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理工大學專業進修學院獲物業管理業監管局委任為「物業管理業監管局指明課程(第2級)」的承辦院校。 基本上,有業主、有物業的地方就需要有人管理,無論經濟點差,甚至銀行執笠、天災人禍,物管同事都會有工開;有管理費,同事就有糧出。 想搵份穩定工作,唔使畀客鬧、準時收工,準時出糧,以上要求物管行業都做得到。 香港理工大學專業進修學院獲物業管理業監管局委任為「物業管理業監管局指明課程(第1級)」的承辦院校。 物業管理人工2025 科技市場發展強勁,尤其是金融科技領域,加密貨幣和NFT市場發展蓬勃,使對於擁有科技行業監管經驗的法律專業人員的需求激增。 另外,物管同事平日也要負責跟進物業設施的維修保養,例如是居民每天使用的升降機和水缸,仲有非常重要、事關人命的消防系統。
- 隨著公司爭相招募市場上最優秀的人才,轉工的人才有望獲得超過10%的加薪。
- 「F 」金融科技 — 金融科技除了可支援電子支付,亦可透過雲端計算結合物聯網感應器,釐定及支付與物業有關的維修工程、租貸、保險等費用。
- 學生有責任確保在學期間持有有效的身份證明文件及簽證/進入許可標籤。
- 然而,從你獲得任何衍生作品或匯集作品的第三方如仍能完全遵從該等許可條款,則其第三方許可不會終止。
物業管理公司可選擇聘用相同數目的持牌物業管理人(第1級)代替持牌物業管理人(第2級),以符合持牌物業管理人(第2級)的最低人手比例。 例如:例子D中的物業管理公司可選擇聘用共三名持牌物業管理人(第1級),以代替一名持牌物業管理人(第1級)及兩名持牌物業管理人(第2級)。 如符合準則一的物業管理人(第1級)是全職聘用,則該持牌人可被包括在符合最低人手比例的全職持牌物業管理人中。 物業管理人工 近日有網民於網上討論區發文,指自己現時物業管理的工作其實不錯,只是沒有前景而且人工不高,而他最近找了一份新工作,其前景和人工也較現職好,但工作量則較大,平日工作會較忙,因此樓主向網民詢問他應該轉工才好。
物業管理人工: 樂與不同人接觸 計劃進修向管理層進發
由於人才供應與需求失衡,資訊科技市場無疑傾向求職者主導。 資訊科技人才清楚自己的價值,因此將要求更好的福利和更高的薪金。 專門從事高需求職位的求職者,轉工時將期望獲得高達25%或以上的加薪。 公盤物管同事的主要工作,是跟進所有租客的租約、協助租客入伙、追收租金、回收單位再次出租,以及處理租約上的加名 ( 如結婚加老婆名 ) 和減名 ( 如有住客過世需要在租約減少1人 ) 事宜。
- 從事商場的物業管理,尤其是大型商場,負責搞活動或裝飾佈置的,近年加薪幅度不俗,不過近期會受一定影響。
- 有關申領正式物業管理人(第2級)牌照詳情,請瀏覽物業管理業監管局網頁。
- 該作品(下文所界定者)根據許可協議的條款(「許可」)提供,並受版權法及/或其他適用的法律保護。
- 很多人於Property工作4-5年,底薪通常可達40-50K,但到第7-10年時,人工加幅會明顯減慢,約有60-70K。
- 如因該作品或本許可的資料欠準、錯誤或有所遺漏而引致任何損失、損害或支出,政府及其僱員或代理人概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
- 第一級(為狹義定意,提供基本服務項目):包括公寓大廈管理維護業、清潔環保、保全、消防設備及消防、公共安全安檢、機水電。
- 隨着物業數量持續增加,為了提升大廈管理的系統和效率,華懋集團於1974年成立第一間物業管理公司—合安管理有限公司,主要服務當時已落成的住宅及工廠大廈。
- 7.6 本許可須受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香港」)法律管限,有關各方不可撤銷地接受香港法院的專屬司法管轄權管轄。
臨時牌照的申請人更必須具備擔任管理或監督角色的工作經驗。 一般而言,擔任管理或監督角色的人士須有管理或監督下屬的責任。 法律服務,泛指就與第1至6類別的物業管理服務提供法律方面的資訊及意見(由律師或大律師在執業過程中所提供的服務,或其僱用的任何人為推展該過程而提供的服務除外)。 註2:可接受的資歷包括:於2005年1月1日或之前,已成為監管局認可專業團體的會員及如該專業團體有不同級別、類別或組別(包括以其他方式描述的級別、類別或組別)的會籍,亦是該專業團體指明的級別、類別、組別或專業領域的會員的申請人。 物業管理人工2025 他們經常要出席於晚間舉行的業主立案法團會議,有時要在週末參與年度業主立案法團的會議。
