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方先前就曾在2014年10月,進行過首次的潛射魚叉飛彈驗證戰力,當時是由海虎潛艦擔綱,魚叉飛彈成功發射,破水而出低空飛向靶艦,飛彈直接貫穿靶艦,造成靶艦炸出大洞而重創,驗證潛射魚叉飛彈的實戰毀滅力。 劍龍級潛艦於民國76年自荷蘭接艦返國已33年,平時任務防衛台海週邊海域之和平安全與航運暢通;駐地海軍左營軍港,隸屬海軍二五六戰隊。 據了解,劍龍級提升計劃購似採購3套戰鬥系統,以更新國防戰力;計劃2套裝在艦上,1套放在岸上做為訓練用途。 2016年7月22日,軍方人士透露,這次中華民國海軍向美國提出採購35枚MK 48 ADCAP先進潛射魚雷計劃,目前已獲得美國政府的同意,不過美方只同意提供給「主要非北約盟友」軍售等級的MK 48 Mod 6 AT(Advanced Technology),不是新型的Mod 7。 不過美方的MK 48 Mod 6 AT和現有的印尼製SUT重型魚雷相比,速度快了60%,最高射程也高出25%。 台船說,目前執行潛艦國造建造案的S公司,建造技協均屬船廠退人員組成,自108年陸續來台擔任技協顧闆,執行過程中,海軍與台船將成員平日工作與技協能力納入嚴格考核,並剔退多位不適任人員,計已汰除19員,技協公司並更換合格的新顧問遞補。
- 台灣海軍現役兩艘劍龍級潛艦「海龍、海虎號」,因戰鬥系統老舊及面臨消失性商源等問題,軍方規劃由中科院與國外廠商合作,執行「劍龍級潛艦戰鬥系統提升案」,全案預計完成3套系統提升案,總金額為74億1254萬元新台幣(2億5563.6萬美元),期程為2018年開始,至2024年完成。
- 然而潛艦原本就是偷襲的兵器,「出其不意」才是最大的威脅:如果對方擁有潛艦,己方就必須建立所費不貲的反潛體系;一旦對方潛艦離開軍港,己方所有在海上的活動,都必須高度戒備,無法從心所欲。
- 台船說,目前執行潛艦國造建造案的S公司,建造技協均屬船廠退人員組成,自108年陸續來台擔任技協顧闆,執行過程中,海軍與台船將成員平日工作與技協能力納入嚴格考核,並剔退多位不適任人員,計已汰除19員,技協公司並更換合格的新顧問遞補。
- 王志鵬質疑,若國內廠商的鋰電池連相關整合測試都沒做,到22年國造潛艦進入安裝紅區裝備階段,國產鋰電池就可能因不符安全規格而無法安裝,恐將導致船段工程停擺;就算台船能跳過電池裝設程序繼續建造,但日後鋰電池模組也只能經由狹小的艙口吊放進入艙間安裝,工程難度極高且更加耗時。
- 台灣前參謀總長黃曙光在今年年中曾向《聯合報》透露,有關裝備採購是原廠、台船公司、台灣中科院與台灣海軍四方代表共同談判,沒有民間人士參與。
- (一) 主合約商由中科院擔任,因台船承造IDS案考量施工程序概同,中科院選擇台船擔任施工合約廠商,台船本身持續評估是否需要技協需求,另基於品質要求,台船已啟動技協商源。
- 他舉例說,不能因為買不到整輛車,就想把引擎、板金等全部打散,到全世界買零件回來自行組合,這樣組裝出來的車,性能不會與原車相同,建造複雜度更高的潛艦,更是不能這樣做。
