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今日某些化療的副作用已經有藥物可以幫助控制11,12,並配有一些藥物減低患者不適狀況13,曾治療不少長者也能撐過整個前列腺癌治療的歷程,特別是注重化療期間食療,保持身體營養及體重的患者。 其中,散步、瑜珈正是可以深度調息的運動,在芳喵的文章中曾經建議過,所以,對自律神經有益且降低發胖的運動是存在的,請大家多多善用。 請注意文中特別把「健走」、「散步」分成兩個項目,表示走路的速度是有區別的,請大家選擇「散步」而非「健走」,因為健走的速度是非常快的,會造成呼吸變淺、變短促,失調期間比較不適宜。 所以,芳喵在自律神經失調期間只做那些確定有益無害的運動,而不會去挑戰那些不知道會有什麼結果的運動,這就是芳喵康復快速的原因之一。 在確定對自律神經有益的運動中,有幾樣運動出現在確定對降低肥胖有幫助的科學研究中,所以別擔心做那些深度調息的運動沒有運動效果。
即使用量少,長期使用類固醇仍有風險,但是每天使用10毫克類固醇(prednisolone)達到一年以上者,併發白內障的機率會明顯上升。 研究發現在平均每天使用類固醇(prednisolone)6毫克且使用期間平均為六年的類風濕性關節炎病友族群中,有使用類固醇的病友併發白內障的比例有15%,而沒有使用類固醇的則為4.5%。 相信很多長期使用類固醇的病友都會提到皮膚變薄與容易瘀青的副作用。 研究統計在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中,連續使用六個月以上的類固醇時,約有17%的病人出現容易瘀青的症狀。 即使是長期使用低劑量的類固醇,皮膚變薄的症狀也有可能會發生,但原則上劑量越低則發生副作用的機會越小。 所以,前列腺癌患者切勿因年紀大,而失去對治癒的信心。
化療變胖: 化療副作用也有分級
如果大量、長期(超過兩星期)的使用類固醇之後,就要根據醫師囑示逐漸減量,不能突然因為怕副作用就突然停掉藥物,要讓腎上腺有機會慢慢恢復功能。 化療變胖 有些人自行服用來路不明的補品、中藥,裡面就含有大量的類固醇(因為類固醇對解痛、減發炎真的很有用啊,只要不知道補品內含類固醇就會覺得:「哇,這個補品/藥物很有用呢!」)。 大家應該都聽過類固醇,也知道類固醇是現代被很廣泛使用的藥物,因為類固醇對減少疼痛、減少發炎是很有用的,無論是皮膚紅疹、氣喘、關節炎、或各種自體免疫疾病,都可以用類固醇改善症狀。 當出現「甲狀腺機能低下」,讓甲狀腺素的濃度太低,會降低了身體新陳代謝的速度,患者出現皮膚乾、怕冷、便祕、肌肉無力,同時也會讓體重上升。 「甲狀腺機能低下」可以發生任何年紀,男性女性都會發生,但最常見在超過60歲以上的年長女性身上。 化療變胖2025 2.激素影響,腫瘤放化療後,經常會用到激素以對抗其副作用,而激素本身就可以引起人體水鈉瀦留、向心性肥胖,使體重增加。
因此想要瘦身的人,最簡單的關鍵步驟就是要有充足的睡眠,瘦體素就會自動控制好食慾和體重。 癌症患者對化療帶來的副作用感到恐懼不安,實在是人之常情,但只要充分了解、及早治理,副作用並不如想像中可怕。 至於化療的副作用於何時開始,則視乎各種副作用而有所不同,例如噁心和嘔吐的反應一般會於患者接受化療數小時內至24小時後出現,而頭髮掉落的副作用則通常於化療開始後兩、三個星期發生。 以下詳列各種常見化療副作用及舒緩方法,希望有助患者減輕化療引致的不適。 即使許醫師羅列了這麼多類固醇的副作用,許醫師自己仍然在臨床上有需要使用類固醇,因為類固醇的獨特性與療效仍然無法被其他藥物取代。
