祠堂牌楼两侧有守门神兽獬豸,象征“是非分明”、“忠贞不二”和“坚毅不拔”的精神。 牌楼内侧右墙壁上书有“尊师重道”字样,左有一石碑上镌韩恩荣撰写之《百孝经》文,该碑为后人所立。 祖师祠为闽式建筑,乃纪念抵台开荒的成道前人所设,正门两侧绘有两幅图,右侧为“龙华大会”图,左侧为“弥勒净土”图。
- 年輕創業, 經營大德隆織染廠, 勤奮精明, 業務蒸騰.
- 師尊雖位證至極 ,然眷顧蒼生,誓愿無盡,靈昭感應,大同可期,眾生無不蒙恩。
- 六十四年二月廿三日一代明師溘然殞落,享年八十有一,維皇賜封 中華聖母。
- 德國之聲(DW)10日報導,德國自民黨有關放棄中國、與台灣簽署貿易協定,以及歐盟應支持台灣加入國際組織的主張,勢必會引起中國強烈反彈。
- 對待後學們總是親切和藹視如己出, 循循善誘, 從未疾言厲色, 以身教代替言教, 宛如慈母一般, 面對孩童們的純真是前人最開心, 前人更是心量寬大, 無己無私, 見到成道, 一生以修道為上。
[1]埔里鯉魚潭在地理上相傳共有七大寶穴,含括龍穴、蝦穴、蜈蚣穴、鷹穴、蝙蝠穴、龜穴和鯉魚穴,天元佛院所在地為龍穴[2],於穴位地點鑿有龍門池,寓意「魚躍龍門」。 根據中華民國一貫道總會編纂《一貫道概要》記載,1941年天津道場霍永盛前人前往香港開荒設立「穎筏壇」。 1948年寧波明光道場至筲箕灣立「仁光壇」,1949年何宗好、吳靜宇也在銅鑼灣立「昭德壇」。 1950年又有馬毓霖、馬富春至港,在德輔道設「正光壇」。
天元佛院評論: 師母派在臺十八組線
院区由正殿、光明楼、感恩楼、藏经阁附设光明图书馆、至善堂、祖师纪念祠及三宝塔等建物构筑组成。 正殿一楼为“三圣殿”,奉祀儒释道三教始祖释迦文佛、太上老君及至圣先师;二楼为“无极宫”,祀奉月慧菩萨、弥勒祖师与济公活佛;左侧辟有感恩楼,原为韩老前人起居室,1997年改建为“白水老人纪念馆”,用于纪念韩恩荣老前人暨陈列相关文物。 光明楼位于园区外侧,为“白阳祖师纪念堂”所在,大厅陈列“白阳三圣”铜像及韩老前人胸像,配备福利社、会议室、套房及通铺等设施供朝圣道亲使用。 祖师纪念祠于园区后侧,主祀“白阳三圣”坐像,两侧功德祠配祀诸位成道前贤。 祖师祠左侧建有三宝塔,分别为日光宝塔、月光宝塔及星光宝塔,作为张天然、孙慧明及韩恩荣的纪念塔暨衣冠冢,兴建于1991年与1996年,塔高七层,上塑有金钟,钟钮亦分别嵌有日月星的造型。
建物外觀為仿北京天壇樣式,藻井設計隱含「求道」的寓意。 側邊「光明樓」大門處為住房區入口,內含販賣部與交流空間。 該教原本僅在大陸山東省流傳,民國年間,張天然將之傳佈開至全中國大陸。
天元佛院評論: 正殿
老前人一直教誨後學們要知恩、感恩、報恩,四十多年來,台灣社會安定,經濟富庶,修道者日眾,老前人常以五恩「天、地、君、親、師」鼓勵大眾,尤其對孝敬父母、忠於國家、熱愛社會、博施濟眾等事業,不遺餘力。 一貫道教義與羅教信仰相似,而因時、因地制宜修改部分內容[27]。 師兄派,是指不承認孫素貞領導地位,而追隨張天然嫡長子張英譽的組線。 天元佛院評論 天元佛院評論2025 他們認為張天然所著之《暫定佛規》中稱「余」領天命,由此推論只有一人領天命。 故此派使用之表文仍依照禮節中寫的「欽加保恩張光璧」,而師母派表文則寫「欽加頂航孫慧明」。
