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新聞 【九龍城重建】碼頭城寨引潮州人聚居 街市醫局服務庶民 學者拆解規劃佈局 九龍城在港英年代憑九龍寨城及啟德機場加持,既璀璨又帶半分神秘。 香港史學會鄧家宙博士接受《Yahoo 新聞》訪問,解構九龍城庶民社區的規劃佈局與歷史脈絡。 九龍城之所以成為「小潮州」和「小泰國」,與九龍城寨及九龍城碼頭有莫大關係;今次市建局擬納入發展計劃範圍的戰前唐樓、九龍城街市及醫局等建築,多年來緊扣庶民生活,繞富社區特色和歷史意義。
屋宇署按「風險為本」的原則主動挑選第二類別樓宇,行使其法定權力聘用顧問及承建商代業主進行所需工程,並於事後向業主追討有關費用,合資格業主可申請從行動申領的津貼,抵償工程涉及的全數或部分費用。 兩年過去,我樂見沙浦道項目得到地區的認受,市建局自去年10月向項目的物業業主發出收購建議,約有9成的業主已接受收購建議。 九龍城重建計劃,單計收購成本逾100億元,位於重建區內,樓齡約8年的「御門.前」,可免受重建影響。 九龍城重建2025 市區重建將利東街變成地產項目及商場,昔日舊商戶只有兩間重返位於地牢的商場經營,較以往利東街成行成市的盛世,不可同日而語。
九龍城重建: 九龍城重建關注組抗爭時間線(English version in translating, เรากำลังแปลเวอร์ชันภาษาอังกฤษและภาษาไทย,並將繼續更新)
鄧解釋,戰前潮州人乘船到東南亞謀生,香港是中途站,九龍城碼頭就是熱門停泊點之一。 部份人選擇在此落腳尋找機會,「好多無乜錢嘅人嚟到,第一時間諗嘅就係去寨城」。 不少潮州地攤隨之出現,售賣家鄉食品,形成「潮人生活圈」,久而久之潮州店舖亦應運而生。
- 惟及後透過重新規劃道路走線,騰出毗鄰太子道東行人路的土地,興建一個分層地下廣場,作為新、舊區的連接點;而相關地下廣場的設計,可直接銜接啟德地下購物街的地下入口,將接駁的隧道增加功能性。
- 韋續指,盛德街項目採用的收購價達到實用面積每平方呎19,848港元,相比去年10月在九龍城區啟德道/沙浦道發展項目提出以實用面積每平方呎17,698港元收購,高出12%。
- 市區重建局近年不斷在九龍城開展重建項目,其中於2019年2月公布展開位於九龍城啟德道/沙浦道的重建項目,引起不少當區市民的反彈。
- 地積比轉移後,重建後可以改劃為休憩空間或社區設施,滿足地區的需要;而「接收地積比」的地盤則可以作較高密度的重建,增加房屋供應,同時利用地下空間,興建公眾停車場等設施,增加泊車位解決違例泊車所引致路面擠塞的問題。
- 他說,要重新規劃及重建九龍城區,有極大困難,例如區內舊樓重建欠協調已有多座單幢樓、政府設施規模大重置需大量土地、區內有大量食店肆及小店難搬遷等。
- 早在 1900 年代,不少潮州壯丁離鄉到泰國發展,當地人與潮州人結為姻親後亦漸漸學會潮州話。
- 不過九龍城廣場附近建築物普遍較矮,發展密度最高只可以以九倍地積比率興建,發展商提出的計劃與周遭環境不配合。
此外,韋志成提到,市建局會在龍城區將首度試行「小區規劃復修」模式,為南角道至打鼓嶺道一帶不同樓齡、不同樓宇狀況的樓宇,從驗樓、公用地方維修和外牆飾面更新,以至日後的預防性保養安排等,提出全面而針對性的解決方案,提升這一帶樓宇狀況的保養、延長樓宇壽命。 為保留「龍城區」小街小舖的特色,市建局會應用「住宅和非住宅地積比互換」這一新的規劃工具,將兩者的地積比上限調整成8和1,適量減少商業樓面面積及體積,並避免「蛋糕式」的商業基座設計,以營造臨街小舖的布局,強化特色店舖林立的地區形象。 鄧家宙稱,街市位處於九龍城的中心,市政大廈未建成時,攤販在此聚集,成為富人區與平民區的交界。 夏淳權認為,九龍城街市除了是地標,亦是頻繁使用的公共建築之一,「同社區生活好緊扣嘅地方」,擔心重置後的九龍城街市會如「裕民坊翻版」,原有商戶難以回遷,變相改變市民的生活模式。 早在 1900 年代,不少潮州壯丁離鄉到泰國發展,當地人與潮州人結為姻親後亦漸漸學會潮州話。 至 1930 至 60 年代,不少來港的潮州人單身難尋伴侶,居泰的潮州鄉里便介紹泰國女子來港撮合姻緣,泰國社群由此而生。
