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如受傷部位出現任何變形或腫脹,謹記切勿移動受傷處,並應盡早送醫院診治。 但即使傷者活動自如,並無表面傷痕,但在跌倒後一兩天持續出現頭痛、嘔吐、耳鼻流出血水、昏昏欲睡、神志不清等症狀,剛有可能是腦內出血,應立即求醫。 家居意外的新聞屢見不鮮,而長者和幼童更是高危一族。 香港大學於2017公布的一份研究報告就指出,於2001至2012年期間,有約75萬名0至19歲兒童曾因傷接受急症室服務,當中以家居意外最多,佔逾28萬宗,可見其嚴重性。 不少網友指家人疑疏忽照顧,同時亦指出這款窗花存在較大的空隙,以嬰兒細小的身軀很易可穿過,建議應裝上較密及直條的窗花,避免意外發生。
據了解,大廈的樓齡約55年,而案發時涉案單位的窗戶正打開,窗框沒有脫落。 家居意外新聞 第一宗墮樓事件發生於昨晨五時許屯門大欖涌胡屋村,一名姓羅女子(48歲)懷疑從村屋的一樓露台墮下,倒卧於村屋對開地面,女事主的男朋友遂報警求助。 警員和救護員接報到場協助,將女事主送往屯門醫院治理,送院期間仍然清醒,警方指現場沒有檢獲遺書。
家居意外新聞: 【家居安全】7歲女把兩腳插頭插入電制 發生爆炸灼黑五指起水泡
本材料由Sing Tao Newspapers San Francisco Ltd.代表星島新聞集團有限公司發佈,更多相關信息可從華盛頓特區司法部獲得。 西環一名4歲男童遭摺枱枱腳(紅色箭嘴示)夾頸窒息亡,父母傷痛欲絕;安全鎖(橙色箭嘴示)疑未將枱腳固定。 作為 Bowtie Pink 自願醫保計劃的受保人,何生到私家醫院進行治療。 先進行電腦掃描,再進行左拇指開放性復位及內固定手術並包紮,醫療費合共 HK$167,665 。
- 幸出院後得到醫院及非牟利機構幫助,在家安裝「防跌六寶」,大大減低再跌倒的風險。
- 請參考社會福利署的介紹單張,或於辦公時間內致電社會福利署幼兒中心督導組查詢。
- 隨著年紀增長,老人家的身體機能逐漸衰退,容易導致意外發生。
- 26歲黃嘉俊於10月17日大角咀公眾貨物裝卸區首日上班期間,因發生嚴重工業意外身亡。
- 她的家人感到極度悲痛,目前在眾籌平台GoFundMe上創立了募款頁面,籌集喪葬費用。
- 只要時常提高警覺,對一些可能發生的意外作好防範,其實大部分意外都是可以避免的。
若傷者轉為昏迷,應立即進行心肺復甦法,並從速送院。 昨晚約八時再發生第四宗墮樓,一名老婦懷疑從黃大仙區彩虹彩雲邨伴月樓墮下,救援人員到場證實她當場死亡,警方曾一度封鎖現場調查。
家居意外新聞: 香港家居意外新聞
早年他在地下水井工作時,因一場意外誤觸1,400伏特高壓電,導致雙腿手臂截肢,惟他仍然堅強面對厄運,更用… 家居意外新聞2025 【本報訊】上水屠房昨日發生罕見意外,一名61歲屠宰員疑在屠宰豬隻時,遭掙扎的豬隻撞跌,其間其手持的切肉刀意外插入其左腳,事主送院搶救後不治;意外成因及死因仍在調查中。 傷患方面,最多的損傷事件是對下肢造成傷害,佔53.3%,當中最常引致足踝、腳部或腳趾受傷,其次是膝頭或小腿。 傷患類型方面,41.8%涉及刮傷、碰傷或起泡,其次是扭傷或拉傷,另有12.5%涉及骨折。 損傷事件中,0至64歲的入院留醫比率為14%,65歲或以上人士達46%。
他指一些需要復康的長者,難以親身到醫院進行物理治療,上門提供的治療較為貼身和實用,協助長者在家中掌握實際運用方法,工人亦可從中學習扶抱技巧。 而上門服務人員發現長者住所環境欠佳時,亦可現場提供意見。 一般人認為這只與交通意外或戶外活動時之意外有關。 但事實上,人們認為最安全的地方「家中」,郤隱藏了不少危機。 而導致家居意外的主要原因,往往是大家忽略了家居安全意識。 本單張目的是提供一些預防小孩及嬰兒在家居發生意外之措施及一些急救和召援的方法。
家居意外新聞: 會員登入