化療變胖: 避免鹽分攝取過多
若出現低燒(37-38℃),應密切監察體溫變化;如有發燒(高於38℃)、發冷症狀,應立即通知主診醫生或護士,或到醫院急症室求診。 减少反式脂肪酸的摄入,需要注意的是,加工的时候很多食品都会加入反式脂肪酸,但某些商品上不再标注,如果看见氢化植物油、部分氢化植物油、氢化棕榈油、氢化大豆油、植物起酥油、人造奶油,就要知道它们就是反式脂肪酸。 化療變胖 应避免的食物:因为胃癌切除术后容易发生乳糖不耐受,因此应避免牛奶、冰淇淋、奶酪等,后面可随着身体情况好转,逐渐尝试添加牛奶。 建议避免的食物:甜品、甜点、蜂蜜、木糖醇、白砂糖、糖浆等,这些营养不够丰富,但由于糖分高,容易减少其他食物的摄入量。
- 副作用的發生通常跟使用時間長短、用量多寡有關,並不是一定比口服類固醇嚴重。
- 肚子痛可能只是一時吃壞肚子;可能是胃潰瘍或十二指腸潰瘍,也有可能是更嚴重的問題,像是盲腸炎甚至是大腸癌。
- 雌激素(ER)受體狀態和孕激素(PR)受體狀態是乳腺癌治療的重要參考指標,醫生或根據ER和PR狀態給出治療方案。
- 而是請你飯麵少吃一點,如果吃便當,只吃一半的飯,最好不要吃炒飯、麵類那種超過七成都是澱粉的東西,一方面營養怎麼看都不均衡,另一方面就是吃進過多的澱粉,而且是精緻澱粉,這是發胖的主因之一。
肥胖女性患乳腺癌的風險更高一些,原因是腫瘤周圍的脂肪會促進腫瘤幹細胞擴張和侵襲,這對腫瘤的發病和生長有促進作用。 胰臟本來的功能就是會分泌「胰島素」這個荷爾蒙進到血液循環裡,以幫忙血中葡萄糖進入細胞,成為細胞活動的燃料,並下降血糖值。 當糖尿病患者開始補充「胰島素」製劑後,血糖能順利下降,然而有些患者為了怕低血糖,偶爾會補充小點心,整體來說吃的更多,攝取更多的總熱量,體重因此上升。 第三,治療相關手術,放療和化療都對患者是一個比較大的考驗和打擊,手術後可能有一段時間不能進食,如果出現吻合口瘺等併發症,那禁食的時間就會更加的長了。 腫瘤患者在治療期間,因為身體虛弱,常常會需要卧床靜養,久而久之,很多患者便不再有運動的習慣,還有些腫瘤患者存在「我該不該運動?」「運動會對我的身體產生影響嗎?」等疑問。
化療變胖: 許伯爵 醫師
4.過度營養,得知患有腫瘤,有些人會大量進食以增加體內營養儲備,為的是增強身體素質。 對於早期腫瘤患者或者對消化影響不大的腫瘤患者,就會出現體重增加的情況。 還有一種就是病理狀態的體重增加,比如癌症在治療過程中,沒有控制住,出現多發轉移,心腎功能衰竭,水鈉儲留,導致體重增加,這往往是提示病情進展惡化。 癌症患者出現體重下降的原因不明原因的體重下降是癌症的一個信號,因為癌症本身就是一種消耗性疾病,不斷得利用人體的營養物質來進行自身的複製和繁殖,不斷的增長。 很多人是因為不明原因體重下降就診,進而發現癌症。 癌症患者正常飲食後體重增加是一件好事,但是要除外治療引起的體重增加。
化療變胖: 化療期間注意事項 by 小右
希望大家都吃健康的食物、做健康的運動,能夠好好配合治療,又無需擔心發胖,在良好的體態中恢復健康,跟芳喵一起瘦得很健康! 現在就來看看怎麼樣可以既提供自律神經足夠均衡的營養,又能瘦下來,或者說,在我們治療的期間不要一直發胖。 降血糖藥物中的胰島素或(口塞)(口坐)二酮類(如:梵帝雅、愛妥糖、糖立敏、安索糖)也經常被研究報告提出會讓體重增加。 因為胰島素每日需要的劑量和在血中濃度變化的影響會讓患者感到身體變胖,若病況適合選擇於睡前注射中/長效胰島素或口服降血糖藥物會是個使體重增加較少的方法。
