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現在中觀瑜伽師說沒有恆常的東西,豈不是與佛典相違。 (恰如你們勝論所說)看不到(例如靈魂自我)無作的東西(被創造出來;所以)是恆常的話;那麼我們看到一切有為法無常,便應知諸法無常性。 無論在任何時候,任何地方,我們都不可能找到一件不依緣而有的有為法。 所以在任何時空都不可能有一種既永恆不變的恆常卻又被造作的東西。
現今亦有很多毒梟或靠邪行圖利者,把部份不義之財用作慈善救濟;他們的做法會減輕罪業嗎? 解惑:所有君主能享用的權力與財富,並非因種姓家族而致(註釋116),全皆由自己於往昔所作福德感召。 因此,不能排除眾生因積習福德而奠下未來登上王位、享有權力和財富的機會。 所以任何人只要種下福德善因,權力和財富都會平等地屬於每一個人。 現在生於皇家,只是自己善業成熟而已,不值得驕傲。 酒店距離開羅國際機場不到十分鐘車程,擁有252間客房和套房、Waldorf 滿名山好唔好住2025 Astoria Spa、游泳池和花園、健身中心、會議和活動空間等設施。
滿名山好唔好住: 香港仔/鴨脷洲
英皇於今年便於區內推出洋房項目珀居,備有14座,現樓大宅面積均逾2,000呎至4,000呎,部分連大型花園及私人泳池。 項目成交價亦屢創區內新高,近日更有洋房呎價高達4萬元。 滿名山好唔好住2025 以此趨勢看,如果有發展商往後有意將該區發展成豪宅區,這或可帶動同區樓價升值。 連登討論區有網民發文,指鑽石山可能是香港最好住的地方,最大原因之一是前往香港各區的平均交通時間都是最短,甚至想要悠閒的感覺都只需要坐一程車到西貢即可。 他又指,遺憾的是鑽石山土地供應有限,少有新樓推出,「抽到嗰邊新居屋班友真係開心過中六合彩」。
- 酒店距離開羅國際機場不到十分鐘車程,擁有252間客房和套房、Waldorf Astoria Spa、游泳池和花園、健身中心、會議和活動空間等設施。
- 消防、飛行服務隊及民安隊先後到場,在現場一帶山坡展開搜索。
- 但若國王藉機報復,沒有寬宏大量,對政敵秋後算帳,又怎算是一個良好的領導人?
- 若果你說因證悟了孫悟空、龜毛、兔角這些根本是無的東西是空,因而說自己已證涅槃,這是不可靠的妄語。
- 中觀在破斥勝論提出極微是常和最基本構成物體(粗塵)的單位時,先提問:極微是有體積(方分)抑或無體積(無方分)?
例如佛教徒再不以宣揚佛的智慧為本份;反而注重從事興辦有漏善業。 當然,能發揮人類互愛,慈悲救濟是好事;但畢竟佛是以度人入涅槃作為佛行的目的。 試依頌一八六破斥佛子認為修持涅槃解脫難;所以要興辦有漏善業之顛倒見。 現、增、近得是粗分意識的三個層面,這「三相」包括了八十種性妄分別。 滿名山好唔好住 「近得」有七種性妄分別:1)失念;2)迷亂;3)不說話;4)沮喪;5)懈怠;6)懷疑;7)中貪。
滿名山好唔好住: 中國救援隊完成國際救援任務平安回國 香港特區救援隊同機抵達
月稱菩薩接著說:「眾生趣異處,或諸各自行,眾多趣行者,此名為異生。」善根弟子遇上能解脫輪迴的福緣,應當深思自己機遇難得,而捨斷惡習,精進修行而趨入解脫。 切勿像愚夫異生,自己頭上着火,但卻以為自己是戴著皇冠的國王哩。 對那些不能遠離殺生,又未具備持戒和修行能力,只擁有「慷慨」氣度的善信,釋尊要求他們首先要做到「布施」。 由慷慨布施而得人天福報的善信,這時釋尊便開始引導他們持戒。 對那些根器最銳利的弟子,釋尊便導引他們觀修空性,亦是唯一永斷輪迴而得涅槃寂靜的方法。 我們應該時常這樣想:「為什麼我不能得解脫?」所以我們應努力學習釋尊最上品的法門。
