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座非標準型住宅大廈分別為美禧樓及美柏樓,各樓高33層,合共提供1 056個租住公屋單位,為約3 700人提供居所。 石硤尾邨美映樓平面圖 2008年,美荷樓成為首批《活化歷史建築夥伴計劃》的7幢建築物之一,落實由香港青年旅舍協會改裝成為設有129間房的青年旅舍,復修成本約2億2千萬港元,於2013年竣工。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第2期樓宇採用非標準設計,但部份1及2房大型單位重新使用了新和諧一型構件,連同第5期成為最後一批附帶和諧式設計單位的大廈。
翌日上午10時許,逾10名西九龍總區重案組人員聯同政府化驗師和火警調查組人員重返現場蒐證,及向街坊了解死者背景及生活習慣。 同時疏散附近的住客趕往地下公園暫避,並且安排開放位於深水埗的一間社區中心予被影響的居民休息。 與此同時,消防人員動用一條滅火喉撲救火勢,至中午12時28分將火熄滅。 受到爆炸事件影響,大坑西街來回方向,介乎南昌街及南山邨道全線封閉。 另外,石硤尾邨一期重建是首個使用「通用設計」的公共屋邨,以達致長幼傷健共用。 第六期重建採用的「通用設計」包括單位的大門、房門和通道一般最少闊75厘米,門檻較低並削成斜面,方便需要使用輪椅或步行支架的人士出入。
石硤尾邨美映樓平面圖: 香港樓宇目錄
第24座比第21至23座遲3年落成及只有半幢,亦不設大堂入口及沒有升降機服務,而24座信箱設於第23座大堂內,要從第23座進入或第24座側門才可到達第24座。 4座樓高13層(12/F,不包括天台),12樓(11/F)及13樓(12/F)沒有升降機直達;21座2樓(1/F)沒有升降機直達,22,23座三樓(2/F)沒有升降機直達,可經由21座地下乘升降機前往。 範圍包括窩仔街與石硤尾街交界處以南的土地涵蓋2個「住宅(甲類)」地帶和一個「政府、機構或社區」地帶。
另服務設施大樓7樓將會用作重置因白田邨清拆而搬遷的小型公共圖書館,命名為石硤尾公共圖書館。 徙置大廈(第41座美荷樓除外)於2007年6月20日拆卸後,第二及五期重建工地已在2009年4月19日展開地基工程,於2012年5月入伙,並接收部份2012年蘇屋邨重建二期及2013年至2014年白田邨舊邨受重建影響的租戶。 美荷樓青年旅舍由AD+RG 建築設計及研究所設計,拆卸重建了中座,加裝了升降機和環境保護裝置。 美荷樓生活館亦重塑了舊時公共廁所、浴室、居民在走廊煮食、婦女以舊式腳踏衣車幫補家計的普遍情況,連同口述歷史個案、舊照片和傢俬等資料,合共展出逾1,200件從160名舊居民搜集得來的展覽品,亦邀請舊居民擔任導賞員。 第3期重建計劃,原擬興建兩座分別8和12層公屋大樓及平台,但最終修訂至1幢12層高的出租公屋大廈,位於平台之上,平台設社區服務中心、商舖、平台花園等。 該樓宇名為美葵樓,共提供240個公屋單位,已於2019年3月4日開始入伙,並首次出現12間可間三睡房,備有兩浴室的構件式非標準設計出租公屋單位,首創出租公屋單位有條件設主人套房的先河。
石硤尾邨美映樓平面圖: 大廈資料:石硤尾邨美笙樓