化療變胖: 類固醇會排出身體嗎?藥物功效與安全用藥的關鍵
癌症患者治療過程中部分體重增加是好事癌症經過一定的治療,腫瘤切除或者得到了控制,人們吃下去的營養物質可以轉化為自身的蛋白質和脂肪,就表現為體重增加,這是一件好事。 很多朋友手術後,經過一定時間的修養,體重可以恢復到生病前的狀態,甚至更好了,外人根本看不出來生過大病。 要堅持營養均衡、葷素搭配、作息規律、適當鍛煉,養成良好的習慣,同時不能無限制的任由體重上升,肥胖也會帶來不少的問題。
化療變胖: 化療一定會落髮、噁心?藥師告訴你化療該注意哪些事
但面對胃口變差,食慾不振情況下,鼓勵大家可以採取少量多餐的方式7,更加不用太過顧忌選擇食物的種類,應以提高個人進食樂趣為優先考慮。 曾經有患者特別愛吃半肥瘦叉燒、梅菜扣肉、燒味等類別食物,但又擔心食物過肥又過油。 若然本身有高血糖,高血脂或高血壓的患者,則需要配合醫生指引,以免在飲食上過份超標。 但若一般癌症患者則必須先選擇喜愛的食物,刺激食慾才是最佳的化療期間食療。 一般癌症惡病質指出患者 6 個月內,體重下降超過 5%,或體重指標少於 20 的病人體重下降超過 2%2。 千萬不要看輕「癌症惡病質」的傷害力,由於惡性腫瘤本身會使新陳代謝異常3,消耗肌肉脂肪蛋白3,而在化療期間難免好與壞細胞均受破壞4。
化療變胖: ◆ 接受類固醇治療的患者
此外,大支還提到,吃素還有一個好處「就蚊子不太會叮我們,因為我們身體變成比較弱鹼性體質」。 相較於乳癌、肺癌和大腸癌,晚期卵巢癌的治療武器顯得匱乏,除了手術之外,過去20多年僅有放療、化療供選擇,其中又以化療為主。 在此情況下,患者也常因一再復發而深陷反覆化療之苦。 第一難是「早期難發現」,患者的早期症狀不明顯,包括腹脹、肚子痛、容易飽足、頻尿、尿急、腰圍變粗、發胖等症狀,易與其他疾病混淆,導致近5成患者確診時已是晚期。
化療變胖: 化療小紅莓變胖
因為癌友的進食不佳,會影響營養攝取,而這也嚴重影響免疫的恢復。 如果免疫不足、恢復差,未來容易嗆傷性肺炎,也容易發生復發,所以需要補充足夠的營養。 癌友若莫名體重驟降,也要注意是否復發的惡病質造成營養無法吸收。 李正喆說,口腔問題影響進食的問題可以透過口腔重建、復健等方式,幫助恢復進食的功能,改善進食障礙。 有些障礙難以復原也可以利用癌友專用營養輔助食品補足。 癌症治療中,可能會因為化療加上放療引起疼痛,難以進食。
化療變胖: 我們的部落格
ASCO指南、WCRF/AICR指南、NCCN指南等權威腫瘤指南中都提出了腫瘤患者應該多運動,建議腫瘤患者:每周進行至少150分鐘中等強度的運動,或者75分鐘高強度的運動;每周進行2-3次力量訓練。 很多腫瘤如胃癌、結直腸癌,癌組織發生壞死,會破壞血管,造成慢性失血的表現。 因為類固醇具有抗發炎及免疫調節的作用,在治療上可應用於緩解許多疾病的症狀,如紅斑性狼瘡、過敏性疾病、頑固性濕疹、異位性皮膚炎、皮肌炎、多發性肌炎、發炎性關節炎、腎絲球腎炎、氣喘、慢性阻塞性肺病等。 因服用高劑量類固醇可能導致高血糖,尤其是糖尿病患者,必須定期測量血糖病患,若有異常情況應立即回診請教醫師。
化療變胖: 化療期間出現噁心和嘔吐(CINV)的風險表
