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兒童腸胃科門診,常常遇到焦急的家長帶著有排便問題的小朋友來看診,家長們共同的疑問是:到底多久排便一次才是正常的? 除了次數以外,也要評估兒童的生長發育是否正常,有沒有正常的體重增加與正常的排尿次數,且無排便時的不適、疼痛與肛門出血。 同時在選擇副食品時,也可以讓寶寶多吃一些蔬菜蓉、蔬菜湯、麥麩穀片等,都可幫助寶寶排便順暢。 正常情況來說,4~6個月大的寶寶開始學習吃副食品,此時,若是纖維質攝取不足也可能引起便秘問題,陳萬德醫師說明,副食品初期可以先讓寶寶嘗試米精、麥精,以口味清淡的食物為主,或選擇親自煮粥,健康又安心。 由於米精、麥精其實都含有穀殼類纖維質,可以幫助排便順暢,等到寶寶較大些,可以嘗試吃水果泥、蔬菜泥,攝取多樣且豐富的纖維質。
- 美素佳兒源悅堅持鮮奶到罐裝一次成粉的工藝,能夠有效減少牛奶中蛋白質的糖化反應次數,更多保留蛋白質中的可利用賴氨酸,保留營養價值。
- 許瑋芸說明,多數兒科患者是因心理或外在環境因素的功能性便秘(如排便不適經驗或不想在學校較髒的環境上廁所),曾有1名國中生不想在學校大號,竟憋到昏倒。
- 這時,媽媽可以讓寶寶每次喝奶前先喝點水,然後少量多餐地餵寶寶飲用奶粉。
- 荷蘭百年奶粉企業皇家菲仕蘭於去年年底推出的美素兒源悅系列汲取備受自然滋養的荷蘭自家牧場的三重源生力,為寶寶築就強健腸道,也為全面成長打下堅實的體質基礎。
- 功能性便秘(Functional constipation):有超過95%的幼兒便祕都是功能性便秘,跟寶寶的飲食、沒有養成排便習慣、腸胃吸收有關,並非疾病引起的便秘。
- 如果大便還是很硬,就會開軟便劑或增進腸胃蠕動的藥給寶寶服用,潘俊伸醫師認為,吃藥是最後的辦法,能不吃就不吃,一旦養成吃藥的習慣,只會對藥物養成依賴性,變成惡性循環且無解,還是必須從寶寶的飲食來改善。
當要開始治療便秘時,孩子的直腸肛門功能常因為慢性便祕造成直腸壓力感應受器變遲鈍、大腸排便收縮力道不足等現象。 因此,一剛開始會使用利便劑或軟便藥物幫助孩子先排掉宿便。 本院兒童常用的藥物有Magnesium Oxide(氧化鎂)藥錠、Lactulose(樂可樂舒)藥水,這兩種藥物都是溫和的利便劑,在兒童的使用上是安全的,但要注意服用藥物之後需要一段時間讓藥效發揮才有利便的效果。 若孩子的便祕症狀嚴重,有時候也會使用甘油球或是Fleet(護舒達)灌腸快速刺激排便。
寶寶便秘: BB餵奶 | 嬰兒便秘一定是消化不良?營養師:觀察大便有助找出原因
喝母乳的 BB 寶寶便秘 在出生後首個月需要每 2 – 3小時餵奶一次,加上初生 BB 會因為胃直腸反射、加上便便較稀水,排便的次數亦會多達每日 8 次。 隨著 BB 滿月,胃直腸反射逐漸消失,加上母乳容易被消化吸收剩下的殘渣很少,BB 便便的次數會自然減少至每天 1 次,甚至幾天 1 次。 飲食習慣的改變在維持期也是很重要的,除了適度的水分攝取,也要增加穀類、蔬菜、水果等多纖食物的食用;水果方面建議香蕉、木瓜、加州李或黑棗等利便食物。 生活習慣的重新建立也是可以努力的方向,適當的運動,養成每天固定時間上大號,建議是吃完晚餐之後;此外,上廁所時嚴禁攜帶書本雜誌、玩具、智慧型平板與智慧型手機等會分心的東西。 研究發現盡早給予易過敏的食物,對於預防過敏是有幫助的;但若是過敏某樣食物的高危險群,則建議先給醫生評估後,或是在醫療人員監視下給予。
小朋友便秘是很多父母特別關心的問題,本港衞生署2011年統計發現,學齡前接近3成兒童有便秘問題。 兒科專科醫生劉成志曾接受TOPick訪問時,解構兒童便秘的成因,並分享改善方法。 這時孩子應該完全是吃一般大人的食物,所以排便狀況應與一般成人相同,但常常宅在家裡的寶貝或是仍未適應幼稚園生活的寶貝,都是常常出現便秘問題的兩大族群。 若寶寶喝配方奶,出現便祕狀況,除了嘗試不同品牌或是強調「順便」、「消脹氣」的配方奶粉之外,陳慧文醫師建議,應該回頭檢示「泡奶比例」是否正確。 定時餵寶寶喝水,保持體內水分充足,尤其是初生寶寶的主要水分來源是奶水,應確保定時餵養,可有助改善腸胃蠕動,軟化便便同時增加大便分量。 這時,媽媽可以讓寶寶每次喝奶前先喝點水,然後少量多餐地餵寶寶飲用奶粉。
