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於民視播出的八點檔連續劇《情義》,劇中所有演員皆使用諾基亞品牌所生產的功能型手機[45]。 以新加坡製作播出的「本地劇」為例,古装剧最大的问题还是资金,制作费越大,电视台会畏首畏尾,所以这几年的新加坡剧方向以家庭伦理剧居多。 八大戲劇台節目表查詢 虽然古装剧少,但新加坡剧制作也还是很烧钱,据邓润良透露,一般一集剧的制作费大约在20万新币,相当于人民币100万,一般一部剧大约在20到30集,一部剧的总投资约在3千万人民币左右,这跟内地的制作费水准持平。 请演员也是他们所面临的难题,一个大咖演员的片酬大约占总投资的三成,早些年新加坡剧还会请港台演员,但现在的总量在锐减,原因就是成本太大[42]。
針對此一現象,民視也在2015年7月24日的即時新聞作出相關報導[76]。 許多新加坡遊客也因為看了《夜市人生》,特地來到台灣找夜市,就是要看陳美鳳藥燉排骨的攤位。 憑藉這股強大的戲劇效應,不僅推廣特色小吃,也帶動台灣的觀光景點,促進台灣的觀光發展。 尤其成功延攬新加坡來台遊客增進2成,從2012年約26萬人次,增加至2013年約31萬人次,2014年則有約35萬人次。
八大戲劇台節目表查詢: 節目表查詢
2022年3月15日,李永豐因壓力過大宣布請辭,創造鏡電視11天換董事長的紀錄,改由導演楊雅喆接任董事長,但NCC以公司治理為由表示不干涉[21]。 八大戲劇台節目表查詢2025 2022年3月14日,台灣民眾黨立法委員蔡壁如說,鏡電視政治人脈豐富,中華民國總統府發言人張惇涵之妻陳璽鈞是從華視新聞跳槽的鏡電視主播,行政院機要顧問丁怡銘之妻許貴雅是從三立新聞跳槽的鏡電視主播[註 1];這些背後的關係,社會大眾不知道,但想必NCC主任委員陳耀祥比她清楚[20]。 2022年1月19日,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第999次委員會議決議,以四十多項附帶條款通過鏡電視新聞台之衛星廣播電視執照申請案[1][2]。 在其他的電視頻道,譬如財經台、新聞台、體育台、電影台、兒童頻道甚至是宗教頻道等等,皆以頻道屬性製播節目[125],並沒有「八點檔」這個名詞。 相對於三立收視族群較為年輕、劇情題材大玩各種獵奇梗,民視則是年齡層偏高、置入產品太粗劣,但共同的是,皆以草根人物打拼、家庭倫理和情感為出發點,配合時事話題加入劇情藉以貼近民眾生活[20][111]。 譬如2013年至2018年間所推出的《世間情》、《甘味人生》、《一家人》和《金家好媳婦》,參與演出的演員們皆因收視高漲致使名氣上升,亦有更加突出亮眼的表現[112][113][114][115]。
以林心如所製作的《16個夏天》為例,光是劇組於上海拍攝取景兩天,就花費超過200萬[44]。 與電影比較,電視劇拍攝場景通常較為粗糙,甚至會意外造成畫面穿幫的情況(一般來說,內景的成本會比外景低,「男主角家」和「女主角房間」可能其實在同一棟建築裡取景)[33]。 事實上,在早期的八點檔連續劇中,不乏有集數超過40集的戲劇,但諸如《大執法》(96集)、《包青天》(236集)等,均是曾經獲得觀眾好評,並且收視率亮眼的好戲;此外,諸如日劇《阿信》、韓劇《大長今》等,亦是集數長、亦同時叫好又叫座的佳作。 這些劇集不因為長度而影響品質的表現,證明好戲連檔,依然可創造出驚人的收視率[26]。 還有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末期由金庸武俠小說所改編的八點檔連續劇,譬如《書劍恩仇錄》[註 3][註 4]、《雪山飛狐》[註 5][註 八大戲劇台節目表查詢2025 6]、《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倚天屠龍記》以及《笑傲江湖》等等。
