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由香港建制派发起的“保和平反暴力大联盟”,詹洪良担任浙联会义工的总指挥,成功组织了2600多名浙江籍乡亲参与到活动中来,并亲身上阵,同乡亲们一起冒着酷暑为香港爱国人士发声,让香港各界人士重新认同在港浙江人的魅力和实力。 论坛筹委会联席主席、全国政协委员詹洪良表示,环保是全球共同关注的议题,疫情后如何实现“绿色复苏”更是给各国提出了新的挑战,“希望我们能以香港作为起点,放眼全国乃至世界,推动实现更加强劲、绿色的全球发展。 詹洪良2025 香港特区政府政务司司长陈国基出席论坛并致辞表示,在迈向碳中和的过程中,香港与邻近的大湾区城市可以优势互补,协同发展,打造贯通上、中、下游的创科产业链,为国家迈向碳中和作出贡献。 他说,特区政府将在未来15至20年投放约2400亿港元,推行各项减缓以及适应气候变化的措施,既能促进循环经济和新行业发展,亦可创造投资和就业机会,为香港下一代带来各种各样的发展机遇。
台州9个县(市、区)最好的中学与香港汉华中学、培侨中学等五所学校中的一所结为友好姊妹学校,并开展校长、老师、学生“结亲省亲”系列活动。 1992年,向台州中学捐赠100多万元,建造“志山教学楼”;2001年设立100万“台州市优秀教师奖励基金”;2005年设立100万“爱心助学基金”;2013年设立100万港币“秀希助教基金”,奖励家乡白水洋镇优秀教师。 对于初到香港的詹耀良一家来说,更是身无立锥之地。 12岁那年,由于销路不畅、竞争激烈,父亲詹志山创办的手套厂破产了,原本清贫的生活更加困窘。 白天读书,放学后用自行车载着自家生产的手套沿街兜售,晚上和家人一起在昏暗的灯光下制作手套。
詹洪良: 全国政协委员詹洪良:全面深化香港青年文化认同
作为香港浙江省同乡会联合会(简称“浙联会”)常务副会长、浙联会义工团团长,詹洪良积极组织各项爱国爱港活动。 2014年由香港建制派发起的“保和平反暴力大联盟”,詹洪良担任浙联会义工的总指挥,成功组织了2600多名浙江籍乡亲参与到活动中来,并亲身上阵,同乡亲们一起冒着酷暑为香港爱国人士发声。 此外,应进一步关注“国民教育”教材的编写工作,适时与内地教材进行“对接”,对教材内容进行严格的审核和把关。 詹洪良2025 同时注重对于中国历史与汉语言文学的普及与学习,以中华文化为引领促进香港青年提高国家认同。
促进祖国繁荣发展,不仅需要这些爱国人士,更是要培养年轻骨干力量。 詹洪良2025 他说:要让香港的年轻人更加了解自己的祖国,归根到底是教育问题,这种教育要“润物细无声”,任重而道远。 浙联会在坚决拥护“一国两制”的原则下,积极组织各项爱国爱港活动。
詹洪良: 詹洪良
以政策为导引,鼓励内地互联网巨头如腾讯、阿里、百度等公司入驻香港,通过商业模式的互动吸引更多的香港青年使用同内地青年一样的社交工具,如微信、qq、微博等,打破两地信息交流的鸿沟,整合两地社交往来的平台。 作为三届全国政协委员的詹洪良,每次去北京参加全国两会,都会认真准备提案和建议。 詹洪良2025 他在名为《关于通关开放后全面深化香港青年内地交流与文化认同》的提案中提出三条建议。 在家乡投资的这些年,詹洪良还有另一个重要身份,就是香港浙江省同乡会联合会(简称“浙联会”)常务副会长、浙联会义工团团长,并担任香港台州同乡会会长。 他凭借这样的身份,亲身践行着促进两地和谐发展的工作。
- ”明确未来可持续发展方向,希望通过此次论坛的各项活动,来践行社会公益,培养公众对环保事业的兴趣和了解。
- 詹洪良表示,香港的繁荣发展,不仅需要这些爱国人士,更是要培养年轻骨干力量,因此,詹洪良有意识地扶持浙联会青年委员会的壮大。
- 詹洪良建议通过联合国家有关部门健全审核与筛查机制,在维护国家安全的基础上,鼓励香港青年到内地就业,制定更加有针对性的涉港人才就业政策;搭建香港青年赴内地就业的多元渠道,组织企业赴香港招聘引才;搭建面向香港青年的一站式就业创业信息发布和业务办理平台。
- 40多年来,他们在杭州、宁波、台州、东莞、甚至孟加拉等各地投资70多亿元,逐渐形成了以三家五星级酒店和十多家大型商场、房地产、旅游为主业的多元化产业群,2019年企业纳税总额1.03亿元,解決了上万人的就业问题越。
- 以政策为导引,鼓励内地互联网巨头如腾讯、阿里、百度等公司入驻香港,通过商业模式的互动吸引更多的香港青年使用同内地青年一样的社交工具,如微信、QQ、微博等,打破两地信息交流的鸿沟,整合两地社交往来的平台。
- 据统计,这些年来,他们在台州教育上捐资超过2500万元,建造了10多所“志山教学楼”、“詹氏教学楼”和幼儿园,“志山”精神传遍家乡大地。