首先,雖然所有藥物都存在「可能」的副作用,但並不是一定會發生,通常以服用高劑量、長期服用者才有嚴重副作用的風險。 一般而言,副作用大多是輕微且短暫的反應,通常在服藥一段時間後,身體會自然適應而逐漸消失,且類固醇的代謝可透過腎臟排出,並不會累積在體內。 化療變胖2025 由於類固醇具有免疫抑制的作用,長期下來可能增加感染的風險,每天服用四顆以上類固醇的患者,會比較容易感染或引發口腔黴菌感染。
化療藥物可能會破壞口腔及喉嚨粘膜的細胞,造成破皮或潰瘍。 此外,其它問題還包括:降低食慾、吞嚥困難、容易感染、味覺或嗅覺改變。 不過,研究發現,晚期卵巢癌患者以抗血管新生標靶搭配化療,可以延長疾病無惡化的時間,降低復發風險,對於第4期患者更有延長整體存活期的效果。
某些特定藥物確實較可能讓體重增加,但是諸如個人的飲食習慣和身體水腫也可能讓體重有所「長進」。 這些可能讓人顯得發福的藥物,未必在每個服用者的身上都會發生。 而正在進行治療的病人的情況,由於家人能夠為病人做到的是好好管理他們的飲食,結果每天為病人準備大量食物,所以攝取到的熱量可能已經超過 2000卡路里。 有一種胖叫「壓力胖」,壓力太大會影響使肝功能下降,使胃發熱,導致食慾異常旺盛。 把乳腺癌當成一種慢性病,正確認識它,勇敢面對,有消極的情緒可以通過跟朋友聊聊天、出門散散步,或者上覓健與病友們交流一下經歷來調節,好心情是好身體的重要前提。 成人每天可以代謝的食物總熱量在1200大卡左右,如果長時間攝入的熱量超過身體正常代謝的熱量,就會導致肥胖。
化療變胖: 「乳癌」為婦女癌症第一名!小心這5種壞習慣增加乳癌發生率
「多囊性卵巢症候群」代表卵巢出現多顆的小濾泡,使卵巢機能變化,患者荷爾蒙失調,導致全身的症狀,包括月經週期不規則,容易不孕,頭髮變稀疏又容易斷掉,青春痘變多。 另外,就是患者容易體重增加,而且很難減下來,增加的體重常常是在腰部,讓患者覺得很不開心呢。 黃翠華說,「有治療就不能瘦」,還有:「治療前先把營養補起來,比治療後變瘦再補回來更重要」,這些是癌友維持免疫的通則。 化療變胖2025 在腸胃可以消化和吸收時要多利用它,她建議陳昇趁現在外觀看起來還挺有體力的,注意要維持住,不要再繼續瘦了。
化療變胖: 化療期間須知
因為夜晚睡覺時,體內會分泌一種由「脂肪細胞」所產生的化學物質──瘦體素(Leptin),身為肌力與體能教練的吳皓宇營養師說,瘦體素可抑制食慾,若經常睡眠不足,不僅會使食慾大增,還會降低代謝導致肥胖。 Joquichung您好,依您的情形,建議可以不要吃容易造成升醣的食物,推薦可以穀類為主、新鮮蔬果、地瓜、芋頭,再搭配蛋白質和脂肪。 您可以選擇攝取能夠提供豐富優質營養素的原型食物,過度精緻加工的食物像是蛋糕、白米、餅乾、魚丸等的盡量少吃,吃比TDEE高15-20%的熱量。 化療變胖 答:中西合璧療法有一定風險,不建議癌症患者在化療期間自行服用中藥,以免中西藥混合後產生相互作用,影響患者的肝腎功能,繼而影響治療成效。
化學治療(簡稱化療)屬全身性治療,相比手術、放射治療等只針對某一身體部位或器官的局部治療方法,化療能夠透過藥物溶入血液運行全身,有效對付由原發部位擴散到其他部位的癌細胞。 化療的原理是殺滅一些快速分裂的細胞,由於癌細胞的分裂速度較正常細胞快,自然躲不過化療的攻擊。 然而,一些補充身體所需的正常細胞,例如生長毛髮的毛囊細胞、造血的骨髓細胞、消化道細胞等等的分裂速度亦比較快,因此當化療攻擊癌細胞的時候,亦有可能會殃及這些正常細胞,引起各種副作用。
化療變胖: 【醫生專訪】 化療期間食療 營養體重莫輕視