物業管理人工: 課程發展及教學團隊
例如僱員再培訓局(ERB)的「特別.愛增值」2計劃,特別為失業、就業不足或正放無薪假的人士提供免費課程,完成課程後學員每月最高更可獲5,800元津貼,而且有就業支援及工作轉介服務,為一眾打工仔提供更多進修選擇。 關於業主或業主組織就提供物業管理服務聘用的個人的人力資源管理服務,例如管理業主或業主組織所聘用的人力資源,包括人手編排和調配、員工聘用和解僱、勞工保險的安排等工作。 此外,近年很多物管公司都會將科技應用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上,實行自動化和電腦化的系統和設備,如使用樓宇管理系統、透過應用程式發放大廈資訊、「無現金化」繳付管理費及預訂會所設施等,以及自動化的停車場入閘系統等。 他認為,年輕人應用新科技方面,較資深從業員在行,這是他們的入行優勢之一。 人民銀行就內地與香港利率「互換通」管理辦法徵求意見,明確「北向互換通」初期可交易標的為利率互換產品,以人民幣報價、交易及結算;並會實行額度管理,根據市場情況適時調整。 徵求意見稿及起草說明指出,境內外電子交易平台及清算機構共同向境內外投資者提供交易清算服務等。
為了讓債權人有效追討欠款,政府於1976年設立小額錢債審裁處,作為處理欠款的正式的法律渠道。 其時華懋集團管理的住宅、工廠及商舖單位數以千計,欠交各類費用的住戶和租戶不計其數,是最早入稟小額錢債審裁處申索欠款的企業之一。 物業管理人工2025 如果想投身會所助理行業,可以修讀免費課程提升競爭力。
物業管理人工: 物業管理工作經驗
不少會所助理經過進修後會向物業管理方面發展,政府在八月起更實施了物業管理業發牌制度,提升了行業的專業認受性。 物管的工作性質與會所助理相似,大部分時間都要面對人群,例如住客、業主立案法團等,以及處理投訴,因此需要高EQ及應變能力。 同為第一太平戴維斯物業管理有限公司助理董事的他說,一般來說,物業管理的主要職能/範疇包括大廈修葺保養、物業環境管理、人力資源管理、財務及資產管理、設施管理,以及為業主、租客和社區提供物業管理服務及應用法律。 時代在變,物業管理行業亦循多元化方向發展,近年愈來愈多自成一角的小區,例如黃埔花園、太古城,管理公司一併負責當中的交通及街道設施。 數碼港、科學園等區域,管理公司引入更多高科技,例如用機械人做清潔、以手機進行溝通、用二維碼(QR Code)記錄維修資訊、加設人臉識別技術的門禁系統,物業管理人員對這些新事物也要有相當認識。 由於行業不斷需要更多新血,從業員年年有人工加,2019年初加薪平均約4%至6%,預料2020年介乎2%至5%,花紅約一至四個月薪金,最少有相當於一個月人工的花紅。
物業管理人工: 行業特定能力
生命科學與醫療保健行業的從業員有望獲得最高水平的獎金和加薪。 由於人才仍然供不應求,醫療保健企業願意加薪超過20%來吸納合適的人才加入。 這一行以往很少工種提供在家工作選擇,但較傳統的工種也在不斷轉型,以適應遙距辦公趨勢。
物業管理人工: 物業管理業監管局推出「持續專業發展學券」計劃 鼓勵物管從業員持續進修
陳志球指出,喜歡面對人、與人溝通、EQ較高的,尤其是「打不還手、罵不還口」的年輕人最適合入行。 若果較為怕人怕事,便不適合做前線,但物業管理公司仍有不同的後勤職位需要人才,例如人工資源,擁有物業管理知識的人更能勝任。 由於人才供不應求,為了留住員工,很多物業管理公司提供更佳的環境,例如設施媲美科網企業的辦公室,成立義工隊及龍舟隊等,令員工對公司更加有歸屬感。
物業管理人工: 相關職業
例如你租了某層Victoria Dock給某公司,佣金可能已經是底薪的10倍,所以有人選擇於地產發展商工作幾年後,再轉攻國際Agency。 根據《物管條例》,監管局要求其成員披露其屬於監管局決定的類別或種類的利害關係。 《物管條例》亦規定監管局成員就須作出的披露,備存一份登記冊,有關登記冊須上載於互聯網以供查閱。 雖然持牌物管公司可不處理不具名的投訴,但仍須按守則第C段的規定記錄不具名的投訴於投訴登記冊內。
物業管理人工: 進修+經驗 加入物管專業行列
華懋集團自1960年代起在香港各區大興土木,陸續完成多個住宅及工商大廈項目。 集團積極成立專屬的保安、清潔及設施保養等子公司,歷年來為買家及租戶提供優質及專業的物業管理服務。 物管同事要照顧的物業,包括住宅、商業大廈、工業大廈和停車場,只要這些地方有任何甩漏破損,物管同事都要負責處理。
物業管理人工: 做銀行贏頭輸尾?6大行業前景及加薪幅度 人工高不如升得快!
