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大欖涌水塘啟用時,港府隨即開始鋪設連接邊境及大欖涌水塘的水管和開挖輸水隧道,準備購買廣東省淡水,接收跨境供水的輸水工程於1960年10月完工,港府在此期間與廣東省政府進行購買淡水的談判。 1959年廣東省政府下達廣州市自來水公司為香港供水工程提供設計的任務。 由深圳水庫安裝水管至邊界,年供水量為2500~4000萬立方米。
此外,正在七個已完成研究的供應區內進行設置水壓管理系統工程,工程包括建造地下井及安裝減壓閥和流量計[99]。 由於香港淡水資源缺乏,水務署自1958年開始引入鹹水(即海水)作沖廁[66]及部分消防用途,以減少淡水的消耗,至今是世界上廣泛使用海水沖廁的少數地區之一。 到2015年,海水供應網絡已覆蓋香港達八成半人口,每年節省約2億8,000萬立方米的淡水,相等於香港約兩成的總水用量[67]。 2001年,香港海水沖廁系統曾獲英國水務及環境管理學會頒發「Chris Binnie 持續水務管理大獎」,此獎項表揚一些改善水資源的可持續性,並且造福社會的項目、政策或研究[68]。 經長時間商議後,港府與廣東省當局在1998年達成協議,雙方同意1998年至2004年內供水量的每年增幅可減少2,000萬立方米[22]。 結果,7年內的總供水量累積減少了5.6億立方米[23]。
水務署停咸水: 供應歷史
在寶安縣的共同努力下,於1961年農曆新年開始輸水到香港[20]。 水務署停咸水2025 而在1960年11月,香港政府就先與廣東省寶安縣人民委員會達成協議,香港每年會向廣東省購買2300萬立方米的水[21],每年供應增加1千萬立方米以應付人口增長的需要。 由此香港開始跨境購買廣東省的淡水,當年港府每年從深圳引進2,270萬立方米的淡水,以解決香港水源不足的問題。 2006年秋季,環境保護署曾展開北區示範計劃,每日向上水的住宅、學校及安老院,提供再生水作沖廁、淋花以及人工溪流和噴泉等流水景色等其他非飲用用途[88],效果良好;但2008年年底試驗計劃完成後環保署卻將相關水管拆除,並表示無正式實行時間表[79]。 不過2014年政府表示正研究在遠離海邊的地區如上水、粉嶺和新界東北新發展地區以再造水作沖廁及其他非飲用用途[26],因為上述地區安裝和操作海水供應系統的成本相當高昂,水務署已展開相關的規劃工作,預計由規劃到開始供應再造水需時約八年[82]。
- 香港思匯政策研究所劉素向該周刊表示,香港從東江獲益,飲水思源,有責任有義務「反哺」水源地,尤其是經濟欠缺發達地區[42]。
- 這增幅反映了粵港兩地預測的通貨膨脹和人民幣兌換港元的升值[25]。
- 1897年首先在九龍引進水錶及收費制度,當時的九龍水務辦事處推出以水錶量度住宅和商業樓宇的用水量。
- 2012年11月30日,水務署表示香港於同年耗資了35億4千萬元購買最多8億2千萬立方米東江水,但是實際上只有7億1千萬立方米東江水供應香港,亦即香港購買每立方米東江水多支付了6角6仙,總共涉逾5億1千5百萬港元[27]。
- 如已結束的帳戶內有多繳的款項,前註冊用戶可致電本署客戶諮詢熱線或以書面申請退還該款項,申請時需提供繳款證明。
- 食水系統從遍佈香港山頭和郊野公園的引水道開始;海水系統則從海旁抽取海水所經的進水口結構及隔濾網開始[11]。
- 自計劃推出後,滲漏率由2001年25%減為2013年17%至18%,期望兩年後減為15%[97]。
本署的客戶電話諮詢中心提供全年每天24小時的諮詢熱線服務。 客戶可透過音頻電話,選擇與本署的客戶服務代表聯絡、聽取錄音資訊、或通過傳真取得各種申請表格、水費單副本、某些水務資料等。 在辦公時間裡,客戶亦可直接接觸我們的客戶服務代表,查詢有關帳務的問題,或即時辦理用戶權的承接、終止等手續 (只限以個人名義註冊的住宅用戶)。
水務署停咸水: 水庫儲水量
香港自1995年起,已禁止新建大廈使用無內搪層鍍鋅鋼管。 若大廈仍然使用無內搪層鍍鋅鋼管,則應更換有內搪層鍍鋅鋼管、銅管、不鏽鋼管或聚乙烯管[16]。 2017年簽署2018年至2020年東江水供水的新協議,未來3年供港東江水的付款總額逾144億,較上份協議上升約7%[30]。 申請人可把填妥的申請表格(表格WWO 1145或表格WWO 243)或具相同資料的信件,連同所需文件(附註1)以郵遞、傳真或電郵方式送交本署,或親身遞交至本署任何一間客戶諮詢中心。 水務署,英字Water Supplies Department,係香港嘅供水部門,隸香港環境運輸及工務局。