第六期位於石硤尾邨東面,設兩幢樓高33層的公屋樓宇,提供1,056個租住公屋單位,有3,700人居住,於2019年12月6日起入伙。 2樓設醫院管理局臨時診所和食物及衞生局的地區康健中心。 而休憩設施位於3樓平台,設施包括羽毛球場、兒童遊樂場、長者健身設施及棋桌。 石硤尾邨美映樓平面圖2025 石硤尾商場位於深水埗石硤尾邨內,早於1979年落成啟用。 該商場由多個部分組成,包括石硤尾邨第19和第20座的大型街市、平台熟食檔和住宅大廈地下的商舖,涉及的商業單位合共461個,總零售面積約為9,100平方米。
- 2008年,美荷樓成為首批《活化歷史建築夥伴計劃》的7幢建築物之一,落實由香港青年旅舍協會改裝成為設有129間房的青年旅舍,復修成本約2億2千萬港元,於2013年竣工。
- 設有平台層,有兒童遊樂設施、商店、餐廳、非牟利機構辦公室、商場管理公司辦公室及公廁,而地下層亦有郵政局,四面設有樓梯連接地下層,並有4條天橋連接美山樓、美彩樓、近美亮樓對出空地及重建第六期。
- 化學物質檢測器Haz MatID Elite:於2014年12月起使用,每部價值47萬港元,人員只需要抽取少量樣本放置在檢測器上,就能夠透過光譜資料分折液體及固體化學物質樣本,於1分鐘內顯示出其化學名稱及成份。
- 第37座和附近的第39至41座於2005年6月12日封閉,但是第41座美荷樓獲列為1級歷史建築,獲得保留;第17、18座曾於2004年底改建為「石硤尾人文館」(與其他徙廈一同於2006年10月16日封閉)。
- 同時疏散附近的住客趕往地下公園暫避,並且安排開放位於深水埗的一間社區中心予被影響的居民休息。
- 不過,並無民間團體願意營運,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等等亦都拒絕接手,致使美荷樓自2005年關閉後了無寸進。
針對工作場所的檢測方面,如某一個工作場所出現兩宗或以上的確診個案,便會被納入強制檢測公告。 石硤尾邨美映樓平面圖 石硤尾邨第六期的零售設施設於美禧樓地下和一樓,總零售面積約為1,900平方米,包括12個商舖、1個街市商舖和11個街市檔舖,由2020年1月起相繼開業。 在石硤尾邨第三期美葵樓地下和平台共設有16個商舖,而在第七期美菖樓地下則設有4個商舖,總零售面積約為1,400平方米,由2019年4月起相繼開業。 2018年9月5日,死因裁判法庭完成對留醫13天後傷重不治的49歲消防總隊目梁國基的死因研訊,裁定梁死於意外。
石硤尾邨美映樓平面圖: 設計比賽,落實計劃
其後被報章揭發其中一份「支持」計劃的「深水埗文藝協會有限公司」公眾人士意見書,內容與沈少雄的建議幾乎一模一樣,該公司董事竟然有5人是區議員,分別為郭振華、陳鏡秋等。 公司更發出9,000份問卷,最終只成功收回約100份,當中只有60人支持建文化藝術中心,但聲稱計劃有6成居民支持的「民意」。 其後政府工務局於1961年推行「政府廉租屋」計劃,政府於大坑西街與南昌街交界興建7座7層高的廉租屋大廈,最初稱為「偉智街政府廉租屋邨」,於1964年落成,每兩個單位共用一廁所。 同日下午,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和消防處處長黎文軒和到訪瑪嘉烈醫院探望消防總隊目梁國基和兩名在威爾斯醫院接受治療的消防人員。 傍晚時份,香港行政長官梁振英聯同保安局局長黎棟國、公務員事務局局長鄧國威和消防處處長黎文軒等等香港政府高級官員先後到訪廣華醫院和瑪嘉烈醫院探望傷者,並且聽取醫護人員講述情況。 梁振英於會見傳媒時候表示,香港政府非常重視是次事件,將會全面偵查肇事原因,醫院管理局之醫護人員將會全力搶救傷者,社會福利署將會提供各方面所需要之協助予受影響人士,包括啟動地區支援小組。
