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塘內有21項列為法定古蹟的水務歷史建築群,連成大潭水務文物徑。 此路線除了可以暢遊歷史古跡,了解香港水塘的歷史,亦可欣賞水塘內和附近優美的景色,是一條頗具特色的行山路線。 在大潭水務文物徑的這個官方地圖可以看到有很多石橋、水壩等的不同建築物可以探索。 大潭郊野公園茂樹群山環抱,水壩旁平靜如鏡的水塘湖面映照著山水倒影,美如世外桃源。 於1888年建成的大潭上水塘水壩,與大潭副水塘、大潭中水塘和大潭篤水塘,共四個水塘組成的大潭水塘群,為香港島居民供應飲用水。 位處最北的大潭上水塘水壩,是大潭水務文物徑的起點。
當遇上雨季,係壩底重可以見到流水湧出,好似瀑布既美景,令人目不暇給。 鑑於香港人口急增,薄扶林水塘的儲水量不敷應用,當局於1883年動工興建大潭水塘,第一期工程於1888完成。 1894年,香港爆發鼠疫,市民對清潔食水需求殷切。 大譚水庫泊車 當局先後在1897至1917年間增建大潭副水塘、中水塘和大潭篤水塘以應付需求,而第一期所建的水塘則改稱為「上水塘」,以資識別。 大譚水庫泊車 大譚水庫泊車2025 離開抽水站建築群後向北行,可到達大潭水塘行山路線行程的最後一站——最近經常在各大風景相片「洗板」的大潭篤水塘水壩觀景點。 繼續走大潭水塘行山路線約20分鐘,大家會到達大潭篤水塘燒烤區4號場。
大譚水庫泊車: 香港遊車河 Facebook Page
– 大譚水庫泊車 大譚水庫泊車 大潭郊遊徑資訊
- 該童軍中心鄰近大潭村,村外是一大片的紅樹林。
- 由鰂魚涌港鐵站A出口,轉右行,會見到有去柏架山道自然徑的路線牌,沿路指示清晰,跟住行上去就可以。
- 只望將來能提供更多無障礙郊遊的資訊,相關設施也能有所改善,令無障礙郊遊不再是一件難事,讓他們也可隨興與家人朋友到郊外行山。
- 值得一提既係,係香港島真係好少港灣小路,遇上風和日麗既時候,開住窗,吹住海風,欣賞恬靜既景色,呢度真係一個遊車河既好地點。
- 由於香港島沒有其他合適的土地可作爲集水區,港府決定擴建大潭谷的供水系統,根據原先派斯提出的大潭計劃展開第二期工程,修建大潭副水塘,以收集從大潭上水塘溢出的食水。
- CACHe於2005年成立,一直積極舉辦古蹟保育活動。
- 時間充裕的話,不妨走走中心附近長約一公里的鰂魚涌樹木研習徑,途中除了可以欣賞到20多種樹木的知識外,也會認識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城市防禦工程所遺留的爐灶古蹟。
這個建築群包含了抽水站、多間員工宿舍、與排煙設施,自1905年起陸續落成。 與水塘一樣,抽水站是昔日港島供水系統不可或缺的設施,日以繼夜抽食水。 文物徑全長5公里,設有10個資訊站,介紹古蹟功能和歷史意義。
大譚水庫泊車: 香港公園泊車泊邊好?
