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處的其中兩個主要工程項目中環及灣仔繞道和東區走廊連接路及中九龍幹線,分別已於2009年底及2017年底動工。 中環及灣仔繞道和東區走廊連接路是一條長4.5公里的雙程三線主幹道路,當中包括一段長3.7公里的隧道。 地政總署2025 中九龍幹線則為全長4.7公里的雙程三線主幹道路,當中包括一段長3.9公里的隧道。 其他正在施工或即將開始施工的工程還包括蓮麻坑路西段(平原河至坪輋路)擴闊工程、青山公路青山灣段擴闊工程、朗天路、寶琳北路和寶寧路加建隔音屏障工程,以及於「人人暢道通行」計劃下為現有行人天橋、高架行人道和行人隧道加建無障礙通道設施的工程。 兩個區辦事處的工作大致分為下列類別:區域行政及道路維修。
- 地政處一般不會主動清拆寮屋,但如果收到投訴,便有需要執法,巡查物業是否與登記時之狀況相同,否則會要求還原。
- 獲授權簽署人須代表申請人出席註冊事務委員會面試(如有需要,技術董事/其他高級人員亦須接受面試),註冊事務委員會會就接受、押後或拒絕有關申請,向屋宇署提供意見。
- 地政總署署長黎志華今日(31日)在電台訪問中表示,對於上周的塌樹致命事件表示非常難過,對死者家屬致以深切慰問,對於部門及承辦商延誤處理事件深表歉意。
- 而東區區議會副主席趙家賢指,民政處只容許官方派發防疫物資,不准區議會推行防疫活動。
- 北區位處本港地域的最北面,與深圳只是一河之隔,區內設有羅湖、文錦渡和沙頭角三個通往中國內地的重要邊境管制站。
- 政府在2014年9月公布《鐵路發展策略2014》,為香港鐵路網絡直至2031年的未來發展提供規劃框架。
- 屯門區面積約 85 平方公里,人口逾 500,000 ,位處新界西端,輕鐵是穿梭區內的主要交通工具,屯門公路和青山公路則是南接九龍市區、北接新界西北的交通要道,隨著西鐵和深港西部通道通車,對外交通更為便利。
地政總署提供的資訊,較多與丁屋、寮屋、牌照屋等非主流居所有關,如想了解更多新樓與二手樓盤資訊,不妨在千居搜尋全港各區筍盤。 徵用土地又作「收地」,地政總署不時會徵用私人土地(如私人農地、屋地),以改作公共用途,如興建道路、街市、消防局、遊憩用地,以及公屋發展等等,並為受影響者提供特惠補償。 假如問題涉及進一步的資料,我們會在接獲要求的 21 個曆日內另行答覆。 至於需要較長時間處理的複雜個案,我們會通知你有關個案的進展。 # 你可透過本電話系統,收聽有關本項服務的錄音訊息。
地政總署: 資訊查詢
