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合作社樓宇試點項目是沿用市建局一貫推展重建項目的機制及物業收購計算準則,釐訂「七年樓呎價」。 市建局的收購建議分為被收購單位的市值、「自置居所津貼」和其他適用的特惠津貼三個部份。 在收購物業時,市建局會給予業主其物業市值的交吉價,而自住業主會另外獲加一筆「自置居所津貼」作為特惠津貼。 「自置居所津貼」是「假設重置單位」(即在同一地區內與收購項目的單位面積相若的七年樓齡單位)價值,與被收購物業公開市值的差額,以協助業主購買較新的重置單位,改善居住環境。 同區由周大福(01929)相關人士收購的順寧道330至336號前公務員合作社舊樓翠華閣,最後一伙於去年底以830萬元獲承接,累計斥2.49億元收齊全數業權,料與毗鄰地盤一併發展,樓面增至逾11萬平方呎。
- 翻查資料,這項目由西摩道6號地皮及羅便臣道62C號兩幅地皮合併發展而來。
- 資料顯示,以地積比率12倍計算,項目涉及樓面面積約65,800平方呎,即每平方呎的樓面地價,約6,000元。
- 我在上一篇網誌提到,市建局為處理合作社樓宇重建的複雜性和獨特性,在散社、土地補價、支付印花稅、補償方案等事宜,提出五項新措施,部分更是針對減輕未補地價業主在土地補價以及單位業權轉售所涉及的經濟負擔。
- 近年不少發展商在商業區如旺角,銅鑼灣收購唐樓後改作商業用途,一來地積比較住宅高,二來商業單位的呎租及售價都遠高於住宅。
- 至於發展商會否合併其他地盤重建,陳超國稱,項目屬獨立地段,與其他舊樓相隔一條街道,合併重建的難度較大。
- 集團又指,鑒於內地去年12月取消清零管控,加上集團財務狀況穩健,營運資金充裕,認為集團業務將會好轉,並對未來發展充滿信心。
- 以盛德街項目的收購方案來說,實施該五項新措施、涉及向項目內約150個合作社業主支付的現金補償和特惠津貼,將達到35億元。
地產商收購舊樓重建,原因主要是看中所在地段,然而地段能夠批出的地皮不多,只好向現有舊樓著手,一些交通便利、社區發展成熟的舊區,如深水埗、土瓜灣等地般,便偶有地產商收購舊樓,發展新穎的單幢住宅物業。 地積比率(Plot Ratio)是指樓宇准許發展的總建築面積與地盤面積的比例,比率愈高,可興建的樓宇面積愈高,換言之可提供伙數亦較多,故也較有機會成為收購的目標。 相反,如果舊樓夾在新建高樓大廈之間,地盤面積細,發展商再起,也只能夠起到單幢樓,除非所在地段非常搶手,否則都未必會是地產商的首選。 投資私人財團有意收購的舊樓,方法不僅限於純粹的個別單位買賣,有投資人士更會大筆購入多個舊樓單位,以圖進行所謂的「落釘」。 根據法例,地產商提出的「收購價」不能低單位的現殼價,為吸引一眾業主放售業權,以盡快完成收購程序,地產商一般都會開出可觀的價錢。 私人財團提出的收購價不如市建局般透明,和普遍物業買賣一樣,主要是視乎買賣雙方的議價能力,雙方協議的價錢,便是最終「收購價」,不會有指定的賠償津貼。
太吉樓收購: 鰂魚涌60年樓呎價1.3萬 港島迷你盤鬥破頂
而其中,九龍城「龍城」區衙前圍道 /賈炳達道發展計劃在5月底開展,涉及三個地盤,計劃總面積約37,060平方米,可興建約4,350個中小型單位,市場估計住宅收購的呎價可近兩萬元。 另外,市建局在過去兩年開展的3個重建計劃,包括土瓜灣道/榮光街發展計劃、靠背壟道項目以及深水埗兼善里項目,涉及逾1600個住宅單位及150間地舖,項目在政府核准後,會馬上展開收購工作。 市建局本年度計劃開展的重建項目,當中涉及兩個重建範圍合共約200幢舊樓,總共收購超過1,500個住宅單位業權和200間地舖。 太吉樓收購2025 這些將於年內開展的大型項目,亦將如期在兩至三年後進入收購周期的高峰。 不過市建局亦指,若在數年後,沒有可作招標的項目帶來前期款項的現金收入,有機會出現負現金流情況,最高額度可超過150億元。 市建局會以發展計劃形式推行重建,並向城規會提交發展計劃草圖,城規會就相關草圖供公眾查閱,以及進行諮詢。
