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後由於九龍區人口增加,港府在五六十年代在秀茂坪興建徙置區,後來逐漸演變成秀茂坪邨,一共有近44幢大廈。 香港郵政現於郵政總局地下闢設「郵展廊」,展出與郵務有關的物品及郵品。 在「珍藏郵品」展出一些珍貴郵票及郵品及郵票印刷的資料;而「歷史閣」擺放具歷史價值的郵政物品,還陳列兩部先前裝設在大澳郵政局的機械式操作的郵票售賣機。 郵政署在全香港共有27間派遞局處理香港、九龍及新界各區的派遞工作,各派遞局主要負責日常信件及掛號郵件之派遞。 郵政署於1995年開始轉型為以「營運基金模式」運作,財政自主,以比較商業的手法經營郵政業務,郵政署的收入來自售賣特殊郵票、傳統郵遞、特快專遞及繳費服務(如政府部門及公共事業)等。 北區共設4間郵政局,區內郵件(烏蛟騰及九擔租除外)由設於粉嶺安樂村樂業路25號安滙中心地下1-16號舖的北區派遞局負責派遞。
- 在2009/10年度,香港邮政处理的本地信件达10.96亿封。
- 載至在2001年8月,郵政署共由21個派遞局運作港九新界1,690個派遞段,每段均由一名派遞郵差提供派遞服務。
- 香港郵政亦加強與國際夥伴合作,配合網上購物發展所帶來的服務需求,增加收入。
- 但是,由於和諧二型設計缺乏彈性,以及時間因素,最後本邨只落成2幢和諧二型大廈,其餘重建工地則改為採用和諧一型等其他樓宇型號。
- 亚太邮联是地区性的邮政联盟,负责处理亚洲及大洋洲的邮政事务。
本地郵件服務一直依賴其他服務的收益補貼,營運收入的增加逐漸未能夠抵銷不斷上漲的營運成本。 郵政署營運基金的主要成本項目包括,職員薪酬及福利、航空運輸及終端費用,各項均於近年顯著上升,導致郵政署營運基金的財政狀況自2007年至2008年度起持續下滑,並且自2011年至2012年度起錄得營運虧損。 根據2011年至2012年度的香港郵政年報,其總收入為50.14億港元,支出為50.64億港元,虧損5,000萬港元。 為了控制成本,國際郵件中心和香港郵政總局揀信組將會合併遷入於2014年年底啟用的中央郵件中心,使到郵件處理更具效率。 香港郵政亦加強與國際夥伴合作,配合網上購物發展所帶來的服務需求,增加收入。
秀茂坪郵政局: 香港邮政邮缴通服务
整個秀茂坪邨設有兩個小型雕塑,分別位於秀暉樓外,長者健身場地前的花槽內,和秀賢樓、秀裕樓對出,兒童遊樂場前的休憩處。 秀茂坪郵政局2025 前者的外觀像兩人翩翩起舞,雕塑被群草遮蓋;後者刻畫了一隻小鳥向西南處翱翔的景象,造工較為精細。 此外,第一期地下擺放了一個傾斜了的房委會標誌,屋邨範圍邊緣斜坡塗上了觀塘區議會的壁畫。 該計劃由房屋署負責,房署項目編號為KT16,當中包括十多個政府部門、領展及多個志願團體。 秀茂坪郵政局 該計劃早於1990年代籌劃,當時名為「秀茂坪邨重建第十期」,但僅規劃作公園之用。
- 「掃墓坪」一説則可能來自香港開埠初期,英國人將地名翻譯作「SO MAU PING」,粵語讀起來很像「掃墓坪」。
- 1997年香港主權移交前,香港郵筒被漆成與英國郵筒相同的紅色,並且刻有英國皇家徽章。
- 郵政署的目標是要為住宅區每日提供一次派遞服務,並為工商業區每日提供兩次派遞服務。
- 2015年,陳佐洱批評香港在回歸後沒有「去殖民化」,香港郵政以「不合宜」為理由,計劃除去郵筒上的英國皇家徽章。
- 戰後由於九龍區人口增加,港府在五六十年代在秀茂坪興建徙置區,後來逐漸演變成秀茂坪邨,一共有近44幢大廈。
大廈於2016年7月18日展開工程,整個項目落成後劃歸秀茂坪邨管理,命名為秀潤樓。 於是在同年3月在一所便利店內設立臨時郵政局,讓居民得以繼續享有基本郵政服務。 市民致電香港郵政一般查詢熱線,揀選語言後,選取「8. 其他查詢及投訴」,再選「5. 與客戶服務員聯絡」後,便會由本署與「1823」安排提供的熱線服務去處理有關郵政服務的查詢。 如線路繁忙,請在電話錄音系統留言,「1823 秀茂坪郵政局 」客戶服務員會儘快回覆。