八大戲劇台節目表查詢: 廣告投放
雖然台灣老三台曾有在週六或週日晚間八點播出電視單元劇或連續劇的紀錄,但台灣電視業界通例是不將這些時段視為八點檔。 2022年8月18日,《上報》披露,NCC近日收到有關鏡電視的檢舉函指出,2021年7月16日鏡電視經營團隊接受NCC外部審查委員視訊詢問,但因部分審查委員抗議而沒有進行表決,審查程序不如預期順利,當晚裴偉以LINE告知鏡電視大股東們「我們已經將情況向府院(總統府與行政院)抱怨,要他們給NCC壓力」。 八大戲劇台節目表查詢2025 檢舉函提到,2021年12月17日鏡電視股東會,裴偉告知出席股東「鏡電視的補件回覆送進NCC之後,行政院院長蘇貞昌找了NCC主委陳耀祥,明確要求陳耀祥在很快速度讓鏡電視拿到執照;今天是行政院直接告訴我的,已經做了這樣子的安排,叫我們放心」。 八大戲劇台節目表查詢2025 檢舉函指控,2022年1月12日鏡電視內部會議,在裴偉與黃馬煜主導下,會議決議對NCC提出避重就輕的回覆,黃馬煜更強調「一定要在下周就過這個案子;不能小看NCC那個部分,一定要在下周把它壓過去」[33]。 2022年4月15日,時代力量立法委員陳椒華指控,鏡電視新聞部副總經理陳素秋從2021年5月起每月支付顧問費新臺幣十萬元給前NCC主任秘書吳嘉輝,鏡電視可能藉由吳嘉輝取得NCC審查訊息。
農曆年後,民視八點檔的廣告費用調漲為十秒四萬九千五百元,退佣之後的實際收益則是三萬九千六百元,農曆年後總共又播了一百七十六小時,如果全部以廣告滿檔計算,十萬零五千六百秒的廣告總共可以收回近四億兩千萬元,所以,「飛龍在天」十個月播下來,廣告收益的實際數字大約是五億三千萬元。 臺灣的八點檔連續劇經常被批評為老哏、灑狗血和了無新意,尤以近年復甦的臺語劇為甚[16][17][18][19][20][21][22][23],但實際上此現象從早期的國語八點檔時代即存在[24]。
八大戲劇台節目表查詢: 節目
根據倫敦大學學院的研究報告顯示,50歲以上人士每天觀賞超過三點五小時以上的電視節目,會導致記憶力減退[105]。 受大眾文化所賜,電視劇中的男女主角沙龍造型,亦為戲迷與影迷們(英譯:fans,或稱「粉絲」)爭相模仿的對象,以及茶餘飯後的討論話題[77]。 觀眾藉由電視劇的時代背景,徹底了解流行時尚的品味與魅力;或者是根據故事題材了解各種行業的產業趨勢,與主角人物之性格。
- 在拍攝動作片時,產生激烈打鬥場面便以替身上場,譬如玻璃門窗與其他玻璃容器,包含特別改裝(英语:Property master)的槍枝等道具,則使用糖玻璃製作與填充空包彈,避免演員拍攝時造成傷害[34][35]。
- 1970年代初期,由於華視通過不斷延長八點檔集數獲得高收視率(代表例子有1974年播出的《保鏢》[註 1][25]和《包青天》[註 2]),導致新聞局下令八點檔集數不得超過40集。
- 但八點檔集數動輒破百集的超長期化現象成為常態,還是在1990年代末期民視本土劇取得高收視率之後的事情。
- 拍攝古裝劇時,化妝師會使用特殊膠水製作的假髮與頭套給演員戴上,凌空飛躍時及空中武打鏡頭則需吊鋼絲。
- 頻道介紹:八大戲劇台是八大電視旗下的戲劇頻道,轉播韓國電視劇、陸劇時代劇、台灣偶像電視劇、綜藝節目。
- 民視於1997年開播(統稱為「民間全民電視公司」,1996年4月8日成立[11]。1997年5月5日開播「民視新聞台」),隔年並以臺語連續劇《春天後母心》打響戲劇節目名氣之後,除了中視之外,臺語連續劇重新成為八點檔時段的主流[12]。
