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主辦單位提供的小冊子,更附送上環區井蓋地圖,鼓勵參加者了解井蓋歷史後,親身尋找它們的蹤影。 渠務署明年成立30周年,將舉辦多項活動慶祝,其中全港首個渠蓋設計比賽前日(15日)截止,渠務署收到逾1,400份設計作品,賽果將於明年1月14日公布。 地舖內外如多見方紋渠蓋,即是涉及污水渠,容易排出異味,惹來蛇蟲鼠蟻,令客人避而遠之。
- 印有「小方格」的是污水渠,「圓圈放射式花紋」則是雨水渠。
- 在開埠初期,維多利亞城內(即今日西環、中上環、金鐘、灣仔及銅鑼灣等)的渠道單一,只依靠雨水沖走污物,而溝渠亦沒有被覆蓋,容易滋生及散播細菌。
- 合豐鐵工廠第三代負責人陳滙璋指出,「EN124」是歐盟標準(European Standards)的其中一種認證,用以規範路面渠蓋的品質、類型、通過的測試等要求的標準。
- 在街上隨處可見俗稱「疏冷」的斜紋通孔井蓋,經常與溢流堰(櫈仔)以及清理去水管道的雜物(咖哩缸)配合使用,前者有助加強去水速度,後者則用作暫存枯葉等垃圾。
- 渠蓋面積小小,但鑄造及設計背後花心思不少,他建議大家行街時,不妨駐足研究渠蓋,或會發掘到有趣事物。
由於沒有分類污水,容易滋生細菌,衛生情況每況愈下,後來更發生鼠疫等嚴重問題。 為了解決疫症衍生的社會問題,政府決定實施供水及排污的改革,令香港的渠道發展日趨完善。 在開埠初期,維多利亞城內(即今日西環、中上環、金鐘、灣仔及銅鑼灣等)的渠道單一,只依靠雨水沖走污物,而溝渠亦沒有被覆蓋,容易滋生及散播細菌。 1894年,香港發生鼠疫,促使政府加速實施排污改革,包括將雨水和污水分流,並覆蓋溝渠,從此排污管道就轉到地下。 黃偉綸稱,1894年香港爆發鼠疫,政府加速改革排污,將雨水和污水分流,並覆蓋溝渠,從此排污管道轉到地下,渠蓋因此誕生。
圓清方濁: 「圓清方濁」的渠蓋設計
初時「大肚臍」以圓形為主,「大肚臍」旁邊兩個圓形,是方便工程人員打開水制。 惟當局因後期發現路面不平,圓形的井蓋也因太重(重達400磅)難以拿起,故後來被以兩個三角形拼合的方形井蓋取代,拼合式的設計能讓渠務人員更易以鐵撬打開井蓋。 井蓋蓋面刻鑄了不同代碼,原來是井蓋隨身帶備的「出世紙」,每個井蓋表面均有列明政府部門、合約編號、鑄造廠、重量等資訊,顏色、形狀和符號亦有特定意思,方便工程人員辨認渠管。 這系列名為「圓清方濁」,代表了那些年香港井蓋最常見的兩個面相:排列成圓形的是清水井蓋,正方格子為污水井蓋,因而成為約定俗成的稱呼。 相信大家對香港的渠蓋已有基本的認識,渠蓋面積小小,但鑄造及設計背後所花的心思不少。