- 就正如現象雖千差萬別,但其本性同是一味無別。
- 質疑:我們會因身處美好環境,例如豪宅、名車、美食等而感到快樂,既然積累功德就可招感這些令人開心的境況,所以為了獲得這些可意境我們應行善積德。
- 「饒益眾有情,無量佛已逝,然我因昔過,未得佛化育。若今依舊犯,如是將反覆,惡趣中領受,病縛剖割苦。」因為自己懈怠放逸,雖然在輪迴期間遇上不少佛陀出現於世,但未接受到祂們的教化;仍然苦海浮沉。
- 該酒店將擁有100多間客房,其中大部分為套房,以及由米芝蓮星級廚師Niko Romito和Bulgari Bar主理的久負盛名的Il Ristorante餐廳。
- 若鍾情青山公路掃管笏地段山明水秀的環境,其實可以考慮旁邊入伙僅5-7年的星堤,呎價一萬元左右,同樣能吸引貪新樓一族,但樓價較低,回報自然相對更高。
【詹Sir實測】御半山先睹為快- 熱水強弱調節… 滿名山好唔好住 交通方面,青山公路一帶有多條過海巴士或小巴,穿梭市區及屯門等,出入都算方便。 另外,住戶又可經港珠澳大橋往返內地,方便快捷。
滿名山好唔好住: 香港花展下月10日維園舉行 為期10天全費14蚊
佛陀主張修行人做任何事都要具足清淨發心;無論你表現出的態度是如何熱衷造作善行,內心離不開希冀來世安樂富有,最後招感的一定與你所希望得到的相反,到時候你只能輕嘆「事與願違」、「好心造壞事」。 聖天菩薩卒之說服反對者認同輪迴是苦,應該出離。 但反對者又推搪說古往今來,有無量佛出世弘法利生,我又何須急於一時,立即修行追求解脫? 所以修行人應如前所說,思惟色聲等五欲境的害處後,生起出離心來修證世間真實義,方可進入無上菩提的修行大道。 有人以為自己安份守己,轉生名門望族,又復能廣種福德;因此世世生而為上流人,每期輪迴都過著勝生的優渥生活,就不必要解脫。 聖天菩薩指出:一個人既然出生名門望族,可能受外緣影響,仍不由自主,引發心相續俱生的驕傲自大,摧壞內心悲愍,廣行惡業,最後也難免下墮三惡趣。
滿名山好唔好住: 屯門 vs 掃管笏 兩區9大 新盤 特點逐個睇
同樣,由於修無我能斷盡補特伽羅我,並燒盡煩惱種子,從而斷除引發後有(rebirth in worldly existence)的因。 這情況就好像種子雖沒有最初的因,但由火燒焦即可見其終結,同樣,修行人雖無始以來輪迴生死,但現見無我便可終結生死。 例如漢地禪宗有很多流弊,很明顯是師父沒有鑒別徒弟根器,又或因有些和尚未證謂證,在求名求利心態下作出虛假誑妄的行為,誘使大家相信他是個得道高僧。 例如宗喀巴大師在《廣論》記載摩訶衍(禪宗北宗)的狂態:有人問和尚關於《解深密經》有關止觀的方法;他大可以不同意,但他竟以「鞋底毀經文」謗佛、謗法和謗僧;情何以堪? 影響最深的自然是他提出「無念無想」的「無心念論」這些扭曲空性的教法;形成了「耽空滯寂」的邊見,貽害不少修行人。 由此可知,佛法的流傳,經過異地的風俗文化、政治經濟等世俗顛倒,結果使修行人對釋尊教義產生不同程度的迷惑。
滿名山好唔好住: 屯門 vs 掃管笏:價錢 or 交通
如《月燈三昧經》說:「百千種光明,法王足下放;地獄盡清涼,除苦獲安樂。」佛陀腳底發光,便是為令地獄眾生離苦得樂。 「由佛履閫故,聾盲喑啞輩,貧窮薄福等,諸根悉具足。」佛陀踏過貧民殘障人家的門檻,是令他們擺脫苦難,諸根完備。 就算佛陀自然地呼吸,祂呼出的氣息就好像密雲般覆蓋地獄道,並由此降下甘露,熄滅了地獄團團烈焰,令地獄眾生獲得清涼安樂。
滿名山好唔好住: 香港591租屋網,單位面積308方呎,28及29號,當中435個是住客車位,屋苑出租,則王之選,滿名山全新內園泳池景學生教師優先 優良租客租金可議 新盤交吉未曾入住 連原裝發展商裝修電器.
