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行玻璃飲料容器生產者責任計劃(玻璃飲料容器計劃)能讓相關人士承擔他們的環保責任,確保廢玻璃容器得到妥善收集及處理,善用資源,轉廢為材,並紓緩堆填區的壓力,這亦有助建立本地的循環經濟。 收集點包括參與計劃的屋苑及工商業大廈 和 14個公眾回收點 。 仍可操作的電腦,經翻新後,會經慈善團體,轉贈給有需要人士。 餘下的舊電腦,則會交由指定的回收商拆件,由用的零件和物料,會用以回收循環再造。
估計項目總共向7800個受助家庭送出超過25000件經修復的電器。 環保署於 2003 年 1 月分別委託了香港明愛及聖雅各福群會在全港推行電腦及電器用品的回收試驗計劃。 鑑於該計劃得到初步成功,環保署於2005年第4季在前身為九龍灣廢物轉運站的九龍灣綜合回收中心設立一個電器和電子設備區域回收中心,配合當時推行的整體廢物源頭分類回收計劃。 因此,循環再造的工序在2005年開始遷往九龍灣綜合回收中心進行。 《廢物處置條例》是管制廢物處置的法例,監管範圍包括廢物的收集、處置及廢物進出口。 《海上傾倒物料條例》則是管制在指定海泥傾卸區棄置疏浚海泥及挖掘物料的法例。
棄置電器: 回收過程
有關如何分辨「電器廢物」和「二手四電一腦」,請按此參閱。 若選擇運送新件和移走舊件的日子是在購物當日之後的第三個工作天或以後,銷售商應可安排在同日送新件和移走舊件,而毋須就除舊服務額外付費。 棄置電器2025 棄置電器2025 但銷售商可能會提供其他收費服務,例如拆除冷氣機,在購物當日送貨及同時搬走舊電器,顧客可按自己需要選擇合適的服務安排。 環保署於2007年推出工商業廢物源頭分類計劃,鼓勵物業管理公司方面發揮帶頭作用,在不同類型的工商業處所內建立及推行合適的廢物回收機制,讓業戶/租戶可於工作場所內輕鬆地參與廢物分類回收。
- 有環團批評,餐飲業界指引未有提及街邊食肆違規垃圾的權責問題,憂慮非法棄置難以監管,建議政府參考台灣「垃圾不落地」做法,由垃圾車司機與⻝肆負責人親自交收垃圾,避免違規垃圾非法棄置。
- 其實自從政府推出四電一腦回收計劃後,換新家電已經變得相對方便。
- 及後在2017年7月,附屬法例《產品環保責任(受管制電器)規例》(第603B章)亦獲立法會通過,為計劃下若干運作細節訂定條文。
- 截至「綠色家電環保園」項目於2016年10月完結時,該項目所收集到的各類廢電器電子產品約共1600公噸,全部都得以透過復修、轉贈、重用,或透過拆解,循環再造。
- 政府於2021年邀請了可持續發展委員會(委員會)就管制即棄塑膠進行公眾參與。
廢物是富裕社會常見的問題,人們的經濟條件提高,消費購物成為生活的一部份,有了新玩意,舊東西當然棄諸門外,香港就是很典型的例子。 回收車會在週末輪流到訪全港18區,回收廢舊電器和「四電一腦」。 每一個地區大約每四個月會有回收車到訪一個星期六、日,回收車會在不同地點停泊, 回收車時間表和地點會不斷更新。
棄置電器: 相關內容
