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存亡之际,如何使交大办下去,考验着校长王之卓院士的能力、智慧与勇气。 王之卓 还决定将接收的同文书院荒地辟为农场,征股筹办,让清寒学生参与管理,学校每月酌发工资,以解决学生的生活困难。 在交通大学期间,王之卓院士受到严格的科学训练,逐渐养成严谨求实的治学精神,这为他后来留学德国攻读航空测量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 同时,传承老一辈科学家严谨、求实、团结、奋进的科学精神和思想,以及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优秀品质。
- 此时国内战火纷飞,妻子正怀着8个月的身孕,从德国到中国,漂洋过海,万里迢迢,舟车劳顿,苦不堪言。
- 王之卓先生80岁、90岁的纪念活动,王之卓编著的《摄影测量原理》的英文版全球发布活动,在中国举行的各类ISPRS活动,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举办的活动,西部测图的专题活动等等,他都积极参与。
- 1957年,武汉测绘学院航测系四年级学生李德仁结合专业写了两篇论文,其中谈到他发现的苏联专家写的教材和权威专家论文中的错误,他很想知道自己对不对,就托人递给时任系主任的王之卓。
- 到1988年,在测绘科学研究所工作的王教授的学生们经过了10年的研制和创新,终于成功地研制出较为成熟的我国国产的解析测图仪和正射投影仪。
- 60年代初,他在国内首先提出了利用电子计算机进行解析法加密理论与实施方案的研究,并推导了利用电子计算机解算空中三角测量的基本公式,提出区域网平差方案。
目前我国大地测量方面已经布测了全国天文大地网,1982年进行过大规模的整体平差,近几年建立了全国卫星多普勒网,其成果若单纯用于测图的目的已经很够用了。 王之卓2025 在他的关心下,仅遥感教研室,已派遣5人出国进修学习,回国的进修教师现已在遥感教学、科研的岗位上,为进一步发展遥感技术起着积极作用。 之后遥感技术中各类图象的目视判读和计算机自动分类技术的广泛应用,完全证实了王教授这些学术思想的正确性。 该装置结构简单、使用灵活、操作简便,获得了与会者一致好评。
王之卓: 【遥感】不忘来路,追思缅怀 王之卓院士:摄影测量与遥感的奠基人和开拓者
相比于改革开放初期只有不到一百位访问学者能够公派出国,零距离接触截然不同的科研环境、文化传统,如今出国留学已经不再是一件“稀罕事儿”。 当下的青年人对于45年前的岁月只能从影视作品中看到过片段,对于细节可谓是知之甚少。 比如,呢子大衣、中式调味料、肥皂三个选项中,哪一个是王老师她们行李中的必备? 小撒以及大部分青年一上来就信心十足地排除了呢子大衣,却不料这竟是正确的选项! 于是,王老师在现场讲起了“出国必备呢子大衣”背后的故事。 原来,那时候出国的留学生,国家都会出资为他们配置一件呢子大衣、两套西装。
- 作为王之卓的得力助手,张祖勋院士主动承担起这个课题的攻关重任,从零开始,像蜗牛一样,一步一步向前“爬”。
- 他根据方位元素与视差的微分关系公式,导出了在光束改变后测图时,投影器方位元素与摄影时象片方位元素的关系,并指出:“此时光束虽经仿射性之改易,仍能得到重叠面内全面纵视差之免除,惟此时有一限制,即地面高程差与航高相较不能过大是也”。
- 王之卓在他所从事的专业领域内,不仅是一个科学的实践者,还是时代的预言家。
- 他努力饯行这一思想:1948年1月,他召集工管系系务谈话会,讨论培养工程管理人才应重视教育质量,工学院开设工厂研究课,组织学生去各大工厂实地参观。
他专门乘坐出租车从汉诺威赶到柏林参加活动,之后又赶回汉诺威为王之卓、张祖勋和李德仁的到访做准备。 对此,向以康奈斯尼为代表的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界的元老们对中国的支持表示由衷感谢,并祝康奈斯尼健康长寿。 王之卓院士在他所从事的专业领域内,不仅是一个科学的实践者,还是时代的预言家。 他超前的科学思想和眼光,使他总能预见到科技发展的新趋势和新动向,所以他总能站在学科发展的前沿,高屋建瓴地指明学科发展的方向,进而做出具有重大创新价值的科学贡献。
王之卓: 技术
4人先在英国伦敦大学帝国学院土木系攻读一年,获得了D.I.G(Diplom 王之卓2025 of Imperial College/皇家大地测量师)资格。 王之卓教授亲自给学生讲课,他讲课深入浅出、论证透彻,既讲科学的现状,又讲科学的将来,使程度不同的学生乃至辅导教师各自都有收益,为青年教师讲好课作了示范。 在长达五十年的教学生涯中,历尽坎坷,倍受艰辛,呕心沥血,精心耕耘,培养了大批的测量专家和测量工作者,可谓桃李满天下。 还被称为“智能传感器”的,是遥感技术发展中的一种新的传感器,使信号和数据处理功能逐步与传感器相融合,并且最终合并于传感器内,它能够在单一部件内完成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和存储以及信息提取等。