蔡英文表示,在這個重要日子裡,她想要跟國軍弟兄姊妹說幾句話,身為三軍統帥,領導國軍是她的責任,自推動國防自主,精進個裝及整建營舍,到視導部隊,她的目的很明確,就是「總統要和國軍站在一起」。 值得注意的是, 外界評論若該潛艦開始服役,應該是會在台灣東部西太平洋地區,而非台灣海峽或南海。 軍事專家紀永添說,因為潛艦出海後可以立刻潛入太平洋深水區藏匿,極難偵測。 不像黃海、台灣海峽、南海等,都是大陸棚內的淺海地區,極不利於潛艦活動。
劍龍級潛艦內部: 台灣與土耳其合作研發無人機 經緯航太放眼全球市場
中華民國國軍推動潛艦國造,今天在高雄臺灣國際造船公司舉行廠房開工典禮。 總統蔡英文說,「今天起,made in 劍龍級潛艦內部2025 Taiwan 潛艦」正式開始建造。 但根據台灣媒體報道,台灣推動「潛艦國造」亦引起他國情報單位關注,憂心其設計被台灣取得。 《聯合報》報導指,有某國情治人員「滲透台灣」,於今年2月「赴高雄尋找參與設計的工程師,要求其說明工作情況,但不堪外力施壓,這批工程師陸續申請解除境管回國。」 國民黨立委馬文君當時說,在高雄美術館附近韓國餐館,曾有韓國人的談天內容,與來台協助建造潛艦有關,有引發諜報戰及洩密風險。 譬如,2016年韓國現代重工(HHI)完成的韓國海軍第7艘「KSS-2級」潛艦「洪範圖號」,就是德國214型外銷版。 但是,根據韓國《朝鮮日報》報導,青瓦台一位「關係人士」稱,有關「韓國也加入了台灣建造潛艦行列並非事實,青瓦台也正調查誰『違法』提供台灣相關協助」。
- 不過,蕭敬騰砸千萬開設的飲料才爆出「2年倒閉7間」,近日又連巡迴演唱會也全面取消,還在6天內花光1千萬,經紀人也現身曝光原因。
- 不過他說,紀錄很快就會被很多人打破,因為他對潛艦國造非常有信心,相信未來出航次數會更多、更長。
- 根據國防預算書,2019年度編列75億餘元、今年度編列97億餘元,2021年編列100億餘元。
- 知情人士說,潛艦藍圖有700多份,還剩下50多份要完成,滾動式修正,裝備來就調整,所以我們的圖,沒有一張是韓國的,沒有一張是張保皋潛艦的,軍火商這樣說,目的是要破壞這個案子,跟韓國一點關係都沒有;另韓國遭辭退的顧問說,有韓國209艦藍圖,更是胡扯!
不過,相關人士也透露,至少美國軍艦行經台海附近時,可由美方與我國廠商洽談海上運補合作事宜,據悉,這的確是美方的「腹案」之一,只是未來走向、執行方式、能否執行,須視美方態度而定。 〔記者涂鉅旻/台北報導〕針對美國國會通過「二○一八財政年度國防授權法案」,強化台美軍事交流,據悉,軍方內部評估,除兩國實質演訓、官員交流已較過去熱絡,盼藉此基礎循序漸進,並尋求發展水下戰力與新一代空軍戰力機會,未來亦可能爭取增加人道救援等非軍事合作的頻率。 但對我方而言,從零開始的潛艦計畫,必須克服的門檻的已經夠多,實在不適合再增加風險。 因此至少在原型艦階段,並不考慮AIP,未來進入量產之後,或許可能研究引進。 劍龍級潛艦內部2025 但由於中共壓力,各國不但不敢賣現貨潛艦給台灣,爭取授權生產同樣不成功,迫使我方必須從頭開始,進行全新的設計。 相關人士也透露,中共海軍近年頻頻遠海長航,對美方造成震懾,使華府最後同意,輸出潛艦的戰鬥系統與武器,並用於一併改良現役劍龍級。
劍龍級潛艦內部: 技術服務
