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境處職員於處理該申請的過程中,對上述文件的真確性存疑,因而向相關公用單位核查,並確認所遞交的公用設施帳單均為虛假文書。 被告其後與入境處職員會面,仍堅稱自己居住於上述虛假公共設施帳單上所載住宅地址。 受原材料價格上升和銷量下降影響,維他奶的盈利減少,早在今年4-5月已經增加了香港和新加坡市場的產品價格,內地市場亦在10月份加價,不排除未來會按合理需要調整價格,但同時亦會推出新產品增加市場。 然而,疫情可能導致市民用水習慣有變,水務署接獲不少有關估算水錶讀數的水費查詢和調整水費要求。 署方除積極處理查詢和要求外,也研究可否透過調整電腦發單系統以統一處理有關情況。
- 電單車露天及有蓋泊車位月租收費則分別上調20元及30元。
- 《2022年水務設施(修訂)規例》及《2022年污水處理服務(排污費)(修訂)規例》今日(18日)刊憲,估計約25萬個非住宅用戶受惠。
- 現行東江水供水協議於今年年底期滿後,根據發展局向立法會遞交的文件,東江水將繼續採用「統包扣減」的方式,每年供水量上限8.2億立方米,按沿用的消費物價指數和匯率變動計算價格,基本水價分別調整為51.36億元、52.59億元及53.84億元。
- 大公文匯全媒體報道:新一份財政預算案提出,2022至2023年度繼續減收非住宅用戶75%的應繳水費及排污費。
- 有鑑於天星小輪累績錄得虧蝕超過7,000萬元,面對經營上的困難,天星小輪早在今年2月已經向政府申請增加兩條專營航線的票價,分別是「尖沙咀-中環」以及「尖沙咀-灣仔」航線,成人票價最高加幅達一倍,月票亦擬由160元至320元。
- 為便利和鼓勵市民使用社區回收設施,更加推出「綠綠賞」智能積分卡,讓市民憑卡賺取電子積分及兌換禮品。
- 被告其後與入境處職員會面,仍堅稱自己居住於上述虛假公共設施帳單上所載住宅地址。
全港的士在今年7月才剛剛加價,全部錶收費增加3元,短程每跳增加2毫,長途每跳增加1毫。 而新界的士在加價後的起錶價是23.5元,不過的士業界早前向政府表示,希望起錶價格可以再加6元,調整至29.5元,一次過或分兩期執行。 對應各個公共交通工具都紛紛加價,市民如果想減輕交通開支的負擔,就要記得領取交通津貼。 只要每月的公共交通開支超過$200,政府就會補貼三分之一,每張八達通每月補貼上限為$500。 文件內容又指,如2024至2026年內任何一年的供水量,需要超出預先協定的8.2億立方米上限,超出的水量將根據與現行協議相同的安排處理,即把供水量提升至11億立方米。
水費加價: 加價2023|12個衣食住行生活項目加價|電費、交通至少加5-10%|6個慳錢對策抗通脹
不過合共1,000元的電費補貼最快於明年5月完結,只剩每月50元補貼,市民每月的電費支出勢較今年飆升,生活恐百上加斤。 新冠肺炎疫情持續近兩年,經濟尚待復蘇,不過多項公共事業服務加風四起。 明年元旦後,兩電將會相繼加價,中電及港燈電費各加5.8%及7%,分別創9年及16年新高;隨著政府電費補貼將於明年完結,港人勢感百上加斤。 水費加價2025 百物騰貴,出行同樣捱貴車資,新巴城巴將於明年1月2日開始加價,另一邊廂,雖然港鐵按「可加可減機制」減價1.85%,以及延續3.8%車費扣減優惠,但公共交通費用補貼將於明年起回復舊制,公共交通費用領取要求重返400元,此消彼長下,市民來年隨時再「瘦荷包」。