但是要注意兩個方面,一是體重增加的性質;二是體重增加要有度。 化療變胖 不是所有的癌症在治療期間都會下降,像大腸癌、乳腺癌患者,即使治療期間出現食慾下降,多數患者體重下降幅度也不是很大。 如果這類患者在短期內大量增加營養而又沒有適宜的鍛煉,則體重增加較快,但這並無法給患者帶來益處,如體重超重會對化療造成影響,同時還會增加過早死亡風險。 研究發現,乳腺癌患者體脂率越高,過早死亡風險越大。
化療變胖: 文章分類
體重增加說明正常細胞可以獲得充足的營養,癌細胞得到控制,對患者身體器官恢復有益。 化療前請牙醫師將牙齒徹底清潔,若有蛀牙、牙齦疾病、假牙問題也必須事先處理。 清潔時選擇較溫和的0.9%生理食鹽水或不含酒精的漱口水。
化療變胖: 健康情報
食物方面,盡量以原型食物為主,也不宜添加過多調味料,並選擇補充膳食纖維豐富的蔬菜水果,也可以穩定瘦體素分泌。 恶性肿瘤(癌症)是生长特别快的肿瘤,对营养和能量的需求更大,因而恶性肿瘤的患者会出现更明显的消瘦,专业上称为恶病质。 活動筋骨、促進血液循環才是運動的意義,喘和噴汗則不是。 雌激素(ER)受體狀態和孕激素(PR)受體狀態是乳腺癌治療的重要參考指標,醫生或根據ER和PR狀態給出治療方案。 在覓健病友社區搜索「胖了」兩個字,就會出來一大堆覓友的求助貼,看來手術或化療後變胖已經成為大家共同的煩惱。 细胞免疫治疗疗法,是采集人体自身免疫细胞,经过体外培养,使其数量成千倍增多,靶向性杀伤功能增强,然后再回输到人体来杀灭血液及组织中的病原体、癌细胞、突变的细胞,打破免疫耐受,激活和增强机体的免疫能力,兼顾治疗和保健的双重功效。
不是所有的腫瘤患者在治療期間都會有體重大幅下降的情況,比如,乳腺癌、腸癌、子宮內膜癌等患者,即使在治療期間出現了食慾下降,大多數的患者體重減輕的幅度也不會很大。 心態變差、茶飯不思、睡眠不足,甚至對生活感到絕望。 起初類固醇的用量若超過一天四顆,可能造成體內水分及鹽分的堆積而引發水腫,這並不是類固醇傷害的腎臟的緣故,而是鈉滯留作用所致。 只要在服用期間避免吃太鹹、醃製、加工食物,就可以減少水腫的發生。 類固醇的可能副作用包括:變胖、月亮臉、青春痘、水牛肩、骨質疏鬆、皮膚變薄、容易感染等等,這些副作用通常和「劑量」、「使用時間長短」有關,劑量越高、使用時間越長,發生副作用的機率也會比較高。
化療變胖: 化療病人與家屬一定要知道的事!應對10種常見副作用
1.癌症術後患者食慾未受影響,且積極的補充營養,比如肺癌患者,由於消化道未受影響,手術後為了傷口癒合快,大量食補,這時候可能會出現體重增加。 對病人來說,體重增加是好事,有利於各臟器功能恢復。 癌症患者因為腫瘤改變了體內的荷爾蒙,會出現體重快速下降的情況,稱為惡病質(CACHAXIA),全身肌肉快速減少,但是產生速度下降,最後造成營養不良而死。 在這種時候,除了改變食物烹調的方式,其實還可以用一些藥物輔助,免得病人快速惡化。 另一項相當重要的注意事項是病人於化療後發燒,後果可大可小,一般而言,化療後病人的抵抗力較低,白血球低下本來已可導致發燒,但白血球低而同時間有細菌感染,亦會引致發燒,而這種情況,即白血球低加上細菌感染,細菌入血的機會便相當之高。 化療變胖 所以,切記發燒是化療後最需要注意的事情,至於其他副作用,一般可透過簡單用藥輕鬆處理,不會構成太大問題,因此由一開始非常擔心化療,到患者擅於處理副作用,不經不覺間,便很快完成四、六、八針的化療療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