这是世界摄影测量与遥感界的最高荣誉,按规定,在世的荣誉会员总数不得超过7人,只有在国际上有声望和有重大贡献的科学家才有资格当选。 怀着这种期待与信念,1949年4月,当国民党教育部次长杭立武通知他,要他和同济大学校长夏坚白、复旦大学校长章益、上海医学院院长朱恒璧等人一起去台湾,并已为他们准备好机票时,他决定抗命不从。 但硬抗不是上策,他们几个商量之后,决定采取拖延的办法。 见没有动静,几天后特务头子方某径直将电话挂到王之卓家里。 王之卓2025 王之卓 放下电话后,王之卓赶紧跑去和夏坚白等人商量,几个人决定再拖一个星期再说。 这时有人想出一个计策:趁方某不在的时候去找他,这样,等到方某再打电话来的时候,就有理由推脱了。
王之卓: 学校举行纪念王之卓院士诞辰110周年大会
1946年至1949年,先后任交通大学教授、工学院院长、代理校长、校长,在困境中为保存交通大学校产作出了重要贡献。 王之卓2025 1952年后参加创办青岛工学院、武汉测绘制图学院,历任教务长、系主任、武汉测绘学院副院长、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名誉校长等职。 据悉,王之卓院士是我国摄影测量与遥感学科的奠基人,武汉大学测绘学科创始人之一,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原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名誉校长。
同时,还将老专业“航空摄影测量”成功改造为“摄影测量与遥感专业”。 此后,该专业在王之卓带领下,发展成为测绘类专业中唯一的全国重点学科,其实力可与国际一流的同类学科相媲美,使我国成为诸多外国专家眼中可与美国、德国并列的世界航测遥感技术的3个超级大国之一。 在王之卓院士推动下,1980年,武汉测绘科技大学航测系成立了我国第一个遥感教研室,开设了“遥感技术基础”、“遥感图像的几何处理”、“数字影像处理”等课程。 此后,该专业在王之卓院士带领下,发展成为测绘类专业中唯一的全国重点学科,其实力可与国际一流的同类学科相媲美,使我国成为诸多外国专家眼中可与美国、德国并列的世界航测遥感技术的3个超级大国之一。 1939年毕业回国,成为我国第一位获得博士学位的航测学者。
王之卓: 王之卓:中国航测与遥感之父
为此,国民党军警、特务多次抓走交大师生,一时间白色恐怖笼罩校园,学校陷于动荡不安中,吴保丰、程孝刚两任校长先后被迫辞职。 王之卓2025 此届留英庚款生共26名,其中有4名被指定必须攻读测绘。 第一次要追溯到1938年秋,王之卓与夏坚白、陈永龄、黄维恕一同在意大利罗马大学数学系旁听了第五届世界摄影测量会议。
王之卓: 信息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产生了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传输论等高度综合的学科,有些“论”已经进入到地图制图学的理论中了。 王之卓2025 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的发展极大地影响着当代测绘科技,传统的方法和观念受到了冲击,使测绘学科内部各专业以及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更加密切,也同样表现出“综合”的特点。 这些思想已经在测绘界,特别是测绘生产部门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为推动测绘界遥感技术及其应用的发展起了不可低估的积极作用。
王之卓: 测绘名人堂丨王之卓院士
他的课件里,除了理论公式,还有世界各地的美景,“摄影加上测量多好玩”。 新闻网讯(通讯员何婧琳)为了弘扬“中国摄影测量与遥感之父”王之卓院士的科学精神和学术思想,传承文化,激励后学,12月15日,学校举行纪念王之卓院士诞辰110周年大会。 中国其实很早就是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学会(ISPRS)的成员国,但是后来由于种种原因,中国测绘学会没有成为ISPRS会员单位。
王之卓: 主要成就
在摄影测量测图、空中三角测量、误差理论以及数字自动化和遥感技术方面有很深的造诣,有些方面在国际上也处于领先地位。 作为教育家,王之卓自20世纪30年代末起,直至90年代一直没离开过学校。 因此,在人才培养方面,王之卓不是那种只传授知识的教书匠,而是促进科学发展的领路人。
王之卓: 人才培养
4月4日,武汉大学第二十四届“王之卓创新人才奖”颁奖会隆重举行。 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仁,中国工程院院士张祖勋,中国科学院院士龚健雅,校党委书记黄泰岩,校党委副书记屈文谦,党委研究生工作部部长孙太怀,党委学生工作部部长李勤以及相关学院负责人出席颁奖会。 康奈斯尼和阿克曼(Fritz Ackermann)等一些老专家,积极的介绍德国和和美国在摄影测量与遥感方面的成果,特别是德国的MOMS计划,是想在火星上发一个摄影测量的相机,德国的几个研究所都参加了这个计划。 他们把经验介绍给中国,我们学习了MOMS计划,之后给中国政府提出建议,才有中国的资源三号三线阵测绘卫星的成功研制。 王之卓 1932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1939年获德国柏林工业大学工学博士学位,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1939年2月王之卓教授在柏林工业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获博士学位的航测专家。