- 西區海底隧道的專營權將會在2023年8月1日屆滿,政府計劃在8月2日開始調整3隧收費,將紅隧和東隧的收費加至30元,西隧的收費將減至60元,而的士將會劃一3隧收費25元,希望可以達到分流的效果。
- 文章曝光後全場吵翻,竹東和南寮各有支持者,但也有人認為不要硬買,否則若是選擇失敗會崩潰數十年。
- 當局指,根據2024至2026年的每年基本水價增幅2.39%調整後,2024至2026年所節省東江水的單位價格分別為每立方米0.315元、0.323元,以及0.331元。
- 大家樂表示由於食材、電費、運輸費和人力成本的上升,難免要以加價來抵消,預料平均加幅1元。
- 除了從水費單得知家庭的整體用水量外,水務署亦鼓勵各位於家中進行用水考察,深入了解各用水器具的實際耗水情況,從而制訂節水措施。
- 然而,全球正面對水資源短缺的危機,不少地區都飽受影響。
水務署7月20日至8月30日再次暫停例行抄讀水錶,其間用水周期到期的住宅和淡水沖廁帳戶,署方已調整電腦發單系統,暫時不會向有關用戶發出水費單。 水務署指,在一般未能抄讀水錶讀數的情況下,電腦發單系統會以一系列準則估算帳戶的水錶讀數,以計算相關用水周期的用水量和水費。 此安排已沿用多年,如用戶用水習慣沒有改變,水費不會因估算水錶讀數而大幅上升。 該署指,如帳戶在涉及估算水錶讀數的水費單有多繳的帳款,會在新一期水費單扣減。 用戶無須個別向水務署提出申請,署方會主動檢視所有受影響的帳戶,並作出適當調整。
水費加價: 加價2023|遊戲
新一份財政預算案提出,2022至2023年度繼續減收非住宅用戶75%的應繳水費及排污費。 水費加價 資料顯示,香港購買的東江水,比深圳貴7倍,而根據國際水協會(IWA)2022年統計,在亞洲各地的水費,香港是新加坡的四成幾、日本的一半,但就比南韓、台灣、印度和斯里蘭卡貴。 水費加價2025 立法會發展事務委員會周三(13日)討論東江水新協議,雖然未來3年加價9億港幣,但民建聯議員梁熙仍覺得「應該感恩」。 除了從水費單得知家庭的整體用水量外,水務署亦鼓勵各位於家中進行用水考察,深入了解各用水器具的實際耗水情況,從而制訂節水措施。 你的家庭用水量 低於「齊來慳水10公升」 每人每日住宅用水量目標的120公升。 因為國際燃料價格飆升,令發電燃料成本急漲,中電和港燈決定由1月起調整電費,中電的電費與今年11月相比加價約6.4%,而港燈則加價約5.5%。
翻查資料,發展局在2020年底,就上一份東江水協議商討基本水價時,當時提到人民幣與港幣兌匯率的變動按年減0.95%,而兩地物價指數平均按年增幅則為2.31%,故兩地在磋商後,將2021至2023年每年基本水價平均增幅定於1.33%。 時尚品牌Hermès因為受成本上升和匯率波動影響,預告將會在2023年加價5-10%,超越往年的升幅。 而另一個時尚品牌CHAENL單單在今年就已經幾度加價,預計明年的產品價格依然會上升。 有鑑於天星小輪累績錄得虧蝕超過7,000萬元,面對經營上的困難,天星小輪早在今年2月已經向政府申請增加兩條專營航線的票價,分別是「尖沙咀-中環」以及「尖沙咀-灣仔」航線,成人票價最高加幅達一倍,月票亦擬由160元至320元。 在有關帳戶的例行抄讀水錶工作恢復後,水務署會根據帳戶上一次和最新實際抄讀的水錶讀數,合併計算相關用水周期的用水量和水費,並發出水費單。
水費加價: 加價2023|巴士