詹洪良建议,首先要进一步关注“国民教育”教材的编写工作,适时与内地教材进行“对接”,对教材内容进行严格的审核和把关。 同时注重对于中国历史与汉语言文学的普及与学习,以中华文化为引领促进香港青年提升文化认同。 詹洪良指出,首先要加强顶层设计,统筹规划国家认同感教育推广策略。 在坚持“一国两制”和《基本法》的前提下,积极探寻创造更多的制度环境推动港澳青年赴内地工作、学习,参与内地事务,从而帮助港澳青年提升国家认同感。 其次,要搭建多元就业渠道,强化宣传引导新机制。 詹洪良建议通过联合国家有关部门健全审核与筛查机制,在维护国家安全的基础上,鼓励香港青年到内地就业,制定更加有针对性的涉港人才就业政策;搭建香港青年赴内地就业的多元渠道,组织企业赴香港招聘引才;搭建面向香港青年的一站式就业创业信息发布和业务办理平台。
詹洪良: 浙江省侨界“十杰”⑩ 詹洪良:润物细无声情系报桑梓
本届论坛主题为“聚焦双碳目标,践行绿色发展”,数十位政商领袖、环保及能源专家、金融及投资专家、商业翘楚等共聚一堂,深入分析如何践行“绿色复苏”,达到“双碳”目标,实现可持续发展。 詹洪良 上世纪40年代詹洪良的父亲带着家人和亲手创办的手套工厂一起从上海迁居香港。 那时的香港还饱受战火摧残,处于百废待兴的状态,人们的日常生活都难以维持,对于初到香港的詹洪良一家来说,更是身无立锥之地。 15日上午主论坛结束后,下午设有以“香港环保政策的发展方向”为主题的分论坛一;16日则有以“香港环保持份者产研结合的优势和发展”为主题的分论坛二,以及环保科技投资发展形势研讨会。 ”明确未来可持续发展方向,希望通过此次论坛的各项活动,来践行社会公益,培养公众对环保事业的兴趣和了解。
詹洪良: 詹洪良人物履历
40多年来,他们在临海、黄岩、温岭、台州开发区等地投资70多亿元,逐渐形成了以三家五星级酒店和十多家大型商场、房地产、旅游为主业的规模化产业群,2019年企业纳税总额1.03亿元,解决就业人口上万人。 1981年,当詹耀良第一次踏上临海的故土,摆在他眼前的是一副破旧不堪的景象:狭窄的街道、低矮的楼房,全县没有家像样的企业。 “作为一个在外多年的游子,我要帮助家乡改变旧面貌。 詹洪良 当年,他就在临海投资办起了第一家来料加工工厂——临海精美手套厂。 当时开办工厂非常艰难,临海不仅交通不便,物资也匮乏,但凭着对家乡的浓浓深情和满腔热血,手套厂在他的精心打理下蒸蒸日上,成为了当地的明星企业。
詹洪良: 交流
十五年来,先后有600多名大学生远赴浙江、四川、云南等地调研考察,而无论多忙詹洪良都会抽出时间亲自带队。 同时,作为香港中文大学逸夫书院的校董,詹耀良每年圣诞节前后,也都组织书院学生到耀达集团、吉利集团等企业开展为期一个月的实习,和青年学生分享参与家乡建设的成就,激励他们更主动融入时代发展,投入祖国怀抱。 詹洪良2025 詹洪良,1955年出生于香港,祖籍浙江台州临海,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十一届浙江省政协委员、香港浙联会常务副会长兼义工团团长、浙江省侨联副主席、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理事香港台州同乡会会长、台州市工商联副主席、香港詹氏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 詹洪良先后曾获香港特区政府“荣誉勋章”、香港义工联盟个人“金奖”和“香港英雄・杰出义工”等。 在家乡投资的这些年,詹洪良还有另一个重要身份,就是香港浙江省同乡会联合会(简称“浙联会”)常务会长、浙联会义工团团长,并担任香港台州同乡会会长。 詹洪良2025 他凭借这样的一个身份,亲身践行着促进两地和谐发展的工作。
詹洪良: 香港举办环保科技论坛聚焦可持续发展
获香港特区政府“铜紫荆星章”、十大“风云浙商”、“浙江省慈善奖”等。 “国家文化认同是促进国家团结和发展的重要因素,我认为增强香港青年对自己国家与文化的认同,仅仅在课堂上强调是不够的,更多的是需要引导他们实地考察,这也有助于战胜偏见和谣言”,詹洪良解释道。 浙江省第十次归侨侨眷代表大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浙江开启“重要窗口”建设期的历史方位,在统筹“两战”的关键时期,在即将夺取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伟大胜利之际,召开的一次侨界盛会。 詹洪良2025 到上世纪60年代末,香港经济进入了“快车道”,一跃跻身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
詹洪良: 詹洪良人物履历