「當時實在太忙,始終收樓與起樓,運用的是不同的兩套技術及兩組人才,我們還是集中做好本業。」盡見他審慎一面,亦為他帶來疫市下的安穩。 太吉樓收購 太吉樓收購 有多年投資買樓經驗的吳小姐表示,上述太吉樓中層單位,於今年中購入,單位實用面積僅約380方呎,原則一房間隔。 她指出,購入單位打算一家5口自用,起初並沒有預期單位可改造為三房間隔,是次連家具及改間隔,僅花費約28萬元。 要四百幾萬買到港島鐵路沿線三房單位,絕對不用「回到金融海嘯時」。
太吉樓收購: 收購舊樓日見困難
近年不少財雄勢厚的發展商不惜凍結部份資金在一個進行收購的項目上,先購入部份(數目不足八成)單位,再逐個擊破,收購餘下單位。 他們喜歡將購入單位空置,這對未賣樓的業主做成心理壓力(見到已空置的單位會想起毗鄰生活多年的老鄰居,從而有賣樓的打算,另有些業主則會覺得空置單位日多,會做成治安問題,怕誤中副居,自己被爆竊,故不敢久留)。 太吉樓收購 但近日筆者留意到太古將鰂魚涌海灣街海灣海旁兩幢樓的單位全面裝修,並在樓下經紀行放盤招租,建築面積575方呎的海景連露台的海景單位,連全屋整齊傢俬電器,月租一萬八千元。
市建局雖然自負盈虧運作,但在發展「首置上車盤」等具社會意義的項目時,政府可考慮提供一定程度資助。 建築、測量、都市規劃及園境界立法會議員,市建局非執行董事謝偉銓表示,市建局可向政府提出資助申請,或透過融資借貸進行應對。 過去不少市建局的項目都有利潤,預料未來數年財政不會有太大問題,因此他對市建局未來的發展仍然感到樂觀。 雖然談到了有較高機會被收購的物業特徵,不過全港舊樓數目多,要成功並不容易,有時持貨一、兩年就被收購,亦有機會要等成10多年。
太吉樓收購: *鰂魚涌 – 太吉樓 – 收購地段 旺中帶靜 毗鄰地鐵*
該成交價創港島區公屋新高,單位實用面積490方呎,呎價11,753元,料屬已補價自由市場成交。 資料顯示,單位原業主於2005年以28.66萬元向政府買入。 過去兩年香港面對重重挑戰,郤無阻住宅樓價持續上升,觀乎政府賣地計劃及潛在土地供應來源之短缺,若全球經濟沒有太大變化,幾乎可肯定未來香港住宅樓價將必升無疑,尤其市區住宅,原因是發展商尋覓舊樓重建日見困難。 據了解,兩大發展商目前正處於埋頭收樓階段,已收購該廈接近80%業權,由於項目規模龐大,樓齡亦超過半世紀,部分業主找不到下落,部分屬遺囑物業,業權不清晰,相信最後還要是透過強拍才能一統業權。 儘管他們就收購達成共識,惟兩家公司並未落實多寶樓具體重建大計。 太吉樓收購 多寶樓佔地約2.8萬方呎,目前雖為住宅,但業界估計有機會發展商業項目,若以地積比率15倍計算,可建樓面逾40萬方呎。
太吉樓收購: 發展商舊樓收購價
【舊樓防伏】疫市尋寶4大注意事項 市區舊樓除了佔有地理優勢,實用率一般較高,除了吸引上車一族買入自住,優質舊樓更具備收購潛力。 西灣河太祥街2號太樂樓於六○年落成,樓高約十一層,住宅每層設約十五伙,最近罕有地連錄約十七宗登記,除A室每伙約四百六十二萬元與M室每伙三百三十二萬元外,其餘每伙劃一為四百七十二萬元。 項目一個中高層I室○一年成交價僅七十五萬元,目前售四百七十二萬元,升幅達五點三倍;另一個高層A室九七年作價一百七十九萬元,現售四百六十二萬元,升值近一點六倍。 由於各個比較個案普遍屬於最近一年內的市場成交,相對當前市況會有滯後的情況;而最新住宅物業市場普遍向上,故此「七年樓呎價」相對用作比較的成交個案呎價,有一定程度的增幅。 社區法網提供的資料只供初步參考,而有關資料並非正式法律意見。 閣下如欲就任何法律事項取得更詳盡的資料或支援服務,須諮詢閣下的律師。