八大電視堪稱臺灣偶像劇出產最大宗的媒體之一,也是臺灣偶像劇出口最多國家及數量最多的電視公司,是少數擁有自製能力的有線電視業者,2002年八大以《十八歲的約定》進軍偶像劇版圖,隨後陸續推出許多膾炙人口的偶像劇,在演藝圈中有許多藝人因拍攝八大偶像劇而出道成名,如:林依晨、許瑋倫、汪東城、辰亦儒、炎亞綸、吳尊、唐禹哲、任容萱、胡宇崴等。 而2004年創下了超過3%高收視的《鬥魚》也讓郭品超、安以軒、陸明君、藍正龍開始備受矚目。 目前八大偶像劇海外主要銷往日本、韓國、中國大陸、香港、印尼、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越南、菲律賓、加拿大等地,而八大電視積極向外擴張市場,曾遠銷至北歐也與中東地區國家展開海外播映版權的交易洽談;相較於日本、韓國市場封閉,在該國法令政策的保護下,外來電視劇始終難以落地播出。
八大戲劇台節目表查詢: 收視族群
2022年3月4日,鏡電視董事長陳建平遭董事會以「干預新聞自由」為由解職,紙風車劇團創辦人李永豐成為鏡電視董事長。 外部公評人獨立於鏡電視新聞台,直接向董事會負責,任期三年,得連任,目前由傳播界學者翁秀琪擔任外部公評人[18]。 以多元、專業、深度、國際、藝文和重視弱勢權益為特色,製播內容包含每日新聞、深入新聞報導與藝文節目等。 2022年5月2日,鏡電視新聞台在中華電信MOD(508頻道)[4]、Hami Video、亞太電信Gt TV、四季線上4gTV(50頻道)、愛爾達電視OTT上架。 2022年2月9日早上6點,鏡電視新聞台透過網路平台YouTube開始對外試播,官方網站、社群平台同時上線[3]。 鏡電視新聞台(英語:mnews),簡稱「鏡新聞」,是鏡電視旗下的新聞頻道,於2022年5月8日開播。
八大戲劇台節目表查詢: 星期一至五(黃金時段)
於1989年6月18日(星期日)首播本劇第一集,在1989年6月19日(星期一)重播本劇第一集,引起各界議論紛紛,也被行政院新聞局處以罰鍰[53];而為了重播本劇第一集,台視臨時停掉臺語連續劇時段與益智綜藝節目《強棒出擊》[54]。 拍攝古裝劇時,化妝師會使用特殊膠水製作的假髮與頭套給演員戴上,凌空飛躍時及空中武打鏡頭則需吊鋼絲。 在拍攝動作片時,產生激烈打鬥場面便以替身上場,譬如玻璃門窗與其他玻璃容器,包含特別改裝(英语:Property master)的槍枝等道具,則使用糖玻璃製作與填充空包彈,避免演員拍攝時造成傷害[34][35]。 硬體部分則使用日本SONY公司生產的各型電視攝影機(英语:Camcorder)[註 8][36]與英國Solid State 八大戲劇台節目表查詢2025 Logic(英语:Solid State Logic)產品[37][38]。
八大戲劇台節目表查詢: 戲劇節目
除此之外,還有不少來自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等東南亞國籍藝人參與「八點檔」演出。 譬如新加坡知名演員李南星、楊寶瑋,馬來西亞歌手關德輝、謝佳見[註 八大戲劇台節目表查詢 9]、艾成,與七朵花成員王宇婕[75]。 八大戲劇台節目表查詢 到此為止,在民視與三立台灣台所製播的「八點檔」,則分別於新傳媒8頻道、星和視界、佳樂台,Astro歡喜台、Astro歡喜台HD與越南的Echannel頻道播出。 根據研究者觀察,發生在新加坡最普遍的消費地點-社區型美食廣場(Food Court),逢晚間七點的放映時間,小販中心的食客會就定位,目不轉睛地邊吃邊看正在播映的「鄉土劇」,就連正在盛飯的小販也是邊做生意,邊偷喵劇情發展。 另外,晚間七點至八點「鄉土劇」播映期間,購物商場幾乎門可羅雀,直到播映結束八點左右,人潮才會陸續湧現[71]。