讀者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要自行判斷及審慎處理,更要自行掌握市場最新變化。 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網頁及相關作者與受訪者無關,本網頁概不負責 。 環保署在全港十八區設立「回收環保站」、「回收便利點」及「回收流動點」,以支援公眾實踐減廢回收,讓綠色生活紮根社區。 為便利和鼓勵市民使用社區回收設施,更加推出「綠綠賞」智能積分卡,讓市民憑卡賺取電子積分及兌換禮品。
膠袋徵費行之有年,每個塑膠購物袋的最低價格一直維持在5毫。 水費加價 但在12月31日後,政策開始收緊,除了每個塑膠購物袋的最低價格提升到1元之外,現時對裝載冰凍或冷凍食品之膠袋的豁免也將會取消,只有購買完全無包裝或非完全盛載於包裝的食品,或購買以非氣密包裝的餐飲外賣等情況,才可獲得豁免膠袋徵費。 房委會轄下的停車場收費一向比同類型停車場低,深受有車一族的喜愛。 但由1月1日起,房委會將上調停車場收費,私家車、輕型貨車和大型巴士露天及有蓋泊車位的月租收費分別上調100元及120元。 電單車露天及有蓋泊車位月租收費則分別上調20元及30元。 此外,天星小輪也擬取消長者免費優惠,改為普通長者優惠,但在政府的2元乘車津貼計劃下,合資格長者只需支付2元。
水費加價: 加價2023|房委會停車場
現行東江水供水協議於今年年底期滿後,根據發展局向立法會遞交的文件,東江水將繼續採用「統包扣減」的方式,每年供水量上限8.2億立方米,按沿用的消費物價指數和匯率變動計算價格,基本水價分別調整為51.36億元、52.59億元及53.84億元。 而發展局與粵方協定2024至2026年,擬議每年基本水價的增幅為2.39%。 隨著交通津貼門檻「打回原形」,不少市民或隨時跌出「受惠網」,另多項公共交通服務加價,此即意味市民在交通開支上,或再百上加斤。 疫情持續近兩年,受能源價格飆升、燃氣發電成本上漲影響,兩電電費將見加幅,由明年1月起,中電每度電收費加至128.9仙,加幅為5.8%,創9年新高;港燈每度電收費則為135.3仙 ,加幅為7%,更屬16年最高。 受惠於政府電費補貼,市民今年6月起至少有130元補貼,或對加價未有強烈感覺。
水費加價: 加價|交通水電費歷年加幅大比併 地鐵跑贏巴士但非最勁
Microsoft將會在2023年開始,將旗下廠商遊戲加價10美元,由現時的59.99美元加到69.99美元,是次加價不但會影響到Xbox主機遊戲的價格,PC版和Steam平台的遊戲價格都會一同提高。 除了膠袋徵費之外,政府亦預計在2023年下半年正式推行垃圾徵費計劃,以預繳垃圾袋和為大件廢物買標籤的方式執行,垃圾袋標準收費每公升0.11元,大件廢物每標籤劃一收費11元。 西區海底隧道的專營權將會在2023年8月1日屆滿,政府計劃在8月2日開始調整3隧收費,將紅隧和東隧的收費加至30元,西隧的收費將減至60元,而的士將會劃一3隧收費25元,希望可以達到分流的效果。 【加價2023】全球通脹上升,百物騰貴,連日常生活所需都逃離唔到加價的命運,《香港財經時報》整合了12個加價的衣食住行生活項目,其中電費和各種交通費用加幅至少5-10%,提供6個抗通脹的慳錢對策。
水費加價: 用戶服務
