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此同時,警方通知較早前報案的家人,家人確認墮海女子正是失蹤者。 警方在現場沒有檢獲遺書,正調查其墮海原因,死因交法醫驗屍確認。 「專注力不足及過度活躍症」的症狀需持續六個月以上;而且必須至少在兩個不同環境下發生,例如家中、學校或社區內。 多謝瀏覽青山醫院網站內的健康教育資訊網頁, 我們希望透過以下問卷 , 蒐集大家的寶貴意見, 以完善本網頁內容。
- 統計發現,情緒病患者中只有三分一人會主動求醫,造成延誤治療等問題。
- 你曾否試過面對困難時 (例如和伴侶有感情問題),採取「否定」的態度,例如扮作若無其事,總是擱置和伴侶理性討論問題的所在?
- 實際的治療要視乎病人的病情,一般都是採用抗精神藥物。
雙相症患者的躁期,可分為「狂躁」或是「輕躁狂」,兩者的區別在於是否影響生活及工作和是否出現精神病症狀。 精神病情緒病2025 若是狂躁,患者感到或表現出異常開心、有活力、易怒,常會做出不計後果的決定,對睡眠的需求也往往會減少。 患者的鬱期,會哭泣、缺乏與他人眼神交流、對生命萌生負面看法,也有自殺的可能。 病史長達20年以上的患者,其自殺風險超過6%,自殘風險則約30-40%。
精神病情緒病: 情緒病 | 認識7大常見情緒病的病徵症狀、原因、種類及治療:抑鬱症/焦慮症/驚恐症/強迫症/鬱躁症/社交焦慮症/創傷後情緒病
當心臟病牽涉的器官是心臟,精神病所牽涉的器官是腦部。 在精神病中,大腦某部分受損,產生了各種病徵,包括認知功能、思想、情緒、感官、行為、生理功能 (如睡眠、食慾) 的異常,並影響一個人在生活上各方面的表現。 和其他器官的疾病一樣,絕大部分的精神病都可以透過適當的治療而康復。
此外,調查發現約有1,799,100人需要長期(即持續最少6個月的時間)接受藥物治療、覆診或打針服藥以治療某種(或多於一種)疾病。 這些長期病患者佔2020年全港人口24.1%,而在2013年則佔19.2%。 最突出的症狀是精神及軀體的焦慮反應,但卻往往無特別可理解的原因。 急性焦慮症患者,表現極度緊張、憂慮、心跳及呼吸加速、出汗、噁心嘔吐、腹瀉,更嚴重時會感到煩燥不安、瞳孔擴大、感到巳瀕臨死亡或將要「發瘋」。
精神病情緒病: 專業人士患精神病或情緒病佔比屬各職級最高
在精神病中,康復是指患者重拾對自己生命的控制權,以及在教育、工作、人際關係上,擁有社會上一般人所應有的機會。 要達到這些目標,很需要將由大腦功能障礙而產生的各種病徵糾正,在這一方面,精神科藥物是尤其重要。 精神病情緒病2025 精神病情緒病 隨著病徵得到妥善處理,復康訓練以及親友的支持便能幫助患者重拾他在家庭、朋友、及工作間的角色。 在精神病中,康復是指患者重拾對自己生命的控制權,以及在學業、工作、人際關係上,擁有社會上一般人所應有的機會及角色。
- 對於精神病患,很多時即使病徵完全消退,病人重拾狀態去應付工作及生活,但精神科醫生會建議繼續藥物治療一段時間 (維期數月甚至數年) 。
- 根據《殘疾歧視條例》,精神病患者或精神病康復者及其照顧者不應因病人的殘疾而遭受歧視、騷擾或中傷。
- 此外,調查發現約有1,799,100人需要長期(即持續最少6個月的時間)接受藥物治療、覆診或打針服藥以治療某種(或多於一種)疾病。