在建造每個船段艦體的同時,先依施工圖進行機具、管線進行安裝後,並進行各項測試達到規格標準後,各船段內部包括推進系統、電力系統、控制系統先經岸測站系統測試與調校過關後,再依各船段的位置進行安裝。 2013年12月26日,中華民國(現中國臺灣省)國防部證實美方開始交付潛射魚叉反艦飛彈,這批訂單包含32枚UGM-84L型飛彈,2枚UTM-84L練習彈、2項UTM-84XD鑒定文件與訓練課程。 軍方知情人士指出,潛艦國造進入穩定期,預訂明年九月下水,噸位2000多噸,性能比海軍現役劍龍級潛艦進步約8到10年。 劍龍級潛艦內部 知情人士說,潛艦下水是採乾塢或何種型式還未定,下水後,要進行HAT(模港測試)到SAT(出海海測),至少要1到1年半,最慢2年。
256戰隊為海軍唯一操作潛艦的單位,戰隊長為少將官階,下轄2艘作戰用的劍龍級潛艦及2艘訓練用的茄比級潛艦。 在明知大陸國台辦必然老調重談回應蔡英文總統的國慶演說的情況下,蔡英文總統的國慶演說內容,在第四個議題「積極作為參與區域合作」當中,談到了兩岸.. 前海軍陸戰隊上校、現為國防部資深諮詢委員,國軍將領與兩岸三地媒體稱「宋老師」,著有《決戰釣魚台》、《遙遠的國土》、《釣魚台戰役》。
劍龍級潛艦內部: 新聞留言
若根據媒體的報導指,崔向造船業主簡報時,為說明他們在台的績效時,卻把台船造潛艦的事扯了出來,是否有達到洩密程度,就不是台船可以用商業機密合約來規範與認定,國防部法律事務司官員表示,洩密的認定在法律上應交由司法機關,若真得渉及洩密,事後檢察官還是可以去調查追究的。 海軍備役上校、曾擔任劍龍級潛艦多項要職的前潛艦訓練中心教官的王志鵬認為,潛艦國造不是不行,但目前採取的做法是錯的。 他舉例說,不能因為買不到整輛車,就想把引擎、板金等全部打散,到全世界買零件回來自行組合,這樣組裝出來的車,性能不會與原車相同,建造複雜度更高的潛艦,更是不能這樣做。 據瞭解,軍方高層已盤算屆時搞不定,還是得找美國人幫忙,就算大幅追加預算也在所不惜,畢竟造價500億元的原型艦,下水後若無法進入戰備,只能擺在港內好看,錢就等於白花了,剩下7艘艦也不用續建,全案失敗的政治責任誰都擔不起。
劍龍級潛艦內部: 劍龍級潛艇時程列表
國防部表示,「捷星專案」是要採購兩套電子偵蒐系統,裝配於劍龍級潛艦上,藉由性能提升,充分掌握水面電磁環境及發揮威脅預警功能,並將水面艦艇的雷達信號經偵蒐、分析、比對及識別等程序後,以遂行各項戰術作為,攸關海軍潛艦戰力發揮的必要性。 戰時可依令執行攻勢作為,部署敵重要海域及港口,依任務實施佈雷、特攻及海上襲擊,另該型艦具有強大的水下作戰能力,可運用艦上戰鬥系統及六具21吋魚雷管,發射潛射魚叉飛彈與重型魚雷,有效摧毀數十浬外,來犯之敵水面及水下目標。 劍龍級潛艦海虎、海龍號則為國軍主力潛艦,平時執行守勢作為,確保周邊海域安全及航運暢通,戰時可執行攻勢作為,部署敵重要海域及港口,並實施布雷、特攻及海上襲擊,也具強大水下作戰能力,可運用艦上戰鬥系統及六具21吋魚雷管,發射魚雷,有效摧毀數十浬外來犯的敵水面及水下目標。 2018年11月14日,國防部貼出決標公告,以74億771萬1千元由國家中山科學研究院為主合約商,再委美商洛克希德馬丁公司(Lockheed Martin)進行性能提升,整個計畫期程由5年調整為7年,在2024年完成3套的劍龍級潛艦戰鬥系統性能提升。 2012年2月,台灣媒體報導台灣向美國採購的UGM-84L潛射魚叉飛彈已於美國完成試射;兩艘劍龍級潛艇於2012年加裝相關系統,預計2013年可望完成戰備。
劍龍級潛艦內部: 美國人士現身台灣空軍雷達站影片 是「意外」流出還是有意為之?
