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指早上繁忙時間要趕上班,乘客多選較少塞車的西隧過海,故現時西隧的士車流最多,相信日後大多數乘客仍會優先考慮行車時間多過價錢因素。 他分析,油麻地及旺角一帶乘客或因減價轉行西隧,令西隧車流增加,「即使不塞車,亦有機會慢車」。 政府昨日(2日)起接收西區海底隧道,同時實施過海隧道「633」固定收費方案。 運輸署表示,昨日早上繁忙時段7時至10時,整體交通大致暢順,初步交通情況亦符合預期。 早上8時許,他會見傳媒時表示,3條過海隧道由凌晨起運作暢順,亦留意到由凌晨起至早上經西隧過海的的士,較以往同一時段增加約5成。
的士車行車會永遠會長吳坤成表示,根據會員反映,昨日西隧的士有增加三至四成,相信有巿民認為行車較暢順,在早上選擇乘的士過海。 但他又認為對私家車影響不大,因西隧減幅僅10元,紅隧有其本身的地理優勢。 西隧的士 交通運輸業總工會的士司機分會主任何志強在電台節目表示,私家車使用西隧的收費減至60元,紅隧、東隧同步加價至30元,3隧的士劃一收費25元,差距50元,的士行家反映無疑是多了乘客提出選擇用西隧過海,3隧分流對的士來講可以肯定有成效。 林世雄表示,三隧實施「633」首階段方案後,的士的分流作用明顯,由凌晨到清晨5時,的士使用西隧的數量比以往同時段多約50%。 至於會否「三隧齊塞」,林世雄表示司機習慣非一兩天可以改變,並重申「633」方案僅是過渡。 對於西隧私家車由75元下調至60元是否足夠,林世雄指下調25%「已經減咗相當嘅比例」,而紅隧增至30元後差距進一步收窄,認為可誘使司機改變習慣。
西隧的士: 的士業料有油旺客轉行西隧
隧道長約1700米,氹仔出入口位於現時嘉樂庇總督大橋出入口附近,澳門一端則位於嘉樂庇大橋與觀音像之間一幅填海地段[1]。 西隧是香港3條過海隧道中容量最大的一條,採用3線雙程行車設計及較其餘兩條過海隧道寬鬆的每小時80公里限速,於香港機場核心計劃落實後一併興建,除提供港島接駁九龍西、新界西的更快捷途徑外,更是紓緩紅磡海底隧道、東區海底隧道的交通壓力。 然而此隧道與紅隧及東隧一樣,採用BOT即「建造-營運-移交」模式經營,專營權由香港西區隧道有限公司持有至2023年8月1日屆滿。
- 此外,警方在今早8時44分接報,指西隧往香港方向收費亭,有私家車撞向的士,該私家車司機自行報案稱頸部受傷。
- 西隧是香港第3條過海行車隧道,也是香港和東南亞首條雙管三線行車、分隔沉管式過海隧道。
- 他又引述其同事稱,昨早約9時駕車由紅磡過海到灣仔,比往日塞多了10分鐘。
- 東隧亦將不設無載客的士收費類別;至於其他車輛種類的現行隧道費不變。
- 香港汽車會會長李耀培表示,西隧調高私家車收費至75元,與紅隧收費20元相差距離愈大,擔心促使更多駕駛者轉移使用紅隧,令紅隧塞上加塞;同時,令落成不久的中環灣仔繞道未能發揮紓緩港島北交通的作用。