- 簡單而言,情緒病就是指情緒出現問題,以情緒波動為主要病徵,患者難以控制情緒,並經常被某種情緒籠罩,一般持續 4 星期或以上,影響患者心理、生理和日常生活。
- 可用于治疗双相情感障碍的药物包括情绪稳定剂、抗精神病药和抗抑郁药,有时也会建议联合用药。
害怕副作用而完全拒絕藥物治療是一種不智的做法,因為即使一種藥物有副作用,醫生永遠有調較藥物份量、「轉藥」、甚至停藥的選擇。 如上述所言,精神病主要是靠醫生的臨床技巧去斷症,抽血檢查及電腦素描是輔助性質;情況跟確診身體其他部份的病 (如心臟病、癌症) 有所不同。 這個分別是由於精神病所牽涉的器官是腦部,腦部是人體最複雜的器官。 現今一般腦素描在技術上只可以顯示不少於幾毫米的病變組織,如腦腫瘤或出血,所以,絕大部分精神病中的腦細胞活動異常是不能被顯示出。 例如,對於一個思覺失調的病人,一份「正常」的腦素描只是代表病徵不是由於腦腫瘤或腦出血而引致,但這些病徵肯定是由腦細胞異常的活動所造成,而且可透過藥物治療的。
精神病情緒病: 常見的精神病種類
藥物並不是一輛代步的交通工具,所以它不能直接運載你到康復的終點站。 由此可見,接受精神科治療需要很多勇氣及毅力,因為治療每每需要患者有恆心地服藥、覆診、改變生活習慣、及改變固有的思想行為模式。 所以,接受精神科治療就好像一位頂級的運動員根據教練的建議接受訓練,持之以久。 每一種藥物,無論是中藥或是西藥,都會有副作用。 精神病情緒病2025 而每一種藥物可以出現的副作用可以多達數十種,這反映了副作用的出現是因人而異,常見的副作用 (大約出現多於百分之十的病人) 通常只有幾種,其餘的都不太常見。
精神病情緒病: 每7港人一個患情緒病 醫生籲勿諱疾忌醫
我們所講的「心理」或「精神」 其實是一種大腦活動的表現,其中包括思想、情緒、行為、感官等。 但讀者必須留意,用圖表示意,無可避免地會簡化了複雜的抑鬱症。 例如,有些病者雖然只有輕度的抑鬱症(見「嚴重程度」一欄),但病情可以維持數年(見「維持時間」一欄),而且病因方面可能涉及遺傳因素(見「原因」一欄)。 另有一些抑鬱症患者則會出現嚴重但短暫的抑鬱症徵狀。 要令精神病康復者正式投入社區重過新生活,家人和社會人士的接納和支持十分重要。
精神病情緒病: 常見的情緒病
患有「專注力不足及過度活躍症」的孩子會經常與兄弟姊妹或同學相處時出現困難。 他們行為衝動,當面對一些外界刺激時可能會做出魯莽或危險行為,引致他們容易受傷。 如專注力不足,亦會影響孩子的學習進度,繼而影響其自尊心及情緒等。
精神病情緒病: 治療
1948年,世界衛生組織定義「健康」為──個人在生理、心理及社交三方面的和諧、安寧狀態。 抗精神病藥物,也常被用來控制躁症,甚至是鬱症。 由於第一代(典型)抗精神病藥物長期使用後,容易導致憂鬱的傾向,所以上述的這些第二代(非典型)抗精神病藥物的出現便顯得相當重要。 ),患者會感到憂鬱,包括悶悶不樂、傷心、做任何事都提不起勁、悲痛、自我厭惡、内心空虚等。 反之,若在發作初期即受到良好的控制,就能保護患者的社會功能,使受到的損害儘量小。
精神病情緒病: 情緒病的病徵5. 身體不適