當弟子自相續(mindstream)已成法器,並通達人無我;就要向他講解無自性空亦不是實有,所謂空亦復空,唯有假名成立,用以遣除一切邊執見。 就好像如下類比:按照三個王子的年齡,國王依次安排他們分別認字、讀誦聲明和帝王治國之術。 學習是必須循序漸進,弟子亦需要有步驟地去教導。
滿名山好唔好住: 屯門
我們日常見到所有種子(例如經過燒炒)都會終結,但它卻沒有起始;同樣,(輪迴的)業因不具足的話,後有結生亦不會生起。 飽嚐鐡窗風味的囚犯可能習慣了過著失去自由的滋味,這也不代表他不願意出獄。 同樣,在娑婆世界吃慣苦頭的人,並不代表他不愛涅槃。 正如患病的人要吃藥才能痊癒;絕不能說他們習慣了患病而不用吃藥。 在密宗修空性具體的方法來說,「中破我執」是要遣除八種十性妄分別(註釋182),與及停止「現」、「增」、「近得」三種粗分意識層次,這時候最細心(淨相光明或淨光心),亦即心的本質便會出現(註釋183)。
滿名山好唔好住: 香港興業䨇寓:有海景 租售皆宜
試依所學暢論對未見道的修行人來說:勝生和定善仍是釋尊為他們訂下的修行目標。 第六品明斷煩惱方便品總結:一切痛苦的根源都在生死輪迴,而輪迴則由煩惱所致。 煩惱令內心失控,當內心動盪不定時,覺知便會不清晰,一切都會扭曲;就像水被攪動時,任何反影出來的都不會清晣,影像只會變得扭曲;種種問題就會接踵而來。 滿名山好唔好住2025 當求取的東西碰不上故生貪苦;沒有助力改變故生瞋苦;不知無我的道理故生癡苦;由於我們受到愚癡障蔽,所以不能確立貪、瞋是苦。
滿名山好唔好住: 弟子違背師傅遺願撿舍利子!原因曝
事實上,釋尊早已指出「從善趣」再次投生到另一善趣,是一件極其難得的事。 依龍樹菩薩對菩薩瑜伽士所制定的學處,第一條就是不能向根器未成熟的人宣說空性,例如對他們說在聖人眼中行持十善而上生天趣,等同於做十惡而下墮地獄,這些有情因未成法器,心靈就如同瓷器般脆弱;立即身心崩潰。 所以因材施教,「道次第」十分重要;任何教法都不能一刀切。 「智者畏天趣,亦等同地獄。」這句偈頌是站在天趣與地獄同屬三界輪迴範圍來說的,聖人要求修行人終極要出離輪迴,所以對人天樂果都不會欣悅。
滿名山好唔好住: 弟子違背師傅遺願撿舍利子!原因曝
說世俗諦的經典全是不了義;因為世俗諦本身是癡障性的,雖然這些經典如法相唯識、真常如來藏,都有龐大的思想架構、豐富的內涵,但畢竟都是從癡障性的「慧眼」開展出來的。 雖然聖天菩薩很客氣地將世間和勝義經典並排,但我們應能抉擇出:說還滅空性的勝義經典是合乎矢志解脫的修行人的利益。 很多人以為中觀提出一切法空,便斷言諸法皆空即是任何東西都是沒有的,於是把中觀打成無因無果的斷滅論,卻說明了眾生福薄亦缺乏智慧。
若於今生,韶華已逝;漸漸又垂垂老矣;乃至死後來世又再次風華正茂,而又漸漸趨於耄耊。 青春、衰老和死亡三者就好像賽跑一樣,雖不停地吶喊:「我領先了,我領先了!」但不可能一直領先;所以此刻年輕人因青春暫時領先不應驕傲。 就好像月稱菩薩告誡我們:「此等諸眾生,各自業所感,恆時受生死,如同賽跑爾。」情況就好像榨麻油時碾輪濺起芝麻;時而落在前方,時而落在後方。 解惑:縱使聽到惡語會感到不快,但這些說話並非自性地具有傷害;要不然,說話的人理應也受到傷害才是。