楊展鵬大學主修歷史,而趙佩君則唸金融學,從二人學歷背景可見,入行唸文理商科皆可。 至於升職則要論資格和表現,物管主任想做助理經理,先要取得香港房屋經理學會會員資歷(註冊房屋經理),這幾近成行規。 受2019年新型冠狀病毒的影響,華懋集團因應疫情引進新科技抗疫,加強消毒的效果,讓客戶更放心舒適享用物業空間。 集團旗下的如心廣場商場一期及二期於2020年10月成為全港首間引入生產力促進局研發的「kNOw Touch無觸按鈕」,電梯乘客可以隔空按鈕前往指定樓層,無須接觸面板。 如心廣場商場一期及二期亦同時引入自動消毒洗地機機械人,可以預設巡查的路線後,獨立執行日常清潔的工作之外,沿途更會以消毒噴霧消毒行經路線,進一步提升物業的衛生環境衛生素質。 2015年,華懋集團獲得《中華電力頒發「環保節能機構」嘉許計劃2015「物業管理—工商業」組別銅獎》,於2019年獲發《中電創新節能企業大獎2019 – 高峰用電管理傑出大獎 (企業/政府部門) 》。
物業管理人工: 相關教育與培訓
設計及發展項目 為舊有辦公空間注入生氣,或創造全新環境,協助員工茁壯成長。 投資地產 發掘世界各地的投資機遇及資金來源 以科技轉型 讓您的業務突破固有框架。 除了要識照顧業主、管理下屬,以及同承辦商協調,更要留意物管行業漸趨專業化,將來想把握多些機會,爭取表現搏升職,平日就要勤力進修,自我增值。
物業管理人工: 物業管理
第二級(為廣義定義,隨著生活品質提高及便利性衍生之生活服務項目,包含一級物業管理服務業務項目):提供生活服務包含物業代辦及諮詢行業、事物管理、物業生活服務及生活產品導入。 物業管理諮詢顧問公司:針對物業軟、硬體建置、使用及維護,提供業主、業主委員會或政府機關相關之管理規劃、諮詢及顧問服務之公司。 公共行政學系社會科學學士學位後,加入第一太平戴維斯物業管理有限公司,於港島甲級寫字樓擔任助理物業主任,半年多後調往九龍一新落成的甲級寫字樓當物業主任,並工作至今。 管理住宅的物業管理公司,員工薪酬多由業主立案法團決定,所以加幅會較溫和,但相對不受經濟情況影響,無論市道好壞,均需要人手管理。 至於負責辦公室、商場的管理人員,薪酬與市道直接掛鈎,市道向上的話,租金大豐收,員工便有機會分享。
物業管理人工: 航空業重新起飛 積極招聘人才 香港國際機場東涌招聘會2023
以下載有實務指引的《操守守則》(「守則」)乃物業管理業監管局(「監管局」)根據《物業管理服務條例》(《物管條例》)第5條就施行第4條(違紀行為)而發出的。 雖然持牌人不會僅因違反守則的條文而招致法律責任,但在紀律聆訊中,守則可獲接納為證據,及關於持牌人違反或沒有違反守則的有關條文的證明,可作為有助於確立或否定受爭議的事宜的依據。 B 持牌物管公司須就其提供物管服務的每一個物業委任一名持牌物業管理人負責監察投訴的處理(「負責人」),並將負責人的姓名、牌照號碼及電話號碼及/或電郵地址展示於有關物業的顯眼地方。
大多數從事金融和保險等表現較好的行業的資訊科技專業人員,預計將獲得兩至三個月的年終獎金,並獲得5%至8%的加薪,而轉工的人才有望獲得更高增幅。 為加強創新科技發展,香港將發展更多科技園,例如港深創新及科技園(HSITP),以提升科研能力。 物業管理人工 由於對科技發展的高度重視,未來對資訊科技人才的需求只會繼續上升,令市場在未來數年保持強勁發展勢頭。 越來越多國內金融科技企業在香港擴展業務,以測試跨境金融科技工具,並在內地以外地區發展業務。
物業管理人工: 物業管理招募