九龍城重建: 九龍城的「融合策略」式重建—— 殺街、公共空間減少、轉移地積比 本土研究社:擔憂市建局規劃工具「恆常化」
他估計,連同等候交吉及裝修,母親需時約半年才可搬走,即要向市建局補交2至3個月市值租金。 韋續指,盛德街項目採用的收購價達到實用面積每平方呎19,848港元,相比去年10月在九龍城區啟德道/沙浦道發展項目提出以實用面積每平方呎17,698港元收購,高出12%。 重新規劃現有交通及行人網路,建立舒適的步行環境;結合其他市區更新工作,包括活化及樓宇復修,提升區內的連接性及易行度。 註三:第一類別樓宇包括該些業主有意自行為其樓宇籌組至少公用部分的訂明檢驗及修葺工程的樓宇,以期符合強制驗樓通知規定的樓宇。 第二類別樓宇包括該些強制驗樓通知仍未遵辦、而有關業主亦未能就樓宇公用部分自行籌組訂明檢驗及修葺工程的樓宇。
- (大公文匯全媒體記者攝) 韋志成指,前日下午前往項目場地了解凍結人口調查工作的情況,留意到居民和地區持分者對重建項目反應正面,支持通過重建解決困擾地區多年的問題,居民亦有機會搬遷以改善居住環境。
- 此外,韋志成認為可在九龍城區試行「小區規劃復修」模式,為衙前圍道一帶不同樓齡、不同樓宇狀況的舊樓,提出針對性的維修方案。
- 本報獲悉,市建局有意「出手」協助地區解困,正針對該批「舊契」樓宇所在的用地展開規劃研究,最快今年底完成,希望通過整體規劃和進行改劃,可從中劃出一些合適「小區」進場重建,並將原本未能建高地盤的地積比率,轉移至「小區」其他位置,大大釋出該區用地的發展潛力。
- 日前最新賣出一伙17樓D室,實用面積414平方呎,屬兩房間隔,成交價1,097萬元,呎價26,498元。
- 她指自己雖然居住在頂層5樓,但樓宇並沒有電梯,而自己有不少時間住在老人院,並稱「預咗喺老人院過人世」。
- 市建局公布重建九龍城衙前圍道/賈炳達道項目,地盤總面積約37000平方米,涉及120個街號的樓宇,大約1600個住戶及約140間地舖受影響,其中九龍城街市會重置,市建局亦計劃將衙前塱道及南角道改劃成為兩條、每條至少18米闊的行人道。
職員進入單位調查前,會把「電子針卡」及RAT的陰性檢測結果儲存在其智能手機的「健康碼4.0」流動應用程式內,向住戶展示。 九龍城重建2025 在加強歷史文化特色方面,市建局考慮到「龍城」區是一個街舖林立、蘊藏豐富餐飲及潮泰文化的小區,有不少具地區特色的店舖和食肆。 九龍城廣場對出為賈炳達道,附近為聯合道,有來往樂富、沙田和紅磡等地的巴士路線途經。
九龍城重建: 市建局逾百億重建住宅項目 九龍城街市清拆 老店難捨多年情
市建局將重整九龍城舊區的土地規劃,研究易地重置九龍城街市等社區設施(紅色範圍),並改善寨城公園的可達性及整區連接性。 浸會大學財務及決策系副教授麥萃才認為,收購出價合理,形容該地段難以與以往市建局在港島的收購計劃及收購建議呎價作比較,因港島地段呎價較貴。 但若與去年市建局向九龍城榮光街/崇安街發展項目業主提出的收購建議比較,當時是每平方呎一萬七千九百一十七元,兩者收購價相若。
九龍城重建: 九龍城重建|海味鋪開業66載 老東主不捨街坊
再加上計劃提供的泊車位嚴重不足,令附近交通環境難以負荷,遭城規會全盤否決。 目前東部地盤近太子道東位置有約七十條巴士綫,市建局認為地面空間狹窄,故計畫興建門戶廣場,連接兩旁的打鼓嶺道公園和啟德道另一項目擬建的地下廣場,增加更多地面公共空間,打通至啟德新發展區。 區俊豪說,東面地盤會興建一幢低座建築物,預計會在主水平基準上四十米,較現有高度限制少六十米,餘下的地積比將轉移至主地盤。 根據古物諮詢委員會文件,李基紀念醫局設計受現代建築主義影響,擁流線形輪廓,1970 年代改建後部分早期木氣窗仍清晰可見;古諮會指醫局經多次翻新及改建後,已破壞原貌,故不獲評級。