政府當時表示希望能夠跟粵方達成新嘅供水協議,考慮彈性供水嘅安排。 水務署停咸水 除了提供主要用於食用、灌溉等用途的淡水外,香港供水系統亦供應鹹水,主要用作沖廁之用,而淡水和鹹水分別由兩組完全獨立系統所供應[2]。 在19世紀至20世紀,鑑於香港淡水短缺,加上缺乏天然湖泊,當時的香港政府已經在不同地區興建多個稱為「水塘」[註 1]的儲水庫(兩個圍海築成的水庫並不稱為水塘)。 水務署停咸水 因水庫收集雨水量不足以應付人口需求,1960年,香港政府已經向廣東購買達2,270萬立方米的東江水,隨着用量增加,至2000年,香港政府當年就向廣東省購買了7.8億立方米的東江水。 屯門濾水廠淡水來自七公里外的大欖涌水塘,由於水源增加,水塘供水日趨穩定,成為濾水廠用水力發電的契機。
水務署停咸水: 價格爭議
為保障自身利益,當註冊用戶不再是處所的業主、租戶或住戶時,應向本署申請結束帳戶,而該申請應在用戶權結束日之前的30天內(但不少於14天)提出。 廁水所需嘅標準雖較食水為低,但仍需一些基本嘅處理程序。 海水自海中抽取後,先由隔網除掉較大嘅雜質,之後再用氯氣或次氯酸鹽(漂白劑嘅主要有效成份)消毒後,才供應給用戶。
但因為香港水塘因氣候轉變而變得水頭充足,出現水塘滿溢嘅情況,在1998年至2003年期間已把約值30億港元嘅東江水排入大海。 2005年香港各水塘總存水量為5.54億立方米,佔總容量94.64%。 而於同年,因水塘滿溢而要排出大海嘅淡水達1.09億立方米,如以當時東江水價計算,即逾3億元。
水務署停咸水: 服務時間
1903年,政府宣佈私人用戶每三個月可免交首2000加侖(9立方米)的水費,之後每1000加侖(4.5立方米)用水收取5角,水錶租金則按接駁喉管的大小及用水流量而定,從1至11元不等[12]。 水務署停咸水2025 水務署停咸水2025 2013年3月19日,發展局表示將會於2014年與廣東省洽談於2015年後購買東江水的價格[28],價格將會按照運作成本及物價升幅等洽談[29]。 為了應付百年一遇的大旱,香港每年地購買上限為8億2千萬立方米的東江水,但是實際上供應香港的東江水數量視乎需求而定[26],即使當年實際供應水量低於上限,中國大陸亦不會退回多收取了的水費。 2012年11月30日,水務署表示香港於同年耗資了35億4千萬元購買最多8億2千萬立方米東江水,但是實際上只有7億1千萬立方米東江水供應香港,亦即香港購買每立方米東江水多支付了6角6仙,總共涉逾5億1千5百萬港元[27]。
水務署停咸水: 搬出 – 結束帳戶及發還水費按金
水務署的暫停供水通告顯示,石籬一帶自今早3時48分起停鹹水。 記者下午時份到區內視察,見到多處都有水務署維修工人正在進行緊急維修,期間有不少市民經過,70歲的劉伯向記者表示,早前曾有通告指13號才會停廁所水,但今天突然提早,其後才知道是爆了水管。 葵青區區議員林紹輝指,今天早上已收到不少街坊反映,石籬一帶多個範圍都沒有鹹水供應,其中和宜合道300號一帶現時已完成維修,但其後石排街的水管又再爆裂,路面不斷有鹹水湧出。 水務署電子服務提供電子帳單服務,即以電郵方式收取電子帳單、網上查詢最新帳單及帳戶資料、瀏覽緊急停水通告、預約水錶測試、申請供水/水管更換工程及水喉匠牌照續期/補發等。 水務署停咸水2025 香港的輸水網絡因應用水需求而逐漸發展,系統規模龐大而複雜,截至2012年4月,香港水管總長約7800公里[96],當中6200公里為食水管,1600公里為鹹水管。
水務署停咸水: 供水系統
自1972年起,海水改為免費提供[70],當局透過徵收水費收回系統成本。 至1991年,香港使用海水沖廁率約百分之65;至2014年達約百分之80[71];至2015年,隨着新界西北海水供水系統投入運作,普及率達到百分之85;而海水供應網絡下一步將會擴展到位於大嶼山的東涌[72]。 海水沖廁的海水是免費供應;淡水沖廁的水費則每4個月結算一次,不過首30立方米用水免費[33]。 政府在將軍澳為興建海水化淡廠預留了土地,將軍澳海水化淡廠位於將軍澳137區,面積約10公頃。
水務署停咸水: 供水管道