這篇文章介紹水務署如何為市民提供優質食水,食水水源、原水在濾水廠的處理過程以及保障食水水質的措施。 水費加價 水費加價 由於樓宇住戶搬遷或在前註冊用戶要求下,單位的水錶可能已被拆除,你須要申請重新安裝水錶。 水務署或會因爆水管的緣故而須在某些地區實施緊急的暫停供水措施,閣下可從該署的網頁或致電該署的客戶諮詢熱線,獲取這些暫停供水措施的資料,詳情請參閱本網頁。 立法會議員早前曾倡議東江水應按量收費,議員毛孟靜對新協議表示遺憾,批評全球多處缺乏淡水,香港卻因用不完買來的水而浪費。
水費加價: 加價2023|大家樂
比較以實質用量計價的深圳,水價只有香港的七分之一,更引發香港市民「倒錢落海」的怨言。 水費加價2025 三十四歲被告於今年六月獲准來港就讀碩士課程,並於七月為其丈夫及女兒向入境處申請受養人進入許可。 被告在該申請中,向入境處遞交一份水費帳單及一份電費帳單作為其在香港的住址證明。
水費加價: 東江水加價2.39% 明年起生效
此網頁介紹渠務署為保持排水系統時刻正常運作而進行的工作及措施。 此計劃旨在鼓勵樓宇業主妥善維修水管系統,以確保住戶可享受到優質自來水。 水費加價 2002年,聯合國經濟、社會和文化權利委員會採納了在用水權利上的第15號一般性意見,將用水的權利定義為每個人都有享受用於個人和家庭用途的,充足的,安全的,可接受的,實際上可獲得並價格合理的水資源的權利。 被告因涉嫌向入境處職員作出虛假申述及使用虛假文書被落案起訴,並於今日在沙田裁判法院承認所有控罪,被判監禁十二個月。
水費加價: 東江水加價2.39%港議員一片感恩 分析:政治考量讓港府無意講價
一名來港就讀的內地女子被控兩項向入境事務處(入境處)職員作出虛假申述及兩項使用虛假文書的罪名,於今日(十二月七日)在沙田裁判法院被判監禁十二個月。 近年來新竹房價飆漲相當快速,不少人都想在當地置產投資。 一名女網友就好奇,如果買不起竹北的房子,又想要在新竹買房,應該選擇竹東還是南寮? 文章曝光後全場吵翻,竹東和南寮各有支持者,但也有人認為不要硬買,否則若是選擇失敗會崩潰數十年。 免責聲明:本網頁刊載的所有投資技巧及分析,僅供參考用途。
水費加價: 東江水加價2.39% 基本水價升穿$51億 續沿用「統包扣減」
水務署採取這個方法計算水費,是希望用戶盡量避免浪費食水。 當局指,根據2024至2026年的每年基本水價增幅2.39%調整後,2024至2026年所節省東江水的單位價格分別為每立方米0.315元、0.323元,以及0.331元。 文件表示,過去三年(即2020至2022年),人民幣兌港幣匯率的平均按年增加0.83%,而同期粵港兩地有關物價指數的平均按年增幅則約為1.56%,故兩者合共增幅為2.4%;另外,粵方安排東江水供水的營運成本同期亦有所增加。 疫情對飲食業造成巨大的打擊,即使在恢復晚市堂食後依然無法回到疫情前的水平。 大家樂表示由於食材、電費、運輸費和人力成本的上升,難免要以加價來抵消,預料平均加幅1元。 雖然現時大家樂的人均消費已經超過40元,但他們仍表示會考慮將餐單劃分出高、中、低檔次,價格會介乎30-60元不等。
水務處提醒有關用戶,屆時的水費單或會涵蓋超過一個用水周期的水費,應繳付的水費可能較一般只涵蓋一個用水周期的水費單為高。 一般而言,用水量大增可能因為內部供水系統漏水,至於用水量過低則可能因為水錶運行失準。 你可在此查閱用水量劇增或大減的可能原因及所須採取的行動。 新冠肺炎疫情讓許多人改為居家上班,疫情結束後也有不少企業選擇維持遠端工作模式,讓人們待在家中的時間變得很長。 澳洲就有一名將空房間分租給別人的房東就上網詢問,自己的室友經常在家工作,導致家中有一部分的空間會因為要配合室友而無法自由使用,這樣是否該調漲租金?