迄民國十四年二月初二日歸天,享年七十有六,鶴髮童顏,隔年三月三日,祖師借山西楊春齡竅,顯化一百天,口吐金公妙典,又說彌勒真經傳世。 步道入口位於柳堤盡頭中心樓後方,可自中心樓階梯拾級而上,沿虎頭山東稜山徑逐步向上登高。 全程大部份路段為石板舖面,除約一百米長之奮起坡段坡度較陡外,全程坡度平緩好走,爬高約150公尺即可到達虎頭山飛行傘起飛場,在此遠眺埔里盆地可見山城埔里綠野平疇,屋舍儼然,阡陌鮮明。
天元佛院評論: 一貫道發一組道務中心 / 維基百科,自由的 百科全書
此處亦是全省有名的飛行傘起飛場,與屏東賽嘉、花蓮和平齊名。 為了保持穴脈完整,道場主殿特地不建在主穴上,讓穴脈效應得以保留。 天元佛院評論 天元佛院評論2025 德國之聲(DW)10日報導,德國自民黨有關放棄中國、與台灣簽署貿易協定,以及歐盟應支持台灣加入國際組織的主張,勢必會引起中國強烈反彈。 今年1月德國自民黨多名國會議員組團訪問台灣,當時自民黨副主席佛格(Johannes Vogel)在立院表示,他們要向中國傳達一個清楚的訊息,亦即軍事威脅和武力是德國無法接受的,此行就是要展現德國對台灣的大力支持。 報告內容強調,經評估,國防學士班招生成效及投資效益無法滿足需求,113年起將停辦本班隊招生作業,各大學在校學生均可經由大學儲備軍官訓練團招生管道加入國軍行列。 老前人一生文理密察,發強剛毅,齋莊中正,大智大仁,天心為心,師志為志,允文允武,大忠大孝,六十餘年如一日,可稱再世之孔子、一代之宗師,實為後學之典範、眾生之導航。
- 正殿一樓為「三聖殿」,奉祀儒釋道三教始祖釋迦文佛、太上老君及至聖先師;二樓為「無極宮」,祀奉月慧菩薩、彌勒祖師與濟公活佛;左側闢有感恩樓,原為韓老前人起居室,1997年改建為「白水老人紀念館」,用於紀念韓恩榮老前人暨陳列相關文物。
- 正月廿六日子時,在感恩樓中圓滿成道,含笑歸天,一代聖哲永逝矣!
- 亦禮敬濟公(轉世為祖師張天然)、南海古佛、關法律主、呂法律主、孔子、穆罕默德、耶稣等仙佛神聖。
- 師尊姓張,諱上奎下生,字上光下璧,道號天然,山東濟寧人,生於清光緒十五年七月十九日。
- 香港的道務主要自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離開大陸的孫慧明等人領導發展,逐漸設立的道壇、佛堂使香港與台灣並列,成為一貫道兩大本營。
- 針對國防學士班推動成效,根據書面報告內容指出,民國108年迄今目標數203人、招獲67人,其中21人退訓、1人保留、僅45人在學、招獲率33%。
師尊雖位證至極 ,然眷顧蒼生,誓愿無盡,靈昭感應,大同可期,眾生無不蒙恩。 提案內文指出,國防部為突破募兵的困境及建立培育文武兼備人才的教育模式,清華大學與國防部多次協調終獲同意成立「國防學士班」計畫,但因招生人數不如計畫預期,國防部已發函各大學,審視國防學士班招生狀況,並有學校已規劃113年度停止辦理國防學士班招生。 老前人一生自奉甚儉,博愛助人,寬弘恕人,克己服人,培德渡人,傳道成人,畢生奉行師尊、師母遺志,傳承天命,大公無私,見道成道,戮力於普渡眾生之聖業,時時刻刻抱守為法忘軀、為道殉身之大無畏精神。 一貫道创立大專院校一貫道天皇學院[39]、一貫道崇德學院,一贯道天皇学院106学年度招生率达92.86%[39]。 位於台灣屏東縣之屏東縣私立崇華國民小學( 原高鳳數位內容學院)亦為該教所創。