石硤尾邨美映樓平面圖: 公共屋邨食水含鉛超標事件
銀行內的顧客和職員立即逃出銀行外;但在櫃位內工作的13名職員,卻因電子門鎖停電無法操作,加上後門被鎖上,逃生無門,被困銀行內,需由消防員救出。 石硤尾邨美映樓平面圖2025 其中兩名職員當場窒息死亡,其餘11名職員中,除了1名女職員梅燕兒生還外,另外10人分別於事發後2至21天內先後不治。 石硤尾商場交通便利,分別有小巴、巴士和港鐵等公共交通工具連接港九新界各區。 事件發生後翌日,房屋署和社會福利署在美映樓大堂設立櫃位,登記居民居住單位因為事故而造成的破壞,並且安排稍後維修。
石硤尾邨美映樓平面圖: 香港消防處
這兩幢公屋以白色為底色,再襯上深紅色,共提供487公屋單位,單位類型由1/2人、2/3人、1睡房、2睡房、以至3睡房單位均有提供,其中美葵樓更是目前全港唯一擁有三睡房(3B)構件式單位的非標準公屋大廈,於2019年3月入伙。 兩期面向白田街的一邊均設有街舖,而美葵樓一樓亦設有商舖。 設有平台層,有兒童遊樂設施、商店、餐廳、非牟利機構辦公室、商場管理公司辦公室及公廁,而地下層亦有郵政局,四面設有樓梯連接地下層,並有4條天橋連接美山樓、美彩樓、近美亮樓對出空地及重建第六期。 第20座因地盤大小問題只有半座,但設獨立升降機服務及大堂,與同為半座的24座有所差別。
石硤尾邨美映樓平面圖: 改建為青年旅舍
1980年代起,政府推行「整體重建計劃」,計劃全面重建徙置大廈及廉租屋大廈。 除了石硤尾之外,還在大窩口、大坑東、李鄭屋、黃大仙、秀茂坪等地區興建徙置大廈,時至今日,除石籬邨10、11座及本邨41座外,其他徙置大廈均已完成重建。 在石硤尾邨第二期(美薈樓、美亮樓和服務設施大樓)、第五期(美盛樓)的地下,共設有9個商舖,總零售面積約為1,300平方米,於2012年7月落成啟用。 香港消防處火警調查組其後發現單位內的供氣喉掣被扭開,認為事件起因有可疑;經過香港警務處西九龍總區重案組初步調查後,懷疑死者生前以煤氣自殺。
石硤尾邨美映樓平面圖: 新增8廈納強檢 包括石硤尾邨及牛頭角上邨
石硤尾邨美映樓爆炸事件於2014年11月22日在香港九龍深水埗區石硤尾邨美映樓11樓一個單位發生,釀成2死11傷.;包括隸屬於石硤尾消防局的9名消防人員,其中6人危殆。 此外,石硤尾邨第六期地下及一樓合共提供12個商鋪、一個街市商鋪及11個街市檔鋪,可供出租面積合共約1 900平方米。 各大小商鋪適合經營中式酒樓、餐廳、餅店等行業,為居民提供日常所需。 計劃中的醫院管理局臨時診所和食物及衞生局的地區康健中心則設於二樓。
石硤尾邨美映樓平面圖: 大廈資料:石硤尾邨美禧樓
至1981年,該等大廈獲改建為具有獨立廚房及廁所的單位後,改為第41座及命名為美荷樓。 第2期重建成兩幢40層十字型的非標準設計大廈出租公屋,於2012年中入伙。 分別為美薈樓及美亮樓,另設有停車場及樓高8層的服務設施大樓,亦設有地舖。 大廈外觀髹漆間調跟第5期大廈大致相同,以黃綠色為主色調。 其中2棟公屋之間設有平台連接,平台層有休憩空間和小型公園,平台亦設住宅大堂,並預留了天橋口作連接日後第20座重建後的新平台。 第二期重建計劃最低幾層的間色模仿原址第一型徙置大廈,由周余石建築師事務所設計,由領先管理有限公司負責管理。
石硤尾邨美映樓平面圖: 香港大廈搜尋
