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有人買樓從投資角度考慮,有人就從自住角度出發,故也很難一概而論,現時是否所謂「合適的時機」? 所謂市價,即是有成交支持,要知道個別屋苑和大廈的市價,我們可以參考成交紀錄。 若果近期同棟大廈沒有成交,我們也可看看同一屋苑類近戶型的成交價,或比較同區屋苑的交投。 列入觀察名單的50個指標屋苑當中,上月樓價報跌的屋苑有25個,佔整體比率剛好一半,另25個則有所上升。 對沖基金GROW思睿首席經濟學家洪灝發表報告指,人民幣走軟顯示全球經濟基本面弱化,市場風險若隱若現。
- 供應充足,加上市場上仍然存在相當龐大的用家需求,未來數月若經濟市況好轉,預計住宅市場交投量逐步回升;惟由於去年基數較大,預料全年成交數量或較去年下跌35%。
- 因此該行將本港地產股從2022至2024年間的每股盈利預測,下調3至7%,並且將地產股每股資產淨值降低平均約3%。
- 漾晴居一套建築面積約94平方米單位,業主在7月31日將報價上調22萬元至960萬元,單價約10.22萬元/平方米。
- 總結2020年全年表現方面,筆者估計,全年官方樓價指數最終料跌約1%,為自2009年起至2019年連升11年後,首度錄得跌幅的年度;而若與2019年5月的歷史高位比較,樓價於2020年全年料將累跌5.39%。
- 料未來數月推出的新盤將受首次置業的年輕家庭及準備換樓人士歡迎,相信住宅市道將繼續由一手新盤帶動。
各類型單位中,面積1,075方呎或以下的A、B及C類單位跌幅較大,最新私宅售價指數報370.6點,按月跌2.29%。 至於面積1,076方呎或以上大型單位(D及E類單位)按月跌0.83%,按年跌6.22%。 租金走勢則與樓價相反,8月私宅租金指數報179.7點,連升2個月,按月升0.73%,按年跌1.59%。 樓市走勢2022|移民放盤、息口趨升、疫情不穩及新盤搶灘將持續困擾二手市場,令價量齊跌的情況延續,短期暫恐難有起色。
樓價跌: 香港加密貨幣交易所邊間好?實測3大平台開戶、出入金及手續費
萊坊董事、大中華區研究及諮詢部主管王兆麒亦相信,下一次公布的9月差估指數會繼續尋底。 但他指,隨着金管局放寬壓力測試門檻,能增加600萬至1,200萬元樓盤買家的購買力,預計相關成交量會增加5%至10%。 作為香港樓齡最大的大型屋苑美孚新邨有業主移民急讓,大蝕230萬元售出物業,持貨5年損失近四分之一。 香港置業吳志輝表示,物業為美孚新邨五期恒柏道7號低層D室,實用面積672方呎,屬套3房間隔,望內街樓景,剛以738萬元成交,實用呎價10,982元。
相信待疫情受控及限聚放寬,積聚的購買力會進一步釋放,料對樓價帶來支持作用。 他又預期,人民幣弱勢很可能將維持一段時間,全球經濟隨之繼續放緩,雖然人民幣短期內的超跌可能會引發技術性修復,但「資產價格的最終調整已近在咫尺」。 據了解,上述瑧蓺極銀主盤在6月份曾經推出拍賣,當時開價450萬元,反映最新開價不足兩個月下調約40萬元或9%。 張翹楚指,即使能通過壓力測試也不代表「穩陣」,大環境的轉變有機會影響供款能力,例如從事的行業會否有機會在未來出現裁員、工資會否減少等,有意置業的市民應做好相應部署。 隨著3月積壓需求集中釋放成交量沖高至12260套,市場進入調整期,購房者觀望情緒加重,成交量持續回落,6月成交量下滑至8292套,相比3月的高點跌去32%。
樓價跌: 香港樓價連跌兩周 2021樓市升定跌 業界有分歧
