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和諧一型大廈是1992年11月落成的天水圍天祐苑,而油塘邨華塘樓則擁有最多單位,每層有24個單位,全座共提供960個單位(由第五款設計的翼尾「三睡房單位」分拆成一個「1-2人單位」及一個「2-3人單位」而成)。 值得一提,和諧式本以每人享有更多空間作設計理念(每人約10-11平方米),故此和諧式單位整體面積較其它款式的同類型單位更大,尤其是廚房面積。 鯉魚門邨單位面積 2017年前,2B型單位屬4-5人單位,而3B型單位則為5-7人單位。 第一代和諧式大廈的供水、排污及座廁通風喉設於單位露台內[3],沿用了以往由房委會興建的公營房屋大廈將有關喉管置於室內的作風。
- 鯉魚門邨接近鯉魚門海邊,加上在鯉魚門海峽一帶的樓宇只是以較矮的工業大廈和住宅(包括村屋)為主,所以鯉魚門邨大部份向南的單位皆可遠眺港島東岸的景色。
- 濃厚的漁村風情讓鯉魚門與香港市區的繁華喧囂形成鮮明對比,但其實這裡距港鐵油塘站僅幾步之遙。
- 和諧一型因為其高靈活性,是興建最多的款式 (共295座) ,遍佈除了大埔區、中西區及灣仔區外的十五區。
- 第二代和諧式大廈有:金坪邨、秀茂坪邨秀康樓及秀樂樓、翠屏南邨翠杭樓、翠杏樓及翠榮樓、明德邨、坪麗苑、煜明苑、顯明苑及東霖苑等。
- 蝴蝶邨(英語:Butterfly Estate)是香港一個公共屋邨,位於新界屯門蝴蝶灣,興建於發展屯門新市鎮時進行填海工程所得出的土地之上。
- 有關香港政府部門正在進行詳細設計,及就項目工程進行有關刊憲的法定程序。
蝴蝶邨與毗鄰的兆山苑同屬於屯門區議會下轄的蝴蝶選區,選區自1991年香港區議會選舉設立[6]。 而在立法會地區直選當中,本邨則屬於新界西(LC4)選區範圍之內[8]。 根據2015年3月中公布,該街市正式名為蝴蝶鮮活街市,2016年4月28日完成翻新,同年4月29日早上10時正式重開。 冬菇亭熟食檔亦在2016年3月24日正式翻新,於2017年1月完成重開。
鯉魚門邨單位面積: 鯉魚門邨
因應老年住戶普遍不願入住附翼大廈,使附翼大廈住戶越趨年輕化,所以新和諧附翼大廈五型標準樓高較先前的設計大大提高,達到36層。 大廈為T字形設計,每層有11個單位,建築師可以因應需要而選擇興建1-2人單位或2-3人單位。 另外,葵涌邨第五期(曉葵樓及逸葵樓)的新和諧附翼大廈五型是全港唯一有退台式設計的附翼大廈,而合葵樓的附翼則為全港唯一同時設有1-2人單位及2-3人單位的附翼大廈。 蝴蝶邨(英語:Butterfly Estate)是香港一個公共屋邨,位於新界屯門蝴蝶灣,興建於發展屯門新市鎮時進行填海工程所得出的土地之上。 蝴蝶邨是其中一個罕見地採用英語意譯法命名的香港公共屋邨,於1983年開始入伙,由香港房屋委員會管理,亦是香港唯一採用梯級型大廈的公共屋邨。
- 和諧式大廈的電梯大堂及通道等公用地方較寬敞,所佔的樓面面積較多,因此較後來落成的非標準設計大廈甚至不少私人住宅寬敞。
- 廚廁設計方面,取消了原設於廚房內的露台,以擴大廚房面積並重新規劃灶台及洗碗盤的位置;而三睡房單位的洗手間由原先的浴廁分隔的設計,改為提供一個設有浴缸的洗手間連同一個不連淋浴設備的洗手間,與1995年起落成的私人參建居屋看齊,並可自行分間一間套房。
- 所有和諧式家庭單位均採用統一的廚廁佈局(除第三代因減去露台而有所改動),但大窩口邨的三座和諧一型大廈採用了縮窄的露台窗戶,廚房佈局亦與同期的第一代大廈有分別,為全港唯一有此設計的和諧式大廈。
- 因此,房署斥資1500萬改善全港和諧式公屋鐵閘,在鐵閘的下半部加裝金屬條將空隙收窄,或在近大閘門鎖位置加裝金屬片遮蓋閘鎖,以防有人可從罅隙伸手扭開門鎖[37]。
- 1993年至1999年,因應整體重建計劃,原有23座舊式公屋陸續清拆重建。
