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長約一公里的標尖角段為萬宜地質步道的延伸部分,帶領你前往標尖角觀景台。 萬宜水庫交通平日2025 登上觀景台後,可以360度全景觀賞整個水庫,遠眺破邊洲的海岸奇景,甕缸群島、果洲群島,及俯瞰水清沙幼的浪茄灣。 重要聲明:本討論區是以即時上載留言的方式運作,香港討論區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
- 萬宜水庫風景秀麗,在夏日時水色湛藍,猶似天然湖泊。
- 報名:火山探知館網頁/前台
- 西壩由於位於內海灣內,衝蝕遠較東壩為少,所以未設置混凝土防波堤,而只以流紋岩石塊堆成副堤。
- 環萬宜水庫路線可概分為前、中、後三段:前段路程較短,景色較遜;中段較為艱辛,卻是精華路段;後段距離甚長,是耐力的考驗。
- 工程包括在官門兩端築起兩條主要堤壩,將西貢半島及當時香港第三大島糧船灣洲連接起來。
- 海蝕洞是由海浪長期侵蝕而形成的天然洞穴,令人嘆為觀止。
值得一提的是,獅子山隧道北行線也是萬宜水庫配套工程的一部分,除了改善進出沙田的交通及為該區引進煤氣供應,同時亦增加連接沙田濾水廠至市區的水管數目至6條,以便將來自水庫並經處理的食水輸出。 雖然沿途設有不同的資訊牌,路標等等,可供大家自助遊覽不同景色。 但是大家出發前可以首先到西貢火山探知館取得路線資訊和地圖,方便大家遊覽。 同時,如果大家想更深入了解萬宜水庫東壩的資訊,建議大家可以在西貢火山探知館報名參加東壩半日遊。 萬宜地質步道可以令大家近距離欣賞六角形岩柱,而且沿途設有解說牌,路段平坦易行,特別適合行山新手和親子前往。
萬宜水庫交通平日: 路線資料
萬宜水庫東壩向來是郊遊熱點,也是麥理浩徑途經的地方。 很多山友會以東壩為行山旅程的起點或終點,東壩附近有浪茄、標尖角、西灣山、睇魚岩頂、破邊洲、白腊、花山等行山勝地。 不過,東壩的交通不太方便,如果由北潭涌沿馬路行入去,約需2至3小時。 對於東壩小巴縮短服務時間,有網民指西貢東壩一向在週末都多行山人士出入,再加上疫情下不少娛樂場所關閉,不少人會轉而行山郊遊,東壩小巴供不應求,認為服務時間應維持。
未來將會陸續推出餘下未完成之流動版CSS及網頁翻新之更新。 萬宜水庫交通平日2025 從海中心可看到陸上的天然岩柱,而且有不同的路線選擇,當中可看到糧船灣、花山、吊鐘洲、橋咀洲等,夏天暑假時更會有期間限定的海路導賞團駛至果洲群島。 巨型岩壁面積廣,由於在 1.4 億年前火山口的物質在冷卻的過程產生裂隙,原理和池塘的泥乾裂近似,所以岩柱的形狀大多是六角形。 不過,從斷層角礫帶中可以推測,西貢糧船灣曾在幾千萬年或 1 億年前,經歷過大型的地殼變動,相中可看到斷層兩側的岩石亦因受擠壓摩擦裂成碎塊。 市民如果擔心小巴班次或坐位較少,都可以選擇周末的穿梭巴士團直達東壩。
萬宜水庫交通平日: 西貢東壩小巴縮短服務時間!尾班車提早開出 附交通班次詳情
部分岩柱的高度可達100公尺,平均直徑則有1.2公尺。 萬宜水庫交通平日 從港鐵鑽石山站C2出口搭乘92號巴士,或從港鐵坑口站B1出口搭乘101M號專線小巴至西貢市中心。 以宜蘭縣周小姐為例,原先以每月1200元,向某公立學校停車場承租「平日月租」方案,也就是平日可以停車,假日要另收費用;兩年多來,補班日都列為平日。