而這種出現幻覺的症狀,在思覺失調、精神分裂、短期精神病性疾患、妄想症、躁狂抑鬱症、抑鬱症等,是完全無分別的。 故此,如懷疑自己或身邊的人出現思覺失調病徵例如妄想或幻覺,最好找精神科專科醫生求診。 雙相情緒病的患者,或會交替地出現躁狂狀態和抑鬱狀態。 當他們出現躁狂狀態時,最顯而易見的病徵包括﹕情緒高亢、容易發怒、自信心澎漲、精力異常充沛、對性的渴求增加等。
精神病情緒病: 認識精神科疾病
所以,精神科醫生的臨床技巧以及病人是否願意透露病情,對於準確診斷精神病及計劃治療,是最為重要的。 其中,認知行為治療有效治療各種情緒病,包括抑鬱症、焦慮症、驚恐症、社交焦慮症、強迫症、創傷後情緒病和暴食症等。 臨床心理學家會先與病人建立互信的關係,通過理解和分析,改變病人負面思想及不能自控的問題行為,紓緩患者的困擾。
精神病情緒病: 情緒病的症狀
新一代的情緒調節劑屬非依賴性藥物,能令腦部血清素及其他化學傳遞物質回復平衡,紓緩病人症狀。 大多數患者接受藥物治療後,病情都有明顯的進步。 根據醫院管理局資料顯示,本港抑鬱症和焦慮症的新症,由1997年的5,029宗已升至2001年11,227宗,升幅高達123% ,可見香港人受情緒病困擾愈來愈普遍。 情緒病患者除了會在情緒上產生煩躁、憂慮及不安等症狀,亦會因為情緒問題引起頭痛、失眠、疲倦、心悸等身體不適的症狀。 因此,大部分情緒病患者都不察覺自己患病,亦不知道身體不適是因情緒病而起,往往以為只是身體出現毛病,以致延誤治療,加重病情。 成因:研究顯示,孩子腦部的傳遞物質分泌不平衡,導致腦部負責專注力、自我抑制、組織計劃等功能不能作出適當的調節。
精神病情緒病: 抑鬱症自我測試
他可能會告訴自己,只要一日沒有求診,沒有被醫生確診有精神病,自己仍然是精神沒有問題。 精神病情緒病2025 要克服否定及逃避的態度,患者應該告訴自己:「絕大部分的精神病都可以康復」。 親友的鼓勵固然重要,但最終都是要靠自己拿出勇氣去求醫。
精神病情緒病: 情緒病的成因
本文帶大家認識情緒病是甚麼,由情緒病成因、病徵症狀、種類,說到治療方法。 常見到一些家庭暴力,都將施暴者形容為躁狂症病發,故而做出越軌行為。 原來,據研究指出,一般躁狂症病患者極少會出現暴力傾向,市民大眾只是誤解。 精神病情緒病 另外,躁狂症其實是雙相情緒病一型,而鬱躁症是雙相情緒病亞型,即現時流行稱之為雙相情緒病(或稱兩極性情緒病)的其中一種。 焦慮是指人們面對恐懼和威脅性的情況,在精神和身體上產生的自然反應,感覺就如一些人看恐怖片、進入試場考試前的一刻,或置身於一個漆黑的陌生環境。
這個誤解很普遍,原因可能是在很多其他疾病之中,例如肺炎,病人應該繼續治療直至病菌被消除,當病菌已被消除時,病人便應停止服食抗生素。 即使只是做好一份嗜好,都已能提升一個人的自信。 精神病情緒病2025 當親友提醒或建議患者服藥及接受其它治療,必要顧及患者的感受。
精神病情緒病: 焦慮症:
這樣的情況如果沒有造成任何令當事人無法忍受的不便,則不需要治療,嚴格來講也不被視為疾病,但仍舊被歸類為雙相症的一種形式。 如果該現象是由藥物或過量飲用咖啡所引發,則不能診斷為雙極性情感疾患。 會出現類似症狀的疾病和情況包括:藥物濫用、性格異常 、過動 、思覺失調症以及數種醫療狀況。 情緒病是常見的都市病,除了易哭、暴怒、情緒失控,情緒病還有什麼病徵?