完成後,買方律師便可在土地註冊處登記,因此樓價指數反映的成交價最少也滯後兩星期。 根據差餉物業估價署公布最新的樓價指數,12月份私人住宅樓價指數報332.5,連跌7個月,創逾5年半新低,按月再跌2.03%。 總結2022全年,差估署樓價指數已累跌15.59%,終止13連升,與2021年9月歷史高位398.1點相比,累跌約16.5%。 近期樓市回軟,張宏業解釋說,臨近農曆年,而且第五波疫情爆發,加上移民潮出現,令二手藍籌屋苑業主減價求售後才賣出單位。 據差餉物業估價署資料,去年12月私人住宅售價指數報392.5,按月下跌0.3%,全年指數卻累積上升3.3%,連升13年。 據土地註冊處資料,去年全年住宅買賣合約宗數有74,297宗,按年上升24%。
- 至於由二手交投去剖析,綜合美聯分行資料,全港35個大型屋苑於5月16日至22日的一週,合共錄72宗成交,連續3週企穩逾70宗水平,高於疫情期間的交投水平。
- 展望2021年,廖偉強預計,中小型住宅樓價(以全港50個指標屋苑作依據)於2021年全年將可錄得約8%至10%的升幅;而豪宅物業價格(以差估署大型單位作依據)則料有約5%的潛在升幅。
- 此外,可以考慮買家印花稅(BSD)下調稅率或取消,以吸引環球人才及資金來港,以及取消額外印花稅(SSD)等。
- 在一手市場上,他預期,一手樓盤開價不會太進取,發展商會提供優惠冲淡樓價下跌帶來的影響。
- 6月7日和7月31日,這名業主先後漲價20萬元、22萬元,最新報價960萬元,依然相當於初始報價的8折。
全市新房均價約3.62萬元/平方米,同比下滑7%,越秀、白雲、增城、從化均出現雙位數的跌幅。 數據顯示,廣州99套二手房漲價的同時,有596位業主下調了報價。 值得一提的是,漲價房源平均漲價8.96萬元/套,而降價房源平均降價11.4萬元/套。 報道又指,不少地產業內人士認為,幾年前大規模的「棚改貨幣化」,無疑加碼了三四線城市的樓價。 2021年,當大部分三四線城市上一輪「棚改貨幣化」利好釋放殆盡,預期中的橫盤或下跌也逐漸來襲。 最新公佈的指數,是根據2020年12月14日至12月20日簽訂正式買賣合約的中原集團成交計算。
樓價跌: 香港文匯網
銀河聯昌國際調低本港發展股及收租股每股資產淨值(NAV)2%至7%,以反映發展物業銷售及平均售價較低、港元兌人民幣升值、投資物業的資本化率較高、高息環境下每股盈利復甦速度較預期為慢,因此目標價相應下調4%至22%。 本港政府目標吸納3.5萬個專才,銀河聯昌國際相信,搶人才措施長遠有助刺激置業需求,短期則可提高租賃需求,變相對樓市帶來支持。 本港負資產的歷史高位出現在2003年沙士時期,隨着樓價急跌至谷底,2003年第二季的負資產個案急速攀升至10.56萬宗,不少樓宇價值較當年高位大跌五至七成,造成當年不少業主因此破產,甚至選擇輕生。 至於樓價方面同樣將持續受壓,包括來自一手市場價格低開的影響,二手業主讓步下,樓價單月跌幅有機會再次擴大至1%或以上。 香港樓市2022年以來表現走弱,不期然令人想起1997年和2003年情況。 租金按年升4.48%,跑贏同期1.6%的通脹率和按年深度調整超過2成的股市。
、嘉里建設 樓價跌2025 樓價跌2025 (00683) 和信置 (00083) ,多於恒地、長實和新世界發展。 該行補充,本地地產股股價較資產淨值(NAV)折讓已處於1997年低位,但政府在供應上有重大公布,行業勢遇上估值下調壓力。
樓價跌: 香港樓市2022|祥益:租金跑贏大市令樓價最終獲支持