八大戲劇台節目表查詢: 臺灣的八點檔的發展
2012年起固定於每年12月製播《華劇大賞》,海外版權包含香港TVB旗下的J2台[121]、myTV SUPER 華語劇台(所有播出節目皆附帶粵語配音播出)[122]。 馬來西亞的Astro 雙星、Astro雙星HD、Astro AEC,新加坡的星和都會台、星和娛家戲劇台。 由於節目頻道屬性和收視族群定位,故主要收視競爭對手為衛視中文台、TVBS歡樂台、緯來戲劇台和東森戲劇台。 而2004年創下了超過3%高收視的《斗鱼》也讓郭品超、安以軒、陸明君、藍正龍、張勛傑、謝承均開始備受矚目。 2022年9月26日,台灣民眾黨立法院黨團舉辦記者會,公布鏡電視取得新聞台頻道執照前,針對NCC接獲檢舉內容要求回覆,於內部會議商討對策的完整錄音檔。
八大戲劇台節目表查詢: 電視金鐘獎
以民視與三立台灣台互相對照,由於民視所成立的「鳳凰藝能股份有限公司」[108]基本合約演員皆來自老三台出道的資深藝人,故銀髮族收視佔絕大多數。 當中亦有不少外省籍資深演員苦練台語(譬如張晨光、檢場、龐祥麟、勾峰以及林在培等等),而加入本土劇演出[109][110]。 八大戲劇台節目表查詢 在早期老三台時代的八點檔連續劇,該集播映完畢之後便不再重播,翌日午間檔時段則重播更早期的連續劇(包含但不限於八點檔或假日單元劇,相同節目重播則要等待數年),直到民視開播之後才打破這一慣例。 以YouTube為例,在少數某些頻道則以24小時直播方式放映節目來聚集收視。
八大戲劇台節目表查詢: 拍攝與製作方式
隨著八點檔連續劇「邊拍邊播」,且走向「長壽劇」路線至今,尤其是過年期間所拍攝播出的劇情內容通常較為輕鬆。 在民視播出的八點檔連續劇《夜市人生》、《嫁妝》、《春花望露》與《幸福來了》,包括三立台灣台播出的《世間情》、《甘味人生》和《炮仔聲》,為了延伸劇情發展,並沿用時事題材加以改編[60][61],疑似抄襲其他節目[62][63][64][65][66]。 少播30分鐘,以電視台八點檔每10秒39400元廣告費計算,等於一年損失2億5千萬,不過三立總經理張榮華認為,在產業、人才和觀眾多方考量下,對的事就堅持下去,因此這一步,雖很冒險但也可能改變本土劇生態。 八大戲劇台節目表查詢2025 由八點檔衍生而來的,還有「六點半檔」、「七點檔」、「九點檔」、「十點檔」等名詞;但由於其他時段電視台播出的節目不若八點如此統一(八點檔播出的節目幾乎都是連續劇),故不如八點檔多見。
八大戲劇台節目表查詢: 自製戲劇
隨著網路影音平台YouTube興起,甚至還有其他知名YouTuber[78][79]在網路上將原始作品重新加工進行二次創作[80][註 10][81][82][83];亦有網友透過截圖方式製造表情包加以戲仿,並引起媒體關注[28]。 因為本土劇品質下跌,版權無法外銷,雞生蛋、蛋生雞,連帶打壓製作費,演員費也影響大砍,現在本土劇一集150分鐘酬勞還要打七折,有的分場次計費,讓很多演員不願意加入本土陣容[55]。 八大戲劇台節目表查詢2025 2007年三立的「天下第一味」和民視的「愛」對打,又拉長戰線到105分鐘,然後再調到120分鐘,後期,兩台競爭下,八點檔又再度「一瞑大一吋」,一路從130分鐘延長到150分鐘,最後在民視「龍飛鳳舞」和三立「世間情」對打時,更延播到2小時又50分,觀眾重播需看到半夜3點,不僅演職員苦不堪言,對觀眾更是折磨。 除了廣告的收益外,民視最近也成功地將「飛龍在天」賣到新加坡與東森電視台,東森還趕在「飛龍」熱潮未退前再次上檔,這兩筆生意也為民視回收了近三千萬元的費用,如果加上這筆外銷收入,「飛龍在天」播出十個月總共為民視賺進的銀子就超過兩億元[41]。