天元佛院評論: 台船公司建造海鯤號可否視作軍營 國防部這樣說
天元佛院位於鯉魚潭畔的山坡上,是屬於一貫道龍門山的佛院道場,院區分別設有正殿、光明樓、感恩樓、藏經閣、三寶塔白陽祖師紀念堂以及祖師祠等,每一閣殿樓堂,都是依著山勢而建,錯落有緻。 天元佛院評論 師祠的天元佛院,最具代表性,祠內分別奉祀一貫道的白陽教主,恩公祖師,中華聖母及天然古佛等神位,祠廊牆上更彩繪龍華大會、彌樂淨土,萬仙助道,三曹普渡等圖案,甚有意義。 佛院最頂端平台上,建有寶塔三座,合稱為三寶塔,分別是星光寶塔、日光寶塔、月光寶塔,塔高數層,每一層塔塑有金鐘,鐘紐分別塑有星、日、月之造型、起風時塔上金鐘便會叮噹作響,甚是清脆悅耳。
天元佛院評論: 一貫道
諸佛四處助道顯化,應驗斑斑,師母聞命深知天意難違,乃敬謹持慎輔佐師尊。 三十六年中秋師尊示寂,天地同悲,草木同戚,諸弟子悲慟萬分,師母力挽狂瀾,安定道場,諸弟子為師母德化所召,拋家捨業傳遞心燈,重振聖業。 三十八年風雲變色,師母避難香江,四十三年由韓道長克服諸難,迎請聖駕移錫臺灣,師母宏愿感天,終於化危機為生機,使一貫道能頂天立地,合法傳道,再由台灣傳遍世界各國,紛紛受到各國政府肯定。 六十四年二月廿三日一代明師溘然殞落,享年八十有一,維皇賜封 中華聖母。 1993年10月籌建並落成於1996年7月的多功能建物,「白陽祖師紀念堂」大廳安有一貫道「白陽三聖」路中一、張天然與孫慧明三人銅像,銅像後側牆面書有《道之宗旨》。 兩側牆上書有八字,右為「承先啟後」;左為「繼往開來」,下分懸「天恩永在」和「師德長存」二匾。
天元佛院評論: 一貫道發一組道務中心 / 维基百科,自由的 百科全书
[1]埔里鲤鱼潭在地理上相传共有七大宝穴,含括龙穴、虾穴、蜈蚣穴、鹰穴、蝙蝠穴、龟穴和鲤鱼穴,天元佛院所在地为龙穴[2],于穴位地点凿有龙门池,寓意“鱼跃龙门”。 海外的道務為戰後由於孙素贞師母及許多支線的前人、點傳師、人才避居香港,其地位遂日愈重要,與台灣成為一貫道的兩個大本營,許多國家的道場都由此開出。 各道場主要開荒地區有韓國、日本、東南亞、南亞、澳洲、新西蘭、美國、加拿大、中南美洲、非洲、歐洲等。 香港的道務主要自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離開大陸的孫慧明等人領導發展,逐漸設立的道壇、佛堂使香港與台灣並列,成為一貫道兩大本營。 1997年香港回歸中國後,部分道場移往臺灣和海外發展。
天元佛院評論: 白水老人行誼
[13]文化大革命時期,一貫道在中國大陸基本消失[14]。 2009年5月4日,釋星雲建議中国國家宗教事務局副局長蔣堅永應在五大宗教之外考慮放寬多一點合法宗教信仰的選擇。 天元佛院評論2025 [16]一贯道等会道门逐步被中国大陆学界纳入新兴宗教研究范畴。
天元佛院評論: 白水聖帝-老前人
師兄派認為孫不是掌「道盤」而是掌「考盤」,真正18代祖師只有張天然一人。 一貫道[a]是新興中國民間宗教[4],融合儒、釋、道、基督、回五教教義,早期有借竅臨壇、開沙等類似於道教的扶乩等儀式。 天元佛院,位于南投县埔里镇鲤鱼潭畔东侧山腰,为一贯道在龙门山的佛院道场、发一组的总道务中心。 天元佛院的名称源自《弥勒救苦真经》中弥勒佛的佛号“南无天元太保阿弥陀佛”。
天元佛院評論: 日本餐館貼「中國人禁止入內」 老闆還嗆小粉紅:你們讓我噁心!