秀茂坪郵政局: 香港島郵政局列表
此「机械拣信系统」是世界上首个纯用光学文字阅读技术和视频讯号编码技术的系统,接着读取取信件上的地址以分拣信件,无须依靠邮政编码或邮递区号码。 为进一步提高运作效率,香港邮政自2008年年初起分阶段安装新的「机械拣信系统」,并于2009年6月全面运作。 秀茂坪郵政局2025 新的「机械拣信系统」结合并改良光学文字阅读机、视频讯号编码机和拣信机的功能,助精简和优化邮件处理的流程。 香港邮政在邮政总局和国际邮件中心安装了四部自动化分信戳邮机。 这些戳邮机会自动把邮件分类为邮包和信件,然後在信件上的邮票盖上日戳,再分为本地/平邮和空邮类别。
香港郵政表示郵政署只回覆「拒絕批核」四字,並無解釋詳細的拒絕原因,再三追問下郵政署電郵曾指審批工作已完成,但後來再度反口。 他亦曾多次追問,但郵政署只以「郵局擁有最終決定權」為由拒寄,未有解釋原因。 尹兆堅批評郵政署態度反覆欠標準,質疑連民生部門也作政權的「政治打手」,亦提到黨友甘乃威亦有同類遭遇,對連續出現政治打壓感憂慮。 香港郵政則指投寄物品不得有違法、不道德或郵政署認為不恰當的內容,若拒寄亦不會解釋理由,並指過去一年署方拒絕過1,200份通函郵寄申請。 郵電通:1997年6月推出,這項服務讓顧客透過電子郵遞系統或其他磁性媒體,將電子信息(包括月結帳單、發票及傳閱函件等)發送至郵電通中心。 秀茂坪郵政局 郵電通中心隨之將顧客的電子信息轉變為傳統紙類郵件(經打印及入信封),並派遞到收件人。
秀茂坪郵政局: 九龍城區
路线3从秀茂坪警署(联合医院)到长沙湾邮政局大概路程10.99公里,全程约需51分钟,途经16个站点,共换乘1次,换乘车辆线路有九巴n293路→荃湾线。 路线4从秀茂坪警署(联合医院)到长沙湾邮政局大概路程10.08公里,全程约需51分钟,途经12个站点,共换乘1次,换乘车辆线路有观塘线→九巴2b路。 路线5从秀茂坪警署(联合医院)到长沙湾邮政局大概路程11.31公里,全程约需55分钟,途经22个站点,共换乘1次,换乘车辆线路有九巴n293路→九巴n241路。 从秀茂坪警署(联合医院)到长沙湾邮政局大概路程10.35公里,全程约需49分钟,途经13个站点,共换乘1次,换乘车辆线路有观塘线→九巴6d路。
秀茂坪郵政局: 沙田區
秀茂坪現時沒有鐵路,安達臣道入伙後,秀茂坪的巴士、小巴服務得以加強,近年才有全日路線直達荃灣、葵涌及沙田。 此外,區內亦有多條行人通道連接山下,如沿秀茂坪商場之下的通道可走到遠至寶達邨或日後的安達臣道發展區,南下則可達曉光街運動場。 秀茂坪郵政局 沿秀明樓的樓梯向山下走,可到達翠屏北邨等,因此不少居民及學生會步往觀塘購物和上學等。
秀茂坪郵政局: 观塘区
该合作组于1998年成立,旨在提升亚太区邮政服务的质素;帮助各邮政机关成员扩大市场占有率;解决区内邮政服务在运作、商业、技术和经济方面的问题。 亚洲及太平洋邮务合作组现有25个邮政机关成员,下设由七个成员组成的管理委员会。 香港邮政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团成员身分,参加万国邮联的会议和活动。 秀茂坪郵政局 万国邮联于1874年在瑞士伯尔尼成立,致力推动高质素、高效率的环球邮政服务的可持续发展,方便各地人民通讯,并确保在万国邮联各成员国组成的单一邮政区内派送邮件畅通无阻。 万国邮联大会每四年举行一次,负责制订相关的策略事宜,并检讨现行邮务工作的程序和规例,确保既有安排仍能符合社会当前的需要。 2008年7月至8月期间,香港邮政以中国代表团成员的身分参加在瑞士日内瓦举行的第24届万国邮联大会。
秀茂坪郵政局: 香港邮政
Concorde 秀茂坪郵政局2025 Road Post Office2015啟德協調道3號工業貿易大樓地下前身是新蒲崗郵政局,位於新蒲崗寧遠街9號越秀廣場1樓111至114號,於2015年6月1日遷至現址,並改稱現名。 區內郵件派遞由附設於灣仔郵政局的灣仔派遞局獨力負責,該派遞局亦同時負責行政上隸屬東區的銅鑼灣東地區(港鐵天后站一帶)部份地段。 秀茂坪邨唯一的雙塔式大廈(秀明樓)曾經使用乘賓(Sabiem)產品,翻新後現時使用奧的斯製造的升降機。