精神病情緒病: 情緒病的治療方法
每人都有情緒低落的時候,但如果情況持續數周,便可能患上抑鬱症。 長期的情緒抑鬱會令患者在工作或學業、家庭和人際關係上出現負面影響。 第一,雖然叫做「心理」治療,但治療的最終效果,是透過改善病人思考及行為模式,達致改善腦細胞的結構及功能,以及減低病人日常的精神壓力,從而促進腦部的復原。 第二,接受心理治療與接受手術治療不同的地方是,在接受手術(例如切割腫瘤) 時,病人躺在手術枱上,讓外科醫生將身體裡面不想要的部分切除。 接受心理治療就有如健身一樣,健身教練指導及鼓勵你去完成一系列的訓練。 歸根究底,是你自己去出力出汗去舉重和跑步,以去除你不想要的贅肉,令肌肉結實,提高心肺功能。
由于成本低和普及度高,碳酸锂片和碳酸锂缓释片是临床上常用的药物,但通常需要搭配其他药物使用,并注意副作用。 精神病情緒病2025 患者也能夠透過心理治療來學會面對自己變化過於快速又激烈的情緒。 心理治療也能使患者意識到自己的情緒變化如何能影響到週遭的人事物,並且學會處理或彌補它造成的後果。 就一個兩度住院的患者而言,正常而穩定地服藥與生活作息與否,直接影響病情的穩定及發展,如果再加上充分且積極的病識感,依樣能夠期待患者豐富又多樣的生活。 在躁期,患者會產生極度愉悅的情緒,這樣的情緒可能被當事人形容為興奮的、有活力的、滿足的、狂喜的及衝動的等等。
精神病情緒病: 情緒病的病徵2. 心情惡劣
)而定,包括不想講話、睡眠時間變短、經常性地哭泣、自暴自棄、產生想自殺的念頭,或者將自殺付諸行動等等。 如果病人有傷害自己或他人的風險,即使病人本身不願意接受治療可能還是有強制治療的必要。 特徵為經常干擾或打斷別人說話,缺乏耐性、做事不考慮後果,例如無法排隊時等候,活動或遊戲時不能和別人輪流參與等。 身體上的症狀:心跳加速、出汗、頭暈、呼吸困難、胸口不適、作悶嘔心、發冷發熱、有麻木刺痛的感覺、覺得喉嚨哽塞等。 康復進程就如一場馬拉松般需要很多的勇氣和毅力,而心存希望是最重要的原動力。
精神病情緒病: 不同程度的情緒病病徵
另外,當親友鼓勵患者接受治療時,患者可能會感到尷尬或羞恥。 精神病情緒病 親友可能不自覺地用了一些錯誤的方法,例如當患者有一些不恰當的舉止,母親基於愛錫患者,着緊患者的生活,可能會責罵他。 但當這些不恰當的表現是由於腦部功能障礙,責罵根本沒有療效。
快速連結 ▼
認識精神科疾病除精神科疾病外,患有不正常精神狀態,如思覺失調的病人,亦需我們關注。 你可瀏覽以下連結了解有關思覺失調的資訊,以及為年輕患者而設的「思覺失調」服務計劃。 心理治療主要是透過臨床心理學家的治療,改善患者的情緒問題,包括負面思想及行為。 心理治療有認知行為治療、認知治療、行為治療、動眼治療、支援性心理治療、壓力管理及家庭治療等。
很多醫生用類似上圖 的圖表解釋日常的情緒低落和抑鬱症的分別,這個圖表也反映出不同程度抑鬱症的治療需要、功能破壞幅度、致病原因和應該採用的治療方法。 關於致病原因,圖表顯示:愈嚴重的抑鬱症,愈有可能涉及生理和遺傳因素。 至於致病原因的詳細解釋,請參考本書第六章〈抑鬱症的成因〉。
精神病情緒病: 情緒病的病徵4. 逃避社交
在日常生活上,我們很多時都會採取一些保護措施,以維持健康及防止再一次生病,例如一些人比較容易曬傷,所以每之戶外活動時,都會搽防曬用品。 精神病情緒病2025 又例如一些人容易着涼,所以每次進入商場或戲院都會加穿一件外套。 每一個人都會有自己對健康的概念,即是相信什麼是對健康有益及有害,什麼可以治療或預防疾病。 一個人對健康的信念很受傳統文化習俗影響,例如在健康飲食習慣方面,香港人比外國的人較受傳統中醫影響,所以在生病時會更注重「戒口」,如傷風感冒時避免進食生冷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