寶寶便秘: 5 月 寶寶便秘別緊張?請你跟我這樣做
當遇到這種情況要立即帶寶寶到醫院檢查,是否患上先天性巨結腸。 先天性巨結腸的患者會出現延遲排便的現象,患有此病的新生兒會出現胎便排出延遲的現象,即出生后超過24小時才排便。 這是因為,發病的腸管處於痙攣狹窄狀態,胎便不能通過,所以24-48小時內排不出便便或只有少量,必須用肥皂條、灌腸等方法處理才有較多便便排出。 寶寶便秘2025 配方奶里添加的營養成分複雜且多,若新生兒吃的是奶粉,那麼大便通常呈淡黃色或土黃色,比較乾燥、粗糙,如硬膏樣,常帶有難聞的糞臭味。 如果奶中糖量較多,大便可能變軟,並略帶腐敗樣臭味,而且每次排便量也較多,有時大便里還混有灰白色的「奶瓣」。 嬰兒按摩除了培養親子之間的親密關係,還可促進寶寶的腸道蠕動,幫助排出腸道中積聚的空氣,預防及消除便秘。
- 因進食後腸蠕動加快,常會出現便意,故一般宜選擇在進食後讓孩子排便,建立起大便的條件反射,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許瑋芸醫師表示,排便障礙與便秘是兒童最常見的功能性腸道疾病之一,多數為飲食及排便習慣不良所致,若已診斷便秘,建議及早介入處置,積極的重建良好的生活作息,必要時輔以軟便藥物,以提高日後便秘治療的成功率。
- 另外,孩子生病時必須服藥,有些藥品含抗組織胺成分,就會抑制腸胃蠕動;總而言之,吃藥和飲食不正常,是引起寶寶便秘的主要原因。
- 便便乾燥的話,寶寶就會因為疼痛而不願意解,惡性循環後排便次數就更加少了。
- 長期濫用瀉藥,使腸壁神經感受細胞的應激性降低,即使腸內有足量糞便,也不能產生正常蠕動及排便反射,因而導致頑固性便秘。
- 媽媽給寶寶搭配的食物中魚、肉、蛋與穀物的比例要適當,儘量吃些清淡的食物,不要太油膩,另外可多添加一些蔬菜和水果。
當你的寶寶轉吃配方奶,或踏入六個月大開始加添固體食物時,大便可能會變硬,次數減少,你或會擔心寶寶是不是有便秘。 其實正常的大便規律因人而異,可以由初生時一天數次至兒童期的兩、三天一次不等。 寶寶便秘2025 家長不應只看排便次數來決定寶寶是否便秘,只要他們的大便偏軟,仍可以是正常的。
寶寶便秘: 刺激肛門周圍
荷蘭百年奶粉企業皇家菲仕蘭於去年年底推出的美素兒源悅系列汲取備受自然滋養的荷蘭自家牧場的三重源生力,為寶寶築就強健腸道,也為全面成長打下堅實的體質基礎。 嬰幼兒大約要2歲以後才能以蒸餾水或食鹽水灌腸,6個月以下的寶寶如果便秘,醫師會先以棉花棒刺激肛門口,幫助最硬的糞便排出;到了7至8個月大,會試著以手撐開肛門幫助解便。 潘俊伸醫師提醒,因為嬰幼兒的直腸和肛門都很脆弱,這些治療動作家長不能自己做,可能造成肛裂或直腸破損,還是要交給專業的醫療人員。 寶寶便秘 便秘可能發生於任何年齡,其中特別好發於三個時期:一、4到6個月大添加副食品時:此時期奶量逐漸被副食品取代,但副食品所含水分和纖維質仍不足,因而排便困難。 二、戒尿布時期:如廁訓練可能讓孩童不敢排便,造成糞便滯留。
寶寶便秘: 健康網》補充膠原蛋白不用花大錢! 營養師授天然飲食吃法
此外,如果食物中的蛋白質分子較大和聚合成强韌的結構,而初生嬰兒的腸胃發展未成熟的話,則難以吸收和消化,影響大便的形成及質量,增加嬰兒便秘的機會,這也是引致嬰兒便秘的元兇。 寶寶便秘 因此,分子較細小柔軟及排列鬆散的蛋白質,較易為嬰兒腸胃消化及吸收,自然就減少便秘形成的機會。 寶寶由吃母乳轉吃配方奶,或由一種配方轉吃另一種,出現短暫性的便秘是平常的。
寶寶便秘: 嬰兒加固後便便又乾又硬?預防寶寶便秘3個妙法
配方奶是依照母乳成分調配製成,相較於母乳,其吸收、消化較不完全,因此寶寶一天大便次數僅1至3次,也較快成形。 另外,配方奶因為添加較多鐵質,經過膽汁代謝後,大便顏色相對較深且多呈墨綠色。 搞懂寶寶不同階段,正常排便應有的狀態並注重日常生活照護,讓寶寶遠離便祕之苦,臨床上,因為先天構造異常所造成的不適,通常在新生兒階段會有明顯的表現,所以,後天環境影響是寶寶便祕時更應重視的問題。 寶寶便秘 初生嬰兒常有缺水性便秘的問題,原因是他們胃部細小,吃奶次數較頻繁,奶水也是他們的主要水分來源;如果吃奶不夠,會造成缺水,引致排便困難或乾硬硬塊狀的便便。
寶寶便秘: 喝母乳的 BB 便便次數比較多?