文件解釋,以統包買水,因廣東城市發展迅速,東江水資源競爭激烈;粵方指若不在供水協議訂明每年供水量,將難以確保香港乾旱時可獲充足供水。 港府跟廣東省簽訂新的東江水協議,未來3年水價較對上3年增加7.3%,新合約以統包總額方式買水,每年最多有8.2億立方米供水上限,未用盡亦不會退款。 發展局指,利用「統包扣減」方式供水,除了保證每年供水上限,亦設有機制容許按實際東江水供水量扣減水價。 根據這方式,本港每年可按需要輸入東江水, 最多可達供水協議訂明的每年供水量上限。 各地區可能會因不同的條件,或是政經發展程度不一,而在不同產業類別或用戶,科以不同的水價[8]。
水費加價: 香港文匯網
若與今年1月相比,中電的加幅接近20%,港燈更加價約45.6%。 水費加價 比較各年加價次數和幅度,交通費方面,港鐵車費加價最頻密,不過每次加幅較巴士小;港鐵可加可減機制自2010年起生效,按各年通脹等指標調整收費,不過由於加價次數多而被戲稱為「有加無減機制」。 相反,專營巴士加價需行政會議批准,近年加價次數較少,但每次加幅較高。 至於水、電、煤氣等公用事業收費,兩電電費2010年至2021年累計加價5.4%至36.5%,至2022年累計加12.8%至44.5%,而煤氣由2010年至2021年累計加價19.1%。 另外水費雖然一直凍價,但排污費同期就加價逾倍,跑贏打工仔人工約78.2%的累計加幅。
然而,全球正面對水資源短缺的危機,不少地區都飽受影響。 雖然我們生活在香港,擁有充足和清潔的水資源,但也要居安思危,珍惜用水,減少浪費。 水費加價2025 低水費加上穩定的水供應,可能會導致香港人缺乏節約用水的意識。 香港人均每日住宅食水用量約為130公升(不包括沖廁用途),比全球平均的110公升為高。 你的家庭用水量是 介乎「齊來慳水10公升」 每人每日住宅用水量目標的120公升及香港現時人均每日住宅用水量130公升之間。
水費加價: 東江水加價7% 加水費料成趨勢
臺灣地區於2014年底所面臨的降雨量減少而造成缺水,其中北台灣的新北市和桃園市進入了第三階段的限水,影響了民眾的實際生活。 水務署是根據首尾兩次抄錄水錶所得的讀數來計算用水量。 計算水費的方法是以用水量乘上一個特定的收費率,用水的種類不同,收費率也不一樣。 水費加價2025 水務署是根據在該段時間內抄錄水錶所得的讀數來計算用水量。 水費加價 計算水費的方法是將用水量分為4級,然後按每級的漸進式收費率計算水費。
政府發言人指,措施會延長減收非住宅用戶由2022年4月1日至11月30日,共8個月內75%的水費及排污費,每張水費單所涵蓋的每個水錶兩項收費的寬減額上限分別為每月20000元及12500元。 水費加價 資深政治評論員劉銳紹接受本台訪問表示,雖然過往中央政府出台不少政策撐香港,但近年各省政府抗議香港的「兩制」特權太大,影響內地發展,北京對香港與各省交涉的干預因而下降。 水費加價 而東江水加價除了顯示廣東省財政不足外,亦反映出港府從政治而非經濟角度處理港粵事務。
水費加價: 水費單知多少?