惡語只是聲境,本身屬無記狀態,可是聽聞者對此覺得是針對自己;覺得它在毀辱、傷害自己。 其實這只是自己的預設下的分別念(preconception)作怪;由迷亂計執而生起受到譏毀傷害的幻覺。 誠如月稱菩薩說:「聞詞雖無害,愚者心生苦;智者聞聲語,無苦亦無喜。」修行人應依循智者教誨,縱然達不到「一切聲響空咒音,起念無著自解脫」的境界,亦要了知外界言語如同空谷迴響,若於不悅意聲起瞋,於己無利。 緣起有三層意思:(一)依因緣而生(dependence on causes and conditions)這就是指緣起的結果指一切有為法。 (二)依組成支分(dependence on parts):這是中觀應成派成立諦實空的說法。 例如一棟屋子(總體)有十個房間(分支);除了光有房間而無屋子(總體)外;這些房間也不會存在。
滿名山好唔好住: 香港仔/鴨脷洲
事實上,滿名山一手呎價平均萬三元,而若以整個單位租出計,回報其實不足三厘。 若鍾情青山公路掃管笏地段山明水秀的環境,其實可以考慮旁邊入伙僅5-7年的星堤,呎價一萬元左右,同樣能吸引貪新樓一族,但樓價較低,回報自然相對更高。 住在東涌的居民指東涌公眾空間大:「後花園好大,方便去行山」,而在他居住的地方附近有泳池、圖書館仲有單車徑。 而對愛去旅行的人來說,東涌真的十分近機場,就算要坐早機都無問題。 不過該居民指東涌的缺點是交通費及街市買餸都貴。 除了多個香港樓盤資訊外,House730亦提供不同類型的樓市資訊,包括地產新聞、成交數據等等,讓你成為精明買家或租戶。
同樣,那些信念薄弱的人,對大乘殊勝甚深廣大的教法,和展示出那種懾人的力量,也會生起畏懼之心。 有些自視過高的和尚認為自己是天人師,應受俗家人禮遇,並尊為師父! 殊不知佛菩薩為了攝化利益有情,有時謙卑地現身為徒弟。 如月稱菩薩說:「菩薩現弟子,醫師釋梵天;顯示種種相,調化諸有情。」試以頌一一二說明。 具完善大悲能力(well-developed 滿名山好唔好住 compassionately capacity)去成熟眾生的菩薩,就如同一個富有經驗的醫師,很少會遇上一種不懂得去治癒和超出他醫術能力的疾病。 同樣,我們必須明白:當菩薩聖眾能洞悉利根和劣根者的才能,並且能善巧地運用四攝法128攝受弟子時,不能接受佛法訓練薰陶者,可謂極少。
滿名山好唔好住: 中國救援隊完成國際救援任務平安回國 香港特區救援隊同機抵達
大家都知道:工人辛勤勞動是為了獲得工資果報;但辛勤勞動不一定是工人的本性。 同樣,無論內外一切有為法皆非單獨自發產生的;這些果法需要觀待各種因緣條件和合,才能生起或存在。 即使明早要死,今晚亦要學習佛經;今生雖然成不了智者,但儲下很多佛法知識和修行經驗,來世這些經驗就可等流成熟。 試引《中論》〈觀法品〉頌十二和《菩薩瑜伽行四百論》頌一九七頌文解釋修行人應抱著只問耕耘,不問收穫的態度,自然能得佛果。