德國自民黨此最新歐洲議會競選綱領還主張,歐盟應對台灣加入國際組織的努力提供支持。 天元佛院評論 天元佛院評論2025 此競選綱領的最終版本要到明年1月底的德國自民黨黨代會上,才會正式發布。 「劉昌平先生紀念獎學金」今天舉行贈獎典禮,有20名表現傑出的大學一年級新生從190人中脫穎而出,獲獎率為10.5%,得主…
天元佛院評論: 成道
早年的入道儀式頗具神秘色彩,亦因此為兩岸執政當局猜忌。 天元佛院評論2025 1982年11月破土兴建“光明仁爱之家”安养院,并落成于1987年2月,时值正逢一贯道长达30年的禁令解除之际。 1984年韩老前人于埔里龙门山麓兴建天元佛院,1988年11月举办落成典礼。
天元佛院評論: 天然古佛 – 師尊
祖師祠為閩式建築,乃紀念抵臺開荒的成道前人所設,正門兩側繪有兩幅圖,右側為「龍華大會」圖,左側為「彌勒淨土」圖。 八十四年(一九九五)二月廿二日(農曆正月廿三日)老前人自知上天有召,乃要求前往「天元佛院」感恩樓養病,最後仍思及道務方興,繫念各地道場,再三叮嚀後學們立愿了愿,能辦則辦,應以身示道,速將大道宏展,廣度群生。 天元佛院評論2025 正月廿六日子時,在感恩樓中圓滿成道,含笑歸天,一代聖哲永逝矣! 追隨老前人來台開荒,捨身辦道、始終如一之前人輩,在此之前,一位一位先後回天,或成大仙、或成真君、或成菩薩、或成大帝,如今前人受老前人託付,承其重任,以無為之心慈勉各單位後學亦永續傳承師尊師母、老前人(白水老人)、前人之慧命心燈,以助完成普渡收圓大事。 一貫道的禮拜場所為佛堂,又稱佛壇、道場,是一貫道宗教儀式的舉行場所,通常奉祀該教主神無極老母。 男性(乾道)拜濟公活佛為師;女性(坤道)拜月慧菩薩為師,但通常會稱濟公活佛為師尊,月慧菩薩為師母,彌勒古佛為老祖師。
天元佛院評論: 大學社團
[3][4]佛院全域面积达十公顷半,共分三次购地,耗时十六年兴建才完善整个园区的所有建筑群。 天元佛院評論2025 年輕創業, 經營大德隆織染廠, 勤奮精明, 業務蒸騰. 蒙受濟公慈悲撥轉, 起死回生, 立志捨身辦道, 濟世救人.