職業訓練局在2013年進行的人力資源調查發現,本港房地產服務業整體僱員超過十一萬人,當中超過六成從事物業管理及保養。 雖然人手需求與日俱增,但原來前線或後勤均出現人手不足,原因之一是這一行工作時間較長。 持有臨時物業管理人(第2級)牌照的學員,在臨時牌照有效期屆滿前完成本課程,便可毋須符合有關學歷及/或專業資格的持牌準則而申領正式物業管理人(第2級)牌照。
閣下查閱此成員的登記冊時,已知悉上文所述有關登記冊之目的,並承諾不得將登記冊內個人資料用於其他目的。 《物管條例》並無說明設立及維持利害關係登記冊之目的。 但監管局認為,其目的在於提升透明度及確保監管局的決定過程客觀、公正,並得到公眾信任。 「單位」是指公契所提述建築物內的任何處所,不論公契以單位或其他名稱描述,也不論該處所乃用作居所、店鋪、廠房、辦公室或任何其他用途,而該處所的業主,相對於同一座建築物其他各個部分的業主或佔用人而言,乃有權享有該處所的獨有管有權者。 計算最低人手比例時,沒有公契的物業將不包括在投資組合中。
物業管理人工: 香港去年外派僱員宜居排行急跌15位 新加坡蟬聯 日本三城市入十大
該第三方使用該作品,即視作同意第三方許可的條款及條件。 在第三方許可內,凡提述「你」及其他文法變體均指該第三方。 其實本港樓宇處處,新建築又不斷落成,確實可見物業管理需求趨勢應是有增無減,值得了解更多此行業,到轉職求職時或可納入考慮之列。 給予回扣:住宅物業管理公司通常由該社區的管理委員會做最終決定與簽約,部分不良業者,可能給予回扣賄絡部分管理委員。 其中一種方式為,每年給予一至二個月的合約金額做為回扣金,故這些委員即希望合約金額越高越好,但造成其他住戶極大損失。 行內人士爆料,指不少同行會善用跳槽作升職踏板,例如從A公司跳糟去B公司,人工即可加2,000-3,000元,之後再跳去C公司或回巢A公司,人工又會加幾千元,兼且可以升職。
物業管理人工: 物業之意義
物業管理事業(簡稱物管業):係指自然人或法人承受業主、業主委員或政府機關之雇用或委託,以統一窗口方式管理其物業及其委託之物業所提供服務之事業。 物業管理人工2025 基本根據2003年制訂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物业管理条例》施行運作,物業公司違反法規的懲處極重。 各省訂有省一級的物業管理條例,但基本與國務院母法相同,略有不同處也沒有相左情形,原則上以各省特殊民情處理的增訂條款為主。 租賃管理及仲介銷售:包括提供出售、出租及抵押時不動產之價格鑑定,區域市場分析,交易程序之顧問諮詢等相關服務項目,促成業主達成取得或處置建物之目的。 Alvin 曾在 8 號颱風下當值,「當時我負責的商廈多處出現漏水,爆玻璃等事件,我需要迅速調配人手,指示前線同事在安全設備下執行工作,同時保障業戶的財產和安全。」危機處理和應變能力可說是物管人員不可或缺的條件。
監管局將採用物業管理業行業培訓諮詢委員會制定的「職業資歷階梯」作為評審工具。 一般而言,課程必須涵蓋7個職能範疇中的4個或以上的範疇,而當中必須包括「應用法律」。 此外,課程涵蓋的能力單元必須是根據「職業資歷階梯」為「物業經理」(適用於物業管理人(第1級)牌照)或「物業主任」(適用於物業管理人(第2級)牌照)職位制定的能力單元。
住宅分公盤 ( 公屋 ) 和私盤 ( 私樓 ),兩者最大分別就係「業主」唔同。 公盤的業主是香港房屋委員會,而房委會內負責管理公屋既的就是房屋署;私盤的業主數量視乎屋苑規模,單幢物業較少伙數,但大型屋苑逾千伙、甚至逾萬伙都有。 大家千祈唔好以為物業管理 ( 下稱物管 ) 淨係得看更同保安,其實呢一行係有好多唔同崗位嘅人同心協力。 雖然jobsDB已盡力確保本報告內的資料準確無誤,但jobsDB不對該等資料的準確性作出任何明示或隱含的保證。