凭借着良好的信誉和过硬的质量,詹氏生产的手套开始供不应求,产品远销美国、英国、荷兰、新加坡等地。 1974年,嘉乐手套制造有限公司成立,逐渐成为当时香港最大的手套出口企业,詹耀良因此获得了香港“手套大王”的美誉。 几年后,在加拿大学有所成的詹洪良也回到哥哥身边,一起经营打理家族企业。 在兄弟们的共同努力下,他们陆续拥有了詹氏有限公司、华峰企业有限公司、威事达有限公司等企业,并在孟加拉、菲律宾等地投资设厂,企业员工超过2000多人,在香港商界有了自己一席之地。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他们投资兴业的步伐也更加稳健和自信。 1955年,詹洪良在香港出生,由于是家中最小的孩子,受父母和哥哥姐姐的照顾,得到了用心的培养。
詹洪良: 浙江省侨界“十杰”⑩ 詹洪良:润物细无声情系报桑梓
“香港是个十分美好的地方,我希望我孩子这代年轻人,为这个社会能够做得更好,也希望我们国家能够一路强大,安宁和谐。 ”2020年浙江省侨界“十杰”获得者詹洪良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达了自己的真情实感,土生土长的香港人拥有着强烈的爱国之心,他说这是深埋在内心的一种家国情怀,詹洪良也亲身为促进两地发展作出突出贡献,凭借侨界领军者身份,践行着“重要窗口"的责任与担当。 “我认为香港为更好地融入大湾区做出了努力”,詹洪良说。 他表示,要想要香港青年更好地融入湾区发展大局,首先要提供良好的条件吸引到青年前往工作、定居;其次希望出台保障在湾区港人子女的入学政策,保障港人子女可以就近入读公办学校等;此外,需要更密集的宣传,应着重强调这些政策给香港市民带来的经济效益。 谈及粤港澳大湾区的营商环境,詹洪良则表示,期待能在税收、项目申请流程以及港人往来内地便利性方面继续有所提升。 其次,詹洪良指出,要培育网络传播媒介素养,加强文化判断能力。
詹洪良: 交流
把内地形式多样的爱国主义基地与香港青年的爱国主义活动进行链接,为香港青年打造了解内地的窗口和前往内地交流的门户;抢占当前香港社会的舆论阵地,做好“一国两制”的宣传工作。 詹洪良建议,要丰富网络内容传播平台,拓宽交流传播途径。 借助香港作为亚太地区资讯枢纽中心的特殊地位,大力推动“数字智慧城市”工程与中外艺术交流中心建设。 以政策为导引,鼓励内地互联网巨头如腾讯、阿里、百度等公司入驻香港,通过商业模式的互动吸引更多的香港青年使用同内地青年一样的社交工具,如微信、QQ、微博等,打破两地信息交流的鸿沟,整合两地社交往来的平台。
詹洪良: 全国政协委员詹洪良:全面深化香港青年文化认同
他的弟弟詹洪良也在《人民政协报》、香港《文汇报》上严正驳斥香港少数人将疫情“政治化”,呼吁香港社会消除人心隔阂,齐心协力克服难关。 詹耀良、詹洪良同为爱国爱乡楷模,这在浙江籍港胞中并不多见。 40多年来,他们在杭州、宁波、台州、东莞、甚至孟加拉等各地投资70多亿元,逐渐形成了以三家五星级酒店和十多家大型商场、房地产、旅游为主业的多元化产业群,2019年企业纳税总额1.03亿元,解決了上万人的就业问题越。
詹洪良: 詹洪良
詹洪良祖籍在浙江台州的临海市,1955年出生在香港。 上世纪40年代,詹洪良的父亲带着一家人和亲手创办的手套工厂一起从上海迁居香港。 改革开放以来,香港詹氏在杭州、宁波、台州、东莞、甚至孟加拉等各地投资70多亿元,逐渐形成了以三家五星级酒店和十多家大型商场、房地产、旅游为主业的多元化产业群。 詹洪良用功读书,在香港完成中学学业后,前往加拿大就读多伦多大学,获得机械工程学学士学位和硕士学位。 人民网香港9月15日电 (记者陈然)由减碳生活基金会和香港青年大专学生协会联合主办的“Road To EcoCity——中国香港环保科技论坛2022”,15日在香港揭幕。
詹洪良用功读书,在香港完成中学学业后,前往加拿大就读多伦多大学,获得机械工程学学士学位和硕土学位。 1983年,学成归来后与家人一起打理家族企业,因为擅长外语,詹洪良外联业务拓展得心应手,在孟加拉有布局投资设厂,在家人们的共同努力下,他们陆续拥有了詹氏有限公司、嘉乐手套制造有限公司、华峰企业有限公司等企业,在香港商界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 詹洪良表示, “要引领青少年深刻认识国家和世界发展大势,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主人翁意识”这一要求,离不开香港青年对自己国家与文化的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