這有可能是因為裝備的大小或佈置有所差異所致,但也更可能是設計團隊順道故意創造出一些外形(軟殼)上與劍龍不同的設計特點,做為對美方質疑我潛艦國造案有否侵犯荷蘭智慧財產權的答辯與反證。 在發展設計的過程中,設計團隊嘗試考慮過各種不同方案,但差異都主要在外觀與一些裝備的佈置,基本設計並未改變。 劍龍級潛艦內部2025 上尉飛官陳奕所駕駛的F-16V墜海,引發各界檢討為什麼台灣的F-16沒有加裝「防撞系統」(Automatic Integrated Collision Avoidance System ,Auto ICAS)。 對此就有專家分析,加裝防撞系統並不是想像中的那麼簡單,還要先完成訊號整合的大工程,才是台灣F-16尚未完成加裝的原因。
劍龍級潛艦內部: 證詞單薄未依法行事 潛艦國造蒙塵
武器早期配備德國製的SUT重型魚雷,現則可攜帶魚叉反艦飛彈28枚或533mm魚雷發射管6具,在中華民國海軍的現役潛艦中,作戰力名列前茅。 國防部在送交立法院的110年度國防部公開預算書中已有揭露,計畫在111年度完成海軍戰鬥系統工廠岸置測試站與首艘劍龍級潛艦系統性能提升,112年則是執行劍龍級潛艦第二艘的戰鬥系統性能提升,113年則是完成第二艘劍龍級潛艦戰鬥系統性能提升與驗收測試。 劍龍級潛艦內部 國造潛艦計畫(IDS)原型艦於二○一九年五月開工,消息人士透露,裝備籌獲階段已進入穩定期,船段組合作業將於今年九月開始,預計明年九月下水,最快甚至可望提前到六月,自製率約四成。 由於採取穩紮穩打的發展策略,諸如鋰電池、外殼消音瓦等新裝備,將在未來量產時再引進。 從2021年到2025年交給海軍前,每一年都有重大挑戰要克服,包括21年的銲接與開孔作業、22年的紅區設備安裝、23年的船段合體零誤差、24年的全艦系統分項與整合測試,以及25年潛艦水面、水下測試與性能驗證。
劍龍級潛艦內部: 獨家》T-34C初教機後繼有「機」 中科院明年啟動國造研製案
24日這一場開工典禮邀請媒體記者採訪,但潛艦廠房並未開放供媒體拍攝,就連在開啟廠房鐵門後,外面還是無法窺探到內部陳設,可謂保密到家;但就在總統按下按鈕時,主辦單位特別將廠房內的彎板機畫面透過同步轉播的方式投影在典禮會場外,成為焦點。 美台商會會長韓儒伯(Rupert Hammond-Chambers)向路透社證實,台灣正在向全世界招募潛艇建造人才。 韓儒伯比喻台灣正在「將蛋糕切成小塊」,以便了解哪些技術必須獲得外援。 劍龍級潛艦內部 中國外交部則批評稱台灣「潛艦國造」計劃是「『台獨』分子玩火自焚」,又呼籲「相關國家應該避免參與台灣的潛艇自製項目,停止支持『台獨』勢力」。 有分析稱,新冠疫情爆發後,中國與歐洲、美國和澳大利亞等國的關係逐漸變化,加上美中競爭及貿易戰持續的背景下,台灣自製潛艦有來自澳英美安全聯盟(AUKUS)及印太國家涉入,可說是全球國際關係變化的縮影。
劍龍級潛艦內部: 川普與60年前肯尼迪境遇相似 美國最大威脅哪?(視頻)