貪欲表面看似友善並且可愛,於是你便不怕它,對它不起戒心。 但是貪欲最終會為你帶來痛苦,故此它不是好友,而是損友。 如月稱菩薩說:「外苦內愚癡,苦行非真實,否則禽獸等,何不成苦行?」自心明利智慧是斷滅業惑之因,如內心不依止空性智慧,外表行為再艱苦,也非佛教所承認的苦行。 月稱菩薩說:「如火生膽病,水大生痰病,此二不俱起,貪瞋亦復然。」根據西藏醫學,痰病是由於地大水大失調;膽病的起因是火大失調;由於二者性質相反,所以膽病、痰病是不會在同一時間在同一人身上發生。 滿名山好唔好住2025 同時,以渴求為本質,悅意可愛境為所緣的貪欲;跟以憎恨為本質,厭惡境為所緣的瞋恚;二者行相、本質都相反,所以不能同時在同一心相續中生起。 求取的東西碰不上故生貪苦;沒有助力改變故生瞋苦;不知無我的道理故生癡苦,由於(我們受到)愚癡的障蔽,所以不能確立貪瞋是苦。
貪瞋癡煩惱不是從對境而生,而是由眾生分別心所致;所以眾生若能調伏自心,則必定可斷除煩惱。 質疑:我們活著,必有能所二分(註釋169)的認知活動,那就是每分每秒都面對著對境,而對境有悅意境、討厭境;都不能自主選擇,所以煩惱無法斷除。 就好像一直想著某人的缺點,對他的愛念不會持續很久;當了知輪迴諸法會生起眾多過患,對世間的貪愛也不持久。 第七章說明人應摒棄貪著色聲香味觸五欲境(sense objects),因為五欲境正是我們紛亂煩惱所依。 修行人不珍惜現世充裕物質助道,甚至放棄它,反而冀望現世藉著苦行或行善,來世可得上生天趣,得回五欲樂享受「棄捨此境已,要求得境界。」一些人出了家,反希求世俗享受;這是智者所唾棄的愚昧修行方法。
滿名山好唔好住: 香港591租屋網,單位面積308方呎,28及29號,當中435個是住客車位,屋苑出租,則王之選,滿名山全新內園泳池景學生教師優先 優良租客租金可議 新盤交吉未曾入住 連原裝發展商裝修電器.
地獄眾生們思量:「究竟是誰人的力量,平息了我們的痛苦呢?」這時,佛才示現相好莊嚴的身相,仰慕佛陀的信心更使地獄眾生在心相續中生起解脫的功德。 因此,內外一切有為法皆是為取果而生(produced for their effects),例如有工資果實為因,才生起勞動之果;以解脫果為因,才有精進修行之果。 既然有為法並非因自體的存在才生起,實際是為了取果而生起;那麼隨著果法產生,這個有為法亦會壞滅(註釋191)。 例如僱主會在工人勞動後才發糧,除非再有工資,否則工人亦不會繼續為僱主效勞。 可見有為法是無常,不能有自性生(inherently produced),不能諦實有(truly existent);凡夫因為被無明障蔽慧眼,故不能以現實理智判定任何有為法是實有或實無(註釋192)。 譬如我們觀察麥等植物種子,可以往上推到沒有起點;但經火燒焦,它便再沒有重生的現象。
我們當務之急就首先要確認不同的煩惱其困擾狀態;例如煩惱生起的原因,運作的模式等等。 滿名山好唔好住 掌握到煩惱的特性後,知己知彼,例如鯨魚雖然體形龐大,但用火攻,就容易將它嚇跑。 「貪業能攝集,瞋業起鬥爭,癡業能增長,如風於大種。」「貪心攝愛欲,瞋心毀慈悲,無明愚癡者,不知其過患。佛陀所說法,此乃最究竟;唯有智慧故,泯滅諸煩惱。」此外聖天菩薩顯然將貪瞋歸為一類,癡自成一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