早前香港遭美國智庫傳統基金會公布剔出經濟自由度指數的榜單,評分納入中國內地。 香港的「江湖地位」大受影響,亦反映可能會失去引以為傲的自由市場地位,影響外商來港投資的意欲。 事實上,過去多年香港嘅住宅樓價真的是堅過石堅,但未來或會有機會見到樓價會跌? 樓價跌 對自住客而言,息率雖然升了不少,但香港的按揭利率相對仍不算太高。
樓價跌: TDK Ventures 投資 Infinite Uptime 的工業 5.0 數位智慧平台
如疫情在未來數周內受控,有信心樓價及成交量在第二季稍後時間會開始回升,今年一般住宅樓及豪宅仍有望升3-5%。 隨著政府放寬按揭乘數,800-1,200 萬中小型住宅單位樓價表現較好,1,200-1,920萬的中大型單位市場也會受惠但成交相對較少。 短期潛在一手供應逾萬伙,當中不乏大型樓盤,重點區份包括啟德、屯門、天水圍等。
樓價跌: 香港樓市首季表現「失常」購買力積壓!香港樓價跌幅收窄漸回勇|樓市布陣
如果大家有任何置業上的疑難,都歡迎大家提出,我們也會盡量解答。 先從樓市睇樓量判斷,據美聯物業分行統計,5月份最後一個週末(5月28日至29日) 樓價跌2025 15個指標屋苑預約睇樓量錄得約466組,雖較之前一個週末約501組有所回落,但仍維持不俗水平,揭示買家入市的積極性。 不過,物業顧問仲量聯行就認為,內地通關雖有助帶動樓市,但資金未必會即時流入, 對樓市復蘇未必即時見效,若果政府不撤辣,今年樓價可能再跌一成。 投資銀行大摩就預料,今年本港樓價則會受惠於息口見頂及中港開關,預期樓價會於2023年第二季見底,全年上升5%。 值得注意的是,物業樓齡也是影響物業價值的重要因素之一,除樓齡較高的物業需要進行強制大維修外,樓齡亦會影響銀行批出的按揭年期,因為普遍銀行都會以75年扣減供款人年齡或物業樓齡(以較低者為準),來計算最長供款年期。
樓價跌: 香港PMI年內首次跌穿50水平
有見2月下旬至3月上旬疫情仍然肆虐,但期間有「財爺Plan」放寬按保及疫情高峰在3月初出現後漸回落,利嘉閣地產研究部主管陳海潮估計下次公布的3月份樓價指數跌幅或介乎1.5%至2%之間。 下月放寬社交距離,相信一手新盤將蜂擁推出,發展商為促銷,首批單位或會以吸引價推售,相信可進一步刺激一二手成交量。 近期鰂魚涌太古城有2房再現「8字頭」,一個2房以850萬元沽出,較估價平4%。 有市場消息指出,鄱陽閣中層G室,實用面積545方呎,2房間隔,以850萬元易手,實用呎價15,596元。 原業主於2003年以185萬元購入,持貨20年賬面獲利665萬元,單位升值3.6倍。
樓價跌: 香港樓價:單月跌幅有機會擴大至1%或
讀者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要自行判斷及審慎處理,更要自行掌握市場最新變化。 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網頁及相關作者與受訪者無關,本網頁概不負責 。 反而一手市場相對活躍,最近兩、三個月各發展商加快推盤,當中不乏大型新盤開價貼市,銷情理想,反應本港樓市剛需依然。 料未來數月推出的新盤將受首次置業的年輕家庭及準備換樓人士歡迎,相信住宅市道將繼續由一手新盤帶動。 樓價跌2025 事實上,據該屋苑今年錄得的5宗二手成交個案,全部均需要大幅蝕讓,該5宗蝕讓個案全部均為開放式戶,實用面積216至222平方呎,帳面蝕幅高達24%至36%。
樓價跌: 香港樓市2022|戴德梁行︰第三季樓市交投續跌