本文將介紹政府的建築廢物管理策略,以及減少產生建築廢物的方法。 為推動本地回收業的發展,政府已在屯門第38區發展佔地20公頃的環保園,以可負擔的租金提供長期土地供循環再造工業使用,籍此鼓勵業界投放資金,發展先進的循環再造技術及增值工序。 環境及自然保育基金已同意撥款1千萬元,以支持政策大綱下的公眾教育計劃。 雪櫃中的氯氟烴(CFC)或氫氯氟烴(HFC)製冷劑(俗稱雪種)會被抽取作妥善處置。 及後,在惰性保護氣體的安全環境內,雪櫃會被拆解,而其中的易燃絕緣物會被抽走,金屬和塑膠部件則會分類。 就出口電器廢物而言,除非進口國和每個過境國的主管當局同意讓該等電器廢物進口或過境,以及申請已符合其他條件,否則本署不會發出許可證。
此外,鄉村及鄉郊處所的「良好作業指引」,鼓勵村民成立垃圾收費關注小組,負責宣傳、巡視、勸喻及舉報等工作。 蕭穎妍說,這些本來應該是綠展隊或減廢辦的工作,垃圾收費關注小組屬義務性質,沒有執法權力,亦欠缺專業知識判斷村民有否違例棄置,成效存疑。 環保署回覆查詢表示,由垃圾車司機與食肆負責人親自交收垃圾,並不能解決問題,違規者仍會選擇在夜闌人靜或偏僻的地點棄置違規垃圾,又稱食環署會繼續以多管齊下打擊非法棄置垃圾的行為。 答6: 新牌照及續牌的申請費用分別為29,820港元及14,840港元,應連同正式申請繳交,此申請費用不可退還,申請人應按照環保署發出的繳費通知書訂明的指示繳費。 如 棄置電器2025 貴公司有意支持此計劃,請遞交已填妥的回條(只有英文版)。 全港有250萬個家庭,平均每日丟置3000件大型電器,歐綠保接收不同電器後,約有2至3成是可以維修,經過測試運作正常才送出去,最受歡的電器是電視和雪櫃。
棄置電器: 3 回收流動點
貯存總體積不超過50立方米電器廢物或設於多層建築物的場所的豁免,只適用於純粹用作貯存而沒有涉及處理、再加工或循環再造的運作。 本回收計劃現時由電腦和電器 / 電子產品的生產商、進口商和零售商支持及資助,香港電器及電子設備回收協會為計劃管理監督,而環保署則擔任計劃的顧問,為計劃提供支援及向市民宣傳推廣。 在公眾廣泛支持下,《產品環保責任條例》(第603章)(《條例》)經立法會審議後於2008年7月通過。 《條例》是一條框架法例,為在香港實施生產者責任計劃提供法律基礎,並透過《條例》及其附屬法例,訂明對個別物品的規管要求及運作細節。 消費者購買受管制電器後,應在收到新電器時或之前,從銷售商取得適當的循環再造標籤。 循環再造標籤旨在協助消費者識別在廢電器電子產品生產者責任計劃下分發的受管制電器。
- 餘下的舊電腦,則會交由指定的回收商拆件,由用的零件和物料,會用以回收循環再造。
- 答8: 根據條例,「處置」電器廢物的定義包括貯存、處理、再加工及循環再造,所以在決定回收處理場是否獲得豁免時,所計算的面積將包括設施內用作貯存、處理、再加工或循環再造電器廢物的地方。
- 全港有250萬個家庭,平均每日丟置3000件大型電器,歐綠保接收不同電器後,約有2至3成是可以維修,經過測試運作正常才送出去,最受歡的電器是電視和雪櫃。
- 本文將介紹回收再造的重要性、政府如何鼓勵各界人士積極參與、廢物回收的方法,以及獲取更多相關資料的途徑。
- 我們正積極籌備推展塑膠飲料容器及紙包飲品盒生產者責任計劃,現正進行法律條文的草擬工作,以期最快在2024年年初將有關的條例草案提交立法會審議。
無論如何,申請人必須提供進口電器廢物的目的和處理進口電器廢物的操作細節,並按要求提供充分的理據。 本年度環保署委托香港明愛及聖雅各福群會舉辦這項全港性的回收試驗計劃。 收集物品種類主要包括電腦及以下10類電子及電器用品,包括:電視、雪櫃、洗衣機、影音器材、微波爐、電風扇、熱水壺、電飯煲、冷氣機、暖爐。 香港明愛及聖雅各福群會均已各自設立一間回收工場接收舊電腦及電器及進行檢查、維修及拆件等工作,香港明愛及聖雅各福群會亦開放部分辦事處/社區服務中心作為回收點。 市民可將舊電腦及電器親自交到回收工場或任可一個回收點(見下表)。