政黨輪替後,蔡政府態度更為積極,國際局勢的轉變,也使美方「抗中」聲勢崛起。 因此美方對於台灣自製潛艦的計畫,態度逐漸趨友善:雖然沒有現成的柴電潛艦船身設計,但是戰鬥系統與武器,仍是美方絕對不願放過的商機。 劍龍級潛艦內部 舉例而言,1990年代服役的7艘「春潮」級,比國軍的荷蘭製劍龍級更新,現在已全部退役。 先前政壇傳出,我方有意由美方居間,將春潮級改良翻修,然後賣給台灣。
劍龍級潛艦內部: 潛艦國造揭密1》預訂明年九月下水! 性能大曝光
(二)經查證台船柳廠長,該顧問亦希望參與劍龍級潛艦延壽技協案,惟柳廠長告知目前屬尋商階段且該顧問亦僅為商源之一,並未指定或期約不當事宜。 (一)主合約商由中科院擔任,因台船承造IDS案考量施工程序概同,中科院選擇台船擔任施工合約廠商,台船本身持續評估是否需要技協需求,另基於品質要求,台船已啟動技協商源。 值得注意的是,台船聲明稿從技協評選過程、團隊成員的背景、技協顧問在潛艦國造案中扮演的角色等的來龍去脈及未來計畫對外界詳述,這也讓出身海軍的張競感到憂心,直指台船在「機密保護」上存在重大風險,在危機管理上是不及格的表現。 潛艦官士兵潛航800小時可以獲一枚獎章,胡明賢擁有19枚,更吸睛的是,軍裝胸口上的4枚勳章,分別由4位民選總統李登輝、陳水扁、馬英九及蔡英文頒授,他笑說,其實他的勳獎章共有37座,可以在胸口掛12排(3座一排,但實際最多掛6排)。 〔記者洪臣宏/高雄報導〕海軍256潛艦戰隊士官督導長胡明賢退休,他從軍40年,創下潛航1.5萬小時紀錄。 不過他說,紀錄很快就會被很多人打破,因為他對潛艦國造非常有信心,相信未來出航次數會更多、更長。
劍龍級潛艦內部: 台灣人為何選舉都愛賭這味? 政壇打賭王每賭必輸卻花招最多…
知情人士指出,首艘艦為鉛酸電池,約可在水下100小時,台船正研製鋰電池,使用時間是一般電池的約2.5倍,可在水下約250小時。 劍龍級潛艦內部 劍龍級潛艦於76年自荷蘭接艦返國成軍至今,平時任務防衛台海週邊海域之和平安全與航運暢通;駐地海軍左營軍港,隸屬海軍二五六戰隊。 1、共計邀標8家廠商,但有些廠商並未投標,評選條件設定為須具備潛艦實績,經最後擇優評選三家,但優序一為S公司,台船依採購作業程序與S公司簽約。 鄭文隆表示,在這一段時間裡,面對著冒出來的批評、唱衰、莫名媒體不實的報導,臺船發揮著潛艦最大的特色,也就是「關掉引擎、不要講話」,在不得已之際才浮至水面對外澄清不實訊息,目的就是不希望因太多不必要的言語交鋒、不慎洩漏國防機密。 蘇紫雲表示,另一個是國防資源方面的不對稱效益,依照海軍作戰史的統計,潛艦在「成本交換比」(cost-exchange ratio)上享有不對稱優勢,若敵方反制,大約需要投入7倍資源;因此,潛艦對小國防衛而言,是極具價值的投資選項。
後續艦採購部分,雖一度傳出政府將編列特別預算,支應約8艘後續艦的造艦採購案,但海軍參謀長蔣正國上月於立法院表示,目前尚未定案。 預計在2024年完成岸置測試站建置及啟用,以提供裝備接收裝艦前單機及系統整合測試,並可實施人員操作訓練,以利人員熟悉裝備操作保養及後續維修測試。 軍方指出,原本劍龍級提升計劃除了更新戰力裝備之外,也是讓海軍有維修經驗,有助於未來的潛艦國造之路,但現今計劃延宕,潛艦國造預計也會受到影響。
劍龍級潛艦內部: 外媒憂台軍》梅復興/對台「愛之深責之切」 美國軍援..