天元佛院評論: 台灣芒果外銷韓國品質趨穩 單價高仍受青睞
對待後學們總是親切和藹視如己出, 循循善誘, 從未疾言厲色, 以身教代替言教, 宛如慈母一般, 面對孩童們的純真是前人最開心, 前人更是心量寬大, 無己無私, 見到成道, 一生以修道為上。 於民國八十一年十二月奉召回天, 蒙 老母敕封為 至德大帝。 天元佛院評論 師母姓孫,諱上素下真,又名上明下善,道號慧明,山東單縣人,生於清光緒廿一年八月廿八日。 幼承庭訓,嫻淑貞靜,民國七年得道,慈心廣博,悲願宏深,民國十九年道運推移,維皇明命師尊師母同領天命,使男女平等皆可修辦,乃道降庶民火宅之運數。
天元佛院評論: 祖師祠
白陽初祖 — 金公祖師姓路,諱上中下一,山東濟寧人,生於清道光廿八年四月廿四日,自號無線痴人。 光緒年間赴直隸從軍,後蒙仙佛指引訪清虛祖師求道,將多年積蓄紋銀一百兩獻出,就在十六代祖劉祖處修道,每日打柴作飯苦修苦煉功德無量。 天元佛院評論 劉祖年邁,曾請示上天何人接續道盤,經老母指示批訓後,祖師於清光緒三十一年三月十五日,奉天命掌白陽天盤,開始於山東濟寧闡揚天道,普渡眾生,辦理末後一著收圓大事。
天元佛院評論: 鯉魚潭
教務後來傳給路中一(經典敘述為彌勒佛轉世[9]),在其逝世後由妹妹路中節(即部分典籍所稱「老姑奶奶」)暫時掌理。 民國19年(1930年),以濟南為傳教根據地的張光璧(又名張天然,經典敘述為济公活佛分靈倒裝轉世[10],在臺灣地區占多數的「師母派」認為張與孫素貞共獲指示)飛鸞時獲最高神祇無極老母指示,領導一貫道。 天元佛院評論2025 兩人弘法足跡遍布中國,時值日軍侵略,大量民眾遂信奉一貫道。 民國年間,一貫道各地的道堂公益慈善事業做得很多,如施粥、施茶、舍藥、助葬、濟貧、救難等善舉[11]。 天元佛院評論2025 較有名的有「崇華堂慈善會」、「中華慈善道德會」,對慈善事業的推行績效卓著,尤其是對戰時傷患的醫療及難民救助貢獻極大,屢蒙當局的獎勵[11]。 日本二戰投降後,中國國民黨政府、中國共產黨政府因為政治与邪教問題[12],先後取締一貫道。
天元佛院評論: 祖师祠
總計在師母孫素真抵港時有二十多處的佛壇,大多是由中國大陸各地的前人來港所設立。 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到2014年時,香港主要發展成善一組、常州組、金光組、經緯組、明光組、普光組、基礎組、文化組、法一組、辰洲組、天妙組、興毅組等十二個組線。 德國漢學家 Philip Clart(柯若樸)發現加拿大溫哥華的一貫道佛堂多為是由香港的善一組所傳過去,據其考查,1980年代香港的善一組大概有三十多間的佛堂。 天元佛院評論2025 祠内中堂奉祀“白阳三圣”金身,两侧功德祠分别供奉发一组干、坤二道的成道前贤。
天元佛院評論: 台灣之光!國際國中科學奧林匹亞競賽 6選手全奪金
「劉昌平先生紀念獎學金」昨舉行贈獎典禮,有廿名表現傑出的大學一年級新生,從一百九十人中脫穎而出,得主將各獲贈獎金兩萬元。 內文最後提到,教育部已核定招生,學校也已宣傳招生,為避免侵害信賴保護原則、培育文武兼備人才及多元募兵意旨,要求國防部針對同意續辦的學校,研議繼續辦理國防學士班計畫。 國防部於各大學推動「國防學士班」,因成效不彰,原規劃113年全數停招,立法院外交及國防委員會今天通過臨時提案,為避免侵害信賴原則,要求國防部研議繼續辦理已同意續辦國防學士班的學校。 此外,一些新興宗教自一貫道分離而來,如中华圣教、天真亥子道等相關衍生宗教[26]。 天元佛院評論2025 敬天地,禮神明,愛國忠事,敦品崇禮,孝父母,重師尊,信朋友,和鄉鄰,改惡向善,講明五倫八德,闡發五教聖人之奧旨,恪遵四維綱常之古禮,洗心滌慮,借假修真,恢復本性之自然,啟發良知良能之至善,己立立人,己達達人,挽世界為清平,化人心為良善,冀世界為大同。