物業管理人工: 物業管理業發牌制度
證明文件可包括由僱主簽發的信函、有顯示其參與業主委員會會議或業主立案法團會議的會議記錄等,以及載有與申請人從事物業管理的工作有關的其他證明文件。 監管局將考慮所有證明文件以斷定申請人是否符合物業管理工作經驗的準則。 創新科技可廣泛應用於不同範疇的物管服務中,例如管理物業資料、住戶、租務、業主、供應商、會計財務、維修服務、服務預約、人力資源、文件報告等。 惟物管業界於應用創新科技時,由於涉及前期投資設置硬件或租用服務,故應確切了解營運上要實際面對的難題,再採取針對性的部署。 換而言之,科技應用應先從「痛點」作出考慮、以提供針對「痛點」的解決方案為目標。 香港地少人多,住宅、商場、商業大廈「密質質」,近年亦相繼有多個大型屋苑入伙,都帶旺物管市場。
工作表現良好,人才便有機會晉升至中層,在行業擁有五至十年經驗的中層人才,月薪普遍介乎50,000至10萬元。 上述院校正申請課程可獲發還持續進修基金款項的課程名單內,當局表示課程將於今年第4季內開展,課程地點包括港島、九龍及新界。 Swire及Jardines的起薪點均是30K左右,一般做Conglo都會選擇長留。 由於公司會不停調派你到各部門,你亦會處理很多Project-based tasks,因此一定要長留,累積的Skillset及經驗才有價值,日後才可追求更High level的工作。 利害關係登記冊或包含《個人資料(私隱)條例》所定義的個人資料。
「如果你沒洞悉背後原因,只解釋按程序更換零件需時,那根本搞錯了重點,無濟於事。」後來經理親自和客戶傾談,得悉客戶妻子懷胎十月快生孩子,所以擔心扶手電梯不能及時修好出入不便。 「他於是安撫對方,確保工程人員儘快修好電梯,然後指示其他通道同樣可讓BB車安全出入。雖然比起搭扶手電梯,或要多走一段路,但對方知你關心他處境,便自然釋懷了。」他稱近年客戶要求愈來愈高,行內日益重視EQ和解難訓練,助從業員提升能力。 物業管理人工2025 關志華說:「我們聘請助理物業管理主任,應徵者沒經驗不要緊,公司自會訓練,但你起碼要大學畢業。」近十多年來,物管公司極力招攬大學生入行,新一代管理人已紛紛上位,有些更躋身總經理級人馬,人工較初入行時足足翻了好幾倍,身價不可同日而語。 信和物業管理有限公司助理總經理楊展鵬便是代表人物,他大學畢業入行十多年,從前線做起,現打理九龍灣區物業。 物業管理人工 此外,物管公司亦紛紛設立MT計劃,MT一系人馬亦異軍突起,信和物業管理有限公司高級物業經理趙佩君加入信和12年,從MT做起,一共晉升5級,躋身SPM行列。
境內外清算機構通過建立特殊風險準備資源及相應違約處置安排,控制溢出風險。 「北向互換通」境外投資者應符合人行要求,並完成銀行間債市入市備案,境內投資者應簽署「互換通」報價商協議。 匯兌管理安排方面,使用外匯參與「北向互換通」交易清算的境外投資者,可在一家香港結算行開立人民幣資金帳戶,用作辦理資金匯兌及結算業務,相關資金兌換納入人民幣購售業務管理。 兩地監管機構去年7月公布將開展「互換通」,初期先開通北向交易,為境外投資者提供渠道,透過兩地基礎設施機構連接交易內地利率互換產品。 中國證監會發布《境內企業境外發行證券及上市管理試行辦法》,完善不可境外發行上市的情形,不對境外上市額外設置門檻及條件。 對於以協議控制(VIE)架構企業境外上市,備案管理將堅持市場化、法治化原則,加強監管協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