單日重挫9%至13%。 券商陸續分析地產股潛在監管風險,其中大摩報告指,若港府大增供應目標,香港樓價或在2022年大跌20%,但強調有關情景不是該行目前的基本分析情景。 所以,準買家都不應該只放眼於,今日銀行有無跟從美國減息與否,反而更實際是看銀行估價是否估得足。 銀行愈是估足價,日後上會時要抬錢的機會就愈細,尤其在市況波動時,銀行特別鍾意透過收緊估價,來達到落雨收遮的效果。 因為沙士期間,肯開門給準買家睇樓的人應該不多,變相真正交投量轉旺,一定是在疫症淡化時才出現的。
樓價跌: 樓價跌原因2 : 對投資環境不信任
到了2003年,「沙士」病毒在本港爆發,由當年3月開始,直至6月下旬結束,期間樓價指數累跌4.6%。 不過,這企業不是完全無質素的,但股價表現較弱,如果企業的業務無法提高增長,股價相信不會有太大起色。 暫時睇,企業投資價值只是一般,這類股暫時不要對股價有太大期望,你當小注投資,耐心等佢業務再有增長力,都可以的,但就要耐心點。
原業主於上年10月以蝕讓價850萬放盤,最終累積減價112萬售出單位,早於2018年7月以968萬元購入,今次成交未計使費需勁蝕230萬元或約23.8%,成交價約低市價5%左右,亦較網上銀行估價(約769萬元)低4%。 根據中指研究院統計,7月廣州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面積約45萬平方米,環比下降約三成;二手市場活躍度進一步降低,成交量繼續下探,二手住宅價格環比下跌0.13%,跌幅較上月擴大0.08個百分點。 仲量聯行香港主席主管曾煥平表示,物業交投主要視乎整體經濟及失業率趨勢,預期失業率將於「保就業」計劃結束後上升。 縱使香港與中國內地重新通關後,交投將會略為回升,但經濟不明朗下,住宅成交量仍會遠低於歷史水平。 樓價高的其中一個大原因是香港犯罪率低與繁榮穩定,吸引外資、高消費力的內地人投資,從而樓價升值。
如最近期的成交為瑧蓺高層E室,實用面積221平方呎,今年6月底以約575萬元沽出,成交呎價約26,018元。 “房地產市場環境已發生根本轉變,行業規模現已基本見頂,政策調整再難撬動昔日的輪回。 ”平臺認為,房地產市場很難再現當年的“V型反轉”行情,但短期內止跌企穩、中長期穩步修復並向新模式轉型還是值得期待的。 今年上半年廣州一共有107個/次專案開盤或加推,總貨量為10981套,首日成交2396套,平均去化率僅22%,新開盤推貨量、去化率水準對比去年同期均有所下滑。
差估署日前公布2月份私人住宅售價指數,按月跌約2.1%;至於本行統計的「美聯樓價指數」最新報166.45點,連跌5週,本年迄今累跌約3%,單計三月份已跌約1.5%,與去年紀錄高位相比則跌約6.1%。 (香港文匯報記者 黎梓田)受到疫情及加息雙重夾擊,物業市場成交低迷,減價盤湧現下,差估樓價指數繼續尋底。 樓價跌 地產界人士認為樓價下調壓力不散,期望特區政府新一份施政報告有振興經濟及提振樓市措施,如推出「0+0」入境檢疫措施。
樓價跌: 最新樓價走勢
供應充足,加上市場上仍然存在相當龐大的用家需求,未來數月若經濟市況好轉,預計住宅市場交投量逐步回升;惟由於去年基數較大,預料全年成交數量或較去年下跌35%。 近期身邊屢屢有朋友有以下疑問:現在樓價回調,理應是入市好時機,不過假如現在入市,又怕買完後跌勢持續;但假如不入市,又怕樓市突然掉頭急升,「追唔切貨」。 樓價跌2025 美銀證券認為,中央官員曾公開要求解決香港房屋問題,對香港地產商亦被要求作出貢獻不感驚訝,由於地產商的商業模式或盈利能力面臨不確定性,對板塊構成壓力。 該行認為,長實有較多大中華以外業務,而信置、恒地集中投資大眾住宅,行業已部分反映負面因素,住宅、寫字樓市場可望維持穩定,但零售租金增長風險較高。