棄置電器: 廢物的種類
另外,電腦及通訊產品回收計劃恕不退還任何已捐贈的電腦及通訊產品。 其實自從政府推出四電一腦回收計劃後,換新家電已經變得相對方便。 但有時想處於舊電器,不一定同時買新的,那這些舊電腦、家電就可以透過捐贈、二手電器回收及社區回收中心等途徑處理。 立即看看Cosmo整理的4個回收電器方法及3大回收注意事項吧。 有關的附屬法例《產品環保責任(受規管物品)規例》(第603C章)已於2022年6月提交立法會審議,並於2022年11月獲立法會通過。 環保署亦呼籲涉及轉賣二手「四電一腦」業務的人士應適當檢查及維修該等電器,確保它們可正常運作並加上標識。
棄置電器: 廢物處置牌照
這類廢物需要獨立處理,而他們的妥善處理和處置方式則在構思中。 由於這類設施選址時往往遭當地社區反對,因此需要較長時間才能落實。 建築廢物包括來自建築、裝修、拆卸、土地挖掘及修路等建造工程所產生的廢物。 透過廢物分類處置,惰性廢物可用作填海物料,非惰性廢物會被運往堆填區。 你只需要在 Toby 上發布你對上門回收電器的要求,電器上門回收公司就會很快主動聯繫你提供報價。
棄置電器: 回收熱線(2676 / WhatsApp (6081
另一方面,由香港明愛推行的電腦用品回收試驗計劃大受巿民歡迎,回收和處理的廢電腦和電腦配件約有15萬件。 試驗計劃已在二零零七年十二月底圓滿結束,為接著推行的電腦回收計劃奠下基礎。 由二零一五年十月起, 電腦回收計劃正式改名為電腦及通訊產品回收計劃,回收的產品類別亦擴展至一般通訊產品。
棄置電器: 貯存、處理、再加工或循環再造電器廢物的設施
雖然政府在廢物減量的工作上擔當了主導的角色,但社會大眾的參與同樣重要。 於2021年2月公布的《香港資源循環藍圖2035》,以「全民減廢‧資源循環‧零廢堆填」為願景,提出應對至2035年廢物管理挑戰的策略、目標和措施。 為更加方便我們參與廢物源頭分類及乾淨回收,環保署於2020年第四季起,陸續在全港各區設立超過100個「回收流動點」,每週定時於指定地點以街站形式運作。 如果想回收電器,環境保護署提供了3個途徑——綠在區區回收站、廢舊電器回收車及上門回收營辦商,方便市民進行回收舊電器。 如消費者選擇由銷售商提供免費的法定除舊服務,可要求銷售商安排同日運送新件和移走舊件,而不須向銷售商額外付費。
棄置電器: 充電池的回收處理
環保署不但可以回收電腦電器產品,例如「四點一腦」和小型電器,更接受廢紙、金屬、塑膠、玻璃樽、慳電膽、光管、充電池等。 市民如想減少廢物,為環境出一分力,不妨選購一些包裝較簡單的產品,還有自備循環再用的購物袋,而棄置的廢紙、金屬及塑膠則應分類回收。 2013年5月,環境局發表《香港資源循環藍圖2013-2022》(藍圖),闡述未來10年廢物管理的整全策略、具體目標、政策措施以及行動時間表,以全面應對香港的廢物危機。 藍圖確立目標,即在2022年或以前減少40%的都市固體廢物人均棄置量。 為達致目標,藍圖提出三方面的政策及行動,包括採取全方位措施,透過減廢政策及法規,推動行為改變;發起具明確目標的全民減廢運動;及投放資源以完善與廢物相關的基建。
棄置電器: 回收電器有甚麼需要注意?