中心設有三個主題展覽廊,介紹本地珍貴的自然資源和生物多樣性。 時間充裕的話,不妨走走中心附近長約一公里的鰂魚涌樹木研習徑,途中除了可以欣賞到20多種樹木的知識外,也會認識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城市防禦工程所遺留的爐灶古蹟。 大譚水庫泊車2025 沿著繼續大潭水塘道北行,大潭水塘行山路線途中會經過3條屬於法定古蹟、已具115年歷史的石橋。 石橋架於水塘及引水道之上,不受樹木遮擋,是全段路途上最能欣賞到大潭篤水塘景色的位置,大家可以預留時間,在這裡與已運作逾百年的水塘及以花崗石拱形構造的石橋合照。 想到大潭水塘行山,就由西灣河港鐵站A出口,乘14號巴士(嘉亨灣-赤柱炮台)到大潭郊野公園落車。
此路線大致沿大潭篤水塘塘畔行走,道路既平坦又寬闊,可輕鬆地漫遊四座具歷史價值的英式古橋。 沿途所設的無障礙設施大致良好,唯獨洗手間的衛生情況太也惡劣,亟待改善;而水塘的上下車地點也對輪椅使用者甚為不便。 電動輪椅使用者Terry:今次試行的大潭水塘的路段相當平坦,對輪椅使用者的挑戰不大,配上英式古橋建築,沿途景色宜人。 離開大潭上水塘石橋向終點黃泥涌峽道進發, 約2公里 需時45分鐘(慢行約80分鐘), 沿途都是上行斜坡行車路, 一點也不難行。 大譚水庫泊車2025 在步行約15分鐘後,便到達一個涼亭, 一個有楓香樹(紅葉)的地方, 這裡的楓香樹很高大, 要舉頭向天仰望才可看到。
大譚水庫泊車: 港島大潭水塘行山路線及注意事項
大潭水塘行山路線沿途遮陽度高,在沿路欣賞鴨腳木、牡丹、楠樹、銀合歡與香港茶等植物的同時,不用怕被陽光曬傷。 此外,大潭水塘道沿途設有涼亭、長椅,讓大家走累時稍作休息。 乘搭新巴14號或城巴314號線(只於夏、秋季運行),大潭水塘行山路線於大潭郊野公園站下車,即可抵達大潭郊野公園南門。 於旁邊的公廁梳洗或方便過後,即可開始沿大潭水塘道開始行程。 回到目錄
⚠️ 在這裏需要走到對面,沿着車路走大約5分鐘,由於沒有行人路,敬請注意道路安全。 淺水灣泳灘綿延292公尺,以潔白細沙而聞名,一直以來都是香港熱門的海邊休憩地點。 邊把雙腳浸入冰涼的海水中,邊啜飲沁涼啤酒;又或邊在沿海餐廳暢享美饌佳餚,邊感受海風輕拂,這裡就是你享受愜意閒適的好地方。 你亦可漫步到泳灘的東南面,造訪色彩鮮豔奪目的鎮海樓公園,參拜觀音像及天后像,拍一些極具特色的照片。 像採訪當日,主菜有慢煮羊肉,一道菜有齊羊腿和羊扒,前者低溫慢煮1.5小時,然後煎至金黃色,後者則與紅酒和蔬菜焗成,還有附上一支羊骨,啜出羶香精華;香煎三文魚則配上冰島蝦和大量蔬菜,味道清新有層次。 食材選取不拘一格,一部分來自法國,海鮮和水果購於樓下街市,香料則從後花園自家種,如非宗教關係,David 大譚水庫泊車2025 建議大家不要隨便要求更換食材,因為他為你預備的,已經是最好。
大譚水庫泊車: 歷史
走完車路,左手邊有條小路往下到大潭篤水塘水壩。 大潭篤水塘水壩己經超過100年歷史,於1917年竣工,為法定古蹟。 在雨季水塘滿溢時,水壩排水的時候效果也挺震撼的,形成水壩瀑布,是雨季限定景色,會吸引很多攝影師前來拍照。 於黃泥涌水塘公園巴士站下車後,沿油站旁的樓梯上大潭水塘道,經過黃泥涌水塘繼續往陽明山莊方向走。 大潭水塘家樂徑簡單易行,中途亦有部份小路往可以前往探索,整個山頭附近有很多路線可以選擇。 慢慢走邊看歷史遺跡,邊拍照,簡簡單單可以輕鬆玩上大半天。
大譚水庫泊車: 香港遊車河
如果係新手,較簡單的係走過呢條石橋,繼續向前行,回到起點的大潭水塘,在黃泥涌水塘離開;或者可以折返回到大潭郊野公園南門離開。 大潭水塘興建計劃早於一八七二年開始構思,又於一八七四年,因當時經濟不景氣影響而擱置。 其後於一八八二年繼續興建,最後於一八八八年完成。 大譚水庫泊車 一如既往,這項計劃所提供的食水亦不敷所需,所以於一九一二年展開了大潭篤水壩工程。 大潭上水塘的儲水量依然追不上人口增長對淡水的需求。