即使是有建造潛艦經驗的海軍強國,在製造廠商全面技術支援的情況下,都無法完全避免出現失誤。 以西班牙海軍為例,2004年批准建造4艘新型S80潛艦,總經費約22億歐元(約新台幣840億元),2013年在首艘完工前夕發現工程計算有誤,潛艦竟然超重100多公噸,很可能導致下潛後,如同大石頭沈入水底再也浮不起來,只好花大錢更改設計延長船身。 熟悉潛艦的軍方人士表示,軍用艦艇的建造標準比商用船隻高得多;而潛艦更是軍用船艦中建造難度最高的,不論是特殊鋼材、銲接精度、重量計算、動力及系統整合,容錯值都非常低,稍有失誤就會造成難以挽救的大麻煩。 海軍艦隊指揮部日前慶祝成立68年部慶,海軍在臉書專頁上發佈慶賀文,並且將海軍艦隊各型主力船艦都公開展示,除了有成功級巡防艦發射標準一型防空飛彈,以及各型軍艦在海上演訓畫面之外,最受矚目的就是793海龍號潛艦最新動態照片的曝光,照片顯示海龍號潛艦在1艘拉法葉軍艦的護衛下,升起潛望鏡並協助測繪組導航進港。 更有人進一步指出,圍繞制空和制海權的爭奪是未來台海戰事的核心,倘若台軍的海空力量大部被牽制,僅有的兩艘“劍龍”級潛艇決不敢進入狹窄的海峽活動;可如果遠離沿岸,“魚叉”導彈又會因為缺少外來導航而失去使用價值。 近年來,隨着中國大陸海軍的飛速成長,如坐針氈的台灣當局不得不挖空心思強化對艦攻擊能力。
劍龍級潛艦內部: 潛艦國造今開工 蔡英文一動作曝光機密(組圖)
從貿易戰、科技戰到疫情戰,在中美對峙越演越僵的同時,美國鴿派也似乎與台灣漸行漸遠。 劍龍級潛艦內部2025 從強調交往合作、尊重核心利益、維持低盪關係到劃分勢力範圍,面對中國在東亞與世界強勢崛起,美國鴿派學者的主張不時飄散出姑息主義、孤立主義味道。 從去年以來,香港社會與政治的動盪,對香港金融中心的地位影響甚鉅,國際資金先前就已持續撤離香港,但台灣在接收這些資金上,卻有法規稅率等先天上的問題。
劍龍級潛艦內部: 海軍256潛艦戰隊官兵進駐海昌廠 打好接收原型艦基礎
(記者王烱華/台北報導)潛艦國造首艘原型艦即將在明年9月下水,為讓海軍256潛艦戰隊的原型艦接艦支援隊官兵能提前進入狀況,去年底即已進駐台船海昌大樓,展開興建、維修及潛艦合格簽證的核發,以利256戰隊在2025年接收原型潛艦後,可直接進入戰術測評,把潛艦的性能完全發揮出來。 劍龍級潛艦是於1987丶1988年先後在荷蘭船廠竣工,艦上使用的潛望鏡是高精度的光學式潛望鏡,比起各國30餘年前同時期建造潛艦的潛望鏡而言,稱的上是先進裝備,不過,基於電子式潛望鏡已是當今最新趨勢,我國潛艦國造的原型艦傳出將使用的就會是先進電子式潛望鏡。 劍龍級潛艇,是由荷蘭建造,分別於一九八七年與一九八八年抵達台灣,成軍後正式命名為“海龍軍艦”及“海虎軍艦”。 “劍龍級”潛艇體積並不大,艦長大約67米,寬逾8米,所以裏面的空間相當狹小,即使是負責操控的舵房,空間也還是不怎麼夠用。 MK-48 Mod6 AT重型魚雷的最高時速達到55節(約達101公里/小時),最大續航力在時速40節的狀態下可達50公里。
劍龍級潛艦內部: 貉進入視野 我們是否發現了新冠病毒的「動物起源」?
國造潛艦計畫常稱為IDS(自製防禦性潛艦),第一階段「合約設計」花費30億元,目前已經進入最後的細部階段;第二階段「原型艦建造」493億元,今年先編列75億元,半數用在替台船興建所需的廠房(建廠總經費約79億元)。 此外,IDS原型艦沒有消音瓦,但已設計未來加裝的餘裕,以減少噪音外洩與聲納回波。 雖然潛艦具備高機敏性、戰略價值,但因面對中國威脅,導致臺灣的潛艦戰力遲遲無法提升,只能夠倚靠77年成軍的劍龍級潛艦來獨挑大梁;雖然前美國總統小布希政府曾經於2001年宣布出售8艘柴電潛艦,但美國當時已不再設計、建造柴電潛艦,再加上臺美內部均對此案有質疑,導致潛艦外購迄今仍無下文。