環保署稱,自今年5月開始與鄉村及鄉郊處所的持份者會面,包括鄉議局、鄉事委員會等,進一步推廣「良好作業指引」並收集意見,整合之後,將會與有相關的持份者進一步敲定推行垃圾收費的細節安排。 棄置電器 10億元回收基金已於2015年10月正式啟動,並接受申請。 棄置電器 棄置電器 回收基金透過協助回收業提高作業能力和效率,促進廢物回收再造,轉化為有用資源及產品,從而推動回收業的可持續發展。
棄置電器: 廢物及回收
首階段計劃於2009年7月7日至2015年3月31日實施,涵蓋三千多個主要為大型連鎖超級市場、便利店及健康護理和化妝品店的零售點,對減少源自這些受規管零售類別的塑膠購物袋棄置量成效顯著。 棄置電器2025 2011年的公眾諮詢顯示社會普遍支持擴大計劃的涵蓋範圍。 經立法會討論及通過相關法例修訂後,計劃於2015年4月1日起在整個零售業界全面推行。 政府於2021年邀請了可持續發展委員會(委員會)就管制即棄塑膠進行公眾參與。 委員會其後於2022年4月提出了24項建議,當中包括12項有關優化計劃的建議。
棄置電器: 充電池種類
都市固體廢物包括來自住宅及工商業活動所產生的固體廢物,但建築、化學、醫療及特殊廢物則不包括在內。 但在捐贈前需要留意,部分機構可能會因為疫情關係而暫停回收,又或是對於回收物品有不同要求,想要捐錢電器前(特別是大型電器),可以先向心儀機構查詢。 歐綠保協助不同的非牟利機構,有需要的市民由社工轉介,一次最多可獲贈4件電器,同類的電器2年內不可以重覆再申請。 除了回收站,環保署還在全港18區設立22個「回收便利點」,所有「回收便利點」將於2020年年底前陸續投入服務。 同樣地,按下以下項目的超連結,可以去到相關環保站的Facebook平台專頁,了解該站的開放時間及最新資訊。 現時已有9個回收站投入服務,按下以下項目的超連結,可以去到相關環保站的Facebook平台專頁,了解該站的開放時間及最新資訊。
棄置電器: 回收商
2018年12月31日起,根據《廢物處置條例》第16條及第21條至第23條的規定,處置受管制電器廢物(即空調機、電冰箱、洗衣機、電視機、電腦、列印機、掃描器及顯示器)須受發牌管制。 除若干例外情況,任何人貯存、處理、再加工或循環再造電器廢物須先申領有廢物處置牌照。 除了其他要求,廢物處置的運作必須達到《空氣污染管制條例》、《水污染管制條例》及《噪音管制條例》所訂明的全部限度、規定、質素標準及質素目標。 棄置電器2025 而由廢物處置的運作產生的任何泄出物或排出物不會或不可能會危害公眾衞生、不會成為或不可能成為污染環境的根源,或對鄰近地區的滋擾根源。
受管制電器的銷售商須備有經環境保護署(環保署)批註的除舊服務方案,並按方案為消費者就其棄置的舊電器安排免費除舊服務。 棄置電器 消費者購買受管制電器時,銷售商須提供有訂明字句的收據,讓消費者更清楚在廢電器計劃下政府就每件受管制電器向登記供應商所徵收的循環再造徵費,以體現「顯式收費」。 環保署回覆查詢表示,成立鄉村及鄉郊處所的垃圾收費關注小組目的並不在於執法,而是加強村民對垃圾收費的認識,鼓勵村民積極實踐源頭減廢和乾淨回收,同時培養村民的環保及守法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