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經》講了,先王的至德要道,“以順天下,民用和睦,上下無怨”,孝有這麼一種殊勝的功德。 我們看了裏面的事例都非常地感動,這是在展現孝的光輝。 我講課的時候常常提,我有個夢想,很希望全國從中央到地方政府,都能夠每年評十大孝子,把孝子的事例向世人展示。 相信肯定有很多感天動地的例子,先把它挖掘出來,真正地大力去宣揚這些善,不出幾年,這社會就呈現一派新的和諧氣象。 定弘法師出關2025 佛菩薩對我們眾生的愛就是真正無條件的愛。
- 這是講讀書要把自己的期限放寬,期限不可乙太緊,太緊了心裏壓力太重,書要慢慢看。
- 像天親菩薩過去執著小乘,毀謗大乘,造了五百部論來毀謗大乘。
- 這時趙老師就驚醒過來,就知道,原來剛才是發生了這樣的情況。
- 老法師這一生證明了兩樁事情:宗教是可以和諧的;人民是可以教得好的。
我們有妄想和執著,所以類不齊,妄想越多,執著越重,這個類就越差。 六道裏面最差的是地獄道,那是妄想執著最嚴重的,完全迷失了本性,不知道本性是佛啊。 這裏講,我們大家都是人,不僅是人,而且我們看一切眾生,其實本性都是相同的,《三字經》上講:“人之初、性本善”。 不僅是人,眾生之初,都是性本善的,都有像佛講的“如來智慧德相”。 因為我們每個人都是自性所變現的眾生,換句話說,每個人都具足自性。
定弘法師出關: 如何戒邪淫、防止婚外情 | 佛教文章分享 | 學習傳統文化
道安法師門下有很多高徒,很多的大師級的出家人,都出自于他的門下。 最有名的慧遠大師,我們淨土宗的初祖就是他的高足之一。 而且道安法師還制定了很多佛教的制度,包括僧尼的戒律,從他那時候開始,他把所有出家人的姓改成姓“釋”,釋迦牟尼佛的“釋”。 定弘法師出關2025 所以這都是“行高者,名自高,才大者,望自大”,這是最好的一個例子,這是中國所說的“醜僧俊道”。 這個出家人長得醜,但是他的道行卻是很俊的。
- 這三個人走在一起,那麼必有我師,他們兩個人都是我的老師。
- 他老人家很謙虛,他說也沒有什麼特別的成就,只是什麼?
- 所以我的這個錯誤的看法現在澄清了,大家也就知道了,不管你現在有沒有得比丘戒,這個先就此不談。
- 所以你看熬夜的人,看他的臉色,都是面黃肌瘦,一臉的灰色,是因為他的夜生活太多,他的作息不正常。
- 於是這個小沙彌跟蘇東坡講:“東坡居士啊,我們師父經常對我們讚歎你,說你真的不愧是大學士啊,是上根利智的人,一經提醒就能夠悟到玄理,真是一聞千悟啊。
- 父母不是人規定的,一生出來一定有父母。
所以,不管你是想在這個世界上從事什麼樣的職業,想有所成就,都得要修學《弟子規》。 定弘法師出關 頭兩條德行和言語就是在《弟子規》上來落實的。 從這個角度來看,確實《弟子規》與《華嚴經》的理是相通的。
定弘法師出關: 定弘法師出關相關關鍵字
還有就是《弟子規》、《感應篇》,《十善業道經》我讀師父上人的《節要》,每天。 這都屬於戒,《弟子規》是根本的,戒的根本,《感應篇》也是根本。 定弘法師出關 所以從四個根一直到比丘戒、到菩薩戒這一條龍,都得要讀,都得要持,這個戒才叫做精嚴。 南山三大部學下來,這律就可以說是比較的精通。 然後你想再成為律師,那還不行,還得要去閱律藏。
在一個團體一個公司單位裏面,長幼之分應該用級別來分。 比如說總經理走在先,職員走在後,那就不能夠以年齡來分了,即使是總經理年輕,職員年紀大,在公司裏面,還是應該用級別來分,這樣的話,就不違禮了。 世間的行業尚且如此,學佛是立道業,更是要“一門深入,長時熏修”啊,老法師常常用這八個字來勸導我們。 念佛的人,念一句佛號,那就要一心一意念下去,斷自己的妄想、分別執著,不分別、不夾雜、不間斷,念佛也一定能成就。
定弘法師出關: 西方極樂世界的趙良玉居士給兒子定弘法師的一封信
老法師說,其實經濟問題是次要的,關鍵是什麼呢? 社會不安定的問題才是第一,為什麼社會不安定呢? 定弘法師出關 因為我們沒有教化,人民如果受教化,懂得倫理道德,社會怎麼會不安定呢? 所以,老法師建議他們,可以請不同宗教,尤其是印尼的伊斯蘭教,請他們中間真正有道德、有學問的人每天上課。
定弘法師出關: 定弘法師出關-推薦/討論/評價在PTT、Dcard、IG整理一次看|2022年06月|追蹤網紅動態,熱門網紅排名,社群最新更新第一手情報收集