八大戲劇台節目表查詢: 星期一至五(非黃金時段)
2022年3月30日,蔡壁如指控,鏡電視取得新聞台頻道執照前已經購買新聞編播系統,是否已經有把握拿到頻道執照;同時質疑,鏡電視擁有明顯「政、商、媒」利益結構,為何NCC不調查鏡電視是否違反黨政軍退出媒體原則? [24]國立臺灣大學經濟學系教授鄭秀玲在立法院交通委員會公聽會說,鏡電視最初是以李永豐、楊雅喆等藝文界人士包裝,說要弄「民間的公共電視」來爭取NCC認同,取得頻道執照以後就不斷換董監事,「猶如高中生找高手提出書面報告去考試,順利考進台大後就換一個學生去念書」,是以詐騙、作弊手段取得執照。 鄭秀玲指出,鏡電視大股東名單出現臺灣最大建商寶佳機構副董事長林家宏,寶佳機構曾經介入勞動基金炒股案、也是股市禿鷹,可能為了建商利益而透過鏡電視阻擋政策。
八大戲劇台節目表查詢: 執照爭議
2022年12月1日,陳椒華在立法院交通委員會質詢時指控鏡電視大股東有人向博弈大亨陳盈助借錢,陳耀祥答詢時說不知情。 2022年9月30日,中國國民黨立法院黨團舉辦記者會,黨團總召集人曾銘宗表示,陳耀祥接受府院關說而圖利鏡電視,已涉嫌觸犯《貪汙治罪條例》「圖利罪」;黨團等待10月5日陳耀祥到立法院交通委員會專案報告鏡電視核照始末後,再看後續發展,不排除控告陳耀祥圖利鏡電視與特定人[41]。 八大戲劇台節目表查詢 2022年4月28日,陳椒華在立法院指控,鏡電視籌設期間,律師兼鏡電視監察人劉志鵬所任職的「有澤法律事務所」,一名受僱律師黃馬煜曾任NCC副主任委員翁柏宗的機要秘書。
陳建平表示,他全程參與2021年12月17日鏡電視股東會,他從吹哨者所取得之該次股東會完整錄音檔長度約2小時,並非如裴偉所稱長度只有二十多分鐘,亦非如裴偉所稱來自田富彰;陳椒華在立法院揭露的該次股東會錄音檔內容確實是裴偉的發言,裴偉向與會股東報告他向府院反映溝通的內容與結果[37]。 蔡壁如爆料,她接獲吹哨者提供的2022年1月12日鏡電視內部會議錄音檔,當天出席者包括裴偉、廖志成、黃馬煜、陳素秋等,內容顯示NCC洩露包含檢舉人個資在內的秘密資訊給鏡電視高層;錄音檔中,陳素秋說,NCC「確認只有那個檢舉函」,檢舉人「是一個自然人」、「地址是內湖」[38]。 時代力量於交通通訊傳播大樓大門前舉辦記者會,要求NCC公開鏡電視執照審查過程,並要求陳耀祥說清楚「蔡英文、蘇貞昌、洪耀福有沒有對NCC施壓」[39]。
等俗稱為「老三臺」播出的八點檔連續劇,以中視《晶晶》為濫觴,多為國語時裝和古裝劇。 民視於1997年開播(統稱為「民間全民電視公司」,1996年4月8日成立[11]。1997年5月5日開播「民視新聞台」),隔年並以臺語連續劇《春天後母心》打響戲劇節目名氣之後,除了中視之外,臺語連續劇重新成為八點檔時段的主流[12]。 影響所及,包括新成立的客家電視臺(客視)和原住民電視臺(原視)也演出類似的母語戲劇或紀錄片[13]。 八大戲劇節目主要分為自製的偶像劇、收購版權及合拍的戲劇、八大海外自製拍攝的第一媒體戲劇(此條目不列舉該公司播出的日劇及中國大陸劇集)。
2022年5月6日早上10點,鏡電視總部(臺北市內湖區堤頂大道一段365號1樓)舉行新聞台開播典禮,由董事長鄭優宣布開播及未來計畫[5],當時表示正在與有線電視系統業者洽談,原本希望在同年5月底前上架,預計定頻84或86頻道[6][7]。 八大戲劇台節目表查詢2025 當民視無線台與三立台灣台尚未開播之際,早期即有以新加坡為外景拍攝的戲劇作品。 譬如1982年台視播出的《再愛我一次》[70]以及中視於1987年播出的《小姐與流氓》。