步道全長達 1.4 公里,由壩頂走到壩底,在壯觀山岩石壁下,遠看發現人只有一粒微塵咁細。 岩石邊只設矮石壆,沒有置大型欄杆,可以無損天然環境下近距離觀看,但不建議走入。 從壩上市民除了可看到一望無際的海洋,還可以遠觀到破邊洲。 破邊洲因看起來像被切割出來的小島而命名,與旁邊的花山只有一水之隔。
萬宜水庫交通平日: 行山|九巴擬設路線直達萬宜水庫東壩 網民:郊野公園應用腳去行
另外,前年新增的木橋步道,拉近遊人與海蝕洞的距離,吸引力大增。 此外北潭凹隧道、西灣隧道等6條支線、共長26,000呎(5哩)的輸水隧道系統,主要收集低地河流溪澗的水。 全部輸水隧道於1975年完成,使船灣淡水湖的存水,亦可透過輸水系統,引至萬宜水庫。 水管網絡的分佈相當細密,更可與船灣淡水湖存水互調,使全香港淡水資源調配更加靈活。
萬宜水庫交通平日: 花山
整個萬宜水庫興建於白堊紀形成的火成流紋岩地形上。 要在大海建造萬宜水庫,工程人員最終決定興建東、西兩條主壩。 萬宜水庫交通平日2025 東壩面向南海,長1,593呎,高348呎;西壩面對牛尾海及糧船灣海,長2,470呎,高333呎,工程極為複雜。 為了對抗外海海浪的侵蝕,東西兩條主壩每條都以主副壩形式建立,以主壩攔蓄淡水,同時以副壩(弱波堤)對抗海浪侵蝕,主壩和副壩間由緩衝區隔開。
萬宜水庫交通平日: 景點2. 六角形岩柱
萬宜水庫的輸水網絡包括了多條直徑10至13呎、共長約25哩的輸水隧道,隧道主線長74,000呎(14哩),由萬宜水庫北潭涌起,橫越整個西貢半島,經西貢大環村至沙田濾水廠。 有傳媒報道九巴與運輸署研究在萬宜水庫東壩增設路線,消息一出引起網民極大反應,紛紛指會造成交通擠塞,擔心安全問題等等。 沿萬宜地質步道走,會看到一系列S形彎曲岩柱,有如一幅鬼斧神工的天然壁畫。
萬宜水庫交通平日: 香港巴士大典
萬宜水庫是香港數一數二的水塘,環繞水庫的路徑明確相連,自然也可作環湖遊。 萬宜水庫的環湖路線主要連接吹筒坳、西灣山、浪茄灣、東壩及西壩。 此外,又有多道山徑通往大枕蓋、鹿湖、橫頭墩、蠄蟝石頂、螺地墩、西灣、西灣山、罾棚角咀、獨孤山、花山、白腊、北丫、大蛇頂、上窰及擺頭墩等地,路線可謂多不勝數。 穿梭於大街小巷中,你會發現很多人氣餐廳、咖啡店、茶餐廳等,提供各式中西美食,包括披薩、意粉、泰式咖哩、炸魚薯條、土耳其烤肉串等。
萬宜水庫交通平日: 西貢搭車去萬宜水庫東壩 運輸署宣佈新增9A專線小巴
不過,大家有一點一定要注意,由於步道全程無遮無擋及無補給,因此一定要做足防曬措施,以及準備充足糧水。 萬宜水庫交通平日 前年新增的木橋步道全長 1.4 公里,平坦易行,沿途亦設有解說牌及基本郊遊設施,適合各類型行山人士。 此環湖路線甚少遮蔭,在夏日行走必定辛苦,只得待天氣稍涼再出發。 雖然是次環湖遊走得比較輕鬆,但缺乏陽光的萬宜水庫及浪茄灣總是有欠神韻,有興趣的朋友可按能力選擇出行的季節。 環萬宜水庫路線可概分為前、中、後三段:前段路程較短,景色較遜;中段較為艱辛,卻是精華路段;後段距離甚長,是耐力的考驗。