在濾水過程中,原水(即未經處理的水)會先被混入化學品(如明礬和熟石灰),進行攪拌,然後流入澄清池凝聚和沉澱,再流進快速重力濾水池,利用砂及無煙煤進行過濾[85]。 水務署停咸水2025 你必須同時擁有有效的水務署電子服務帳戶及「我的政府一站通」帳戶。 登入你的「我的政府一站通」帳戶,選擇「水務署電子服務」,然後按指示將兩個帳戶連結起來。 請注意,每個「我的政府一站通」帳戶只能跟一個水務署電子服務帳戶連結。 水務署也設有實驗室,定期從水塘、濾水廠及客戶水龍頭抽取樣本,進行多項化驗,以檢查及控制供水水質,維持食水嘅衛生水平。
水務署停咸水: 再造水
因為1立方米再生水成本為6元,與東江水及海水化淡比較,被認為相當具吸引力[87]。 水務署停咸水2025 住宅使用之沖廁淡水由政府補貼,一年花去超過三億公帑[79]。 水務處現正開始擴建於薄扶林、元朗及天水圍沖廁用的海水供應系統;新界西北的海水沖廁水系統已於2015年初完工[80],獲供海水沖廁的人口提升至八成半[76],東涌海水供應系統的規劃工作亦已展開[81]。 而港島山頂、南區、西貢及離島區人口比較分散,所以並無制定海水沖廁的計劃。 而北區未獲提供海水沖廁,是因為人口比較密集的上水和粉嶺區不貼近任何海岸[77]。 在1995年2月16日定下的漸進式收費率計算水費延用至今(1995年4月1日引入污水處理服務收費計劃,向市民開徵與淡水用量掛鈎的排污費),水費持續「凍結」20多年[32]。
水務署停咸水: 繳費方法
1897年首先在九龍引進水錶及收費制度,當時的九龍水務辦事處推出以水錶量度住宅和商業樓宇的用水量。 水務署停咸水 水費以每1000加侖(4.5立方米)收費2.5角計算。 有關使用水錶的收費規例於1897年獲得通過,為今後的水費制度奠定基礎[12]。 如果註冊用戶從未申請結束帳戶,但該處所已有新住戶成功申請承接帳戶,該用戶的帳戶會被結束。
水務署停咸水: 鹹水供應
為避免食水在送往用戶途中滋生細菌,微量的氯氣仍然會保留在水中。 經處理後的食水會直接輸送到接駁至用戶的供水系統,或儲存於配水庫,供應市民飲用[85]。 水務署停咸水 這兩項費用已包括在由水務監督所發出包含水費、排污費單及工商業污水附加費的繳費單內,方便用戶繳交。 大部分用戶的繳費單每4個月發出一次;而用水量龐大的用戶的帳單則每月發出一次。 香港房屋委員會或香港房屋協會轄下的公共屋邨住宅單位租戶如要申請結束帳戶,應通知有關的屋邨辦事處;至於已購入香港房屋委員會或香港房屋協會轄下公共屋邨住宅單位的業主,則應循以上途徑直接向本署遞交申請。 當註冊用戶不再是處所的業主、租戶或住戶時,請通知水務署(下稱本署)結束水費帳戶及申請發還按金。
水務署停咸水: 申請及公用表格
如有需要,請致電二十四小時水務署諮詢熱線作進一步的查詢。 水務署停咸水2025 樓宇內部水喉系統,食水首先從供水喉管輸送到有關大廈的地下水箱,然後經大廈的內部抽水系統抽送至天台水箱,再分配到不同樓層的用戶。 內部供水系統不屬於公共供水基建,須由大廈業主或物業管理公司負責管理及保養[11]。
水務署停咸水: 水管老化爆不停 和宜合道緊急停鹹水 至少三村受影響
計算水費的方法是將用水量分為4級,然後按每級的漸進式收費率計算水費,首12立方米的用水量免費,其後每31立方米用水收費4.16元,商業用水方面,每一立方米收費4.58元[33]。 不過2014年財政預算案表示,政府將檢討水費等多項公共收費,基於用者自付原則,年底前檢討是否加水費[32]。 以往,黃泥涌附近的溪澗是比較可靠和充裕的水源,政府便參考中國傳統農業灌溉技術,利用竹筒接駁成水管以供應附近洋人住宅區[13]。 水務署停咸水 山水後來不敷應用,政府便於1851年開鑿五口水井,但這種水源經常受到污染,成為傳染病溫床。 在1860年以前,政府亦在主要河流上游地區為公眾興建小型池塘儲水[12]。 現時香港每年平均有1,300多宗水管爆裂個案,漏走之食水佔全香港供水量達兩成[79]。
大部分海水抽水站都位於海堤邊或附近,方便直接地把海水抽進沖廁水的分配網絡[31]。 抽水機設置於深層泵房內及裝嵌在海平面下,一般以不銹鋼製造。 海水加入由電解氯氣機所產生的次氧酸鈉作消毒後,才加壓輸送往用戶。 次氧酸鈉所產生的餘氯,亦可防止海產和藻類在配水管內生長[11]。 水務署停咸水 水務署停咸水 2013年,香港的沖廁海水用量平均每日762,560立方米[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