明年是渠務署成立30周年,署方會舉辦多項活動,讓市民了解渠務署的工作及多年來的工作成果,其中全港首個渠蓋設計比賽剛於昨日截止報名,共收到超過1 400份設計作品。 比賽結果將於2019年1月14日公布,市民可於網上投選其中一項最具人氣獎。 明年是渠務署成立30周年,署方會舉辦多項活動,讓市民了解渠務署的工作及多年來的工作成果,其中全港首個渠蓋設計比賽剛於昨日截止報名,共收到超過1,400份設計作品。 圓清方濁2025 在街上隨處可見俗稱「疏冷」的斜紋通孔井蓋,經常與溢流堰(櫈仔)以及清理去水管道的雜物(咖哩缸)配合使用,前者有助加強去水速度,後者則用作暫存枯葉等垃圾。 不過,有些舊式設計井蓋因太重已停用,令部分井蓋已成為歷史。 近年,井蓋由生鐵鑄造改為以不鏽鋼製造,本土生鐵鑄工業亦因而逐步消失。
圓清方濁: 香港井蓋史大揭秘 鼠疫後誕生 「圓清方濁」圖案可辨雨水污水渠
全紙製的包裝下,內盒同樣採用灰版紙堆疊而成,我們更棄用膠水,直接以橡筋捆扎內盒,方便大家拆開回收。 圓清方濁 平淡的日常,一樣的街道上,兩種基建系統,四款截然不同的公物,化作一個個水泥杯墊藏品。 包裝以資料夾為主視覺,將平淡不平凡的香港街道故事一一存檔。
另外,全港首個渠蓋設計比賽剛於昨日(15日)截止,渠務署指共收到超過1,400份設計作品。 而渠蓋上兩個像眼睛的夾縫,是方便渠務人員以特別的工具拉起渠蓋,而蓋掩的作用是避免女士的高跟鞋卡於夾縫內,或因積水而引致蚊患。 原來這些文字就如渠蓋隨身帶備的出世紙一樣,用以說明渠蓋的負重能力、所屬工程項目等重要資訊。 現今世代,生仔要贏在射精前,當井蓋也要講身份,「EN124」正是歐盟標準(European Standards)的認證。 EN124是規範路面渠蓋的品質、類型、通過的測試等要求的標準,共分六級,E600屬於第五級,可以承受600kN(即60噸力)負荷的類型。
圓清方濁: 產品介紹Products
而現實生活中,若要數井蓋令人印象最深的時刻,莫過於大雨傾盆,雨水灑落在防滑紋上,隨著街燈或日光的反射,金屬質感若隱若現的那一刻。 限定版「圓清方濁」會隨溫度改變顏色,遇冷變灰、遇熱變白。 當杯墊遇上冷飲倒汗水時,井蓋形同被濁水污染,頓變灰色,錄下每滴水滴的痕跡。 款一 // 圓清款二 // 方濁變換溫度為 21 度。 「日本有自己的井蓋文化,不同縣市會刻有不同風景,但香港井蓋強調的是快狠準,為提供資訊而設,不作多餘修飾。」甚麼人鑄造出甚麼井蓋,Jarvis 覺得這反而呈現出香港特性,非常準繩。 是次杯墊系列,除了抽取井蓋最具標誌性的形態和標示,還向難度挑戰,在井蓋上以香港人造的字體 ——「自由香港楷書」加上了「香港」大字。
舉例來說,傳統食肆旺街,人流通常在中午以後湧現,租來開早餐店,生意額或未如理想,傳統旺舖租貴,就更難達致收支平衡。 反而在中小學附近,或經往港鐵站的小路開店,會更易回本。 現時全港約有16萬個渠蓋,在渠務署工作超過20年的前總工程監督(現職渠務署熱線總監)黎超良介紹說,雖然渠蓋並不起眼,但鑄造心思值得大家了解一下。 四川遊客譚小姐稱,去過日本的「章魚」渠蓋打卡,香港若有特色渠蓋,「一定會去拍照打卡!」她認為渠蓋設計是「只有這個地方才有。」從事文職工作的湯先生認為,香港若有特色渠蓋是好事,可以宣揚香港的特有文化。
圓清方濁: 渠蓋圖案有暗號:提示「圓清方濁」