他認為在的士方面分流作用明顯,估計在繁忙時段,的士會因應各隧道繁忙程度,去選擇最適當的路線。 李耀培表示,昨早八時至九時期間,亦分別實測行經三隧前往港島,其中,東隧及西隧行車大致暢順,但紅隧早上繁忙行車時間明顯較早前增加,由過去5至8分鐘,增至昨早的20多分鐘。 西隧的士2025 西隧的士2025 他相信與三隧分流首日實施,有較多行車實測致減慢隧道行車速度有關,但具體仍有待運輸署分析。 香港汽車會會長李耀培表示,西隧調高私家車收費至75元,與紅隧收費20元相差距離愈大,擔心促使更多駕駛者轉移使用紅隧,令紅隧塞上加塞;同時,令落成不久的中環灣仔繞道未能發揮紓緩港島北交通的作用。 另外,由於三隧分流隧道費調整方案得不到各黨派支持,政府撤回方案,而西隧專營權將於2023年8月屆滿,他指,相信西隧公司會趁專營權屆滿前「盡量」加價,形容為趁火打刧。
西隧的士: 相關文章
土地工務運輸局指,從環境影響的角度評價來看,項目工程建設具可行性,符合環境保護相關法律法規及規劃要求。 另外,報告書最後提到,從公眾調查的情況來看,被調查公眾和團體對工程建設提出了建議,並基本持肯定的態度;公示期間,公眾對本工程建設表示基本贊同,無重大反對意見[16]。 事實上,不論是易通行或是三隧分流收費方案,兩個政策都已經一拖再拖。 政府早於2017年公布的《香港智慧城市藍圖》中提出不停車繳費,但計劃一直將西隧和大欖隧道排除在外,因為政府未收回專營權。 至於三隧分流收費方案,同樣因為未收回西隧專營權,而必須先取得西隧公司的同意。
他指出,應待三隧盡快在今年實施「不同時段不同收費」方案後再分析,「大家畀少少耐性」。 汽車交通運輸業總工會的士司機分會主任何志強今(3日)在電台節目表示,以往的士行西隧比紅隧貴60港元,的士昨日3條過海隧道劃一收費後,選用西隧過海的乘客增多,特別是深水埗、大角咀及青衣一帶乘客;港島西區過海,也多了人選用西隧。 他觀察到昨晚從港島過海,紅隧車龍龍尾有所減少,今早紅隧的車龍亦減少。
西隧的士: 西隧的士收費今大減 恐三隧齊塞 繁忙時段全飽和 議員料西隧過海居民最受影響
交通事務局局長林衍新作補充,有關部門對“第五通道”規劃有所保留,因為當時正在興建的澳氹第四條跨海大橋將足夠分流全澳過海的車流量,且也可以滿足未來十年的發展。 又指出如果興建第五通道,將現有的友誼大橋或西灣大橋車流集中回到中區,導致中區交通環境問題惡化,因此未有任何得益甚至在草案中有方向[27][28][29]。 2020年9月中,港澳資深工程師、澳門大學土木工程系客座教授邵賢偉指,第五通道採用海底隧道方式建造,相關造價貴、施工難,可能十年八載都未建完,希望社會深思花費大量資源建設海隧是否值得,建議宜在舊橋旁建姐妹橋。
- 政府曾一度提出為西隧失控局面「埋單」,2018年,時任特首林鄭月娥上京與西隧高層會面,建議政府補貼西隧,換取西隧減價,而紅隧、東隧則加價,不過方案在立法會反對聲中撤回。
- 城巴新巴發言人表示,作為西區海底隧道最大的專營巴士營辦商,城巴新巴歡迎將巴士過海隧道費劃一定於50元,新收費將有助旗下逾70條西隧路線減低隧道費開支,現時8成過海乘客都使用巴士服務,但巴士只佔整體過海車流約8%。
- 他又指,政府現時雖未能代專營巴士公司繳付西隧隧道費,但可考慮直接補貼巴士公司,減輕巴士加價壓力。
- 城巴88R線於2008年6月增闢「西隧晨早特別班次」,罕有地以「西隧快線」作宣傳。
- 其後,兩巴多條新開辦的西隧過海路線亦納入為「西隧快線」宣傳對象。
- 早上九時左右記者再作統計,五分鐘內進入隧道的320架次車輛中,的士佔了80輛,兩者比例同約25%。
