時亦是導致東鐵綫採用同層分離式島式月台設計。 列車抵達本站終點站時,先進入8號月台清客,然後會駛入本站以南越位隧道調頭,之後才駛入7號月台上客前往九龍新界及邊境禁區。 在沙田至中環綫過海段通車前,僅開放予公眾範圍僅兩邊月台中間之轉綫位置,轉乘通道設有兩部升降機連接L6層,樓層南端設客用洗手間。 當中南港島線5、6號月台設於車站L6層,月台則採用有別於港島線/荃灣線月台的灰白色,兩個月台均為前往海怡半島站,南港島線列車於抵站上下客後便會改以相反方向行駛。
金鐘站廁所位置: 金鐘區 公廁toilet0
車站大堂設多組扶手電梯及樓梯,當中大部分扶手電梯直接連貫月台及大堂,只有一條來往兩層月台之間,屬典型修正早期系統轉綫站。 來往全部三層之升降機於2008年3月8日啟用,位於大堂西面,有專用已入閘區,與中央閘區分開。 L2及L3層月台均可供搭客跨月台轉乘,往返港島綫(灣仔至柴灣)及荃灣綫(尖沙咀至荃灣)的乘客只須走過對面月台,便可轉乘另一綫列車。
金鐘站廁所位置: 車站位置
另外,每日亦有列車用位於金鐘站西面設有嘅金鐘渡綫進行車務調動同調度。 繁忙時段喺附近嘅車站亦會有提示金鐘站比較擠迫,提醒乘客經過金鐘站轉車可能需要較長時間。 金鐘站廁所位置 港鐵早在擴建金鐘站時已預先於L5層設置預留予東鐵線使用的兩個月台,兩個月台會採用分離式月台設計,而同樣東鐵線的調頭隧道亦會設於金鐘站以南。
金鐘站廁所位置: 香港公廁 位置
乘客如有需要,可向職員要求借用這些洗手間,車站月台及大堂車站控制室外已張貼告示,告知乘客可向車站職員求助,職員會作出安排及陪同。 2011年7月10日起,E1及E2出口封閉,以便擴建車站配合興建南港島綫(東段),港鐵建議乘客可用D出口前往E出口附近目的地[7]。 E1及E2出口現已拆卸回填作車站擴建工地之用,原址新建之E出口將於南港島綫通車時局部啟用,並續作沙田至中環綫工地,該綫通車後全面啟用[8]。 金鐘站舊有部分主要以藍色為車站套色,大堂兩旁及荃灣綫下行月台亦有黃色搪瓷板,南港島綫與東鐵綫擴建部分則以白色為主。
金鐘站廁所位置: 月台
直至1989年觀塘綫延伸至鰂魚涌站後,荃灣綫並不再是往返港島區及九龍區之間的唯一一條地鐵路線,而經觀塘綫往返港島區及九龍區的乘客也無須支付繁忙時間附加費,轉乘人流才稍為回落。 隨著九巴在1991年開辦過海隧道巴士300線後,金鐘站使用量再稍為減少,故前地鐵公司亦於1993年取消繁忙時間附加費。 金鐘站是荃灣綫及港島綫唯一的跨月台轉車站,兩綫月台均設於車站L2、L3層,港島綫的乘客可以走到對面月台直接轉乘荃灣綫之列車前往目的地,反之亦然。 由於荃灣綫路軌位於夏慤道及海富中心地底,港島綫路軌位於德立街地底,故由於地理環境所限,為方便港島綫路軌在德立街往灣仔站方向伸延,故月台及L1層大堂由西至東則呈長度遞增現象的「八」字,而月台候車空間亦因而寬闊,並為金鐘站一大特色[4]。
金鐘站廁所位置: 車站出口
為配合南港島線及沙中線工程,金鐘站曾進行車站擴建及多項改善工程。 而擴建部分的承建商則為基亞-聯歐沃-基利聯營(Kier-Laing O’Rourke-Kaden Joint Venture)[46]。 在港島線未投入服務前,金鐘站曾是中華巴士大部分地鐵接駁公車的終點站。 在港島線通車後,金鐘站轉運站漸漸轉型為往來港島各區公車路線的中途站,及部分過海公車路線的終點站。 然而在2021年4月3日,港鐵透過其facebook專頁公開金鐘站擴建部分的照片,有網民批評設計脆弱,擔心雨天時車站會出現漏水情況,又認為沙中綫為千億「豆腐渣工程」[51]。
金鐘站廁所位置: 金鐘站