無論身處何地,一直觀察與記錄,關於建築,小店,空間以及人。 文字及照片散見於《號外》及 PMQ 元創方,同時經營古董設計選物空間「knowhere」,努力尋找生活的另一種可能。 包裝靈感來自 CD 盒,不用膠水黏合,直接用橡筋紮實內盒,方便拆開回收,並聰明地可以雙面兩用(這點子其實非常香港),節省資源,亦令整件產品的故事更為完整,摘下 2020 年金點設計獎。 他是 Concretology 主理人,把香港井蓋撿起,放在桌上,帶進日常——利用珪藻水泥手工倒模製作,成為小巧,親切而實用的井蓋杯墊。 包裝配合水泥材質以灰色為主調,透過灰版紙原料配合絲網印刷,採用切割線外露的方式直接塑型,簡約之餘不失格調。
圓清方濁: 香港井蓋杯墊 圓清 方濁
透過仔細觀察,渠蓋面上一串串意義不明的文字,如「EN124」、「D600」等,原來正正記載著渠蓋可以負重的能力、通過的測試,以及所屬工程項目等重要資訊。 合豐鐵工廠第三代負責人陳滙璋指出,「EN124」是歐盟標準(European Standards)的其中一種認證,用以規範路面渠蓋的品質、類型、通過的測試等要求的標準。 「D600」則指相關渠蓋可承受600kN(即60噸力)負荷。 為期一個月的《井蓋展》由南豐集團和長春社文化古蹟資源中心(CACHe)合辦。 展覽集中展示中上環區的井蓋,參觀者可近距離觀察一系列香港不同時期及款式的井蓋實物,亦能透過展覽得知香港井蓋鑄造廠及工匠的誕生過程。
圓清方濁: 「圓清方濁」 沙井渠蓋要分清
首件產品為以傳統農民曆為基礎創作的《日紙 Daper》,其後開始研發水泥產品,設計了文具系列 Hex,以及熱賣作井蓋杯墊。 但,未必所有人留意得到,設計背後藏著某種意境——杯子放在井蓋上,倒水一刻,正正跟昔日平民把水倒進溝渠無異,兩個世界兩種年代,透過一件生活道具,可以接通。 至於在展覽中展出的不同款式的井蓋,有不少便是由劉祥利鑄造廠借出。 原來這些其貌不揚的井蓋隱藏了不少秘密,故事就藏在細節中。
圓清方濁: 香港杯墊 圓清 方濁
香港開埠初期,西環、中上環、金鐘、灣仔及銅鑼灣一帶的供水、排放雨水及污水設施並沒有專責部門管理,只能依靠雨水沖走污物。 街道上的溝渠亦沒有覆蓋,容易滋生及散播細菌,當時的渠道採用「雨污合流」,即雨水和污水共用同一條排水管道的形式處理,衞生情況堪虞。 香港品牌的創作者,透過GONGZI聽見他們的聲音、支持他們的作品。
圓清方濁: 香港文匯網
原來一般渠蓋有兩個像眼睛的夾縫,是方便渠務人員以特別的工具拉起渠蓋,而蓋掩的作用是避免女士的高跟鞋卡於夾縫內,或因積水而引致蚊患。 而渠蓋會以英文字母標示其承受重量的級別,當中共有3個級別。 不過,在1894年本港爆發鼠疫,政府加速實施排污的改革,包括將雨水和污水分流,並覆蓋溝渠,從此排污管道轉到地下,更以堅固的生鐵取代石和粗陶,建造更耐用的管道和井蓋。 1894年,香港爆發鼠疫,疫症造成逾2,000人身亡。
圓清方濁: 【Pinkoi 香港優惠攻略】2023 年 7 月 Pinkoi 優惠碼 + 官方折扣大集合!