辦公室急救箱應放於乾燥、顯眼的地方,不應上鎖,所有員工都應被知會辦公室急救箱的所在位置,以應付緊急需要。 家居意外新聞2025 意外總是在不知不覺中發生,為防止在遇到突發情況時,身邊缺乏急救所需的用品,家中和辦工室都應備有急救箱。 家居意外新聞 近年香港人喜愛行山遠足等戶外活動,然而,在偏遠的郊區亦會隨時發生意外,此時隨身備有的戶外急救包就來得非常重要。 今天Blue資訊團隊就來帶大家了解急救箱的各個注意事項,以及如何準備一個專業的急救包,以備不時之需。
家居意外新聞: 家居意外/大掃除釀悲劇 抹窗墮樓四死傷
相信大家都有電梯明明還有空間,卻已經發生超重警鈴聲的情況。 日前有網友在PTT上提問,提到自己去圖書館搭電梯的時候,明明寫著可以載7人,… 動作喜劇《關於我和鬼變成家人的那件事》(以下簡稱《鬼家人》)上映短短9天就踏入「億級俱樂部」,甚至還與4億票房神作《當男人戀愛時》… 家居意外新聞 現今社會幾乎人手一支手機,不過隨著科技發達,資安疑慮也跟著增加,近日就有網友分享,自己的手機被「中國福建」的人登入,嚇得他立刻更改密碼。 氣象局發布低溫特報,今(5日)晚至明晨輻射冷卻影響,高雄以北、宜花可能達攝氏10度以下,日夜溫差逾10度。
家居意外新聞: 兒童
家中車庫或是大門若是鐵捲門或電動門,一定要加裝偵測器,只要可以偵測到門口處有物體就立即而停止續關閉,以防有人被夾傷;室內應加一氧化碳偵測器以及裝煙霧偵測器,可以在一氧化碳進入室內或火災發生時爭取更多的逃生時間。 裝著水或其他液體的桶、盆等大容器及抽水馬桶一定要加蓋,以防幼小兒童跌入嗆溺;食品容器(如飲料瓶、鍋碗等)絕對不能用來盛裝藥物、清潔劑等物品,以免誤食;垃圾桶也要加蓋,以防幼兒接觸丟棄的危險物品。 兒童在這學前階段活動範圍漸漸擴展,體能增強,獨立能力比以前提高,喜歡攀爬跳躍,模倣難度高的動作,處事衝動,好勝心強,但缺乏判斷力,因此容易產生意外。 本文刊載的資料及健康資訊只供參考,並不屬及不應被視作為醫療建議。 若您有任何醫療相關疑問,應諮詢醫生或其他醫護專業人員。
家居意外新聞: 跌倒
用戶在沒有AASTOCKS.com Limited明確的書面同意情況下,不得以任何方式複製、傳播、出售、出版、廣播、公佈、傳遞資訊內容或者利用在本網站/應用程式的信息和內容作商業用途。 近期「缺蛋危機」成為新聞媒體熱議的話題,受到國際飼料價格上漲、禽流感、天氣變化等因素影響,不少地區都傳出蛋價上漲或缺蛋的狀況,引發民眾搶購潮。 實際上,近年缺蛋議題時不時就會成為媒體報導的焦點,近年飽受通膨之苦的民眾買不到便宜雞蛋,民怨更加高漲,而身為主管機關領導人的農委會主委陳吉仲雖多次上第一線澄清台灣不會缺蛋,仍難以化解大眾疑慮,可說是難辭其咎。
家居意外新聞: 家居位置安全注意事項
事實上,最安全的地方卻暗藏危機,普通日常起居生活都有機會釀成兒童家居意外。 根據衞生署家庭健康服務資料,初生至5歲幼兒最常見發生的意外地點是在家中1,他們尚未明白甚麼是危險,因此即使在家亦要注意家居安全,切勿鬆懈。 家居意外新聞2025 家長和幼兒照顧者應該加深認識兒童的成長特性,以評估他們對潛在意外的應變能分力。 從事幼兒工作人員,除了留意與幼兒接觸的工作場所安全,我們並應提醒家長怎樣營造安全的家居環境及切勿獨留兒童在家中。 只要時常提高警覺,對一些可能發生的意外作好防範,其實大部分意外都是可以避免的。 幼兒工作人員亦可向衞生署中央健康教育組索取單張及借用展板,展示給家長及兒童。
家居意外新聞: 新聞雲APP週週躺著抽
今晨(15日)上午約9時,洪水橋洪雅路的房協地盤發生工業意外。 家居意外新聞2025 一名25歲姓林的男地盤工在操控吊臂車期間,被吊勾擊中胸口,當場吐血,仍然清醒。 警方今(17日)公布,落馬洲鳳崗山路一回收場2月15日發生一宗工業意外,案中48歲内地男工人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