1980年2月12號地鐵修正早期系統中環至尖沙咀段通車,金鐘站同中環站成為當時地鐵唯獨兩個響香港島嘅車站。 由於起金鐘站時已經預計呢個站成為港島綫嘅轉車站,所以初期嘅金鐘站已經設立上下層兩個側式月台。 1982年5月10號及5月17號荃灣綫通車,金鐘站亦被納入荃灣綫嘅一部份。 而且,如果港島綫或荃灣綫有故障或有列車臨時需要喺呢個站作為終點站時,呢度就好容易發生混亂。
金鐘站廁所位置: 轉乘優惠
根據清廷外交官張德彝在其遊記《航海述奇》中描述,在1860年代,香港政府已立例禁止在大街隨地便溺。 惟當時的公共廁所並不多,不少公眾場所均未設廁所,因此不少人在「人有三急」時,均選擇在後巷等較隱蔽的地方就地解決,以致這些地方經常臭氣沖天,也使這些地方有「屙屎巷」之稱[2][3]。 現時港鐵管理的F出口人行地下道範圍由原來的太古廣場的人行地下道大幅縮減至人行地下道連接車站大廳的出入口。 金鐘站共設有8個已裝設全高式月台門的月台,當中港島線及荃灣線共用1組島疊式月台;南港島線採用1組島式月台;而東鐵線則採用2個分離式月台[4]。 另外,金鐘站L1層大廳近B出口位置亦設有港鐵旅遊及失物及學生乘車優惠計劃辦事處[4],乘客分別可在該處購買紀念品、車票、辦理學生個人八達通或失物認領。
位於港島的鄉村地區,過去也曾經使用旱廁,以薄扶林村為例,該村曾設有數個木製旱廁,市政局於七十年代後期把這些旱廁改成沖水式廁所。 區域市政局於1990年代起,為新界地區轄下的21個水槽式廁所進行改建,工程已於1998年11月完成。 在最後一個由市政部門管轄的水槽式廁所(灣仔道公廁)於2008年隨舊灣仔街市關閉後,這類廁所祇能在一些舊式工廈內找到。
金鐘站的票務設施以及商店均位於L1層大堂,而該層大堂內共分為兩個付費區,其中主要通往荃灣綫/港島綫月台的付費區位於大堂的中央,其範圍皆被非付費區及商店圍繞;而通往南港島綫及東鐵綫月台的付費區則位於大堂近E出口位置,並設有多部扶手電梯直達車站L4層。 而金鐘站中庭、L4層的轉車大堂與L5層轉乘通道則為配合南港島綫及東鐵綫工程而後期擴建,擴建部分位於已重置的夏慤花園地底,並設有巨型天窗能讓自然光滲進車站[6][7]。 金鐘站共設有8個出入口,主要連接金鐘各建築物及購物中心的地庫,乘客可直接經車站通道前往大堂,部分出入口鄰近主要街道、中區行人天橋系統及公共運輸交匯處。 而金鐘站F出口連接太古廣場的行人隧道,乘客可經F出口前往太古廣場,或前往灣仔太古廣場三期以及皇后大道東一帶[4]。
金鐘站廁所位置: 港島綫通車
港島綫通車初期,列車未能服務興建中之上環、中環(港島綫月台)兩站,當時由柴灣或太古駛至之列車離開此站2號月台後,便在該側綫掉頭,然後駛往3號月台上客返回東區。 2011年8月上環站停運54小時期間,港島綫再度改以金鐘為終點站,亦採用上述掉頭安排。 金鐘側綫(Admiralty Siding)是港島綫與荃灣綫共用的側綫設施,設於遮打道中環站底層(即荃灣綫月台下方,於4號月台有職員通道內進),末端設有三條平行軌道供三列列車停泊,亦會停放備用列車,方便大型活動等因素而令車站人流激增時,派遣空車疏導乘客。 金鐘站有8個車站出口,出口主要連接金鐘建築物同埋購物中心嘅地庫同埋大堂,乘客可以直接響車站通道穿梭金鐘主要建築物,購物中心同車站大堂,部份出口鄰近主要街道、中區行人天橋系統同公共運輸工具車站,方便乘客轉乘唔同嘅交通工具。 計劃喺兩層地下月台嘅下面再起新嘅轉車大堂畀南港島綫同埋南北走廊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