王之卓: 王之卓
例如:“DHM在改善计算机分类精度中的作用”等课题即是。 在他的指导下航测系遥感教研组在1983年应邀承担了由中国地理学会环境遥感分会和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主编的《资源遥感的方法与实践》专著中第六章的编写任务。 分工法(或称微分法)是十分重要的加密方法,在我国的航测生产中起过十分重要的作用。 其中“微分关系公式”可以说是整个摄影测量的基础,它被用于指导全能仪上定向作业,摄影测量的误差分析以及现代电子计算机上摄影测量计算工作基础。
王之卓: 学生之家
1963年,王教授在题为“在全能仪上进行空中三角测量的精度估算”一文中回答了这些问题,提出了严密的航带网加密的精度估算公式。 这些理论问题对提高航测成图的精度和缩短成图周期起到了重要作用,可使最弱点的点位精度提高约百分之十五(王之卓:“偶然误差累积的系统现象及其在摄影测量中的应用”)。 1986年被匈牙利测绘学会授予“名誉会员”,1988年7月1日至10日在日本京都召开的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学会第16届大会上被授予“荣誉会员”的称号(根据会章规定,全世界在这一领域健在的人中荣获该称号的不得超过7人)。
在交大地下党和以他为代表的学校当局的奔走下,一些被捕师生最终获保出狱。 此前,他还营救过被国民党军警抓走的助教陈宏毅、学生何若平、教授陈维稷、副教授苏延宾等。 1949年4月26日凌晨1时左右,国民党军警用装甲车撞开交大校门,逮捕了56名师生。 当时,有5名学生自治会骨干躲藏起来一时没被发现,但由于国民党特务的严密监视,他们一时也难以脱身。
王之卓: 学院关于2023年王之卓创新人才奖学金本科生推选名单的公示
但是近代中国的测绘事业却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测绘人才奇缺。 庚款留英26名学生中指定4人攻读测绘,就足以说明问题。 后任武汉测绘学院副院长、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名誉校长和武汉大学(2000年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合并入武汉大学后)教授。 在这段危急紧迫的日子里,学校的行政组织一天也没瘫痪:定期召开会议,处理各种事宜——毕业考试问题、成绩计算问题、论文问题、疏散转移的校产登记备案问题等等。
罗格感怀王之卓院士为中国摄影测量与遥感学科、遥感应用事业发展做出的不可磨灭的贡献,号召全体协会会员学习王之卓精神,进一步与武汉大学等高校、测绘遥感各界同仁加强合作,共同推进我国遥感事业和相关产业进一步发展。 彭震中特别感谢王之卓院士等老一辈先驱为我国测绘事业的开创和发展所做出的历史性贡献。 他指出,当今时代,测绘迎来难得的战略发展机遇,行业发展对于教育和科技的需求日益迫切,衷心希望武汉大学测绘学科通过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进一步支撑和促进行业发展。 康奈斯尼(Gottfried Konecny)1978年第一次访华,专程到武汉拜访王之卓先生。 1979年参加了德国测绘代表团访华,1980年应邀到武汉测绘学院开设关于摄影测量与遥感的讲座,约两周,主要介绍了他将摄影测量拓展到遥感的一些主要成果,包括他在世界上率先把摄影测量共线方程引入到卫星遥感中去。
他认为“我们学测量的人与学习其它学科不同,在本身学术方面立定了基础以后,还需要有推动事业的认识与精神”。 王之卓 王之卓2025 摄影测量自动化是摄影测量工作者所关心的另一个重要课题,我国有些单位也曾做过多次尝试。 但是究竟应该走什么道路,用什么方式实现自动化,这是一个关键性的问题。
这种独立精神,对于他后来的科学事业,具有潜在的影响。 2021年7至8月,珠海万赢、大连万达商管及珠海万达商管与腾讯、阿里、碧桂园、PAG等22家投资者签订股份转让协议,22家机构投资者合计持股约21.17%,当时珠海万达商管获得约380亿元的融资。 王之卓2025 对于万达出售万达广场事宜,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认为,不排除万达管理层不看好重资产持有的前景预期而选择退出一部分。 这其中,既有企业自身和行业周期的问题,也有内需消费大环境变化和新兴渠道替代的影响。 企查查工商信息变更显示,万达年内已至少出售了5个万达广场。 5月底,万达将上海松江万达广场、西宁海湖万达广场和江门台山万达三个购物中心出售予大家保险;9月底,广西北海合浦万达广场转让给北海当地一家房企;10月份,上海周浦万达广场出售予大家保险。