因為父母見到BB不是每天都能夠排便,而且次數較少,例如3至5天才一次,其實這並不是最正確的醫學定義。 BB排便的次數並沒有標準,以便秘的定義主要是指大便秘結為主。 寶寶便秘 舉一個例子來說,就算BB吃母乳,他們也可以一天排便5次,或5天才排便一次。 蛋白質攝取過多:嬰幼兒進食少或偏食導致營養不均,蛋白質攝取過高會造成大便乾燥、變硬,容易阻塞腸道造成嬰兒便秘流血。
寶寶便秘: 家長怕疫情延遲寶寶疫苗接種 衛生局:更容易生病
潘俊伸醫師表示,以嬰幼兒來說,便秘做為一種疾病的徵兆比較少,常見的有「巨大結腸症」,除此之外大部分是腸胃功能未發育成熟的問題。 巨大結腸症指寶寶直腸的神經發育不佳,剛出生時不容易發現,大約2至3個月後,寶寶便秘的情形就會愈來愈嚴重。 如果發現孩子的排便習慣和常態不同,或是好幾天沒有解便,家長先觀察是否有無故哭鬧、肚子脹或碰到肚子就反抗的情形,可能就是便秘。 因為寶寶的肛門還沒成熟,還不懂解便的使力方法,所以便秘會先從寶寶腸子的不舒服反應出來,而不會看到他們很明顯用力在解便。 臨床上,功能性便秘的診斷標準:羅馬準則IV (Rome IV 寶寶便秘2025 criteria)。
寶寶便秘: 兒童「大」不出來 醫師:排便障礙和便秘發生3個月內應及早治療
許瑋芸說,最好可以訓練孩子每天在固定時間排便,而且不要做其他會分心的事情,同時每天要攝取足夠的纖維質、水分,同時也要讓孩子保持一定的運動習慣,腸胃蠕動會變得比較好。 身為父母無不希望孩子健康平安成長,看見寶寶好幾天沒大便,或是排便不順時,因用力過度而滿臉脹紅的模樣,總令父母心疼不已。 當寶寶出現便秘問題時,家長又該如何幫助孩子擺脫便秘困擾,本文邀請專業小兒科醫師為爸比媽咪詳細說明。 一些人飲食過少,食品過精過細,食物中的纖維素和水份不足,對腸道不能形成一定量的刺激,腸蠕動緩慢,不能及時將食物殘渣推向直腸,在腸內停留時間延長,水份過多吸收而使糞便乾燥。
寶寶便秘: 改善便秘指南:全母奶、配方奶、副食品
美素佳兒源悅堅持鮮奶到罐裝一次成粉的工藝,能夠有效減少牛奶中蛋白質的糖化反應次數,更多保留蛋白質中的可利用賴氨酸,保留營養價值。 寶寶便秘2025 多讚美,少責罵 當您發現孩子憋著大便或不願意排便時,不要責罰孩子,也不要表現焦躁或不滿。 雖然疼痛及小量出血可能與便秘有關,毋須特別擔心,但如果孩子腹部突然腫漲,同時出現嘔吐及便秘,或有大量出血或嚴重疼痛的情況,便應立即求醫。 BB 便便的顏色受 BB 的食物影響,尤其在進食半固體食物後變化就更多,例如 BB 吃過含有紅菜頭、紅色火龍果、蕃茄汁等食物也有機會令便便帶紅色。 如果 BB 便便出現裂痕,那代表 BB 水分不足,便便比較硬令在排出期間有輕微撕裂,多喝水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