根據文件所指,2024至2026年每立方米東江水量的最新單位價格,分別調整為0.315元、 0.323元及 0.331元,按協議最低每年東江水供水量為6.15億立方米,至2029年,年均東江水供水量不應少於7億立方米。 水費加價 港府用「統包扣減」方式向廣東省買東江水,近年引起不少市民質疑。 因為協議規定,每年供水量保持8.2億立方米,但多年來都只用到85%左右。
翻查資料,現行協議涵蓋過去三年的按年增幅為1.33%。 東江水供水協議將於今年年底屆滿,雙方簽訂2018至2020年的供水新協議。 基於燃油價格和工資成本上升、疫情導致乘客減少等因素增加經營成本,運輸及物流局表示新巴城巴、九巴和龍運巴士等專營巴士公司早在今年上半年已經向政府申請加價,加幅約1-2成。 水務署表示,接獲不少市民查詢和要求調整水費,署方完成研究、測試和調整電腦發單系統後,決定合併用水周期,以實際抄讀的水錶讀數,計算受暫停例行抄讀水錶影響的住宅、淡水沖廁帳戶水費。 水費加價 水諮會委員文志森則認為水價加幅合理,表示今年有機會加水費,但壓力不在於東江水加價,而是目前政府補貼太多,令市民沒決心珍惜用水,估計加幅可能略高今年通脹;他建議政府應對統包制及水費作全面諮詢,或逐漸減少購買東江水量,減少用水之餘、亦減少依賴東江水。
考評局亦宣布,2022年中學文憑試考試費將上調2%,按學校考生報考6科(兩個語文科及四個非語文科)計算,考試費合計為3,194元,不過,港府承諾為學校考生代繳考試費,惟自修生則要自行負擔相關加幅。
水費加價: 香港的水費結構
香港與廣東省簽訂的東江水協議將在年底屆滿,兩地磋商新協議方案,2024年至2026年的供水量上限將維持不變,但每年加價2.39%,每年水價升穿51億港幣。 分析指,港府不敢破壞和廣東省關係而無意「講價」,未來就算海水化淡成本低於東江水,當局亦未必敢全部取代。 水費加價 另外,文件又提到,東江水年均供水量會維持在不少於7億立方米,但若2024至2026年內,任何一年的供水量需要,超出預先協定的8.2億立方米上限,超出的水量將根據與現行協議相同的安排處理,即雙方可商討把供水量提升至11億立方米。 文件又指,根據現行協議,前年所節省東江水的扣減單位價格為每立方米0.3元(或每百萬立方米30萬元),當局參考2022至2023年的每年基本水價增幅1.33%,今年所節省東江水的扣減單位價格為每立方米0.308元。 假設一名打工仔每日需乘搭公共交通工具過海上班,每月交通費增加逾百元(按名義價格計,下同);若住在港島,則每月電費貴40多元,排污費加價影響就較小,每月約增加3.8元,每月交通及水電開支合共增加約160元。
水費加價: 東江水加價2.39% 基本水價升穿$51億 續沿用「統包扣減」
調查期間,被告於警誡下承認自己並非在港居住,但為使其家人的受養人簽證申請獲得批准,因而向入境處提交上述虛假公用設施帳單,及向入境處職員訛稱自己居住於帳單所載地址。 雙北很多地方都有百貨、大型商場,之後甚至還可能越開越多家,這就讓一名網友感到好奇,這樣會不會影響大家衝信義區的意願? 買房有很多需要考量的因素,其中社區素質也是不少人在意的重點。 一名女網友日前指出,雖然在網路上看到許多判斷社區優劣的方法,但多少都有點不準確,希望能有更有效的方式,對此,許多過來人直言「1做法」最快速。 水費加價2025 一名女網友在Dcard表示,在桃園看到一間3房2廳2衛沒車位的中古屋,開價938萬元,由於各方面條件都讓原PO很中意,於是以900萬下斡旋,結果房仲婉拒並表示,屋主說900萬以下不收斡旋,因此原PO加碼到910萬,但其實900萬已經是社區每坪的最高價了。
水費加價: 加價2023|大家樂
有議員對港府未採納按量收費模式表示遺憾;有水務諮詢委員會委員則認為政府補貼水費太多,加水費為大勢所趨。 與世界其他主要城市相比,香港客戶為優質食水所繳付的費用相對低廉。 水費加價 除了1996年7月修訂的非本地船隻用水收費外,水費自1995年2月至今亦一直維持不變。 雖然水務署署長邱國鼎表示,海水化淡廠預計年底開始使用,可逐步減少依賴東江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