技術科由研究拓展部、路燈部、園境部、測量部、部門行政部、會計部、保養工程帳目及工料測量組、技術服務組、建築信息模擬組、品質管理組、傳媒通訊組、公共關係組及訓練組組成。 民政事務總署於2006年起推行《伙伴倡自強》的社區協作計劃,推動可持續的地區扶貧工作,助人自助,特別是協助社會上的弱勢社群自力更生。 目的是提升可僱用人士的技能和就業能力,並為弱勢社群提供就業機會,讓他們能夠自我裝備和更有效地融入社區。 「地理資訊地圖」內的地圖資料、建築物資料和影像地圖,均由地政總署提供;公共設施及各政府部門的資料,則由相關的政府部門提供;支援「地理資訊地圖」的網路和伺服器則由政府資訊科技總監辦公室提供和管理。 北區民政事務處另一項主要工作是與北區區議會合作,推展各項社區參與計劃,進行環境改善工程和興建社區設施,以及為區議會提供行政上的支援。
- 「地理資訊地圖」提供多種實用的地圖工具,包括畫圖工具、分享地圖工具、地圖量度工具等。
- 報告又呼籲,北京停止用涉違國安法打擊初選,製造寒蟬效應,阻礙市民參與合法公共活動。
- 於有關情形下,讀者及用戶應尋求專業意見(如涉及醫療、法律或投資等問題)。
- 如郵資不足,香港郵政會按既定程序退回寄件人或予以銷毀。
- 大埔林錦公路梧桐寨上周五(28日)發生榻樹意外,一名村民自行修樹時被榻樹擊中不治,有關樹木位處官地,屬地政總署管轄。
- 近年屯門進一步加強與其他地區及內地過境口岸的連繫,更帶動區內商業活動蓬勃發展。
如你需要更多資料,可選擇與服務員直接聯絡,該系統會把你的來電轉駁至 1823。 最特別是延綿不絕的海岸線,東南部五個相連的海灘,是發展本區旅遊的重要景點。 其他景點包括可追溯一千五百年歷史的青山寺 、青松觀和位於黃金泳灘附近的 ” 屯門黃金海岸海豚廣場 ” 。
地政總署: 民政事務總署
直到4月9日恢復堂食服務時,政府一直拒絕開放臨時庇護中心。 總辦事處由隸屬兩個分科的八個分部及十一個分組所組成,提供專門服務予部門的其他辦事處。 地政總署2025 發展科由工程部、橋樑及結構部、安全及環境顧問組、土力顧問組、合約顧問組及策劃組組成。
如郵資不足,香港郵政會按既定程序退回寄件人或予以銷毀。 資料不全、逾期遞交、以傳真或電郵方式遞交、未妥為簽署或並非以指定的申請表格[通用表格第340號(3/2013修訂版)]填寫的申請書將不予考慮。 地政總署2025 沒有提交所需證明文件、或所遞交的證明文件不足、或所需證明文件是在上述日期之後才收到的申請概不受理。
地政總署: 香港地政總署歷任署長
經過數十年的努力,屯門已由一個位處新界西的偏遠鄉鎮,發展成為交通網絡四通八達,各種社區設施一應俱全的新市鎮。 港鐵西鐵線和屯門公路擴闊工程等大型基建項目為屯門區的對外交通帶來顯著改善,往來屯門與市區的交通時間較從前大大縮短。 近年屯門進一步加強與其他地區及內地過境口岸的連繫,更帶動區內商業活動蓬勃發展。 現在屯門居民無須長途跋涉到其他地方,也能享用各種社區文康設施。 我們期盼本區居民能有更多時間共聚天倫,並會繼續與屯門區議會 地政總署2025 、各個政府部門和地方社區等工作伙伴羣策羣力,共建優質生活環境。 在民政事務總署成立之前,香港殖民地政府的官、民之間並沒有適當溝通途徑,以致產生如六七暴動般的悲劇。
地政總署: 政府如何安置受清拆影響的寮屋住戶?