石硤尾邨一期重建是首個使用「通用設計」的公共屋邨,以達致長幼傷健共用。 房屋署於2009年7月,安排改建前的最後開放日供公眾參觀石硤尾邨美荷樓地下,讓市民了解其內部建築設計,並設導賞團,由歷史研究員介紹石硤尾邨和美荷樓的歷史。 石硤尾工廠大廈是山寨廠 (即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本土家庭式輕工業)集中地,現已改建為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 內裏保留了昔日的工廠大廈建築特色,是一項獲得香港建築師學會「全年境內建築大獎」的改建,並於2008年開幕,以自負盈虧非牟利機構模式運作。 第41座,美荷樓(Block 41,Mei Ho House),是現時香港碩果僅存的「H」形6層徙置大廈,獲評為二級歷史建築的建築物。 最低兩層部份改建為公屋博物館,重現昔日公屋居民的生活,上層則改建成青年旅舍,由香港青年旅舍協會營運。
石硤尾邨美映樓平面圖: 香港房屋委員會及房屋署
大廈單位類型包括一至二人單位、二至三人單位、一睡房單位及兩睡房單位,面積最小約14.05平方米,最大約35.8平方米,每月租金由1,200元至3,060元不等。 國共內戰前後,大批中國大陸難民湧港,石硤尾木屋區便是移民其中一個聚居地。 1953年12月25日晚,石硤尾木屋區發生大火,造成3死51傷,並導致58,203人無家可歸。 香港政府於8月3日公佈新一輪驗水結果,結果顯示石硤尾邨59個水辦則有5個超標,數值介乎11至19微克。 13樓(12/F)設有特式大單位,單位大小是兩個標準單位合併而成的。 而第21座及第24座的一樓(G/F)設有分別有兩間幼稚園及一間自修室,其餘是地下層單位,這些單位可不經大堂直接從側門按密碼進入到達。
此期重建項目,興建2座33層公屋大樓及平台,提供1,056個單位,預計可容納約3,310人居住。 二樓亦設有行人天橋連接第2期,方便屋邨居民和顧客通往第6期的新街市及石硤尾健康院,改善連繫屋邨上蓋設施。 房委會發言人表示,住宅大廈的布局盡量提供較佳景觀,並減少單位之間出現對望情況。 為方便居民出入及使用屋邨設施,石硤尾邨第六期設有一條有蓋行人天橋,通往石硤尾邨第二期。 第六期設有各種康樂設施,包括羽毛球場、兒童遊樂場、長者健身設施及棋桌,供居民享用。 為紀念石硤尾邨歷史,美益樓地下設有展覽廊,內設展板及互動遊戲,介紹石硤尾邨的歷史及屋邨生活的演變,對出亦保留了重建前的紅磚屏風。
石硤尾邨美映樓平面圖: 大廈資料:石硤尾邨美映樓
深水埗區議會於美映樓對開地段設立諮詢站及安排於晚上8時半召開居民大會。 2015年1月22日香港消防處舉辦年終回顧記者會,消防處處長黎文軒表示正在聯同政府化驗所、機電工程署及香港警務處協作調查事件之成因,涉及事件的人員均將會陸續完成錄取口供,並且訂定一份調查報告及交予警務處,以決定是否召開死因研訊。 處方亦會根據調查結果,檢討處理氣體洩漏的行動指引是否有需要修訂、及裝備使用上是否需要更新。 消防處助理處長(九龍)吳偉強表示,鑑於登樓破門的9名消防人員全數受傷及正在醫院接受治理,爆炸的原因及細節尚未能夠了解,包括未能夠確定受傷消防人員在爆炸時,是否已經進入肇事單位。 他強調消防處在處理漏氣事件上具備足夠的指引及訓練,包括處理程序及守則等,並且將會成立專案小組調查事件。 下列公共屋邨標準型大廈樓宇樣本平面圖只供參考,並不代表所有公屋樓宇類型。
石硤尾邨美映樓平面圖: 改建為青年旅舍