秀茂坪郵政局: 香港邮政服务
截至2021年11月,郵政署共有120間郵政局遍佈香港、九龍、新界及離島各區,並且有3輛流動郵政局專車停泊較遠離郵政局的地區,為不同地區的香港市民提供郵政服務。 配合秀茂坪邨重建計劃,位於秀茂坪行政大樓的館址在2000年3月18日服務結束後停用。 秀茂坪商場在2003落成後,秀茂坪郵政局隨即在同年12月22日遷入,結束寄人籬下的歲月。 舊局址位於同仁街6號觀塘政府合署地下,由於該合署配合觀塘市中心重建計劃而拆卸,故郵局在2012年3月19日遷往位於鴻圖道52號的新址繼續服務。 特快专递是香港邮政提供的国际速递服务,也是万国邮政(万国邮联)环球特快专递服务在香港的品牌名称。 特快专递已连续八年获颁万国邮联特快专递服务合作组优质金奖,足证其速递服务表现卓越,得到国际认同。
秀茂坪郵政局: 香港邮政物流服务
为促进香港电子商贸的发展,香港邮政进行公开密码匙基础建设,由2000年1月起成为香港首个公共核证机关。 秀茂坪郵政局2025 香港邮政核证机关向个人和商户签发数码证书(名为「香港邮政电子证书」),以便在网上核实登记人的身分。 香港邮政核证机关的运作和服务,已由2007年4月1日起外判予香港亿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为期五年。
秀茂坪郵政局: 秀茂坪郵政局
此外,現時為觀塘官立小學(秀明道)的重建地盤(秀茂坪邨第十一期),亦曾擬興建兩座採用1999年版本新十字型設計的居屋,最後計劃因「孫九招」而取消,並改為興建一間小學。 秀茂坪郵政局2025 秀茂坪郵政局 2010年1月4日,秀茂坪發生郵件搶劫案,四名劫匪趁兩名郵政署外判工運送待派郵件時,用噴霧劑射眼攔途截劫,強搶兩袋逾千封郵件。 此外亦有掃墓坪一說,此源可能來自香港開埠初期,英國人將地名翻譯為「So Mau Ping」,在粵語與「掃墓坪」讀音相似,遂在1962年11月16日,改為雅稱「秀茂坪」。 亦有指出因為秀茂坪鄰近順利邨所在地過去用作九龍七號墳場,亦是香港日治時期的萬人塚,因此才有與掃墓有關係的掃墓坪此名稱。
秀茂坪郵政局: 香港秀茂坪童党烧尸案:16岁少年被14名同伴虐死,事后泼硫酸焚尸
早期郵政局並無固定的收件和派件時間,寄信人只需要將信件放置在郵政局的接收桌上,至於收信則是自己去檢查由外地寄來的郵件,秩序混亂。 直到1843年,郵政局才有規定,閒雜人等不得擅自檢查局內郵件。 香港第一所郵政局設立於聖約翰座堂附近之小山崗上,於1841年11月12日啟用,當時華人稱其為書信館,其後於1846年遷至皇后大道中與畢打街,再於1911年遷至位於在畢打街與德輔道中交界處(現址為環球大廈)。 直至1970年代因為興建港鐵中環站,郵政總局再次搬遷,於1976年8月1日搬遷至康樂廣場2號的現址。
秀茂坪郵政局: 香港邮政本地邮政速递服务
1990年5月,郵政署於是將部分每日派信兩次的派遞段其中的514個改為每日派信一次,承諾是98%的本地投寄信件會於投寄後下一個工作日派達收件人。 郵政署每月均會對各派遞局大約20個派遞段進行服務質素調查,以確定能否達到服務承諾的目標。 流動郵政局是由一輛小型巴士改裝而成,方便行走至偏遠地區,為離郵政服務設施偏遠地區的市民提供郵政服務。 流動郵政局能提供一般郵政局所設的基本服務(包括本地郵政速遞及特快專遞),惟包裹重量有較大限制。 三所流動郵政局均配備「綜合郵務系統」,為市民提供繳費通及郵政服務。 櫃位服務「郵繳通」(繳交政府部門及公共事業費用服務):1996年9月,郵政署為差餉物業估價署及水務署提供服務,為期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