王之卓: 学校举行纪念王之卓院士诞辰110周年大会
王之卓教授的遥感学术思想和实践活动,对推动我国航测事业现代化发展,对发挥摄影测量与遥感在我国四个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作出了显著的贡献。 但直到1976年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学会第13届大会才第一次把在线空中三角测量作为有价值的课题列入第Ⅲ委员会的研究方向,并成立了解析在线空三工作组。 10年来,在线空三正以它潜在的巨大生命力进一步向着纵深发展。 经历了14年的艰辛探索,张祖勋院士和同事一起推出了中国首个全数字化自动测图设备,填补了国内科技领域空白。 1993年,该成果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令国际同行刮目相看。 1994年,张祖勋院士在澳大利亚黄金海岸首次推出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字摄影测量系统VirtuoZo SGI工作站版,让中国的科研成果走出国门。
王之卓: 学院要闻
遥感是在空间技术基础上,于20世纪70年代才诞生的新兴现代科学技术。 王之卓2025 但早在此前的1957年,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60年代美国成功实施“阿波罗”登月计划后,王之卓院士便敏锐地意识到,这将给测绘科学带来革命性的变化。 他预言:“人造卫星将为测图人员提供编制或修订地球上地形图的相片。 ”而当时人造卫星即使在美国也还处于保密阶段,且主要用于军事目的。 王之卓与夏坚白、陈永龄三人是中国科学界、教育界最早获得博士学位的测绘学者,他们学术精深、品德高尚、亲密无间、团队协作,被誉为“三位一体”“三大贤”。 王之卓2025 上面这张明信片写于1980年7月14日,联邦德国汉堡,第14届国际摄影测量大会开幕当天。
王之卓不仅是国内外著名的航测遥感学家,也是一位测绘教育家。 1979年10月,已过古稀之年的王之卓,出版了他的专著《摄影测量原理》,这是代表中国摄影测量最高水准的经典学术著作,其英文版被国外多所大学用作研究生教材。 该书先后荣获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和全国高校出版社优秀教材特等奖。 【编者按】今天,是我国摄影测量与遥感学科的奠基人、杰出的科学家、优秀的教育家、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王之卓教授逝世20周年纪念日。 本网转载“学习强国”强国号发布的纪念文章,共同缅怀学院创始人、学科奠基人王之卓院士。
王之卓: 王之卓:中国航测与遥感之父
邢博表示,国之交在于民相亲,媒体是民心相通的桥梁纽带。 近年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日本吉本兴业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保持良好合作关系。 总台通过丰富多彩的节目形式,打造了不少受海内外喜爱的网红IP,让更多受众了解到中国日新月异的发展。 王之卓2025 期待双方加强文化产业合作,以媒体力量丰富中日文化交流内涵;充分发挥双方优势,共同制作精品节目,通过多元化平台传播,提升网红IP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作为中国五大电影节主办方,双方可以加强在电影方面的合作,促进中日人文交流和文明互鉴。
现在的李德仁早已是国内外有重大影响的航空摄影与遥感信息领域的著名专家,是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双院士。 王之卓2025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著名摄影测量专家张祖勋,曾经是王之卓的研究生。 当年张祖勋刚留校任助教就被王之卓看中,他立即要他编制相对定向的计算机代码程序,而此时中国才刚刚开始引入计算机。 王之卓 1946年夏,王之卓怀着对现实的深深失望,决意受聘母校交通大学教授、工学院院长。 当时,交大渝校刚从重庆复员上海不久,百废待兴,千头万绪。 他一面积极参与全校的恢复工作,一面努力抓学院工作。
王之卓看了文章后,百忙之中很快就约李德仁到家里,从下午五六点开始一直谈到晚上9点,晚饭也没吃。 王之卓在李德仁的文章上做了很多批注,哪里对,哪里错,哪里好,为什么,都写得清清楚楚。 王之卓 王之卓 这让当时还是个普通大学生的李德仁大受鼓舞,也大为感动。 在后来的毕业设计中,李德仁把一个加拿大教授的公式推翻了,他后来的硕士论文,又把国际上流行的对系统补偿效果的观点给纠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