萬宜水庫交通平日: 建造背景
西貢萬宜路是全港最東的已命名道路,此站位處該路東端,成為全港最東端的專綫小巴總站。 乘坐由西貢市中心開出的 94 號巴士,或鑽石山港鐵站的 96R 巴士(僅在週末及公共假期行駛),經過北潭涌後下車,沿大網仔路前行至岔路口,再靠右沿西貢萬宜路繼續步行約 9 公里便可到達。 不少人都會到萬宜水庫東壩的防波堤打卡,其形狀是一大特色。 不過,其實它主要是用來抵禦海岸的地基被潮水沖蝕的堤壩建築形式。 弱波石像工字石墩又像錨,當多個放埋一起就像巨大積木。
萬宜水庫交通平日: 景點4.防波堤
從北潭涌至東壩步行最少要 2.5 小時;乘的士前往亦難以電召車返回市中心。 9A 萬宜水庫交通平日 專線小巴則於星期日及公眾假期下午時段,來往西貢北潭涌與萬宜水庫東壩,方便市民前往。 市民可於西貢市中心或北潭涌乘坐的士前往,即可到達位於萬宜水庫東壩的地質步道。
萬宜水庫交通平日: 小巴公司宣布東壩小巴尾班車提早開出
另外,其獨特之處是世界其他的六角形岩柱主要是由深灰色的玄武岩形成,而香港則是較淺色的酸性火山岩。 整條步道,沿路一共設有 12 塊資訊牌,當中包括水庫公程、岩石資料、地質解說、海蝕洞形成等,而那些資訊牌圖文並茂,市民即使自遊行亦可容易理解,不需導賞員都能夠長知識。 在香港1980年代,港英政府面對着越南船民問題,於是在萬宜水庫西壩興建萬宜羈留中心,但在興建時有西貢居民曾靜坐抗議。 與大欖涌水塘一樣因為山勢關係而產生出島嶼-水徑頂。 萬宜水庫(英語:High Island Reservoir)位於香港西貢區,是香港儲水量最大的水庫,容量達2.81億立方米。 [1]萬宜水庫面積約6.67平方公里,集水區的面積僅及船灣淡水湖的四分之三,但因為萬宜水庫的水壩築得較高,因此容量比船灣淡水湖多約22%。
由北潭涌開出的東壩小巴尾班車則由下午6時40分縮短至下午6時10分,同樣逢星期日及公眾假期運作,服務時間為上午9時30分下午6時10分,班次維持每20分鐘一班。 西貢1,2號專線小巴有限公司宣布,由2022年1月23日起,調整往返西貢北潭涌及萬宜水庫的東壩小巴專線小巴9A班次,縮短服務時間,為期91天,調整後的服務時間會維持至2022年4月24日。 水庫工程涉及將官門東西端加建兩道堤壩,然後再將海水抽出,注入淡水,使其形成一個淡水湖。 費用最初預算為7.5億港元,較船灣淡水湖高出1.5億,儲水量預算可達500至750億加侖。 由淺色火山岩組成的六角形岩柱,是地質公園西貢火山岩園區裡的瑰寶。 岩柱於1.4億年前在超級火山爆發後形成,覆蓋面積估計超過100平方公里,從陸地延伸至海底。
萬宜水庫位於西貢東郊野公園,是香港儲水量最大的水塘。 水庫建於1979年[1] ,當時政府築起兩道堤壩,將西貢半島與糧船灣洲相連接。 該兩道堤壩現稱東壩及西壩,而糧船灣洲則改稱糧船灣。 萬宜水庫東壩旁有一塊藍色的巨型錨形石,標誌著萬宜地質步道的起點。 沿途你可欣賞總面積達6.67平方公里的美麗水庫、青翠的山巒、雄偉的堤壩、由工字型弱波石築成的防波堤,以及豎立於海水中、擁有獨特地貌的破邊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