《弟子規》裏面所講的都是日常生活中的修為,可是裏頭同樣含有《華嚴》深奧的學問。 定弘法師出關2025 只是我們學者不懂得去深入,不懂得在這些生活日用平常當中,去悟這個理,不懂得善用其心,所以對《弟子規》才會輕視。 所以比丘戒本最後講到,「此經久住世,佛法得熾盛」。
定弘法師出關: 念佛感應故事【動脈破裂,神奇癒合】
所謂教起因緣,也就是說,我們為什麼要學《弟子規》,學《弟子規》有什麼樣的因緣。 我們剛才講到,很多的父母會覺得,《弟子規》是孩子學的,大人就不用學了。 定弘法師出關 但是,往往讓自己的孩子學《弟子規》,背《弟子規》,這個孩子能夠背得爛熟,可是在生活當中處處都違犯《弟子規》。
定弘法師出關: 佛教小常識
要知道,人即使是受了冤枉,受了錯誤的批評,如果能夠順承,能夠接受,能夠心平氣和,這種人能夠消業障,能夠增福報。 我母親常常告訴我一句話:“福是逆著來的”。 所以當我們遇到批評、責難,遇到不順心的事情,或者是遇到一些人對我們非常嚴厲,很不客氣,我們如果能夠逆來順受,這樣福報就能夠增加。 我媽媽經常提醒我,每一個人一生中難免會有一些磨難,不可能一生都會一帆風順的,她說:“你想想你的祖輩、前輩在這一生中經歷的坎坷”。 她告誡我說:“你到現在30年來都是一帆風順的,要常常想到你能不能夠經歷挫折? 假如有困境坎坷的時候,你還能不能夠立於不敗之地?
定弘法師出關: 关羽
念佛就是懺除業障,真正念佛的人就是聲聲都在懺悔,聲聲都消業障。 ★消災、行善、積德、修福都在這一句名號,一句名號圓滿具足。 我們一切時、一切處念念不離這一句佛號,與佛心心相印、感應道交。 我們修行就是一個目標-西方極樂世界,一個心願-親近阿彌陀佛。 蕅益大師在《彌陀要解》里講說,「死盡偷心」,什麼叫偷心我現在明白了,你還想干點別的積功累德的事。 我原來就這麼想的,我現在講《無量壽經》,替阿彌陀佛老人家勸人往生,我這個功德可以代替我念佛,少念點佛,多講講經這能彌補過來,到時候阿彌陀佛一樣能接我走。
定弘法師出關: 父母兄弟在我們的前世是誰
因為我們小的時候,當我們呱呱墜地以後,什麼人能夠對我們日夜的照顧呢? 什麼人能夠為我們晚上都不睡覺啊? 假如自己尿床的時候,床鋪濕了,父母把我們安放在乾燥的地方,自己睡在濕的地方。 從這些細節上我們能夠思維,父母對我們的恩德,真的是比山還高,比海還深。 現在父母年紀大了,正是我們回饋父母的時候,所以一定要去盡這份心。 如果人沒有信用了,那誰都不相信你,你不能立於社會。
定弘法師出關: 教育要闻
用這種方法,讀佛經都能開悟,比如你能夠六根都攝住,來讀《無量壽經》,每天念一部,按師父上人教導讀三千部,就能開悟。 這裏面講注重力行和學文要同時並舉,如果不力行,不去做前面那六條(孝悌謹信,愛眾親仁),你只學文,學了《弟子規》,你能夠講,能夠背,但是都沒有做到,那是什麼呢? 增長的不是道德學問,長的是你的浮華之氣啊。 《朱子治家格言》就說:“子孫雖愚,經書不可不讀”。
定弘法師出關: 教育
往生淨土也得發菩提心啊,加上一向專念才能成功。 怎麼樣達到這種真誠心、這種聖賢之心呢? 所以學《弟子規》就是要明白這些聖賢之理,然後才能達到真誠心,才能發起真實菩提心,你看有沒有用? 所以要從這個角度學《弟子規》,不是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只給孩子學。
定弘法師出關: 关羽
直接的字面解釋就是作為一個小孩,父母一叫,他馬上就得答應,這是字面的意思。 假如父母叫到我們了,我們拖拖拉拉,遲遲疑疑,慢慢騰騰,這樣的話,就沒有恭敬心了。 而孝一定要體現在敬字上,“孝敬孝敬”,你沒有敬父母這種心,怎麼能說有孝心呢?
其實不是,因為我們知道禮節就是用來作為人與人之間的行為規範的一種規定,它可以說是人與人之間所保持的最好的距離。 這種所謂自然的持續,我們能夠遵守的話,人際之間就能夠非常和諧。 假如因為這個禮,你覺得煩瑣,要廢除掉,往往會產生很多的不愉快,很多的誤會。
所以和尚明年在(他現在還有一個道場)圓通寺傳三壇大戒,讓我去受一個增益戒。 這是另外一種方法,真欲得比丘戒體,這就很好。 清公和尚(剛才跟大家報告的)給我安排了這些課程,除了背戒以外,首先把《比丘戒》背完,然後《梵網菩薩戒》,然後我還得背《比丘尼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