此外,就在這樣播出時間長、集數多的情況下,為了能在最快的時間下有產出,相對的整體製作環境,開始走向製作成本低、劇本隨寫隨錄隨播、劇情辛辣、荒腔走板的內容,邊拍邊播就這樣出現在台灣八點檔。 2008年,由民視製作的八點檔連續劇《娘家》開始播出至今[46][47][48][49],亦藉此方式帶動收視熱潮,並推出年菜(豬腳及滴雞精)和保健食品(娘家益生菌)等一系列周邊商品,藉此創造獲利商機[50]。 尤其對無線四台(臺灣只有四家民營無線電視臺,故稱)來說,八點檔連續劇更與晚間新聞,並列為電視臺最重視的黃金時段。 頻道介紹:八大戲劇台是八大電視旗下的戲劇頻道,轉播韓國電視劇、陸劇時代劇、台灣偶像電視劇、綜藝節目。 電視超人分享《八大戲劇台實況》網路直播、GTV Drama Live 八大戲劇台節目表查詢 HD 台灣電視影劇頻道線上看高清轉播懶人包。
台灣民眾黨立法院黨團節錄錄音檔重要譯文內容,當天出席者包括鏡電視高階主管、已卸任鏡電視董事長且聲稱與鏡電視無關的裴偉、《鏡週刊》總編輯廖志成,還請來黃馬煜扮演決定回覆NCC論述基調的重要角色。 台灣民眾黨立法院黨團主任陳琬惠表示,日前鏡電視發布聲明稿澄清,並指錄音檔可能被變造、加工,要求媒體不要引用;現在黨團公布完整錄音檔,這已是公共財,歡迎大家送鑑定。 陳琬惠說,立法院上一個會期,跨黨派立委要求成立「調閱小組」釐清「政黨介入鏡電視」一事,但民主進步黨立法院黨團與NCC執意阻擋。
陳椒華說,「我在立法院發言全權負責」,歡迎鏡電視提告,她將在法庭上公布完整錄音檔,並請法官要求當天與會股東出庭作證[35]。 2022年5月4日,翁柏宗表示,衛星廣播電視頻道依據《衛星廣播電視法》規定是沒有「試播」,中華電信MOD屬於《有線廣播電視法》規定之「公眾收視平台」,鏡電視新聞台在中華電信MOD「試播」就等於開播;只要是完成開播,鏡電視新聞台所有節目就必須按照《衛星廣播電視法》與該台《營運計畫書》監理,包括開台承諾「藝文、兒少、台語、國際節目內容必須達一定比率」。 NCC電臺及內容事務處處長黃文哲表示,鏡電視新聞台於5月11日以前開播,是《衛星廣播電視法》規定的法律義務;至於開播後,如果鏡電視新聞台有違反當初營運計畫附帶承諾之執照廢止事項,NCC仍得廢止其營運許可[32]。 2023年6月28日,經過2次審查;NCC附停止條件通過鏡電視申請負責人、公司章程變更暨換發執照案,並允許鏡電視新聞台登上中嘉、凱擘、台固媒體等共32家有線電視系統的86頻道 [10][11]。
目前八大偶像劇海外主要銷往日本、韓國、中國、香港、印尼、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越南、菲律宾、加拿大等地,而八大電視積極向外擴張市場,曾遠銷至北歐也與中東地區國家展開海外播映版權的交易洽談;相較於日本、韓國市場封閉,在該國法令政策的保護下,外來電視劇始終難以落地播出。 2012年10月31日適逢華視41年台慶,金超群率領范鴻軒與何家勁,為新戲《包青天之開封奇案》返台造勢。 這次共40小時、分20集播出的《包青天之開封奇案》,是金超群自製主演的大陸劇,據悉,每小時購片金額在5000至8000美金(15至23萬台幣)[57][58]。
八大戲劇台節目表查詢: 自製戲劇