舊樓重建、由農地、工廈、商業用地等土地,更改為住宅用地、學校場所等程序,皆涉及地政總署提供的「修訂契約及換地」服務。 地政處會評定申請能否通過,並決定土地持有人是否需要就申請補地價。 地政署成立於1982年,前身為工務司署地政測量處(Crown Lands & Survey Office, Public Works Department;當中「Crown Lands」可解作「官地」)。 於1986年4月與前工務司署轄下建築物條例執行處合併成屋宇地政署,於1993年8月起成為獨立政府部門──地政總署。 2021年1月11日,立法會民政事務委員會開會,民政事務局局長徐英偉呼籲目前區議會要「跟返規矩做事」,未有按照政府要求進行批款,進度依然緩慢,更稱「區議會其實已經失效」和議會明顯過度政治化,會檢討區議會方向及工作。 重要聲明:本討論區是以即時上載留言的方式運作,香港討論區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
地政總署: 香港地政總署
路政署更就道路及渠務事宜與其他部門緊密合作,包括水務署、渠務署、土木工程拓展署、屋宇署等。 地政總署 地政總署2025 該署更就各公用事業公司負責進行的挖路工程,以及就公共道路相近的發展工程執行行政責任,與公用事業公司及有關負責人保持密切關係。 鐵路拓展處負責協調及監督建造中的鐵路項目,並規劃香港未來的鐵路發展,以配合人口增長及經濟發展。
地政總署: 屯門區相關網站
在任何情況下,地政總署均無須對使用或無法使用資料而引致的任何損害負上法律責任(損害包括但不限於利潤損失、業務中斷或資料損失的損害),即使地政總署已知悉有可能出現此等損害。 地政總署 鑑於某些司法機關禁止摒除或限制在引致相應或附帶損害方面的法律責任,上述限制可能並不適用於你。 特許:你可下載地政總署網站內的資料(下稱「資料」)到一部電腦,用於個人非商業的內部用途。
地政總署: 空間數據與地形圖
政府2016年收回位於上水古洞北的一幅私人土地,打算興建安老院舍。 地政總署2025 業主原本以為可獲1億5千多萬元的特惠補償,但地政總署翌年以建築覆蓋率計算,特惠補償只有3千多萬元。 業主其後提出司法覆核勝訴,地政總署要重新計算賠償金額,但署方提出上訴,上訴庭今(8日)駁回維持原判。 大埔林錦公路梧桐寨上周五(28日)發生榻樹意外,一名村民自行修樹時被榻樹擊中不治,有關樹木位處官地,屬地政總署管轄。 地政總署承認塌樹屬署方管理,今年8月曾接獲村民投訴並評估樹木屬高風險,但承辦商和署方均延誤處理,署長黎志華對事件致歉。 你可透過『綜合註冊資訊系統』瀏覽、下載或訂購土地登記冊或文件副本,每宗交易可訂購多達 地政總署 30 項土地紀錄。
地政總署: 古洞收地計少逾億補償 地政總署上訴遭駁回
屯門區面積約 85 平方公里,人口逾 500,000 ,位處新界西端,輕鐵是穿梭區內的主要交通工具,屯門公路和青山公路則是南接九龍市區、北接新界西北的交通要道,隨著西鐵和深港西部通道通車,對外交通更為便利。 即使是民生事務,民政處亦禁止多區區議會採購口罩和拒批防疫撥款,也表示從來沒有收過物流署口罩。 其中沙田區議會副主席黃學禮批評當局大玩政治,民政事務專員與議員零溝通。 元朗區議會主席黃偉賢指,民政事務專員曾出手阻撓防疫,不停搬龍門。 而東區區議會副主席趙家賢指,民政處只容許官方派發防疫物資,不准區議會推行防疫活動。 地政總署指此計法來自一份內部文件,但是判辭指,一份1978年經刊登的政策文件、特惠賠償金小冊子及憲報通告,都無提及上述限制,認為文件原意是政府計算賠償金額時,以整幅土地計算。
地政總署: 我們的服務
政府在2014年9月公布《鐵路發展策略2014》,為香港鐵路網絡直至2031年的未來發展提供規劃框架。 就相關擬議鐵路,政府已分別於2020年3月、2020年5月、2020年12月及2021年5月邀請香港鐵路有限公司就東涌線延線、屯門南延線、北環線及洪水橋站項目展開詳細規劃及設計。 此外,我們已於2020年底開展了《跨越2030年的鐵路策略性研究》,根據最新的規劃資料,檢視本港2031至2041年及以後的鐵路運輸需求,探討鐵路基建的布局,並擬定相關推展策略,以確保鐵路規劃能全面配合香港的長遠發展。 主要工程管理處負責管理多項主要道路工程計劃,並以內部資源或聘請顧問公司實施這些道路工程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