太吉樓收購: 銅鑼灣舊樓重建有價 財團爭收購
惟過去一年以來,該廈卻錄神秘財團密密收購,儘管近來樓價回落,惟去年高價收購的單位,仍然如期成交像上述單位,顯示收購財團具實力。 自置居所津貼的計算方式,是被收購單位的市值,與假設重置單位價值的差價。 太吉樓收購 太吉樓收購2025 假設重置單位是指在類似地區、假設有7年樓齡、面積相若、位於中層及座向一般的單位。
太吉樓收購: 鰂魚涌 @中原樓市片區
最後的一宗成交,是於2019年11月,以6,900萬元購入該廈地下三個舖位,平均呎價逾49,000元,屬高市價約40%。 項目總收購價3.19億元,平均樓面呎價約11,000元。 太吉樓收購 買家世星投資有限公司,公司董事包括李家誠及郭炳濠等,為恒地高層。 太吉樓收購 即使政府已經發出收地通告,不過在業權復歸政府之前,市建局仍會視乎情況,與有意出售物業的業主進行商討,以期在該日之前達成收購協議,並完成所有買賣手續。 太吉樓收購2025 若果政府決定批准本局提出的收地申請,政府憲報會正式刊登收地通告,通告並會在重建範圍內張貼。
太吉樓收購: 香港樓宇目錄
以發展商的角度,要收購樓宇重建,樓宇本身地盤面積一定要夠大,或是相鄰的物業樓齡相近,可以一次過收購幾個樓宇,獲得更大的地皮,以便一次過興建大型住宅或是商業項目。 「呢層差唔多60年,有機會被收購」,相信在市區睇樓時,如果樓宇有成50年歷史,都有機會被加上「收購概念」,增加其價值。 不過,資料顯示,截至2016年底,香港50年以上的樓宇數目超過7000幢。 所以想知道一棟舊樓有沒機會被收購,就要懂得從發展商角度去看。 根據法例,市建局收購舊樓,除了須給予業主其物業的市值交吉價(俗稱「現殼價」),視乎單位的佔用情況,另外更會加上一筆津貼賠償,再因應單位狀況(自住或出租),去決定補貼額度。
太吉樓收購: 物業編號: 210223002 (代理提供)
法院判辭指出,目前該幢舊樓狀況欠佳,估計維修費用高達約898.66萬元,不過若重建全幢物業成本僅約2,263萬元,即維修費佔重建費用近40%,並不划算。 市建局會估算物業的市值交吉價,再加一筆補助津貼,大約為自置居所津貼的 25% 至 75%,視乎業主擁有多少物業及其佔用狀況而定。 如果舊樓的地積比高,但使用率低,大廈伙數少,所牽涉的業主也較少,收購過程應該比較輕鬆,收購後用盡地積比,利潤空間更大,故也較為發展商的垂青。 如地產商和落釘炒家談判久持不下,互相角力,一眾小業主基本上是「肉隨砧板上」,難以憑一人之力,開出其心目中所想的收購價,最終還是要視乎兩邊財團最終的洽商結果,單位的價值才得以定奪,可謂是任人魚肉。 不過,這種「落釘」的投資方法需要動用龐大的資金,亦存在一定的風險,如樓市不景氣,地產商放緩收購的步伐,這班「職業炒家」為落釘所付出的成本便長期積壓,影響資金流通。 要理解「落釘」的獲利方式,先要清楚私人財團收購舊樓的程序。
太吉樓收購: 時間:2022-05-23 04:23:26來源:大公报
投資客礙於15%辣稅,買貨已沒有以往那麼爽手,誰會買呢? 租金回報確實係比一般物業高些少,唔劏4、5厘,劏就7、8厘,若然賣唔出或將來出貨時被指唔合規格、壓價,一壓幾十萬,得不償失。 事實上,過往收購最火紅的年代,區永華更曾一度走上發展商之路,在九龍城全資收購兩個地盤,入則起樓,只不過隨後卻選擇沽售 (現址為銷售中的新盤瓏碧,及豪華護老院蔚盈軒),發展商之夢未圓,他認為莫須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