大譚水庫泊車: 交通管制
雖然能與同行的健全朋友入內一起進餐,但該處並沒設置涼亭供遮蔭,「好天曬,落雨淋」,實為美中不足。 交通方面也是一個問題,現時輪椅使用者必須乘坐巴士才能到達水塘入口,但上車和下車站的行人道約有半級標準樓梯那麼高,是否能越過需視乎輪椅重量而定。 此外,流動式的傷殘人士洗手間衛生欠佳,不宜坐著使用。 水塘至今已有過百年歷史,其中大潭篤水塘的四座英式石橋最為人所熟識。
大譚水庫泊車: 路線:
小巴:在柴灣站小巴總站(新翠商場) 大譚水庫泊車2025 16M,同樣地於水壩前下車(大潭道),沿著旁邊的樓梯可到水壩。 (大約5分鐘) 自駕或的士:沿著大潭道經過水壩,到國際學校、童軍中心轉入,行到盡頭會有個露天泊車地方,再走幾分鐘就到達。 原來大潭篤水塘係大潭水務文物徑既其中一部分; 呢條文物徑包含廿多個歷史建築物,而呢條水壩就係1917年建成。 大譚水庫泊車 由壩頂望落壩底,係美麗既海大潭灣海景,抬頭望上去百呎高既壩頂,見住一架架小汽車係頂上經過,又係另一番景色。
大譚水庫泊車: 香港書展2022|香港書展7月舉行 一文睇清書展日期、開放時間、主要展品、主題、票價
今次小編就帶大家由壩頂碌到壩底,見識一下水壩磅礡氣勢。 大潭中水塘位於大潭篤水塘以西,當大潭中水塘需要洩洪時,大水會流經水壩並排進大潭篤水塘。 大譚水庫泊車 大譚水庫泊車2025 在雨季期間,大家較容易欣賞到大水在壩上奔流直下的景緻;旱季之時,大家則可以欣賞到水壩上百年來被大水沖刷的痕跡。
大譚水庫泊車: 交通
大潭水塘道末端在大潭童軍中心以東、大潭港以西、紅山半島以北。 這座紅磚屋帶古雅的英倫愛德華式建築風格,被列為香港二級歷史建築,由太古洋行於1920年代興建作為前太古糖廠的職員宿舍。 2012年,經活化後,紅磚屋變成了香港首個生物多樣性自然教育中心。
大譚水庫泊車: 文物徑及歷史建築
在水壩旁邊小小的休息區有紅葉樹(楓香樹), 還可以看到大潭副水塘全景, 大譚水庫泊車2025 包括大潭副水塘水掣房、大潭上水塘 大譚水庫泊車2025 石砌輸水道。 繼續沿岸邊路一直走, 前往大潭篤水塘水壩,別錯過沿途欣賞大潭灣的美麗景色。 在行車道的盡頭轉入小路,走進去約2~3分鐘,可到達大潭篤水塘水壩。 沿行車道走至海岸邊是分岔路,右邊往大潭篤原水抽水站,左邊往大潭篤水塘水壩底部。 建議先參觀抽水站,不然,回程時可能會忘記了抽水站這景點沒走進去。
大譚水庫泊車: 文物徑及歷史建築
計劃中的水塘容量136萬立方米,初期評估的造價達35萬英鎊,經修改方案後降至12.26萬英鎊。 不過當時經濟不景氣,1874年9月又因爲強烈颱風吹襲發生嚴重風災,港府需要將資金用於賑災,興建新水塘的計畫被逼擱置[5]。 大潭水塘(英語:Tai Tam Reservoir)是香港座落於南區及東區的一組水塘,位於香港島東南部的大潭郊野公園之內,毗連畢拿山、渣甸山、紫羅蘭山及柏架山。 大潭水塘由4個水塘組成,包括大潭上水塘、大潭副水塘、大潭中水塘及大潭篤水塘,在1888年至1917年間分期建成,為香港島食水的主要來源,統稱為大潭水塘群[1]。 進入這條條石橋前,左手邊有路可前往大潭中水塘水壩。 我沿着這條路往大潭中水塘壩壩頂,然後經過紫崗橋到達淺水灣,需時大約1小時。
原建築物完工70年後,基於安全理由,水壩溢洪道的全段降低了三公尺,造成現時壩頂輕微內凹的外貌,別具特色。 大譚水庫泊車2025 巴士:在西灣河站乘搭14號新巴,在水壩前下車(大潭水塘(北), 大譚水庫泊車2025 大譚水庫泊車 大潭道),沿著旁邊的樓梯可到水壩。 (大約5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