外電引述消息指,中方閉門會議要求香港主要地產商停止「壟斷行為」,付上更大社會責任,形容香港「遊戲規則已變」。 消息引發市場對地產股憂慮加劇,長實 (01113) 、新鴻基地產 (00016) 、新世界發展 (00017) 、恒基地產 (00012)
樓價跌: 樓價幾時跌? 樓價跌只需要這3件事發生
假如由自住角度出發,而閣下未能受惠資助房屋,根本你只得「租與買」之間的抉擇。 如果你有首期又供得起,目前市場持續減息的大方向下,供本多過利息的前提,怎計也是作業主較租客來得划算。 至於由二手交投去剖析,綜合美聯分行資料,全港35個大型屋苑於5月16日至22日的一週,合共錄72宗成交,連續3週企穩逾70宗水平,高於疫情期間的交投水平。 另外,即使同一屋苑、同一面積的戶型,座向景觀、不同層數已經有很大分別。 一般而言,每個屋苑對景觀的要求都不同,較多屋苑的海景會較山景或內園景貴、內園景又會比街景可取。
香港置業研究部董事王品弟指出,臨近年底,樓市通常回軟,但去年全年樓價仍上升,買賣合約宗數亦按年增加,近日新盤映築再開售,銷售成績仍理想,故不代表樓市轉勢。 由於疫情在11月下旬急轉直下,並確認出現第四波爆發,筆者預期,情況將於本月底公布的12月份樓價指數中反映,屆時單月跌幅料擴大至逾1%,將出現連跌三個月的淡況;而整個第四季,樓價料將按季跌2.01%,與次季的跌幅接近。 不過,近年移民的確令需求略為減少,加上政府將加大力度找地起樓,所以長遠,供求將慢慢好翻,無過往咁失衡。 樓價跌2025 政府現時有較大決心處理好樓市問題,我相信會令之後的供應增加(不是中短期,要長期才慢慢見到),因此,樓市不會大升,但相信都較難大跌(始終需求大)。 另外是加息因素,加息對樓市會不利,這就是2022年樓價回落較多的原因,不過,這個因素基本上已反映,加上香港買樓需求仍大,相信不會大跌。 至於內地資金買香港樓,相信香港樓的吸引力,未必及過往,因此內地人買香港樓雖然會存有一些需求,但不會因此而大幅推高樓價。
再加上,現時樓價下跌,你有機會轉按時要「抬錢上會」補差價,所以你最好綜合左以上因素,才決定是否去做。 最後,未補地價居屋轉按係有一定限制,同時要向房屋署申請,獲批才可以做。 長遠計,樓價會平穩,不是倍升,不會好似過往般倍升,而是平穩,同時,由於需求大,要大跌也不易。 如果係自住,其實長線你有信心供得起,同時又適合自己長線(10-20年)居住的話,樓價變化其實唔使太在意。 洪灝指出,中國經濟周期領先於全球,在很大程度上具有強周期的性質。 人民幣作為一個市場風險指標,一直對全球經濟和市場風險異常敏感,在疫情期間,其匯率預示風險的能力更勝金銅比。
然而在社會運動、疫情反覆、人才移民潮下,將對樓價影響深遠。 留在香港的人才流失,同時大量高消費力一族流失,將會影響香港住宅物業的租賃或購買成交量。 此外,香港新冠疫情的第4波雖然已經援和,但是在近期伏必泰將停產,而且經濟復甦遙遙無期,失業率飆升至7.2%,失業人數超過26萬人。 樓價跌2025 在經濟不景氣、經濟水平高人士持績流失下,樓價供大於求的情況下必定下跌。 近期一手強勢毋須多言,交投已連續2個月超越千伙水平,創出半年新高,相信6月份一手將「愈戰愈勇」,交投甚至有望進一步增至2,000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