中環及灣仔繞道吸引車輛使用西隧過海,減輕紅磡海底隧道和東區海底隧道的負擔。 2001年西隧平均每日行車量只有39,700架次,遠低於其設計容量的180,000架次。 為防止西區海底隧道灣仔方向擠塞情況不斷加劇,中西區區議會於2005年8月建議在西營盤、上環及中環等地架設電腦警告牌,提示駕駛者改用干諾道中前往灣仔區,以減少擠塞。 西隧的士 西隧的士 民建聯立法會議員陳恒鑌表示,政府之前提出的三隧分流方案只會令三條過海隧道出現擠塞,反對是理性決定,又批評西隧將雙層巴士隧道費加至200元,是「明剃政府眼眉」。
西隧的士: 使用情況
運輸及物流局局長林世雄早上表示,3條過海隧道行車大致暢順,而行經西隧的的士亦較以往同時段多5成。 【獨媒報導】西隧30年專營權昨晚結束,政府在今天(8月2日)凌晨收回西隧,並隨即實施三條過海隧道「633」收費方案,的士過海收費劃一為25元。 運輸及物流局局長林世雄指,的士分流作用明顯,由凌晨到清晨5時,使用西隧的的士數量比以往同時段增約50%。 《獨媒》今早繁忙時間在西隧視察,的士數量約佔車輛總數的四分一。 【明報專訊】政府今日實施三隧分流首階段「633」收費方案,西隧由75元減至60元,紅隧東隧則加價至同樣收費30元 ,的士三隧劃一收25元。 的士乘客以往搭西隧過海須付至少70元隧道費,今日起經西隧過海收費大減。
西隧的士: 西隧6月1日起加價 私家車加至75元 的士加至70元
因其高昂收費及啟用時港島出口未有中環灣仔繞道分開前往港島各區車流壓力,西區海底隧道使用率一直偏低,未能完全分擔紅隧及東隧的負擔。 而事實上,九龍方面的連接路例如中九龍幹線延遲落成,再加上將軍澳-藍田隧道有出入口連接東區海底隧道,也使到使用率偏低。 西隧的士 香港汽車會會長李耀培表示,下午時段實測行駛經紅隧往九龍方向,發現車流明顯較早前暢順,車龍較平日有所減少,相信是與有少量的士轉行東隧,以及正值暑假等原因有關。
西隧的士: 三隧分流|「633」固定收費周三凌晨實施 政府:冀有一定分流作用
政府今日(22日)宣布三隧新收費方案,今年8月2日政府收回西隧即日起,西隧私家車收費由75元降至60元,紅隧東隧則收30元,的士三隧全日劃一收25元,其他車種收費不變,以縮窄三隧收費的差距。 今年内將實施第二階段「不同時段不同收費」方案,運輸及物流局局長林世雄稱,實施方案後,三隧8成時間的收費將會減少。 西隧的士2025 吳坤成擔心會有大批私家車出行,塞車情況沒有改善,期望當局將繁忙時間延長至晚上十時。
西隧的士: 澳門至氹仔第五條跨海連接通道
造價70億的西隧經歷四年動工期,於1997年4月30日正式通車。 西隧過往共加價18次,通車至今賺約220億元,其法定收費上限多次按自動加價機制調高,無需經立法會審議,多年來為人垢病。 有的士業界指多了乘客選擇轉用西隧,但對整體使用率影響不大,市民仍然需要時間改變出行習慣。 李耀培認為,正值暑假,路上少了學童車、或家長開車送子女上學,也有不少人外遊,正常而言車流會減少,能夠理解為何東隧及西隧較之前暢通。 但就紅隧塞車,他坦言難理解,估計或因紅隧近日塞車情況略有改善,令駕駛者集中使用。 2020年11月17日,行政長官賀一誠發表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2021年財政年度施政報告,提到改善澳氹跨海交通方面,開展“第五通道”的專題研究及後續工作[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