香港房屋委員會(房委會)一直以來努力不懈,為本港有住屋需要的低收入家庭提供安居之所。 石硤尾邨美映樓平面圖2025 房委會最近完成深水埗石硤尾邨第六期的重建計劃,涉及兩座住宅大廈,居民昨日(十二月六日)起入伙。 2000年代,石硤尾邨各座舊型大廈陸續清拆,並且分期重建,興建4,110個單位,於2011年落成,接收鄰近的蘇屋邨拆遷戶。 除了重建公共房屋,房屋署亦興建安老院、青少年中心和小學等公共設施。 石硤尾邨美映樓平面圖 1996年10月港英政府下最後的一個雙十節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於學生時代用菲林傻瓜機拍攝的石硤尾邨美荷樓,大廈的兩翼之間掛上了樓高數層的青天白日旗。 由於石硤尾健康院的位置並不方便,深水埗區議會在2010年1月通過了一項動議,促請政府抓緊石硤尾邨第6期重建的機遇,進行重置石硤尾健康院計劃。
石硤尾邨美映樓平面圖: 設計比賽,落實計劃
其解剖報告指梁在爆炸中後腦受撞擊,陷入長期昏迷,後來更出現支氣管炎,是直接致死原因。 消防人員其後在單位內發現一具男性屍體,後來被證實為肇事單位住戶;連同3名受傷鄰里,事件當前合共釀成12受傷和1人死亡。 由於傷者太多,救護人員在現場設立臨時救護站,經過分流及初步治理後,將他們分別送往長沙灣明愛醫院、美孚瑪嘉烈醫院、薄扶林瑪麗醫院、油麻地廣華醫院及沙田威爾斯親王醫院接受治療。 6名危殆消防人員傷者均為燒傷皮膚或及灼傷氣管,被送往醫院後全數情況轉趨嚴重;當中49歲的消防總隊目梁國基情況最為堪虞,期間昏迷不醒,後腦嚴重受創,需要接受手術打開腦部清理瘀血,被送往深切治療部搶救。 本頁顯示的樓盤說明和相關信息均由地產代理或業主或第三方提供的樓盤資料。
為使上述3塊地台用地的設計佈局更符合效益,建議把該等用地由「住宅(甲類)」地帶及「政府、機構或社區」地帶改劃為「住宅(甲類)1」地帶,以便把有關用地合併,並規定須在該「住宅(甲類)1」地帶內興建一間政府診所。 考慮到南面的毗連綠化山丘(主水平基準上約80米)能發揮視覺調劑的功能,亦會在有關用地施加主水平基準上80米/110米的梯級式建築物高度限制。 值得一提的是,美禧樓及美柏樓乃是全港最後兩座按照「整體重建計劃」興建而落成的大廈。
住戶大門、玻璃窗及走廊防煙門均被炸裂,大量玻璃窗碎片遍佈美映樓對開長50米的行人路及馬路上,並且擊傷一名途人背部。 石硤尾邨美映樓平面圖 有消防員的頭盔被氣流從後吹掉,頭髮着火,面部亦被燒傷。 11時27分,9名消防人員抵達現場調查,證實保安員所指的單位並無洩漏氣體。 但他們發現隔鄰單位溢出了濃烈的煤氣味,於是使用儀器確定單位內有氣體洩漏後,就決定破門入屋。
此外,此期設有商舖及小型街市,此期對面的石硤尾商場街市部份檔戶爭取重置街市,惟由於此期的街市太小,只有11檔,未能完全安置所有檔戶。 這些徙置大廈大多數均分為2翼,並在兩翼中間以廁樓相連。 只有較後興建的第24、25及29座(後來的第8、9及14座)採用單幢式設計,當中第29座為全邨唯一的第二型徙置大廈。 石硤尾邨美映樓平面圖 頭盔:於2015年全面更換,每個價值2,560港元,重約1.4至.6公斤,採取全包圍式設計、採取強化塑膠製造,能夠保護整個頭部,設有兩款不同用途的面罩,而且可以配備電筒及無線電通話器等等。
石硤尾邨美映樓平面圖: 大廈資料:石硤尾邨美映樓