民視無線台於1997年6月11日開播,在當時無線電視定頻為第5頻道(76MHz~82MHz),位在第一波段(Band I(英语:Band I)),由於在此之前老三台的頻道位置屬於VHF的第三波段(Band 八大戲劇台節目表查詢2025 III(英语:Band III))(台視在第7頻道,中視在第9頻道,華視在第11頻道),故當時要收看民視時須使用指定的天線接收方能收看,且無須收費。 與有線電視系統比較,兩者之間並不衝突[106],故收視率(以開機次數計算)始終高於三立旗下所有頻道[107]。 但本土八點的積弊不只播出時間,愈來愈長的集數也是造成電視業整體下滑的主因之一,台灣長集數的電視劇從「包青天」開始,一播236集,到了民視在1998年拍「春天後母心」81集開了本土劇先例,集數漸漸拉長,之後「飛龍在天」播出212集,之後每部八點檔幾乎集數都破百,2004年的「意難忘」更多達526集,一播就是快三年。 而競爭對手三立台灣台,更是緊追在後,到「世間情」播出437集,卻有1200小時的播出量,已成為全台之冠。
播出150分鐘等於一般1小時八點檔兩集半的量,不只編劇量加大,導演和工作人員需要加班趕工,演員更是沒時間睡覺,陷入「早上拍、晚上播」的輪迴。 演員回不了家、掛病號外,編劇為了灌水,只能拖戲或隨便寫個方便取景的外景戲,棚內沒時間搭景,隨處可見晃動的門版,因而造成戲劇品質下降。 以台灣本地影視行情來看,每集2小時的八點檔連續劇製作費用,大約是130萬至200萬新台幣左右。
八大戲劇台節目表查詢: 電視金鐘獎
2022年9月17日,台灣寬頻通訊(TBC)與大豐有線電視分別向NCC申請將定頻第55頻道的TVBS新聞台分別移頻至第158頻道及第149頻道,並由鏡電視新聞台遞補第55頻道,引發軒然大波。 2022年10月2日,蔡壁如表示,鏡電視申請執照過程的種種弊端與疑問,蘇貞昌卻簡化成「民眾與股東之間的糾紛」,蘇貞昌「難道不是心中有鬼」;法務部已經受理她的檢舉並交給臺灣士林地方檢察署調查,大家就靜待司法調查的結果。 蔡壁如質疑,目前蘇貞昌與張惇涵的說法全都指向裴偉,說那是他個人在外言論,與府院無關;但就算是裴偉的個人言論,為什麼一個「民間人士」可以拿著總統或行政院院長的名號招搖撞騙,為什麼NCC要埋單[43]。 2022年4月3日,甲山林廣告董事長祝文宇證實,鏡電視申請設立爭議不斷,鏡電視新聞台遲遲無法上架有線電視播放,他已打算從鏡電視退股;現在是「誰要買,我就賣」鏡電視股權,並改為投資亞洲衛星電視[28]。 2022年3月24日,陳建平發布聲明稿表示,他任職鏡電視董事長期間發現「若干不合常規之交易」,但3月4日董事會部分董事以「干涉新聞自由」罪名抹黑他、違法將他解職,他很遺憾「未能導正鏡電視之公司治理」。
八大戲劇台節目表查詢: 廣告投放
置入性行銷(Placement marketing)又稱為隱性廣告,是指刻意將行銷事物以巧妙的手法置入既存媒體,並藉由既存媒體的曝光率來達成廣告效果。 其商業手法早已行之有年(例如1920年代於美國所推出的廣播劇,又名肥皂劇),並影響所及(在兩岸三地,無論是新聞媒體與綜藝節目,皆以冠名贊助播出做為表示,尤其是電視購物頻道較為明顯)。 在香港的無綫電視所推出的電視劇集,則稱為「特約」(譬如碧桂園特約,宜家傢俬特約或中原地產特約等等)。 1970年代初期,由於華視通過不斷延長八點檔集數獲得高收視率(代表例子有1974年播出的《保鏢》[註 1][25]和《包青天》[註 2]),導致新聞局下令八點檔集數不得超過40集。
2004年三立台灣台八點檔連續劇《台灣龍捲風》,第1集開場片段亦於新加坡拍攝。 針對現階段的八點檔連續劇而言,每年於文化部影視及流行音樂產業局所舉辦的金鐘獎頒獎典禮則是爭取曝光的機會。 然而此時的黃金時段,皆以民視及三立製作的台語本土劇為主;甚至迫使不會講台語的演員,轉戰中國大陸拍戲或改拍偶像劇。 另有電視台高層表示,由於每年金鐘獎評審的口味不同,無法迎合乾脆不報名參加[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