新和諧附翼大廈一型從未曾出現過;第二型為採用2人單位的L字形大廈設計,每層設8個單位;第三型為採用1-2人單位的長型設計,可選擇每層設7個或9個單位;第四型為改用1-2人單位的第二型設計;建築師可按地盤限制及項目對不同大小單位的需求,從而選擇興建附翼的款式。 新和諧附翼大廈一至四型於1998年至2002年期間落成,而所有新和諧附翼一至四型大廈均採用了第三代設計並不設露台。 由於長者住屋租戶需要與其他的租戶共用設施(如:廚房及廁所),所以普遍不受長者歡迎;加上長者住屋比起獨立小型單位更不符合成本效益,因為長者住屋單位面積細,所以要提供額外的舍監服務及其他共享設施,如:休息室,共用廚房,共用廁所,共用浴室及洗衣房等等。
鯉魚門邨單位面積: 香港大廈搜尋
而碩門邨第一期(健碩樓及美碩樓)則恰好相反,因主樓未有提供足夠的家庭單位,故此附設使用特殊設計的新和諧式附翼大廈,主要提供1B型單位,並同時提供非標準設計的1/2P型單位。 後來更加入自然通風及自然採光等元素於大廈建築設計當中,再演變成今日的非標準設計大廈及構件式單位公屋/居屋設計藍本,但交樓標準與新和諧一型大致類同。 新和諧附翼大廈一至四型於1995年發表,為基於第一代和諧附翼大廈改良而成的新設計,主要改動是與相連的和諧式大廈共用屋宇設備[25]、加設警報系統,並接駁至主大廈之警衛室[26]以及面積由17平方米增至22平方米,從而將每座大廈的標準高度由15層增至為21層[26]。 鯉魚門邨單位面積 因應2人家庭反映1-2人單位面積過窄,故此新和諧附翼大廈除了改良原有的1-2人單位設計的廚廁使其更實用外,亦設計了一款全新的2人單位,面積約20平方米,專供2人小家庭入住。
鯉魚門邨係香港嘅一條公共屋邨,喺九龍油塘高超道33號,鯉魚門村隔離,一共有5座樓,分別喺2001、02、07同16年分期入伙。 鯉魚門邨現時共設5座,分別於2001年、2002年、2007年及2016年落成。 與此同時、此邨亦正在加建兩座住宅;該等樓宇已於2021年12月列入綠表置居計劃,並更名為「高宏苑」,預計將於2022年發售,2025年落成。 第二代和諧式大廈有:金坪邨、秀茂坪邨秀康樓及秀樂樓、翠屏南邨翠杭樓、翠杏樓及翠榮樓、明德邨、坪麗苑、煜明苑、顯明苑及東霖苑等。
鯉魚門邨單位面積: 鯉魚門邨鯉隆樓附近配套設施
儘管仍有人對阿公岩一帶稱為鯉魚門,但香港島的鯉魚門知名度遠遠不及位於九龍東、以海鮮聞名的鯉魚門。 鯉魚門邨以北有一個同樣由香港房屋委員會發展且同樣以「鯉魚門」命名的領展商場——鯉魚門廣場(兩者皆有天橋連接),但該商場其實是油美苑的基座,這種公共屋邨與同名房委會商場分離的情況在香港絕無僅有,唯當中原因無從稽考[註 1]。 觀塘(鯉魚門道)邨(英語:Lei Yue Mun Road Estate,下稱:鯉魚門道邨)是香港九龍觀塘區第一條政府廉租屋邨,現已拆卸。 除以上計劃外,原本用作居屋的健明邨,因興建期間政府明令宣佈「停建居屋」而改作公屋出租用途,當中方案為:將邨內四座樓宇 – 鯉魚門邨單位面積 明宇樓、明宙樓、明星樓及明域樓於10樓起近電梯大堂的3B單位,臨時改則分拆為一個1/2P單位及一個1B單位,至於10樓以下則保留為3B單位。 鄉村型大廈外型因地盤環境而不同,樓高與附近環境配合,只高4至10層不等。
鯉魚門邨單位面積: 興建時的第三期
「單位面積」指嘅係單位室內樓面面積(I.F.A),房委會公共屋邨以平方米(m²)嚟計算;房協公共屋邨就以平方呎(ft²)嚟計算,同時加埋換算成平方米後嘅數字;平民屋宇就冇提供資料。 九龍東的鯉魚門位於觀塘區魔鬼山及酒灣一帶,為九龍十三鄉、四山之一。 該處原有石礦場,但隨著採石業在香港日漸式微,石礦場現已廢棄。 該處有馬環村、三家村、嶺南新村等村落,組成鯉魚門村(與前觀塘(鯉魚門道)邨並無關係)。 鯉魚門邨一期所有大廈為2000年版第三代半和諧式,於每層大堂位置設一條平衡陣,單位廚廁改為類似新和諧式的設計、但單位面積不變。 鯉魚門邨(英語:Lei Yue Mun Estate)是香港的一個公共屋邨,項目編號為KL56NR[2],鯉旺樓則為KT10[2],位於九龍觀塘區油塘,名字是來自屋邨南面的著名境內海峽鯉魚門及鯉魚門村;此邨由香港房屋委員會發展及管理。
鯉魚門邨單位面積: 觀塘(鯉魚門道)邨