另外由新福港承建,以舊長型大廈設計的第42座美山樓、第43座美虹樓及第44座美彩樓,建於原來徙廈第7至10座位置,於1983年落成,用作安置大坑東邨第3至6座及第10至13座重建的住戶。 該處後來改建成香港紅十字會捐血站,直到2012年石硤尾邨拆卸重建為止,現址為石硤尾邨美映樓前面的公園,有靈異節目主持將縱火案與2014年石硤尾邨美映樓爆炸事件拉上關係,說成是同一位置。 現時,在全港所有地區,如有住宅(包括商住兩用)大廈新增一宗或以上確診個案,或其污水樣本檢測呈陽性,顯示可能存在感染風險,均會被納入強制檢測公告。
2014年11月22日早上11時23分,九龍深水埗區石硤尾邨美映樓一名保安主任收到10樓住戶投訴,懷疑有氣體洩漏。 該名同事嗅到煤氣味,曾經拍門惟無人反應,認為事態不尋常,遂報警求助。 中心晚上交代患者住址,被圍封強制檢測的鰂魚涌惠利大廈有3宗個案、紅磡海逸豪園1座亦錄得個案、石硤尾邨美映樓佔最多,有5宗個案。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公布,截至今日(9日)零時零分,中心正調查26宗新增新冠肺炎確診個案,其中5宗為輸入個案。 石硤尾邨美映樓平面圖 至今本港個案累計10,694宗,包括10,693宗確診個案和1宗疑似個案。 石硤尾邨美映樓平面圖2025 2015年7月22日,經民聯立法會議員梁美芬稱早前在石硤尾邨中2012年重建完成的第二期及第五期中,抽取6個樣本化驗,其中第二期美亮樓3個單位的4個水辦含鉛量超標,最嚴重的水辦更錄得每公升含87微克鉛,超出世衞標準7.7倍。
石硤尾邨美映樓平面圖: 香港房屋委員會及房屋署
第1期重建成美如樓及美映樓,由房屋署總建築師(1)設計,單位類型由1/2人、2/3人、1睡房、2睡房、以至3睡房單位均有提供,其中美如樓更是罕見地擁有非構件式3睡房(3B)的非標準型公屋大廈。 第一期樓宇樓高37-39層不等,大部份單位附設窗台及/或花槽,外牆主色是白色底色襯藍色及紫色,項目於2007年1月入伙,香港房屋委員會負責管理。 兩座均採用了「通用設計」,室內及戶外公共地方的設施均方便傷健及長幼人士使用。 石硤尾徙置區是香港第一個徙置式的公共房屋,於1954年至1963年間興建,共有29座樓高6至7層的徙置大廈(第8、9及14座採用單幢式設計)。 此外,部份分隔兩個單位的牆壁高處,設有長方形小孔作通風之用。 美荷樓是石硤尾邨首8座徙置大廈之一,原稱H座,1973年香港房屋委員會成立後將其改稱為石硤尾下邨第15座。
石硤尾邨美映樓平面圖: 香港大廈搜尋
化學物質檢測器Haz MatID Elite:於2014年12月起使用,每部價值47萬港元,人員只需要抽取少量樣本放置在檢測器上,就能夠透過光譜資料分折液體及固體化學物質樣本,於1分鐘內顯示出其化學名稱及成份。 消防總隊目梁國基延於接受手術後處於觀察期,期間一直無法恢復清醒,延至12月4日傍晚6時不治殉職,終年49歲,遺下太太和17歲的女兒。 同月18日,香港消防處為消防總隊目梁國基假紅磡世界殯儀館舉行最高榮譽喪禮,期間有香港警察樂隊奏哀樂,及將其安葬於粉嶺浩園。
第5期重建成4幢公屋,分別為美益樓、美賢樓、美笙樓及美盛樓,於2012年中入伙。 4幢40至41層高Y字型的非標準設計大廈,近2,500個單位。 美盛樓與前第25座一樣設有地舖,1樓為幼稚園,2樓為第2期及第5期管理公司辦公室及保安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