九龍城重建: 九龍城重建專題報道 – Yahoo新聞
而日後擬建的項目發展將會有約4,350個中小型單位,單位的實用面積約400平方呎,屆時更會有約4.7萬平方米政府、機構及社區設施;約1.04萬平方米地面綠化空間;以及約2.53萬平方米非住宅樓面面積。 市建局公布重建九龍城衙前圍道/賈炳達道項目,地盤總面積約37000平方米,涉及120個街號的樓宇,大約1600個住戶及約140間地舖受影響,其中九龍城街市會重置,市建局亦計劃將衙前塱道及南角道改劃成為兩條、每條至少18米闊的行人道。 九龍城重建 九龍城重建 九龍城重建 位處「龍城」區核心的主地盤將重新規劃行人道及車路,預計在二○三六至二○三七年落成。
九龍城重建: 市區重建局 – URA
市建局亦擬重新規劃該區的行人道和車路,並建議適當放寬地盤的高度限制,以增加建築設計上的彈性和建築物間距,以設置兩條至少18米闊的行人專用區。 該區又會增設市集廣場以連接政府綜合大樓,並會興建地下停車場,以提供360個公眾泊車位。 市建局希望能保留該的的小店,在大樓的底層重置,以發展成「小街飲食文化區」。
九龍城重建: 試行「小區復修」
啟德道/沙浦道項目涉及約四百六十個業權,收購手續完成後,市建局會為有關物業內合資格的租客,提供特惠津貼及為合資格的住宅租客提供安置安排。 有關項目於去年二月展開,地盤總面積約六千一百一十平方米,將興建一個約一千平方米分層地下廣場供公眾享用,連接政府的行人隧道至啟德新發展區,貫通新舊社區。 九龍城街市將被重置到位於賈炳達道公園北面地盤的新政府綜合大樓裏,面積達六千六百平方米的公園因此「消失」。 原來的公園休憩用地會被重置到綜合大樓內,不同樓層將成為綠化空間,包括園景平台、觀景台及天台花園。
九龍城重建: 九龍城廣場曾多次申請改規劃被拒
市建局透過公開抽籤委聘7間獨立的專業測量師行,負責就盛德街項目的「假設重置單位呎價」進行獨立評估,專業測量師展開評估工作時,先在項目的鄰近地區選取樓齡大約為7年而單位特點及交通方便程度與盛德街項目類似的樓宇,從中選取可作比較的物業成交個案。 該項目旨在透過重建以重整及重新規劃發展計劃內的土地,及結合其他市區更新的手法,為社區帶來更廣泛的規劃裨益。 九龍城重建2025 市區重建局(市建局)已根據《市區重建局條例》第25條的規定,呈交該項目的發展計劃草圖,包括第一階段及第二階段社會影響評估報告予城市規劃委員會(城規會)考慮。
九龍城重建: 九龍城重建|市建局研搬市政大樓 轉移舊樓地積比 拓地下空間
【星島日報報道】(星島日報報道)屯馬線即將於本周日全線開通,正式「駛入」九龍城一帶,外界預期可加快舊區轉型。 不過,該區的舊樓地契大多註有「One house」(一所房屋)的字眼,一旦重建需要補上高昂地價,而一直成為發展的「緊箍咒」。 九龍城重建2025 本報獲悉,市建局有意「出手」協助地區解困,正針對該批「舊契」樓宇所在的用地展開規劃研究,最快今年底完成,希望通過整體規劃和進行改劃,可從中劃出一些合適「小區」進場重建,並將原本未能建高地盤的地積比率,轉移至「小區」其他位置,大大釋出該區用地的發展潛力。 本報曾分析「One house」地契在九龍城的主要分布地點,發現涉及的舊樓普遍樓高僅二至五層,而附近成功重建而成的新樓,樓高卻可達約三十層,意味發展潛力一旦「鬆綁」,該帶樓宇可隨時「增高」五至六倍。 九龍城重建2025 市建局昨宣佈,將重建位於九龍城衙前圍道及賈炳達道的大型項目,地盤總面積逾三點七萬平方米,涉及約一百二十個街號的樓宇,平均樓齡約五十八年。 整個計劃可興建約四千三百五十個中小住宅單位,是項目內現存樓宇群單位總數的五點二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