天元佛院評論: 鯉魚潭景色
師尊姓張,諱上奎下生,字上光下璧,道號天然,山東濟寧人,生於清光緒十五年七月十九日。 誕生之際,天壇失火,紅光滿天,黃河澄澈,天地垂象,聖人降世之徵。 民國四年遇褚老師得道,聞道不捨,篤信修辦,民國九年褚老師歸天,蒙路祖器重, 隨侍左右,親炙德輝,道業精進。 天元佛院評論 天元佛院評論2025 民國十四年路祖殯天,十九年維皇降訓,敕令師尊師母同領天命,接續道統,普渡三曹,師尊師母承命戰兢自持,忍辱負重,道務日興,民國三十四年已遍佈全中國,次年由四川道親迎至成都闡道,民國三十六年八月十五日,一代明師溘然殯天,春秋五十有九,維皇賜封 天然古佛。
1993年10月筹建并落成于1996年7月的多功能建物,“白阳祖师纪念堂”大厅安有一贯道“白阳三圣”路中一、张天然与孙慧明三人铜像,铜像后侧墙面书有《道之宗旨》。 两侧墙上书有八字,右为“承先启后”;左为“继往开来”,下分悬“天恩永在”和“师德长存”二匾。 建物外观为仿北京天坛样式,藻井设计隐含“求道”的寓意。 侧边“光明楼”大门处为住房区入口,内含贩卖部与交流空间。 台灣地理中心碑為台灣地理中心所在,鯉魚潭被暱稱為埔里中心碑後花園,位於埔里鎮東郊,面積約20公頃,周圍山明水秀,有小西湖美稱,是相當具有特殊意義價值的地方,也是到埔里旅遊的遊客值得走訪之處。
天元佛院,位於南投縣埔里鎮鯉魚潭畔東側山腰,為一貫道在龍門山的佛院道場、發一組的總道務中心。 天元佛院評論 天元佛院的名稱源自《彌勒救苦真經》中彌勒佛的佛號「南無天元太保阿彌陀佛」。 天元佛院的名稱源自《弥勒救苦真经》中彌勒佛的佛號「南無天元太保阿彌陀佛」。
隱藏在鯉魚潭美麗的湖光山色下,有著七穴、樟公、柳堤傳奇等故事,俯瞰那綠湖與群山勾勒的「♥」的圖騰,「寫形」、「寫意」、「寫氣」,境界之妙,存乎一心,無所囿限,仰之彌高,即之也溫。 天元佛院評論 針對國防學士班推動成效,根據書面報告內容指出,民國108年迄今目標數203人、招獲67人,其中21人退訓、1人保留、僅45人在學、招獲率33%。 國防部6月7日函請各大學針對明年招生實施評估,其中清華、成功及中興大學3所表達持續招生意願,中央、中山、政治、台灣及台北等5所大學自行檢討終止招生。 天元佛院 老前人素有「安老育幼」之理想,於民國七十六年由白水老人—韓公雨霖所創立「光明仁愛之家」,收容數十位老人,讓老人有安養天年之場所。 此情此景,充份顯出老前人鞠躬盡瘁、奉獻道場之精神,受後學推崇景仰,無限哀榮。
天元佛院評論: 正殿
安頓家庭及工廠, 旋抛下一切, 一心追隨師尊師母幫辦聖業. 卅七年, 恭奉師母慈命,率員來台開荒, 擇於台中三民路立基,胼手胝足, 篳路藍縷, 臥薪嘗膽,謙沖駕舟, 忍辱含和, 至誠格天, 歷二十年, 遷衛道路發展, 卓絶圖強, 安然揚帆, 道務亨通,普遍全省. 數載後, 又開闢福山榮園祖師祠, 更籌建光明國學圖書館, 大道由此推廣四海. 六十九年, 老前人已代理天命, 應合時虛, 躬往埔里龍門山闢建仁愛之家及天元佛院, 天人共助, 巍峨無極宮順利落成, 世界修士聞風朝聖者絡繹不絶, 有口皆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