所以房委會建築小組委員會在2001年1月12日決定,將6個當時還在建築中的長者住屋項目,包括華荔邨一期、頌安邨五期、富昌邨三期、健明邨一期及石排灣邨重建第一期的長者住屋單位需在建築期間修改圖則設計,還原為普通單位出租[27]。 鯉魚門邨單位面積2025 最終現時以通用設計的方式,令長者可以居於獨立廚廁單位,減少居民間的爭執及減低運作成本。 第一代和諧附翼大廈於1992年發表,共有三個型號,全部只設相同的1-2人單位設計,於1994年至1997年期間落成,標準高度為15-16層,頂樓較遠離主樓的一翼設有退台設計。 鯉魚門邨單位面積2025 和諧附翼大廈第一型為L字形設計,每層設有10個單位;和諧附翼大廈第二型為「V」字形設計,每層設有9個單位;和諧附翼大廈第三型為長條形設計,每層同樣設有9個單位,斜放的樓梯成為此款大廈的特色。
鯉魚門邨單位面積: 九龍城區
邨內所有單位設計及面積完全相同,住戶以2-3人家庭為主,截至2021年12月31日住戶數目為5,300戶[2]。 公用設施方面,大樓內共設2道緊急走火樓梯和6部升降機,而升降機分為高、中、低層三組(每組兩部)。 1995年前落成的大廈於大廈每翼的頂部均設有「抽象化」的鳥翼形石屎裝飾,於1995年左右開始落成的大廈則因為降低建築成本以及開始採用1992年改良版本而取消該裝飾,至於大廈入口及樓梯上方的裝飾及通花磚牆則獲保留至1996年左右。 另外,第一代和諧一型於頂樓上方的天面較高,第二代及第三代則略為縮減了高度。 在1999年以後落成的和諧一型大廈,高層天台水缸的設計由升降機機房上方,調至機房四側。
鯉魚門邨單位面積: 大廈設計
此款設計僅可見於富昌邨富悅樓、石籬邨九期、長宏邨一期、鯉魚門邨一期、牛頭角上邨一期、葵盛東邨盛和樓及愛東邨愛寶樓。 油塘邨(英語:Yau Tong Estate)是香港一個公共屋邨,項目編號為KL34RR[1],位於觀塘區油塘西部,港鐵油塘站之上,由房屋署總建築師(設計及標準策劃)設計,由香港房屋委員會發展,並由創毅物業服務顧問有限公司負責屋邨管理。 1940年代末至1950年代初,部份因國共內戰南逃的國軍和難民在該處建嶺南新村。 直到1997年香港主權移交前,嶺南新村被政府清拆,改建成現時的鯉魚門邨。
鯉魚門邨單位面積: 鯉魚門邨鯉隆樓 Lei Lung House, Lei Yue Mun Estate
單方向設計大廈沒有固定的設計,會根據地盤的大小而決定,單位大多數仍是標準和諧式設計;但可因應樓宇設計而作出少量修改,例如梨木樹邨葵樹樓的特別設計小型單位[29]。 雖然新和諧一型設計隨着秀茂坪南邨在2009年落成而終止使用,但部份非構件式單位設計的非標準設計大廈仍有採用新和諧式設計的1B及2B單位構件,如2011年落成的善明邨及欣安邨,而2012年落成的石硤尾邨第2及5期則成為全港最後一批附有和諧式構件的大廈。 1999年1月21日,房委會建築小組委員會通過由房屋署總建築師(設計與標準策劃)Mr. Chris GABRIEL 所帶領團隊設計的新和諧一及三型大廈設計,並規定在2月起動工項目採用[18](首個動工的項目為清河邨,而首批落成的此型大廈為長宏邨二期,即宏勇樓、宏心樓、宏意樓及宏善樓)。 和諧二型的設計是希望取代1980年代的Y型大廈設計,但因外型龐大且擁有Y型設計低靈活性的先天缺陷,令屋邨規劃缺乏靈活,未能把地盤潛力極大化地發揮出來。
鯉魚門邨單位面積: 香港房屋委員會及房屋署
每層的單位數目為16個(第三、四、七及九款)、18個(第一、二、八及十款)或20個(第五及六款),視乎所需單位組合而定,每翼有四至五個單位[13]。 而每翼又可按情況將最末端的兩個單位建造為3房2廳、2房2廳或附有尖角形窗台的1房單位等不同組合[14]。 鯉魚門邨單位面積2025 鯉魚門邨單位面積 和諧一型因為其高靈活性,是興建最多的款式 (共295座) ,遍佈除了大埔區、中西區及灣仔區外的十五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