他說,早期鑄造的渠蓋大部分是圓形的,其後改為由兩個三角形拼合而成的方形設計,渠務人員可較易用鐵撬打開渠蓋,而拼合式設計亦較易於操作。 至於渠蓋上的凹凸花紋,除了增加防滑度,主要是給渠務人員識別兩種不同的渠道─污水和清水(雨水)。 圓圈、放射式花紋是清水渠蓋,小正方形格子則為污水渠蓋,故坊間簡稱「圓清方濁」(見圖)。 圓清方濁 至於渠蓋上的凹凸花紋,除了增加防滑度,主要是給渠務人員識別兩種不同的渠道—污水和清水(雨水)。
圓清方濁: 全港16萬渠蓋 花紋藏信息
圓圈、放射式花紋是清水渠蓋,小正方形格子則為污水渠蓋,故坊間簡稱「圓清方濁」。 早年鑄造的渠蓋大部分是圓形,其後則改為由兩個三角形拼合而成的方形設計,渠務人員可較易用鐵撬打開渠蓋,而拼合式設計亦較易於操作。 至於渠蓋上的凹凸花紋,除了增加防滑度,主要是給渠務人員識別污水和清水(雨水)兩種不同的渠道。 圓清方濁2025 除了花紋圖案外,渠蓋面上常見一組組英文字母及數字,這些密碼背後有甚麼意思? 除了花紋圖案外,渠蓋面上常見一組組英文字母及數字,這些密碼背後有甚麼意思? 本港現時有約16萬個渠蓋,原來渠蓋蓋面上不同的圖案和密碼,都有不同的意思。
升麻為臣,清熱解毒,升而能散,可宣達郁遏之伏火,有「火郁發之」之意,與黃連配伍,則瀉火而無涼遏之弊,升麻得黃連,則散火而無升焰之虞。 胃熱則陰血亦必受損,故以生地涼血滋陰;丹皮涼血清熱,皆為臣藥。 圓清方濁2025 處於街道兩側和靠近馬路燈位的地舖,門前會有較多行人停留,客人不是怱怱而過,有更多時間作出消費考慮。 舊樓文件文字或含糊不清,互有抵觸,最好上律師樓處理。
圓清方濁: 生活有時就是一場災難,荒誕卻充滿寓意的厭世超現實插畫
政府事後才開始為渠務作出全面改革,由舊有的「雨污合流」改為「雨污分流」,而供水及排污管道亦逐步從地上轉移到地底。 從此,溝渠有了井蓋覆蓋,亦成為各管道不可劃缺的連接點。 圓清方濁2025 期望能夠從生活和城市出發,創作具人文價值的生活產品,透過設計去傳承本地文化。
為了方便維修人員,渠道上特意設計了兩款圖案的渠蓋,可以清楚分辨出兩種渠道。 印有「小方格」的是污水渠,「圓圈放射式花紋」則是雨水渠。 圓清方濁 由於污水渠下可能有沼氣,設計分明就可以讓渠務人員警惕,避免發生意外。 初時香港島的渠道就只有「雨水渠」一種渠道,而且溝渠並無被覆蓋。
常見的以生鐵鑄造的方形井蓋,俗稱「大肚臍」,在上世紀五十至六十年代十分盛行,這類井蓋有「圓清方濁」的原則,圓圈花紋代表清水井蓋,正方形圖案則代表污水井蓋。 消防街井又稱「鵝頸街井」,配以一個地面紅色FH標記井蓋的開關,連接一個普通的水掣。 至於斜紋通孔的井蓋名為「疏冷」,最新款的則有「格仔疏冷」。
圓清方濁: 【特別企劃】Pinkoi x 設計媒體 Shopping Design 攜手策劃!首屆 Pinkoi Design Award 國際徵件活動
它比一般水松耐用結實、不掉粒之餘,防滑且抗油,保護你心愛的傢具之餘亦為小井蓋分擔重量。 [方解]:本證為胃有積熱,熱循足陽明經脈上攻所致。 牙痛牽引頭疼,面頰發熱,唇舌頰腮腫痛,牙齦腐爛等,皆是火熱攻竄為害。 胃為多氣多血之腑,胃熱每致血分亦熱,故易患牙宣出血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